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服批发市场:龚春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0:50:40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

 

漫漫人生路,深深红烛缘
  一、稚趣童年,如诗岁月未如烟
  二、年少追梦,师爱阳光暖心田
  三、扬帆教海,长风破浪天地间
     ( 一 ) 教书七年,多少辛劳多少梦
     ( 二 ) 幻方研究,质疑解惑出成果
     ( 三 ) 学习科学,学海无涯觅快舟
    ( 四 ) 创新学习,务实研究
  四、悠悠我心,情系烛业此生缘
    ( 一 ) 家谐为事业之源
    ( 二 ) “爱”、“勤”开成功之泉
    ( 三 ) 读书种慧悟之因
     ( 四 ) “研教”证今生之缘
创新学习概述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学习
    ( 一 ) 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达成
    ( 二 ) 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 三 ) 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创新学习界定及特征
    ( 一 ) 创新学习的内涵
    ( 二 ) 创新学习的特征
  三、创新学习理论依据
    ( 一 ) 创新学习的哲学基础
    ( 二 ) 创新学习的教育学基础
    ( 三 ) 创新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 四 ) 创新学习的脑科学基础
  四、创新学习发展历程
    ( 一 ) 学习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 二 ) 创新学习实验取得效果
    ( 三 ) 国际项目再铸课题辉煌
  五、创新学习策略
    ( 一 ) 自主学习法
    ( 二 ) 问题学习法
    ( 三 ) 开放学习策略
    ( 四 ) 案例学习法
    ( 五 ) 课题学习法
    ( 六 ) 网络学习法
  六、创新学习思维与“ TADI ”学习模式
    ( 一 ) 批判思维
    ( 二 ) 发散思维
    ( 三 ) 聚合思维
    ( 四 ) 创新思维
    ( 五 ) “ TADI ”学习模式
  七、创新学习与问题场力
    ( 一 ) 问题构成与提出
    ( 二 ) 提问技巧与分析
    ( 三 ) 问题场力与解决
  八、创新学习课堂教学
     ( 一 ) 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 二 ) 创新学习子模式群
     ( 三 ) 创新学习课堂教学“六境界”
   九、创新学习评价
     ( 一 ) 创新学习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 二 ) 创新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堂操作
   一、创新学习策划方案
     ( 一 ) 《小珊迪》 ( 第二课时 )
     ( 二 ) 可能性大小
     ( 三 ) 比较
     ( 四 ) 打赌
   二、课堂实录
     ( 一 )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 二 ) 《自己去吧》 ( 教学片段 )
     ( 三 ) 纸船
   三、创新智能教学系统
     ( 一 ) 现行教学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 ) 创新智能教学系统特点
他人评说
   一、敢闯?敢试?敢冒
   二、聚焦“创新学习”拥抱世纪曙光
   三、《创新学习论纲》序
   四、创新与发展
   五、创新学习:教改科研的新选择
   六、《创新学习论》序
   七、敢为人先的开拓者
   八、创新学习:学习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九、创新学习:新时期学习方式的变革
   十、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十一、创新学习:香港教改新领域
   十二、创新学习研究意义重大
   十三、创新学习影响巨大
   十四、向世界宣布了创新学习
   十五、创新教学的蓝图
   十六、创新学习,国际瞩目
   十七、有境界,自成高格
   十八、勺水言海
   十九、教师来信选
附录
   一、创新学习研究大事记
   二、著述目录
     ( 一 ) 著作
     ( 二 ) 论文
     ( 三 ) 幻方
     ( 四 ) 主持研究及主持的课题
   三、创新学习赋

 

 

 

 

龚春燕:读··——我的教育科研之路

龚春燕,特级教师,重庆市政协委员,现任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我的童年、少年时期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往事,但最让我难忘的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21年。21个春秋、21载寒暑,7600多个日日夜夜,在我生命历程中画出一条不断探求、寻找创造之梦的轨迹。

一、爱好读书:增益学问。

 从读书到工作,我都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并实践着“读书,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习惯”这句格言。

小学的时候,书相当少,偶然看见一本《算术应用题技巧》,爱不释手,于是花2分钱买了一张白纸裁成32开,硬是全部照抄一遍。工作以后,从不多的工资中取出一部分买书或订报刊。每一次出差,买回的东西中书是最多的,不仅有教育方面的,还有哲学、传统文化的书籍,21年来,书架上有了5000多册图书,并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效的读书方法。买书——读书——写书成了嗜好。尤其是细细品读与教育相关的书籍时,就像一脚踏进了理性的原野,在教育思辨的河流中畅游、思考、感慨……常常是伴着夜来香的幽情,与教育概念亲吻,细嚼着《创造学理论》和《中国学习史》等,与教育原理对话,在批判、对话中,领略后现代主义的秀丽风光;在解读教育热点中,阐释“创新学习”、“创新学习评价四边形理论”和“创新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最近两三年,我读了一些古文化的书,《论语别裁》、《二十五史》、《易与人类思维》、《大学》、《老子为道》等几百册,每天都读一点,积淀下来,提高了文学修养,写出了《创新学习赋》:

“天行健兮,以葆常新;地旋疾兮,而载万物。无创造兮,即无进步;有学习兮,乃有更新。伟哉创新,合天地运行之机!大哉学习,破古今慧悟之秘!……尽善兮,宇宙苍穹,创新无止境;尽美兮,乾坤无极,学习无穷期。走实验研究之路,攀理论探索之巅峰。”

全文518个字,确是我心境的写照。

有人问我取得一些成绩的秘诀是什么?我总是回答,“勤奋”。勤奋是我一生的财富,不论是读书期间,还是在工作的21载,我都惜时如金,几乎每天都是学习到深夜。我读书不只是简单地了解别人的观点和见解,还尽力把人家的观点融会于心,变成自己的,这大概就是不要死读书吧。有了厚积,自然薄发,迄今为止,我发表的著述已逾500万字。

二、注重思考:淬砺思想。

儿时的记忆中,有五个和我一般大的玩伴。农村的孩子善良而淳朴,但又常带一些野性。“金刚雄且壮,终日守山门。我佛慈悲像,端居称世尊。”这是《后西游记》中的偈语。小伙伴之间,和乐平等,无所谓谁尊不尊,可几个小伙伴在玩乐嬉戏中却最听我的话,有争执时也总认为我的意见最公正。现在想来,我虽外表比较文静,但却爱好思索。当彼此发生矛盾时,我的同情与支持相对更为理智,遇事又思考得多一些,小伙伴们就觉得我说的多半有道理而愿意照着去做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总是尽力想办法去克服,要是没有成功,我就再想别的法子。不轻易放弃,凡事多思,这真是我孩提时就有的一大特点。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了弄清楚“青山寺”200米悬崖上一块突出地方上的“秘密”,大家都想不出既安全又能上去的方法。后来我提议通过拉绳子和拴木凳的方。法上去,大家分工合作,终于攀上去了。在后来的教育科研中,我也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凡事多思考,并尽可能地使用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穷追到底,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难题。

我在参与“八五”、“九五”研究课题——“学生学习研究”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如何深化则成了最大的难题。于是不论是在去偏僻乡村学校的路上,还是在家做饭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着实验研究的问题。夜的黑暗总是要被阳光驱散的,长时间的思考后,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法研究在大脑中闪现,于是有了“创新学习”的初步构想。作为课题组的组长、创新学习的倡导者,我每周都要用3天到三所实验学校听课,和教师交流,解答实验中的问题。为了获得更为真切的体验,我常自己上课,探寻有效的实验方法。十几年来,我累积的材料堆成了“小山”,整理材料,提炼成果,让其有可操作性,这是实验研究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时,自己把在《易经杂说》中学到的三条原则,即变易、简易、不易来简化自己的研究,归纳出了创新学习研究的宗旨、目标及方法。自己戏对曰:

或问创新学习,魅力何在?其必曰:“法”作书山捷径,“乐”为学海导航。或问创新学习,追求为何?其必曰:令学习充满情趣,让校园成为天堂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四个为主,乃其核心思想。启疑激思,教之根本,善问敢创,学之愿景;“四导”模式,堪称有效流程。“安全情感,互动开放,问题实践”,六大境界,构筑课堂极致!

 21年来,我坚持每天把所感、所思、所悟、所得记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了很珍贵的原始素材。多次整理,写了不少的文章。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创新学习的内涵,我撰写了《创新学习:21世纪的学习观》、《创新学习界定及特征》等文章,继后又写了《创新学习的方法》、《创新学习研究与探索》、《创新学习开展的有效途径》、《创新学习的模式》等三十多篇论文。出版了《创新学习论》、《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创新学习论纲》等专著5部,主编了11部创新学习系列著述和13册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实验教材。在写作中,我梳理着思想,不断反省、反复思考,追求一种一定要与他人、与过去的我有所不同,反映自己独到的思想创新的境界。

三、追求悟创:成就事业。

读书,勤而多思;科研,思中求悟。因思得悟,悟中创新,科研自有成果。

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有思想的人越来越少”。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人口很少,却有很多思想家,不少著述流传至今天。这些伟大思想的锤炼,是若干次感悟与反省的结果。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1999年开始,我曾多次到境外作学术报告,但每一次我的主题内容都不一样。2002年底,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港澳办、台办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华夏园丁创新论坛”,我作为内地唯一的专家向大会作题为“创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新途径”的学术报告,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若干案例总结学生思维的一般规律。2003年应美国邀请到芝加哥作了“创新学习”专题报告。报告的内容,我思索了很久。讲教育、心理学是不行的,美国是这些学科的发源地。最后我选择从中国博大的古文化中挖掘创新的内容作报告的框架,从中找到创新学习的基础,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2004年,又应邀赴美在“世界教育大会”和“教育研究与发展大会”上作专题发言,我运用我的数学基础,写成了论文“创新学习评价四边形理论”,把知识(方法)、环境(机遇)、性格(品质)、思维(问题)四条线段,构成四边形,根据围成图形的有效面积多少来评价创新学习的成效。国外的教育、心理、创造学专家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1年,在台湾逢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主持召开的“创意教学国际学术大会”上,我又从问题的结构和提出问题的策略人手,提出创意教学的哲学方法。最近,自己把十几年前研究的20万字的“幻方构造”重新翻出来,认真思考,仔细琢磨,悟出“幻方构造对思维培养的聚散性”,我在香港为福建中学学生执教研究课时就用了这其中的结果,效果还不错。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但教育科研的最大障碍却是推广,这既有教育环境的问题,也有成果自身的问题。创新学习研究也不例外。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读了大量的著述并结合实际思考,最终想到通过软件来转化,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受益。2002年8月,我主持课题组的研究者与重庆IT界的精英,联合开发“创新智能教学软件”,简称“13S”,其目的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把创新学习多年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为广大教师教学服务。其中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也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去年10月完成软件开发初步工作,一共有7万多条代码和13G的资源,通过使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们反映还不错。同时“13S软件”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认为“全国电子推广项目”,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批准为“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软件的开发还需要不断地把成果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修改,无数次的头脑风暴与感悟,才把理论或实践成果转化为编程模块,实现了创新教学的最大优化。

人生短暂,科研永无止境!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精神境界是那样高远而令人敬仰。我今已届不惑之年,却仍有许多难解之惑,不但天地奥秘无尽,人间万象无穷,即使——细小的领域,钻进去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梳年“逝者如斯”,创新“不舍昼夜”。   

回顾过去,质疑解惑踏平坎坷研究出成果;

畅想未来,争分夺秒满怀豪情创新谱新篇!

 

 

 

站在创新之巅的年轻教育专家

——记重庆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龚春燕

    进行教育理论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一方面,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事业,中国的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逐步走向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在教育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鲜的经验,需要我们去概括和提炼,并及时形成新的教育理论,以引领中国的教育改革。在这改革浪尖上,涌现出一位弄潮好手——站在教育理论创新之巅的年轻有为的重庆市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龚春燕。
    勤读——创新之源
     龚春燕自小爱读书。小学时偶获一本《算术应用题技巧》,爱不释手,硬是用白纸工工整整地全部照抄一遍。工作以后,买回的东西中最多的是书, 24 年来,书架上有了 5000多册图书。
     龚春燕读书涉猎广泛,除了教育类书籍,还有自然、科技、政治、哲学以及大量的古典文化书籍,如《论语别裁》、《二十五史》、《易与人类思维》、《大学》、《老子为道》等。他还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读书计划:每天必读书,读书定到深夜;读书必思考,思考定要创新。日积月累,厚积薄发,24载的勤读为龚春燕的创新思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他博古通今,触类旁通,推陈出新。
     有他自创《创新学习赋》为证:“天行健兮,以葆常新;地旋疾兮,而载万物。无创造兮,即无进步;有学习兮,乃有更新。伟哉创新,合天地运行之机!大哉学习,破古今慧悟之秘! 消百家学派之歧,惟凭开放;化人我是非之辩,端赖争鸣!”
    多思——创新之法
    不轻易放弃,凡事多思,是龚春燕孩提时就有的一大特点。在后来的教育科研中,他尽可能地使用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穷追到底,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难题。
    龚春燕在参与“八五”、“九五”研究课题——“学生学习研究”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但如何深化则成了最大的难题。于是不论是在去偏僻乡村学校的路上,还是在家做饭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着实验研究的问题。夜的黑暗总是要被阳光驱散的,长时间的思考后,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法研究在大脑中闪现,于是有了“创新学习”的初步构想。为了整理材料,提炼成果,让其有可操作性,龚春燕独创性地使用《易经杂说》中的三条原则,即变易、简易、不易来简化自己的研究,归纳出了创新学习研究的宗旨、目标及方法。
    24 年来,龚春燕坚持每天把所感、所思、所悟、所得记下来。在写作中,梳理着思想,不断反省、反复思考,追求一种一定要与他人、与过去的自己有所不同,反映自己独到的思想创新的境界。 多思,让龚春燕才思敏捷,在科学研究上独树一帜,令人叹服。
    科研——创新之路
    龚春燕是国内创新学习研究的倡导者与研究者,研究创新学习10年,就创新学习概念、特征、理论基础作了系统研究,建构了创新学习的理论与操作体系。
    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到一名普通的教师,再到今天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并有所成就,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可以说艰辛和欢乐并存,挫折与成功同在。十几年来、龚春燕做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无疑,是勤奋铺就了龚春燕教育科研的创新之路。
    1997年秋天,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课题 “学生学习矫正与指导”结题。长时间的思考后,龚春燕有了“创新学习”研究的初步构想。1998年元旦开题时,专家们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提出了若干意见,进一步启发了龚春燕的研究思路。为使研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他与合作者常穿梭于实验学校,广泛搜集素材。经过不知多少次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争论,创新学习研究的体系终于建构起来。为了获得更为真切的体验,龚春燕还自己上课,探寻有效的实验方法。实验近一年之际,为了让大家了解实验的效果,宣传“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和“四导”教学模式,龚春燕等研究者向社会开放课堂。全市来了近1000位教师与家长,真实感受到了课堂的变化和实验的初步效果,自觉的加入创新学习的研究行列中。这样,创新学习研究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铜梁巴川中学、江津四牌坊小学都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到1999年底,实验学校已经发展到400多所,并且还在不断在市内外推广。
    1999年11月初,龚春燕应邀在哈尔滨作关于创新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引起《人民教育》记者张新洲同志一行的关注。不久,他们飞抵重庆,作了为期两天的考察,现场听课,和教师座谈,了解学生创新学习情况,得到了满意的结果。2000年3期,《人民教育》刊发了《创新学习:21世纪的学习观―-重庆启动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重要文章,引起了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为创新学习的发展铺设了全新的平台。后来,《人民教育》连续几年开辟“创新学习”专栏,宣传创新学习的思想与教师们的新鲜经验。相继,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作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在全国树起了“创新学习”的品牌,使重庆教育走向了全国。
    全国多家刊物的数篇报道及香港、台湾、美国等刊物的介绍,加上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教育信息网的积极传递,龚春燕先后应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台湾师范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台北市教育局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爱尔兰等地区或国家有关学术研究机构邀请,数十次前往境外、国外讲学,并在境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在港、澳、台及国外教育界产生了较为广泛地影响。
    十年深入研究,创新学习最终走向了国际。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重庆召开了“全球创新学习大会”,13个国家或地区的350名专家聚会重庆,观摩了重庆创新学习研究成果,尤其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及港、澳、台等13名著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对创新学习成果进行了评审,一致认为:“重庆创新学习研究起步早,规模大,成果丰,已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奉献——创新之魂   
    一身得体的休闲服,一副瘦削的身材,一张笑容可掬的年轻面孔,一台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行色匆匆,风尘仆仆地穿梭在乡村与城市、校园和会堂之间。神圣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心,让龚春燕忙于奉献,乐于奉献。
    龚春燕一向团结同志,作风严谨、正派,艰苦朴素,乐于为基层服务。5年来,上百次去重庆偏僻的农村学校,听课、座谈,分析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就一些细小的环节进行指导,深为基层欢迎。
    龚春燕还认真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就农村中小学现状、职业教育如何为库区劳动力转移服务、学习型重庆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调研,分别在人民政协报、社情民意(市政协)、民进集体提案中反映,荣获民进重庆市委参政议政特别贡献奖,五次政协大会,一次为大会发言,三次为联组发言,一次为大会书面发言,多份提案被政府或有关部门采纳,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0年以来,龚春燕同志作为重庆教育科研的具体负责人,拟制并以市教委文件下发了《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办法》等系列文件,组织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奖和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工作,充分调动了基层科研的积极性。拟制市教委文件“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办法”,设计好培训内容,培养了教育科研队伍,在全国有领先性,为其它省市学习借鉴。主持开发了课题管理系统,有序进行了教育科研,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全国很多省市教育科研管理所采用。
    龚春燕还主持了大量的宏观研究,就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如重庆城乡统筹教育数据模型研究、教育不和谐因素研究等成果,服务了领导决策。王鸿举市长、刘志忠主席、邢元敏副主席曾多次批示有关方面参考。
    在滔滔的长江边,在滚滚的黄河上,在晴空万里的云端,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浸润了龚春燕辛勤的汗水、奋斗的足迹和赤诚的爱心。
    “尽善兮,宇宙苍穹,创新无止境;尽美兮,乾坤无极,学习无穷期。走实验研究之路,攀理论探索之巅峰。”龚春燕站在创新学习的理论之巅,放眼抒怀,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拳拳心声。(作者系民进人民路中学支部会员)

 

龚春燕: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

 

 10月21日科普与创新教育论坛上,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大学教授龚春燕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今天上午我想跟大家简单汇报一下创新智教授的情况,如教授所讲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就看你怎么培养、挖掘每个人创造的火花,在这里面我们从98年开始做了一个关于创新学习的研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非常大的研究,我在主持这个项目之前,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我们提出创新学习,在创新学习当中,我们主要是有一个东西要搞清楚,因为毕竟是新的概念,什么是创新学习?

我们谈创新学习的时候,从来不和过去的学习相抵触,我们认为它们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发展,我们在创新学习的时候,一定是在有过去的知识,当然我们有新的东西方法为基础,我们的学生不拘泥于书本、常规,不畏惧权威,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学生长期动脑、动手,不断提出学生的新问题、新思想、新点子,这样一种学习的活动。

换句话说我们学习当中以创新为目的地学习。当然创新需要学习做基础,也需要我们有继承地学习,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继承的基础。我们说善于继承,不断地有新的批判精神。

三年前我们对全国13个城市做了调查,我们中国学生的调查性思考是最差的,我们学生在批判意识方面比较差,同样也说明我们学生问题意识很差,所以我们提出我们学生的批判意识,当然任何都是要基于发展的眼光看,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思维不是我们老师能接受的,这时我们老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衡量我们的学生。我们有很多实验的对象,刚才我已经汇报了,我们用八九年在全国很多实验学校当中调查,他们更强调学习当中主体化的人格,就是创造力的培养,可能更多是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到位。

这是三四年级学生画的,他幻想我自己作为他的主人,来进行我们今后未来的思考。

我们也强调,我们过去学习科学研究基础上,更强调方法的递进性,这里面我们有一张图,很简单,用黄瓜或者土豆,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创造出有创意的作品。我们现在的学习当中可能更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老师们都清楚,中国的独生子女很多,与人打交道能力比较弱,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关注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识。

(投影)我们摆了大家常见的泥土,我们几个小朋友很短的时间能再现长江三峡上石宝寨非常壮丽的图景,通过自己分工做出来,这是石宝寨很简单的图,做的十二生肖图代表全世界的人民。

我想在这样的图当中,重要的是每个人该做什么,分工到位。另外我想在学习活动中的动手和实践。我们现在学生的学习,趋向于接受背诵、记忆,动手的能力比较差,包括实验,我们现在高考考实验,学生是背诵的,而我们就强调学生动手的实践,这和教育部强调的关于开展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是一致的。

这里面是我们学生做的三所在民间理明文昌宫的调查,通过他们拍的照片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保护,这里面我们创新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思维不同,通过发散、集中、再发散,能有不同的地方,我们说新的不同在哪里呢?相对于自己还是有一个范围呢?我们可能更强调相对于自身的学习,每个人都是创造之人,每个人都是创新之人。

这是重庆的市旗,这是小学二年级同学做的。今年暑假我们培训香港的小朋友,让他做创新也很会做。我们需要每个学生能做出自己的东西,这是我们对学生学的建构、理解,在这种理解当中,他需要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创新?我们提出一个创新智能教学的假设。这个假设根据我们自己过去创新的认识,对创新的理解,构筑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实践活动当中怎么去做?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在于以学生以学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以我们学生的多元能力的建构为本,也包括我们对学生看法、评估、评价,用立体方式做,我们提出学本的观点,这就是每个学生都有问题意识,不过我们怎么去引发学生有问题的思考,很多人会做这个,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鼓励我们学生能找到自己所学之困、学习的不足。

整个中国的学生问题意识比较差,在前年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评估中,中国学生的创造力是倒数第五,尽管我们计算能力很强,但潜在意识是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

(投影)根据我们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让我们学生看到目标已经实现,教育部开了两期寻找失去的目标,我们教师教学目标已经丧失,这是我们构筑教学很关键的内容,我们要重新对新课程目标有我们自己的建构,我们提出这个假设以后也是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的创新资金项目,通过这个开发出智能教学的软件,把我们老师在教学当中如何指导备课、教学、使用,用一个庞大的软件系统做出来,这也是我们每个教师经常说教师文化、学校文化基本的载体。现在不论北京还是重庆,我们经常学习文化,但是我们有多少文化?拿出来的文化很少。我到美国讲课说可以拿出100年前文字的资料,我们现在自己成长的东西用什么建构呢?我希望通过这样来做,建构我们每个教师的成长档案,把上课的东西堆在我们这个系统里面。

最后我们的思想就是想培养学生不仅有知识,还有从知识到能力的改变。刚才教授说得很好,创新是综合的能力,不是单纯的倾向、简单的技巧,我们通过知识的内划把显性的知识,不断丰富,最终形成我们自身已有的能力技巧,包括我们学习的不仅有课内的,应该延展到课外,不光关注今天,还要关注未来,尤其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关注未来的东西,往往比我们老师强。因为我们老师可能局限于很多知识的堡垒,在思考上没有我们学生灵活。我们去年在新加坡培训我们的学生,有个学生的创意很好,大家不要吸烟,学生马上有创意把9.11大楼画成烟雾图腾的样子,下面写不要吸烟,他结合这样能做很好的创意图。这需要我们学生在思考当中不一定是简单的思考,他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到底模式有那些呢?学的时候,我们主要依据于学生不单纯从学会到会学,这样一种单一的直线理解,过去我们老说不仅要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从学习愿望上做,但是我认为还应该让我们学生学会创新学,实际上是构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大保障。

刚才教授给我们一幅图,我们为什么厌学,除了内容的影响还有动力,动力的来源我认为与创新有关系,创新使我们学生的创新得到展示,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通过成功激励我们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欲望、学习欲望,所以我们构筑这学习方式,在这个方式中也是相互依存、辩证。

我们在构筑模式中,首先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为纽带、问题为我们,或者整个教学流程的关键,所以不论在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以及创新当中,都是以问题为载体。当然这需要我们学生的自信、我们现在安全的心理,也需要我们有一个成功的、或者评价机会,来使我们学生有这样安全的空间。学生要创造、创新、会创新首先有安全的空间做,不能说提出问题老师会批评,要给学生更多的成功空间。其实国外的小孩并不比我们聪明,但是为什么在诺贝尔奖大量是美国人呢?那就是他的教学当中始终跟我们学生留有更多的问题意识,而我们可能少了一点,所以我们想我们进行创新教学,就要给予我们学生更多的问题空间、问题权利。

在教当中,我们提出了我们自己认为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们的问题为主线、学生的动手练习为主线,就是我们四为主的教学原则。大家已经看到我们对教学认识的四个为主,后来我们不断变化,把学生和教师都是我们教学的主体,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作用中我们想构造一个我们想到达的以四段八步这种教学模式。

创新是没有模式的,我们所谓的模式是给我们每个教师在上课当中思维的方式。比如怎么去引导学生有问题的思考,以及在思考当中做,(投影)我们学生把选手、观众、评委作为三角形画出来,还有把成功、勤奋、方法画出来,环境、人口和资源,很多的三角形关系,这都是我们学生做的时候散光的思维,在这种思维当中,我们更多地会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路径,所以我后面跟大家说一点,我们的思维策略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更多的是引发我们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还有我们给予学生很多创造性的点子。

大家还有不清楚可以在网上检索。谢谢大家。

现场专家互动

龙又麟:非常谢谢龚教授。我想请问一下,在推广创新学习,国内非常重视,但是一大关键是关于教师培训,我不知道在您主持的课题里面,教师参与的方式是什么?

龚春燕:我们做了这几年创新学习始终把教师的培训放在最前沿。因为教师培训应该是我们实施创新教学或者教育的关键,我们怎么做教师培训呢?通过几个层次,一,从时间上保障每学期,每半年在全国举行一些培训会,每年至少保障每个教师有两到三次学习,二,从方式上有两种,一,理论学习,对创新学习本身的认识、对创新技能本身的认识,以及对新课程认识、创造力本身认识,这是一个方面,我们也请全国很多专家做讲座,另外我们更多观摩教师的体现创新的现场课,我们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举行过,老师上课他怎么体现创新教学,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做就是我们教师在观摩人家上课时,我们自己怎么做,三,我们教师不断撰写自己的论文、自己的研究案例、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光盘。这就是我们教师培训,大家看得到该怎么做,我的课怎么体现创新技巧。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摘自<<教育家成长丛书>>

 对这个世界,从时间上讲,我们不知其始,亦不知其终;从空间上讲,宏观世界的广大无量无边,微观世界的奥秘也无穷无尽。人类群体与个体所遭遇的一切不幸与痛苦,不可能有固定而有效的解决方法。人类已有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经历了由无到有的过程。正如鲁迅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只有人类自觉的创新(自发的、被迫的创新是消极的、被动的)才能消除人类未来的苦痛,弥补这个世界的缺陷。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而基础又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早在1998年元旦,笔者提出了创新学习的理念,并就创新学习的概念、特征和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学习科学研究或者学习指导指出了方向…

  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从中找到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就成了创新学习课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总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每节课都有让学生质疑、提问的时间,并不得少于10分钟。最初学生不敢或不善于提出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问题多了,提出的问题质量也高了。在学习《向量减法》时,厦门杏南中学的一位实验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后,一学生向老师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一个向量减法的实例。老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一谚语的数学内涵。一个小组发言说:“逆水行舟是船的行使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不进意即船的行使速度为零,而水流速度不为零,两个速度叠加,故则退了。”另一组学生马上反问,“船的速度一定要为零,船才能退吗?”等等,学生讨论异常激烈,出现了课堂中的高潮。我想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学生对向量减法会理解更深。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的积极思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多种模式,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有课堂高潮的出现。其具体方法如讨论导思递进导思想象导思等。重庆一中学生的三峡大坝五级船闸自动指挥系统和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巴文化对现代重庆的影响研究,都是学生在层层问题中聚变的结果,使学生带着激情进行研究,有着愉快的过程。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

一、作者简介

二、作者教育观

(一)、利于新课程目标达成

(二)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1 、创新学习开展,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 、创新学习开展,改变学习方式的单一性为多元性

  3 、创新学习关注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社会科技发展

  4 、创新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创新学习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出了“理论学习―实践深化-活动交流―反思升华”的教师培训模式。

( 1 )理论学习。表现在课题组不断地进行理论的传播、扩散并组织学习,使实验教师以及其他未参加实验的教师接受和内化创新学习的理论。通过学习,广大教师对创新学习概念、特征、课堂教学模式、原则、方法等有了认识,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实现了实验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向创新学习教育思想的转化。

( 2 )实践深化。课题组坚持将创新学习理论转化为教师易于操作和运用的技术形态,提出了创新学习“四为主”教学思想、“四导”课堂教学模式,编制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编写了创新学习指导课教材,详细说明了学科教学渗透创新学习的方法等,解决了包括教育活动目标、内容、材料、方法、途径、步骤等具体操作问题,实现了实验教师由原先的教学模式向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实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进一步体会创新的教育观念,并使认识更具体化、感性化。

( 3 )活动交流。课题组先后组织了多次创新学习现场课赛课活动,在赛课活动中一批优质课、示范课向广大实验教师进行了展示,并进一步促进了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为了推动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学习的课题研究,课题组还组织了三届优秀论文、教案评比活动,促进了实验教师的成果形成。

( 4 )反思升华。在创新学习的推广过程中,课题组坚持了开发性,鼓励实验教师在“应用、普及、转化”总课题组理论的同时,对实验进行积极的反思,对“修正、补充、丰富、完善、创造性的发展”创新学习理论做积极探索。可以说创新学习的推广过程,也是一个再研究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六年的实验中,区、校子课题组结合本地的实际,各展所长,形成丰硕的成果。

创新学习课题组通过以课题研究为纽带,以学术活动为桥梁,以教师承担子课题研究为载体,要求所有实验教师边教学、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研究中不断提高。既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又提高教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年轻教师成长极快。

三、社会反响

聚焦“创新学习” 拥抱世纪曙光 教育部《人民教育》总编辑 傅国亮

龚春燕同志是一个很有思想也很勤奋的年轻人,能坚持数年致力于这项研究,且不说成果之显著,单就其学人精神也是值得称道的。

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宋乃庆

我期待着龚春燕同志和他的合作者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把创新学习这幕剧演得更精彩!    

向世界宣布了创新学习

美国 NASA科学家、查尔斯顿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HAKKILA博士

先生提出要将中国的教育由一种“满足现状”的体系转变为以“创新学习”为基础的体系。龚春燕先生已经对西方教育中影响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的有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思考了如何将之创造性地融入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