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中狄云的小名:蒋介石拒绝拿苏谍换儿子:宁可被苏俄残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00:45

蒋介石拒绝拿苏谍换儿子:宁可被苏俄残杀

 

【核心提示】 宋庆龄提出以遣返蒋经国作为释放牛兰夫妇的交换条件。蒋坚拒,在12月16日日记中记道:“孙夫人欲释放苏俄共党东方部长。余宁使经国不还,或任苏俄残杀,而决不愿以害国之罪犯以换亲子也。绝种亡国,乃数也,余何能希冀幸免……”

摘自《领导文萃》2010年第22期 原题

孙中山“托梦”

1952年2月16日,蒋介石廿三时就寝,直到凌晨一点才昏沉睡去。那一夜,蒋介石梦见孙中山,特在日记中写下梦境:“久不梦见总理,今晨未醒之前,忽梦总理对余额上接吻。其形状亲爱逾昔,但其所躬居之屋,湫陋不洁。彼指隔室曰:夫人在世有病,汝愿见否?余答曰:不见○,即醒。”

蒋介石日记中常见关于梦境的记载,他相信梦可能隐含兆示的现实意义。在他心目中,孙总理志气高尚,生活简朴。总理明示他去探望海峡对岸的夫人宋庆龄之病,他却拂逆总理旨意。回到现实世界,宋庆龄身处大陆,蒋介石退守台湾后,朝夕研议反攻大陆之道。两人政治立场分明,遑言相见?但其中不也透露蒋对宋的夙怨,依然未能释怀。看过蒋日记者,都了解他对人的怨恨情绪常会在日记中表露无遗。1956年10月29日:“朝课后,记事,召集希圣、少谷等研讨共匪纪念总理诞辰之把戏,加以非正式痛斥,并加以反击之宣传方针。最堪痛愤的,乃是无耻败类的‘宋庆龄’为虎作伥也。”为了纪念孙总理冥诞事,蒋竟痛愤到直呼“宋庆龄”其名,这是异常的表现。

孙、宋、蒋的悲欢离合

孙中山倡导革命救国十余年后,1908年,蒋介石二次赴日本,如愿进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即由陈其美介绍,加入以孙中山为总理的“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运动。同盟会会员黄郛以留日军事学生组成“丈夫团”秘密团体,蒋介石也是团员之一。1910年,陈其美又为他引见孙总理,被许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孙中山在为共和民国奋斗过程中,蒋介石一路追随,渐受到孙中山赏识和器重。其自述说:自十九岁加入同盟会,然与总理个别谈话之始,乃在二十七岁,即民国二年讨袁之役初起之时期。在此以前,总理未尝单独召见,有所垂询,而他也未曾独求见于总理,惟以普通党员之一人自待而已。蒋介石素怀远大抱负,希冀有一番非凡作为,但血气方刚,心浮气躁,常与长官同僚相处不睦,一不得志便挂冠求去。孙中山爱其才,循循善诱。蒋介石曾坦称:“余之言行,皆中师之所教也。”终其一生,尊孙中山为父师,行三民主义大道。 1912年1月,蒋介石采取制裁行动,委人除掉老同盟会员、光复军司令陶成章于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陶氏在同盟会革命期间因故不满,攻讦孙中山侵吞华侨捐款,假革命私肥;辛亥革命后,又暗助他人与陈其美争夺沪军都督职。蒋介石自信此举是出于为革命为国民党之大义,毫无求功、求知之意图。时任大总统的孙中山阅报始知陶成章遇刺消息,次日电令沪军都督陈其美“严速究缉”。蒋介石遂避祸日本。事隔多年之后,他还在日记中提起往事,谓:“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但余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也。”

袁世凯继任民国大总统之后,违法失政。191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讨伐,不敌失败。孙中山及参与举事的国民党干部多被通缉,纷纷避走海外。蒋介石奉命留守上海,注意形势,掌握契机。孙中山亡走日本后,重整旗鼓,谋划“三次革命”,继续讨伐袁世凯。经近一年筹备,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尚在筹组之初,蒋介石率先于1913年10月在上海由张静江介绍,宣誓加入,服从孙中山领导,为国内最早入党者。

随着政治情势演变,蒋介石和孙中山关系在1914年和1915年两年间有明显进展,二人在日本接触会面的次数增多。以1914年为例,5月底蒋介石奉命在沪上谋起讨袁,不意为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侦悉,遭袁政府通缉。蒋应陈其美电召,早一步东渡日本。居留日本约两个月,会见孙中山至少五次,有单独拜会,有与同志一起会见,时间从25分钟到1小时半,应是商议策划东北讨袁军事。

蒋介石衔命赴东北策划讨袁军事期间,欧战爆发。他眼见俄国在中东路绵密动员,曾上书孙中山陈述欧战趋势及倒袁计划。关于倒袁工作的进行,他主张“以统一各省革命计划,确定全盘整个之方案,集中一点,注全力、聚精锐以赴之,是为今日第一之急务也”。回到日本后,会见孙中山次数更加频繁,当与讨论此一计划有关。从日本外务省档案来看,蒋介石自8月16日至30日,半个月中有12天与孙中山见面,一天会面两三次的有五天,还有一天连见四次者。经过密集商讨,他奉派回上海筹设中华革命军总部。其军事才略,在此次会谈中益见发挥。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野心明朗化,孙中山讨袁行动亦趋积极。蒋介石数次往来日本、上海。据数据显示,从3月至11月间,共访晤孙中山19次,平均一个月会面两次。其中11月之行,与12月初上海肇和舰起义有关。

当此之际,宋庆龄也在孙中山身边,协助秘书工作,进而谱出一段恋情。对此,宋美龄没有站在反对一方,这时两姐妹关系显得分外亲密。然而,事过境迁,12年后,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宋家都表赞成,独宋庆龄一人因不能容忍蒋介石违背孙中山遗志的行径而持反对立场。

孙、宋、蒋三人会面始于何时,似一直不为人所注意。据日本外务省档案的监视记录,以1915年11月3日在东京孙中山寓所最为可能。是日记载:“下午三时七分,蒋介石来访,三时十五分离去。”时孙、宋租屋而居,还是新婚燕尔,蒋氏造访,三人会面,喜气洋溢。孙、宋热恋,惊动一时,蒋躬逢其盛。其日后追求宋美龄,不无起而效尤之思。后来,他和宋庆龄在孙中山左右,同心协力辅佐孙中山讨袁、护法、北伐等革命运动。蒋介石往来广东、福建、上海之间,经常造访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寓所,与宋庆龄晤面机会增多。如1922年6月,陈炯明之变,蒋奉命赴广州护卫孙中山,同返上海后,在孙寓工作一段时间。12月初,宋子文在孙寓举办社区基督教晚会,蒋和宋美龄都参加,首次谋面,暗结日后姻缘。

孙、宋、蒋最后一次会面,在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应冯玉祥、段祺瑞等人邀请,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由大元帅府乘永丰舰北上,宋庆龄随行。道经黄埔军校,蒋介石校长登舰迎接。孙中山巡视军校一周,检阅学生演习,赞勉有加。蒋校长设宴饯行。宴毕,傍晚6时,离开黄埔,登舰航向香港。在黄埔军校时,孙中山有感而发,与蒋校长有一晤谈。兹摘录如下: 孙先生:余此次赴京,明知其异常危险,将来能否归来尚不一定。然余之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又何危险之可言耶?况余年已五十九岁,虽死亦可安心矣!  蒋校长:先生今日何突作此言耶?

孙先生:余盖有所感而言也。余所提倡之主义,冀能早日实行。今观黄埔军校学生能忍苦耐劳,努力奋斗如此,必能继吾之革命事业,必能继续我之生命,实行我之主义。凡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吾未竟之志,则可以死矣!

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巡礼黄埔军校,也是与蒋校长最后一次谈话,宋庆龄在侧,当亦耳闻。孙言谈中表达对生死问题的坦然豁达,充满对建校建军的成就感,更透露出后继有人的安慰。回顾6月16日,军校开学典礼,孙、宋、蒋同台校阅学生军,不过半年光景。如今一别,三人聚首,终成绝响。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与宋庆龄仍维持两年的和善关系。姑举1926年7月1日蒋致宋庆龄的一封信为例说明。信谓:“夫人惠鉴:据子文兄来说,欲寻一编辑总理文稿人员,兹择定杨同志谱笙为之编辑。杨君为英士之秘书长,系本党老同志,可信托也。故特请其前来接洽,并将总理函稿交付杨君,可早日编就也。”蒋闻获宋要编辑孙总理文稿,即代为物色适当人选,可见其贴心。惟从事后他已对宋美龄爱慕、追求观察,也不无讨好意味。

蒋、宋关系交恶,在1927年4月。斯时,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通过“清党”决议,蒋介石奉命执行,造成党内分裂,国共之间结下不解怨仇。共产党自此严厉批判蒋介石为“反革命分子”。宋庆龄、何香凝与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联名发表“讨蒋通电”,痛批蒋介石违背孙总理遗志,并呼吁国共继续合作。对于宋庆龄的声讨言行,蒋不保持缄默,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长信,回复宋庆龄。这封信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信笺书写,不曾公开过,特录出以为证:

夫人大鉴:中正此次赴沪,未克访晤,于心欿然不安者久之。近由南京得夫人铅印之传单,其文句污蔑本党与政府实非夫人态度之所应出也。中正以为污蔑本党与政府,乃非污蔑现在当局,实为污蔑本党之总理,未知夫人思及之否?观夫人之传单,不仅污蔑总理,而且污蔑夫人之本身,请夫人再一详察。 此传单之文句与语意所指为“反革命国民党领袖之欺叛性格,从未有如今日之无耻暴露于世界”。是谁为欺叛,谁为无耻?“叛徒们既背叛了国民革命,便免不了堕落成帝国主义的工具”,此叛徒们为谁?背叛国民革命者为谁?堕落成帝国主义的工具又是谁?今中正于此不能不以党员之资格为夫人答之。反对收回国权者是为卖国,即为国民革命之叛徒。受苏俄帝国主义之欺骗而自暴弃其国家之人格者,即为帝国主义之工具;反对国民党、国民革命者,即为欺叛之徒。其他吾不忍多言矣。请夫人再深思之。

吾知此电文必非夫人所拟,亦非夫人本意之所出。然而以夫人之名义而复自承认其电文是夫人,在总理所产生本党之历史而竟有此事,是诚不仅为夫人个人惜,抑且为为吾总理哭也。中正知而不言,则不仅不能对总理在天之灵,抑且无以对本党与党员诸同志,并无以对我革命之良心。请夫人详审之。知我,罪我,不尽欲言。

《建国大纲》赠礼

1924年1月20日起,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务改组工作完成,国共合作正式展开,共策北伐统一大业。是日上午,孙中山以总理身份主持开幕典礼,讲述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下午大会中,由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孙中山先指定林森说明,继又亲作详细说明。略谓:本次大会目的有二:一为改组国民党,二为建设国家。而建设国家,尚有两个应研究的问题:一、立即将大元帅府变为国民政府;二、先将《建国大纲》表决后,四处宣传,使人民了解其内容,结合团体,要求政府实现。大会照案通过孙中山亲订《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二十五条,为建设国家的规划方案。

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前两天,1月18日,孙中山手书一份《建国大纲》,送给“科儿玩索”。4月2日,另书写一份,赠送“贤妻庆龄玩索”。4月12日,又书写一份,用来宣传推广,宋庆龄特在卷尾题写跋语,谓:“先生建国大纲二十五条,实为施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基础而图国家长治久安之至道也。兹特将先生亲笔稿付石印,以供先覩之快,并作民国开创之宝典焉。”最特殊的一件,是由台北“国史馆”保存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卷轴(52cm×303cm),不仅有蒋介石书题“总理手书建国大纲”,卷末还有宋庆龄亲题“介石先生纪念”字样。观其内容,当为4月12日的推广版本,只是不见宋庆龄的书跋。蒋介石生前将它交给蒋经国。蒋经国再送给“故宫博物院”,最后转存“国史馆”。宋庆龄将孙中山墨宝赠送蒋介石,自有所期勉,两人之和善关系不在话下。惟究竟何时赠送?值得细求考证。据毛思诚著《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记载,1926年6月20日上午,蒋介石在黄埔“看建国大纲”,是否即为宋庆龄赠送者?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在广州的革命政府历经东征、平乱,已奠立基础。1926年1月1日起,国民党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革命新局。宋庆龄于是月7日抵达广东参加。会议通过《接受总理遗嘱》及《继续北伐完成革命》等要案。16日,选举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蒋介石与宋庆龄均当选为执行委员,蒋且为九位中央常务委员之一。次日,黄埔军校举行第三期学生毕业典礼,蒋校长致词约一小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校党代表汪兆铭及全国大会代表俱出席观礼,女宾则有宋庆龄与其妹美龄、廖仲恺夫人何香凝、汪夫人陈璧君等人。29日下午,宋庆龄造访蒋校长。可以推测,宋眼见蒋已进入党内权力核心,又统领校军,很有可能以《建国大纲》作为赠礼,期许他承担建国重任,实现总理志业。 惟蒋介石日记之公开,终于为此一件赠礼揭开谜底。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11日下午,蒋回到上海,即进贾尔业爱路(今东平路)“爱庐”,与夫人宋美龄安置家具,并在三楼辟祈祷室,默谢上帝。2月14日上午11时,蒋访孙夫人。宋庆龄送他“总理手写之建国大纲,甚珍贵也”。宋庆龄选在抗战胜利、国家复原时刻赠送,意义格外重大。蒋非常珍惜,所以装裱成卷轴,传之子孙。由此推究,1926年北伐前夕,他观看的《建国大纲》,应为刊印版本。
牛兰换不回经国

蒋介石只与元配毛福梅生育一子经国,自然关爱备至。他奔走革命之际,除延揽名师教导之外,也不忘督课写字、学英文、求学要诀与为人之道,后来安排到上海,学习新知。1925年10月,经国在国共合作气氛下,远赴苏俄留学。不意两年后,国民革命军北伐过程中,国共关系恶化,国民党中止联俄容共政策。北伐军事完成后,国民政府宣布与苏联断交。政治情势变化使身处苏俄的经国举目无亲,度过了一段人质与劳动的悲苦岁月。宋美龄深知蒋介石爱子心切,常向他提及营救经国回国之事。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经国有一次很好的回国机会。当时发生共产国际“中国联络站”负责人牛兰(Hilaire Naulen)夫妇被捕判刑入狱事件。牛兰夫妇原在上海负责中国联络站工作,利用租界区合法身份,从事共产国际交付的各项任务。1931年6月,牛兰夫妇及家人以共产党嫌疑罪名被公共租界警务处英国巡捕逮捕。此一事件引起舆论广泛注意。国民党得知牛兰夫妇被捕后,要求引渡。8月9日,牛兰夫妇在上海高等法院第二法院受审。14日,移解南京后,夫妇绝食抗议。9月开始,营救牛兰夫妇的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次世界性运动。

牛兰夫妇被捕后一个月,宋庆龄回国奔母丧,8月13日到达上海,也展开营救行动。12月,她到南京,面见蒋介石,提出以遣返蒋经国作为释放牛兰夫妇的交换条件。蒋坚拒,在12月16日日记中记道:“孙夫人欲释放苏俄共党东方部长。其罪状已甚彰明,而强余释放,又以经国交还相诱。余宁使经国不还,或任苏俄残杀,而决不愿以害国之罪犯以换亲子也。绝种亡国,乃数也,余何能希冀幸免!但求法不由我而犯,国不由我而卖,以保全我父母之令名,使无忝此生,则几矣。区区之后嗣,岂余所怀耶。”宋积极奔走,仍无功而返。8月19日,国民政府以扰乱治安罪名判处牛兰夫妇死刑,再改判无期徒刑。

在国民党党史馆保存一封蒋介石写给宋庆龄的信,谓:“夫人尊鉴:手教敬悉。近以外侮益亟,内忧频乘,故稽详答。一俟处理有绪,自当趋前面商一切也。”信署明日期为12月10日,应即针对牛兰案而发。 浮光掠影

浮光掠影,通常用来形容时光暂留乍现。在此借用为捕捉宋庆龄与蒋介石夫妇三人一同出现的形影,即使不过几秒,珍贵的历史意义尽在不言中,亦可弥补文献记载之不足。

1936年10月31日,中国童子军总会在南京中央体育场举行第二次大检阅。在一段纪录片中,宋庆龄与宋美龄联袂出席,跟随盛装的蒋介石总会长步向会场。三人身影只出现数秒。因政见歧异与政治矛盾,多少影响宋庆龄与蒋介石夫妇的和谐关系,但姑不论动机为何,宋庆龄愿意出席童子军大检阅活动,便是一项善意表现。

两个月后,西安事变发生,震惊各方。宋美龄展开营救丈夫行动。宋庆龄也反对采取轰炸西安的政策,主张释放蒋介石。事变第二天,她从银行提款,电话通知孙科安排飞机,并约好何香凝,准备联袂飞往西安,直接说服张学良、杨虎城。在蒋介石面临生死关头,宋庆龄伸出援手。

日本全面侵华,促成国共捐弃前嫌,携手共赴国难。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基于持久战略迁至大后方重庆。宋庆龄一度避居香港,1940年3月30日与宋美龄同机飞抵重庆。4月21日,蒋到成都视察,23日主持中央军官学校举行第十六期毕业典礼及第十七期开学典礼,宋庆龄也应邀参加观礼。在相关文献与照片中,不见她的踪影。然而在一段纪录片里,瞥见宋家三姐妹出席的画面。即使一瞬间,亦弥足珍贵。1944年6月20日,美国第33任副总统华莱士(Wallace Henry Agard)以美国总统特使身份访问中国。次日夜八时,蒋介石偕夫人在林园官邸设宴招待,受邀与会者百余人,宋庆龄也出席招待会。纪录片显示,她就坐在蒋左侧,席间也有互动。众所周知,宋庆龄好烟,但外界鲜见她抽烟照片。在此正式外交场合,捕捉到她请蒋主席,向隔坐的宋美龄索烟。蒋居中为她传递烟盒。

1943年3月12日,蒋介石带领纬国,前往重庆黄山,探访宋庆龄住处。宋以水煮蛋款待,蒋介石甚感,特记道:“此故乡宁波款待新女婿与外甥之珍品也。”1946年2月,蒋重返上海,访视住在靖江路45号的宋庆龄,嫌寓所狭小,特别嘱咐黄仁霖为宋另觅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