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镍:难道要允许创业板大借壳?-叶檀-搜狐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58:52

难道要允许创业板大借壳?

 

2011-5-17 每日经济新闻

 

    我似乎已经看到了创业板排队借壳的过程。

 

    中国证监会13日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该《意见稿》显示监管层提高了借壳的门槛,但其中门槛并非高不可攀,在现实中不少已经操作,并且涉及创业板并购重组等借壳事宜。创业板屡屡提及的退市机制尚有万里之遥,《意见稿》已经为保护壳资源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激愤之语称,在A股市场投资ST股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这绝非笑话。

   

    据《人民日报》报道,*ST星美这家僵尸公司市值高达24.2亿,2010年亏损310.1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75 元,每股净资产-0.0356元。净资产为负值。作为上市公司,其业务规模还比不上一家个体户,2008年到201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只有1.1万元、0元和55.2万元,2010年公司员工仅有7名。截止2011年5月16日上午收盘,其市价为6.02,市盈率为-889.84,这样的公司用常规的市场规则完全无法理解,只有放在A股市场的大背景下才能获得完美的解释。

 

    僵尸公司理该退市,但现实是,这样的公司获得了追捧。为了重生的希望,大家追捧僵尸公司;为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大家追捧僵尸公司;为了概念的炒作,大家依然要追捧僵尸公司。

 

    所谓重生的希望,指上市公司借壳还魂。由于A股市场缺乏退市制度和文化,上市公司壳资源有天然溢价,并且越是干净的壳溢价越高。以*ST星美为例,这家公司屡屡传出借壳绯闻,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却在借壳的过程中,于2008年底完成债务重组,成为一个净壳。员工只有7人虽然不可思议,对于借壳者却是梦寐以求的空壳资源。想想,如果某家上市公司有一万名员工,还有谁会去借壳,大家避之惟恐不及。

 

    所谓通过ST股价值投资,听起来像笑话,但却是可悲的事实。在国内的A股市场,普通投资者没有权利,无法憾动管理层分毫,哪怕管理层缺乏管理能力尸位素餐,甚至管理层掏空上市公司,也只能忍受再忍受,格雷厄姆与巴菲特屡屡动用的手段,收集股权推翻管理层释放净资产的做法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因为上市部分的股权只有10%,20%。只有在ST股重生的过程中,还有一线希望,推翻原有的管理层,以壳资源溢价对原管理层进行高价赎买,让他们卷包而走。这是整个社会、所有投资者为缺乏退市机制的市场付出的高额成本。

 

    所谓概念炒作,非常顺理成章。在房地产市场大火特火时,借壳上市的大多是房地产公司,包括*ST星美的前绯闻对象就是房地产公司;在通胀时期资源类股前途无量时,市场借壳、分拆等最多的就是资源类公司,甚至可以顺着元素周期表闭着眼睛找上市公司;而在中国进入风投时代,直接投资大发展时,证券公司借壳风行一时。目前15家上市券商,通过借壳上市的达到8家,其中6家集中在牛市2007年,按上市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有国金证券、海通证券、东北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和太平洋证券,还有2009年的西南证券和2010年的广发证券。其中只有海通在借壳上市的同时发行了股份,募集到了资金,从而扩充了净资本。原因很简单,在概念大热时上市容易成功,并且可以获得较高的溢价。

 

    将投资ST股作为价值投资的主要手段,是无可奈何之举。就总体而言,缺乏退市机制、借壳横行顺利地让A股市场进行了逆淘汰,真正具有管理能力、管理能力的人无法脱颖而出,炒作概念者随处都是,国内一流的市场人才将主要的精力用在掘金ST板块上。

 

    笔者曾经将建立中国健康市场化的希望放在创业板上,但现实是,创业板退市雷声大而雨点小,直到现在,创业板的退市机制没有出台,我们必须追问,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有关方面必须要把创业板逼成主板市场,而后允许特殊利益阶层在创业板的借壳过程中再牟一次利?

 

    2010年6月1日,创业板指数以986.02点开盘,到12月底最高攀升至1239.60点,短短半年涨幅高达25%,平均市盈率高达七八十倍。但创业板很快显现出高风险而不成长的特性,随着2010年公司年报以及一季报的公布,创业板“高成长”的幻象破灭,今年4月份下跌了9.48%,一度跌破900点大关,最低达到了897.20点。目前,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已近腰斩。

 

    如果按照目前的蜕化速度,创业板将在明年进入借壳期,我们要恭喜那些所谓保持创业板稳定性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成功地把创业板变性成了逆淘汰板块。

   

    我国的创业板被成功改造,上市的公司表面稳健,成长性平平。据业内称,创业板的上市门槛比应满足的财务条件高,而退市制度咫尺不出,必然导致创业板投机横行。中国真正的创业板在哪里?在美国,一流的IT企业、教育企业、高端制造业,大部分在美国上市。这才是中国财富的真正流失,却没有人因此受到谴责。

 

    真的以为加强监管就能改变制度性漏洞吗?增加督导的时间是治本之术吗?那只能增加监管者的寻租空间,让督导者的装饰功夫更好。

 

注:忙得团团转,走了几个城市。

    半夜回沪。

    飞机上看到很多旅游的老伯老太们,飞机起飞兴奋得大叫。

    相信这两年航空公司赢利不错,与亲戚说的刚好印证。

 

    周末与一些新老朋友见面,从经济到音乐,谈了许多。但有新知是企业家,多年的实干家说,经济学家的推测大半错误,提出了一个警告。

    书房推论必须与实际结合,一直强调常识数据的重要,自己也不能忘。

    下午见到侯宁,翻多了。人们鼓掌,结果他说常看多,可惜被淹没了。他的额头上标上了空的标签。

    行长夫人成股神,连续斩获两家江苏企业吉鑫科技和东华能源IPO,三年累计549万元投资暴赚10.63倍升值至6384万元。在A股市场,奇怪吗?不奇怪吗?

 

    Ai总算与家人见了一面,算是复杂世界上值得大庆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