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审计堡垒机:外国文学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06:42

电话购买乐趣积分
民族英雄出征北极
诗人评选结果出炉
您的位置:乐趣园 →教育人才 →寒风天下自考论坛
[发表新帖 ] [回复 ] [置顶 ] [设为精华帖子 ] [树型 ] [推荐到首页 ] [转发到Blog ] [关闭 ] 你是第2895个浏览者
发帖人 楼主
用户名:piaolv
注册日: 2005-10-31
发表于 2005-10-31 10:54:54 [引用回复 ] [编辑 ] [删除 ] [查看ip ] [加入黑名单 ]
术语解释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
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多余人”系列形象: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
赫尔岑《谁之罪》:别尔托夫
屠格涅夫《罗亭》:罗亭 《贵族之家》:拉夫列茨基。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文学发展状况:
无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
宪章派文学:
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诗歌
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
德国工人诗歌(19世纪40年代):
维尔特(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加入“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无产阶级歌手。恩格斯称他“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批判现实主义:
一 法国文学
代表人物及作品:
梅里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常常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灵”发掘未经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生命形态。
《卡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悲剧)主人公卡门是一个“拥有娇小而出色的姿态,热情如火的大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而浪荡的、吉卜塞女郎。
福楼拜: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
二 英国文学
代表作家及作品:
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
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盖斯凯尔夫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
小说《玛丽•巴顿》: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
萨克雷: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
长篇小说《名利场》:副标题“没有英雄的小说”。主人公:蓓基•夏泼
夏绿蒂•勃朗特《简•爱》:女性意识和对维多利亚传统的叛逆精神。
爱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唯一的长篇小说。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
小说突出的三点:
1打破了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情节。
2打破了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狂野不羁的新人物。
3打破了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
三 俄国文学(19世纪60、70年代)
术语解释
自然派:
1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
1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2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代表作家及作品:
果戈理:继承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又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别林斯基: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他肯定了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他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代表作《文学的幻想》
赫尔岑: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谁之罪》(问题小说):主人公别尔托夫(多余人)。
屠格涅夫:
《罗亭》:罗亭是4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多余人”的典型。
《贵族之家》:对正在“崩溃的贵族阶级的一曲挽歌”。主人公:拉夫列茨基
《前夜》: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是性格坚强,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第一部反映新人形象: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品)
《父与子》(代表作):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车尔尼雪夫斯基: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判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怎么办》(长篇小说):典型的“问题小说” 主人公: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三角恋爱),最高典型: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杜勃罗留波夫(英年早逝)《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针对《大雷雨》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又一多余人形象
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主人公:卡杰琳娜、鲍里斯
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长诗)
四 美国文学
美国的“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代表作家及作品:
希尔德烈斯《白奴》: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认为“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
分析比较题
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比较。
相同点:
1 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 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3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4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同点:
一 法国文学的特征:
1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2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3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二 英国文学的特征:
1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
2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
3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倾向。
4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
三 俄国文学的特征: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了知识分子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3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小人物形象。
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
斯丹达尔 (原名:亨利•贝尔 法国)
自称是“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实现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1 米兰时期:
《意大利绘画史》最先提出了有关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
2 巴黎时期:(高峰时期)
主要成就:文艺评论和小说
《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1827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作者通过爱情故事反映政治主题(小说的初步尝试)。
1829年著名的意大利题材的短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通过意大利烧碳党人米西瑞里与罗马贵族小姐法尼娜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9世纪初期意大利政治斗争的一个侧面。
1830年长篇小说《红与黑》的出版,标志着作者创作的高峰。
3奇维塔维基亚时期:
《吕西安•娄凡》(《红与白》):揭露七月王朝的长篇小说。
《巴马修道院》:作者生前惟一获得成功的作品。
《红与黑》 原名:《于连》副标题“1830年纪事”
“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军装,代表资产阶级的力量。
“黑”指教职人员的黑教袍,代表封建社会反动力量。
书名象征: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综合论述题
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
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即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要准备战斗”)
3 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巴尔扎克 (原名:奥诺雷•巴尔萨 法国人)
出生:中等资产阶级家庭
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五幕诗体悲剧)
长篇小说《舒昂党人》:是他的第一个胜利,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1832年《三十岁的女人》(长篇小说):开始和一个波兰贵族韩斯卡夫人通信。
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发表了演说,赞扬巴尔扎克是伟大的“革命作家”、“作品比岁月还多”,真实地反映了法国的“当时现实”。
巴尔扎是个多产的作家,收在《人间喜剧》中的长中短篇小说有96篇。
他的全部作品分为3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6个部分。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巴尔扎克的思想矛盾与创作关系。
1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时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全部同情在注定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唱挽歌,但又辛辣地讽刺了“贵族男女”描写他们在资产阶级暴发户的逼攻下必然失败、毁灭,赞扬他的政敌“共和党人英雄们”。这就是小说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2巴尔扎克之所以能自觉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往往决定于他世界观中进步的倾向。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的积极作用,可以某中程度削弱作家思想中的消极部分。
综合论述题
试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史。
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
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联。
《高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逼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
《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贵妇人再次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
2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高利贷者》中的高布赛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
《纽沁根银行家》中纽沁根是交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不仅懂得怎样获得高利润,还会制造谣言、假象等。
3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罪恶,是其父的牺牲品。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对共和主义者即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
《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
《高老头》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高老头》的主题思想。
巴尔扎克创作的小说《高老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1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封建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子爵夫人告别巴黎)。
2小说描写资产阶级凭借金钱和财富的力量打败封建贵族。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小说揭露了与资产阶级野心家极端利己投机取巧完全不同的诚实的个人奋斗之路。
简述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
1 高老头爱女儿十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 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地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综合论述题
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底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1 他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财产才是金科玉律。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2 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底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这曾清白的青年,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论述《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1 结构精致,情节富有戏剧性。
小说围绕拉斯底涅向上爬安排情节,有主有次、多情节、多故事。拉斯底涅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其它人主要围绕他的性格形成而展开的。伏脱冷完成了教育的使命后被捕;鲍赛昂夫人完成任务后隐退;高老头的悲剧促进了他性格的最后形成。
2 从现实的精致观察进行精确生动的典型环境的描写。
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性格发展提供依据。如伏盖公寓的颓废、寒酸与上流社会灯红酒绿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出拉斯底涅向上爬的野心,形成了典型环境相适应的典型性格。
3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原则。
如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与泰伊番将女儿赶出家门;高老头的痴情与女儿的绝情,从中引出抑恶扬善的教训。(人物对比)
上流社会和伏盖公寓下层社会对比,刺激了拉斯底涅的野心,揭露了贵族表面兴盛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粗俗。(环境对比)
4语言多姿多彩、比喻深刻。
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如伏脱冷语言锋利、充满强烈味、赤裸裸一针见血;高老头的语言中充满对女儿的痴情。
比喻:高老头没钱是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就像柠檬榨干了”,她们“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5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如高老头的父爱持久不变;同为野心家拉斯底涅涉事不深,伏脱冷老谋深算。
狄更斯 (英)
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一个贫穷的小职员家庭。
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堂•吉诃德》式的作品)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
《奥立弗•退斯特》(《雾都孤儿》):真实的展现了社会的黑暗,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了当时的“新济贫法”。
《尼古拉斯•尼古页》:通过教师尼古拉斯的经历,揭露社会的黑暗,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化的资产阶级身上。艺术上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
第二时期:
特写集《旅美扎记》
长篇《马丁•朱什尔维特》
长篇小说:《董贝夫子》主人公董贝是40年代英国商业资本家的典型。
这一时期狄更斯小说在艺术上成熟了,结构完整,没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
第三时期:(早期那种乐观主义幽默的情调削弱了)
重要作品:《大卫•科波菲尔》近似自传体的小说。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艰难时世》的主要思想内容。
1它反映了40—50年代英国的劳资矛盾(社会的根本矛盾)。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揭露了当时的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的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2小说通过葛雷硬、庞得贝为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事实哲学”,抨击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哲学,揭露其扼杀人性的罪恶。
3小说通过以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资产阶级的设想。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解决矛盾的方案是人性感化。
《双城记》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双城记》的写作目的和思想内容。
《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达到成熟时期的杰作。
一写作目的:作者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二主题思想:
1对贵族阶级做彻底的否定。
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狱18年之久的情节描写。无情地揭露了腐败了的统治阶级专制政体、法律制度。
2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
3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4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简析《双城记》的艺术特色。
一 结构复杂严谨,由三个对立而又相交织的线索组成。
梅尼特医生的故事;贵族后代代尔那的故事;革命者得伐石太太的故事。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
二 浪漫色彩和现实手法有机结合。
1浪漫色彩: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又富有戏剧性。
2写实手法: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及场面的描写。
三 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
1大笔勾勒:巴黎人民起义。
2精雕细刻:人物肖像、心理及叙述事件。
综合论述题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
如正直的知识分子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至被投入监狱18年之久。他的行为不为生活所容,最后家破人亡。
2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
小说生动的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工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人民的愤怒、仇恨、革命情绪,描绘了封建贵族和广大人民的尖锐矛盾,封建压迫剥削所造成的贫穷和饥饿是革命的根源。
3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
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次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
4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典型
代尔那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
卡尔登被作者描写为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一个酒鬼,后来被感化这样的人、最后心甘情愿地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
狄更斯的其它作品:
《荒凉山庄》《小杜丽》《伟大的期望》等长篇小说。
果戈理(俄)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自然派”的创始者。
主要作品:
《狄康卡近乡夜话》:成名作
《彼得堡故事集》:其中最出色的是几篇描写“小人物”的作品。
如《狂人日记》《外套》
《外套》:主人公亚卡基•亚卡基耶维奇是一个卑微的九等文官。作者揭露了贵族官僚阶级的冷酷,对“小人物”的遭遇表示同情。
《钦差大人》(讽刺喜剧):中公开表示俄国应该回到宗法制社会中,并且要维护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度。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钦差大人》的主题思想。
1在果戈理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中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和嘲讽了整个腐败的沙俄官僚集团,无情地揭开了他们的丑恶面目,显示了黑暗王国的真实图景,描绘了一副百丑图。
2外省官僚代表市长安东•安东诺维奇是一个反动官僚的典型,通过他作者突出表现了沙皇专制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
简述《死魂灵》的主题思想。
1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可以说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级的衰亡的历史,通过封建贵族农奴主形象的描写和揭示了专制农奴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2作品还形象地描写了带着血腥味走上新兴社会舞台的资产阶级,并且对这个阶级的掠夺性和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
《死魂灵》的主要人物:
乞乞科夫:六等文官,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冷酷、贪婪。
五个地主:
1玛尼罗夫:精神空虚、性格懒惰、智力贫乏而又以良好素质自居的地主典型。
2科罗皤契加:一个愚蠢顽固而又贪财的地主婆,闭塞落后的乡村生活使她封闭、保守、粗鄙、迷信。
3诺兹德辽夫: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粗暴放荡、蛮横无礼的恶棍,是一个地主恶少式的人物。
4梭巴开维支:是一个貌如狗熊、粗野、狡猾、贪婪吝啬的农奴主。他从外貌到内心都充满了动物性,没有任何高尚的精神需要,没有理想、热情。
5泼留希金
简析泼留希金的形象。
是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
1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
2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财富的奴隶,受物质支配,变成了一个异化了的人。
3吝啬的惊人,拥有上千农奴,却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穿得象乞丐一般,以致乞乞科夫初次见到他时,把他当成一个穷老婆子。
4果戈理说:“一个人居然会堕落到这样卑微、悭吝、丑恶的地步”。
综合论述题
试述《死魂灵》的艺术成就。
1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含泪的讽刺。“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泪,来历览一切大活动的人生。对资产阶级人物的讽刺,同时又从寄希望于理想地主的社会主张出发,对他们的无聊、堕落表示同情和哀婉,对他们的丑恶存在,饱含着“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健康的笑,在被笑的一方面是悲哀的。所以果戈理的“含泪的微笑”,倘传到了和作者地位不同的读者脸上,也就成为健康。
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作者从环境、肖像、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的典型性。
如对梭巴开维支的描写,突出了一样粗笨的家具;在泼留希金的性格塑造上,突出他乞丐般的外表,不男不女的打扮。生动地说明了农奴制,寄生生活对人性的扭曲。
3广泛运用了抒情手法。关于祖国、人民前途的关心、有关人物出场的评价。
如把祖国比喻成飞奔的三驾马车,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正义热情,表示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陀斯妥耶夫斯基(俄)
写城市下层平民和犯罪心理的能手,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深刻基督教思想的作家。
主要作品:
《穷人》:第一部小说。
《同貌人》:(中篇小说)主人公戈利亚德金(九等文官)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长篇小说
《死屋手记》:写苦役犯们可怕的处境和精神状态。
《地下室手记》:长篇小说
四大代表作:
《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作者一生创作的总结,小说突出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理思考。)《群魔》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卡拉马佐夫性格特色。
《卡拉马佐夫》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一生创作的总结,小说突出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哲理思考。
1在外省小城斯科托普里戈尼斯克(意为“畜栏”)中,卡拉马佐夫一家夫子围绕金钱,女人而产生的激烈斗争。
2卡拉马佐夫一家:老卡拉马佐夫、伊凡和斯麦尔佳科夫是人性恶的代表,他们放弃信仰、自食其果。德米特里是现实人性的代表,他因为没有放弃信仰而得救。阿辽沙是人性善的代表,他所指引人类的出路是忍耐、顺从。
3作者通过人类灵魂的搏斗,揭示他眼中的整个人类社会现实的内在本质,并为人类指出了上帝安排的道路。
《罪与罚》的主要人物:贫穷法科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失去工作的小文官马尔美拉陀、夫典当婆阿寥娜 、及她的女儿:索尼雅
《罪与罚》的主题:
1小说通过彼得堡下层人民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痛苦不幸的深切同情和对地主、资产阶级罪恶的痛恨。
2他反对通过暴力改变现实,主张忍耐、顺从、皈依上帝,以此建立一个和谐的新世界。
术语解释
复调结构:
一 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关于(陀斯妥耶夫斯基)一书的修改》一文中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有三大发现。
其中:1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
地位。
2小说的全面对话性,这两个方面是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指出并详尽论述的“复调结构”。
二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扰的存在着,共同奏成交响曲。
综合论述题
试析《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现实主义作品:
1情节结构完整、充满戏剧性。
如小说写拉斯科尼科夫的整个犯罪经过:由酝酿到实施;从犯罪后的精神混乱到自首;最后归依上帝,情节有头有尾。围绕拉斯科尼科夫的犯罪,设了许多悬念、情节紧张、扣人心弦。
2深刻的心理描写,作品被誉为“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
多种心理表现手法:如内心独白、梦境、幻想、直觉等表现人物犯罪前后近于疯狂的复杂心理活动,写出了他的紧张、痛苦、孤独、疲惫。
3“复调小说”的结构特征。
第八章 19世纪文学(三)
19世纪后期的文学呈多元化:30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潮)、自然主义文学、巴黎公社文学。
非理性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形式主义文学
19世纪后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 三种基本思想并存。
1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明确提出“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2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
3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的非理性学说,对世界感到失望和无所适从,只好退回内心强调“意志”。
二 开始“退回内心”。(19世纪后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向内转”的趋势)。
三 越来越重视文学技巧。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心理分析与内心独白;形式主义文学则注重象征和隐喻,讲究交感和对应。
19世纪后期文学的发展状况:
主要文学:自然主义、巴黎公社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 自然主义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1 19世纪后期流行的,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再现自然,就是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
2 强调客观性。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
3 突出的科学性。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4要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精确,认为创作就是一种实验的过程。
法国的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的《梅塘之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宣言书。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左拉:
《泰莱丝•拉甘》:是左拉的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卢贡—马卡尔家族》:是左拉自然主义大型系列小说,它的副标题“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
《小酒店》: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主人公少妇:绮尔维丝
作品对人物进行了生理学的把握。
《娜娜》:是《小酒店》的续篇。绮尔维丝的女儿:娜娜
小说展示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空虚和淫乱,有明显的遗传和环境决定论的自然主义特色。
《萌芽》:描写劳资矛盾。主人公青工:艾蒂安•朗吉耶
二 巴黎公社文学
文学特征:
1真实地纪录了巴黎人民英勇的事迹和反对派血腥镇压的滔天罪行。
2表现了被压迫阶级为争取做人的权利而斗争的主题。
3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4采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诗歌形式。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米雪尔(著名巴黎公社诗人):《和平示威》
狄盖特:《红色圣女》
鲍狄埃:《国际歌》
三 唯美主义文学
戈蒂耶(英国诗人)是始作俑者。
《莫班小姐》: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代表作家:
佩特(理论家):《文艺复兴研究》;王尔德:《莎乐美》(悲剧)、《快乐王子》(童话)
四 象征主义文学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先驱:爱伦•坡(美国)和波德莱尔(法国)
标志着象征主义正式诞生的是:莫里亚斯的《象征主义宣言》
象征主义三大诗人:
兰波:《醉舟》
魏尔伦:《无词浪漫曲》(诗集)
马拉美(法国):《牧神的午后》
象征主义的一些特征:
象征主义认为诗歌要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真实”,但内心的感受必须借助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当找出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的手法。
五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法国、英国、俄国、美国、东北欧
一 法国文学:
法朗士:
四部曲:《当代史话》《企鹅岛》(寓言小说)《诸神渴了》等。
都德(梅塘集团的成员):
《小东西》:半自传体长篇小说。
《磨坊文扎》:短篇小说集
《月曜日故事集》:1写小人物(《最后一课》)2普法战争中的爱国精神(《柏林之围》)
莫泊桑(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中短篇小说300余篇、长篇小说6部):
《羊脂球》(短篇小说):成名作、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色。
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的创作有以下特点:
(一) 基本主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1写资产阶级的风俗习尚,揭露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拜金主义,嘲讽小市民的追求浮华与爱慕虚荣。如《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玛蒂尔特)。
2 写普法战争。如《米隆老爹》《两个朋友》《菲菲小姐》
(二) 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
《羊脂球》中把贵族、资产阶级、教会人士、反对党人、下层阶级等10人安排在一辆马车上,这实际上是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2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和鲜明的对比手法。
细节:羊脂球带了一个装满食品的篮子,说明她不甘做亡国奴,决心逃出敌占区的爱国精神。
对比:“下等人”和上等人,前两次在车上对待饥饿同伴的态度的对比;多特旅馆对待普鲁士军官无礼要求的态度对比。
二 英国文学
创作上狄更斯时代的从容与理性精神被哈代的悲观主义所取代。心理描写方面比以前更深刻、更精确、多样化。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勃朗宁夫妇:爱情十四行诗。
丁尼生:“桂冠诗人”
肖伯纳(英国杰出的实现主义剧作家):
继承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传统,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指出“戏剧的使命在于振奋人心迫使人们进行思考,引起痛苦,反对戏剧当作消遣。
《鳏夫的财产》(第一个剧本):
剧本说明资本家的财产来自于对农民的剥削,指出“体面的中产阶级和贵族青年子弟,正如饼上苍蝇一般,靠剥削住在贫民窟的穷人而自肥”。
主人公青年医生:屈兰奇、房地产资本家:萨托里斯 及其女儿:白朗琪
《华伦夫人的职员》: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中产阶级和贵族奢侈生活是靠肮脏的金钱来维持的事实。
《伤心之家》:具有象征性的著名剧作。模仿契诃夫风格,副标题“俄国风格英国主题的狂想曲”。
剧本描写站时一群消极颓废,空虚无聊的人聚集在老船长肖特非家里,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什么,但谁也得不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于是伤心绝望,盼望生活早点结束,甚至想从毁灭中寻找出路。
《巴巴拉少校》(代表作):主人公巴巴拉 及其父亲:安德谢夫
三 俄国文学
出现了平民知识分子代表的“新人”形象系列和由贵族地主立场向平民立场转化的“忏悔的贵族”形象系列。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谢德林:《哥略夫一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契诃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也是出色的戏剧家。
早期创作(分两类):
1讽刺当时社会的奴性心理、庸俗作风、揭露畸形社会。
《小公务员之死》: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走狗典型是沙皇警察制度的产物。
2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如《苦恼》《万卡》《哀伤》
中期创作:
《第六病院》(中篇小说)库页岛之行的艺术表现。主人公:格罗莫夫、拉京。
第六病院是库页岛的牢房和沙皇俄国的缩影。
后期创作:
《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醋栗》《姚内奇》《万尼亚舅舅》(多幕剧)《三姊妹》
《樱桃园》:最后一部剧作。
通过破落地主拍卖祖传樱桃园的故事,表现了俄国贵族阶级平民知识分子:特罗菲莫夫;贵族拉涅夫斯卡雅的女儿安尼雅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契诃夫小说和戏剧的特色。
俄国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出色的戏剧家契诃夫,他的创作特色有以下几点:
1契诃夫的作品善于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凡的现象,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
2结构精巧、结尾开放性,给人以想象空间。
3风格独特,讽刺小说幽默辛辣、新颖活泼、短小精悍。
4语言简洁明了、词汇丰富、比喻新鲜富于节奏感。
简述《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和社会意义。
1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套中人》中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士,新事物的反对者的典型――中学希腊语教员别里科夫。他的是基本特征:由自私、怯弱、丧失人格、屈从反对势力,进而堕落成为反动势力的帮凶。
2透过这个形象,即看到沙皇统治的残酷,也看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自私,软弱和妥协性,还看到了俄国社会必须改造的迫切性。
四 美国文学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威廉•豪威尔斯:被称作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弗兰克•诺里斯:师宗左拉,创作具有自然主义特色。
《麦克提格》:美国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代表作:小麦三部曲的第一部《章鱼》
五 东欧、北欧文学
显克微支(波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十字军骑士》(历史小说)
伊拉塞克:捷克历史小说创始人。
伊凡•伐佐夫(保加利亚):《轭下》(长篇小说)
斯特林堡(瑞典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鬼魂奏鸣曲》
挪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坛四杰”:
比昂逊、约纳斯•李、谢朗、易卜生。
安徒生:丹麦的童话作家。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史家。
哈代(英国)
19世纪后期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悲观主义情绪)
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事长篇小说的创作)
《德伯家的苔丝》(代表作):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
《无名的裘德》(最后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劳动人民出身的青年理想破灭,壮志不遂的悲惨身世,形象地表明裘德“未能如愿以偿的悲剧”。实际上是英国整个一代劳动人民的社会悲剧。
第二时期:
《列王》(史诗剧):比较完整地阐述自己关于人生及宇宙的哲学思想。
《还乡》(长篇小说):用爱敦荒原来象征大自然的伟大和冷酷无情,人类与它抗争,总以失败告终。小说对社会前途抱着悲观的认识。男主人公:珠宝商克林•约布赖特
《卡斯特桥市长》 :主人公亨察尔
术语解释
威塞克斯小说:
1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这类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统称“威塞克斯小说”。
2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观念的虚伪性。
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人物和环境小说、罗曼司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德伯家的苔丝》的主要思想内容。
1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通过苔丝――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的悲惨遭遇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和顽固性,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
2苔丝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制和暴力的牺牲品,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简析苔丝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内外根源。
1苔丝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少女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勤劳、善良、感情真挚、心地纯洁、性格刚强。
2苔丝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被骗失身,本是一个受害者,但她认为自己在丈夫面前是有罪的。
悲剧根源:
内在: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外在: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宿命论)
两家德伯的对比:一贫;一富。
克莱和亚雷的对比:一个比较纯洁;一个淫邪不正。
简析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1悲剧性的结局。
2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光照,。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诸神的戏弄”,人没有能力支配自然,没有能力与之抗争,人的命运终究是悲观的。
艺术特色:
1情节集中、条理清楚、布局清晰。
小说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的命运描写密切配合。(苔丝被亚雷骗奸的那个晚上,森林中昏暗多露,四面不见人。)
2出色的对比手法。
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托尔斯泰 (俄国)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出生:贵族庄园
主要作品:
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三个中篇:《童年》(尼古连卡)、《哥萨克》(奥列宁)、《一个地主的早晨》(聂赫留朵夫)
《琉森》(短篇小说):痛斥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虚伪。
《战争与和平》:长篇历史小说,史诗体小说。
《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
《忏悔录》:世界观转变的标志。
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
1主题思想严肃深沉。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
2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列宁)。
3对现实主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4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5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
术语解释
心灵的辩证法:
1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一个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
2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反映人的性格思想变化,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站在自由贵族立场上,幻想以改良主义来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他改良社会的政治主张包括:
1不以暴力抗恶。
2道德的自我完善。
3博爱思想。
这些是荒谬的在实际生活中不起作用。
三大代表作: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战争与和平》:历史题材,中心思想是“人民的思想”。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小说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在战争中的作用,展示了战争的全民性。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忏悔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带有作者本人思想发展历程的烙印。
1聂赫留朵夫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
2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广泛接触了社会合阶层,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弊病。认识到人民的苦难是地主阶级和社会造成的。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3上诉失败后,他在《福音书》中找到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一切人,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幸福而工作。
综合论述题
为什么说《复活》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小说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同时小说又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
2小说还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谬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
3小说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良主义(空想)。
试析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人物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1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泛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2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悲剧原因:
内在因素: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
外在原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
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公开这种爱情。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挑战。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卡列宁为了折磨她,拒绝离婚,并且剥夺了她心爱的儿子。在失去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惟一的安慰便是渥伦斯基的爱情了。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论述《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
一 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心灵辩证法)
如1 安娜和渥伦斯基相遇后,当卡列宁再次去车站接她时,安娜觉得他很丑陋。
2 当安娜分娩是内心希望两个情敌能和好,以此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
二 肖像描写富有独创性。
如安娜第一次在舞会上出现时,作者通过对她的穿着、佩带的首饰、外貌等的描写来揭示她的内心被压抑的情感。
三 结构完整,拱形衔接天衣无缝两条线索互相呼应,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两条线索:安娜的家庭悲剧、列文的农事改革。
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生活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情节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
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普通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
易卜生(挪威)
易卜生是挪威文学和“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有“现代戏剧之父”之称。
早期创作:主要成就是浪漫主义历史剧《英格兰夫人》和《觊觎王位的人》
中期创作:
《青年同盟》:散文写成的剧本,它开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先河。
四大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讽刺和揭露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民主。主人公造船厂老板博尼克
《群鬼》:主人公海伦•阿尔文太太是一个由传统道德培养出来的妇女。
《人民公敌》:揭露性最强的作品。主人公斯多克芒是一个正直、勇敢、热爱真理的医生。
《玩偶之家》: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伦理观念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剧本通过对一个普通的资产阶级家庭夫妻关系的剖析,揭露了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内在的虚伪,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和妇女解放的问题。
综合论述题
分析《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形象。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是资本主义生活中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
1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戏剧里不是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他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
2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
第一阶段: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要挟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要辞退他。这使娜拉的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
第二阶段:由烦乱到幻想。她准备自己承担责任,牺牲自己,来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
第三阶段:当海尔茂看到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对她破口大骂。娜拉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
3娜拉对资本主义法律、宗教、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如娜拉说:“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术语解释
社会问题剧
一 易卜生创立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叫社会问题剧。
二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
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总爆发的时刻。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交代出来。使剧本结构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
2 讨论的手法。剧情的发展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
综合论述题
以《玩偶之家》为例,说明“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一 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的以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的剧本,叫社会问题剧。
二 有两种表现手法:
1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于总爆发的时刻。 如《玩偶之家》中一开始就有矛盾:柯洛克斯泰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在银行的职位,而且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矛盾的原因:娜拉用假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的事交代出来。整出戏才三幕,人物不多,剧情在三天之内完成。追溯法使剧本结构集中,紧凑迅速推向高潮。
2讨论法:剧情发展的过程,也是讨论展开的过程。如《玩偶之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提出许多问题,娜拉为救丈夫,不打扰病危的父亲而冒名借钱对不对?丈夫把妻子当玩偶,这种夫妻关系对不对?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马克•吐温(美国)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朗赫恩•克利门斯,马克•吐温是笔名,本是领航员术语,意即水深两噚,可以通船。美国的文坛巨子。
第一个短篇小说:《加利维拉县驰名的跳蛙》
成名作:《傻子出国旅行记》
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与人合作)以对美国社会绝妙的讽刺和揭露而著称。
《竞选州长》:抨击美国的假民主。
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思想内容:
1小说以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为背景,通过白人孩子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追求自由故事,表达了反蓄奴制的思想和对民主、自由的真诚向往。
2逃跑是这部小说中另一个主题。在蓄奴制猖獗的时代,自由并不是和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而是和逃离文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
艺术特色:
1成功地运用了地道的美国英语描写真正的美国生活。
2大量的方言、俗语的使用,即符合一个顽童的性格,也符合他的认识水平。
3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绘相结合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第九章 20世纪文学 (一)
文学特征: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该时期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艺术上,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完整连贯。
文学发展状况
一 苏联文学:
苏联文学的特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要求从现实的革命中真实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
苏联文学的发展,随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和文艺思潮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17年至30年代初:
里程碑式的作品:
绥拉菲莫维奇《铁流》、富尔曼诺夫《恰巴耶夫》、法捷耶夫《毁灭》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以诗歌为武器的宣传鼓动家和诗坛上的革新者。
主要诗作:
长诗《穿裤子的云》:未来主义代表诗。
讽刺诗《开会迷》: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
长诗《列宁》:塑造了革命导师列宁的光辉形象。
长诗《好》:描写了苏维埃共和国从诞生、巩固到繁荣昌盛的全过程,被誉为苏联革命的英雄史诗。
《放开喉咙歌唱》: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纲领和20年创作的总结,同时又揭开了30年代诗坛的序幕。
30年代至50年代:
1934年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召开,苏联作家协会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苏联文学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红色的30年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写出了知识分子同人民的结合过程。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揭示了新人的成长。
卫国战争中:法捷耶夫的长篇《青年近卫军》
巴巴耶夫斯基《金星英雄》:无冲突论的作品
50年至90年代初:
奥维奇金的农村特写《区里的日常生活》:苏联当代文学的“第一只春燕”,打出了“暴露文学”的旗帜。
解冻文学的作家作品:
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第一部1954,第二部1956)
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
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描写了苏联集中营的生活,开启了“集中营文学”的先河。
术语解释
解冻文学:
1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
2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学潮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战争题材小说:
肖洛霍夫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不仅暴露法西斯侵略的罪恶,更描写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
“一寸土”文学(“站壕真实派”):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
“全景文学”(“全景小说”):
西蒙诺夫的军事题材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围困》
华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艾特玛托夫《白轮船》:开始了道德探索题材的文学走向。
二 法国文学:
主要特征:
1开创了长河小说新题材。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
2心理刻画向内心世界深化。
莫里亚克:《爱的荒漠》、《盘缠在一起的毒蛇》(后又译为《蝮蛇结》)
三 英国文学:
英国传统作家:
高尔斯华绥(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劳伦斯成名作:长篇《儿子与情人》
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对人性复归的浓墨重彩正是劳伦斯对现代工业社会 扼杀人性的强有力的抨击。
毛姆成名作《人性的枷锁》:表现社会对人的压抑和奴役的主题。
戈尔丁:
《蝇王》:利用巴伦坦的小说《珊瑚岛》故事的背景及人物杰克和拉尔夫,杜撰了一个立意与《珊瑚岛》完全不同的故事。
四 德语国家文学
主流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
亨利希•曼:
揭露批判德国帝国主义的三部曲:《臣仆》、《穷人》、《首脑》
托马斯•曼:
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一个家族的没落”,直接点出了“崩溃”的主题。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也是近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著名小说《象棋的故事》:以反法西斯为主题。
黑塞(德国当代著名的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荒原狼》
雷马克:著名小说《西线无故事》
布莱希特: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
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一声不吭》
五 美国文学
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呈多元局面:
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
代表性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杰克•伦敦(“美国的高尔基”之称):
代表作:
属于“北方故事”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
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自传性质的小说。
《铁蹄》: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
德莱塞:
一生写了8个长篇,这些作品有“人间悲剧”之称:
《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天才”》、《美国的悲剧》
刘易斯:(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奖作家)成名作:《大街》
术语解释
迷惘的一代: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
2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代表作家有海明威等。
帕索斯:
《美国》三部曲:《北纬四十二度》、《一九一九》、《赚大钱》,被誉为现代美国的一部“民族史诗”。
斯坦贝克(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表现了美国大萧条的生活:《人鼠之间》
20世纪美国犹太小说代表作品:辛格的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
20世纪美国战争小说: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
赛珍珠:
第一部长篇小说:《东方•西风》,被美国《星期日纽约论坛》誉为“第一部成功地用英语写中国的小说。
翻译中国文学著作《水浒传》,易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苏联)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道路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早期:一种是浪漫主义:取材于民间传说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
一种是现实主义:《切尔卡什》
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标志着高尔基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1905年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时期: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底层》
1905年革命以后到十月革命期间:
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
十月革命后:
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母亲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1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2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
3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综合论述题
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
一 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题)
二 作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巴威尔: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他本来走的也是父辈的道路,但革命改变了他。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关心母亲和同志。在“诏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议罢工,由于还“不会说明真理”,建议未被接受。
2“五一”游行中他举着红旗走在最前头,表明他斗争的无畏和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
3法庭斗争使这个人物显出了他的全部光辉,他的演说义正词严,是向制度宣站的檄文,说明他已具备高度的理论水平和革命胆略。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三 全新的创作方法,《母亲》是高尔基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它即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又充满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现实主义为主而又结合浪漫主义的作品。
综上所叙《母亲》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不愧为是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肖洛霍夫 (苏联)
主要作品:
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
1926—1940完成:《静静的顿河》(代表作)
1932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
1956年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一个人的遭遇》的主要思想内容。
1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描写了主人公安得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通过主人公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
2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中部最普通的一员,所以他的遭遇才更能引起共鸣,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作者通过“严酷的现实”来表现法西斯侵略战争给广大苏联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对侵略者的仇恨。
简述葛利高里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
1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
2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世代的种种偏见。
3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
典型意义:这个形象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这一形象,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广阔的史诗画面。小说对顿河村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史诗效果。
2精巧的艺术结构。小说情节的中心是麦列霍夫家族的命运,主要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娅的纠葛,补充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娜塔莉娅的关系。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呈开放型,但又给人一种浑然、有机的整体之态。
3浓厚的民族特色。小说不久描绘了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而且还描绘了哥萨克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跳舞、唱歌,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一种是北部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间语言,另一种是文学语言。
罗曼•罗兰(有“欧洲的良心”之称)(法国)
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由此获得了1913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部长篇小说:《母与子》(又译《欣悦的灵魂》)
传记作品:《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
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
1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他成才道路上受了两个人的影响:祖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舅舅教导他创作要要真诚,还引导他去野外聆听大自然的音乐。
2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的他。逃亡法国后,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像个杂耍市场,于是他对法国的文艺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抨击。他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到民间去,和平民交朋友,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
3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惟一手段是艺术,惟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艺术是一种“纯艺术”,他的这种认识基于博爱主义,但这又使他最终走向妥协。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在创作上,潜心于宗教音乐。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
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
1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段。
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
海明威(美国)
主要作品:
以强烈的反站倾向和对未来的迷惘而成为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篇:
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成为“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勃莱特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把“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主人公:亨利•腓特力、英国护士凯瑟琳
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乞力马扎罗的雪》:最成功的一个短篇。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1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在这场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提亚哥赢得了胜利。
2桑提亚哥的生活信条和“硬汉子”的精神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也是这一形象留给读者的最深刻的启发。
术语解释
冰山原则
1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硬汉子”的形象系列:
《印第安营地》:
《打不败的人》:斗牛士曼努埃尔
《五万元》:拳击手杰克
《弗朗西斯•马康贝短暂的幸福》:弗朗西斯•马康贝
《丧钟为谁而鸣》:乔丹
《老人与海》:桑提亚哥
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尼克•亚当斯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
20世纪前半期的现代主义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有以下特点:
1现代派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特征的特点:
1象征性。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诞性。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揉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荒诞形象具有特殊的概括力。
3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 象征主义:
术语解释
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 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3 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
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勃洛克:《十二个》(长诗)
意象派的代表(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
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隐逸派(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
创始人:翁加雷蒂
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两位弟子):夸西莫多和蒙塔莱(分别于1939年和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 表现主义
术语解释
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 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4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
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
奥尼尔的主要作品:
《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毛猿》: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三 意识流小说
术语解释
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
福克纳:
“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 未来主义: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
文学艺术的主题上: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等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
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五 超现实主义
兴起于法国,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达达派诗人:布勒东(创始人)、阿拉贡、艾吕雅
六 达达主义: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
艾略特
第一个创作阶段(第一首诗歌到1922年发表《荒原》前):
《一位女士的画像》、《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第二创作阶段(1922年《荒原》发表至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教前,即“荒原”阶段):
《荒原》、《空心人》
第三创作阶段(即荒原后阶段):《四个四重奏》
《荒原》(共五章):
第一章《死者的葬仪》:诗篇一开始便写西方人虽死犹生的荒芜景象。
第二章《弈棋》:诗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以女性及其情欲为主体去展示西方文化堕落的景象。
第三章《火的布道》(又译《火诫》):写男性及其情欲。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以象征情欲泛滥与死亡的“水”为主题意象。
第五章《雷霆的话》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荒原》的思想内容。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
1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入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
2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人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讯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种虽死犹生的绝望。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内心独白的运用。
2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
3把诗中的人物放到戏剧化的场景中。
4诗人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
5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6大量运用文学的与历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题辞和各章标题,或者取自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仪式,或者指向文学作品的故事,抱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卡夫卡 (奥地利)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创作的小说主要有3部分:
一:生前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饥饿艺术家》、《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 作品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变形后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二: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地洞》整篇小说都是写一只人化了的动物的内心感受,它表现了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和生存环境的非理性。
三:生前未发表过的3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孤独三部曲”)
《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小说在形式上受流浪汉小说的影响,用狄更斯的传统叙述手法,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生存状态。主人公卡尔。
《诉讼》:主人公银行襄理K
《城堡》:表现了“卡夫卡式”小说的典型特征。
术语解释
卡夫卡式:
1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
3“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自传色彩。
理解后简答题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简述《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乔伊斯:爱尔兰作家,20世纪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
《都柏林人》:第一个短篇小说集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中篇小说,是乔伊斯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是他正式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被认为是《尤利西斯》的前奏曲。首次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手法。主人公斯蒂芬
《为芬尼根守灵》: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代表长篇:《尤利西斯》书名是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俄底修斯的拉丁文名幻化而来的。被认为是一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崩溃的史诗”,是“关于一个社会无可挽回的分崩离拆”。主人公广告承揽员布鲁姆是个平庸的资产阶级市侩、斯蒂芬、莫莉三人的巧遇,构成了庸人主义、虚无主义和肉欲主义的三结合,而这种结合正是都柏林社会也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格破碎、庸俗猥琐和精神崩溃的深刻写照。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
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被称为是“意识流”的百科全书,它的发表标志着作者意识流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它有如下特征:
1作者采用荷马史诗《奥德赛》情节平行的结构,反衬现代西方人的卑微、苍白、渺小。
2作者抛弃了单向型意识流手法而将其发展为交错型意识流。作品中三股意识流互相交织,在亲情和家庭的焦点上汇合,构成一幅多彩的画面,折射出都柏林社会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3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
4作品还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他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作为本小说总体结构的框架,并且把两部史诗融为一体;天空中阴云密布,象征着人类的种种罪恶。
5乔伊斯还运用了多种语言,还打破传统的语法和句法的束缚,独创了一些词汇。
第九章 20世纪文学 (一)
文学特征: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该时期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艺术上,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完整连贯。
文学发展状况
一 苏联文学:
苏联文学的特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要求从现实的革命中真实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
苏联文学的发展,随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和文艺思潮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17年至30年代初:
里程碑式的作品:
绥拉菲莫维奇《铁流》、富尔曼诺夫《恰巴耶夫》、法捷耶夫《毁灭》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以诗歌为武器的宣传鼓动家和诗坛上的革新者。
主要诗作:
长诗《穿裤子的云》:未来主义代表诗。
讽刺诗《开会迷》: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
长诗《列宁》:塑造了革命导师列宁的光辉形象。
长诗《好》:描写了苏维埃共和国从诞生、巩固到繁荣昌盛的全过程,被誉为苏联革命的英雄史诗。
《放开喉咙歌唱》: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纲领和20年创作的总结,同时又揭开了30年代诗坛的序幕。
30年代至50年代:
1934年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召开,苏联作家协会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苏联文学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红色的30年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写出了知识分子同人民的结合过程。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揭示了新人的成长。
卫国战争中:法捷耶夫的长篇《青年近卫军》
巴巴耶夫斯基《金星英雄》:无冲突论的作品
50年至90年代初:
奥维奇金的农村特写《区里的日常生活》:苏联当代文学的“第一只春燕”,打出了“暴露文学”的旗帜。
解冻文学的作家作品:
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第一部1954,第二部1956)
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
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描写了苏联集中营的生活,开启了“集中营文学”的先河。
术语解释
解冻文学:
1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反映的是“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很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
2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文学潮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战争题材小说:
肖洛霍夫的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不仅暴露法西斯侵略的罪恶,更描写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悲剧。
“一寸土”文学(“站壕真实派”):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
“全景文学”(“全景小说”):
西蒙诺夫的军事题材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围困》
华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艾特玛托夫《白轮船》:开始了道德探索题材的文学走向。
二 法国文学:
主要特征:
1开创了长河小说新题材。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
2心理刻画向内心世界深化。
莫里亚克:《爱的荒漠》、《盘缠在一起的毒蛇》(后又译为《蝮蛇结》)
三 英国文学:
英国传统作家:
高尔斯华绥(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劳伦斯成名作:长篇《儿子与情人》
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对人性复归的浓墨重彩正是劳伦斯对现代工业社会 扼杀人性的强有力的抨击。
毛姆成名作《人性的枷锁》:表现社会对人的压抑和奴役的主题。
戈尔丁:
《蝇王》:利用巴伦坦的小说《珊瑚岛》故事的背景及人物杰克和拉尔夫,杜撰了一个立意与《珊瑚岛》完全不同的故事。
四 德语国家文学
主流仍然是现实主义文学
亨利希•曼:
揭露批判德国帝国主义的三部曲:《臣仆》、《穷人》、《首脑》
托马斯•曼:
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一个家族的没落”,直接点出了“崩溃”的主题。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也是近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著名小说《象棋的故事》:以反法西斯为主题。
黑塞(德国当代著名的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荒原狼》
雷马克:著名小说《西线无故事》
布莱希特: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
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一声不吭》
五 美国文学
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呈多元局面:
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
代表性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杰克•伦敦(“美国的高尔基”之称):
代表作:
属于“北方故事”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
长篇小说《马丁•伊登》:自传性质的小说。
《铁蹄》: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
德莱塞:
一生写了8个长篇,这些作品有“人间悲剧”之称:
《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天才”》、《美国的悲剧》
刘易斯:(193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奖作家)成名作:《大街》
术语解释
迷惘的一代: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代美国青年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最终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
2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代表作家有海明威等。
帕索斯:
《美国》三部曲:《北纬四十二度》、《一九一九》、《赚大钱》,被誉为现代美国的一部“民族史诗”。
斯坦贝克(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表现了美国大萧条的生活:《人鼠之间》
20世纪美国犹太小说代表作品:辛格的长篇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
20世纪美国战争小说: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
赛珍珠:
第一部长篇小说:《东方•西风》,被美国《星期日纽约论坛》誉为“第一部成功地用英语写中国的小说。
翻译中国文学著作《水浒传》,易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苏联)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道路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早期:一种是浪漫主义:取材于民间传说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
一种是现实主义:《切尔卡什》
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标志着高尔基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
1905年革命准备时期和革命时期: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剧本《小市民》、《底层》
1905年革命以后到十月革命期间:
自传体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主人公阿辽沙
十月革命后:
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母亲尼洛芙娜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尼洛芙娜是由一个旧式的家庭妇女,经过革命洗礼转变为坚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形象。
1她是钳工的妻子,身受政权、夫权和神权的三重压迫。无权的地位使她整天沉默不语,提心吊胆、显得悲哀和柔顺。
2革命者常在她家里聚会,她从恐惧变为习惯,自发地认为革命事业是对的。出自母爱,她主动承担了送传单的任务,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五一”游行儿子被捕之后,她到城里与革命者交往,受到更多的熏陶,她已经从爱儿子扩展到爱同志,送传单是工作的需要了。
3母亲被捕,彻底完成了这一形象从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到自觉工作、坚定无畏的革命工作者的转变。
意义:母亲的转变是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显示了革命理论和运动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
综合论述题
为什么说《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
一 作品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工农联盟的意义,革命知识分子的作用。(新的主题)
二 作品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巴威尔: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他本来走的也是父辈的道路,但革命改变了他。他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关心母亲和同志。在“诏地戈比”事件中他提议罢工,由于还“不会说明真理”,建议未被接受。
2“五一”游行中他举着红旗走在最前头,表明他斗争的无畏和政治上的坚定与成熟。
3法庭斗争使这个人物显出了他的全部光辉,他的演说义正词严,是向制度宣站的檄文,说明他已具备高度的理论水平和革命胆略。他是无产阶级文学中第一个用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革命家形象。
三 全新的创作方法,《母亲》是高尔基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在革命的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它即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又充满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现实主义为主而又结合浪漫主义的作品。
综上所叙《母亲》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不愧为是划时代的光辉著作。
肖洛霍夫 (苏联)
主要作品:
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和《浅蓝的原野》
1926—1940完成:《静静的顿河》(代表作)
1932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
1956年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一个人的遭遇》的主要思想内容。
1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描写了主人公安得烈•索科洛夫痛苦而坚强的一生。通过主人公的娓娓叙谈,表现了对战争的回味和思考。
2因为书中的主人公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中部最普通的一员,所以他的遭遇才更能引起共鸣,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3作者通过“严酷的现实”来表现法西斯侵略战争给广大苏联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对侵略者的仇恨。
简述葛利高里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肖洛霍夫的作品《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
1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个善良、勤劳、纯朴的哥萨克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
2葛利高里身上又带有哥萨克世代的种种偏见。
3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
典型意义:这个形象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这一形象,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1广阔的史诗画面。小说对顿河村庄日常生活和主人公命运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史诗效果。
2精巧的艺术结构。小说情节的中心是麦列霍夫家族的命运,主要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婀克西妮娅的纠葛,补充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娜塔莉娅的关系。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呈开放型,但又给人一种浑然、有机的整体之态。
3浓厚的民族特色。小说不久描绘了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而且还描绘了哥萨克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跳舞、唱歌,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多音调合奏曲色彩的语言。一种是北部顿河地区哥萨克的民间语言,另一种是文学语言。
罗曼•罗兰(有“欧洲的良心”之称)(法国)
第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由此获得了1913年度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和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部长篇小说:《母与子》(又译《欣悦的灵魂》)
传记作品:《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
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
1克利斯朵夫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才音乐家。在他成才道路上受了两个人的影响:祖父培养了他的音乐才能;舅舅教导他创作要要真诚,还引导他去野外聆听大自然的音乐。
2个性倔强坦率,又有点鲁莽,但心灵世界丰富而敏感的他。逃亡法国后,他发现巴黎的文艺界像个杂耍市场,于是他对法国的文艺界、文学界乃至整个法国社会进行了抨击。他要使自己的音乐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他开始到民间去,和平民交朋友,还想办一所平民音乐学校。
3奋斗失败后的克利斯朵夫认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惟一手段是艺术,惟一思想武器是“爱”。他追求的艺术是一种“纯艺术”,他的这种认识基于博爱主义,但这又使他最终走向妥协。晚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下一代中传播爱的种子。在创作上,潜心于宗教音乐。他的艺术境界变得清明恬静,失去了往昔的战斗气息。
克利斯朵夫在他所追求的心灵的和谐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
1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段。
2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
海明威(美国)
主要作品:
以强烈的反站倾向和对未来的迷惘而成为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篇:
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成为“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勃莱特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把“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主人公:亨利•腓特力、英国护士凯瑟琳
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乞力马扎罗的雪》:最成功的一个短篇。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1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在这场英雄与环境的斗争中,桑提亚哥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提亚哥赢得了胜利。
2桑提亚哥的生活信条和“硬汉子”的精神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也是这一形象留给读者的最深刻的启发。
术语解释
冰山原则
1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2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硬汉子”的形象系列:
《印第安营地》:
《打不败的人》:斗牛士曼努埃尔
《五万元》:拳击手杰克
《弗朗西斯•马康贝短暂的幸福》:弗朗西斯•马康贝
《丧钟为谁而鸣》:乔丹
《老人与海》:桑提亚哥
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尼克•亚当斯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
20世纪前半期的现代主义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有以下特点:
1现代派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特征的特点:
1象征性。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诞性。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揉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荒诞形象具有特殊的概括力。
3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一 象征主义:
术语解释
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 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3 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
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勃洛克:《十二个》(长诗)
意象派的代表(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
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隐逸派(象征主义派生出来的另一个诗歌流派):
创始人:翁加雷蒂
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两位弟子):夸西莫多和蒙塔莱(分别于1939年和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 表现主义
术语解释
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 表现主义的特征: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4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
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奥尼尔
奥尼尔的主要作品:
《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
《毛猿》: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三 意识流小说
术语解释
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
福克纳:
“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 未来主义: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
文学艺术的主题上: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等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
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五 超现实主义
兴起于法国,它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达达派诗人:布勒东(创始人)、阿拉贡、艾吕雅
六 达达主义: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
艾略特
第一个创作阶段(第一首诗歌到1922年发表《荒原》前):
《一位女士的画像》、《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第二创作阶段(1922年《荒原》发表至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教前,即“荒原”阶段):
《荒原》、《空心人》
第三创作阶段(即荒原后阶段):《四个四重奏》
《荒原》(共五章):
第一章《死者的葬仪》:诗篇一开始便写西方人虽死犹生的荒芜景象。
第二章《弈棋》:诗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以女性及其情欲为主体去展示西方文化堕落的景象。
第三章《火的布道》(又译《火诫》):写男性及其情欲。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以象征情欲泛滥与死亡的“水”为主题意象。
第五章《雷霆的话》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荒原》的思想内容。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
1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之世界的本真状态。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入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
2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人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讯息,如此,《荒原》也才不是那种虽死犹生的绝望。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内心独白的运用。
2广泛地运用自由联想。
3把诗中的人物放到戏剧化的场景中。
4诗人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
5情感的场面化和具体化,这便是他那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6大量运用文学的与历史的典故。《荒原》中的题辞和各章标题,或者取自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仪式,或者指向文学作品的故事,抱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卡夫卡 (奥地利)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创作的小说主要有3部分:
一:生前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饥饿艺术家》、《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 作品通过格里高尔的变形及变形后的遭遇及悲惨结局,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二: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地洞》整篇小说都是写一只人化了的动物的内心感受,它表现了小动物的恐惧心理和生存环境的非理性。
三:生前未发表过的3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孤独三部曲”)
《美国》:(原名《生死不明的人》)小说在形式上受流浪汉小说的影响,用狄更斯的传统叙述手法,揭示了西方社会的生存状态。主人公卡尔。
《诉讼》:主人公银行襄理K
《城堡》:表现了“卡夫卡式”小说的典型特征。
术语解释
卡夫卡式:
1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
3“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自传色彩。
理解后简答题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简述《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乔伊斯:爱尔兰作家,20世纪现代派文学巨匠和意识流小说大师。
《都柏林人》:第一个短篇小说集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中篇小说,是乔伊斯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是他正式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被认为是《尤利西斯》的前奏曲。首次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手法。主人公斯蒂芬
《为芬尼根守灵》: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代表长篇:《尤利西斯》书名是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俄底修斯的拉丁文名幻化而来的。被认为是一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崩溃的史诗”,是“关于一个社会无可挽回的分崩离拆”。主人公广告承揽员布鲁姆是个平庸的资产阶级市侩、斯蒂芬、莫莉三人的巧遇,构成了庸人主义、虚无主义和肉欲主义的三结合,而这种结合正是都柏林社会也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格破碎、庸俗猥琐和精神崩溃的深刻写照。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尤利西斯》的艺术特色。
20世纪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创作的《尤利西斯》,被称为是“意识流”的百科全书,它的发表标志着作者意识流技巧的成熟和完善。它有如下特征:
1作者采用荷马史诗《奥德赛》情节平行的结构,反衬现代西方人的卑微、苍白、渺小。
2作者抛弃了单向型意识流手法而将其发展为交错型意识流。作品中三股意识流互相交织,在亲情和家庭的焦点上汇合,构成一幅多彩的画面,折射出都柏林社会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
3内心独白的系统运用。
4作品还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的手法。
他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作为本小说总体结构的框架,并且把两部史诗融为一体;天空中阴云密布,象征着人类的种种罪恶。
5乔伊斯还运用了多种语言,还打破传统的语法和句法的束缚,独创了一些词汇。
第十一章 20世纪文学(三)
20世纪后半期的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发展状况:
一 存在主义文学
术语解释
存在主义文学:
1存在主义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二战后达到发展的顶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2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是理性多于形象;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
3“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4艺术上,第一: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并用。
5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
加缪的主要作品:《局外人》、《鼠疫》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局外人》的现代意识。
《局外人》是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加缪创作的。
1《局外人》是反映“荒谬世界荒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局外人莫尔索对一切都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面孔,说了许多无所谓的话,做了许多无所谓的事,萌生了许多无所谓的念头,但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2莫尔索那些介于“有所谓”和“无所谓”、“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表现,是一种在荒谬世界无可奈何的表现,也是对现实恶势力的揭露。
3作者以“局外人”为题,正意反说,包含辛辣的讽刺。莫尔索荒谬言行和心理,说明他是消极地对抗荒谬社会的真正的局内人。
波伏瓦:(法国女作家)《女客》、《第二性》
二 荒诞派戏剧
术语解释
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 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
1荒诞、抽象的主题。
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
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4)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
三 新小说派: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
法国女作家萨洛特:第一个写新小说
西蒙:有“新小说派之父”之称。成名作:《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布—格里耶:新小说派的旗手,也是国际笔会推选出来的当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小说《窥视者》:获法国1995年的“评论家奖”。
代表作:《橡皮》
四 “黑色幽默”
术语解释
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
4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其它作家:
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
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五 魔幻现实主义
术语解释
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六 “垮掉的一代”
代表作家:
杰克•凯鲁阿克:《小城镇与大都会》
金斯堡:《嚎叫》
萨特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的领袖,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
理论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小说:
《恶心》:采用的是日记体、自叙体。主人公青年历史学家洛根丁
《墙》:存在主义的化身伊比埃塔
三部曲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时代》、《延缓》、《心灵之死》
术语解释
“境遇剧”
1 20世纪存在主义作家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2萨特把自己的戏剧称之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之为“自由剧”。
萨特的境遇剧共有11部:
《苍蝇》:取材于古希腊戏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三部曲《俄瑞斯忒斯》中的第三部《报仇神》。苍蝇象征邪恶。
《毕恭毕敬的妓女》:一部反种族主义的剧本。体现了作家“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主张。
《禁闭》:主要人物是三个鬼魂—一男二女:加尔森(男)、伊内丝和艾丝黛尔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禁闭》的主要思想内容。
20世纪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创作的“境遇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很浓的名剧。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
1该剧描写的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作奸犯科。死后在地狱里继续为非作歹,不得安宁。他们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
2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苦境地,每个人都成了对方的地狱。
3地狱实际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资本主义社会,地狱中鬼魂与鬼魂的争斗和利害冲突,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畸形关系。“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
以《死无葬身之地》为例简析“境遇剧”的特色。
1境遇剧的特点: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2 在《死无葬身之地》中萨特让人置身在最艰难的情境中,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5个游击队员抵抗暴力,维护民族和人格尊严,宁死不当叛徒,决不出卖同志。游击队员们并非生就的英雄,只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自由选择”了自己的“本质”,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了自己的选择并确定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简析《死无葬身之地》的艺术特征。
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艺术特点非常鲜明:
1现实主义成分较突出,算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2又是一部典型的存在主义“境遇剧”。剧中通过几次波澜的设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人物在特定境遇中选择了自身的人生道路。
3场景和对话要而不繁,简短有力,既有戏剧性,有意味深长。
贝克特 (爱尔兰)
20世纪50年代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
被评论家誉为20世纪的杰作的是:
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
成名作:《等待戈多》
独幕剧:《剧终》
两幕剧《啊!美好的日子》:剧本突出表现了人的精神麻木。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等待戈多》的主题
《等待戈多》是20世纪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成名作。
1《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2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以《等待戈多》为例说明荒诞剧的主要特色。
1荒诞剧的主要特征有: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2《等待戈多》中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有戏,但这不可思议的东西却恰恰是《等待戈多》独特的艺术手法。作者采用的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3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作者通过非理性的夸张,利用各种舞台手段让舞台形象、灯光、道具“说话”,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海勒 (美国)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
主要作品:
《出了毛病》:主人公斯洛克姆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
《像戈尔德一样好》:人们把混乱当成了秩序,把不正常当成了正常。主人公:犹太后裔的知识分子布鲁斯•戈尔德。
《第二十二条军规》:西方评论界之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主人公尤索林。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内涵。
1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通过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战争和官僚机器的疯狂、荒诞,并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达到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境界。
2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圈套。
3这条军规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
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形象。
1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2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清醒者。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促使他进行痛苦的思考。他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正义感。对于疯狂的世界,他一直进行着道义的评判。
3由于他在本质上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在保存自己的过程中变得胆小如鼠。
4尤索林信仰的丧失,理想的落空,英雄气概的消亡,都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日趋衰败并渐渐走向衰亡。
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色。
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艺术上典型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点。
1小说结构散乱。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
2从叙述方式上看,全书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拼帖,而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
3小说是一出疯狂的喜剧。喜剧效果中又透着黑色,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
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三次忍耐》
短篇小说:《周末后的一天》
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有人把这部小说看成是《百年孤独》的前身。
短篇小说集《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用夸张的笔调揭露了拉丁美洲的独裁统治。
中篇小说《恶时辰》:写一个城镇由于出现揭人隐私和诽谤别人的匿名帖子而酿成的悲剧。
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作品写了西班牙移民的后代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与马孔多由开拓到繁荣、再次毁灭的历史。
第二部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
中篇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讲述了一个由于谣传和猜测致使无辜者惨遭杀害的故事。
第三部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及作品的寓意。
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1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蜮的界限。
2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
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理解后简答题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1、 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如《生死不明的人》卡尔的遭遇,揭示西方人生存状态;《诉讼》每个细节都显得比较荒诞和不可思义;《城堡》、《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都贯穿着社会批判主题,正因为这一主题所以细节就比较真实。
2、 怪诞:《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引起别人的讨厌,最后产生了消灭自己的决心,虽然情节显得怪诞、奇怪,但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欲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3、 象征:《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神秘、异化力量的象征。
4、 自传色彩:卡夫卡从小在家受到压抑、胆小脆弱,又追求美好,但却常常失败,内心幻想浓重;《地洞》中表现小人物胆小心理,权威不可抗拒,障碍不可克服,孤独不可忍受,真理不可追求。
分析比较题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形象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相同处:
1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
2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安娜:公开非婚姻的爱情,反对虚伪。娜拉:独立借款、还款,独立承认冒名签字的责任,不愿作丈夫的玩偶。
异同处:
1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
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付出了代价(如遭社会的谴责;失去了孩子。)但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安娜对社会的总结是“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对于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2两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
安娜:接受的是爱情至上的思潮。所以渥伦斯基对她冷淡后,她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娜拉:接受的是个人解放思想的影响。所以她要离开“玩偶之家”,娜拉的的出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3结局不同。
安娜:最后死亡,原因是封建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另一原因是因为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她有一种负罪感,时时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因此只能以死来结束生命。
娜拉:出走,她不会走向死亡,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泼留浠金的形象比较。
相同处:
1不同国度的吝啬鬼在剥削方法上一样。
葛朗台:从农业资本家发展到工业资本家,葛朗台的发迹是建立在压迫农民的基础之上的。
泼留浠金:是农奴主,不管农奴的收成如何都要农奴复一样的苦役。
2吝啬的程度是一样的。
葛朗台:对亲情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如只懂用金钱来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
泼留浠金:吝啬的惊人,女儿来看他他只给外孙一颗纽扣玩。他的吝啬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穿的像乞丐。
异同处:
1剥削的方式不同。
葛朗台:资本剥削的方式,懂得在资本的流通中得到利润。
泼留浠金:原始、古老的农奴剥削方式,不懂得进一步发展生产;残酷的对待农奴,自己的房子充满霉味,田地里长满荒草。
2剥削的程度不同。
葛朗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泼留浠金:野蛮的剥削农奴,以致农奴惨死。农奴没有自由,对生产不感兴趣,自己也变成财富的奴隶。
3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不同。
葛朗台:发展了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对小镇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泼留浠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扫去垃圾堆。
意义:
1两个吝啬鬼的典型说明农奴剥削制度在俄国必将被推翻。
2两人尽管有差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剥削者的不朽典型,对人类都有很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东方文学
第十二章 古 代 文 学
文学状况
一 古埃及文学
古埃及文学中,最古老的是神话:太阳神拉、水神努、土地及丰收之神奥西里斯、爱情之神赫托尔。
诗歌是古代埃及文学中最早的一种文学体裁:
《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古埃及最著名的宗教哲理诗。
《亡灵书》: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文集。
术语解释
《亡灵书》:
1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为《亡灵书》。
2《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
故事是古埃及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
《魔术师的故事》: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
《乡民与雇工》
二 巴比伦文学
《埃努玛•埃立什》:是一篇流传很广的关于创世纪的神话。
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汇编。是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完成于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三 古印度文学
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种姓制度将人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4等。印度古老的婆罗门教宣扬“梵”是唯一的真实,自我和个人灵魂来源于“梵”。
术语解释
《吠陀》
1《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遗产,“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2《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其中,前两部文学成就最高。
《梨俱吠陀》:主要是祭祀时用来朗读的颂神诗,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色彩,但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绪。诗集中收入了一些劳动歌谣和民间情歌。
《阿闼婆吠陀》:主要是巫术咒语诗。
《娑摩吠陀》:专供举行祭祀仪式时唱的歌曲集。
《夜柔吠陀》:关于祭祀仪式和使用《梨俱吠陀》中诗歌方法的规定。
继《吠陀》文学后,在古印度文学史上,又出现了著名的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作者为广博仙人
《罗摩衍那》:作者为蚁垤仙人 被印度称为作“最初的诗”。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古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它们的主要思想内容如下:
《摩诃婆罗多》堪称是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古代印度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皆在于强调政治斗争中的“法”。“法”与“非法”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般度族被当作“法”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受到歌颂,体现了人民的心愿。
《罗摩衍那》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王权问题,谴责了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行径,表明人民希望开明君主实行仁政的思想,歌颂了正义战争,宣扬一夫一妻制,具有进步倾向,但也流露出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寓言故事也是古代印度文学主要成就之一:
《五卷书》:是一部大型的寓言故事集。通过对各类动物的描写,不仅讽刺了各种统治势力,颂扬了普通人的智慧和斗争精神,反映的是城市平民的思想意识。
古代印度的戏剧:
首陀罗迦的《小泥车》:描写了商人善施和妓女春军之间的爱情。
迦梨陀娑的创作把古代印度戏剧推向了高峰。
《舞论》:用诗体或散文体写成的印度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
《旧约》
术语解释
《旧约》
1《旧约》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
2全书共39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
3《旧约》是古代希伯莱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它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反映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律法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利末记》、《民数记》和《申命记》5卷(摩西五经),5卷的内容是关于耶和华神。
历史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列王记》(上、下)、《历代志》(上、下)、《以斯帖记》、和《尼希米记》等10卷。
先知书包括《以塞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三大先知书)
诗文杂著又称诗文集,包括诗歌《诗篇》、《雅歌》、《箴言》、《传道书》、《耶利米哀歌》(相传为先知耶利米所作,被誉为希伯莱人的民族绝唱),小说《路得记》、《以斯帖记》、《但以理书》。
旧约文学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文学与宗教、历史紧密结合。《圣经》文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
2民族心声的倾诉。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爱国正义精神。
3民间文学的奇葩。
4简洁、生动的文体和风格。
迦梨陀娑(古印度):有“印度的莎士比亚”之称。
长篇抒情诗《云使》:是印度文学史上最早的抒情诗长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抒情诗之一,被列入印度“六大名诗”之一。
《沙恭达罗》:是他最杰出的戏剧代表作,是古代印度戏剧的最高峰,也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现实生活和神话世界为背景,描写了净修女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之间曲折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迦梨陀娑的最高成就是他的戏剧。
他的创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1无论是诗歌还是剧本,绝大多数作品都取材于古代传说,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加以改造。
2迦梨陀娑的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戏剧构思巧妙跌宕曲折,剧中有诗,诗中有情。
3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善于将人物放到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去描写。因而,后人称他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沙恭达罗》中沙恭达罗的形象及其意义。
《沙恭达罗》是古印度作家迦梨陀娑的戏剧代表作,剧中的沙恭达罗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古印度妇女的正面理想人物。
1沙恭达罗是一个纯洁、善良、对爱情坚贞不渝,且富有斗争精神的美丽、动人的妇女典型。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具有东古典美的妇女典型之一。她从小生活在净洁安宁的净修林中,穿的是树皮,整天与小鸟为伍。纯朴的大自然生成了她的天真、纯洁的性格她不羡慕都市的豪华。更能体现沙恭达罗的性格特征的是对纯真、美好的爱情的追求。
2从全剧来看,沙恭达罗的性格原有其柔弱的一面。但为了追求自己的美好爱情,她又敢于不顾一切与自己所爱的人自由结合成为夫妻,表现出坚强、勇敢、刚毅、不屈服的反抗的一面。
意义:在沙恭达罗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剧作者所向往的爱情理想、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
简析诗剧《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沙恭达罗》是古印度剧作家迦梨陀娑的戏剧代表作,它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情节线索即单纯又曲折,且富有戏剧性。戏中男女主人公从一见钟情开始,经过三次急剧转折(结合、婚变、重圆),有虚有实、波澜起伏。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人。作者以优美、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沙恭达罗的无以比拟的美。剧中还创造不同的环境去衬托和表现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剧中比较典型的环境有三个,即净修林、宫廷和仙界,不同的环境中,各个人物与环境浑然一体。
3语言丰富多彩,清新优美、富于抒情性。如沙恭达罗在宫廷遭遗弃时对护送她的亲人说:“我已经给这个骗子骗过了,你们也丢弃了我。”一字一泪,表达出她的险恶处境和悲痛心情。刻画净修林的景色,抒情浓郁。
4《沙恭达罗》以精湛完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乃至历来人民都极为关心的生活问题,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第十三章 中 古 文 学
文学状况
一 阿拉伯文学
著名的有《一千零一夜》、《古兰经》(“应读的书”)
术语解释
“悬诗”
1“悬诗”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阿拉伯人每年要举行赛诗会,获胜的诗将用金水抄在麻布上,挂到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悬挂在脖子上,人们将之称为“悬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诗人蒲绥里:代表作《斗蓬颂》是长篇宗教颂诗,赞颂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
穆格法: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原是印度的寓言集《五卷书》,由穆格法译成阿拉伯文。
传奇故事:《安塔拉传奇》
二 日本文学
奈良时代:
代表性作品:《故事记》(是一部综合性古典文献)、《日本书记》、诗歌总集《万叶集》。
术语解释
《万叶集》
1《万叶集》是日本最古的和歌总集,全书共20卷,收入诗歌4500余首。
2《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汉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纪录下来,故称“万叶集”。
3诗集的作者比较广泛,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代表性的作家有山上忆良。
4《万叶集》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日本奴隶社会末期以至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生活,内容充实,感情朴直,是日本诗歌的奠基石。
江户时期:
俳句:
1俳句初时称俳谐,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它强调集中表现对事物的瞬间印象和感受,因此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
井原西鹤一生写了大量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小说,统称为“浮世草子”。这类新型的市井小说在题材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映商人阶层爱欲生活的“好色物”如《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
一类是描写商人经济生活的“町人物”如《日本永代藏》、《世间胸算用》
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中古时期日本最重要的作品。
三 印度文学
印地语文学最具代表性:
最著名的是金德•伯勒达伊的《地王颂》
杜勒西达斯:是印度中古文学中影响最大的诗人,其长篇叙事诗《罗摩功行录》(以《罗摩衍那》为蓝本)。
四 波斯文学
鲁达基:第一位,被称为波斯文学史上的“诗歌之父”。
菲尔多西:著名长诗《王书》(又译《列王纪》)
中古波斯三大诗人:
萨迪:代表作《蔷薇园》、《果园》
哈菲兹:在文学史上被誉为加宰里(一种抒情诗体)大师,哈菲兹是笔名,意思是“能熟背《古兰经》的人”。
海亚姆:著名哲理诗人,传世400余首“柔巴依”。
内扎米: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大师。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悲剧的名作,蕾丽与马季侬》有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术语解释
柔巴依:
1“柔巴依”意为四行诗,是一种波斯传统的诗体,第一、二、四行押韵。
2内容主要严肃地探讨了自然、人生、社会、宗教等问题,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谴责了权贵和上层宗教人士。
五 朝鲜文学
崔致远:新罗时期朝鲜的一位大诗人,其文集《桂苑笔耕》20卷,曾收入我国《四库全书》。
被誉为“高丽文学双壁”的是:李奎报,李齐贤。
金富轼编纂出版的《三国史记》和僧一然《三国遗事》是现存朝鲜历史文献中最古老的两部著作。
许筠的《洪吉童传》:是朝鲜文学史中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春香传》:以艺妓之女春香和贵族公子李梦龙之间的爱情关系为主要情节。
六 越南文学
阮屿的《传奇漫录》:被誉为越南的《聊斋志异》
代表性作家阮攸:将中国的章回体小说《金云翘传》改为六八体诗的形式,并与之同名。
七 东南亚文学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古典文学名著:《马来由史话》、《杭•杜亚传》
紫式部(中古日本)
代表作《源氏物语》,“物语”是日本文学的一种体裁,可解释为故事或杂谈。剧中的主人公光源氏,先后追逐空蝉、六条妃子、夕颜、末摘花等女子,娶葵上、紫姬、三宫为妻,与继母藤壶私通。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源氏物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紫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中古时期日本最重用的作品,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以下几点:
1《源氏物语》通过对光源氏及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2作者透过高贵浮华的宫廷生活表面,看到了淫荡糜烂的生活方式给贵族自身带来的悲剧结局,深刻展示了贵族之间及宫廷内部的尖锐矛盾,揭示了贵族阶级精神颓丧的过程。
3客观反映了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广大日本妇女的悲惨命运,奏响了日本平安时代大贵族专制统治必然衰亡的哀歌。
简析《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形象。
中古日本作家紫式部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塑造了光源氏这一形象,这一形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渔色生活方面:光源氏追奇猎艳不分对象,上自高贵的贵妃下至低贱的贫民女子,这也是当时贵族生活放纵、淫荡的两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作者又希望他风流倜傥,有始有终,能够关系妇女的命运。
2在政治生活方面:在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中,光源氏不重名位与权势,自动贬谪穷乡僻壤,表现出宽容忍让、与人为善的态度。重得势时,光源氏又不计前嫌,并违背真正心愿,接受朱雀帝的请求,娶女三宫为妻。
3作者通过光源氏的一生,即表现了自身人生理想,又揭示了贵族阶级从繁荣走向衰落以致精神崩溃的历史过程。
简述《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1主干单纯而集中,支脉清晰而紧凑,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
2人物的鲜明个性。《源氏物语》的故事是跟着人物走而不是随着事件来的,作者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如藤壶女御与光源氏发生乱伦关系后,灵魂深处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矛盾心理和苦恼。
3景物描写也是相当成功。生动细致的景物与人物的性格表现、情歌的流露、命运的变迁及生活的发展紧密相关,追求“物哀”与“幽玄”这一美学境界。
4语言优美典雅,透露着一股缠绵的幽情,节奏抑扬顿挫。小说还引用白局易诗剧100余处。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高尔基誉之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创作开始于公元6世纪,大约到16世纪在埃及基本定型。
《一千零一夜》的主题思想:
1《一千零一夜》生动、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揭露统治阶级贪婪丑恶的本性,赞扬人民在与恶势力斗争中表现的惊人智慧和才能。
2《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婚姻恋爱故事,从男女主人公对幸福爱情的执著追求中,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3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与命运,述说了他们的苦难于不幸。
4反映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
论述题
试述《一千零一夜》的艺术成就及对世界文学的巨大影响。
1《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是其重要的特点。如作品中勾画的中古阿拉伯的面貌,上至宫廷,下至奴隶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充满着浓郁的东方色彩。丰富生动的想象,大胆荒诞的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神魔怪的矛盾纠葛。如神灯、飞毯等。还把人情世态描绘的真实性同奇思异想的幻想性奇妙地融合起来。
2灵活简洁的框架式结构的方式。整篇作品是一个总纲性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含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如《驼背的故事》引出4个小故事,再由第4个小故事引出6个更小的故事,情节离奇多变。
3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故事中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假、恶、丑相对立。如《阿里巴巴与四十个强盗的故事》中勤劳、聪明而又朴实的阿里巴巴与狠毒、贪婪的哥哥的对比;女仆马尔基娜与强盗的对比。
4《一千零一夜》在手法上充分运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在叙事写景方面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又辅以故事人物的吟歌和吟诗来进一步突出主题思想。其中还有不少谚语俚语,生活气息浓郁。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大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芝麻开门”等词和典故,被人们在创作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萨迪(中古波斯)
主要作品:《蔷薇园》(更成熟、更深刻、更完美)、《果园》(宗教色彩浓厚)写作年代紧接在一起,都是训诫式的可视为姊妹篇。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蔷薇园》的思想倾向。
《蔷薇园》是中古波斯三大诗人之一的萨迪最重要的作品,它的思想倾向有以下几点:
1《蔷薇园》处处渗透着同情人民、反对强暴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再三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明确指出“天下的得失在于民心的向背”;作者还怒斥那些视权臣民生命为儿戏的暴君,他认为圣徒对暴君的“最好祝愿”是“取走他的生命”,表达了人民痛恨、推翻暴君的心声。
2作品里充满了真主和宗教的赞颂之辞,而他的宗教观点里也渗透着同情,关系人民的人道主义思想。
3《蔷薇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市民阶层兴起过程。
4《蔷薇园》中还有不少富有人生哲理的诗篇。作者非常重视学识和知识的力量,他认为智慧的获得主要在于教育。
局限性: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的伟大作家,萨迪根本出发点是维持现存的社会秩序。他有时还宣扬宿命论的思想,想通过宗教和道德的说教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
简述《蔷薇园》的艺术特色。
萨迪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波斯语的运用和创作上,他的《蔷薇园》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
2《蔷薇园》含有大量的格言、警句:“宝石即使落在泥潭里,忍是一样可贵,尘土虽然扬到天上,也无价值。”
3《蔷薇园》善于采用白描的手法,运用朴实而极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面。
第十四章 近 代 文 学
文学状况
一 日本文学
日本近代文学形成的标志和奠基之作:
坪内逍遥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主人公内海文三是日本文学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是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
森鸥外的短篇小说《舞姬》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森鸥外同时也是知名的评论家,他和坪内逍遥并为日本“评论界的双杰”。
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和理论倡导者:诗人北村透谷,他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写实主义。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
代表作家: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
术语解释
白桦派:
1 白桦派由一些近代日本作家创办的同名刊物《白桦》而得名。
2白桦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主要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
新思潮派:
1新思潮派以近代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
2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罗生门》是他早期代表作。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它的产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2)从岛村抱月的理论著作《被囚禁的文艺》和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之后,日本文学史上便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潮。
(3)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
1在理论上主张“破理显实”,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子去描写“真实”。
2在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即要求作家冷静地、客观地、不带任何倾向地去描写事物。
3在方式上要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即作家不仅要写自己,而且要写自己作为动物的“性本能”和“性冲动”要对个人丑恶的私生活进行忏悔。
岛崎藤村是从浪漫主义转向自然主义的作家,也是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人。自然主义奠基作是《破戒》:主人公濑川丑松是一名小学教员,出身被称为“秽多”的日本贱民阶级。
具有更典型的自然主义特色作品是他的自传性质的小说:《新生》。
田山花袋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先驱之一:长篇小说《棉被》
二 印度文学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近代印度文学中,孟加拉语文学和印地语文学成就最高,具有代表性。
般•钱•查特吉是孟加拉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毒树》第一次提出了寡妇改嫁问题。
萨•钱•查特吉士印度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斯里甘特》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共4卷。
夏目漱石 (近代日本)
夏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
主要作品:
1905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代表作),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主人公中学教员苦沙弥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作品还塑造了迷亭、寒月、东风等一系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1906年:中篇小说《哥儿》
1908年:“前三部曲”(《爱情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
1911年:“后三部曲”:《过了春分时节》(又译《春分过后》)、《行人》(又译《使者》)、《心》(是夏目漱石晚年创作的代表)
《明暗》(又译《明与暗》)是作者未完之作: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我是猫》中苦沙弥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苦沙弥是近代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在其代表作《我是猫》中塑造的一个,日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苦沙弥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他对现实不满,厌恶资本家,尤其敢于蔑视资本家的走狗。
2苦沙弥的弱点表现在他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过且过,精神十分空虚,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庸俗无聊。
典型意义:
1苦沙弥的懦弱、无能正是日本近代社会的产物。一方面,他们接受了比较新式的教育;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近代教育还无力全面、健康地培养他们。
2他们即真砭时弊,不满现状,又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力把握时代的潮流,同时丧失了人生目标,是一群无所适从的弱者。
简析《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有着高超的艺术特色:
1作品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缺乏整体的结构、框架。
2通篇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以苦沙弥及周围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表达起来都比较灵活、自由。
3小说中出色的幽默和讽刺艺术即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讽刺传统,又吸引了英国18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插科逗趣,荒诞奇妙,猫态猫语等。
4语言即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
简析《我是猫》中猫的典型意义。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猫有其典型意义:
1小说以猫为叙述者,就可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能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2猫是作品中有着特别重用意义的独立形象,即有动物的特性,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
3这只猫也同人一样,在丑恶的现实社会中产生了苦恼和悲观情绪,最后因偷喝主人的啤酒,昏迷中掉进水缸淹死了。
第三节 泰戈尔 (近代印度)
他于193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把他奉为“诗祖”,世界许多国家的人们尊他为“诗圣”和“诗哲”。
在哲学思想上,泰戈尔想从旧的印度教神学中摆脱出来,建立一种新型的宗教原则。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着力宣传“泛神论”。
泛神论的特点:
1泰戈尔所信仰的神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
2泰戈尔宣传“泛神论”的反对,表明对印度教派纷争及种姓制度严格的不满,有其合理的唯物主义因素。
3一味追求与神的融合与和谐,又流露出一种超自然的情绪,步人到纯精神的方舟之内,势必导致人们脱离现实去追求神秘朦胧的臆想。因此“泛神论”思想又含有唯心主义色调。
主要作品:
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以及一些故事诗。
剧本:《摩克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
长篇小说:《戈拉》、《沉船》
短篇小说:《喀布尔人》、《摩诃摩耶》
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
1875年:在《甘露市场报》第一次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庙会》。
1878年:长诗《诗人的故事》
1880——1890年: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
代表意义的是叙事长诗《两亩地》:主人公巫宾是一位贫苦农民。
反抗殖民者的作品:《被俘的英雄》
2中期:
英文诗集:
《吉檀迦利》(1921年):“吉檀迦利”是孟加拉的音译,原意是奉献。诗人的诗歌是献给神的。
《园丁集》:反映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追求。
《新月集》:歌颂母爱与童真。
《飞鸟集》: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泰戈尔的英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最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成就,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有以下几点:
一 思想内容有两个方面:
1诗人日夜盼望与神相会,与神结合,以达到合而为一的理想境界,表现诗人虽强烈追求但却难以达到合而为一境界的痛苦。诗人经过不懈追求,达到合而为一理想境界的欢乐。
2泰戈尔心目中的神,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在最贫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作者通过对神的礼赞,表达出自己的人生理想。诗人笔下的神十分神秘,诗人正是借“泛神”的思想,来表现生活的真理。它即可求,又飘缈;即实际,又神秘。正是这种特征糅和在一起,构成了《吉檀迦利》的神秘色彩,反映出作家进行理想探索的矛盾心理与一切必归和谐的哲学观念。
二 在艺术上,《吉檀迦利》也独具特色。
1诗集充满哲理,但抒情意味很浓。诗中泰戈尔对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春天、雨季纯然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2直述胸臆,似水中月,云中影,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给人以朦胧之感。
3想象奇特,韵律幽雅,将哲学思想融合化在优美的诗行之中,神秘而不枯燥。
三 后期(政治性、战斗性突出)
《生辰集》:第十首视为泰戈尔一生创作中的纪念碑。
泰戈尔的小说创作,可分为两类:
一 短篇小说
第一个短篇小说:《女乞丐》
反对殖民主义统治为主题的小说:《太阳与乌云》
《摩诃摩耶》:主人公摩诃摩耶集印度妇女的苦难于一身。
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喀布尔人》(颇具典型性)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以偶然事件作为情节发展契机,常将情节发展的悬念性、传奇性和细节的真实性结合起来。
2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烘托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等手法。
二 中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沉船》主人公青年大学生罗梅西。
最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戈拉》
论述题
分析《戈拉》中戈拉的形象。
戈拉是泰戈尔在他优秀的长篇小说《戈拉》中塑造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他身为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印度教教徒青年们的领袖,刚正不阿、一身民族正气,不去逢迎英国县长以求怜悯或饶恕。
2戈拉身上有着明显的宗教偏见。他严格遵守印度教一切清规戒律,甚至为种姓制度辩护。他行触脚礼,不喝异教徒拿过的水,反对于异教姑娘谈恋爱。一种高尚的爱国思想于是蒙上了狭隘民族情感的色彩。
3后来现实与他的宗教思想发生了矛盾。他的思想变化主要有三个阶段:
①戈拉在农村旅行,看到教派纷争的危害,目睹了劳动者冲破宗教偏见一致反殖的事实,于是感到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幻想来欺骗自己了。
②对梵教姑娘苏查丽达产生了爱慕之情,由于教派有别,戈拉拼命压抑这种情感,内心矛盾十分剧烈。
③他从养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爱尔兰人的后裔,并非印度人,一下子感到卸掉了包袱,成为自由人。此时,他已完全战胜了自我,从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变成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简述《戈拉》的艺术特色。
泰戈尔的优秀长篇小说《戈拉》,在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1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论辩性的对话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思想倾向及内心世界。
2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正面人物之间;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苏查丽达与洛丽塔、戈拉与毕诺耶。在层层对比中,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小说具有优美的抒情格调。
第十四章 近 代 文 学
文学状况
一 日本文学
日本近代文学形成的标志和奠基之作:
坪内逍遥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主人公内海文三是日本文学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是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
森鸥外的短篇小说《舞姬》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森鸥外同时也是知名的评论家,他和坪内逍遥并为日本“评论界的双杰”。
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和理论倡导者:诗人北村透谷,他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写实主义。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
代表作家: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
术语解释
白桦派:
1 白桦派由一些近代日本作家创办的同名刊物《白桦》而得名。
2白桦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主要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
新思潮派:
1新思潮派以近代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
2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罗生门》是他早期代表作。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它的产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2)从岛村抱月的理论著作《被囚禁的文艺》和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之后,日本文学史上便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潮。
(3)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
1在理论上主张“破理显实”,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子去描写“真实”。
2在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即要求作家冷静地、客观地、不带任何倾向地去描写事物。
3在方式上要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即作家不仅要写自己,而且要写自己作为动物的“性本能”和“性冲动”要对个人丑恶的私生活进行忏悔。
岛崎藤村是从浪漫主义转向自然主义的作家,也是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人。自然主义奠基作是《破戒》:主人公濑川丑松是一名小学教员,出身被称为“秽多”的日本贱民阶级。
具有更典型的自然主义特色作品是他的自传性质的小说:《新生》。
田山花袋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先驱之一:长篇小说《棉被》
二 印度文学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近代印度文学中,孟加拉语文学和印地语文学成就最高,具有代表性。
般•钱•查特吉是孟加拉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毒树》第一次提出了寡妇改嫁问题。
萨•钱•查特吉士印度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斯里甘特》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共4卷。
夏目漱石 (近代日本)
夏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
主要作品:
1905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代表作),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主人公中学教员苦沙弥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作品还塑造了迷亭、寒月、东风等一系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1906年:中篇小说《哥儿》
1908年:“前三部曲”(《爱情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
1911年:“后三部曲”:《过了春分时节》(又译《春分过后》)、《行人》(又译《使者》)、《心》(是夏目漱石晚年创作的代表)
《明暗》(又译《明与暗》)是作者未完之作: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我是猫》中苦沙弥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苦沙弥是近代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在其代表作《我是猫》中塑造的一个,日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苦沙弥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他对现实不满,厌恶资本家,尤其敢于蔑视资本家的走狗。
2苦沙弥的弱点表现在他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过且过,精神十分空虚,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庸俗无聊。
典型意义:
1苦沙弥的懦弱、无能正是日本近代社会的产物。一方面,他们接受了比较新式的教育;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近代教育还无力全面、健康地培养他们。
2他们即真砭时弊,不满现状,又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力把握时代的潮流,同时丧失了人生目标,是一群无所适从的弱者。
简析《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有着高超的艺术特色:
1作品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缺乏整体的结构、框架。
2通篇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以苦沙弥及周围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表达起来都比较灵活、自由。
3小说中出色的幽默和讽刺艺术即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讽刺传统,又吸引了英国18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插科逗趣,荒诞奇妙,猫态猫语等。
4语言即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
简析《我是猫》中猫的典型意义。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猫有其典型意义:
1小说以猫为叙述者,就可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能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2猫是作品中有着特别重用意义的独立形象,即有动物的特性,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
3这只猫也同人一样,在丑恶的现实社会中产生了苦恼和悲观情绪,最后因偷喝主人的啤酒,昏迷中掉进水缸淹死了。
第三节 泰戈尔 (近代印度)
他于193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把他奉为“诗祖”,世界许多国家的人们尊他为“诗圣”和“诗哲”。
在哲学思想上,泰戈尔想从旧的印度教神学中摆脱出来,建立一种新型的宗教原则。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着力宣传“泛神论”。
泛神论的特点:
1泰戈尔所信仰的神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
2泰戈尔宣传“泛神论”的反对,表明对印度教派纷争及种姓制度严格的不满,有其合理的唯物主义因素。
3一味追求与神的融合与和谐,又流露出一种超自然的情绪,步人到纯精神的方舟之内,势必导致人们脱离现实去追求神秘朦胧的臆想。因此“泛神论”思想又含有唯心主义色调。
主要作品:
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以及一些故事诗。
剧本:《摩克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
长篇小说:《戈拉》、《沉船》
短篇小说:《喀布尔人》、《摩诃摩耶》
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
1875年:在《甘露市场报》第一次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庙会》。
1878年:长诗《诗人的故事》
1880——1890年: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
代表意义的是叙事长诗《两亩地》:主人公巫宾是一位贫苦农民。
反抗殖民者的作品:《被俘的英雄》
2中期:
英文诗集:
《吉檀迦利》(1921年):“吉檀迦利”是孟加拉的音译,原意是奉献。诗人的诗歌是献给神的。
《园丁集》:反映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追求。
《新月集》:歌颂母爱与童真。
《飞鸟集》: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泰戈尔的英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最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成就,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有以下几点:
一 思想内容有两个方面:
1诗人日夜盼望与神相会,与神结合,以达到合而为一的理想境界,表现诗人虽强烈追求但却难以达到合而为一境界的痛苦。诗人经过不懈追求,达到合而为一理想境界的欢乐。
2泰戈尔心目中的神,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在最贫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作者通过对神的礼赞,表达出自己的人生理想。诗人笔下的神十分神秘,诗人正是借“泛神”的思想,来表现生活的真理。它即可求,又飘缈;即实际,又神秘。正是这种特征糅和在一起,构成了《吉檀迦利》的神秘色彩,反映出作家进行理想探索的矛盾心理与一切必归和谐的哲学观念。
二 在艺术上,《吉檀迦利》也独具特色。
1诗集充满哲理,但抒情意味很浓。诗中泰戈尔对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春天、雨季纯然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2直述胸臆,似水中月,云中影,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给人以朦胧之感。
3想象奇特,韵律幽雅,将哲学思想融合化在优美的诗行之中,神秘而不枯燥。
三 后期(政治性、战斗性突出)
《生辰集》:第十首视为泰戈尔一生创作中的纪念碑。
泰戈尔的小说创作,可分为两类:
一 短篇小说
第一个短篇小说:《女乞丐》
反对殖民主义统治为主题的小说:《太阳与乌云》
《摩诃摩耶》:主人公摩诃摩耶集印度妇女的苦难于一身。
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喀布尔人》(颇具典型性)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1以偶然事件作为情节发展契机,常将情节发展的悬念性、传奇性和细节的真实性结合起来。
2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烘托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等手法。
二 中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沉船》主人公青年大学生罗梅西。
最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戈拉》
论述题
分析《戈拉》中戈拉的形象。
戈拉是泰戈尔在他优秀的长篇小说《戈拉》中塑造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他身为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印度教教徒青年们的领袖,刚正不阿、一身民族正气,不去逢迎英国县长以求怜悯或饶恕。
2戈拉身上有着明显的宗教偏见。他严格遵守印度教一切清规戒律,甚至为种姓制度辩护。他行触脚礼,不喝异教徒拿过的水,反对于异教姑娘谈恋爱。一种高尚的爱国思想于是蒙上了狭隘民族情感的色彩。
3后来现实与他的宗教思想发生了矛盾。他的思想变化主要有三个阶段:
①戈拉在农村旅行,看到教派纷争的危害,目睹了劳动者冲破宗教偏见一致反殖的事实,于是感到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幻想来欺骗自己了。
②对梵教姑娘苏查丽达产生了爱慕之情,由于教派有别,戈拉拼命压抑这种情感,内心矛盾十分剧烈。
③他从养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爱尔兰人的后裔,并非印度人,一下子感到卸掉了包袱,成为自由人。此时,他已完全战胜了自我,从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变成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简述《戈拉》的艺术特色。
泰戈尔的优秀长篇小说《戈拉》,在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1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论辩性的对话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思想倾向及内心世界。
2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正面人物之间;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苏查丽达与洛丽塔、戈拉与毕诺耶。在层层对比中,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小说具有优美的抒情格调。
第十五章 现 代 文 学
文学发展状况:
一 日本文学
双峰并峙:
反映现实为主旨的左翼文学:
代表作家:
叶山嘉树的长篇小说:《生活在海洋上的人们》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双壁:德永直的代表作《没有太阳的街》、小林多喜二:《蟹工船》
小林多喜二的《为党生活者》:开创了日本文学史上塑造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英雄人物的光辉范例。主人公佐佐木安治
以追求艺术美为主旨的新感觉派:(标志着日本现代派的诞生,也标志着西方现代派文学开始在日本生根发芽。)
新感觉派的特点:
1对传统文学表怀疑甚至否定,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
2他们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
代表作家:
横光利一:《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诞生的象征。
川端康成:《雪国》、《古都》、《千只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日本出现的“工人文学”,为无产阶级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播种人》: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
叶山嘉树等人以《文艺站线》为中心成立了“日本无产阶级艺术联盟”。
二 印度文学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普列姆昌德是最出色的代表人物。
安纳德:长篇小说《苦力》、《两叶一芽》表现了农民的觉醒与反抗。
短篇小说《村庄三部曲》
钱达尔:40年代或于活跃在文坛的著名作家。
班纳吉: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母亲》
三 朝鲜文学
李箕永是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得创始人之一:长篇小说《故乡》
四 阿拉伯文学
术语解释
旅美派
1“叙美派”又称“旅美派”,这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2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散文《先知》。
埃及现代派
1“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阿拉伯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2代表作家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被誉为阿拉伯地区现代文学的典范。
普列姆昌德 (现代印度)
深刻地揭露社会上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反映农民低下的地位和悲惨的命运:《半斤小麦》。
优秀短篇《沙伦塔夫人》:歌颂民族主义精神,女主人公沙伦塔。
出版了15部长篇小说,被誉为“长篇小说之王”:
成名作《服务院》:标志着普列姆昌德长篇小说的成熟,女主人公苏曼。
《仁爱道院》:描绘出一幅濒于崩溃的封建主义社会的画面,揭示了农村中尖锐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黄金国:博爱新村
《戈丹》:是作者最优秀的也是印地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戈丹”意译为“献牛”或“牺牲”。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戈丹》的思想内容。
《戈丹》是现代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最优秀的也是印地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何利的命运,使我们真切地体验到当是农村的悲惨世界。
1在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下,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婆罗门、祭司联手起来结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罗网,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冷酷无情、贪得无厌地盘剥、掠夺、欺凌、侮辱着农民。
2不合理的种性制度,也始终折磨着低种性的尤其是被认为不可接触的贱民。
3作者深刻地指出,殖民主义者与农民封建势力的勾结是造成农民日益贫苦的社会根源。
综合论述题
分析何利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现代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的优秀小说《戈丹》中,塑造了一个20世纪印度贫苦农民的典型何利。
1他身上有许多农民的优秀品质,善良、勤劳、宽容。他的善良忠厚表现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如对妻子丹妮娅怀着真挚的情感,由衷地赞美丹妮娅的美;收留可怜的裘妮娅。
2他又有农民的贪心和自私,同时何利性格中还有懦弱、愚昧、不觉醒等特点。如为了得到奶牛,他曾想欺骗牧人薄拉;处于自私的打算,他对有钱人大献殷勤等等。但这并不会减低何利形象的价值,反而使何利形象显得更为亲切可信。
何利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印度第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过后,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民依然黑暗,而印度长期的封建思想的禁锢,也麻痹了许多农民的头脑,使他们对统治阶级俯首帖耳、惟命是从。何利就是这个特定时代的农民典型。
《戈丹》的艺术特色:
1小说闪耀着现实主义的艺术光辉。如对农村进行真实生动的描写;对农民形象的刻画:戈巴尔的大胆与反抗、裘妮娅的勇敢与软弱。
2普列姆昌德在塑造人物时,善于将人物放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其性格。
3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
第十六章 当 代 文 学
文学状况
一 日本文学
新日本文学会:战后日本最大的一个文学组织。
术语解释
战后派
1适应新时代而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被称为“战后派”。
2“战后派”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所谓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
3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被公认为“战后派”的先声。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三岛由纪夫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作家,他主张“必须复兴日本的传统,尚武和武士的传统”,还宣称剖腹自杀是“死的美学的极点”。
《假面的自白》:半自传体的长篇小说。
《金阁寺》:被誉为战后文学的杰作。
长篇巨制《丰饶之海》(包括《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该作品被评论界视为三岛创作的顶峰。
战后过渡期文学:50年代“第三新人”登场:
他们的创作常以朝鲜战争和日本军需经济为背景,也被称作“军需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有:安冈章太朗的《阴郁的乐趣》。
石原慎太郎的《太阳的季节》:以“性”为中心问题,试图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确定某种新德道德观念。
井上靖的创作被有些评论家称为“中间小说”:
历史题材的《天平之甍》:通过对历史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
新文学展开期文学:“性”价值发生变化,人们追求所谓“性”解放。如安冈章太郎的《花祭》。
大江健三郎:
代表作:
中篇小说:《性的人》
长篇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主人公密三郎是大学讲师。小说中所探索与描绘的“个人于社会、思考与行动、过去与现在”等严肃课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
著名作品有:《个人的体验》、《核时代的想象》
描写乌托邦理想国的作品:随笔《乌托邦的想象力》、小说《同时代的游戏》、长篇小说《致令人怀念年代的信》
推理小说作家:松本清张、水上勉、森村诚一。
二 印度文学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古马尔是当代印地语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继普列姆昌德后的第二位重要小说家”,堪称印地语心理小说的创始人。
耶谢巴尔:被称为“印地语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三 埃及文学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伊德里斯:被认为是埃及当代第一流作家。中篇小说《罪孽》、短篇小说《风情院》、
马尔福兹:真正为埃及文学带来世界声誉,被誉为埃及小说界“金子塔”。
四 黑非洲文学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几内亚历史学家、文学家尼亚奈:整理出版《松迪亚塔》这部即具有神话色彩又具有文献价值的长篇英雄史诗,歌颂了13世纪西非马里帝国的“国父”松迪亚塔一生的业绩。
桑戈尔:
第一部诗集:《阴影之歌》
第二部诗集:《黑色的祭品》
《黑人和马尔加什法语新诗选》
塞内加尔著名小说家乌斯曼(被誉为“非洲电影之父”):《祖国,我可爱的人民》、《神的女儿》(代表作)
喀麦隆小说家奥约诺:代表作《老黑人和奖章》主人公麦卡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阿契贝:
“尼日利亚四部曲”的长篇小说《瓦解》、《动荡》、《神箭》、《人民公仆》
著名剧作家索因卡: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戏剧作品有《狮子与钻石》、《森林的舞蹈》;长篇小说代表作是《解释者》。
南非著名的白人女作家戈迪默:
成名作《毒蛇温柔的声音》(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陌生人的世界》
60年代的代表作:《已故的资产阶级世界》生动地描写了南非种族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80年代的代表作:《大自然的运动》描绘了新南非的发展模式。
川端康成 (现代日本):一生写了400余篇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
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归纳为两类:
第一类作品描写他的孤儿生活和孤独情感,描写他失恋的过程和痛苦的感受。《十六岁日记》、《致父母的信》
第二类作品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伊豆的舞女》、《雪国》。
战后作品:
《千鹤》:写儿子与亡父情妇发生关系。
《山音》:写公公与儿媳谈情说爱。
《睡美人》:写年迈力衰的老头子与赤身裸体的睡美人躺在一起胡作非为。
作者选用这类题材降低了作品的格调,也使他在艺术上陷入困境。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雪国》中驹子的形象。
驹子是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著名中篇小说《雪国》中塑造的一个艺妓形象。
小说主要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爱情态度这两个方面描写驹子的性格。
1在日常生活表现方面,着重写她坚持记日记,喜欢读小说,刻苦练三弦等几个细节。
驹子的日记从到东京当侍女之前不久记起,一直坚持下来;她从15岁的时候起就喜欢看小说,而且把看过的书记下来;弹三弦的技巧比当地一般艺妓高出一筹。从日常生活表现来看,作为一个艺妓,驹子应该算是生活态度比较认真,意志比较顽强,且有进取心的,不同于那些随波逐流的人。因此,是值适当加以肯定的。
2对待爱情方面,驹子虽然也到宴会上陪客人,但爱上岛村,并且主动委身于岛村,是她觉得岛村虽然是个游客,却跟一般毫无教养、毫无感情的游客对自己的态度不同。她想在岛村身上求得象是爱情的爱情,哪怕只有一点儿也好,哪怕只能维持一段世间也好。她把岛村这样一个极不可靠的人当成恋爱的对象是异乎寻常的,明明知道自己和岛村的关系不能维持长久,可是仍然不顾一切地在岛村身上倾注自己的全部爱情,这种“无偿的爱”正是女性美的最高表现。她的爱情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畸形的、病态的一面。
从上诉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爱情态度这两个方面来看,驹子作为一个艺妓,即不是积极的反抗者的形象,也不是庸俗的堕落者的形象,而是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形象。
典型意义:《雪国》以同情的笔调表现了驹子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妓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她的进取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因此具有一定思想价值。
简析《雪国》的艺术特色。
《雪国》是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著名中篇小说。
1这部作品在创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东西方结合,自成一格。将日本的古典文学传统与西方的现代派方法结合起来。既有一定数量具体的、客观的描绘,又在不少地方通过岛村的自由联系和意识流动状物写人。
2在人物描写上的特点是重视感觉,刻画细微。不久岛村的纤细感情和瞬间感受被表现得细腻入微,同时驹子的心理矛盾和感情变化也被表现的无微不至。
3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是自由灵活,活而不乱。长篇小说近似于若干“短篇”的连缀,其中的第一个“短篇”已经写出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世界,前后的“短篇”乃是对于第一个“短篇”的不断补充和丰富。
4在文章风格上的特点是既美且悲,抒情味浓。川端康成是热心探求美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作为背景,又常常以美貌的青年女子为中心。他的作品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悲剧色彩。
简析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征。
1川端康成是热心探求美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作为背景,使自然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又常常以美貌的青年女子为中心,以她们对爱情和艺术的不懈追求为主题。
2他又是擅长表现悲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悲剧色彩。《雪国》里岛村的感伤情绪和驹子的内心痛苦充溢全篇,给小说增添悲凉气氛。
3把美与悲联系在一起加以表现,构成一种既美且悲、愈美愈悲、愈悲愈美、因悲方美、因美方悲的独特格调,抒情味浓,感染力强。
4这种格调的形成既与他本人自幼失去父母及亲人的不幸遭遇和从小养成的孤僻性格及悲观思想有关,又与《源氏物语》的基本情调——“幽情”有联系,此外还受到西方世纪末艺术和现代派文学所普遍带有的悲凉情绪的影响。
马哈福兹 (当代埃及)
当代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最伟大最著名的作家,也使惟一获得诺贝尔奖金的阿拉伯文学家。
他的小说创作道路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历史小说阶段:
3部以埃及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命运的嘲弄》、《拉杜贝斯》、《底比斯之站》
社会现实主义小说阶段:
《新开罗》: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转折点。
马哈福兹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
现代主义(新现实主义小说阶段):
《我们街区的孩子们》:标志着马哈福兹进入了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尝试阶段。作者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深居简出,谁也不曾看见,却又了解一切,掌管一切的老祖父。
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1善于创造典型人物。
2情节结构严密紧凑。都以埃及社会革命为背景。
3善于刻画人物心理。例如大段的内心独白,大段的梦幻与联想。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马哈福兹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1“马哈福兹三部曲”包括《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是作者的代表作,是埃及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实主义作品。
2作品描写了埃及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三代人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埃及从1917年到1944年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变化,反映了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经历,反映了新一代反对封建传统和保守势力的斗争过程。
简析“马哈福兹三部曲”的艺术特色。
马哈福兹三部曲包括《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是作者的代表作,它的艺术特点有以下几点:
1情节发展缓慢,事件描叙琐碎,作品风格凝滞,而实际上则讲求严整的结构安排,追求慎密的细节描写,着意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擅长传达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笔精细,出神入化。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十分凝练、传神,家中的每一次相聚场面能传达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2三部曲的艺术手法灵活多样,基本忠实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人物多用白描,注重环境烘托,注重人物心理描写,较多地运用对比、对照等结构方法,借鉴了其他文学流派的写作手法。
简述《堂。吉珂德〉的艺术成就
简答但丁 《神曲》中贝雅特利齐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简述 哈姆莱特形象的悲剧特点
简答惠特曼诗集艺术特点   (去年论述的最后一题)
分析奥涅金形象
简答《玩偶之家》中娜拉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简答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
简述 《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形象特点
简述夏目漱石 《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川端康成 《雪国》的艺术特点

[发表新帖 ] [回复 ] [置顶 ] [设为精华帖子 ] [树型 ] [转发到Blog ] [关闭 ]
【加入我的乐趣收藏夹】
快速回复:
用户名注册新用户
密码
主题
内容
选项 显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