逆袭万岁精校版txt下载:绝对值得收藏的十位电影配乐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00:56

TOP1:电影音乐的王者——— 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下载 (46.05 KB)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爱国者》等。尽管有人抱怨他的音乐听起来都一回事,但其气势磅礴的配乐,确实无可替代。
    一九七五年夏天,权威的纽约时报影评说《大白鲨》不过是一部故弄玄虚的怪兽恐怖片,但是观众不信影评,大家排着长龙,等着进场听约翰威廉斯步步进逼,比心跳还要狂猛的惊悚的乐声,享受恐怖之后的虚脱。
  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于1932年生于纽约长岛,1948年随其家人迁居洛杉矶并就读于UCLA,在空军役毕后,他返回纽约进入Juilliard School深造,学习钢琴。在纽约期间他曾加入爵士乐团担任钢琴手的工作,成为一名钢琴家也是他最初的志愿。之后约翰威廉斯重返洛杉矶,并尝试为当时多位著电影配乐家,包括Bernard Herrmann ,Alfred Newman,Franz Waxman,Elmer Bernstein,Henry Mancini,Jerry Goldsmith等人,担任钢琴演奏的工作,也因此渐渐走入电影音乐领域。
  60年代约翰威廉斯开始为电视影集担任配乐,并且赢得两座艾美奖,这两部作品分别是《海蒂》和《简爱》,其中《简爱》尤其被约翰威廉斯视作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同时这段时间约翰威廉斯也有许多出色的喜剧电影音乐,如《华丽冒险》,《偷龙转凤》等,也因此约翰威廉斯几乎被定型成喜剧电影音乐家.
  1967年,约翰威廉斯为爵士音乐剧《娃娃谷》担任编曲(Adaption),首次获得金像奖提名,而1969年入围金像奖的《华丽冒险》,则是约翰威廉斯首次以原著配乐入围金像奖,1971年他更以音乐剧《屋上提琴手》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编曲奖,这是他的首座金像奖,其独树一格的华丽交响曲风颇受瞩目,陆续获得许多为电影作曲的机会,也走入了John Williams 70年代早期的灾难片时期,其中包括《海神号》,《大地震》与《火烧摩天楼》等灾难电影音乐都获得金像奖的提名。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约翰威廉斯虽未跳脱当时流行的轻音乐或爵士音乐等配乐模式,不过也不乏具有交响乐实力的片段,尤其在管弦电影音乐日渐式微的70年代,这些灾难电影音乐是当代少数保持交响配乐传统的作品。其中《海神号》与《火烧摩天楼》都获得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但并非出自约翰威廉斯之手。也许正因为这些灾难电影音乐累积的经验,使得约翰威廉斯得以在1975年以《大白鲨》风靡世界,并拿下他个人的第二座金像奖,而这才是他的第一座原著配乐金像奖。
    自约翰威廉斯成为斯皮尔伯格的御用配乐大师后,两人合作长达二十于年,是当代公认最成功的好莱坞“导演/配乐”组合,除了《横冲直撞大逃亡》,《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和《虎克船长》外,其余每一部作品皆获得奥斯卡最佳原配乐的提名,《E.T.》与《辛德勒的名单》并获得1982年和1993年的原著配乐金像奖。而《虎克船长》中的主题曲“When you are alone ”则入围当届金像奖最佳原著歌曲。在听这首温柔缠绵的歌曲时,不知道有谁还会记起当年的大白鲨和印第安那琼斯。
  《大白鲨》疯狂卖座之后,斯皮尔伯格的兄弟卢卡斯耗资一千万美金,拍了部科幻电影《星际大战》,卢卡斯请教斯皮尔伯格谁是作曲高手,斯皮尔伯格想都没想就说:“约翰威廉斯!”约翰看完还没做特效的毛片后,认为这是一部让高中小伙子们看的娱乐片,就参考浪漫乐派曲风,写了很有“帝国”风情的音乐,而且还亲自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百人合奏,没想到电影全球狂卖,电影原声唱片更是大受欢迎,这真是让当时很多电影界人士大跌眼镜的事。在《星际大战》的电影配乐里,约翰威廉斯表现出炉火纯青的主题式变化不仅创造出一部华丽磅礴,排山倒海的的太空歌剧,而且他的配乐技巧,也对日后的好莱坞电影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一张原声碟在市场上的空前成功,也宣告了纯音乐的配乐在商业上的实力。在当届金像奖中,斯皮尔伯格,卢卡斯与威廉斯无疑是最闪亮的明星,《星球大战》配乐的成功,也带领管弦交响配乐的风潮重返好莱坞。
    主题式变化是威廉斯配乐的惯用手法,他常为电影中的主角或主题事件谱写一段主题旋律,然后在影片中随着角色的遭遇和剧情的转折,将这个主题变化出各种情绪的变奏,这样的技巧实际上是出自瓦格纳歌剧,但同样的手法在不同的音乐家手上,自然是各有巧妙不同。约翰威廉斯的主题往往呈现精确的诠释和高度的可辨识性,使得音乐和电影中的角色情节形成密不可分的结合,大白鲨的神出鬼没,印第安那琼斯的传奇冒险,绝地武士的神秘力量,银河帝国的大军压境,正义化身的超人,流落他乡的E.T.,在约翰威廉斯的音乐中彷佛历历在目,这也使得他的音乐不仅深受影迷与乐迷的喜爱,更一再受到金像奖与葛莱美奖的垂青,成为近年来提名率最高的电影音乐工作者。
  约翰威廉斯曾经在茱丽亚音乐学院主修过钢琴,可是他不甘在乐团里做钢琴师,他立志要做个作曲家,他很能掌握电影音乐最倚赖的动感节奏,特别是用铜管的华丽庄严来装点电影主人翁冒险犯难的行动,有霸气风范,所以洛杉矶奥运会也就选中他那很有瓦格纳霸气,有如圣主下凡的铜管乐章。 尽管约翰威廉斯擅长如《星际大战》,《第三类接触》,《超人》,《印第安那琼斯》等大气势,大场面的科幻冒险电影音乐,但实际上约翰威廉斯对于诠释内在情感的小品电影也一样手到擒来:如古灵精怪又温馨感人的《小鬼当家》,情感刻划细腻的《无罪的罪人》,神出鬼没的《月黑风高》……他柔情细致的一面,也能在他的音乐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辛德勒名单》提琴弦乐的如泣如诉,道尽了犹太子民愁苦无依的悲情血泪;《西藏七年》中马友友的大提琴有如探险家穿越群山万壑,在冰原雪域萧索独对的黯然销魂。午夜聆赏,难免泪落沾巾; 《生于七月四日》则在悲怆的刻划中呈现出史诗的美感,在音乐的感召下让人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是电影造就了约翰威廉斯,而约翰威廉斯则进一步的,将自己的音乐带出电影外,走入音乐演奏会中。同时,约翰威廉斯也一直尝试协奏曲,音乐剧等非电影音乐创作,曾和不少知名交响乐团,如伦敦爱乐合作发表他的非电影音乐作品。
  在电影音乐工作者中,大概很难再找到一个如同约翰威廉斯般,跨越古典与流行,电影界与音乐界的多元化作曲家,如果没有了约翰威廉斯的音乐,我们又怎能想象这世上竟然有这样一颗心,它可以容得下这两款截然不同的曲风缪斯;你或许更难想像这位鼎鼎大名的作曲家,从来都不愿读剧本,他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因为他独具慧眼,不但可以看到影片风情,还可以读出电影无法捕捉到的爱……

TOP2:电影音乐的唯美主义者———约翰·巴瑞(John Barry)

下载 (19.48 KB)
 



    约翰·巴瑞原名JonathanBarryPredergast,1933年9月3日生于英国的约克镇,是电影配乐史上最负盛名的老一辈电影音乐大师之一。他早期为11部007系列影片所谱写的配乐中,带有爵士摇滚风格的邦德主题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约翰·巴瑞曾获得4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生的自由》、《冬狮》、《走出非洲》和《与狼共舞》,以及1座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生的自由》中的《BornFree》。约翰·巴瑞的作品大致可以区分成早期的爵士摇滚,与近期的唯美管弦乐两种典型风格。

  《走出非洲》(OutOfAfrica)1985年这无疑是约翰·巴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让他又一次站在了奥斯卡的领奖台上。该作品精雕细琢、诗意内敛的优美旋律与影片完美结合,奠定了他作为世界顶级配乐大师的地位。总共12段配乐,随着扣人心弦的主题旋律的逐渐展开,约翰·巴瑞以气势恢宏的管弦乐描写非洲辽阔的大草原,以巴罗克式的古典小品刻画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土著打击乐和人声来展现非洲的风土人情。出现在片头的配乐主题,是约翰·巴瑞根据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主题的动机创作的。

     片子《HaveYouGotAStoryForMe》中娓娓细语的钢琴,《Safari》一开场时诗意开阔的弦乐,《Karen’sjourney》浩翰壮阔的铜管以及《AloneOnTheFarm》的真情款款、优雅娴静,无不呈现一种细腻自控的唯美,成熟高雅的感情。

  《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1990年20世纪80年代末期,约翰·巴瑞由于健康因素作品产量锐减甚至停顿,直到1990年才以本片复出,并获得了他的第4座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约翰·巴瑞则将这部作品献给了3位帮助他渡过健康危机的医生。这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史诗巨片也成为他所创作的最长的一部配乐作品,结构上也最为复杂。所有20段配乐,主要有3大主题旋律———《The John Dunbar Theme》、《Two Socks-The Wolf Theme》和《The Love Theme》,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刚柔并济。《TheBuffaloHunt》所带来的追杀捕猎,万牛奔腾的壮观场面令人血脉贲张;别出心裁地用口琴演奏的《TheJohnDunbarTheme》描绘出空旷的草原上,主人公寂寥的身影。这部极具艺术性的作品成为约翰·巴瑞傲视影史的经典名作。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前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TOP3:电影音乐灵魂诗人—— 埃里奥.莫利康(Ennio Morricone)


   埃里奥.莫利康,1928年生于罗马,毕业于著名的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 迄今为止已经参与制作了各国电影配乐作品400多部,是意大利最多产,最有建树的作曲家,虽然他一生仅仅获得过奥斯卡的区区几次提名,但是其他任何一位摘得金像的作曲家,在见到Ennio大师的时候都会毕恭毕敬的主动伸双手相握!Ennio大师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就渗透人心的强大感染力;他的配器由于构思独特,选材广泛,不落窠臼,而使观众闻而不忘,回味无穷;他的配乐手法由于体裁多样,富于独创性,而使电影音乐的语汇获得极大丰富,从而使听众(包括专业人士)的电影音乐思维大大拓宽.

从1964年到1984年的这20年间,Ennio Morricone与意大利导演Sergio Leone共同在世界电影史上,写下了熠熠发光的一页.在他们2人合作的"赏金三部曲": <一把金币>(A Fistful of Dollars);<为了多几块金币>(For A Few Dollars More);<好坏丑>(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中,世界电影音乐史上首次出现了粗砺,潇洒的小号主题;空寂,辽远,漫不经心的口哨独奏;甩鞭声,由男声合唱出的戏谑音效;和加弱音器的小号怪诞,调侃的音色.令人耳目一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Ennio Morricone和Sergio Leone合作完成的"往事三部曲"更是人类电影史上不可超越的三座丰碑.无论是1972年的<革命往事>(Once Upon A Time: The Revolution);1984年的《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还是1968年的《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全都饱含着Ennio大师无与
伦比的美妙音乐,观众们很难忘记那动人心魄的排萧独奏;那凄厉哽咽,刺人心肺的口琴声;更难忘记那牵动着人类共有怀旧情结,仿佛飘过了无限时空的女高音无言哼唱......这些迷人的音色,流畅的旋律以及隽永的风格,对世界各国无数的影片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龄的Ennio大师依然佳作不断,显示出令人叹服的持续创作实力.他与意大利导演Tornatore合作的7部影片当中,诞生了《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玛琳娜》等众多经典配乐

Ennio Morricone四十个岁月近四百部电视电影音乐作品及80篇交响乐章的谱奏,从作曲、编曲、管弦乐编曲、指挥一以贯之的创作态度,在讲究分工的今日,他的坚持默默地为电影音乐保留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传统美德,而且也让欧洲的影音工业,在Nino Rota与Fellini创造意大利影音界近30年的传奇后,不至于太过寂寞。放眼电影音乐领域,Morricone是少数在年过70依然固守岗位的耆老,另外从高频率的精选辑出产的商业价值观察,其作品的流通广性跟John Williams比起来,德高望重的敬仰度丝毫不妨多让。


TOP4:独树一帜的风笛——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纳1953年8月1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早年师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音乐大师GyorgiLigeti,后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攻读获得音乐作曲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他获得博士学位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转入电影界,为美国电影学院及新世界电影公司出品的一些低成本恐怖片或科幻片配乐。詹姆斯·霍纳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高手,他所创作的情感主题音乐以其优雅的旋律、强烈的情节暗示带出唯美华丽、充满诗意的配乐风格,在乐坛独树一帜。


  《勇敢的心》(Braveheart)1995年詹姆斯·霍纳为该片所创作,并由他本人亲自指挥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完成的配乐成为他最伟大的经典作品,丝毫不比电影本身逊色。丝丝入扣的情节,通过不断变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错的节奏大大丰富了影片直线进行的叙事构架。片中《The Secret Wedding》和《For The Love Of Princess》等曲目出现的苏格兰民族乐器风笛,在詹姆斯·霍纳出神入化的运用下,时而欢快、时而悲壮、时而神秘、时而缠绵,形成他以后创作的一个代表风格。《Revenge》、《The Battle Of Stirling》和《Falkirk》这几段战争场面的配乐可谓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年詹姆斯·霍纳为本片所作的配乐使他又一次捧回了奥斯卡两项大奖、两项金球奖和无数大大小小的各类奖项,而且该原声大碟在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达6个月之久,创造出了配乐界一个神话。詹姆斯·霍纳用管弦乐和电子合成器创作了一种富有创造性和革新意义的音乐。开场的《LeavingPort》和《Take Her To Sea,Mr.Murdoch》表现出纯洁抽象的感觉。从头到尾随处可见低沉的号角挽歌,挪威女歌手茜丝儿(Sissle)宛若天籁般的吟唱与苏格兰风笛的间或插入加强了影片的悲剧色彩。



    其代表作有:《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TOP5:如日中天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


下载 (30.55 KB)
 


    汉斯.季默是最近最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角斗士》配乐尽管在奥斯卡提名中被《卧虎藏龙》夺去,但影片中令人窒息的英雄主义诗篇的音乐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汉斯.季默(Hans zimmer)1957年9月12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后移居英国并参与录制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流行乐经典作品《录像扼杀了广播明星》。



    在投身配乐领域的初期。汉斯.季默与作曲家斯坦利.梅尔斯(StanIey My—ers)合作,在一系列小成本影片中崭露头角。1986年,由他参与制作的电影原审唱片《末代皇帝》在全球轰动一时,精致典雅、极具剧情韧度的音乐在高水准的录制技术的配合下与影片情境高度贴切,从而为该片摘得奥斯卡金奖立下汗马功劳。


      随后,汉斯·季默乘胜追击,接连在《雨人》、《黑雨》、《雷鸣的曰子》等影片中显示其不同寻常的作曲潜力。进入九十年代,汉斯迎来了作曲生涯的高峰期。 他为好莱坞巨星丹泽·华盛顿与歌坛天后惠特妮·休斯顿联抉主演的影片《传教士的妻子》创作的音乐一度荣获奥斯卡最佳配乐提名,与此同时,一部迪斯尼动画巨片《狮子王》的原声配乐更使他名震遐迩,成为配乐领域的领军人物。



     汉斯.季默擅长将传统的弦乐与先进的电脑合成乐相结合,他的创意和胆识令他足以胜任不同类型影片的音乐创作,成为当今乐坛不可多得的电声配乐奇才。
    其著名的作品有:《狮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猎杀红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惊》(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黑雨》(Black Rain)、《绿卡》(Green Card)。


TOP6:电声配乐的高手—— 范吉利斯(Vangelis)

下载 (42.89 KB)
2010-10-27 13:16



 

      范吉利斯(Vangelis)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集创作,演奏和音乐制作于一身,一个真正的全才。被人们称为现代的瓦格纳(Richard Wagner)。他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电影配乐深得乐迷们的钟爱。

       范吉利斯本名Evang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1943年3月29日出生于希腊。几乎没有受过任何音乐教育的他,4岁便能演奏钢琴,6岁举行个人作品发表会, 可谓真正的音乐天才。无论如何,只要谈起电子音乐,都不能不提范吉利斯(Vangelis)。这位才艺卓越的键盘器乐手,是近30年来影响力最广泛的电子合成器专家。
       范吉利斯年轻时期接受摇滚音乐洗礼,学生时期自组的乐团「Forminx」不仅是1960年代希腊最受欢迎的音乐团体,范吉利斯更是将近代流行音乐带进希腊的第一人。而为了寻找更宽广的音乐空间,25岁的范吉利斯前往巴黎发展,他自组的「爱神之子合唱团」(Aphrodite’s Child)红遍整个欧洲,也成功开发了前卫摇滚乐的新方向。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电子音乐创作,并转往伦敦为电影制作配乐,开启他辉煌的电影配乐时代,其中包括1981年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的「火战车」、1982年的「银翼杀手」、1983年的「南极物语」、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范吉利斯开创了电子音乐与电影配乐的崭新前景,奠定了所谓未来太空音乐的发展,可谓居功厥伟。  
       也许正是因为范吉利斯的无师自通,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无法复制性,他以键盘音乐为基础,巧妙融合古典、流行、电子、new age 等音乐元素,发展出绵密的管弦乐法以及崭新的电子音乐语法,而他身兼作曲、编曲、制作的能力,更完整地呈现他的音乐理念,从早期古典乐器到后来的新电子音乐,在范吉利斯手中诞生出崭新的表现方式,成为一种未来感十足的新音乐。范吉利斯的成就,不仅反应在全球的唱片销售数字以及无数的得奖纪录,国际天文联盟更决定将新发现的「6354号星云」正式定名为「Vangelis」,藉以向这位音乐大师致敬。
        2001年6月28日在雅典宙斯神殿举办的21世纪第一个最伟大的音乐会,演出曲目便是范吉利斯的合唱交响曲《Mythodia》,这场由希腊文化部长亲自宣布的音乐会,是由世界知名的两大黑人女高音洁西·诺曼、凯萨琳·芭托担纲演唱、伦敦大都会管弦乐团伴奏,另外还有120人编制的希腊国家歌剧合唱团、以及20位打击乐名家共同演出,而范吉利斯则亲自担任电子键盘的主奏。这项最引人注目的音乐会,不仅透过电视实况转播传送到全世界,美国太空总署(NASA)更将这部世纪巨作带上外层空间,成为2001年火星计划的代表音乐!

         范吉利斯的许多史诗般的电子音乐作品和电影配乐深得乐迷们的钟爱,如 『Chariots Of Fire』 影片〖火的战车〗配乐,『Theme from Antarctica』电影〖南极〗主题曲,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影片〖哥伦布〗配乐等等。   
       在很多介绍有关音乐的文章中,都喜欢将音乐人的风格定位,但是这种做法有时偏偏叫乐迷不太认同。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来自希腊的Vangelis,有人将他归类为New Age,但大多数乐迷都认为这是不尽详实的,因为Vangelis音乐带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无际的音乐国度,这也是一位有着出色意念的音乐人的特质。  
       六十年代初,范吉利斯在希腊自组乐队,成为当地的一支流行组合。范吉利斯与迪米斯?罗索斯组成“爱神之子”合唱团崭露头角,1968年希腊政局动荡时他辗转到了法国巴黎,开始为电影和电视创作配乐。他与另外两位音乐人Demis Roussos和Loukas   Sideras共同组合成了前卫乐队。到了七十年代,Vangelis与Yes的歌手Jon Anderson组成了JonAnd Vangelis,带出一份清新而前卫的 音乐感觉,当时人们已经很难对Vangelis的音乐进行定位了。到了1982年,Vangelis为电影ChariotsOf Fire 配乐,结果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如果你是通过Chariots Of Fire而认识Vangelis,这绝对是不够的,因为在1992年,他为Ridley Scott执导的影片《1492》中的Conquest Of Paradise配乐,从而使电影的音乐概念完全体现出来,成为不少音乐学院的教材。碟中主题曲Conquest  of Paradise,那种史诗般的气派,完完全全是慑人的感觉,精彩绝伦。   
       Vangelis于1995年在Warner Music UK旗下推出一张专辑《Voice》, 同时有一张同名单曲推出,这首主题曲《Voice》听起来就象是《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的翻版。我最新得到大师的一张CD, 片名《OCEANIC》, Warner Music 1996年出版,整张片子的乐曲洋溢着一种大海的神韵, 每一首的旋律都如此悠扬与神秘,你甚至可以闻到海水的气息, 感受到海风的轻拂, 那仿若天际飘来的旋律会将一切尘世的俗念冲刷得一乾二净,喜欢电子音乐的朋友,如果你厌倦了雅尼,可以找来Vangelis的唱片来听听,在国内市场上可以找到《南极物语》,《蛮荒剧》,《肖像》,《声音》等。
    范吉利斯最早的作品是1973为弗雷德里克.罗斯夫的电影《动物启示录》所作的《美人鱼》的配乐使他名躁一时,这是介于他在巴黎的早期创作实践和后来在伦敦形成的风格之间的作品。
       范吉利斯1974年在伦敦建立了自己的录音室:尼摩。在这里,他逐渐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范吉利斯之声”。  
       1975年,《天堂与地狱》发行,这是电子音乐与交响乐结合的标志,其中的第五首《很久了,还如此清晰》也是范吉利斯与歌唱家琼·安德森的首次合作。这以后,两人以“琼和范吉利斯”的名义出版了四张唱片。   
       1976年的《反射率0.39》中的《脉冲星》和《阿尔法》使用电子排序法显示出范吉利斯超前的意识和技巧,当时的模拟合成器还显得幼稚,笨拙,而范吉利斯已开始利用它进行前卫的探索了。   
      1978年,《螺旋》中的《致无名者》获迈迪姆国际配器奖。
       70年代是迷茫的一代,也是开拓的一代。VANGELIS是属于成功的开拓者。他较早的运用了电子合成技术,同时运用了五条音轨合成的技术。现在听来似乎有些不真实的迷幻和异样的音乐,实际上已经蕴涵了现代纯音乐的雏形,人声的运用更是添加了美妙和飘逸的韵味。   
      1979年,范吉利斯推出的《中国》成为其代表作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喜马拉雅山》,原音和电声乐器结合得天衣无缝,气势挥宏, 你仿佛可以看到风将积雪吹得漫天飞舞的景象,感到袭来的阵阵寒气。  
      进入八十年代,范吉利斯的第一张专辑《短篇集》中的《我听见了》是他与安德森的首次全面合作,而1981年为大卫.普特南的电影《烈火战车》所作同名电影音乐更为他赢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成为最早、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电影电子配乐。同年,在与琼.安德森合作的《我会找到归乡路》中,范吉利斯进行了更多的探索与实验。  
      1983年,范吉利斯再次显露出其在电影配乐方面的天才。这次的作品就是那张着名的为日本电影《南极物语》所作同名电影音乐专辑。这部电影描写的是一群被日本南极探险队员遗弃的拉雪橇的狗如何在冰天雪地中挣扎求生的感人故事。唱片封面是一片苍茫大地,只有银灰色的Antarctica几个大字和一幅南极地图,音乐也是一样乾净透彻,一如南极那片纯净自然的天地,博大开阔,像水晶一样透明,而那宏大的音乐中隐隐的悲凉更是让人产生无尽的冥想。   
       八十年代末,范吉利斯关闭了尼摩录音室,开始周游世界,主要是在北美和欧洲。  
      1992年,久违的范吉利斯为电影《1492-征服天堂》所谱写的配乐再次轰动全球,成为九十年代最卖座的电影音乐之一。在这张唱片中,范吉利斯倾尽全力,在录音上尽致完美,你甚至可以用它来测试你的音响系统和房间的声学特性,你可以听到飘逸在房间的各种乐器所描绘出的音场,“房间有多大,音场就应该有多大”,这是刘汉盛先生对这张唱片的一句评价,“这是非常杰出的电子合成器音乐,杰出到可以完整测完‘音响二十要’”。但这张唱片在国内很难买到,最近,范吉利斯出了一张精选,共15首,全长75分钟,囊括了他几乎所有的精彩之作。范吉利斯所作的电子音乐不同于雅尼表演性质的电子音乐,他本人过着隐居的生活,很少在媒体上曝光,也很少在台上表演,我们甚至连他长什么样也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过他的音乐,你可以听到他想说的一切。  

TOP7: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

下载 (20.4 KB)
 



   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Maurice Jarre):作为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亲密合作伙伴,电影配乐多面手-莫里斯.贾尔无疑是本世纪电影音乐创作领域最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

     莫里斯1924年9月13日出生于法国里昂,少年时代,和乎对音乐一窍不通。一次偶然的机会,莫斯被父亲播放的一张唱片《匈牙利狂想曲》深深吸引,于是便立志成为一名指挥。在朋友的鼓励下,莫里斯考取了巴黎国家音乐学院,毕业之后,他加盟圣路易斯马胡剧院管弦乐团担任编曲和指挥。从50年代起,莫里斯正式开始他的电影音乐创作生涯。由于他精通俄罗斯、印度、日本、南美和阿拉伯等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文化,因此被称为“电影配乐多面手”。

      在莫里斯众多的配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皆来自大卫.里恩执导的影片,它们是《阿位伯的劳伦斯》(1962年),《日瓦戈医生》(1965年)和《印度之路》(1984年),他精湛的配乐艺术使他三次登上奥斯卡领奖台。其中,他为电影《日瓦戈医生》创作的“拉拉主题曲”更是当年最为畅销的单曲。60年代中期以后,莫里斯奖创作重心转移到了莱坞,他与不少世界级名导如希区柯克、约翰.休斯顿、伊里来.卡赞等都有成功合作。1988年,由他为电影《雾中的猩猩》创作的音乐使他再度荣获奥斯卡提名。1991年,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的精彩音乐又赋予他ASCAP大奖得主这一无上荣耀。莫里斯.贾尔辉煌的音乐生涯足以他成为世界电影音乐创作史上最具光彩的人物之一。

TOP8:日本电影配乐的殿堂级人物——喜多郎



    说喜多郎是天才,是因为他从未接受过音乐方面的教育,甚至看不懂五线谱,从前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有点类似图画),但他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除了演奏吉他、贝斯、键盘、箫及许多其他的乐器之外,他还作曲、编曲、制作。

     喜多郎,原名高桥正则,喜多郎是他从前的绰号,跟一个日本当时的卡通角色有关。
  喜多郎生于1953年日本爱知县丰桥的农家,高中时自学吉他并和朋友组成“信天翁”乐团。而后加入宫下富实夫创办的“FarEastFamilyBand”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1972年在德国遇见“TangerineDream”的KlausSchulze而感受到电子合成器的魔力。
  可以说,早在70年代便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子合成音乐的喜多郎(kitaro),是New Age音乐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着日本New Age音乐开路先锋的独特风格。
  将古典、流行、爵士融入电子音乐,这种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方魅力,使得kitaro从首部作品《天界》面世开始,就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听众的肯定(当然很多人对于他的音乐比对他本人更为熟悉)。

  1978年,喜多郎作为独立的音乐人开始了活动,发行第一枚唱片“天界”。1979年又发行了“大地”和“OASIS”。1980年喜多郎担任了NHK的节目《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节目受到好评,喜多郎作的主题曲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成了喜多郎的代表作之一。同一年,他发行了作品集“丝绸之路1”和“丝绸之路2”,表现时的现场录音也获得好评,喜多郎一下子走红了。1981年发行唱片“敦煌”和“气”,次年又在日本全国30个城市巡回演出、并进行了亚洲巡回演出,成为最早在台湾和大陆演出的日本音乐家。

  《丝绸之路》系列的推出以及佳作《敦煌》的面世,都让国内的听众备感亲切。对中国题材音乐如此情有独钟,难怪喜多郎先生一直坚持“中国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根”。

  1980年喜多郎与美国GeffenRecords签约,(他现在的唱片公司是DomoRecords),喜多郎的专辑正式进军美国。1993年及1997年,喜多郎完成了两张原声带:《天地》和《宋家皇朝》。前者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后者则赢得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在喜多郎的音乐生涯中,共被格莱美奖提名多次。
  喜多郎后来的风格和早期不同了,乐器的使用也更为广泛,有人说少了早期的宁静,但是,不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不论曲风再怎么改变,喜多郎作曲的用心及对大自然的关怀是永远不会变的。

TOP9:Jerry Goldsmith(杰瑞·哥德斯密)1929-2004

   第七十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不论是得奖者或是入围者,可以说是这几年来最好莱坞的奥斯卡,同时也适逢金像奖七十年,可说是巨星云集,有如一场充满怀旧与传承气息的盛会,这样的一场盛会,怎能少了音乐的礼赞?因此在典礼一开始,大会的交响乐团即以精彩的“Oscar Fanfare”开场,而应邀谱写这首七十周年纪念曲的,正是当今好莱坞最资深的作曲家Jerry Goldsmith(杰瑞·哥德斯密)。
     Jerry Goldsmith十分擅长动作、冒险、悬疑音乐的创作,虽然他一再的因此被金像奖忽略,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大师地位,Jerry Goldsmith为“Star Trek”(星舰迷航)电影版创作的音乐是他个人深受乐迷推崇的作品,特别是星舰迷,其实在这么多写过星舰电影的作曲家中,Goldsmith的确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论是星舰或是克林贡人主题都十分精彩,而且《星舰迷航》也是他首次和他的公子合作,他的儿子正是该片的音效设计,目前也正继承衣钵,开始从事电影音乐的创作.Jerry Goldsmith另一部知名的科幻电影音乐, 是导演雷利·史考特的《异形》,由于雷利·史考特十分欣赏 Goldsmith 的旧作《佛洛伊德》,他不但邀请 Goldsmtih 为《异形》配乐,而且也买下了《佛洛伊德》的音乐版权,并且用在《异形》中,当雷利·史考特把配了《佛洛伊德》的《异形》兴奋的拿给Goldsmith看,还盛赞他的音乐写的真是“perfect”,不过Goldsmith十分不满,而且他觉得《佛洛伊德》和《异形》一点也不配, 他完全知道《佛洛伊德》的那些音乐是为何而写,就这样移花接木到《异形》里实在很愚蠢,可是雷利·史考特还是觉得非用那些音乐不可,甚至还把Goldsmith的终曲换成霍华汉森的第二号交响曲,总之Jerry Goldsmith索性照自己意思写一写,导演爱用什么随便他,不过原声带当然是Goldsmith版,所以《异形》原声带和电影中的音乐不完全相同,我个人倒认为,在这个case中,其实Goldsmith是对的,只是Goldsmith是配乐家中少数几个会和导演争执的,所以德高望重的他,的确也有不少这类作品不被导演采用的经验。

     Jerry Goldsmith的音乐产量很大,什么形态的电影都接,几乎从不挑剔片子,从悬疑惊悚如《异形》、《鬼哭神号》,科幻磅礴如《星舰迷航 》、《魔鬼总动员》,警匪侦察如《 唐人街 》、《第六感追缉令》、《铁面特警队》,史诗战争如近代的战争电影《 巴顿将军 》、《麦克阿瑟》,到古代的战争电影如《第一武士》,滑稽喜感如《小精灵》、《地狱来的芳邻》,细腻唯美如《俄罗斯大厦》、《闪电奇迹》,到清新小品如《真情赤子心》,以及紧张动作如《第一滴血》、《暗夜猎杀》等,作曲面貌之丰富足以傲视影坛, 不过有时过多的音乐产量 , 却也不免让 Goldsmith的部份作品,流露出因袭旧作的痕迹,这种以公式型手法大量生产音乐的情形其实并不为乐迷所乐见,但以Goldsmith接下的影片数目来看,似乎又在所难免,问题也许在于Goldsmith自己所坦承的:自己发行了过多的作品!Jerry Goldsmith并不认为自己所有的作品都有艺术价值,他说:我想说我是一个艺术家,做的全是艺术品,但现实的情况是,电影配乐是一份工作,有时无论你对这部电影觉得如何,你就是得把东西交出来,当你看到很公式的电影, 你只好做很公式的音乐! 话虽如此,综观Jerry Goldsmith在电影音乐创作上的成就,大多仍是品质很高的作品,也有许多足以名留影史的经典演出。
     据说Jerry Goldsmith本人十分幽默,在演出《浩劫余生》时还戴上猩猩的面具指挥,性格中带着几分捉狭,他曾说过不少直指今日电影音乐生态的言论,例如“很多电影音乐写得根本就不好,是电影救了那些音乐”, “我不认为我能写出一堆经典作品,即使是莫扎特的作品也不是全部都很好”,“当你完成一个音乐,觉得它可以留传下来,那其实只有一个理由,因为它就是有那么好”,他总是穿著颜色鲜艳的衬衫和领带,一头银亮长发扎成酷弊了的马尾,七十岁高龄,有三十年以上配乐历史的他,始终让人感到精力充沛,有如电影配乐中的传奇人物,跨越了好莱坞电影配乐两个黄金时代,非但宝刀不老,尚且游刃有余,许多资深的音乐家晚期的作品都渐渐令人失望,能够这样始终不曾令影迷失望,始终为电影带来惊奇与力量的,大概也只有Jerry Goldsmith一人吧。

TOP10:用真诚感动人们——泽贝纽·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


下载 (123.22 KB)
 



    泽贝纽·普瑞斯纳,1955年出生于波兰的Bielsko-Biaka,第一部电影配乐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导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从此,普瑞斯纳与电影配乐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与波兰大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更让普瑞斯纳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配乐大师。  
    1980年毕业于Krakow的Jabielonian大学的普瑞斯纳,是一位学习力相当强的人,他认为“每件事都可能被学习”。中学時代玩摇滚乐并在小酒馆驻唱,大学时代则决定要当作曲家,因此开始看着交响曲的总谱分析乐曲,并从室內乐创作开始着手。
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互动: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位对于电影中的音爷相当讲究的导演,他认为音乐是电影的灵魂,甚至曾经说过:“音乐是我的卡司。”在他的电影中音乐经常比画面占有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扮演着“填补镜头无法传达的意境”的工作。普瑞斯纳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合作过八部电影,两人的理念或许不那样一致(在音乐观念上,基耶斯洛夫斯基保守,普瑞斯纳前卫),基耶斯洛夫斯基虽然不懂创作的技巧,但却相当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功用,“我们很少谈论实际配乐该如何的问题,反而较常讨论哲学性的概念,例如音乐在电影中该扮演的角色”。从两人合作的电影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彼此的互补性所激荡出的艺术性。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像如果少了普瑞斯纳的音乐,就像是失去灵魂的血肉般地不完整,同时普瑞斯纳能精确地掌握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的意境。
  
    他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合作的影片包括早期的《无止无休》(No End)、《十诫》(The Declogue),以及《十诫》中单独拿出来拍成电影的两段《杀人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爱情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Love),《双面维罗妮卡》(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ca)、还有眼颜色三部曲《红色情深》(Rouge)、《白色情迷》(Blanc)、《蓝色情挑》(Bleu)等。有趣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与普瑞斯纳两人一起塑造了一个虛构的作曲家,十九世纪末的荷兰作曲家梵德布登梅尔(Van der Budenmajer),事实上梵德布登梅尔就是普瑞斯纳。但是普瑞斯纳还是煞有其事地将自己过去的作品分类,说是梵德布登梅尔所写,甚至还捏造了梵德布登梅尔的出生、死亡日期。在《十诫》、《双面维罗妮卡》、甚至是颜色三部曲中都提到取材梵德布登梅尔的音乐。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双面维罗妮卡》的剧本中,清楚地描写下他所需要的音乐感觉,何时要有音乐出现?传达何种情绪?而这些描述性的文字,透过普瑞斯纳的天赋,全都化成了深远的音符。普瑞斯纳是那种从电影开始构思就参与工作的配乐家,因此他能够以宏观的角度思索音乐在影片中的戏剧性,而不仅只是填补空缺的绿叶角色。在《双面维罗妮卡》中,普瑞斯纳建议基耶斯洛夫斯基使用与电影主题无关的但丁诗句,透过古意大利文的吟唱给了普瑞斯纳极大的灵感,甚至营造出意想不到戏剧效果。
  
    《红色情深》、《白色情迷》、《蓝色情挑》三部曲中,主要传达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宿命”基调。在配器上,普瑞斯纳以单簧管、钢琴的独白传达影片中人类內心的孤独疏离;以女高音搭配管弦乐团传达出空灵神秘的氛围,描绘无常却充满神秘的人生。节奏上《白色情迷》多用探戈、《红色情深》则用波烈露,但是《蓝色情挑》则是他认为影片搭配音乐紧密度最高的一部,更胜《双面维罗妮卡》!     
    普瑞斯纳所获得的荣耀奖项包括:1997年柏林影展银熊奖;1996年吉恩·贝克(Jean Becker)导演的《爱丽莎的情人》(Elisa),以及1995年《红色情深》两片让他获得两次法国影艺学院恺撒奖;1995年获得波兰录音工业奖;1994年获得The Mayor of Krakow’s Medal终生成就奖;1991年、1992年、1993年三度获得洛杉矶评论协会年度最杰出电影配乐奖;1992年、1993年两度获得金球奖;1992年因为向海外介绍波兰文化的杰出成就,获得最佳外交总理奖等等。目前普瑞斯纳是法国影艺学院会员。
  在電影原声带的销售成绩上,《双面维罗妮卡》原声带自1991年发行后,至今全球销售超过三十万张,1992年获得法国金唱片。红白蓝三部曲全球销售超过七十万套;另外《普瑞斯纳的音乐》(Preisner’s Music)专辑收录近十年来他的电影音乐创作,在波兰销售超过六万张成为白金唱片。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死:  
    1996年3月13日,基耶斯洛夫斯基这位波兰“第四代电影领导人”因心脏病过世,为了纪念这位长期的工作伙伴,普瑞斯纳谱写了生平第一支大型管弦乐作品《亡友安魂曲》(Requiem for my Friend)。1998年10月1日在华沙首演,录音由Erato发行,演唱的女高音是他赞誉有加的老搭档Elzbieta Towarnicka,该片目前全球销售15万张。此曲虽然庞大,但是普瑞斯纳却仅以短短三天的时间完成。他与另一位长期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合作的律师暨编剧Krzysztof Piesiewicz,讨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音乐会形式,以介于古典音乐与电影配乐间的风格,呈现出一种“沉静、和平”的氛围。普瑞斯纳2000年的最新专辑《十首钢琴小品》由EMI发行,波兰钢琴家Leszek Mozdzer担任演奏,是纯粹的器乐作品。  
    基耶斯洛夫斯基过世之后,普瑞斯纳几乎整整半年无法正常工作,他说:“感觉好像自己內心的某个部分跟着他一起死去般!”尽管,普瑞斯纳的音乐不全然属于基耶斯洛夫斯基,但是不可否认他们两人影音心灵契合的程度,已经达到一种不可言喻的境界。然而,抽离影像,单独品尝普瑞斯纳的音乐,依然可以感受到他音乐中那股浓郁的人文气息,透过持续不断的弦乐张力演奏出绵延的乐句,彷彿述说一樁樁的心灵历事,以充满哲理的方式理性制约地表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