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定焦500:毒黄瓜袭德国 已致14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1:58:36

当地时间2011年5月30日,德国罗斯托尔市的农业与渔业食品安全办公室内,生物学家切开一直小黄瓜。德国因食用有毒黄瓜,感染出血性大肠杆菌而死亡的人数已升至14人,目前疫情仍在蔓延。

当地时间2011年5月30日,德国莱比锡,商店里降价出售的黄瓜。

当地时间2011年5月30日,德国汉堡,当地UKE大学的肾脏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有毒黄瓜”的危害。

当地时间2011年5月30日,德国莱比锡,黄瓜横切面。

资料图:显微镜下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资料图:位于德国不伦瑞克的亥姆霍兹联合会传染病研究中心使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图像显示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模样。


相关报道
德国毒黄瓜 德国毒黄瓜事件引关注
德国“毒黄瓜”事件引起各方关注。从报道看,此次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小黄瓜”,又称水果黄瓜,南京市面上很多,这不免让许多南京人有点心慌。对此,南京市蔬菜研究所所长毛久根表示,南京的水果黄瓜不是进口的,也不是这次德国出事的品种。
新闻背景
据有关媒体报道,德国境内因食用有毒黄瓜后感染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并因此死亡的人数,由先前的6人增至10人。这一消息立刻引起各国关注。经汉堡医学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证实,从西班牙进口的黄瓜为病毒携带者。西班牙卫生部宣布对此进行调查,但认为不排除黄瓜在德国遭受污染的可能。除了德国,欧洲包括瑞典、丹麦、荷兰与英国也发现疑似病例,而且在过去一周,疑似病例约有300个。
专家观点1
我国引进的水果黄瓜品种,无德、西两国的
很多人奇怪,小小的黄瓜怎么会引起这么多人死亡?一些南京市民问,我们平时购买的黄瓜会不会也有问题呢?毛久根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品种上来看,市场上的黄瓜多为国产品种,像青丰牌精选唐山秋瓜、河北的春秋翠玉、山东的新四,还有津研四号等,这些都是大黄瓜,就是农贸市场销售的黄瓜,而德国出事的是小黄瓜,也就是我们水果店和超市销售的那种水果黄瓜。这种水果黄瓜从品种上说确实主要是进口的,毛久根所长表示,近年来水果黄瓜受到市民的青睐,我国确实引进了一些国外的水果黄瓜品种,但目前只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大约这三个国家的品种,绝没有德国的和西班牙的。问题的关键不是品种的问题,不是品种本身带有病菌,所以极有可能是生产过程中感染了病菌。
专家观点2
有可能是搬运或包装时感染了大肠杆菌
据报道,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预防管制中心”表示,产自西班牙的黄瓜可能是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源之一。大肠杆菌通常与人和动物的粪便联系在一起。分析称有可能是粪便污染了西班牙灌溉庄稼和蔬菜地的水源,进而使得相关的果蔬“藏毒”。
对此,南京市蔬菜研究所原所长,现任南京国资委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达彪说,有关“粪便污染”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农民经常会用大粪施肥,但从未发生过问题。所以极有可能还是德国或德国从西班牙进口黄瓜在搬运、包装,或者是运输过程中感染了病菌。周达彪表示,从这点上来看,我们的国产或南京本地的黄瓜还是很安全的。
专家观点3
南京没有进口的水果黄瓜
排除了水污染以及品种的问题之后,有人会问南京市场会不会直接进口国外的水果黄瓜呢?毛久根和周达彪均表示直接进口水果黄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水果黄瓜已经实现国产化,没有必要再进口成品的黄瓜。再说,水果黄瓜的档次较高,价格也很高,普通老百姓接受不了。
那么市场上究竟有没有进口的水果黄瓜呢?记者昨天赶到香铺营菜场的一家水果店时,店老板从柜台下面拿出一盒水果黄瓜说,他的店开了十多年了从未销售过进口的水果黄瓜。据悉,目前农贸市场销售的黄瓜多为大黄瓜,就是那种带刺的,价格一般只有2元/斤上下。而水果黄瓜很少见到,即使有,价格也只有6元/斤左右。记者昨天还了解到,目前水果店的水果黄瓜一般卖到6.5元/斤,超市也顶多卖到7元/斤。(夏天)
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是啥病?
专家:这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这次德国黄瓜事件爆发后,很多市民第一次知道“溶血性尿毒症候群”这个病,而专家告诉记者,这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实我国每年对该细菌也严密监测。
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周东辉告诉记者,这个传染病很凶险,得了之后容易发生肾衰,严重可致死亡。该病主要是由大肠杆菌O157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由肠道疾病比如伤寒引起。得了该病的患者,会有腹泻等症状,严重肾衰,最后死于多脏器衰竭。临床上治疗也比较棘手,由于该病菌对抗菌素有耐药性,如果医生一看是腹泻就按照平时经验滥开抗菌素,不仅无效,还会加重病情,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病,医院也没有收治过这样的病人,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该病曾经在江苏出现过。”记者从南京卫生部门了解到,该病近年在南京出现过。2011年江苏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中,该病毒也被列入了监测范围内。省疾控中心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江苏也没有出现过该病,但是每年都会对该病菌密切监测。
专家建议,市民一定要注意洗干净食品,注意洗手等个人卫生
(来源:http://life.shangdu.com/document/114930-1.html)
****************
德国毒黄瓜事件已致14人死亡 疫情传播速度减缓
2011年05月31日 08:15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欧洲,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污染”的黄瓜仍在蔓延。截至目前,德国病毒感染黄瓜事件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14人。
截止到5月30日,德国死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人数已增至14人,而且死亡病例首度扩散到德国北部以外地区,29日和30日,在德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北威州,就有两名妇女死于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 ,德国联邦及地区相关卫生食品防疫部门的代表30日在柏林举行了紧急会议。德国卫生部长巴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局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此次疫病的传染源,所以他预计新增病例还将继续上升。而且有迹象表明,此次疫情的传染源依然活跃。德国农业及消费者保护部部长艾格纳也表示,目前形式严峻,需保持高度警惕。
另外,德国负责流行病预防研究的权威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所长布格尔告诉记者,目前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而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患者的数量在继续上升,上周末又新增80例,目前德国大约有350名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患者,因而,不排除死亡人数会继续上升。
他同时也提醒,现阶段生吃黄瓜、西红柿和生菜沙拉,存在很大风险,煮熟后的蔬菜要比生吃安全得多。
在新闻发布会上得知,虽然感染人数继续增加,但疫情传播的速度在减缓。有代表就表示,在本次疫情最重的汉堡市,已经出现了新增感染病例速度下降的迹象。(新华社记者郑启航)
*****************
德国“毒黄瓜”事件已致14人死亡
路透柏林5月30日电(记者 Eric Kelsey)---德国已有14人死于受污染黄瓜导致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有逾300人病情严重。疫情已蔓延至北欧其他国家,预计在未来一周将加剧。
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学医疗中心发言人Oliver Grieve说:“我们希望病例数量能下降,但我们担心疫情会恶化。”目前许多患者正在该中心治疗。
德国当局周一称,目前还不清楚病毒的来源。
在进口自西班牙的黄瓜中发现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但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是在西班牙污染的、运输过程中污染的,还是在德国污染的。
当局称,瑞典目前有36宗疑似病例,患者均曾在德国北部旅行。德国多数死亡病例在北部。
此外,英国、丹麦、法国及荷兰也有少数病例,患者均曾在德国旅行。
德国政府已确认病原体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变种,感染後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此次疫情已导致14人死亡,至少329人患病。
欧洲疾病防控中心在评估风险时称,此次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疫情之一。
溶血性尿毒症影响血液、肾脏,严重的会影响神经系统,儿童和老人患病後病情往往特别严重。德国政府称,德国通常每年总共有60例溶血性尿毒症。(来源:http://cn.reuters.com/article/healthDrugsNews/idCNnCN107149620110531?pageNumber=2&virtualBrandChannel=0&sp=true)
******************
致命毒黄瓜背后藏更大危机
是什么让欧洲人谈黄瓜变色?

大肠杆菌在人体里起作用的位置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本次疫情的罪魁祸首
据最新报道,到目前为止,在德国本次疫情已经造成了17人死,1534人感染,470人则因感染而罹患严重的并发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引起本次疫情的病原体,全称叫做“O104:H4血清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E.coli),是一种在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细菌。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无害。然而,一些菌株,例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引起严重的食源性疾病。
大名鼎鼎的“O157:H7血清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就是最出名的一种,O157大肠杆菌近十年来频频肆虐日本、美国、香港,曾引发无数恐慌。这次引发德国大疫的“O104大肠杆菌”,以前也曾经出现过,但很罕见,可以算是“O157大肠杆菌”的“同门师弟”,然而造成的危害更大——不仅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受感染的成年人比例特别高(18岁或18岁以上的人占86%),尤其是妇女患者(67%),而不光是集中在幼童和老人等通常的高危人群。
一般症状:腹部绞痛和腹泻 严重者会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腹部绞痛和腹泻,一些病例可能发展为血性腹泻,还可能出现发烧和呕吐。疾病潜伏期为3至8天。大多数病人10天内能够康复,但约有10%的病例可能发展为威胁生命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而本次“O104大肠杆菌”感染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比例,远较10%为高。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特征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溶血性贫血以及低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症)。该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影响其他人。它源于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据估计,在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患者中,多达10%的患者患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死亡率可高达5%。
另外,约25%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可发生神经并发症,例如癫痫发作、中风和昏迷。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
传播途径:可以是吃了黄瓜,可以是人传人,也可以是动物传人
按前日的检验结果,此前所说的“西班牙黄瓜”并非传播疫情的凶手。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确实很有可能感染到蔬菜。对于蔬菜来说,会被感染是因为在种植过程中,接触到了鸡、牛、羊等等带来的病菌,或者是含有病菌的水(水也是被这些动物污染的)。
一般而言,这些病菌都是附着在蔬菜表面上的,可以洗的干净,但是,也不乏这个病菌已经深入到了蔬菜的结构中去的可能。
另外,人和其他一些动物都有可能是这类病菌的传染源,并且已经治愈出院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还有可能排泄出病菌,从而对周围人构成威胁。
中国人对“毒黄瓜”尚不必过于忧虑

黄瓜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疫情目前仍集中在欧洲
在这场以德国为中心爆发的大肠杆菌疫情中,目前仅有两例感染大肠杆菌和溶血性尿毒症患者与德国没有直接关系,一例来自与德国毗邻的丹麦,一例来自挪威(患病前曾接待来自德国的客人)。总体来看,疫情还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虽然目前尚不知道通过人传人感染病菌的总人数,但与当年“非典”和09年墨西哥爆发的甲流相比,传染性应当有所不及。
另外,中国与欧洲相距较远,因成本、时效原因欧洲蔬菜进口到中国的数量也比较少,人员往来交通也不如欧洲内部方便,再加上国内检疫部门已经及时做出反应,O104型大肠杆菌疫情在中国爆发的可能性至少目前来看还比较低。
做好卫生工作,大肠杆菌也不可怕
在本次“毒黄瓜”事件中,据外国专家推荐,只要在个人卫生、食物储存、准备食材、食物烹饪等四个环节遵循以下措施,感染各种细菌(包括大肠杆菌)的机会就能够大幅度降低。这些意见对我们同样也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1.个人卫生
上完厕所后必须要洗手,处理食物前以及处理完生肉后也必须要洗手。
2.食物储存
检查冰箱冷藏的温度,要在0-5摄氏度之间,新鲜的食物要放在冰箱里;调料瓶、罐的盖子要弄紧,剩菜要用保鲜纸密封放在冰箱里;剩菜不要放超过两天;熟肉与生肉要分开放;生肉要放在冰箱最下层,防止肉汁滴到别的食物上。
3.准备食材
准备食材前必须洗手;洗手后手要弄干,湿手容易传播细菌;生鱼、生肉要与别的食物分开,与做好的食物也要分开;切过生鱼、生肉的刀千万不要直接再用来切别的食物;蔬菜沙拉必须要洗,即使买来之前已经洗过了;让厨房维持干净。
4.食物烹饪
如前所述,用合适的温度烹饪食物就能杀死绝大部分细菌,食物没做熟往往是食物中毒的主因。食物的所有部分都需要在70度以上加热2分钟(生活中很多的细菌在70度时就会被杀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霉菌)。肉类更是需要彻底煮熟,尤其不能残留血迹在表面上。
相比起西方、日本的饮食方式,中国人更推崇熟食,这让中国人在饮食上感染细菌的机会降低不少。然而在夏天,拍黄瓜、凉拌西红柿等生拌蔬菜也往往受到喜爱,蔬菜沙拉也逐渐在城市变得十分流行。那么,在处理这些食材的时候,至少要彻底洗干净。
总的说来,“毒黄瓜”事件的危害目前距离国人尚远,大肠杆菌疫情在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大规模爆发的先例,但这也不代表中国人可以高枕无忧。“毒黄瓜”事件并非孤例,其反映的,是食品安全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一旦类似的新型病菌在中国爆发,其危害可能更加可怕。
毒黄瓜背后真正危机:滥用抗菌素让细菌强大

可怕的是滥用抗菌素
“超级细菌”为何层出不穷?
造成本次疫情的O104大肠杆菌以前也曾在德国出现过。德国科学家称,2001年就曾从两名感染者处采集到这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样本。而据研究,样本菌在过去10年中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同时新菌株毒性是2001年的原始菌株的两至三倍。
这一情况与目前德国感染者病程发展的总体情况也相互印证。据德国各地一些接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的医生报告,目前住院治疗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重症患者中有约半数出现神经系统衰竭的现象。医生认为这是病人体内毒素增加造成的。
毒性增强,耐药性增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曾在南亚首先出现,并在全球蔓延致多人死亡的的“NDM-1”超级细菌。所谓“超级细菌”,即指那些对抗生素(即抗菌素)具有极强抵抗力的细菌,并不是指一种特定细菌,而是具有同样特征的一类细菌。超级细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出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多药肺炎链球菌 (MDRSP)等等,这些细菌能够在数种抗生素作用下存活,而去年的“NDM-1”超级细菌更是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这即是说,人类医学文明呕心沥血发明出来的药物,对这些细菌没有作用。
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有耐药基因的细菌更容易在抗菌药环境下存活,并突变出新的耐药基因。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可以防治已有的抗药病菌,但是迟早又会产生新的抗药病菌。对于大肠杆菌这种广泛存在,与人类抗生素斗争了几十年的“老牌”细菌,变化出强耐药、强毒性的新变种并不奇怪。
细菌的抗药性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并不是不可控制的。导致“超级病菌”流行的重要原因是滥用抗菌药物。现在不仅医院、农场、养殖场不必要地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甚至日常生活中,也频繁使用抗菌药物,无意之中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在对细菌进行筛选,使耐药细菌有更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超级病菌”等强力细菌越来越流行。
世卫警告:世界正朝常见感染不再能被治愈的时代前进
今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关于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致辞中极为严肃地强调了这个问题:
“当20世纪40年代首次使用抗生素时,它们被歌颂为‘灵丹妙药’,现代医学的奇迹。每年扼杀数百万人生命的大范围感染现在得以治愈。重大疾病如梅毒、淋病、麻风病和结核病大大失去往日的威风。死于极为常见的脓毒性咽喉炎,甚至只是儿童膝盖擦伤的可能性基本上消失了。”
“这些药物的强大影响激发了新药发现方面的革命。人类的情况向着好的方面发生了戏剧般的变化,平均寿命也被大大延长。”
“然而,在今天,我们的世界,正处于失去这些奇迹般治疗的边缘。”
“耐药病原体的出现和传播正在加剧。越来越多的基本药物失去效用。治疗药物的资源正在缩水。药物失效的速度远远高于替代药物的发展。事实上,研发规划中新的抗菌药几乎已经枯竭。换言之,耐药性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研究的速度。”
“其带来的影响已经相当清楚,在缺乏亟需的矫正和保护行动的情况下,我们的世界正朝着后抗生素时代前进——一个多种常见感染不再能被治愈、 死亡持续下去的时代。”
中国的情况:滥用抗菌素情况极为严重
有专家指出,中国抗生素的滥用目前极为严重。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外科手术则高达95%,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院内使用率仅为30%。以上海为例,90%的感冒病人习惯向医生索要抗菌药物。近5年上海市40多家样本医院使用的各类药物中,抗菌药物的费用高居首位,年消耗5亿至9亿元,约占全部药品费用的1/3。在所有药品消费前10位中,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占去半壁江山。
这还是近些年政府对抗菌素进行限售下的情况,但政府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世卫组织的报告中,中国仍然属于“抗菌素处方不受管制并可在药店随便买到”的国家。在这种环境下,出现强力细菌的风险一点也不能小视。
可以借鉴的经验
尽管这次新型大肠杆菌爆发在欧洲,但欧美国家在致力减少抗菌素使用的做法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法国有一个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国家公众信息规划,称为“抗生素不是自动的”,结果在五年中抗生素用于流感类综合征(主要为病毒感染)的情况减少了26.5%。加拿大“需要为细菌用药吗?”规划使社区级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减少了近20%。还有其它一些例子,包括美国明智使用抗生素的“擦亮慧眼”规划。这些做法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在于重视宣传,只有让人们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人们才会自发去减少使用抗生素。
结语:
“毒黄瓜”并不仅仅是一起食品安全问题,在它的背后,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可怕恶果。
(来源:http://view.news.qq.com/zt2011/duhuanggua/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