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欢愉by欢愉剧透:中国远征军史(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5:25
 中国远征军史(八)
作者:时广东 冀伯祥

 第六章两支远征军胜利会师 第二节胜利会师
一、攻取南坎
        八莫战役打响后,为争取主动,新1军不待拿下八莫,就令新30师主力绕道向南坎发动进攻。
        南坎是八莫至腾冲与畹町之间的交叉点,中印公路和中缅公路的大站。攻占八莫后,瑞丽江上游、南坎河谷就成为通往我国陆上交通线唯一的障碍。南坎地形是狭长谷地,由东北的畹町到西南的曼纬因,长约40英里,宽仅6英里。四面群山环绕,瑞丽江曲折绕流其间,形成了南坎的沃野。南坎地区多粘土,下挖6尺,就可见水,不利于修筑工事。因此,日军欲防守南坎河谷,必须确保外围山地。否则,河谷地区将完全失去屏障。驻印军攻击南坎,仅须攻占外围群山制高点,断其交通线,则整个南坎河谷,都将在驻印军的瞰制下。        日军为防止新1军乘胜沿公路南下,将56师团146联队、49师团全部、18师团主力及其特种兵屯驻于南坎河谷,并分别于四周山谷设防。特别是八莫至南坎公路的谷口,以49师团168联队以及18师团55联队,1个炮兵大队及战车部队驻守。
       11月19日,正当新38师猛攻八莫日军之际,孙立人军长决定,以军二线兵团新30师主力攻取南坎。新30师以三路纵队,沿八南公路及其两侧山地前进。12月6日,新30师先头部队开始对南坎外围日军发动进攻。为了解救八莫和南坎日军,日军以18师团55联队、49师团168联队、炮兵10大队和工兵部队组成一支混合支队,由55联队队长山崎大佐指挥,从南坎两侧的曼纬因附近星夜出发,企图击破深入山地的新30师主力后,沿八南公路突进,解救八莫守军之急。
       12月10日,日军救援部队与驻印军南坎攻击部队发生猛烈的遭遇战,双方伤亡都很大。此时,由于远征军连战皆捷,士气正高,官兵奋勇,日军虽多次增援,均被击退。于是,日军施用惯伎,由山间小道从四面向我正面渗透。山地战斗,死角很多,便于小部队活动,日军正面攻击部队和迂回小分队与新30师正面攻击部队陷于混战。结果因新30师官兵沉着应战,窜入之敌悉数就歼。12月11日,日军的战略企图已全部暴露,新1军决定新30师全力投入攻击,并由八莫方向抽调新38师1个加强团作为独立支队,对南坎之敌右侧作迂回运动。 
       日军从公路正面屡攻不下,突击渗透又遭痛歼,乃极力避免正面攻击。
       12月13日,日军转移主力攻击新30师阵地右翼,力图击破右翼守军,袭击侧背,策应八莫被围之敌。由于新30师右翼已占领制高点,构筑了牢固工事,日军虽一再猛攻,均被击退。       新1军为争取主动,彻底消灭正面之敌,于12月13日,以新30师1个团及山炮1连,组成加强团,向敌左侧迂回,切断敌后方交通线。该团行动迅速果敢,以破竹之势,切断了日军正面突击部队全纵深公路交通线。12日17日,新30师加强团攻占马支,日军正面突击部队被前后包围。此后,加强团向公路东西两侧扩展。到22日,新1军正面和迂回部队完全攻占八莫至南坎间日军阵地,将两联队日军击溃。
        12月22日,新38师独立支队渡过南至河,27日,独立支队由南至河两岸崇山峻岭中冒险挺进,一举攻占日军机场。1月5日,在炮火支援下,新30师一部向日军发动全面总攻,激战到9日,将瑞丽河以西、八南公路以北地区及公路南侧诸据点一一攻占。为了避免日军利用南坎东南侧险要山地作长期坚守,新30师以部分兵力正面攻击,吸引当面之敌,主力由南坎西南迂回突进,准备以奇袭一举攻占南坎。        新30师派出1团攀山涉险,越过古当山脉,8日抵达西朗。当时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山路崎岖,泥泞没膝,人马难以通行。但驻印军官兵不顾险阻,不怕牺牲,偷渡300多公尺宽洪流湍急的瑞丽江,向南坎左侧背丛山深沟钻隙突进。1月14日,进抵南坎南侧600英尺以上有利地带。当时日军兵力分散在瑞丽河东岸及西侧一线,新30师乘机突进。次日,新30师主力突袭南坎,一举占领之。南坎附近日军仓皇应战,被新30师、新38师南北夹击,大部被歼。残敌退据南坎至畹町公路沿线及南面绵亘山地,利用既设工事,阻止我军前进。新1军令新30师主力围攻南坎南面之敌,另以新38师主力沿南畹公路向东北进击。25日,新1军占领扬班、拉弄一线山地,瞰制南坎至腊戍公路的一切行动,造成控制芒友的有利态势。 
二、芒友乔梅会师       新6军第22师于1944年12月21日占领当瓜后,继续向南搜索。29日,该师先头部队乘夜偷渡瑞丽河,先后攻占拉西及芒卡各要点,并将各地防务交由美军接替。12月28日,第50师奉命以主力于次年1月1日从西于、西口地区向南进击。8日,在万好地区与日军发生激战。日军第18、56师团残部800多人增援万好日军。万好日军得到增援后,据险死守。双方激战至12日,第50师将日军切成三断,并将日军主力包围于万好附近。       中国驻印军攻占南坎后,为使中印公路早日通车,积极进取,不断攻击,打击日军残部。1945年1月16日,新编第22师主力沿芒友公路推进,新编第30师主力围歼老龙山区日军。17日,新编第38师主力以破竹之势沿公路向前推进,并以部分兵力从日军阵地左侧山地迂回推进。
        1945年1月21日,新第22师主力与从滇西反攻缅北的中国远征军第116师取得联系,并将芒友西南外围要地、制高点、天然屏障全部占领,对芒友形成包围态势。芒友日军集中主力,分三路反扑,激战至24日晚,日军才被击溃。新22师乘胜占领丹巴山,切断敌后交通线。正在此时,日军56师团残部,由滇西撤至芒友,与守芒友的日军会合,企图固守芒友。
        为了早日拿下芒友,驻印军第114团以部分兵力沿南坎-南巴卡公路南下,主力从丛林中披荆斩棘前进。24日,新第22师占领摩塘,扫清了芒友外围全部日军据点。27日,新第22师主力向芒友日军发动总攻,孤立无援的日军顷刻溃败,新22师顺利拿下芒友。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2月8日,驻印军攻占南巴卡后,日军退守贵街、新维及两侧山地,企图凭借高山和育河天险,固守腊戍。        新维、腊戍位于中、缅、越、泰四国边境要冲。铁路由仰光北上直达腊戍,滇缅公路经腊戍、新维深入中国。所以,新维、腊戍不仅是缅京瓦城的屏障,也是滇缅公路通往中国的必经之地,虎视越南、泰国边境的前哨。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战期间,日军以轻骑突袭腊戍,使整个战局改观。 历史网cqI l)D H"dt
新维、腊戍地势较高,可以俯瞰南育河两岸,与火车站成为犄角之势。腊戍东南有公路通泰国,西南有公路和铁路通曼德勒。两地的得失,足以影响整个缅甸战局。日军为固守两地,以56师团部分、第2师团第4联队主力及第18师团55联队,利用滇缅公路的天险要隘,层层设防。         中国驻印军新30师采取果断行动,从日军的侧面发动攻击。日军死守贵街以北旷野,中国军队官兵奋勇,彻夜激战,于2月13日一举攻占新维外围重镇贵街。日军丢失贵街之后,利用新维以北10里的隘路险要,节节抵抗。新30师官兵与日军激战四昼夜,夺取了城北险隘山地,迫近城郊。日军在大量战车、重炮掩护下,反复冲击九次,都不能打退新30师的进攻。新30师在大量杀伤日军后,利用月夜,突入城区,经过一昼夜激战,于2月20日晨7时,完全占领新维。守新维的日军除少数渡河逃跑外,大部被歼。
        日军先后丢失贵街和新维后,仍积极防守腊戍。新38师主力以大无畏精神,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强渡南育河,攻击腊戍。该师官兵以一当十,个个奋勇争先,首先攻占了腊戍老城,然后乘胜分兵攻击新腊戍和车站。3月7日晨,新38师攻占日军飞机场和火车站,切断了日军空中和地面运输线,逼近了新腊戍市郊。当天下午,新38师突破日军坚固的据点工事,冲入市区,与日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8日晨,经过一夜的巷战,死守的日军悉数被歼。
     中国驻印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占领新维、腊戍,歼灭日军56师团148联队中队长以下官兵917人,缴获山炮7门,迫击炮12门,轻重机枪41挺,掷弹筒17个,战车6辆、卡车33辆,步枪591枝,火车厢48节,机车3个。中国军队伤亡连长以下官兵411人。
        占领腊戍后,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向东西方向发展。新38师与第50师在细胞会师。新30师于3月27日攻占猛岩。3月30日,第50师从细胞出发,与英军会师于乔梅。          至此,中国驻印军、远征军缅北反攻作战任务全部完成。于是,终止战斗,撤至腊戍附近整补。
       1945年初,日军完成了打通平汉、粤汉铁路线作战,把中国第三、第七、第九战区分割开,企图消灭在三个战区中的中国军队。为了组织有效反攻,1945年3月8日,蒋介石在曾家岩和山洞官邸召集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英国驻中国战区统帅部军事代表魏亚特等举行会议,决定调新1军作为反攻主力。这样,1945年5月,新1军分三批奉命回国。
       中国远征军策应中国驻印军作战任务完成后,奉命以第11集团军驻龙陵,第2军、第6军驻遮放,第71军驻芒市,第20集团军驻保山、蒲缥,第54军驻腾冲,第53军驻辛街。
        1944年至1945年春,中国军队在滇西的反攻作战,清除了中国云南省境内的日军,摧毁了日军的缅北防线,成为盟军在缅甸反攻作战的开始,为盟军在缅甸的全面反攻建立了前进基地。这一次反攻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及滇缅公路北端,终于打通了中国陆上国际运输线。参战的国民党广大官兵,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英勇奋战,光复国土,支援了盟国,其英雄业绩是值得讴歌的。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广大将士胜利凯旋,受到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昆明、保山、腾冲、畹町、芒市等地军民,都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第六章两支远征军胜利会师
第三节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意义          第二期缅北反攻战役完成后,中印公路完全打通,滇缅公路北端也畅通无阻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打通中印公路的战役中,沉重打击了缅甸日军的精锐师团,使日军在东南亚的溃败成为定局,构成了1943-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总趋势的一部分。
        在整个战役中,中国军队为了抗日卫国,前仆后继,在丛林战中英勇善战,史迪威将军曾称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中国驻印军的主要对手是日军第18师团。这个师团曾参与南京大屠杀,转战广州、南宁,还在越南接受过丛林战术训练,曾参加过占领新加坡和第一次缅甸战役,被公认是日本陆军中训练有素、战斗力最强的“常胜师团”。然而,在胡康河谷战役中,第18师团遭受重大打击,师团官防和师团长田中的图章都被我驻印军缴获。孟拱河谷的战斗使第18师团几乎全军覆没。老谋深算的师团长田中新在加迈战役中被围,仓皇逃命,日军士兵逃跑时甚至在传单和木牌上写求饶的话:“支那兄弟,你们胜利了,不要再追了吧。”         在滇西反攻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连续粉碎日军为切断中印公路而实施的几次“断作战”计划。使日军第33军司令长官本多政材中将也感到自己“活到现在还没有尝到过如此悲痛的滋味”[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作战》下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150页。]。驻守滇西的日军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在中国远征军的凌厉打击下,在南巴卡一役差点被俘。疲于奔命的日军在中国远征军的打击下,总是高举双手,跪着投降,所谓“武士道精神”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日本缅甸方面军共10个师团和1个独立旅团,和中国军队直接交锋的有第2、18、32、53、55、56等6个师团及独立第24旅团和第49师团的1个步兵联队,还有特种兵部队。其中第2、18、53、56师团受到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歼灭性打击,日军总计被击毙48850人。在中国军队和美英特种部队的打击下,气势汹汹的日军,不仅不能继续保持东犯滇东,西进印度的势头,连守住缅甸也不可能。从而,使日军在整个东南亚败局已定。这个胜利,与苏军在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联军在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胜利相互呼应,对整个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以至欧洲战场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第二,打通中印公路对整个中国战场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芒友会师以后,连通中印缅,全长1800公里的中印公路也同时全线贯通。1945年1月12日,首批满载美国援华的汽油、重炮、野炮、平射炮、山炮、吉普车、救护车等重要战略物资的105辆车队从利多出发,1月28日到达畹町,中国政府在畹町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美军皮可少将把首批通过中印公路运抵中国的物资清单递交给美国陆军供应部主任齐夫斯中将,再由齐夫斯转交云南省主席龙云,由龙云代表中国政府接收。自此以后,美国援华物资通过中印公路源源不断输入。这对维持中国抗战,坚定国民党政府抗战的信心,使中国政府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免于崩溃有重大意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以香港为中心的国际交通和西北国际交通线先后受阻,“滇缅路成为中国抗战唯一的输油管”。[注:乐恕人:《缅甸随军纪实》胜利出版社1945年,第3页。]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国民政府立即丧失了90%的军需品和工业必需品供应,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以后,美军虽然开辟了穿越“驼峰”的航线,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还经常受到日机的袭击,运输量远远不能满足国统区的军需民用。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攻势”,企图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胜利反攻,打通了中印公路,大量的军需民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中印公路运到中国,粉碎了日本企图切断中国对外联系,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和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避免了正面战场的崩溃。 
       重庆是中国抗战正面战场的指挥中心,也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的指挥中心。中国政府能够在重庆立足7年之久,是同广大的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浴血奋战,最终打通了中印公路,重新开辟了与海外联系的陆路交通分不开。
       中印公路的打通,滇缅战场的胜利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相互配合和支持的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就十分关心缅甸的局势,关心中国陆上国际交通线的重新打通。缅甸沦陷以后,《新华日报》不断发表社论,呼吁盟国要作好切实准备,收复缅甸。当缅北反攻开始后《新华日报》又发表评论,紧急呼吁,快快从滇西出击,打几个胜仗。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战役打响后,《新华日报》又发表评论,表示“为了加速这种打击的效果,为了加强中原我军的奋战,我们不但在华北、华中的敌后已有配合作战,……我们在其他邻近中原的战区,还要有更广泛的出击”。[注:《新华日报》1944年2月16日。]从实际情况看,1944年到1945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各战场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滇缅反攻。与此同时,滇缅反攻的胜利,也配合和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的斗争。
       第三,滇缅反击和打通中印公路的胜利对反法西斯世界联盟的全球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遏制了日军西进的势头,解除了印度的威胁,支援了英国和欧洲战场。       印度是英帝国在远东的心脏,印度的安全不仅对英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反法西斯同盟军在东方的集结地,又是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场所。如果日军拿下印度,对于英国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后果。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的:如果日军控制了缅甸而闯入印度和印度洋,“则将造成我们在整个中东的崩溃”。中国发动怒江攻势时,丘吉尔致电蒋介石,表示“无限欣慰”[注: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第3册第468页。]。由于中英美三方合作,特别是中国部队在缅北、滇西的浴血奋战,迫使日军疲于奔命,无力西犯印度。       其次,粉碎了日德法西斯在中东会师的战略设想。       日本大本营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计划从缅甸进军印度、锡兰,进而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使德日意法西斯势力连成一片。
       1942年6月,德军攻占北非重镇托卜鲁克,数万英军投降,英国朝野震动,埃及惊恐不安,德意席卷中东的危险已迫在眉睫。苏德战场苏军形势也极为危险。丘吉尔分析形势,(奇书网-Www.Qisuu.Com)指出:当前的急迫问题,是德军穿过中东,同来自印度的日军会师的可能,这是很不祥的。英国陆军总参谋长布鲁克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指出:如果日本完全控制了印度洋,通往苏联南方的线路就会被卡断,土耳其就会被孤立起来,同盟国就会失去中东的石油供应,德国人就会轻而易举地进入黑海和苏联的高加索后方。正在危急的时候,日军在缅北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战役中连连败北,随着中印公路的不断向前延伸,日本与德国在中东会师的设想完全破产。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和北非地中海战场,成为反法西斯联盟世界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反攻滇缅,打通中印公路,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美国的亚洲战略和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亚洲战略是使中国政府坚持抗战,把中国作为以后反攻日本的重要基地。日本切断滇缅公路后,美国担心如果不能重开中国陆上国际交通运输线,就不能维护中国抗战的局面,反法西斯联盟就失去了从陆上反攻日本的基地。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强调:反攻缅甸,打通滇缅公路,不仅是为了提高中国的士气,更重要的是,如果亚洲太平洋战场处理不好,也必将影响美国在欧洲的作战,“美国或将有被迫退出欧洲之日”[注:梁敬淳:《史迪威事件》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113页。]。从中可以看出,收复缅甸,打通印度、缅北与滇西的交通线,对于支持与配合美国亚洲战略和太平洋战场,以至欧洲战场的作战,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因为如此,人们又把中印公路叫做“到东京之路”。当美国在中太平洋开始对日反攻时,中国在缅北,滇西的反攻和中印公路的打通,为美军的胜利大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录        一、中国远征军发展序列表  (一)滇缅路作战国民革命军与英军(称中英联军)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1942年3月上旬-9月上旬)       作战地区: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缅甸全境,泰国西北部,印度东北部地区
      中英联军:
      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截止1942年3月8日)                                   亚历山大,(3月8日接任)      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团长:林蔚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中正
     参谋长:史迪威      中国远征军:
     司令长官:卫立煌(杜聿明代至4月3日,由罗卓英接任)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第96师师长:余韶      辖第286团;287团;288团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辖第598团;599团;600团
     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      辖第64团;65团;66团
     新兵训练处:黄翔      第六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
     辖第143团;146团;147团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辖277团;278团;279团      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辖第1团;2团;3团      第六十六军军长:张珍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
     辖82团;83团;84团
     军委会中缅运输总局警卫处警卫
     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      辖第85团;86团;87团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辖第112团;113团;114团
     第36师师长:李志鹏      炮兵第18团第1营
     陆军战车防卫炮直属第1营      野战重炮兵第2旅第13团第1营
     独立工兵第24营      宪兵第24团一部
     英缅军第一军团:斯立丹      英缅军第1师师长:史考特
     第1步兵旅旅长:法威尔      第2步兵旅旅长:法凯
     第13步兵旅旅长:柯第斯      英印军第17师师长:史密斯      第16步兵旅旅长:琼斯      第46步兵旅(后改为第18步兵旅)旅长:埃金
     澳军第13旅,英装甲兵第7旅       英驻缅空军指挥官:罗奥      轰炸机队(飞机14架)      战斗机队(飞机14架)  附:至3月11日轰炸机增至15架,另增加驱逐机30架,美志愿空军队(驱逐机8架)
附:中国远征军各军直属部队表
      第5军:装甲兵团,骑兵团,炮兵团        工兵团,辎重兵团,特务营        通信营,战防炮营、消防连
       平射炮营,高射机枪营        野战医院,修造工厂,军乐队
       第6军:特务营,工兵营,搜索营        通信营,输送营,机械所        辎重兵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第66军:特务营,搜索营,工兵营        通讯营,输送营,辎重兵团        第一野战医院,第二野战医院
       第三野战医院
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昆明参谋团系统表:       参谋团团长:林蔚
       副团长:阮肇昌        参谋处兼处长:萧毅肃                               中将高级参谋:林湘                               中将高级参谋:华振林
                              中将高级参谋,马崇六
                              中将高级参谋:邵百昌                               中将高级参谋:林柏生 
                              中将高级参谋:萧毅肃  (二)入缅部队(1943年4月序列)
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                       司令长官:罗卓英
                       副司令长官:杜聿明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                        第96师师长:徐韶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                        第6军军长:甘丽初                        第49师师长:彭壁生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新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
                       炮兵第13团第1营;炮兵第52团
                      第66军军长:张轸 
                      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炮兵第18团第1营;
                      战炮总队第1营两个连                       宪兵第20团1营
(三)中国远征军,驻印军
(1944年4月国民革命军序列)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由卫立煌代职) 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参谋长:萧毅肃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
副总司令:黄杰,施北衡
参谋长:成刚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9师师长:张金廷 第76师师长:夏德贵
新编第33师师长:杨宝糓
第6军军长:黄杰 预备军第2师师长:顾葆裕第93师师长:吕国铨
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第71军军长:钟彬
第87师师长:张绍勋
第88师师长:胡家骥
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
云宁守备区指挥官:张浩
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
副总司令:梁华盛
参谋长:魏汝霖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第116师师长:赵镇藩
第130师师长:张玉廷
第54军军长:方天(兼)第36师师长:李志鹏 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直属特种部队 第8军军长:李弥(原属昆明行营)
第103师师长:梁筱斋 荣誉第1师师长:王伯勋 兵站总监:司可庄 炮兵指挥官:邵百昌 炮兵第7团团长:郑琦 炮兵第10团团长:杨宗藩 炮兵第21团团长:杨友梅
高射炮第49团第2连;重迫击炮第2团团长:廖活民
工兵第2团团长:林松 独立工兵第15团; 要塞工兵第1团第1营 通讯兵第3团第3营第11、12连
宪兵第20团
中国驻印度总指挥:史迪威副总指挥:郑洞国 参谋长:柏诺德 新编第6军军长:廖耀湘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第50师师长:藩裕昆 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
炮兵指挥官:金镇
炮兵第4团团长:蒋公权 炮兵第5团团长:刘措宜 炮兵第12团团长:侯志馨 工兵第10团团长:李乐中 工兵第12团团长:梁可发
独立通信兵第三营 (四)中国远征军直辖及特种部队 (1945年1月国民革命军序列)
第53军军长:周福成第16师师长:刘润川 第130师师长:王理环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第200师(该师属第5军建制,暂归卫立煌指挥)师长:高吉人 兵站总鉴:蒋炎
炮兵指挥官:邵百昌
炮兵第7团团长:陈竞清
炮兵第10团团长:胡克光
炮兵第49团第二连
独立工兵第15团团长:钮铭先
要塞工兵第1团第1营 通信兵第3团第3营
独立通信兵第5营
宪兵第20团团长:魏志超
(五)缅北滇西作战参战部队序列 (1943年12月下旬-1945年3月下旬) 作战地区:缅甸北部至云南西部
中国驻印军指挥系统(1943年1月) 总指挥:史迪威 参谋长:柏诺德
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 新编第22师 新编第30师 新编第38师 独立炮兵第1团
独立炮兵第4团
独立炮兵第5团 重迫击炮第11团 炮兵第12团
工兵第10团
工兵第12团 轻战车第1~第7营 徒步运输团 汽车辎重兵第6团 骡马辎重团
高射机关枪营
第1工兵营
独立通信兵第3营 特务营
独立宪兵第2营
中国驻印军指挥系统(1943年10月)
总指挥:史迪威(10月29日由李尔登任职) 副总指挥:郑洞国
参谋长:柏诺德
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
新编第30师师长:胡素(前)唐宗洽(后)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前)李鸿(后)
新编第6军(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编成)军长:廖耀湘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前)李涛(后) 第14师师长:龙天武 第50师师长:潘裕昆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白朗上校
战车第1营~第7营
独立步兵第1团团长:徐懋禧
重迫击炮第11团团长:林寇雄
炮兵第4、5、12团
高射机关枪第1营
汽车兵团 辎重兵第6团 工兵第10、12团,第1工兵营 独立通信兵第3营 教导第3团,特务营 运输第1、2大队
宪兵独立第2营 总指挥所属部队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黑路准将
第1支队支队长:肯利生上校 美军第1营 新编第38师第88团 第二支队支队长: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支队一部 第50师第150团
新编第22师炮兵1连
美军第5307支队(加里路)
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1944年5月)
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由卫立煌代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
参谋长:萧毅肃
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 副总司令:方天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第116师师长:赵镇藩 
第130师师长:张玉廷
辎重兵团团长:刘宝华 第54军军长:方天 第36师师长:李志鹏 第198师师长:叶佩高 高射炮第49团第3营 第6军山炮营 辎重兵团团长:雷震玻 工兵第2团团长:林松
独立工兵第24营 通信部队:有线电6个排,无线电4个排
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 代理总司令:黄杰
第2军军长:王凌云 第9师师长:张金廷
第33师师长:杨宝毅
第76师师长:夏德贵 辎重兵团团长:段寿涛 第6军军长:黄杰(兼),史宏烈(后代) 新编第39师师长:洪行 预备第2师师长:顾葆裕
战车防御炮营
通信兵营
辎重兵团团长:郑殿起第71军军长:钟彬 新编第28师师长:刘又军 第87师师长:张绍勋 第88师师长:胡家骥 辎重兵团团长:吴焘
第200师师长:高吉人
第5军炮兵营直属部队: 第8军军长:何绍周 荣誉第1师师长:汪玻 第82师师长:王伯勋 第103师师长:熊绶春
第93师师长:吕国铨 炮兵总指挥部指挥官:邵百昌 重炮第10团团长:胡克先 重炮第7团团长:吕钦黄 重迫击炮第二团团长:廖治民 工兵指挥官:傅克军
通信兵营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郑波
美空军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
中型轰炸机中队2个 战斗机中队3个 中国驻印军(1945年4月序列) 总指挥:萨尔登 副总指挥:郑洞国
参谋长:柏诺德、博金
新编第1军军长:孙立人新编第30师师长:唐守治
新编第38师师长:李鸿 第50师师长:潘玉昆
独立步兵第一团
炮兵第4团团长:蒋公权
炮兵第12团团长:侯志馨 炮兵第5团第2营
重迫击炮团团长:徐懋禧 战车指挥官:博朗
战车第1、2、3营 工兵第10团团长:李乐中 工兵第11团团长:梁可发
独立通信兵第3营
宪兵营 辎汽团团长:曹阴
辎重兵团团长:曹开谏 [注:以上各序列引自解放军出版杜1987年出版的《国民革命军发展序列》一书。]  二缅甸会战中英文地名对照表
缅甸:Burma
丹大宾:Tantabin 他位瓦第:Tharrawaddy 波宾谷克:Gyobingank
得贡:Thegon 阿兰庙:Allamyo
仁安羌:Yenangyuang
孟拱:Mogaung 八莫:Bhamo 通瓦:Thongwa 代库:Daiku
仰光:Kangou
奥坎:Okan
明哈:Minhla
邦得:Daungde 普罗美:Preme
马格威:Magwe 免杨:Mygyan 开泰:Katha 庇古(北固):Pegu 农列宾:Nyannglebin 皮尤(派盲):Pyu
同古(东瓜),Tougoo
平蛮纳:Pyinmana
雅美丁:Yamethin 他希:Thazi 更新:Kyaukse
梅苗:Maymyo 腊戍:Lashio
九谷:Kyugok
罗衣考:Loikaw 雷列姆:Loilom 大高:Takaw
景东:Kentung
坦达宾:Tantabin
叶达希:Yadashe
叶新:Yezin
瓢背:Pyawbwe
梅克的纳:Meiktila 曼德勒:Mandalay 西卜:Hsipaw 贵街:Kwtai 伊瓦替:Ywathis 棠吉:Taunggyi
芒官:Mongkung
雷梅:Loimwe摩尔门:Moulmoin
马达班:Martabin 萨尔温江:SaweenRiver 更的宛河:ChindwinRiver 掸部:ShanStater 景迈:Chiengmai 孟班:Mongpens 伊洛瓦底江:IrrawaddyRiver
西当河:SittangRiver 比林河:BeineRiver
泰国:Siam
兰邦:Lampoung 盘谷:Bangkok 三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大事记
一九四一年 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
九日英、美相继对日宣战。中国政府发表对日、德、意宣战文告。英、美、中、加、荷、澳、新(西兰)、法等国反法西斯联合阵线形成,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十二日蒋介石令第五、第六军入缅,归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指挥。
二十三日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筹建中国远征军,准备入缅作战。
二十六日蒋介石又令第五、第六两军暂勿入缅。
三十一日罗斯福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由蒋任统帅,蒋同意接受并拟组联军参谋处,在统帅指挥下进行工作。 一九四二年 一月四日蒋介石电请罗斯福指定一亲信将领,担任中国战区联军统帅部参谋长。 十四日经马歇尔推荐,由史迪威担任联军统帅部参谋长。
二月一日蒋介石令第六军入缅后归该军军长甘丽初指挥。 二日蒋介石又令第六军入缅后归英国方面指挥。 二十五日蒋介石令第五军由滇西进入缅甸之周古及其以南地区,第六军由昆明经保山从泰缅边境前进。两军均由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统一指挥,杜由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不久,胡敦改任参谋长,总司令由亚历山大接任。 三月一日蒋介石由昆明飞抵缅甸腊戍。
三日史迪威在腊戍会见到此视察的蒋介石。
四日蒋介石面告杜聿明:“你归史迪威指挥,对史要绝对服从。” 八日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第200师到达同古。蒋介石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
日军占领仰光。 十一日骑兵团附工兵步兵一部,推进至皮尤河南奉一带。
十二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由卫立煌任司令长宫。卫未到任,先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代理,后由罗卓英继任。 中旬第六军到达毛奇、孟畔、猛东地区,第六十六军进驻腊戍、曼德勒,协助英军作战。 十八日日军到达尤河南岸,与我军发生激烈的前哨战。 二十日同古序战开始,激战十二日,予敌重创。此时新编第二十二师由叶达西方面向敌猛烈反击,敌势受挫。二十九日远征军放弃同古,突围北撤。 三十日日军进占同古。 四月一日西路英军放弃普罗美,日军继续北犯。
二日蒋介石令罗卓英任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
五日蒋介石偕罗卓英到腊戍,次日到梅苗亲自部署,决定平蛮纳会战,增调第66军入缅。
敌第18师团一部攻叶达西,并以千余人渡西迂回我军侧背,激战数日,我军转移斯瓦河北岸抵抗,敌渡河北犯。 七日第66军开始入缅。
十四日敌陷马格威,英缅军退守仁安羌。 十六日敌陷仁安羌。我军转移平蛮纳主阵地。 十七日英缅军第一师及装甲第7旅共7千余人被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 十八日中国远征军以新编第38师之一部驰援仁安羌被围之英缅军,将敌第33师团先头部队击溃,英缅军全部解围,救出英军、美教士合计五百余人,以及驮马千余匹。捷报轰动英伦三岛,以后英方曾向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团长孙继光等颁发勋章。 二十日敌占罗衣考。
二十一日第五军第200师及军直属部队一部奉命向西路乔克巴当调回梅克提拉,转向棠吉运输,进击由罗衣考北进之敌。 英缅军撤退至宾河北岸。 二十三日我先遣骑兵团第200师一部向棠吉推进中与敌发生激战。
英缅军退乔克巴当。
二十四日我军200师克复棠吉,敌大部东窜。
二十五日敌攻陷雷列姆、猛脑、孔海坪等地,分两路向腊戍突进。
二十六日我军自动放弃棠吉,远征军之主要阵地腊戍因而失去屏障。
敌先后占领细胞、南马。
二十七日西路英缅军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向印度英帕尔撤退。我军第66军阻敌北进,伤亡较重。
二十九日我军放弃腊戍。五月一日新维失守。 二日贵街失守。三日畹町失守,敌占八莫,向密支那进犯。遮放,芒市,龙陵相继失守。 四日为阻止日军东进,我军炸毁惠通桥。 五日敌陷松山,进至惠通桥,由上游渡过怒江东犯,滇西告急,昆明震惊。第36师由西昌驰援,与过江之敌激战,东岸高地为我军控制。四、五两日敌机狂炸保山,适逢集市贸易,城乡居民死伤千人以上。 八日敌占缅北重镇密支那。
九日我有力部队于怒江上游渡河,威胁敌侧背。
十日敌攻陷腾冲。我驻守军第2师全部渡河,还击该敌。
十八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突围中负重伤,团长柳树人、刘杰阵亡。
十九日我军主力继续渡江,攻击敌侧背。第18师由惠通桥下游渡河,进出镇安街、龙陵一带,破坏敌后方出路,阻敌增援。
二十六日戴安澜师长伤重不治殉国。 三十一日我军改取守势,准备以后之反攻。此后,滇西边境形成了隔江(怒江)对峙局面,远征军之西路军已向印度撤去,东路军撤至滇西与敌对峙,中路军分头撤退:一路经打洛、新平洋到达印度岛,一路经孟拱、孟关、葡萄、高梨山返国;一路渡南盘江,经梅苗、南坎以西返国。
六月十日林蔚率参谋团人员离保山回昆明。中国远征军此次入缅作战以失败告终,损失奇重,计入编时约10万兵员,此时仅余4万左右。
一九四三年
四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楚雄成立,陈诚任司令长官。10月,陈诚病,由卫立煌接任。五月军事委员会驻滇干训团在昆明成立。原大理的滇西战时工作干训团,改称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同时在印度设立兰姆伽训练学校。当时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决定给予中国军队十二个军(一说十三个军)的美械设备。
六月二十九日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 十月十日史迪威令中国驻印军向大龙河西岸敌据点进攻,随军派出工兵部队,修筑中印公路。 十一月一日新编第38师第112团占领拉加苏、新平洋等地。 十月十八月新编第38师经月余苦战,攻占敌重要据点于邦。 十二月下旬新编第38师向敌加强攻击,敌向大龙河东岸撤去,西岸敌各据点先后被我攻克,中国驻印军取得第一次反攻作战的胜利。中印公路亦修通至新平洋。同时,新编第22师第65团向打洛推进。 一九四四年
一月九日中国驻印军右路新编第22师渡大奈河,沿左岸开路前进。 二十三日新编第22师向敌发起猛攻,经数日激战,毙敌官兵约200百人。
三十一日新编第22师攻占打洛。
本月,左路之新编第38师先后渡过大奈河和大龙河,肃清孟阳河之敌。
二月一日新编第38师进占太伯卡及甘卡,夺取敌交通要点。 二十三日新编第22师先后攻克腰班卡、拉征卡、拉貌卡等敌据点,至此,孟关外围之敌皆被我肃清。
二十四日我军分左右两翼继续向南推进,战车营也同时配合行动。美军一个支队(约步兵一个团)亦在我左侧向瓦鲁班推进。
三月五日新编第22师从正面猛攻孟关,经激烈战斗后攻占孟关,毙伤敌800余人。战车营亦攻抵宁库卡,先后共歼敌1400余人,敌军18师团主力被击破。
六日新编第38师一部占领瓦鲁班东北之拉干卡。随即与攻占孟关之新编第22师协同围攻瓦鲁班。 九日激战两昼夜,我军占领瓦鲁班和秦诺。 十五日战车营和新编第22师攻占丁高沙坎。继之向坚布山隘进攻。 十九日攻克天险坚布山隘。 二十八日我军攻占高鲁阳。 二十九日我军进吕沙杜渣。至此,胡康河各战役胜利结束。 自1943年10月至1944年3月底,中国驻印军南进150余公里,先后击毙敌军官60余名,士兵4100余名,其伤亡人数总计12000余名。我军伤亡总数为6495人。
四月四日我军向孟拱河谷守敌部署进攻,经15天激战,新编第22师、新编第38师先后攻占瓦康至丁克林之线。
是月,第14师和第50师空运印度。
五月三日美飞机36架配合作战,新编第22师在战车掩护下,向英开搪守敌包围攻击。
四日新编第22师攻占英开塘。 十一日中国远征军为配合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打通中印公路,决定强渡怒江,向入侵滇西之敌发动反攻。远征军攻击部队第20集团军之第53军和第54军,及防空部队第11集团军之新编第39师,第76师和第88师之各一加强团,于本日自双虹桥至栗柴坝间,分七处强渡怒江。
十二日新编第39师一部攻占红木树;第198师由栗柴坝渡江后攻占桥头、马面关,主力围攻腾北重镇北斋公房,第36师在双虹桥附近渡江后,对敌发动进攻。我军越过高梨山,进至瓦甸、江苴街以东之战。
五月十七日驻印军第50师第150团和新编第38师第88团,在美军支队配合下,攻占密支那西机场。
六月一至三日远征军第2军及第71军配属新编第39师,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各附近渡江。
四日远征军新编第28师攻克松山外围据点腊猛后,立即围攻松山。
九日第87师攻克镇安街。
十日第87师、88师一度攻入龙陵,敌增援反扑,我军退据龙陵东北部,与敌对峙。 十四日我军攻克北斋公房。
十六日驻印军两冀协力猛攻卡盟,经多次冲杀,终于攻占卡盟。
十八日新编第38师第114团强渡孟拱河,向敌攻击,解救被围英军第77旅,并占领孟拱外围各据点。二十日远征军第36师攻克瓦甸,第53军攻占江苴街。 二十四日远征军第九师攻克象达,向芒市前进。
二十五日驻印军新编第38师经两昼夜激战,占领孟拱。孟拱河各战役历时三月,至此胜利结束。此役歼灭敌第18师团,重创其第2师团第4联队、第53师团第128、151联队、第56师团第146联队。先后毙敌11500余,其伤亡总数约26000人,生俘田代一大尉以下117人。我军伤亡官兵4591人。从此中国驻印军控制了缅北整个战局,奠立了反攻作战的胜利基础。 七月六日密支那攻防战已达40余日,驻印军新编第1军军长郑洞国到密城前线视察,决定于“七七”抗战七周年纪念日向守敌发动全面进攻。
八月五日中国驻印军在盟军协同下,攻克密支那,全歼守敌。此役历时三个月,守敌第18师团第114联队主力,第56师团第148联队主力,工兵第12联队一部其他部队共3000余人全部消灭,俘敌官兵69人。我军伤亡6000余人,其中阵亡官兵2000余人。至此,驻印军第1期反攻任务胜利完成,开始对部队进行整顿。整顿期间,驻印军奉命改编为两个军,即新编第1军与新编第6军。
中旬第2军第76师主力攻占放马桥,切断龙陵、芒市间敌之交通线。第70军第87、88师和第8军荣誉第1师主力等部,对龙陵再次发动围攻。第116、130、195师和预备第2师向腾冲守敌猛攻。日军第56师团得到第2师团的增援,向远征军反扑,远征军进展迟缓。
九月八日远征军攻占松山。新编第28师自6月4日起,对松山守敌发动五次围攻,未克,继由第8军自6月下旬起接替攻击任务,又连续发动9次攻击,费时3月,终于攻克松山。 十四日远征军攻占腾冲。远征军自渡江至攻克腾冲止,共历大小战役40余次,毙敌军官100多和士兵6000多,俘敌军官4人和士兵60多人。远征军伤亡官佐1300余人,士兵17000多人。 十月初中国驻印军陆续向八莫地区推进。
二十九日新编第38师主力攻占庙提,太平江北岸之敌已全部肃清。 十一月三日中国远征军各部协力攻克龙陵,继续向芒市推进。
新编第38师进抵不兰丹及新龙卡巴之线,向八莫迂回进击。
十九日远征军将八莫外围敌阵全部摧毁,同时新编第30师主力分成三纵队绕道向南坎攻击。
二十日中国远征军第6军攻克芒市。
二十一日新编第22师攻克东瓜(同古)。 十二月一日第71、53军主力,第2军一部及第200师等部协同攻克遮放。
上旬第14师及新编第22师奉令空运回国。
十五日新编第38师主力攻占八莫,敌守城司令原好三大佐被击毙。自10月15日由密支那向八莫发动攻势以来,经过70多次战斗,消灭敌官兵2400余人,生俘20余人,远征军伤亡官兵1000余人。
      一九四五年       一月十五日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0师和新编第38师一部攻占南坎。
      二十日远征军第9师、第88师克畹町。       二十二日远征军第53军与驻印军新编第1军先头部队取得联系。
      二十七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会师于畹町附近的芒友,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二十八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和盟军在畹町举行会师典礼。
      二月二十日新编第30师主力攻克新维。
      二十三日第50师攻克南图(南都)。      三月二日新编第38师攻克朋朗、温塔。       六日新编第38师攻克老腊戍。 
      八日新编第38师攻克腊戍。
      十六日第50师攻克细胞。        二十七日新编第30师攻占猛岩。
       三十日第50师与英军在乔梅会师。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在滇西及缅北反攻作战至此胜利结束,中印公路修筑完成。
      此次反攻作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国外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对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形地势险峻和日军拼死顽抗,战斗至为惨烈。日军死伤官兵48500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官兵17700余人,中国远征军自强渡怒江至战斗结束,伤亡官兵4万余人。  
后记         写一部中国远征军史,展示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雄风和力量,为中国抗战在世界二战史研究中争得光荣而应有的一席之地,以此告慰半个世纪前血洒中印缅战场的先烈英灵,是我们多年的夙愿,也是撰写此书的宗旨和目的。经过六年的努力,在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关怀下,这部书终于付梓问世,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和宽慰。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曾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指点和教诲。在这里,我们谨向武汉大学张继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静如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彦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世文博士、武汉大学胡德坤教授、重庆医科大学贺德群教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邓荣汉教授、重庆大学曾勋钰教授、西南师范大学陈明钦教授、彭承福教授等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们还要向北京图书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市外事办公室、史迪威研究中心、重庆市图书馆历史部、重庆市博物馆、重庆建筑专科学校、重庆师范学院图书馆、历史系等单位表示感谢,感谢它们为本书的完成所给予的各种支持和帮助。 历史网6EI:v\DHO/`Z
由于这本书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远征军的专著,年代久远,资料难收,疏漏欠缺之处时有难免,敬请有关专家学者斧正,使这一开拓性的研究工作能良好地深入下去。
       该书第一、二、五章、前言和资料部分为时广东执笔撰写,第三、四、六章为冀伯祥执笔撰写。        时广东 冀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