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涨工资最新消息:中南海人物春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7:45


 

  时势造就了像王洪文这样的"英雄"。他摇身一变成了"总司令"

  1973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令人惊奇的是,这次大会上,在主席台中央毛泽东座席的一侧坐着周恩来,另一侧竟坐着一个有些面生的年轻人。他正襟危坐,一脸平静地望着台下,似乎踌躇满志的样子。但是人们仍能看得出:小伙子有些紧张。接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用浓重的湖南方言宣布大会开始。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完政治报告之后,那个不知担任什么职务的年轻人也拿起讲话稿,慢条斯理地念起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人们于是猜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可能来头不小呢!果然,预料被证实了。8月31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召开之后,会议发出公报: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

  人们迅速搜寻记忆中的高层领导人政治档案。这个王洪文是谁?怎么升得这么快?

  1956年,21岁的王洪文从部队转业到上海国棉十七厂。正是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政治发迹史的起点。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王洪文的性格就显露出来了:他具有极强的参与政治的欲望。从军队复员以后,他想凭自己是复员军人和党员这两项条件,在国棉十七厂混个不错的工作,最起码也得是坐办公室。入厂那天,他穿着一身军官服,拿着介绍信,兴冲冲地找到厂党委办公室。他根本没想到,厂里竟决定分配他到该厂的第二纺织工厂当保全工。他气坏了,对厂党委非常不满,但也毫无办法,只好脱下自己还没穿几天的军官服,穿上一件蓝色工作服,整天与满是油泥的机器打交道。1960年,厂党委决定调王洪文等人去崇明岛。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工厂由于缺乏原料不能开工,于是厂里决定派一批人到崇明岛去开垦农田,支援农业生产。这次本属正常的工作调动,却再次引起了王洪文的强烈不满,他认为厂党委是整他。他整天吊儿郎当,不事稼穑,却在岛上打鸟、钓鱼、捉蟹,好不容易熬过了两年的时间,又回到上海。1964年,他被调到国棉十七厂保卫科当保卫员。

  在这一时期,王洪文对于厂党委、对于现存政治体制已经强烈不满。他对于政治有着过度的野心和欲望。虽然现在他已当上了保卫员,坐进了办公室,但是如果一切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他王洪文只能从科员,慢慢往科长、处长爬,一辈子最多也就混个局长。现有的政治体制已经阻止了他再往上爬的道路。再加上厂党委对他的几次工作安排,更加深了他对厂党委,对现存政治体制的不满。他开始寻找发泄私愤的机会,这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可以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王洪文不再是现在的王洪文,他也许会成为一个上海滩的流氓,一个歪戴帽、斜叼烟走在大街上的痞子,但绝不会像他后来表现的那样丧心病狂,张牙舞爪,直至被时代的飓风挟持到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混乱和疯狂迅速波及全国。5月25日,北京大学的造反派聂元梓率先在校园内贴出了《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经毛泽东批准,这份大字报在6月1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接着,《人民日报》也全文刊登了这份大字报。王洪文敏感地意识到反抗的机会到了,于是在6月12日,他纠集其他六个人,贴出了上海国棉十七厂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剥开党委画皮看真相》,把矛头直接对准党委。大字报分为三个部分:

  一、厂党委不抓阶级斗争;

  二、执行修正主义路线;

  三、把群众意见当耳边风。

  在大字报上方,还贴着三条醒目的标语:

  "坚决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

  "坚决打倒资本主义当权派!"

  "坚决挖掉修正主义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