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公积金查询网:长江中下游旱情持续:鄱阳湖中心区成草原(新快报 2011-5-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32:14

长江中下游旱情持续:鄱阳湖中心区成草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6日15:20  新华网 南矶乡红卫村,村民万长柱承包的1万亩鄱阳湖水域干涸,湖草长到一尺多高,如同身处大草原。
南矶乡,一艘大渔船搁浅在鄱阳湖湖底草坪上。
南矶乡红卫村,前些天下了一场雨打湿了鄱阳湖干涸湖底,但这只螃蟹却没能等到这场雨。
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已然了无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千帆竞发万鸟翱翔的景象

  ■采写:新快报特派记者 陈海生 ■摄影:新快报特派记者 王小明

  “现在没有水,中心湖区都成了大草原。”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红卫村的村民感叹说。鄱阳湖,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丰水年份水域面积最大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可现在却因持续的干旱严重“瘦身”。占鄱阳湖面积约5%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辖范围224平方公里,是“世界重要湿地”。2011年的5月,保护区所辖的九个子湖,有八个干涸。5月的鄱阳湖,本应是夏季“洪水一片”,却呈现出冬季“枯水一线”的景观。鄱阳湖曾经那种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千帆竞发,万鸟翱翔的景象已经不再,如今的鄱阳湖面临着湿地锐减、生态受威胁、生产生活用水受困等严峻形势。

  现场直击

  中心湖区无水只有草

  新建县南矶乡,地处鄱阳湖中心区域。往年每到汛期,这里就成了孤岛,出行只能靠船。昨天,当新快报记者租车前往南矶乡时,却有种来到内蒙古大草原的感觉。碧绿的湖草,一望无际,有风吹过时,还能看到远处有几头牛在悠闲地吃草。沿途走来,不时能看到在草丛中,或是零星的水域里,停靠着搁浅的渔船。

  “我们这里四面环水,本来5月份可以划龙舟的,现在水都没有了,都变成了大草原。”红卫村的村民老邱说,当地人“靠湖吃湖”,他们村里的很多人都靠养鱼、捕鱼为生,这场突如其来的干旱,打乱了他们的生活。“我们的地不多,原本打算种些水稻的,谁知没有水,只能临时改种棉花。”

  南矶乡乡长陈红桥说,往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都是在准备着防汛,没想到今年却变成了抗旱。而之前,为了缓解旱情,有关部门曾进行过人工降雨,但收效甚微。

  小鱼螃蟹死在草丛中

  5月本是汛期,但鄱阳湖却在这个时候失去了水,干涸的湖底,一眼望去的只有一片碧绿的湖草。当来到湖草中时,还能看到土地龟裂得一块快,裂缝能伸进一个拳头。在草丛中,随处可以见到干死的鱼苗和小螃蟹。成人巴掌大的蚌、密密麻麻的田螺嵌在泥里,到处都是,拿起一个田螺,拨开一看,肉厚实但已经腐烂。

  在岸边,有渔民正忙着补渔网。“原本这个时候应该比较忙碌,可没水了,也打不了鱼。就把网拿出补补,等过段时间水涨起来了,还能拿出来用用。”渔民何姑说,他们有时闲得没事,也会驾驶小船到还有点水的小沟里去捕鱼,但往往是几个小时,才捕捞起几条小鱼。

  作为产粮大省,江西每年可种两茬水稻,早稻一般在清明时播种,5月复播。但今年的干旱迫使不少农民放弃种早稻。在南矶乡,记者看到稻田里见不到半点水,多数地里没有插上新秧苗,去年割下的稻秆已经枯黄,歪斜地躺在田埂上。

  养殖户损失超1500万元

  南矶乡的乡长陈红桥说,乡里的水田受灾1000多亩,旱地有几百亩,目前都无法耕种。而养殖户的损失更是惨重,初步估算超过1500万元。如果灾情继续,那损失将无法估量。“乡里的人主要靠养鱼捕鱼为生,粮食和蔬菜都是靠外面供给,现在外面吃菜都成了问题。”陈红桥表示,目前当地的水根本就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及养殖要求。

  “为了保护湿地,外面拒绝了来这里开工厂的企业。”陈红桥说,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这些年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发展,比如走生态旅游之路。在他看来,鄱阳湖的湿地景观,以及冬季候鸟越冬,都是很好的卖点。

  不过陈红桥一直没有找到愿意投资的开发商。原因除了交通不便,汛期出行只能靠船,架桥或者抬高路面的成本太高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害怕这里的血吸虫。今年的春旱和血吸虫风险的上升,显然更不利于他突破困境。

  人物特写

  没处下网,渔民只能外出打工

  南矶乡的居民平日以打鱼为生,但昨天在该乡采访时,却发现沿湖的岸边和湖草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之前这个时候,我们这都是鱼腥味,现在只有山味和草味了。”老邱有点自嘲地说。

  “今年是干得太厉害了。”老邱说,他已经60岁,活了这么大年纪,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旱灾。“没有水了,也就没有鱼了。”老邱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吸了一口。在他面前是水深还不如平常小河的鄱阳湖,已没有可以下网的地方。

  村民老谢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的情况,一年打鱼的收入怎么也会有7000元以上。而今年,因为干旱,鱼少,收入猛降。他有点担心自己年前借了几万元和别人投资养鱼,会打了水漂。

  万长柱是南矶乡的养鱼大户,去年花了100万承包了附近一万亩湖域养鱼。虽然之前几年都还有些赚头,但今年入春以来的这场干旱,却让他倾家荡产。“买了一百多万的鱼苗和螃蟹,本想养大后卖个好价钱,现在却因为这场旱灾,全都干死了。”万长柱说,还有一个多月捕鱼期就要开始,但到现在湖里还没有水,他虽然拼命用抽水机从几公里外的小河抽水灌往湖里,但抽了一个多月,抽的水还不够蒸发。“总共损失都有三百多万元,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万长柱说。

  “我们除了捕鱼外,没有别的技能,现在突然没事可干了,还真不知出路在哪里。”

  一筹莫展之下,一些渔民只能背井离乡到外出打工,来供家里的小孩读书和维持生计。万长柱说,他也想出去打工,但现在投资了这么多钱,他实在不甘心。“他只有等待,希望水能尽快涨起来,也好补回点损失。”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以渔业为主的鄱阳、余干两县,今年的渔业收入不到往年的1/5,很多渔民甚至无法捞回本钱。鄱阳湖周边100多个自然村,5万多渔民的收入锐减。

  灾情影响

  鱼类将减产生态受破坏

  江西水利部门认为,这段时间正是鄱阳湖区鱼类繁殖高峰期,湖区十几个鱼类产卵场干涸无水,严重影响鱼类繁殖,鄱阳湖区天然水产资源将大幅减少。

  到鄱阳湖调研了多天的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认为,鄱阳湖缺水不仅严重影响湖区农业、渔业生产和湖区居民的生活,对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也造成极大危害。戴年华介绍,浅水性的鄱阳湖的水位与水量,将影响水环境。鄱阳湖严重缺水,严重影响水环境,进而影响水生态。鄱阳湖的水生态变化,将影响湖泊和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低、枯水位时间持续并延长,鄱阳湖湿生植物如苔草等乘势向湖心推进、入侵,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空间大幅度缩减,沉水植物将遭遇灭顶之灾,进而影响依赖水草产卵、占湖区鱼产量40%-50%的鲤鱼鲫鱼等的繁殖和索饵;特产银鱼同样也因干旱,进入不了湖湾湖汊产卵繁殖。

  国际濒危物种白鹤越冬喜食的重要饵料马莱眼子菜和苦草,就不能萌发生长和繁殖,乃至干旱枯死;螺蚌是鱼类的重要饵料,是鄱阳湖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水质净化、污染降解发挥独特的生态功能。鄱阳湖干涸导致螺蚌大量死亡,从而影响食物链的上游物种,包括鱼类和水鸟,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拯救鄱阳湖

  一直不缺水的鄱阳湖缘何缺水?戴年华认为,鄱阳湖流域降雨异常偏少,导致“五河”来水减少,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长江上游来水偏少、清水下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目前这一原因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鄱阳湖缺水原因多

  戴年华说,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原因值得重视:首先,就是鄱阳湖过去曾经历的无序采砂,将鄱阳湖入江水道(星子至湖口)拓深了,不经意中增加了鄱阳湖水的下泄入江,另外由于2003年以来长江湖口偏低提前拉空了鄱阳湖冬季之水,使鄱阳湖的水加快了下泄。

  其次,江西五河(赣江、修河、抚河、饶河、信江)均建有水坝,对鄱阳湖流域来水进行了人为控制,也影响了鄱阳湖的来水节律。另外就是江西的森林覆盖率虽然达63.1%,但是森林质量有待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需要进一步恢复和提高。

  江西的气象专家表示,长江目前也处于低水位,很难顶托湖水,近期内鄱阳湖水位较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很小。“根据我们的观察研究,到6月中下旬,鄱阳湖的干旱会随着江西雨量的增加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

  枯水控制十分迫切

  “鄱阳湖的水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2007年,鄱阳湖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干旱,当时我们就提出了要采取控水的措施。”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常务副站长王小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鄱阳湖不断出现的干旱,表明实行鄱阳湖枯水控制,不仅对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对于解决春旱生产用水、环湖居民饮水也十分重要。

  戴年华说,要拯救鄱阳湖,江西还要采取生物、生态措施,大力提高鄱阳湖流域的森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多部门联动,加强流域管理,严厉打击河道无序采砂,加强五河源区保护与五河河岸带的生态保护,同时农业及渔政、水利等部门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长期定位生态观测,为拯救鄱阳湖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科学调配水资源是鄱阳湖及流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对于减轻气候变化造成的鄱阳湖生态问题和湖区民生问题,日益重要。

  江西33万人饮水困难

  据新华社电前几天的降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西严重的农业旱情。但江西人口饮水情况仍不容乐观,还有33万人饮水困难。江西各地都加大了抗旱投入。截至目前,江西全省共投入抗旱人员近80万人。

  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介绍,5月21日至23日的降水使江西北部农业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根据2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江西全省作物受旱面积已由此前的600多万亩,减少到193万亩;水田缺水面积为114万亩。但因降水对江河湖库及地下水补给有限,江西仍有33万人饮水困难,高于之前统计的23.5万人。

  未来趋势

  鄱阳湖水位缓慢回升

  新快报讯 连日来,随着三峡水库补水效益的逐步显现,长江中下游水位出现全线回升。江西省水文局局长谭国良分析认为,鄱阳湖水位的提高得益于鄱阳湖五大河流来水增加、三峡水库加大泄流量等多方因素。

  江西省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5月25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10.88米,比一个星期前上涨了1.38米。湖区容积达12.5亿立方米。

  5月21日至23日,江西省出现较强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雨量38.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赣东北,农业旱情得到一定缓解,部分江河水位小幅上涨。5月24日8时较21日8时,赣江、抚河、信江等河流分别上涨0.30米至1.06米。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涨幅为0.5-1米。但目前鄱阳湖水位仍严重偏低,入湖水流量大于出湖水流量,星子站水位比多年同期均值低4米多。

  另外,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加使得长江中下游水位回升,从而加大了鄱阳湖水外流的顶托作用,减缓了湖水外流的速度。(据新华网) 

直击赣鄂旱情:洪湖干裂见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6日15:20  新华网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肖萍 ■本版采写:新快报特派湖北记者 王剑平

  一场多年未遇的特大旱灾,将昔日烟波浩渺的美丽洪湖,变成了一个淤泥场,渔船搁浅湖中,渔民没水喝,不得不含泪告别生活了一辈子的渔船上岸。

  洪湖的渔业资源和水产养殖面临灭顶之灾,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是,洪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极大损害,洪湖管理局主管湿地工作的副局长晏儒洲昨日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坦承,洪湖的生态系统要得到完全恢复,至少需要10年时间。

  洪湖80%的地方没水

  据晏儒洲介绍,一直以来,洪湖就被当地人称为“水袋子”。如今,整个洪湖有80%的地方没水,20%的地方有点水,沿湖乡镇及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这场干旱对洪湖生态的破坏尤其严重。

  晏儒洲告诉记者,自2005年洪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来,洪湖管理局每年都会人工投放500万—800万尾“四大家鱼”鱼苗,加上自然繁殖,洪湖的鱼类有了明显增加,但目前湖水枯竭,自然野生鱼类基本消失。

  洪湖还有着长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基因库的美誉,近几年,湖区管理局在加大保护各种水生植物力度的同时,还先后种植黄丝草10万亩,芦苇每年2万亩以上,使得洪湖的水草覆盖率达到70%,并恢复了7万亩的荷花带,洪湖的整个环境不断好转,水质明显改善。

  而一场特大旱灾,导致大量水生植物死亡,鸟的栖息环境没了,各类夏候鸟明显减少。晏儒洲痛心地说:“没有10年,洪湖的生态很难恢复过来。”

  部分渔民被迫住福利院

  “半个月前,我给一个住在城里的朋友说洪湖干了,没水了,他根本不相信。到现在还有好多人不信,包括一些洪湖本地人。其实,不要说他们,就连我这个常年生活在洪湖上的渔民,我都无法想象洪湖水会有见底干裂的这一天。”说这话的是洪湖市螺山镇渔业新村书记徐成连。

  从某种意义上说,渔业新村不能称之为一个“村”:该村269人常年住在船上,以打渔为生,“船就是我们的屋”。但现在,全村72条大船全都干在湖坡上动弹不了。徐成连回忆,从今年3月20日起,洪湖开始见湖底,到5月10日就全干裂了。全村开始还极力维持着在船上的生活,但到了5月16日,渔民们就坚持不下去了,“湖里的水越来越少,到处是淤泥,船划不动了,生活资料无法获得供应。最让人心急的是没水喝。”

  徐连成赶紧将问题反映到镇里,镇里经过了解,决定渔业新村全体村民上岸生活,“再不抓紧时间,渔民会被整体困在湖里。”

  5月19日,渔业新村渔民开始出湖,但有30%的人不想走,心有不舍。但第二天就全上岸了,“不上岸就只有一条路:渴死!”徐连成说。

  这无疑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事,年纪最大的张奶奶已经90多岁了,“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严重的干旱,更没有吃不上水,过去一直没有上岸住过,一年也就是上岸一次。”水和船就是她的全部,可如今,她也被这场空前旱情逼上了岸。临开船的时候,大家把锅碗瓢盆都带上了。螺山镇民政所的单兴国说,那天,包括张奶奶在内的很多渔民都哭了。

  组织年轻渔民外出打工

  螺山镇政府将渔民们暂时安排在镇里一个废弃不久的福利院。新买了27张高低床,20张普通床,每人每天补助10元生活费。

  徐连成告诉新快报记者,他们村的渔民大部分祖籍是山东微山县,1963年,一直在微山湖上打渔为生的8个家庭,结伴移民到洪湖,如今全部拥有洪湖户籍。徐连成当年在洪湖出生,但现在还保留着吃面食的习惯,言语间有着浓重的山东口音。

  徐连成今年共投入20万元用于螃蟹养殖,其中在银行贷款10万元,向亲朋好友借款10万元,“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蟹苗全死光了,就是洪湖起水了,对我们也没用了。”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螺山镇福利院时,徐连成正组织本村年轻渔民外出打工,“总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但我们这些人也很难找到工作,没文化,不会种田,除了打渔啥也不会。但我们必须走出去,如今的洪湖已经无法养育我们了。”

  单兴国告诉新快报记者,整个螺山镇目前有包括渔民新村、蒋桩湖渔场等在内的三个渔民村全部上岸,计416人,涉及126户。但只有渔民新村一个村被集中安置,其他两个渔场都是投亲靠友。“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集中安置点。”

  渔民故事

  一对夫妻的“孤岛”坚守

  段广富每天都在听天气预报,看什么时候才能下一场大雨。5月25日,当地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都无降雨,且气温将不断升高!段广富来到船头,周围几公里以内,没有一个人!都走了!只有他和妻子、弟弟还坚守在这片近乎死寂的洪湖深处。

  去年洪灾今年旱灾投资打水漂今年63岁的段广富不是洪湖人,家在江苏宿迁,2009年秋天与妻子孙永英一起来到这里,投靠已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的妹妹段广兰,在洪湖官墩渔场承包了95亩水面,搞螃蟹养殖,56岁的弟弟段广生也过来帮忙。为了实现致富梦想,段广富一下子就在这片水域投资了32万元,买了两条小船,一艘住家船,这些钱全部是向亲朋好友借的。一切准备停当,2010年开春,段广富买来3万元的上海蟹苗,精心饲养。谁料想,去年夏天,洪湖出现多年未遇的洪灾,蟹苗全部死亡,段广富夫妻血本无归。

  段广富是个不轻易服输的人,今年,他又投入8万元,其中花4万元买蟹苗,没想到,进入4月,洪湖又遇到了百年未遇的严重干旱。

  由于及早将自己的水域用塑料布围了起来,因而,当洪湖水最终枯竭时,他的围子要比其他养殖户多保留一些水,在湖水未见底时,又赶紧抽了一些水进入自己的围子,他也因此比其他渔民多了一份希望。

  没水吃,东西很难运进湖,渔民们一个个伤心地上岸,但段广富希望奇迹出现,“我借人家那么多钱,我还不上人家咋办?有一份希望,就要努力。”

  围子里竖起一面五星红旗

  为了生存,段广富的弟弟段广生每两天出去一次,每次花费3个多小时,买回一些纯净水和生活用品,为了节约用水,三人平时基本不吃菜,只吃一点咸菜,或买些不用洗的土豆炒着吃。

  尽管自己舍不得吃,但记者去时,却发现在一个角落放着一把香蕉和一些瓜果。上面,供奉了菩萨。孙永英说:“我每天都盼望着老天爷能尽快下一场大雨,让洪湖的水一眼望不到边。”

  旱情依然在持续。5月20日,已近干涸的洪湖遇到了历史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蟹苗最怕高温,就这一天时间,四分之三的蟹苗被烤热的湖水‘烫’死了。”那一天,孙永英大哭了一场。

  5月22日,洪湖下了一场中雨,段家老哥俩高兴坏了,当晚还喝了点酒。一场雨对饥渴的洪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这些天,段广富天天在听收音机,了解天气预报。“经常整晚整晚睡不着,急啊!这几天,一到下午5时多,蟹苗就会往草皮上爬,它们是热得受不了了。再过几天不下雨,我就完了。”

  段广富刚在洪湖承包下水面,他就在自己的围子里竖起一个杆子,将一面五星红旗挂在上面,每天,就是躺在床上,他也能看到。

http://news.sina.com.cn/c/2011-05-26/1520225354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