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控制桌面:朝天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21:22

基本介绍

  朝天宫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在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内。相传该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晋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宫,五代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改名祥符宫,续改天庆观,元朝元贞(1295~1296)年间,改额玄妙观,寻升大元兴永寿宫。  南京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加上江宁府学现存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称冶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1956年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南京朝天宫建筑风格(9张)

历史沿革

  朝天宫(7张)  

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建,易今名。前有三清殿,后有大通明殿,另有飞霞阁、景阳阁等。内有习仪亭,为文武官员演习朝贺礼仪之所。清乾隆二十九(1764),皇太后发帑重修,为金陵道观之最。咸丰(1851~1861)中被毁,同治四年(1865),于旧址改建孔庙,并迁鸡鸣山江宁府学于此。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江苏南京朝天宫内的文物(6张)  明代的朝天宫是当时南京最大、最著名的道观,占地面积300多亩,有各种殿堂房庑数百间,立体建筑有神君殿、三清正殿、大通明宝殿、万岁正殿等。大山门为东向,据载,大山门内有左右碑亭各一。其南碑为"奉敕重建朝天宫碑",保存完整,现存朝天宫大成殿丹墀前,其北碑碑身已毁,仅存碑座赑屃[1]。  明末,朝天宫部分建筑毁于战火。清代康熙、乾隆时期,随着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朝天宫也逐渐得到重修,规模甚大,"宫观犹盛,连房栉比"。康熙南巡时,曾为朝天宫题写匾额,曰:"欣然有得"。乾隆留下江南,曾先后五次登临游览朝提高,每次都题诗寄兴。如今刻有五首乾隆亲笔题诗的石碑,仍完整的立在朝天宫后山的御碑亭内,供游人观赏。  道光年间因朝天宫屡遭火灾,从风水家言,把朝天宫大山门由朝正东,改为偏向东南。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定都年间,把朝天宫改为制造和储存火药的"红粉衙"。 同治五年(1866)两江总督曾国藩,为了标榜儒家思想,粉饰太平,将后来的道观改为孔庙,并把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于是就形成了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的格局。现卞公祠已毁,府学也有部分拆改,唯文庙部分保存完好。  

朝天宫为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其建筑格局、样式、营造技术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重要而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朝天宫一直是南京的重要名胜。明清之际,南京有"金陵四十八景",其中"冶城西峙"就是指朝天宫。文人雅士书写朝天宫的诗文,延绵不断。  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公布了全国首届“十大陈列精品”,这是新设的全国陈列艺术最高奖。南京市博物馆举办的“六朝风采”陈列榜上有名。 “六朝风采”为我国第一个展示六朝文明的大型专题陈列。南京市博物馆利用六朝古都得天独厚的文物优势,精选文物珍品300余件,分经济与生活、科学与技术、思想与文化三大部分,成功地再现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六朝风采。该展布陈大胆创新,合理运用高科技手段,达到了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为让广大南京市民进一步了解六朝文化,国庆期间(10月1日至4日),该陈列展将在朝天宫免费向社会开放。    

朝天宫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称治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明代的朝天宫,一方面是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礼拜道教诸神的道场。另一方面在三大节(春节、冬至、皇帝诞辰)前作为文武百官演习朝拜礼仪的场所,有时也作为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观礼仪的地方。  现在每天都举行大型古乐表演和朝拜天子礼仪表演。  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展示品中最具影响的是:93年在汤山溶洞发现的南京猿人头鼻化石,距今约35万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南京人的祖先,这是我国继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之后本世纪末的一次重大发现,举世为之瞩目。 [2]  朝天宫位于莫愁路东侧冶城山上,  相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末,吴王夫差在这里设冶铸作坊制造兵器,因此而称作冶山,又叫冶城。历史上记载南京最早的名称就是“冶城”。  三国孙吴时,孙权在此设置冶宫,铸造铜铁器。  东晋初,这里是丞相王导的西园。据《六朝事迹类编》记载:晋元帝大兴初年王导生了一场重病,久治不愈,方士戴洋对王导说:“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牙铄,不利”。王导听信了方士的迷信说法,“移冶城于石头东骷髅山,以其地为西园”。自此以后,冶山就有了园林和亭台楼阁的营建。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在此大兴土木,建冶城寺。兴元三年(404年),叛将桓玄入据建康,废寺为苑,在此“广起楼榭,飞阁复道,直连冶城”。  南朝时,这里是我国南方最早的科研机构“总明观”的所在地,观内集中了来自刘宋国内各地的社会名流,在此交流、研究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成果。  唐代,在冶城山上建太清宫。杨吴武义二年(920年)改名紫极宫,开建钟阜轩。南唐时,在紫极宫之西又立武烈帝庙。  北宋时,在此建文宣王庙,这是冶山建为文庙的的开始。不久改为天庆观。苏东坡来此游后挥毫留下一首七律:“春风吹动北风微,归雁亭边送雁归。蜀客南游家最远,吴山寒尽雪先稀。扁舟去后花絮乱,五马归来宾从非。惟有道人应不忘,抱琴无语立斜晖。”  初洪武年间重建后才改名为朝天宫,并建有习仪亭。在明代,朝天宫一直是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的场所,以及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见天子礼仪的地方。  初,这里曾是道观,咸丰年间毁于兵火。现在的朝天宫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的。东为江宁府学,中为文庙。  朝天宫历经沧桑,或为寺院,或为道观,或为学宫,现在是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建筑体制基本上还是文庙和学宫的旧制。    

文庙前是运渎,有高大的红色垣墙环绕,宫墙外正面有“万仞宫墙”四个楷书大字,墙内有按原样恢复的半月形泮池,围以青石栏杆,池内碧水清波。临街东西两侧各有石础砖砌牌坊,上有楷书“德配天地”、“道贯古今”门额,相传为曾国藩手书。正面是“棂星门”,系木结构牌坊式建筑,顶上复以黄釉琉璃瓦,大门西侧正反两面有砖雕团龙四对,刻工精细,栩栩如生。进棂星门数十步,正面为大成门,又称戟门。戟门有三,中门是祭孔时皇帝出入的,郡王、亲王走左右两门:一般官只能走戟门两端的“金声”、“玉振”小门。清朝末年,朝天宫是江宁府文庙,皇帝从未驾临过,所以戟门形同虚设,也从没有打开过。因此,民间传说朝天宫大门正对南天门,这个门不能开,否则玉皇大帝必降灾南京,会发洪水、生瘟疫。这当然是无稽之谈。院内四周是长廊,有东西配殿,东殿旁有《重修江宁府学碑记》,这里有清初栽植的银杏一株,虽饱经三百余年风霜,至今仍绿荫如盖。  从大成门北上丹墀,正面有石阶三道,拾级而上,正中即是巍峨宏丽的大成殿。殿内高大轩敞,原先供有“大成至圣先师之位”,现为“南京历史文物陈列”。大成殿后是先贤殿,又名崇圣殿,原供有孔子门徒及历代先贤牌位,殿广七楹,是朝天宫建筑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  

由先贤殿往东,有花墙环绕,翠竹夹道;进园门迎面是飞云阁,飞云阁东侧是八角攒顶的御碑亭,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四次来朝天宫所题诗的碑刻。由飞云阁向西是敬一亭,这里是治城的最高点,可远眺鼓楼、北极阁,石城景色尽收眼底。朝天宫是古代建筑家的杰构,也是江南地区古建筑群之翘楚。为古都南京增色不少。

编辑本段北京朝天宫

基本介绍

  位于北京西城区阜城门内。建于明代宣德八年(1433年),系仿南京朝天宫式样建成。宫内有三清殿、通明殿以及普济、景治、总制、宝藏、佑圣、靖应、崇真、元昌、元应九殿,东西建具服殿以备临幸。明代该宫为道箓司所在地,规模宏大,为当时北京最大的道教宫观。明天启六年六月二十日一夜大火,十三重殿宇全部被焚毁。

地理位置

  原址为元之天师府,明宣德八年(1433),诏仿南京朝天宫改建而成。成化十七年(1481)重修。该年所立之《御制重修朝天宫碑》云:“洪武甲子(1384),即皇城(金陵)西北建朝天宫,规模宏敞,视他观宇特异。凡遇朝廷三大节令,百官预习礼于此。……及宣宗章皇帝践祚之八年,因仿南京之规,亦于皇城西北建朝天宫。……嗣是以至于今日,又五十载矣,殿宇画像,不得不敝者。……遂命官一一新之。以成化庚子(1480)二月为始,至辛丑(1481)六月讫工。首三清殿以奉天尊,通明殿以奉上帝,次普济、景德、总制、宝藏、佑圣、靖应、崇真、文昌、玄应九殿,以奉诸神。又万岁、东西具服殿,以伺驾幸之所。祠、堂各二。钟楼、鼓楼二。碑井亭五:紫虚、朝天、玄都。门三,并蓬莱真境牌楼。他若道录司、斋堂、方丈、诸羽流栖息、厨浴、仓库、厢房,通数千间。神座、阶道以石,周围垣墙以土,崇深广大之观,金碧辉华之饰,既坚且美,实完实足,较之前有加矣!”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引明宪宗诗曰:“禁城西北名朝天,重檐巨栋三千间。”可见其规制之宏伟壮丽。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二云:“朝天宫本元代旧址,盛于明嘉靖时,……考《名山藏》所纪,其崇奉与大高玄殿相埒。”“天启六年(1626)六月二十日夜,朝天宫灾,……十三殿齐火,不以次第及,烬不移刻,无所存遗”。此后再无兴复。《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二云:“今阜成门东北虽有宫门口、东廊下、西廊下之名,其实周回数里,大半为民居矣。西廊下有关帝庙,乃土人因其余址而葺之者,然止大殿三楹。殿前甬道,绵亘数百武,砌石断续,犹见当时规制。宫后向存旧殿三重,土人呼为狮子府,盖即元天师府也,今皆废。”此朝天宫现也为历史遗迹。

编辑本段台湾北港朝天宫

基本介绍

  道教宫观。位于云林县北港镇中山路178号。  

该宫因主奉妈祖,故又名北港妈祖庙。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树德和尚在北港建立一个小祠,供奉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恭请的妈祖像,是为北港朝天宫的始建。台湾北港朝天宫建筑风格(8张)

历史沿革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易茅为瓦,并数次修缮、扩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地震倒塌。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成今日的规模。现在朝天宫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分为四进——山门、正殿、慈航殿、圣父圣母殿。山门前有广场,石墙石地。山门分左中右三个门,中门为山川门,门前有一对蟠龙石柱和石狮,左右各称龙虎门,楹下各有一对石盾,三个门上均雕刻装饰。进门,越宫前广场,拾阶步上前殿,殿内盘龙巨柱擎天而立,双龙昂差别,含威温怒;正殿供奉妈祖,故又名妈祖圣母殿,进深13米,顶有三层,用琉璃瓦覆顶,其神龛供奉有三十多尊妈祖神像,以中央最大的“镇殿妈”和最小的“湄州妈”为贵,两亭宫娥侍立,龛外千里眼、顺风耳威武雄峙,神态栩栩如生,殿侧置有钟鼓;东西两边各有一厢,供奉注生娘娘、境主公和福德正神。慈航殿又名中室,供奉慈航道人(即佛教的观音),左室为三界公殿,供奉三官大帝,右室为五文昌殿,供奉五文昌;穿过供奉观音的后殿为圣父母殿和供奉历代住持神主开山厅,圣父母殿内供敬妈祖父母。该宫内收藏古物众多,计有古匾五块、缘钵一只、香炉二尊、神桥一台及古铜钟一口等。朝天宫各落间辟置丹墀,环以短墙,遍植花木,典丽雅致。朝天宫因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和众多的文物古迹,1972年遂被定为台湾省宗教纪念物观光区,1985年被台湾当局定为二级古迹。朝天宫最隆重的庆典是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祈安法会和农历三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妈祖圣诞节,届时进香朝拜队伍长达数十里,鼓乐齐鸣,鞭炮震天,热闹非凡。

编辑本段湖北武当山朝天宫

基本介绍

    

武当山金顶,在走过黄龙洞后,将开始越攀越高的路程。虽然这段路林荫蔽日,景致奇特,仍不免让人感到登临的艰难。但也就在这时,人们会发现一片醒目的红墙碧瓦隐在树丛中,这就是建在武当神道上的朝天宫。湖北武当山朝天宫建筑风格(7张)

历史传说

  传说,朝天宫是是天庭与人间的分界线,古时朝山进香的人走到这里,就认为是走进了天界,因此,他们都要在这里先礼拜后再继续登金顶。武当道教认为,这里是神仙云游观视人间的最低界线,也是凡人登临的最高境地。  朝天宫主殿内供奉玉皇、真武等神像。现在,宫内设有“历代皇帝与武当山”的专题展览,荟萃了历代皇帝为武当山所下的圣旨、题字等文物,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武当道教在历代皇室扶持下逐步走向鼎盛的武当道教历史。游人在此歇息,顺便观赏浏览,可以大概了解武当历史,看出武当山在各个朝代的地位。  此外,朝天宫还有供奉真武神系中其它神仙的东配殿和西配殿的殿堂,以及朝天宫主要神灵区庙堂的朝天宫道院等。

编辑本段福建漳州朝天宫

基本介绍

  福建漳州朝天宫,在南诏镇宫前街,俗称天后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荒废。清康熙间以旧址重建,只有门楼、正殿。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定为祀典庙。乾隆七年(1742年)增建妆楼于正殿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增建戏台于庙前。嘉庆十一年(1806年)、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先后重修。

建筑特征

  庙坐西朝东,进深32.5米,宽1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由门楼、拜亭、正殿、后阁楼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为十三檩前步廊,重檐歇山式。明间斗拱为二攒三层,一斗三升式,柱为八角梭型石柱,直径为0.32米,柱础为八角青石雕花式。屋顶瓦当滴水为琉璃。后阁楼为单檐悬山顶、染架为十一檩卷棚式,窗为云纹石雕,保存完好。庙内保存清乾隆七年修建碑刻一方。乾隆十年(1745年)刊刻“历朝封天后娘娘祀典”阳文木刻板一方,板高0.52米,宽1.76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刊刻“天后圣母本传”阳文木刻板一方,板高0.54米,宽1.12米,保存完好。

编辑本段福建莆田朝天宫

  朝天宫坐落在鹭峰山下,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百庄境内,凤岭对面鲤鱼朝天的风景地上,故此得名。山岭抱殿,溪流环绕庙宇,宝殿坐南朝北,周围绿树成荫,花语鸟香,小桥流水,环境清幽,是一处难以多得的风水宝地。  朝天宫始建于妈祖神灵鼎盛的明朝,原来是一座小宫庙,只供奉妈祖神像。后来,铁炉、坐厝、山上、西庄、百庄、香山、坑口七个自然村联合扩建宫殿,增加供奉玄天上帝等神像,祈求神灵庇护七村的安宁和兴旺,所以朝天宫也叫七铺宫,也就是现在的七境朝天宫。  几经沧桑,宫殿多次修建,规模逐渐扩大,有历史记载是清朝道光甲申年重修后殿,咸丰丁酉年翻修前殿;光绪庚子年修建两边护厝;民国年间也有过修建,正殿中间建有龟壳亭,两边厢房有天井,整座宫殿飞檐翘脊,结构大方壮观。前殿堂两边墙壁上有廿四孝画图,栩栩如生,教育世人守孝道,也把殿堂点缀得更加靓丽多姿。殿堂扇门两尊庞大护神将军,手持兵器,威风凛凛。宫内保存“法心英气”匾额,石刻、前殿走廊字画雕塑和屋面大杉刻字等均是明、清朝代的珍贵文物,对研究古代艺术和妈祖文化有着参考价值。[3]  宫殿因长期失修,瓦片断裂,屋面漏水,杉木朽烂,1997年进行大规模的修葺,妥善保护神灵金身,更换杉木柱为石柱,按照规模不变重新修建,使宫殿更加牢固,更加雄伟美观。  七境朝天宫分别于1985年、1996年、1998年组织到湄洲妈祖庙、黄石北辰宫进香,沿途各境热烈接驾,热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