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令:爱的书信——当代青年人你还知道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2:32:58

爱的书信——当代青年人你还知道多少? 


  
前一段时间收到友人刘植荣寄来的四本书,书名为《世界最动人情书五十封》、《美国总统情书精选五十封》、《美国总统家书精选五十封》、《美国历届总统竞选辩论精选》。这是他在国外工作之余,精心编译的。当时因为我工作繁忙,只是粗粗的浏览了一下,最近有了闲暇时间,我仔细阅读了这几本书,感到真的很好,受益匪浅。这些书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给世界上懂英语和汉语的人都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英语的学生很有益处,在学习英文的同时也欣赏了这些宝贵的书信文献。我特别喜欢前三本关于爱情的书信,关于家庭的家书,我称它们为“爱的书信”。


    当代人生活繁忙,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络、通讯和交流大部分采用电话、互联网及图文传真机。现代化的高科技虽然为人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但是同时也导致了我们的一些基本功能的逐步衰退,比如,写字的功能在日益被电脑打字所取代,写书信的沟通方式在逐步减少。

    对于已经步入中年生活的我来说,依然非常怀念以往写书信的那种通讯方式,这是80后的年轻人很难体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远方的家人、恋爱中的男女、昔日的好友来说,假如收到对方的来信,必然视若珍宝,迫不及待地把它打开,然后细细阅读。收信人就在字里行间,深深体会到写信者真挚诚恳的浓情厚意。正如古语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不知道现代青年人之间谈恋爱时写情书的还有多少,也许这部分功能已经被手机的短信取代了。在上世纪80年代,我还是在充满青春朝气的岁月里,在花季的少女时代,在我热恋的时候,收到男友的情书,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拆开,细细的品读,那是我最开心快乐、最幸福的时刻。

    “爱的书信”中所收录的家书,分为人生教育篇、婚恋生育篇、家务亲情篇和政治战争篇。仔细品读后,有的微言大义、循循善诱,尽显家风如雨;有的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尽显诗书人家;有的苦心孤诣、诲人不倦,尽显至德要道;有的指点迷津、义不容辞,尽显大家风范。这些书信虽然跨越了两个半世纪,但读起来仍然觉得封封亲切,句句感人,因为他们都揭示了人类的一贯愿望:婚姻幸福、望子成龙、家庭和睦、精忠报国。这些书信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正因为这样,这些书信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通过这些家书,我们看到了美国总统另外的一面,他们也是凡人,也常被家务缠身,如林肯帮父亲还债,罗斯福因为生活拮据为一日三餐犯难等。西奥多.罗斯福即使当上总统也童心未泯,在给孩子写信时经常画上漫画,图文并茂,生动风趣,耐人寻味。人有悲欢离合,但不管走到哪里,维系各种亲情的一定是“家”这个概念,这种亲情又通过“书”来传递,“正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美国总统情书精选50封》收录了美国总统的50封情书,展示了这些总统们在追求政治抱负的同时鲜为人知的人生的另一面。他们有的爱得明明白白、刻骨铭心、轰轰烈烈如大海波涛汹涌;有的爱得若隐若现、缠绵悱恻、典雅含蓄如小溪流水潺潺。


    《世界最动人情书精选50封》所收录的情书,其作者既有政治家、作家、艺术家和军人,也有普通百姓,但他们的情书是那样经典,那样缠绵悱恻,诠释了爱的真谛。


    请看雪莱写给伊丽莎白.西驰亥克的信中的精彩片段:
  “爱,或友谊是什么?是某种物质的东西吗?像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玩偶一样可以被人们随手转让?它不能延伸和交流吗?凯姆斯勋爵是这样给爱定义的:爱是存在于一般激情中的特殊激情。但这只是感官上的爱,那是寻欢作乐,而不是幸福的爱。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爱、自私自利的爱,它是嫉妒之源,其目的就是把玩偶独自占有。这种爱的真正灵魂就是自私、独占,如果将这种爱传达给他人少许,就会把这种爱的本质彻底毁灭,使爱的各种表现丧失殆尽。但是,爱,我们所崇拜的爱,是美德、是贞操、是永恒的幸福、是无私的心灵,是友谊。就像远方山顶的朵朵白云一样,我们能利用它的感知做很多事情。它寻求的是所有人的利益,不是因为追求的对象能带来快乐,不是因为它能奉献自己的幸福,而是因为它真正值得敬佩,因为它有力量,有感性,能升华自己,并且爱美德自身的魅力。为别人祈求幸福,不是因为惧怕地狱,或盼望天堂,而是为了完美,质朴、纯洁的美德。”


    在电话、短信、QQ流行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的鸿雁传情这种方式中品味爱的另一番滋味。


    《美国历届总统竞选辩论精选》更是年轻人喜欢的读物,我想很多年轻人,特别是现代的大学生都会都喜欢的。我儿子就特别喜欢,他很喜欢看英语版的总统演讲。今年寒假期间,他就经常听美国历届总统的演讲,在听肯尼迪总统关于民权问题的演讲和奥巴马总统竞选获胜后的演讲时,儿子不时地在电脑屏幕前大声地跟着演讲的节奏用英文直接跟读,有时候竟会兴奋的手舞足蹈,听到动情处,他会在宽大的客厅里跳起来去摸天花板,嘴里还大声喊着“I COULD NOT AGREE WITH YOU MORE。”那种慷慨激昂的激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一定是那些美国总统们竞选时的精彩语句、逻辑严谨的思维和深邃的哲理深深地吸引了他,这也是现代大学生喜欢这些读物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