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透骨胶囊的副作用:见证毛泽东组织第一次军事行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10:14:22
 见证毛泽东组织第一次军事行动
  • 发表于:2011-05-27 17:24:03
  • 作者:照明168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勋章:级别:大元帅积分:210471 最后一张牌属于我! 米娜不再让你孤单 小小的玩具 大大的梦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唐双宁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在湖南省会长沙市郊的湘江东岸,曾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高约7米,占地约10平方米。石头上有突兀,形状酷似一大一小两只猴子。大猴子在南,高约2米,似身穿官服,腰系玉带,面江远眺;小猴子在北,高约1米,依偎在大猴子身旁,形同母子。故人称此石为“猴子石”。清末学者陈运溶在《湘城访古录》中对此记载为“湘江东岸边高三四丈,有石如狮头,下有深潭”,“奇险可观,俗呼猴子石”。遗憾的是,1973年,因修建长沙市第三水厂,猴子石被炸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只留下“猴子石”的地名。

 

    就猴子石自身而言,本不值得专门为其舞文弄墨。但因其见证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平组织的第一次军事行动,所以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1911年10月10日,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清王朝气数已尽,武昌城头变换大王旗,并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22日,湖南亦宣布独立和光复。当时正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的未满18岁的毛泽东,一腔热血沸腾,毅然投笔从戎,成为新军第二十五混成旅第五十团第一营左队的一名士兵。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开始。1912年1月,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但革命成果很快被袁世凯窃取。“南北议和”后,毛泽东认为革命既不存在,从军亦无意义,于是“解甲归校”,1912年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学;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春,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1917年7月,黎元洪在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中落败,被迫下台,由副总统冯国璋代理大总统,但北洋政府的实权掌握在段祺瑞手中。段祺瑞为了进一步扩张势力,于1917年9月任命陆军次长傅良佐为湖南督军,但是这一任命遭到以桂系为主的南方军阀的抵制,使湖南再次陷入了内战纷争之中。当时以陆荣廷、陈炳琨、谭浩明等为首的桂系主要控制着广东、广西和湖南三省。

 

    毛泽东当时就读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身是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又先后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改称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第一师范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萧三、张国基、陈天华等的母校,是朱熹、张栻 、章太炎、何绍基、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周谷城、田汉、李达等执教过的地方,也是曾国藩、左宗棠、黄兴等藏修之所。当时的第一师范坐落在长沙南郊一座欧式的二层院落中,临近湘江和粤汉铁路。军阀混战期间,因其交通位置重要,第一师范屡屡被占作兵营。为保卫学校,第一师范成立了“学生志愿军”,并增设了兵式操进行军事训练。兵式操教练为“营长”,营以下分为连、排、班。毛泽东是最早报名参加“学生志愿军”的学生之一。由于毛泽东在学生中享有很高威信,并在辛亥革命中有过半年的正规军从军经历,还被推举为“连长”。

 

    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1917年8月,孙中山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维护《临时约法》的护法战争。其间,北洋系军阀傅良佐被湘粤桂护法联军打败,仓皇逃出长沙。而打败傅良佐的桂军主力当时尚在衡山、湘乡一带,长沙便一时间成为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年11月,北洋军队第八师王汝贤的溃军从株洲、湘潭一带向长沙溃退,沿途烧杀抢掠、骚扰民众。消息传来,长沙市民人心惶惶,乱作一团,许多人纷纷逃离长沙。由于第一师范地处长沙南郊,是北洋溃军的必经之路,为躲避兵祸,校方也准备将全体师生转移到长沙城东五里的阿弥岭一带。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找到校长孔昭绶,恳切陈词,“离校不如护校”,“外面战事混乱,外出暂避恐怕凶多吉少。莫不如利用学校墙高宅深的优势,加上学生的护卫,使全校师生免受侵犯”。孔昭绶经过再三权衡后,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并授权毛泽东全权指挥“学生志愿军”。

 

    毛泽东得到授权后,立即组织同学们投入到紧张的护校行动中,一边采取湖南农民看家护院的老办法,将竹子削成尖锐锋利的竹尖插在校园墙头之上,一边用桌椅板凳堵住各个校门,并在院内构筑壁垒,还布置学生军身穿军服,手持木枪,在学校门口和校内主要通道处站岗放哨。

 

    王汝贤的一些零星溃兵路过第一师范门口时,见“学生志愿军”戒备森严,未敢入内骚扰。机智的毛泽东据此推断,溃军还不知长沙城内的虚实,所以不敢贸然行动。

 

    后来又有消息传来,有3000多溃兵已经到达距离第一师范仅几里远的猴子石处,并在附近农家搜抢食物。听到这些消息,大家顿时神经紧张。为了弄清情况,毛泽东和几名同学在晚间乔装打扮,亲自到猴子石附近打探敌情。站在猴子石边望去,毛泽东见这群北洋溃兵三人一团,五人一伙,无精打采,溃不成军,便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认为这批溃兵尽管知道傅良佐已经逃离,但尚不清楚护法联军是否已经占领长沙,因为害怕遭到袭击,所以才在此徘徊不前。但是,假如被他们探知到长沙城的虚实,第一师范师生和长沙市民就将会遭受一场浩劫。毛泽东一介书生,虽然曾当过半年兵,但从未组织过战斗。然而,眼见几十万长沙市民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毛泽东下定决心一定要设法解决这些残兵败将。

 

    回校后,毛泽东向大家说明情况,分析利害,提出趁敌人惊魂未定,采取“主动出击”吓走敌军的意见,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同意。于是,毛泽东登台点将,从“学生志愿军”中挑选出了百余名健壮胆大的学生,一律穿上军装,配以操练时用的木枪,做好出发准备;又派出一些学生去联络发动工人夜校的学员和周边农民;毛泽东还亲自持学校公函赶往长沙南区警察局请求支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借到二十余名警察。在当时这20余名警察中,有一名为郭亮的青年需要特别说明。郭亮,1901年生于湖南长沙,1917年加入长沙南区警察局,1920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经当时在一师附小担任主事的毛泽东介绍,加入新民学会,1921年冬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中共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等职,1928年3月在湖南长沙被时任湖南省清乡督办署会办的何键杀害。这是后话。

 

    吃完晚饭,暮色朦胧,毛泽东把100多名持木枪的“学生志愿军”和20多名背真枪的警察集合在第一师范的操场上,做了简短的战前动员及部署,决定兵分三路,潜出学校,悄悄埋伏到猴子石附近的几个山头上,对溃军形成包围之势。毛泽东亲率其中一路,由学校所在的妙高峰摸下去,穿过铁路,迂回到北洋溃军的正面进行阻拦。夜色中,这支以学生为主体的“杂牌军”远远望去颇似全副武装的“正规军”。沿途,一些被发动起来的群众,也手持农具和锣鼓,陆续加入到队伍中……

 

    这时夜色已深,毛泽东命令警察在山头上鸣枪,“学生军”在洋铁桶里点燃鞭炮,听起来如机关枪一般。紧接着毛泽东命令点燃灯笼、敲响锣鼓。疲惫饥饿的溃兵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懵了,转眼之间,又见漫山遍野挑起了“桂”、“湘”、“粤”字灯笼,四面八方更是锣鼓阵阵,喊杀冲天,顿时晕头转向,草木皆兵,乱作一团。毛泽东又令警察打了一阵排枪,四散逃窜的溃兵没有一个开枪还击的。顷刻,毛泽东下令停止开枪,又命几个同学用“桂林话”高喊:“傅良佐跑啦,南军已经进城了!快投降吧,缴枪不杀,发钱回家……”不一会儿,溃兵纷纷打出了白衬衣,经过交涉,最后全部缴械。毛泽东命人将缴了械的溃兵引导至第一师范的前坪露宿,又带领全校师生把收缴的武器弹药全部搬进学校礼堂。天一亮,毛泽东向长沙商会筹集遣散溃兵的经费。商家因惧怕溃兵侵扰,也都心甘情愿地交钱了事。最后,毛泽东给每个溃兵分发了五六块大洋,并亲自把他们押上开往武汉的火车,遣散了这支溃军。

 

    事后,有人问毛泽东,万一当时溃兵开枪还击,岂不是危险得很?毛泽东答道:“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动手。否则,必是疲惫胆怯,不敢贸然入城,只得困守于此。故才一呼必从,情势然也。”于是,大家都说毛泽东“一身是胆”,并以德国著名军事家毛奇的名字称其为“毛奇”。

 

    多年后,毛泽东与友人闲谈时言及此事,笑道:“要说搞军事,恐怕那才真是第一次哩。”

 

    毛泽东生平所组织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已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天赋。但这位军事天才在他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却很少摸枪。也有人说毛泽东从来没有摸过枪,这倒也不见得。有资料可查,毛泽东一生大概先后五次拿过枪。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期间,毛泽东参加了湖南新军,背了差不多半年的枪。第二次是井冈山时期,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大会上,毛泽东挎着驳壳枪,对朱德诙谐地说:“身背盒子枪,师长见军长。”第三次是1929年初,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被国民党军刘士毅部穷追不舍,红四军接连失利,险象环生,濒临绝境。大年初一,红四军在大柏地设伏,与敌决战,军长朱德带队冲锋在前,生死关头,前委书记毛泽东也提枪亲率警卫排向敌冲锋,警卫排长受伤了,毛泽东仍奋勇向前……陈毅称此仗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几年后,被削了军权的毛泽东战地重游,感慨万千,写下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诗句。对此,笔者曾到大柏地做过实地考察。第四次是延安时期,朱德等人打靶,毛泽东也跑去凑热闹,结果打了一个零蛋。第五次是1964年全军大比武期间,兴之所至,毛泽东手持56式半自动步枪做了一个举枪瞄准的动作,并拍下了他一生中唯一一张拿枪的照片。

 

    毛泽东戎马大半生,屡屡以弱敌强,以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是否说明战争靠“枪法”即装备、技术,但更靠“心法”即胆识、韬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冷兵器时代如此,热兵器时代如此,现代高科技战争时代是否亦如此?有硝烟的战场如此,无硝烟的战场是否亦如此?笔者是从事金融工作的。金融工作中,技术分析汗牛充栋,数学模型令人天旋地转,这些当然也需要,然而这些都属于“枪法”,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法”,再好的“枪法”也战胜不了“金融海啸”——写至此,笔者不知不觉做此联想。

 

    猴子石见证了毛泽东生平所组织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见证了毛泽东凭借胆识和韬略指挥百余“弱旅”战胜三千“强敌”的军事奇迹,见证了“战争”靠“枪法”更靠“心法”。195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罗瑞卿的陪同下到湘江游泳,他从猴子石处跃入湘江,一直游到岳麓山下的牌楼口上岸。笔者不知毛泽东跃入湘江时是否还记得当年猴子石的往事……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