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鬼武长枪:人体经穴分布及主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1:27
腧穴学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督脉
任脉
腧穴图谱
腧穴歌诀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穴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中府 | 云门 | 天府 | 侠白 | 尺泽 | 孔最 | 列缺 | 经渠 | 太渊 | 鱼际 | 少商
---------------------------------------------------------------------------------------------
(一) LU 1 中府 Zhōng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
(二) LU 2 云门 Yúnmén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
(三) LU 3  天府 Tiānfǔ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四) LU 4   侠白 Xiábái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 配曲池, 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五) LU 5  尺泽 Chǐzé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
(六) LU 6 孔最 Kǒngzuì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解剖]  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
(七) LU 7  列缺 Lìeqūe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
 (八) LU 8   经渠 Jīngqú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l寸。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
(九) LU 9  太渊 Tàiyuān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
 (十) LU 10   鱼际 Yújì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
(十一)     LU 11 少商 Shào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商阳 | 二间 | 三间 | 合谷 | 阳溪 | 偏历 | 温溜 | 下廉 | 上廉 | 手三里
曲池 | 肘髎 | 手五里 | 臂臑 | 肩髃 | 巨骨 | 天鼎 | 扶突 | 口禾髎 | 迎香
---------------------------------------------------------------------------------------------
(一) LI 1 商阳 shāngyáng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
(二) LI 2   二间èrjiān
[定位]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解剖] 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
(三)LI 3 三间   Sānjiān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解剖] 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其示部),指掌侧有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洞泄。
[配伍]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手阳明经所注为“输”
--------------------------------------------------------------------------------
(四) LI 4   合谷     Hégǔ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 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
(五)  LI 5 阳溪 Yángxī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行为“经”。
--------------------------------------------------------------------------------
(六)  LI 6     偏历 Piānlì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解剖]  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络穴。
--------------------------------------------------------------------------------
(七)  LI 7   温溜 Wēnliū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中l寸。
[附注]  手阳明经郄穴。
--------------------------------------------------------------------------------
(八)  LI 8  下廉    Xià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解剖]    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九)  LI 9   上廉    Shàng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十)  LI 10   手三里    Shǒusānlǐ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解剖]  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
--------------------------------------------------------------------------------
(十一)  LI 11    曲池      Qūchí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 ] 直刺 l—1.5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
(十二)  LI 12 肘髎 Zhǒuliáo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l寸,当肱骨边缘处。
[解剖] 在桡骨外上髁上缘肱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 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十三) LI 13 手五里 Shǒuwǔlǐ
[定位]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主治] 肘臂挛痛,瘰疬。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一l寸。
--------------------------------------------------------------------------------
(十四) LI 14 臂臑 Bìnào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七寸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主治]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
[配伍] 配光明治目疾。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一1.5寸。
--------------------------------------------------------------------------------
(十五) LI 15 肩髃 Jiānyú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解剖]   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一1.5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
(十六) LI 16 巨骨
[定位]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解剖]  在斜方肌与冈上肌中;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 0.5 一 l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
(十七) LI 17 天鼎 Tiāndǐ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主治]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配伍]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
(十八) LI 18    扶突    Fútū
[定位]  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配伍] 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
(十九) LI 19 口禾髎 KǒuHéLiáo
[定位]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解剖]  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
(二十) LI 20 迎香 Yíngxiāng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穴
   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历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承泣 | 四白 | 巨髎 | 地仓 | 大迎 | 颊车 | 下关 | 头维 | 人迎 | 水突 | 气舍 | 缺盆 | 气户 | 库房 | 屋翳 | 膺窗 | 乳中 | 乳根 | 不容 | 承满 | 梁门 | 关门 | 太乙 |
滑肉门 | 天枢 | 外陵 | 大巨 | 水道 | 归来 | 气冲 髀关 | 伏兔 | 阴市 | 梁丘 | 犊鼻|
足三里 | 上巨虚 | 条口 | 下巨虚 | 丰隆 | 解溪 | 冲阳 | 陷谷 | 内庭 | 历兑
---------------------------------------------------------------------------------------------
(一) ST 1 承泣Ch é ngq ì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配伍] 配太阳治目赫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一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
(二) ST 2 四白 Sìbái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配伍]    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
(三) ST 3 巨髎 Jù1iáo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
(四) ST 4 地仓 Dìcāng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配伍]   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
(五) ST 5 大迎 D à y í ng
[定位]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主治]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配伍]  配颊车治齿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
(六) ST 6 颊车 Jiáchē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   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一l寸。
--------------------------------------------------------------------------------
(七) ST 7 下关 Xiàguān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配伍]   配翳风治耳疾。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
(八) ST 8 头维 Tóuwéi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解剖]   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一l寸。
[附注]    (l)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
(九)  ST 9 人迎 Rényíng
[定位]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解剖]   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主治]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配伍]    配大椎、太冲治高血压。
[刺灸法]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附注]    (l)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
(十) ST 10 水突 Shǔitū
[定位]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解剖] 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配伍] 配天突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直刺0.3—0.8寸。
--------------------------------------------------------------------------------
(十一) ST 11 气舍 Qìshě
[定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解剖]   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   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配伍]   配水突治瘿瘤。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
(十二) ST 12 缺盆 Qūepén
[定位]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配伍]  配肺俞治咳嗽。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附注] 《图翼》:孕妇禁针。
--------------------------------------------------------------------------------
(十三) ST 13 气户 Qìhù
[定位]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
[配伍]   配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
(十四)  ST 14 库房 Kùfáng
[定位]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配伍]  配屋翳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
(十五) ST 15 屋翳 Wūyì
[定位]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天宗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
(十六) ST 16 膺窗 Yìngchuāng
[定位]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  配屋翳治乳痈。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
(十七) ST 17 乳中 Rǔzhōng
[定位]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附注]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
(十八) ST 18 乳根 Rǔgēn
[定位]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
[配伍]    配少泽、膻中治乳痈;配少泽、足三里治乳少。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
(十九) ST 19 不容 Bùróng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  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病。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
(二十) ST 20 承满 Chéngmǎ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一l寸。
--------------------------------------------------------------------------------
(二十一) ST 21 梁门 Liángmé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 ]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
--------------------------------------------------------------------------------
(二十二) ST 22 关门 Guānmé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配伍]  配足三里、水分治肠鸣腹泻。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
(二十三) ST 23 太乙 Tàiyǐ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  胃病,心烦,癫狂。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
(二十四) ST 24 滑肉门 Huáròumén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胃痛,呕吐,癫狂。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
--------------------------------------------------------------------------------
(二十五) ST 25 天枢 Tiānshū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l)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
--------------------------------------------------------------------------------
(二十六) ST 26 外陵 Wàilíng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  腹痛,疝气,痛经。
[配伍]   配子宫、三阴交治痛经。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
(二十七) ST 27 大巨 Dàjù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配伍]  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二十八) ST 28 水道 ShuǐDào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二十九) ST 29 归来 Guīlái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  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
(三十) ST 30 气冲 Qìchōng
[定位]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
[配伍]    配气海治肠鸣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冲脉所起。
--------------------------------------------------------------------------------
(三十一) ST 31 髀关 Bìguān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解剖]   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配伍]   配伏免治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
(三十二) ST 32 伏兔 Fútù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解剖]  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配伍]  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
(三十三) ST 33 阴市 Yīnshì
[定位]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腿膝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
(三十四) ST 34 梁丘 Li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l—1.2寸。
[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
--------------------------------------------------------------------------------
(三十五)ST 35 犊鼻 Dúbí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解剖]  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配伍]  配阳陵泉、足三里治膝痛。
[刺灸法]   向后内斜刺0.5一l寸。
--------------------------------------------------------------------------------
(三十六) ST 36 足三里 Zúsānlǐ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参考资料:1、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2、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3、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4、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
(三十七) ST 37 上巨虚 Sh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里、气海治便秘、泄泻。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附注]   大肠经下合穴。
--------------------------------------------------------------------------------
(三十八) ST 38 条口 Ti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三十九) ST 39 下巨虚 Xi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l—1.5寸。
[附注]    小肠经下合穴。
--------------------------------------------------------------------------------
(四十) ST 40 丰隆 Fēnglóng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解剖]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风池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
--------------------------------------------------------------------------------
(四十一) ST 41 解溪 Ji
[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   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配伍]     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
(四十二) ST 42 冲阳 Ch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配伍]   配大椎、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
(四十三) ST 43 陷谷Xiàngǔ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主治]  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配伍]  陷谷、上星、囟会、前顶、公孙、治卒面肿。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注为“输”。
--------------------------------------------------------------------------------
(四十四) ST 44 内庭 Nèitíng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
(四十五) ST 45 厉兑 Lìduì
[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主治]   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配伍]    配内关、神门治多梦。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
--------------------------------------------------------------------------------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穴
   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隐白 | 大都 | 太白 | 公孙 | 商丘 | 三阴交 | 漏谷 | 地机 | 阴陵泉 血海 | 箕门 | 冲门 | 府舍 | 腹结 | 大横 | 腹哀 | 食窦 | 天溪 | 胸乡 | 周荣 | 大包
--------------------------------------------------------------------------------
(一)  SP 1 隐白 Yǐn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
(二) SP 2 大都 Dàdū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胀。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
(三) SP 3 太白 Tàibái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注为“输”;脾经原穴。
--------------------------------------------------------------------------------
(四) SP 4 公孙 Gōngxūn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配伍]  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一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参考资料:
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
(五) SP 5 商丘 Shāngqiū
[定位]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行为“经”。
--------------------------------------------------------------------------------
(六) SP 6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l一1.5寸。
[附注]  (I)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
--------------------------------------------------------------------------------
(七) SP 7 漏谷 Lòugǔ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八) SP 8 地机 Dìjī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配伍]   配三阴交治痛经;配隐白治崩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太阴经郄穴。
--------------------------------------------------------------------------------
(九) SP 9 阴陵泉 Yīnlíngquán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
(十) SP 10 血海 Xuèhǎi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配伍] 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曲池治瘾疹。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十一) SP 11 箕门 Jìmén
[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配伍]  配太冲腹股沟疼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一l寸。
--------------------------------------------------------------------------------
(十二) SP 12 冲门 Chōngmén
[定位]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主治]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一l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
(十三) SP 13 府舍 Fùshě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主治]  腹痛,疝气,积聚。
[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
(十四) SP 14 腹结 Fùjié
[定位]  在下腹部,大横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  腹痛,泄泻,疝气。
[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刺灸法 ]  直刺 l一2寸。
--------------------------------------------------------------------------------
(十五) SP 15 大横 Dàhéng
[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
(十六) SP 16 腹哀 Fùāi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配合]   配气海治肠鸣。
[阴作]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
(十七) SP 17 食窦 Shídòu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附注]   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
(十八) SP 18 天溪 Tiānxī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 解剖]   在第四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   胸胁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疼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
(十九) SP 19 胸乡 Xiōngxiāng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三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
[主治]  胸胁胀痛。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
(二十) SP 20 周荣 Zhōuróng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二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又,正当第一肋间神经。
[主治]   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满。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
(二十一) SP 21 大包 Dàbāo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解剖]   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主治]   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配伍]    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附注]   脾之大络。
-------------------------------------------------------------------------------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穴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极泉 | 青灵 | 少海 | 灵道 | 通里 | 阴郄 | 神门 | 少府 | 少冲
---------------------------------------------------------------------------------------------
(一) HT 1 极泉 Jíquán
[定位]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
(二) HT 2青灵 Qīnglíng
[定位]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解剖]  当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有肱三头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副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
[主治]  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三) HT 3 少海 Shàohǎi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
[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人为“合”。
--------------------------------------------------------------------------------
(四) HT 4   灵道 Língdào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配伍]   配心俞治心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行为“经”。
--------------------------------------------------------------------------------
(五) HT 5    通里 Tōnglǐ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l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配伍]  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络穴。
--------------------------------------------------------------------------------
(六) HT 6   阴郄 Yīnxì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配伍]   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大椎治阴虚盗汗。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郄穴。
--------------------------------------------------------------------------------
(七) HT 7    神门 Shénmén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参考资料:  1、据报道,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2、据报道,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
--------------------------------------------------------------------------------
(八)HT 8  少府 Shàofǔ
[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解剖]  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配伍]  配内关治心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溜为“荥”。
--------------------------------------------------------------------------------
(九)HT 9  少冲 Shàochōng
[定位]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
[配伍]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穴
   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少泽 | 前谷 | 后溪 | 腕骨 | 阳谷 | 养老 | 支正 | 小海 | 肩贞| 臑俞 | 天宗 | 秉风 | 曲垣 | 肩外俞 | 肩中俞 | 天窗 | 天容 | 颧髎 | 听宫
---------------------------------------------------------------------------------------------
(一) SI 1 少泽 Shàozé
[定位]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
(二) SI 2 前谷 Qiángǔ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配伍]   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
(三) SI 3 后溪 Hòuxī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
(四) SI 4 腕骨 Wàngǔ
[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  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 ,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配伍]  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
(五) SI 5 阳谷 Yánggǔ
[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配伍]   配阳池治腕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
(六) SI 6 养老 Yǎnglǎo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解剖]  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主治]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  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阳经郄穴。
--------------------------------------------------------------------------------
(七) SI 7 支正 Zhīzhèng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解剖]  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一0.8寸。
[附注]   手太阳经络穴。
--------------------------------------------------------------------------------
(八) SI 8 小海 Xiǎohǎi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解剖]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
[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
(九) SI 9 肩贞 Jiānzhēn
[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
[解剖]  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 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十) SI 10 臑俞 Nàoshū
[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  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一l,5寸。
[附注]  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
(十一) SI 11 天宗 Tiānzōng
[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解剖]   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
(十二) SI 12 秉风 Bǐngfēng
[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配伍]   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附注]   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
(十三) SI 13 曲垣 Qūyuán
[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  肩胛疼痛。
[配伍]  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一l寸。
--------------------------------------------------------------------------------
(十四) SI 14 肩外俞 Jiānwài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配伍]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十五) SI 15 肩中俞 Jiānzhōng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解剖]  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配伍]   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十六) SI 16 天窗 Tiānchuā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解剖]  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十七) SI 17 天容 Tiānró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解剖]   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十八) SI 18 颧髎 Quánliáo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解剖]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配伍]   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一l寸。
[附注]  (l)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
--------------------------------------------------------------------------------
(十九) SI 19 听宫 Tīnggōng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配伍]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张口,直刺 l—1.5寸。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睛明 | 攒竹 | 眉冲 | 曲差 | 五处 | 承光 | 通天 | 络却 | 玉枕 | 天柱 | 大杼 | 风门 | 肺俞 | 厥阴俞| 心俞 | 督俞 | 膈俞 | 肝俞 | 胆俞 | 脾俞 | 胃俞 | 三焦俞 | 肾俞 | 气海俞 | 大肠俞 | 关元俞 | 小肠俞 |膀胱俞 | 中膂俞 | 白环俞 | 上髎 | 次髎 | 中髎 | 下髎 | 会阳 | 承扶 | 殷门 | 浮郄 | 委阳 | 委中 | 附分 |魄户 | 膏肓 | 神堂 | 譩譆 | 膈关 | 魂门 | 阳纲 | 意舍 | 胃仓 | 肓门 | 志室 | 胞肓 | 秩边 | 合阳 | 承筋 |承山 | 飞扬 | 跗 | 昆仑 | 仆参 | 申脉 | 金门 | 京骨 | 束骨 | 足通骨 | 至阴
--------------------------------------------------------------------------------
(一) BL 1 睛明 Jīngmíng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 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 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 为鼻睫神经。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 靠眶缘直刺0.5一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
--------------------------------------------------------------------------------
(二) BL 2 攒竹 Cuánzhú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解剖] ?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 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 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
--------------------------------------------------------------------------------
(三) BL 3 眉冲 Méichōng
[定位]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
(四) BL 4 曲差 Qǔchā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 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
(五) BL 5 五处 Wǔchù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目眩,癫痫。
[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
(六) BL 6   承光 Chéngguā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处。
[主治] ?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配伍] ?配百会治头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
(七) BL 7 通天 Tōngtiān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 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配伍]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
(八) BL 8 络却 Luòquè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解剖] ??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 神经分支。
[主治] ??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配伍] ??配风池治头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
(九) BL 9 玉枕 Yùzhěn
[定位]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解剖] ?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项痛,目痛,鼻塞。
[配伍] ?配大椎治头项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
(十) BL 10 天柱 Tiānzhù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 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 热病。
[配伍] 配大椎治头痛项强。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
(十一) BL 11 大杼 dàzhù
[定位]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配伍] ?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
(十二) BL 12 风门 fēngmén
[定位]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配伍]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
(十三) BL 13 肺俞 fèi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 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 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 外侧支。
[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香治鼻疾。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肺的背俞穴。
--------------------------------------------------------------------------------
(十四) BL 14 厥阴俞 juéyīn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 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
[主治] ?咳嗽,心痛,胸闷, 呕吐。
[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心悸。
[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心包背俞穴 。
--------------------------------------------------------------------------------
(十五) BL 15 心俞 Xīn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 汗,梦遗,癫痫。
[配伍]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 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心的背俞穴 。
--------------------------------------------------------------------------------
(十六) BL 16 督俞 Dū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
[主治] ?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胸闷。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
(十七) BL 17 膈俞 Gé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盗汗。
[配伍]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贫血。
[刺灸法] ??斜刺0.5之0.8寸。
[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2)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
(十八) BL 18 肝俞 Gān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配伍] 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肝的背俞穴。
--------------------------------------------------------------------------------
(十九) BL 19 胆俞 Dǎn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主治]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配伍]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胆的背俞穴。
--------------------------------------------------------------------------------
(二十) BL 20 脾俞 Pǐ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
[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脱 、便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脾的背俞穴。
--------------------------------------------------------------------------------
(二十一) BL 21 胃俞 Wèi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 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皮 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胃的背俞穴。
--------------------------------------------------------------------------------
(二十二) BL 22 三焦俞 Sānjiāo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肠鸣、腹胀。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三焦背俞穴。
--------------------------------------------------------------------------------
(二十三) BL 23 肾俞 Shèn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配伍] ?配太溪 、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
(二十四) BL 24 气海俞 Qìhǎi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 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配伍] ??配足三里、天枢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0.5 ---- 1寸。
--------------------------------------------------------------------------------
(二十五) BL 25 大肠俞 Dàcháng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注] ???大肠背俞穴。
--------------------------------------------------------------------------------
(二十六) BL 26 关元俞 Guānyuán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 ?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 ?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 痛。
[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
[刺灸法] ??直刺0.8~l.2寸。
--------------------------------------------------------------------------------
(二十七) BL 27 小肠 俞 Xiǎocháng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解剖] 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 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治腹胀、痢疾、便秘。配肾俞、三阴交、三焦俞、关元、曲泉治泌尿系结石。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壮。
--------------------------------------------------------------------------------
(二十八) BL 28 膀胱俞 Pángguāng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解剖] ?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配伍] ?配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l.2寸。
[附注] ??膀胱背俞穴。
--------------------------------------------------------------------------------
(二十九) BL 29 中膂俞 Zhōnglǚ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解剖] ?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当臀下动、静脉的分支处,布有臀下皮神经。
[主治] ?泄泻,疝气,腰脊强痛。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三十) BL 30 白环俞 Báihuán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解剖] ?在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下内缘;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布有皮神经,深层为阴部神经。
[主治] ?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
[配伍] ??配三阴交、肾俞、治遗尿、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三十一) BL 31 上髎 Shàng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解剖] ?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
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
[主治]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 精,阳萎,腰痛。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三十二) BL 32 次髎 Cì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 痛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三十三) BL 33 中髎 Zhōng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 ,腰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三十四) BL 34 下 髎 Xià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 [定位]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三十五) BL 35 会阳 Huìyáng
[定位] ?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解剖] ?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 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主治] ?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
[配伍] ??配承山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三十六) BL 36 承扶 Chéngfú
[定位]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解剖] ?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
[主治]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配伍] ??配委中治腰骶疼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
(三十七) BL 37 殷门 Yīnmén
[定位]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解剖] ?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 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 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
(三十八) BL 38 浮郄 Fúxì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 ?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配伍] ??配承山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三十九) BL 39 委阳 Wěiyáng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配伍] ??配三焦俞、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三焦经下合穴。
--------------------------------------------------------------------------------
(四十) BL 40 委中 Wěizhōng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 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
(四十一) BL 41 附分 Fùfēn
[定位]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 ?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配伍] ??配大椎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
(四十二) BL 42 魄户 Pòhù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
[配伍] ??配天突、膻中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0.5一0.8寸。
--------------------------------------------------------------------------------
(四十三) BL 43 膏肓 Gāohuā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 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配伍] ??配尺泽、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四十四) BL 44 神堂 Shéntá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
[配伍] ??配膻中治胸闷。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四十五) BL 45 譩譆  Yìxǐ
[定位]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配伍] ??配大椎、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四十六) BL 46 膈关 Gěguān
[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 背侧支;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
[主治] ?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
[配伍] ?配内关治嗳气。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四十七) BL 47 魂门 Húnmén
[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
[主治] ?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
[配伍] ?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肋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四十八) BL 48 阳纲 Yánggā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四十九) BL 49 意舍 Yìshě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 脉背侧支;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
[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配伍] ??脾俞、胃俞治腹胀。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五十) BL 50 胃仓 Wèicā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十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 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五十一) BL 51 肓门 Huāngmén
[定位]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 ?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便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五十二) BL 52 志室 Zhìshì
[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主治] ?遗精 ,阳萎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 痛。
[配伍] ??配命门治遗精。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五十三) BL 53 胞肓 Bāohuāng
[定位]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 ?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
[主治] ?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配伍] ??配委中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五十四) BL 54 秩边 Zhìbiān
[定位]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 ?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 静脉深层当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 为坐骨神经。
[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
[刺灸法] ??直刺1.5—2寸。
--------------------------------------------------------------------------------
(五十五) BL 55 合阳 Héyáng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解剖] ?在腓肠肌二头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腘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配伍] ?配腰阳关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
(五十六) BL 56 承筋 Chéngjīn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 ??配委中治下肢挛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
(五十七) BL 57 承山 Chéngshān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 ??配大肠俞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
--------------------------------------------------------------------------------
(五十八) BL 58 飞扬 Fēiyáng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解剖] 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 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配伍] 配委中治腿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太阳经络穴
--------------------------------------------------------------------------------
(五十九) BL 59 跗阳 Fùyáng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解剖] ?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 ;有小隐静脉 ,深层为腓动脉末支 ;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 ?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
[附注] ??阳跷脉郄穴。
--------------------------------------------------------------------------------
(六十) BL 60 昆仑 Kūnlún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 脉;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 痛,脚跟肿痛。
[配伍] ?配风池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
(六十一) BL 61 仆参 Púcān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
[主治] 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配伍] ?配太溪治足跟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
(六十二) BL 62 申脉 ShēnMài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 分支。
[主治] ?头痛 ,眩晕 ,癫狂痫 ,腰腿酸痛,目赤 痛,失眠。
[配伍] ??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
(六十三) BL 63 金门 Jīnmén
[定位]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解剖] ?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主治]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配伍] ??配太阳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郄穴。
--------------------------------------------------------------------------------
(六十四) BL 64 京骨 Jīnggǔ
[定位] ?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 经。
[主治] ?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配伍] ?配百会、太冲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
(六十五) BL 65 束骨 Shùgǔ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 静脉;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 经分布。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配伍] ??配肾俞、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注为“输”。
--------------------------------------------------------------------------------
(六十六) BL 66 足通谷 Zútōnggǔ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
[配伍] ?配大椎治项强。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溜为“荥”。
--------------------------------------------------------------------------------
(六十七) BL 67 至阴 Zhìyīn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配伍] ??配太冲、百会治头痛。
[刺灸法]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附注] ??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穴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份,余17穴配列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涌泉 |然谷 | 太溪| 大钟 | 水泉 | 照海 | 复溜 | 交  信 | 筑宾 | 阴谷 | 横骨 | 大赫 |
气穴 |四满 | 中注| 肓俞 | 商曲 | 石关 | 阴都 | 腹通谷 | 幽门 | 步廊 | 神封 | 灵墟 |
神藏 | 彧中| 俞府
--------------------------------------------------------------------------------
(一) KI 1  涌泉Y ǒ ngqu á n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有指短屈肌腱,指长屈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弓;布有足底内侧神经支。
[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井穴。
--------------------------------------------------------------------------------
(二) KI 2然谷 Rángǔ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有拇指外展肌,有跖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末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配承山治转筋;配气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荥穴。
--------------------------------------------------------------------------------
(三) KI 3  太溪T à ix ī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
(四) KI 4  大钟   D à zh ō ng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配伍]配太溪、神门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配行间治虚火上炎之易惊善怒;配鱼际治虚火上炎之咽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络穴。
--------------------------------------------------------------------------------
(五) KI 5  水泉   Shu ǐ qu á n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配伍]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肾经郄穴。
--------------------------------------------------------------------------------
(六) KI 6  照海   Zh à oh ǎ i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
(七) KI 7  复溜   F ù li ū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配伍]配后溪、阴郄治盗汗不止;配中极、阴谷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
(八) KI 8  交信   Ji ā ox ì 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解剖]在趾长屈肌中;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后方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  内廉痛。
[配伍]配关元、三阴交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血海、地机治崩漏;配中都治疝气;配阴陵泉治五淋;配中极治癃闭;配关元治阴挺。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阴跷脉郄穴。
--------------------------------------------------------------------------------
(九) KI 9  筑宾   Zh ù b ī 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解剖]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
[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配伍]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承山、合阳、阳陵泉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百会治癫、狂、痫证。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阴维脉郄穴。
--------------------------------------------------------------------------------
( 十) KI 10  阴谷   Y ī ng ǔ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配伍]配照海、中极治癃闭;配大赫、曲骨、命门治寒疝、阳萎、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注]肾经合穴。
--------------------------------------------------------------------------------
(十一) KI 11  横骨   H é ngg ǔ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
[配伍]配中极、三阴交治癃闭;配关元、肾俞、志室、大赫治阳萎、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二) KI 12  大赫   D à h è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妊,泄泻,痢疾。
[配伍]配阴交肾俞、带脉、大敦、中极治阳萎、遗精、带下;配命门、肾俞、志室、中极、关元治男科病、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三) KI 13  气穴   Q ì xu é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
[配伍]配天枢、大肠俞主消化不良;配中极、阴陵泉、膀胱俞主五淋、小便不利;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血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萎、不育症。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四) KI 14  四满   S ì m ǎ n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配伍]配气海、三阴交、大敦、归来治疝气、睾丸肿痛;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五) KI 15  中注   Zh ō ngzh ù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配伍]配肾俞、委中、气海俞治腰背痛;配血海、肾俞、太冲、三阴交、阴交、中极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六) KI 16  肓俞   Hu ā ngsh ū
[定位]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绕脐,呕吐,腹胀,痢疾,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腰脊痛。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大肠俞治便秘、泄泻、痢疾;配中脘、足三里、内庭、天枢治胃痛、腹痛、疝痛、排尿、尿道涩痛等症。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七) KI 17  商曲   Sh ā ngq ū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
[配伍]配中脘、大横治腹痛、腹胀;配支沟治便秘;配大肠俞、天枢、治泄泻、痢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八) KI 18  石关   Sh í gu ā n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
[主治]呕吐,腹痛,便秘,产后腹痛,妇人不孕。
[配伍]配中脘、内关治胃痛、呕吐、腹胀;配三阴交、阴交、肾俞治先兆流产和不孕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十九) KI 19  阴都   Y ī nd ū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配伍]配巨阙治心中烦满;配三阴交、血海治闭经;配中脘、天枢、足三里、四缝治纳呆及小儿疳积。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二十) KI 20  腹通谷   F ù t ō ngg ǔ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
[配伍]配内关、中脘治胃气逆;配申脉、照海治癫痫、惊悸;配上脘、足三里治纳呆。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二十一) KI 21  幽门   Y ō um é n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
[主治]腹痛,呕吐,善哕,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配伍]配玉堂治烦心呕吐;配中脘、建里治胃痛、噎嗝、呕吐;配天枢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
(二十二) KI 22  步廊   B ù l á ng
[定位]在胸部,当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
[主治]胸痛,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定喘、列缺治外感和内伤咳喘;配心俞、内关治胸痹、心悸怔忡。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可灸。
--------------------------------------------------------------------------------
(二十三) KI 23  神封   Sh é nf ē ng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胀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四) KI 24  灵墟   L í ngx ū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痛,呕吐,乳痈。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内关治呕吐、纳呆;配神门、神藏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五) KI 25  神藏   Sh é nc á ng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正当第二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内关、太冲治梅核气;配心俞、玉堂治胸痹、噎嗝、冠心病、心肌梗塞。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六) KI 26  彧中   Y ù zh ō ng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皮下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痰壅,胸胁胀满,不嗜食。
[配伍]配风门、肺俞治外邪袭肺;配天突、间使、华盖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七) KI 27  俞府   Sh ū f ǔ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
[配伍]配天突、肺俞、鱼际治咳嗽、咽痛;配足三里、合谷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穴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天池 | 天泉 | 曲泽 | 郄门 | 间使 | 内关 | 大陵 | 劳宫 | 中冲
---------------------------------------------------------------------------------------------
(一) PC 1 天池 Tiānchí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配伍]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
[附注]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
(二) PC 2 天泉 Tiānquán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
[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配伍]配内关、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沟治咳嗽、胸胁痛;配侠白、曲池、外关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三) PC 3 曲泽 Qūzé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配伍]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泽、曲池治疗肘臂挛急、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针刺血;可灸。
[附注]心包经合穴
--------------------------------------------------------------------------------
(四) PC 4 郄门 Xìmén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配伍]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泽、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冲治神经性呕吐;配内关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郄穴。
--------------------------------------------------------------------------------
(五) PC 5 间使 Jiānshǐ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配伍]配支沟治疟疾;配尺泽治反胃、呕吐、呃逆;配水沟、太冲治癔病;配腰奇治癫痫。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经穴。
--------------------------------------------------------------------------------
(六) PC 6 内关 Nèiguān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配伍]配公孙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治偏头痛;配建里除胸闷。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
(七) PC 7 大陵 Dàlíng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配劳宫治心绞痛、失眠;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俞、丰隆治癫、狂、痫、惊悸。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输穴、原穴。
--------------------------------------------------------------------------------
(八) PC 8 劳宫 Láogōng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配伍]配后溪治三消、黄疸;配涌泉治五般痫。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荥穴。
--------------------------------------------------------------------------------
(九) PC 9 中冲 Zhōngchōng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配伍]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心包经井穴。
--------------------------------------------------------------------------------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穴
本经一侧面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关冲 | 液门 | 中渚 | 阳池 | 外关 | 支沟 | 会宗 | 三阳络 | 四渎 | 天井 | 清冷渊 |
消泺 | 臑会 | 肩髎 | 天髎 | 天牖 | 翳风 | 瘛脉 | 颅息| 角孙 | 耳门 | 耳和髎 | 丝竹空
--------------------------------------------------------------------------------
(一) SJ 1 关冲 Guān chōng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三焦经井穴。
--------------------------------------------------------------------------------
(二) SJ 2 液门 Yè mén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配鱼际治喉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荥穴。
--------------------------------------------------------------------------------
(三) SJ 3 中渚 Zhōng zhǔ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  ,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输穴。
--------------------------------------------------------------------------------
(四) SJ 4 阳池 Yáng chí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原穴。
--------------------------------------------------------------------------------
(五) SJ 5 外关 Wài guān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
(六) SJ 6 支沟 Zhī gōu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经穴。
--------------------------------------------------------------------------------
(七) SJ 7 会宗 Huì zōng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解剖]尺骨桡侧缘,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主治]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配伍]配听会、耳门治疗耳聋;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郄穴。
--------------------------------------------------------------------------------
(八) SJ 8 三阳络 Sān yáng luò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配伍]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九) SJ 9 四渎 Sì dú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配伍]配三阳络、消泺、肩髎、天髎、肩外俞治肩臂痛;配三阳络、阳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十) SJ 10 天井 Tiān jǐng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解剖]在肱骨下端后面鹰嘴窝中,有肱三头肌腱;肘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
[主治]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
[配伍]配率谷治偏头痛;配天突治瘿气;配臂治瘰疬、瘾疹;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十一) SJ 11 清冷渊 Q ī ngl ě ngyu ā n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解剖]在肱三头肌下部;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
[主治]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
[配伍]配肩髎、天髎、臑俞、养老、合谷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十二) SJ 12 消泺 Xiāo luò
[定位]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
[配伍]配肩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
(十三) SJ 13 臑会 N à ohu ì
[定位]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解剖]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
[主治]肩臂痛,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
[配伍]配肩俞、肩贞治肩周炎;配肘髎、外关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十四) SJ 14 肩髎 Jiān liáo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
[配伍]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十五) SJ 15 天髎 Ti ā nli á o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解剖]有斜方肌、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配伍]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十六) SJ 16 天牖 Tiān yǒu
[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配伍]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
(十七) SJ 17 翳风 Yī fēng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
(十八) SJ 18 瘛脉 Chì mài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在耳后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
[配伍]配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
(十九) SJ 19 颅息 Lú xī
[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刺灸法]平刺0.2-0.5寸;可灸。
--------------------------------------------------------------------------------
(二十) SJ 20 角孙 Ji ǎ os ū n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配伍]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
(二十一) SJ 21 耳门ěr mén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
[配伍]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二十二) SJ 22 耳和髎ě rh é li á o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解剖]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
[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
[配伍]配养老、完骨治耳聋。
[刺灸法]斜刺0.3-0.5;可灸。
[附注]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
--------------------------------------------------------------------------------
(二十三) Sj 23 丝竹空 Sī zú kōng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解剖]有眼轮匝肌;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配伍]配丝竹空止牙痛。
[刺灸法]平刺0.5-1寸。不宜灸。
--------------------------------------------------------------------------------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穴
   本经一侧44穴(左右两侧共88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瞳子髎 | 听会 | 上关 | 颔  厌 | 悬颅 | 悬厘| 曲鬓 | 率谷 | 天冲 | 浮白 | 头窍阴 完骨 | 本神 | 阳白| 头临泣 | 目窗 | 正营 | 承灵 | 脑空 | 风池 | 肩井 | 渊腋 | 辄筋 | 日月 | 京门 | 带脉 | 五枢 | 维道 | 居髎| 环跳 | 风市 | 中渎 | 膝阳关 | 阳陵泉 | 阳交 | 外丘 | 光明 | 阳辅 | 悬钟 | 丘墟 | 足临泣 | 地五会 | 侠溪 | 足窍阴
--------------------------------------------------------------------------------
(一) GB 1 瞳子髎T ó ngz ǐ li á o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解剖]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额颞支。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配伍]配合谷、临泣、睛明治目生内障;配少泽治妇人乳肿;配养老、肝俞、光明、太冲、治疗视物昏花。
[刺灸法]向后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
(二) GB 2 听会T ī nghu ì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
[配伍]配颊车、地仓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治耳聋气痞;配耳门、听宫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
(三) GB 3 上关Sh à nggu ā n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配伍]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
(四) GB 4 颔厌H à ny à n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配伍]配悬颅治偏头痛;透悬颅、悬厘,配外关、风池治眩晕。
[刺灸法]直刺0.3-0.4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
(五) GB 5 悬颅Xu á nlu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配伍]配颔厌、治偏头痛;配曲池、合谷治热病头痛。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
(六) GB 6 悬厘Xu á nl í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配伍]配鸠尾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治癫痫。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
(七) GB 7 曲鬓Q ū b ì n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配伍]配风池、太冲治目赤肿痛;配下关、合谷、太冲治疗头痛、口噤不开。
[刺灸法]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八) GB 8 率谷Shu à ig 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配伍]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九) GB 9 天冲Ti ā nch ō ng
[定位]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支。
[主治]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
[配伍]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十) GB 10 浮白F ú b á i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配伍]配风池、行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中渚治耳鸣、耳聋;配肾俞、太溪、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十一) GB 11 头窍阴T ó uqi à oy ī n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配伍]配强间治头痛;配只支沟、太冲、风池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十二) GB 12 完骨W á ng 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小神经本干。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配伍]配风池、大杼治疟疾;配风池治癫疾僵仆;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
(十三) GB 13 本神B ě nsh é 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配伍]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配水沟、太阳、合谷、大椎、天柱、百会治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
(十四) GB 14 阳白Y á ngb á i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配伍]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
(十五) GB 15 头临泣T ó ul í nq ì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配伍]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
(十六) GB 16 目窗M ù chu ā 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
[配伍]配关冲、风池治头疼;配陷谷治面目浮肿。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
(十七) GB 17 正营Zh è ngy í 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的会合支。
[主治]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配伍]配阳白、太冲、风池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
(十八) GB 18 承灵Ch é ngl í 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头晕,眩晕,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
[配伍]配风池、风门、后溪治鼻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
(十九) GB 19 脑空N ǎ ok ō ng
[定位]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
(二十) GB 20 风池F ē ngch í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
(二十一) GB 21 肩井Ji ā nj ǐ ng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
(二十二) GB 22 渊腋Yu ā ny è
[定位]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解剖]有前锯肌和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之支。
[主治]胸满,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配伍]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配条口透承山、天宗、臑俞治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
--------------------------------------------------------------------------------
(二十三) GB 23 辄筋Zh é j ī n
[定位]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解剖]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配伍]配肺俞、定喘治胸闷喘息不得卧;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
(二十四) GB 24 日月R ì yu è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配伍]配胆俞治胆虚;配内关、中脘治呕吐、纳呆;配期门、阳陵泉治胆石症;配支沟、丘墟治胁胀痛;配胆俞、腕骨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
(二十五) GB 25 京门J ī ngm é n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配伍]配行间治腰痛不可久立仰俯;配身柱、筋缩、命门治脊强脊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募穴。
--------------------------------------------------------------------------------
(二十六) GB 26 带脉D à im à i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配伍]配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治赤白带下;配关元、足三里、肾俞、京门、次髎治肾气虚带下;配中极、次髎、行间、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带下。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
(二十七) GB 27 五枢W ǔ sh ū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配伍]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对子宫全切术针麻。
[刺灸法]直刺0.8-1.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
(二十八) GB 28 维道W é id à o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解剖]在髂前上棘前内方,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
[配伍]配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治气虚下陷之阴挺或带下症;配五枢、带脉、中极、太冲、三阴交治卵巢囊肿、闭经;配横骨、冲门、气冲、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向前下方斜刺0.8-1.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之会。
--------------------------------------------------------------------------------
(二十九) GB 29 居髎   J ū li á o
[定位]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动、静脉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臀上神经。
[主治]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配伍]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配腰夹脊穴L 1-2 、L 3-5 、环跳、跳跃、风市、阳陵泉、条口、悬钟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1.5-2寸;可灸。
[附注]阳跷、足少阳之会。
--------------------------------------------------------------------------------
(三十) GB 30 环跳Hu á nti à o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配伍]配风市治风痹;配太白、足三里、阳陵泉、丰隆、飞扬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膝阳关、阳陵泉、丘墟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风市、中渎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
(三十一) GB 31 风市F ē ngsh ì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配伍]配风池、大杼、大椎、命门、关元、腰阳关、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
(三十二) GB 32 中渎Zh ō ngd ú
[定位]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配伍]配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
(三十三) GB 33 膝阳关X ī y á nggu ā n
[定位]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解剖]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配伍]配环跳、承筋治胫痹不仁;配血海、膝关、犊鼻、丰隆、曲池、合谷治膝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
--------------------------------------------------------------------------------
(三十四) GB 34 阳陵泉Y á ngl í ngqu á n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配伍]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
(三十五) GB 35 阳交Y á ngji ā o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解剖]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支沟、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绝骨、行间、昆仑、丘墟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秩边、风市、伏兔、昆仑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阳维脉郄穴。
--------------------------------------------------------------------------------
(三十六) GB 36 外丘W à iqi ū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解剖]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
[配伍]配腰奇、间使、丰隆、百会治癫痫;配环跳、伏兔、阳陵泉、阳交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条口、阳陵泉治腓总神经麻痹。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郄穴。
--------------------------------------------------------------------------------
(三十七) GB 37 光明Gu ā ngm í ng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配伍]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络穴。
--------------------------------------------------------------------------------
(三十八) GB 38 阳辅Y á ngf ǔ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
[配伍]配陵后、飞扬、金门治下肢痿痹瘫之足内翻畸型。
[刺灸法]直刺0.5-0.8寸。
[附注]胆经经穴。
--------------------------------------------------------------------------------
(三十九) GB 39 悬钟Xu á nzh ō ng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配伍]配内庭治心腹胀满;配昆仑、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风、半身不遂;配后溪、列缺治项强、落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会穴--髓会。
--------------------------------------------------------------------------------
(四十) GB 40 丘墟Qi ū x ū
[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配伍]配昆仑、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治胁痛;配大敦、阴市、照海治卒疝;配日月、期门、肝俞、胆俞、阳陵泉、腕骨治黄疸、胆道疾患。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原穴。
--------------------------------------------------------------------------------
(四十一) GB 41 足临泣Z ú l í nq ì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配伍]配三阴交治痹证;配三阴交、中极治月事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
(四十二) GB 42 地五会D ì w ǔ hu ì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跖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跗肿。
[配伍]配耳门、足三里治耳鸣、腰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
(四十三) GB 43 侠溪Xi á x ī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之趾背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疟疾。
[配伍]配太阳、太冲、阳白、风池、头临泣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胆经荥穴。
--------------------------------------------------------------------------------
(四十四) GB 44 足窍阴Z ú qi à oy ī n
[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和趾跖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背侧神经。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配伍]配太冲、太溪、内关、太阳、风池、百会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等;配阳陵泉、期门、支沟、太冲治胆道疾患;配水沟、太冲、中冲、百会、风池急救中风昏迷。
[刺灸法]直刺0.1-0.2寸;可灸。
[附注]胆经经穴。
--------------------------------------------------------------------------------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穴
   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与下肢内侧,其余2穴配列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大敦 | 行间| 太冲 | 中封 | 蠡沟 | 中都 | 膝关 | 曲泉 | 阴包 | 足五里 | 阴廉 | 急脉 | 章门 | 期门
---------------------------------------------------------------------------------------------
(一) LR 1 大敦D à d ū n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配伍]配内关、水沟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天突、间使治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肝经井穴。
--------------------------------------------------------------------------------
(二) LR 2 行间X í ngji ā n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配伍]配睛明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合谷、、风池、百会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肝俞、胃俞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孔最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荥穴。
--------------------------------------------------------------------------------
(三) LR 3 太冲T à ich ō ng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配伍]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输穴、原穴。
--------------------------------------------------------------------------------
(四) LR 4 中封Zh ō ngf ē ng
[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前肌腱的内侧;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侧皮神经的分支及隐神经。
[主治]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胆俞、阳陵泉、太冲、内庭泄热舒肝,治黄疸、疟疾;配足三里、阴廉治阴缩入腹、阴茎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经穴。
--------------------------------------------------------------------------------
(五) LR 5 蠡沟L ì g ō u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下三分之一处;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前支。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配伍]配百虫窝、阴陵泉、三阴交治滴虫性阴道炎;配中都、地机、中极、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炎;配大敦、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络穴。
--------------------------------------------------------------------------------
(六) LR 6 中都Zh ō ngd ū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中支。
[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配伍]配血海、三阴交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配合谷、次髎、三阴交治痛经;配脾俞、阴陵泉治白带症;配足三里、梁丘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配太冲治疝气;配三阴交、阴陵泉、膝阳关、膝关、伏兔、箕门治下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郄穴。
--------------------------------------------------------------------------------
(七) LR 7 膝关X ī gu ā 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解剖]在胫骨内侧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深部有胫后动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足三里、血海、阴市、阳陵泉、髀关、伏兔、丰隆治中风下肢不遂、小儿麻痹等;配委中、足三里治两膝红肿疼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
(八) LR 8 曲泉Q ū qu á n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内髁后缘,半膜肌、半腱肌止点前上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布有隐神经、闭孔神经,深向腘窝可及胫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挺,阴痒,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丘墟、阳陵泉治胆道疾患;配肝俞、肾俞、章门、商丘、太冲治肝炎;配复溜、肾俞、肝俞治肝肾阴虚之眩晕、翳障眼病;配支沟、阳陵泉治心腹疼痛、乳房胀痛、疝痛;配归来、三阴交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附注]肝经合穴。
--------------------------------------------------------------------------------
(九) LR 9 阴包Y ī nb ā o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解剖]在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内收长肌中点,深层为内收短肌;有股动、静脉,旋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股前皮神经,闭孔神经浅、深支。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小腹。
[配伍]配交信治月经不调;配关元、肾俞治气虚不固之遗尿;配箕门、足五里、血海治膝股内侧疼痛,小儿麻痹的肌萎缩。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
(十) LR 10 足五里Z ú w ǔ li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内收短肌;有股内侧动脉浅支;布有闭孔神经浅支和深支。
[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颈疬。
[配伍]配三阳络、天井、历兑、三间治嗜卧欲动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十一) LR 11 阴廉Y ī nli á n
[定位]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解剖]有内收长肌和内收短肌;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股神经的内侧皮支,深层为闭孔神经的浅支和深支。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配伍]配曲骨、次髎、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月经不调、白带多、阴门搔痒、股癣等;配肾俞、大赫、命门、太溪治妇人不孕、男子不育症;配委中、次髎、膀胱俞治膀胱炎、膀胱结石。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
(十二) LR 12 急脉J í m à i
[定位]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解剖]有阴部外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耻骨支,外方有股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深层为闭孔神经的分支。
[主治]疝气,阴挺,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阴挺、阴茎痛、阳痿;配阴包、箕门、曲泉、足五里治下肢痿瘫、小儿麻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十三) LR 13 章门Zh ā ngm é n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荨麻疹、组织胺过敏症;配天枢、脾俞、中脘、足三里治肝脾不和之腹胀、痞块、胁痛、泄泻、消瘦;配肾俞、肝俞、水道、京门、阴陵泉、三阴交、阳谷、气海治肝硬化腹水、肾炎。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
(十四) LR 14 期门Q ī m é n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有腹直肌,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七肋间神经。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肝俞、公孙、中脘、太冲、内关治肝胆疾患、胆囊炎、胆结石及肝气郁结之胁痛、食少、乳少、胃痛、呕吐、呃逆、食不化、泄泻等。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肝经募穴。督脉督脉经穴
   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长强 | 腰俞 | 腰阳关 | 命门 | 悬枢 | 脊中 | 中枢 | 筋缩 | 至阳 | 灵台 | 神道
身柱 | 陶道 | 大椎 |哑门 | 风府 | 脑户 | 强间 | 后顶 | 百会 | 前顶 | 囟会
上星 | 神庭 | 素髎 | 水沟 | 兑端 | 龈交
---------------------------------------------------------------------------------------------
(一)DU 1 长强 Chángqiáng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配精官、二白、百会(灸)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
(二)DU 2 腰俞 Yāoshū
[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配膀胱俞(灸)、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
(三)DU 3 腰阳关 Yāoyángguā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配伍]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四)DU 4 命门 Mìngmén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五)DU 5 悬枢 Xuánshū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
[配伍]配委中、肾俞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
(六)DU 6 脊中 Jìzhō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治癫痫;配肾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
--------------------------------------------------------------------------------
(七) DU 7 中枢 Zhōngshū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配伍]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溪治腰脊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
(八)DU 8 筋缩 Jīnsuò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配伍]配角孙、瘛脉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治癫痫;配水道治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
(九)DU 9 至阳 Zhìyá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配伍]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神门治心悸、心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
(十)DU 10 灵台 Língtái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配伍]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配合谷(泻法)、委中(放血)治疔疮;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配身柱、至阳治背痛;配胆俞、阳陵泉、太冲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
(十一)DU 11 神道 Shéndà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五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配伍]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悸;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
(十二)DU 12 身柱 Shēnzhù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配伍]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治癫狂痫;配风池、合谷、大椎治肺热、咳嗽;配灵台、合谷、委中(泻法)治疔毒。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
(十三)DU 13   陶道 Táodà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痠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配伍]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配合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
(十四)DU 14   大椎 Dàzhuī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配伍]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
(十五)DU 15   哑门 Yamén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
(十六)DU 16   风府 Fēngfu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配伍]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香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
(十七)DU 17   脑户 Naohù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配伍]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
(十八)DU 18   强间 Qiángjiān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
(十九)DU 19   后顶 Hòuding
[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配伍]配百会、合谷治头顶剧痛;配外丘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颔厌治风眩;配率谷、太阳治偏头痛;配风池治脱发。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DU 20   百会 Baihuì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配伍]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回旋灸)主治炎症。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一)DU 21   前顶 Qiándi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0.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会合处。
[主治]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配伍]配前顶、后顶、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
(二十二)DU 22   囟会 Xìnghuì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配伍]配玉枕治头风;配百会治多睡;配头维、太阳、合谷治头痛目眩;配上星、合谷、列缺、迎香治鼻渊、鼻衄;配前顶、天柱、本神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血海、支沟治血虚头晕。
[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
--------------------------------------------------------------------------------
(二十三)DU 23   上星 Shàngxī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配伍]配合谷、太冲治头目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香、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
(二十四)DU 24   神庭 Shéntí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解剖]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配伍]配行间治目泪出;配囟会治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治癫痫呕沫;配水沟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配太冲、太溪、阴郄、风池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
(二十五)DU 25   素髎 Sùliáo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解剖]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
[配伍]配百会、足三里治低血压休克;配迎香、合谷治鼻渊。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
--------------------------------------------------------------------------------
(二十六)DU 26   水沟 Shuigōu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配伍]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窒息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作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
(二十七)DU 27   兑端 Duìduān
[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
[主治]昏迷,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
[配伍]配本神治癫痫呕沫;配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止齿龋痛。
[刺灸法]斜刺0.2-0.3寸;不灸。
--------------------------------------------------------------------------------
(二十八)DU 28   龈交 Yínjiāo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解剖]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
[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
[配伍]配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治口臭难近;配上关、大迎、翳风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
--------------------------------------------------------------------------------
任脉任脉经穴
   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会阴 | 曲骨 | 中极 | 关元 | 石门 | 气海 | 阴交 | 神阙 | 水分 | 下脘 | 建里 | 中脘
上脘 | 巨阙 | 鸠尾 | 中庭 | 膻中 | 玉堂 | 紫宫 | 华盖 | 璇玑 | 天突 | 廉泉 | 承浆
---------------------------------------------------------------------------------------------
(一) RN 1 会阴 Huìy 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 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 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 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 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
(二) RN 2  曲骨 Qū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解剖] 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配伍] 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次髎、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刺灸法] 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附注] 任脉、足厥阴之会。
--------------------------------------------------------------------------------
(三) RN 3  中极 Zhōngjí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配伍] 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萎、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三阴、任脉之会。
--------------------------------------------------------------------------------
(四) RN 4  关元 Guānyuá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配伍] 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血海、中极、阴交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大赫、肾俞、次髎、命门、三阴交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肾俞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三阴、任脉之会。
--------------------------------------------------------------------------------
(五) RN 5 石门 Shímé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配伍] 配阴陵泉、关元、阴交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配肾俞、三阴交治遗尿;配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三阴交、带脉穴治崩漏、带下。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手少阳之募穴。
--------------------------------------------------------------------------------
(六) RN 6 气海 Qìhǎi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配伍]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肓之原穴。
--------------------------------------------------------------------------------
(七) RN 7  阴交 Y īnjiāo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配伍] 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任脉、冲脉、少阴之会。
--------------------------------------------------------------------------------
(八) RN 8 神阙 Shénqu è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 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配伍] 配三阴交治五淋;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气海(重灸)治中风脱证。
[刺灸法] 禁刺;可灸。
--------------------------------------------------------------------------------
(九) RN 9 水分 Shuǐfē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配伍] 配天枢、地机治腹水;配内关治反胃呕吐;配中封、曲泉治脐痛;配脾俞、三阴交治浮肿。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十) RN 10 下脘 Xià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配伍] 配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阴、任脉之会。
--------------------------------------------------------------------------------
(十一) RN 11 建里 Jiànlǐ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
[配伍] 配内关治胸中苦闷;配水分治肚腹浮肿。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十二) RN 12 中脘 Zhōng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梁门(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
(十三) RN 13 上脘 Shàng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配伍] 配丰隆治纳呆;配天枢、中脘治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
(十四) RN 14  巨阙 Jùqu è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泄利。
[配伍] 配内关治心绞痛;配章门、合谷、中脘、内关、足三里治呃逆;配足三里、膻中、内关、三阴交、心平穴、心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配内关、人中治癫狂痫证;配神门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心经募穴。
--------------------------------------------------------------------------------
(十五) RN 15 鸠尾  Jiūwěi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配伍] 配梁门、足三里治胃痛;配三关、足三里治呕吐。
[刺灸法] 斜向下刺0.5-1寸;可灸。
--------------------------------------------------------------------------------
(十六) RN 16 中庭  Zhōngtí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解剖] 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
[配伍] 配俞府、意舍治呕吐。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十七) RN 17 膻中  Dàn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解剖] 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配伍] 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
(十八) RN 18 玉堂  Yùtá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解剖] 在胸骨体中点;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
[配伍] 玉堂透膻中、内关、胸夹脊(T 1-5 )治疗胸痹。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十九) RN 19 紫宫  Zǐg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
[解剖] 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吐血,呕吐,饮食不下。
[配伍] 配玉堂、太溪治呃逆上气、心烦。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二十) RN 20 华盖  Huágài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解剖] 在胸骨角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配伍] 配气户治胁肋疼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二十一) RN 21 璇玑  Xuánj ī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解剖] 在胸骨柄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胃中有积。
[配伍] 配鸠尾治喉痹咽肿。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二十二) RN 22 天突  Tiāntū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解剖] 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配伍] 配定喘穴、鱼际治哮喘、咳嗽;配膻中、列缺治外感咳嗽;配内关、中脘治呃逆;配廉泉、涌泉治暴喑;配丰隆治梅核气;配少商、天容治咽喉肿痛;配气舍、合谷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刺灸法] 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附注] 阴维、任脉之会。
[注意] 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
(二十三) RN 23 廉泉  Liánquán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解剖] 在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深部为会厌,下方为喉门,有甲状舌骨肌、舌肌;有颈前浅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有舌下神经分支。
[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配伍] 配金津、玉液、天突、少商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
[刺灸法] 直刺0.5-0.8寸,不留针;可灸。
[附注] 阴维、任脉之会。
--------------------------------------------------------------------------------
(二十四) RN 24 承浆  Chéngjiāng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 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配伍] 配委中治衄血不止;配风府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 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足阳明、任脉之会。
--------------------------------------------------------------------------------
任脉任脉经穴
   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会阴 | 曲骨 | 中极 | 关元 | 石门 | 气海 | 阴交 | 神阙 | 水分 | 下脘 | 建里 | 中脘
上脘 | 巨阙 | 鸠尾 | 中庭 | 膻中 | 玉堂 | 紫宫 | 华盖 | 璇玑 | 天突 | 廉泉 | 承浆
---------------------------------------------------------------------------------------------
(一) RN 1 会阴 Huìy 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 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 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 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 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
(二) RN 2  曲骨 Qū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解剖] 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配伍] 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次髎、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刺灸法] 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附注] 任脉、足厥阴之会。
--------------------------------------------------------------------------------
(三) RN 3  中极 Zhōngjí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配伍] 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萎、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三阴、任脉之会。
--------------------------------------------------------------------------------
(四) RN 4  关元 Guānyuá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配伍] 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血海、中极、阴交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大赫、肾俞、次髎、命门、三阴交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肾俞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三阴、任脉之会。
--------------------------------------------------------------------------------
(五) RN 5 石门 Shímé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配伍] 配阴陵泉、关元、阴交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配肾俞、三阴交治遗尿;配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三阴交、带脉穴治崩漏、带下。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手少阳之募穴。
--------------------------------------------------------------------------------
(六) RN 6 气海 Qìhǎi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配伍]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肓之原穴。
--------------------------------------------------------------------------------
(七) RN 7  阴交 Y īnjiāo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配伍] 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 任脉、冲脉、少阴之会。
--------------------------------------------------------------------------------
(八) RN 8 神阙 Shénqu è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 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配伍] 配三阴交治五淋;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气海(重灸)治中风脱证。
[刺灸法] 禁刺;可灸。
--------------------------------------------------------------------------------
(九) RN 9 水分 Shuǐfē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配伍] 配天枢、地机治腹水;配内关治反胃呕吐;配中封、曲泉治脐痛;配脾俞、三阴交治浮肿。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十) RN 10 下脘 Xià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配伍] 配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足太阴、任脉之会。
--------------------------------------------------------------------------------
(十一) RN 11 建里 Jiànlǐ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
[配伍] 配内关治胸中苦闷;配水分治肚腹浮肿。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
(十二) RN 12 中脘 Zhōng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梁门(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
(十三) RN 13 上脘 Shàng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配伍] 配丰隆治纳呆;配天枢、中脘治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
(十四) RN 14  巨阙 Jùqu è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泄利。
[配伍] 配内关治心绞痛;配章门、合谷、中脘、内关、足三里治呃逆;配足三里、膻中、内关、三阴交、心平穴、心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配内关、人中治癫狂痫证;配神门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心经募穴。
--------------------------------------------------------------------------------
(十五) RN 15 鸠尾  Jiūwěi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解剖] 在腹白线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配伍] 配梁门、足三里治胃痛;配三关、足三里治呕吐。
[刺灸法] 斜向下刺0.5-1寸;可灸。
--------------------------------------------------------------------------------
(十六) RN 16 中庭  Zhōngtí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解剖] 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
[配伍] 配俞府、意舍治呕吐。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十七) RN 17 膻中  Dàn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解剖] 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配伍] 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 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
(十八) RN 18 玉堂  Yùtá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解剖] 在胸骨体中点;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
[配伍] 玉堂透膻中、内关、胸夹脊(T 1-5 )治疗胸痹。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十九) RN 19 紫宫  Zǐg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
[解剖] 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吐血,呕吐,饮食不下。
[配伍] 配玉堂、太溪治呃逆上气、心烦。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二十) RN 20 华盖  Huágài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解剖] 在胸骨角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配伍] 配气户治胁肋疼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二十一) RN 21 璇玑  Xuánj ī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解剖] 在胸骨柄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胃中有积。
[配伍] 配鸠尾治喉痹咽肿。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
(二十二) RN 22 天突  Tiāntū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解剖] 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配伍] 配定喘穴、鱼际治哮喘、咳嗽;配膻中、列缺治外感咳嗽;配内关、中脘治呃逆;配廉泉、涌泉治暴喑;配丰隆治梅核气;配少商、天容治咽喉肿痛;配气舍、合谷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刺灸法] 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附注] 阴维、任脉之会。
[注意] 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
(二十三) RN 23 廉泉  Liánquán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解剖] 在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深部为会厌,下方为喉门,有甲状舌骨肌、舌肌;有颈前浅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有舌下神经分支。
[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配伍] 配金津、玉液、天突、少商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
[刺灸法] 直刺0.5-0.8寸,不留针;可灸。
[附注] 阴维、任脉之会。
--------------------------------------------------------------------------------
(二十四) RN 24 承浆  Chéngjiāng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 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配伍] 配委中治衄血不止;配风府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 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 足阳明、任脉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