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大学生做的投资:《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51:48
 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

  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的兴旺是一切抗日党派的责任,是全国人民的责任,但在我们共产党来看,我们的责任更大。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确以民族责任为己任,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真正成为毛泽东所说的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团结统一的模范,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成为统一战线中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可以说在抗日战争中,民心的砝码不断加在共产党一面,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共产党方面倾斜,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国共两党胜负大局已定。

  第一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日臻成熟完善。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延安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毛泽东便集中精力进行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工作。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抗战时期,是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阶段,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毛泽东选集四选中有159篇文章,其中有112篇是这一时期完成的,像著名的《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作。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深刻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阶级状况,精辟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发展规律,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这一理论创新,符合中国的实际,完整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体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日臻完善成熟。1945年4月到6月,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做了一个总结,特别是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会议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我们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最后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这一次代表大会是一次代表着光明的中国之命运的大会。在中国共产党举行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1945年5月,中国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六大的主题是,顽固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拒绝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并且积极的准备内战,妄图独享抗战的胜利果实。可以说与中共七大相比,国民党的六大是一次代表着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的大会。

  第二点,中国共产党从各方面加强队伍建设。抗战爆发以后,大批的革命者纷纷奔赴延安,到延安后他们又纷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38年底,中共党员的人数由抗战初期的4万多人发展到50多万人。由于当时的新党员大多是充满着爱国热情的学生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富有爱国激情,抗日热情很高,但是又有组织散漫、不服从纪律的特点。为了把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1939年10月,中共中央专门创办了党的建设方面的理论刊物《共产党人》,毛泽东亲自为《共产党人》题写了发刊词,在发刊词中他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共产党,并且指出这是一项伟大工程。至此,“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法一直延续至今。为了团结全党完成民族抗战的神圣使命,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共中央还在延安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的主题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我们党认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通过这次整风,总结了历史经验。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左右倾错误的根源,使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就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点,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还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践行民主,其主要的标志是“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提出和实践。1940年3月毛泽东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任务,“三三制”简单地来说,就是在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如果共产党员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多余的人就要退出。在“三三制”政权中,党外人士像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是有职有权的,比如在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民主选举中,党外人士、著名开明绅士李鼎铭先生就被选举为陕甘宁边区的政府副主席,他当选副主席后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政策,对这一政策,中共中央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肯定。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亲自写了一篇《一个极其重要政策》的社论来宣传“精兵简政”,在《为人民服务》这一名篇当中,毛泽东就这样说:他说“精兵简政”这个意见,就是由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提得对,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精兵简政”这一政策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渡过困难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民主和选举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真正实现普遍的选举,根据农民当时文盲占多数的情况,各根据地普遍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民主实现形式,像投豆法、画圈法、画杠法、烧香燃洞法这样的选举方法,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鄂皖边区访问的时候,亲眼看到当地的群众用手中的黄豆、绿豆、豌豆、蚕豆等作为选票,选出自己中意候选人的情况。他感慨,这是比近代英美还要进步的普选。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各种力量都在争取知识分子。但是结果确是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不畏艰难万阻奔赴延安,他们来到延安,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高粱,不但要工作学习,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甚至还要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他们为什么这么向往延安? 就是因为延安有着“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的民主氛围。

  除政治上追求民主以外,在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面,应该说我们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抗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减租减息的政策,兼顾地主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把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改善农民的生活结合起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生产也就得到了发展。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以后,为了减轻根据地群众的负担,渡过经济困难,根据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像我们上面提到的“精兵简政”的政策就是其中重要一个政策,还有一个重要政策就是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些领导人都亲自参加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机关、学校等纷纷垦荒开田,纺纱织布。由王震率领的359旅开赴延安以南的南泥湾,通过几年的辛勤劳动,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一个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应该说“大生产”运动是有重大意义的。一方面使得根据地群众的负担大为减轻,使得根据地居民生活大为改善,一方面改变了我们党工作的作风,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

  除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以外,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科学技术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这些工作当中,根据地的群众与我们党结成了血肉联系,群众更加信任党、信任军队。正如当时一首歌唱得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这样和谐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对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坚持抗战,直至取得抗战最后胜利,应该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0年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比较国共统治区的人民生活状况以后,就断言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果真被他言中。

  在共产党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我们来反观一下国民党在干什么呢?国民党在政治上一方面是继续顽固地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另外一方面是压制民主。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使国民党方面极其尴尬,既然中国有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既然中国人民可以享有人权自由,为什么还要忍受国民党一党独裁呢?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为了与中国共产党争夺话语权,1943年蒋介石亲自出马,请人捉刀写了一部《中国之命运》的小册子,大谈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对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唱彻全国,深入人心。在军事上,《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不久,国民党就在军事上,在正面战场上遭到了豫湘桂战役的可耻的大溃败。对此,当时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论,就贯以这样的标题《一党独裁,遍地是灾》。在经济上,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并没有改善人民的生活,经济恶化,物价飞涨,加剧了人民生活的负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各级党政官员以“接收”为名,贪污腐化,大发国难才,搞所谓的五子登科,哪五子呢?一是票子,二是房子,三是车子,四是位子,五是女子。这样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后国民党是威信扫地,就连原来拥护他的中间党派也逐渐远离它,而逐渐向共产党靠拢。中国共产党逐渐就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三个方面的表现。

  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斗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断取得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中国递交了投降书,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我们上面讲的这三个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一个充分表现。对于这一点,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章当中就指出,他说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个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人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我们这讲的内容,与这一论断是切合一致的。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 :抗日战争中流砥柱 李庆刚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3讲:抗日战争中流砥柱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3讲:抗日战争中流砥柱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3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3: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七讲3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九讲3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九讲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十讲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2)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