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罗娜潜入任务:“大师”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1:05:48


“大师”说

丁启阵

 

很多很多人,在以忧国忧民的表情,不断诉说着我国目前没有大师的遗憾;在以无比虔诚的心情,祈祷着有一批大师早日降临神州大地。看到这种景象,我既被感动得想哭,又忍不住差点笑出声来。

我以为,当今中国其实是不需要大师的。理由如下:

其一是,大师都是大脾气的人。公认的近代国学大师们,章太炎、黄侃、王国维、陈寅恪,哪一个不是桀骜不驯之人?以章太炎先生为例,“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其二是,大师都是大嘴巴的人。大师不是口若悬河般能说,便是下笔千言地会写。倘若国家、社会有令他们不满意的事情发生,发表演讲、著书立说的时候,他们或嬉笑怒骂,或含沙射影,或鞭辟入里,或投枪匕首。大师行径,往往但求自个儿痛快,不顾他人难受。

其三是,大师都是有大架子的人。如果说大师是国宝,那么,众所周知,国宝级动物总是很难养活,很难伺候的。比如说,花销每月得几百大洋,居所得是一座独立的小洋楼,家务得有若干苍头婢仆负责,出门得有专用车夫。尽管各地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总是充满了GDP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之类的好消息,但是,至少20年内我看不出政府会给大师们那样的待遇。大家津津乐道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要让今天的国学研究者们认真实行起来,恐怕他们的妻儿老小都不能答应。

其四,大师都是大口吸气的人。大师都是肺活量很大的人,因为他们要到处讲话,经常写文章,发表意见,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话语、意见传送到远处,传送到更多人的耳朵里,眼睛里,以及思想里。不能提供给他们有足量新鲜空气的空间,比如说关在一间密封性能良好的狭小房间里,他们很快就会被憋死,闷死,憋闷死。

其五,大师都是大忽悠之人。“儒以文乱法”,韩非子早就指出了国学大师的本质特点:他们鼓舌摇笔,不论有意无意,实际上都难免有蛊惑民众跟肉食者叫板的嫌疑。既为大师,必有大群粉丝。大师出声,粉丝响应,于和谐、稳定是极不相宜的。

在讲和谐、讲稳定、讲发展经济……的伟大时代,花大价钱供养一批大脾气、大嘴巴的、大吸气、大忽悠、整天钻故纸堆的人干什么?找骂?找不自在?想遗臭万年?帮帮忙,不要把人家想得太弱智了。

很多很多人,把没有大师出现归咎于:教育体制不够合理,教育部行政不当,大学风气不好,做学问的人不够努力,如此等等。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句话,叫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有启发意义。在没有伯乐的时代,千里马不是“辱于奴隶人之手”,便是“死于槽枥之间”,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它们是千里马。

大师的伯乐是何许人呢?我认为,应该是民众。可是当今的民众,出门走个路,要提防富二代飙车,提防李刚儿子酒后开车,提防音乐学院钢琴学生的习惯动作,整天提心吊胆;想结个婚,对象找得到,房子买不起,怎一个愁字了得;好不容易结了婚有了个孩子,上幼儿园要送礼,上小学、中学要交赞助费,上大学得担心跳楼,活到老操心到老;眼下,忙抗震,忙抗旱,忙躲避城管的抢夺、追逐乃至殴打,天灾人祸,无处藏身,无暇喘息……哪里还有心思去发现、去欣赏什么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劳什子国学大师!

翻翻历史,不难发现,大师基本上都出产于乱世,或列国纷争,或列强入侵。当今形势,国家强盛,社会和谐,局面稳定。乱世出英雄,盛世出狗熊。

我这里说的大师,是指多少关乎人的思想观念的国学大师。至于跟人的思想观念基本没有关系的技术行业,由于政府默许,百姓追捧,大师正遍地行走。象棋大师、围棋大师、风水大师、烹饪大师、魔术大师,可谓多如牛毛,数量远超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因此可以说,当今中国其实是不缺大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