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马35 1.4 art:拉登之死与全球反恐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53:54
人民论坛杂志文章 拉登之死与全球反恐未来 袁 鹏   李 峥 2011年05月26日14:40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拉登之死与全球反恐未来--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拉登之死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启了国际社会对于恐怖主义的反思。在摘下了仇恨、恐惧、神话、传言等各种有色眼镜后,我们能够更为真切地审视恐怖主义,一些过于偏激的认识和担忧将逐渐消解

  历经十年的等待与追踪,美国终于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毙基地组织首领奥萨玛·本·拉登。对于全球反恐斗争来说,拉登之死是一个标志着基地组织影响力式微的重要节点。但恐怖分子不会就此销声匿迹,其组织将更加分散。这些复杂变化使拉登之死是否有利于我国打击“东突”等恐怖组织仍难速下结论。

  难以取代的基地组织“首领”

  拉登出身富贵却反对享乐,拥有从反苏联到反美的完整“反权威”履历。许多传奇故事经过基地组织和媒体渲染,已使拉登被“神化”。2001年“911”事件让拉登在全球家喻户晓,成为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恐怖主义分子。拉登发送的每一条视频或录音均能在国际社会上引发波澜,拉登及其基地组织也被普遍推测为全球恐怖主义的“幕后黑手”。对视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生命的恐怖分子而言,拉登是他们寻求资金支持的“重要名片”。

  这些因素是美国耗费1.3万亿美元资金及10年时间抓捕拉登的主要原因。自从拉登2001年在阿富汗山区逃脱美军追捕后,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一度失去拉登行踪消息。有媒体传说拉登已死,美情报机构却未放弃追查。美国深知剿灭拉登的意义比让其“消失”更大。如果拉登就此销声匿迹,其“神话”又会被添上一笔。但若拉登被美军抓捕或击毙,美不仅能借此机会掌控国际舆论主动权,还将迫使基地组织陷入权力交接危机,并期望该组织在交接过程中被分化或丧失凝聚力。

  无论是被国内媒体“热捧”的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还是被国外媒体看好的巴基斯坦基地分支领导人卡什米里、也门基地领导人安瓦尔·奥拉基和索马里基地领导人戈丹内,他们对比拉登均各有短板,难以全面替代拉登在基地组织中的作用。

  影响深远的恐怖主义“教父”

  拉登虽死,但其作为恐怖主义“教父”的精神影响力将持续多年。拉登将“库特卜主义”的一系列理念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深化。“拉登圣战理论”已普遍被全球恐怖分子所接受,被视作针对国家政权进行“不对称抗争”的行动指南。

  依照伊斯兰教法和“真主主权”理念构建国家是“库特卜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拉登的终极理想。拉登认为塔利班领导下的阿富汗是其“唯一的理想国”,值得自己和基地组织成员用生命去捍卫及推广。拉登反对“阿拉伯民族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西方民主。作为虔诚的逊尼派信徒,他也反对什叶派和伊朗霍梅尼主义。这些思想与一部分伊斯兰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青年的心理状态相符,他们长期浸染宗教思想,普遍认为国内现政权过于软弱,许多人反对美国霸权,对社会主义存有成见。

  拉登对“库特卜主义”中的圣战理论进行了简化。库特卜认为圣战是一种渐进性过程,其内容包含和平宣教、有限战争和无限战争。拉登则以实践说明圣战就是一种牺牲,一种通过发动针对平民的杀伤性袭击而在社会中引发恐慌,进而利用恐慌赶走西方思想影响,推广伊斯兰教义的终极关怀和伊斯兰教法。拉登的苦修主义和奉献精神增强了其思想的感召力,使其残忍的“自杀性袭击行为”被披上了看似高尚的外衣。

  拉登之死将使拉登的思想开始新一轮全球传播。在可预见的未来,拉登思想必然会通过新的解读和研究而更加系统化,其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更分散、更本地化的全球恐怖主义

  拉登死后,基地组织在全球恐怖主义中的领导力和权威性将大不如前。恐怖主义的全球联动性受到削弱,而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全球恐怖组织将向分散化、地方化发展。一些新的恐怖组织将取代基地组织成为主角。

  基地组织在拉登死前已开始向分散化、多中心化和地方化方向发展。巴基斯坦基地组织、也门基地组织、北非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基地组织分支均已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结构,具备独立运作的能力。这使得拉登之死并不会对基地组织运转带来太大影响,其活动不会因拉登死去而停歇。但在另一方面,拉登之死让基地组织丧失了领导全球恐怖主义的权威,其资金募集能力会大受影响。失去基地组织的“核心领导”,“恐怖主义全球联盟”将开始缓慢瓦解。

  然而,恐怖主义行动的背后动力并未因拉登死去而消失,一些极端主义分子将继续利用恐怖主义行动达成其政治或经济图谋。恐怖主义必将借助新的形式寻求发展,其结合地区内社会矛盾和政治经济困境而发动行动的可能性较大。未来一段时期,恐怖组织将变得更加分散,更为本地化。这将使恐怖主义活动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增强,给各国反恐带来新的挑战。

  包括“伊斯兰祈祷团”在内,恐怖组织已在近年制造出多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在基地组织全球影响力减弱后,这些地区性组织的出镜率将更高,他们也必然会利用这一“权威真空”时期频繁发动行动以赢得知名度和资金支持。

  阿拉伯世界的第三次思索

  拉登死前,一部分阿拉伯地区宗教极端势力已放弃暴力斗争。拉登之死将进一步弱化“圣战”路线在该地区的影响。阿拉伯国家普遍存在的民族屈辱感、复兴使命感、政经落后局面和对于美主导全球化的抵触情绪是拉登和基地组织诞生的土壤。自奥斯曼帝国解体后,阿拉伯世界长期陷入殖民统治、资源掠夺和政治边缘化的衰落过程,曾经雄霸欧亚大陆的阿拉伯人,如今却与身居“弹丸之地”以色列的犹太人签下“城下之盟”。石油财富无法减轻阿拉伯地区普遍存在的民族屈辱感,但却能给予阿拉伯人民寻求复兴的希望。

  从二战后实现民族解放至今,阿拉伯世界先后出现了两次影响深远的“思索”。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纳赛尔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试图依靠强人政治,宣扬地区民族主义,推行国有化经济和社会主义实现阿拉伯民族的复兴。然而,强人政治逐渐演变为家族统治;民族主义未能结合伊斯兰教义而变为相对狭隘的国家民族主义;国有化经济逐渐丧失发展动力,这使阿拉伯国家逐渐陷入社会停滞期。海湾战争及萨达姆政权的失败昭示这条道路走不通。

  第二次思索产生了两个分支。其一是以库特卜“圣战”理论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宗教主义,其二是以霍梅尼所代表的“ 伊斯兰教法学家统治和伊斯兰政府”的思想,实现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伊斯兰共和国”。拉登及基地组织承袭库特卜思想,如今此路已死。伊朗虽依靠“伊斯兰共和国”建国,但绝大多数信仰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与伊朗存在宗教矛盾,此条道路也无法走通。阿拉伯世界势必开始第三次对复兴之路的探寻。

  中东北非“茉莉花革命”是阿拉伯世界民众的新一次尝试,此次行动包含着对强人政治的反抗和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反思。一旦埃及、突尼斯推行的“非暴力”和“民主化”路线获得成功,将进一步瓦解包括“圣战”在内的极端宗教思想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力。

  恐怖主义毁灭性威胁的消解

  拉登之死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启了国际社会对于恐怖主义的反思。在摘下了仇恨、恐惧、神话、传言等各种有色眼镜后,我们能够更为真切地审视恐怖主义,一些过于偏激的认识和担忧将逐渐消解。

  “911”事件后,全球一直担心恐怖主义会对世界造成毁灭性打击。各国政府纷纷投入大量经费应对恐怖威胁,各国民众也是“谈恐色变”。对于深受恐怖主义其害的美国而言,更是在十年内将战略重心调往反恐,忽视了国内问题和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带来的严峻挑战。

  维基解密刚刚公布的关塔那摩档案称基地组织已拥有核弹,会在拉登死后发动核武攻击。不过,拉登死后几天内并未发生突发事件,一些传言也逐渐丧失可信性,市场对于恐怖主义的恐慌心理正逐渐释放。这反映到全球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之上,虽然中东动荡仍在加剧,但全球油价在拉登死后也已跌落超过一成,黄金价格也跌破1500美元大关,白银更是在一周内下调超过25%。这些价格指数均表明对全球政治局势最为敏感的风险炒家已开始重新评估避险投资品。

  美国反恐战争的“代表作”及美战略转型

  奥巴马将击毙拉登视为反恐战争“迄今为止最大的胜利”。从严刑逼供到卫星监控,美国军情部门为追捕拉登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通过关塔那摩逼供得到的信息,美开始重点搜查拉登“信使”行踪。通过电话监听和电邮窃取,美得知拉登“信使”身份。通过雇佣当地线民进行地毯式搜寻,美跟踪“信使”寻得拉登“堡垒”。通过卫星监控和无人机侦查,美产生对“堡垒”的重点怀疑。通过在当地广泛开展情报活动,美进一步确信拉登就在此处。最后,美通过隐形直升机和特种部队,趁着夜幕一举击毙拉登。击毙拉登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美国现阶段的军情能力,堪称反恐战争的“代表作”,值得各国从中汲取反恐经验。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从中看出美在反恐上下了“血本”,甚至不计成本。奥巴马深知在美国国内发展面临困境的今天,如此“大手笔”的反恐战争难有持续性。在未拿到拉登身在“堡垒”内确凿证据时,奥巴马即下令动手,其意图在于早日从“反恐战争”中脱身。拉登死后,美在短期内仍将趁热打铁,力图进一步瓦解基地组织,为美腾出精力和财力打通国内经济“经脉”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从长期来看,美将逐渐减少对“全球反恐”的支持,并通过支持中东民主化和推进巴以和谈来根除极端宗教势力的背后因素。美战略重点将逐渐转移到国内发展问题和应对亚洲崛起带来的“历史性挑战”之上。

  拉登之死有利于一部分美国人解开对于“911”事件的心结。奥巴马拒绝公布拉登尸体照片、依照伊斯兰教法立即海葬拉登也说明他有意促成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实现和解。“911”事件已过去10年,奥巴马和美国都希望翻过这一页。

  拉登之死对我国反恐的影响

  拉登之死为我国清除“东突”等恐怖组织提供了良好机遇。一方面,拉登之死为各国消灭基地组织影响和规劝塔利班放下武器提供了良好契机。伴随着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威胁逐渐减少,中亚地区各国将能投入更多精力在剿灭包括“东突”在内的地区性恐怖组织之上。另一方面,拉登死后美将逐渐从中亚反恐事务抽身,这将为中国带来领导地区反恐合作的机会,也有利于中国将该地区反恐合作重点放在对我国威胁较大的“东突”等组织之上。

  但是,拉登之死将带来恐怖活动在短期内出现激烈反弹,部分海外恐怖分子可能放弃基地组织而回国活动或加入“东突”等组织。这增大了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恐怖威胁。从长期来看,恐怖主义分散化和本地化趋势使其更难被打击和管控。美国降低对“全球反恐”的投入将增加各国“反恐压力”,其反恐合作意愿的降低也将加大我国打击“东突”的难度。

  恐怖主义既源于“文明冲突”带来的“社会疏离感”,一些现实的社会矛盾和贫困也往往是一个人加入恐怖主义队伍的决定性因素。有西方学者认为两类人成为恐怖分子的几率较高:一类是虔诚的近乎偏执的信教人士,他们不能忍受自己信奉的宗教受到亵渎或偏见,只想不受干扰地敬奉神灵。另一类则是贫苦、无助的淳朴农民,他们早已丧失对更美好生活的希望,容易被恐怖主义宣教人士所利用。因此,根除恐怖主义的关键也在于两点。其一是增加社会主流文化的包容性,充分尊重民族地区宗教习惯。其二是解决落后地区的社会难题,让民众充分获得发展机会。击毙拉登的是美国,但清除全球恐怖主义仍是全世界人民的长期任务。(作者分别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