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亚海魔2.2:心胸能包容一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13:57

xjjk雅儒

心胸能包容一切

类别:影视书评 作者:小溪芝畔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1-5-23 21:53:16  按 ← → 方向键翻页编者按:什么是智者?智者就是要有宽大的心胸,要能包容一切。“智者不应是说教者,而应通过自我修养,言行一致,豁达大度,以取得人们的尊崇。”要“智者无言”。文章讲述的一个两难故事,更进一步揭示了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和事情,应该怎样包容的问题。作者提倡的人生观点,是值得我们好好培养的一种美德。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是一种能包容一切伟大的伟大境界,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中两次提出了得道者的这种伟大心胸。他在第五十六章中是这样说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锋芒,解脱纷争,收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就可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从而为天下人所尊重。
  这里的“玄同”也就是指进入道境后,将拥有包容一切的伟大心胸,乐观地接受道所赋予的一切。拥有了这种心胸,也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无为”的成功境界。在这里老子讲的是智者的修养方法及其效果。老子认为,智者不应是说教者,而应通过自我修养,言行一致,豁达大度,以取得人们的尊崇。因为“道”靠说是说不尽的,“道”不是任何文字、语言可以表述清楚的。文字、语言都是“有”这个层次的产物,服务于“有”这个层次,不能超脱于“有”这个层次。文字、语言对于修道的作用只能是一种早期的指导而已,真正的“道”只有靠自己向内去实证、修行才能明白。老子所说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是指得道之人贵行不贵言。大道天机,只可神会,不可言传。
  任何一种“言”都是一种间接的经验。“道”越是到了高的层次,越是接近了宇宙根本实象的时候,文字语言的力量就越发显得苍白。为什么?因为文字语言是服务于大众的,是普及的,是社会普遍意识的集中反映,所以文字语言只能是“下里巴人”,而不可能是“高山流水”。一种来自于“道”的明悟、体验、思想如果一定要把它变成文字语言的形式,那么已经打了折扣了,已经是变形了的东西;再加上听众随着各自资质、背景等的不同,又会对这个文字语言产生出更大的偏移。所以“道”是无法演说的。可以演说的都是低层次的东西,离“道”比较远而更接近于这个“有”的世界的东西。越靠近“有”的层次,就越容易说,既容易表达,也容易被理解,但是那不是真正的“道”,至多只是一些方便法门而已,所以“言者不知”;越靠近“无”的层次,就越不容易说,既不容易表达,也不容易被一般所理解,但那才接近于“道”。“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就是“不言”的境界,是以心传心的境界,只有心心相印境界的表达,才是不会被歪曲的。所以,“知者不言”。
  老子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也就是说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显露锋芒,能够消解纷争,含敛光芒,同于尘世,超越物外,淡泊无欲,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就可以做到老子所说的“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的境界。修道之人达到了这种境界,才是天下最了不起的。
  至道不损,至德不益,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真正之道义乃是大公,无亲疏之别,无物我之分,于大不终,于小不遗,广慈博大,至诚不移。所以,不可能得到额外的亲近,不可能得到额外的疏远;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利益,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妨害;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崇贵,不可能得到额外的卑贱;因而为天下人所尊贵。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所谓亲疏、利害、贵贱,都是相对而显。如有所亲,必有所疏;如有所利,必有所害;如有所贵,必有所贱。故而大公者不为。
  人生的真谛在于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创造真我。只有重塑自我,才能与宇宙同心,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超脱自我的精神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才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这样的人,必然成为社会上最可贵的人。
  人生的真谛在于通过修行真正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创造真我。只有重塑自我,才能与宇宙同心,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超脱自我的精神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才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这样的人,必然成为社会上最可贵的人。
  伟大的心胸应能包容一切,世事的发生常常是众说纷纭,唯有得道者才能宽容一切。下面的这个故事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心胸。
  有一个小伙子去美国留学,在美国读书期间认识了一位当地姑娘,两人谈起了恋爱。有一天,小伙子开车带着金发女友去郊游,由于两人玩得很尽兴,所以很晚才回城。车子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正亮着红灯,路口既无行人也无车辆,小伙子一看四周静悄悄的,油门一踩就过去了。第二天,姑娘找到了小伙子,对他说:你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嫁给你我没有安全感。我们还是分手吧。几年后,小伙子学成回国,在自己家乡找了个女朋友,两人也是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虽说历史不会重演,但小伙子确实碰到了相同的情况。那天晚上,小伙子带着女友开车回家,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四周照样是无人无车,但小伙子稳稳地停下车等到绿灯亮起,才开车穿行。第二天,女孩子对小伙子说,半夜三更没人没车,你居然连个红灯都不敢闯,你有什么魄力去开创你的事业来呢?你怎么可能会灵活处理不同的问题呢?我不能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一个毫无激情的人。女孩子说完就离他而去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观念的冲突。对于同一件事情,由于人们的观念不同,立场就会不同,站的角度不同,视线也就不同。对任何的同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这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常有的事。因为人们的脾气个性、文化程度、工作环境、经济条件、个人经历不同,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不同意见呢?是横眉冷对、不屑一顾、耻笑挖苦,恶语相伤?还是认真听取、友善交流、互相理解、求同存异呢?这是个观念问题,更是个心胸问题。伟大的心胸就要包容一切,客观地处理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物,真理只有一个,只有真正地坚持真理,才是合道的行为。
  当然,伟大的心胸并不只是有一个观念而已,而是切实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既要尊重他人,博采众长,又要明辨是非,兼听而明。西方民主最经典的观念就是:“尽管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这种观点的权力”,这就是一种伟大的胸怀。
  海纳百川才有无限的浩瀚,人纳逆言才能肚里行船。能够倾听不同的意见就是智慧、是修养、是心胸,这种心胸是每个成功者所必有的一种基本素质,是人生幸福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这种心胸,才能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社会实践中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