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杂志台湾张玮珊:九类革命对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0:21

九类革命对象

  文化大革命把革命对象分成九类,大致为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叛徒、特务、走资派、知识分子。由于知识分子排在第九,故有臭老九之称。主席曾幽默风趣地说过,“老九不能走”,语意双关。因为老九二字又与《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暗合,当时,给知识分子挽回了一点面子。

  查《周礼》,周公旦在论述如何治理国家时就指出,君王只需控制、监督宰相就行了;而宰相应负担起协调民众关系、管好生产、保障供给等重大责任。因此,他提出“以九职任万民”。什么是“以九职任万民”呢?就是把人分成九类去管理。

  第一类是农夫,他们因地制宜生产各种谷物;第二类人从事园圃种植,生产各类蔬菜瓜果;第三类人住在山林川泽,让他们开发自然资源,建筑房舍,丰富食物来源;第四类人从事畜牧业,供给肉类及皮毛;第五类人是能工巧匠,发挥他们的专长,将原料制成有用的器物;第六类人是商人,从事长途贩运,促进互通有无,扩大地区间物质交流;第七类人是妇女,让会女红的妇女传授纺织技术;第八类人是从事杂事的男女奴仆,他们除了侍候主人之外,也要从事生产劳动;第九类人是社会闲散人员,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时而干这活,时而干那活,有时没活可干。这就是《周礼》中的“以九职论万民”的治国理论。与文革中九类分子不同的是,前者是以人群来划分的,后者把革命的对立面专门拿来分类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古已有之,问题是怎么个分法,各个朝代都是不相同的。

  臭老九终于恢复了名誉,九类分子也没有人叫了,“以九职论万民”也有些过时了,以职业划分,现代社会可就太复杂了。而革命对象却是简化得可以,那就只剩下一个词:“犯罪嫌疑人”。

  元朝也将知识分子的位置排行为第九,其排序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郑思肖《心史》)元朝统治者看不起读书人,把读书人的地位压得极为卑贱,比娼妓还低,仅高于叫花子。历史上还曾有一个时期读书人被称为老九。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薪水极少,时人谓之“薪水低于舆台(原指古代奴隶,后泛指从事艰苦体力劳动者)”,大中学生社会地位的名次排在了国民党兵之下,有人把国民党兵痞叫作“丘八”,大中学生则被称为“丘九”。

  在历史上,知识分子至少有三次被称为老九,而且都是臭的老九。这是历史的巧合呢,抑或有相同之原因,真是耐人寻味矣。而最后一次的“臭老九”,可以说是承袭古之遗泽而又发扬光大之,算是一个令古人汗颜的创造了。

  那个红色年代,最讲究阶级出身,人分三六九等的,其中最吃香的人是“红五类”,工人、革命军人、革命干部、贫农、下中农。红五类享受各种最好的福利和待遇,包括招工提干当官参军上大学等等。最倒霉的是叫做“黑九类”,其中知识分子排第9类,前面8类是地主、富农、反动派、坏分子、右派(最黑的这五类又独立叫黑五类,简称“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知识分子排黑九类的第9,所以叫臭老九。“黑九类”基本没有什么人生希望,除了老老实实做好本分,其他升官发财提干进修分这个分那个都不要想了,而且随时拿你出来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