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车之星怎么操作:从清华同学离校16年重聚看人生规划多么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9:57:15

从清华同学离校16年重聚看人生规划多么重要!

【清华北大】 2010-08-24 15:36:35 阅读13 评论0   字号: 订阅

本文引用自晚霞博客《从清华同学离校16年重聚看人生规划多么重要!》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

  我读到这句话时,不禁想起了人的命运。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未来?是不是每个人生命中都有类似“蝴蝶效应”?

  其实那景象、那结果正像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怎么做才是对的,却只能依靠自己来进行判断了。我认为大学就是这种训练场,请在大学自行播下你成功的种子吧。

  自古以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争斗。但在竞争机制中,首先应避免“螃蟹效应”。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竞争固然无需谦让,可对竞争规则却丝毫不容践踏。一旦规则遭受破坏,有序变成了无序,那么,任何个体都将面临来自四面八方不择手段的攻击,结果就会出现“螃蟹效应”。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自己强。”

  真正的成功是多样化的。成功不是要和别人比,而是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更有进步。我觉得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么,怎样做才能成功呢?

  成功的第一步是把握人生目标。因为只有有了目标,人才不会失去方向,才有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和激情,不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只有给自己定好了位,在自己心中才会出现一把尺子,激励和鼓舞着自己,丈量自己是否每天都在进步。全球华人无所不知的北京杰出高效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2005级双学士学位攻读者马宇歌同学说:“在清华有许多特长生,体育类的、艺术类的、学科竞赛脱颖而出的……等等。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找准自己的定位,走适合自己的路,真的很重要。我觉得我只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应该走的道路。”她的话万般正确,上大学必须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这对我们非常重要而紧迫。具体到我,我决定做一名项目管理员。作为一名项目管理员,需要专业知识和许多兴趣来充实,需要具有我自己的特色。

  接着迈向成功的第二步,我就要尝试新的领域,努力发掘自己的兴趣。为了成就最好的自己,必须发挥出所有潜力,向前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目标。只要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起来就会特别带劲。心动不如行动。现在,我就在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是发展兴趣,增加新知,培养能力。大学是一个吸收知识的最佳场所。知识是人的固定资产。要不断增加你的这种固定资产,一个人才会拥有更多砝码。要像松鼠拼命搜集坚果一样,坚持不懈地积累更多知识。大学四年,认真学习:To live is to learn,to learn is to best live。

  但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起跳平台。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以后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需要。

  我在大学期间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例如:参加学校活动、社会实践等。更重要的是还广泛进行阅读。只有不断吸收各种知识,你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起来。大学已经给我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和时间。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怎样度过大学时期的确至关重要。

  再有就是要有勇气尝试新事物的同时,还必须有勇气面对失败。大家不能只凭匹夫之勇去做注定失败的事。在畏惧失败时,不妨想一想,你怕失去什么呢?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你难道不能接受它吗?一个有觉悟的人会从失败中学习,从中察觉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不要畏惧失败,只要你尽力了,愿意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你就应该为自己的那份勇气感到自豪。就像李开复所言:“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我在大学里就很刻意培养这种胸怀。

  《礼记 -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校一切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譬如遇到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读物。除了资深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这样也就向我们提出了上大学亟需重视的另一个紧迫课题 ———— 朋友。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你要不断地去交朋友,不要等别人主动来认识你。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去主动交朋友。朋友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是你一生都受用不尽的战略资源。

  这可以说就是我上大学的全部生活内容。

  我的大学不仅给我带来了专业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去处理好每件事情。只有经历过,你才能比别人多一份财富;只有拥有过,你才会知道它的分量!

  布什在大学,看到了朋友;

  俞敏洪在大学,看到了知识;

  李开复在大学,看到了能力;

  而我在大学,受益的则是经历 。

  经历是一个人最独特的财富,是别人想学也学不来的东西。经历了,你才有真正的朋友;经历了,你才拥有自己特色的见识;经历了,你才会具有能力……

  在《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一书之中,赵美萍说:“虽然我没进过大学深造,但是,社会也是一所大学,我的经历就是一笔旁人无法企及的财富,它会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无穷。苦难就是我的大学。”现今我们这些温室中的花朵,更应该认真学习、珍惜时间,好好地规划出自己的人生未来。

  我的大学,是一个给我补充硬件和软件的大学。这段时间经历,给我启迪很大,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事物。我的最后感想是,只要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件事情,就不会有缺憾。人生因为有梦,才有希望;心若在,梦就在;就算失败了,仍可重拾旧江山!

  在此我借对自己的一句勉励话语送给你们大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上述文章的作者是九石。下附现年38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正在中国深圳市做职业培训师的郝志强2008年12月写的《从清华同学离校16年重聚看人生规划多么重要!》一文于后)

  ◎ 从清华同学离校16年重聚看人生规划多么重要!

【导语: 清华大学杰出学子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他十分强调结合每一个不同的受教育对象,要适时而有针对性地准确做好有关教育培养规划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划工作。马弘毅先生说:“现代农业之所以高产,是因为人类经由漫长的实践探索过程,逐渐淘汰了落后的生产模式,从‘刀耕火种’进化到了后来受益良多的‘精耕细作’生产阶段。教育没有基于实际而又眼光远大的科学规划,就是‘刀耕火种’,一万个人里也许最后能出个人才,但就其那个成功者来说,纯属碰运气 ———— 这样出才率太低,机会成本过高,比‘一将功成万骨枯’还惨,拿到目前再照此办,等于对大家、对广大人一点不负责任。难道其他人都不想成才,都无权成才了吗?只有在教育培养上懂得如何‘精耕细作’了,才可保障每个孩子将来都有可能成为人才。但是谁来做教育培养规划呢?并非任何人都会做这项工作的,其中大有学问可讲,而且需要相当高的智力投入和综合能力付出。这事也不能让不懂的人随便‘试’着来,须知试不好,耽误的可是人家一辈子的宝贵生命!会对孩子进行成长规划的人,是教育领域的天才、奇才,是人类少有的文明精英,是真正的科学家。中国唐代韩愈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指的就是这层意思。”上网去搜“马宇歌”这个唯一有人正在使用的人名,可以看到马弘毅先生在此方面的丰富理论与实践,事实证明他就是一个很重视人生规划、眼光远大的大师级教育专家。】

  (现年37岁的清华大学1992届本科毕业生、正在中国深圳市做职业培训师的郝志强写道) 2008年12月21日星期天下午,我们6个曾在北京的清华大学一起上学的本科男同学,正当再有3年即将步入人生“不惑”之际,难得在深圳小聚了一把。叙旧之类,打趣之类,展望之类,那些内容在此便不详说了。单看我们这6个人从事的职业,就很有趣。我们以前在清华读的都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本科专业,后来乃至现在各自都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是我,大学本科毕业后马上做了销售工作,后来成了自由培训讲师,现居深圳。

  第二个同学1998年就加盟到了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国大型跨国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他一直做到现在,去过印度等多国工作。以前做管理,现在回归技术领域了(高深的技术,我们都不懂)。目前也在深圳工作生活。

  第三个同学已经是美国人了。为加入美籍,人家对着星条旗还十分庄严郑重地宣过誓呢。现在上海工作,承担咨询业务,客户都是“华为”之类的大公司 (我更不懂)。

  第四个同学在美国工作,不过至今还是中国人,只是拿了个美国“绿卡”,受美国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社会制度在全球强大势力的有效保护,再无任何思想上或精神上的压力了,首先进了精神贵族的文明行列,有两个孩子。他现在做电力芯片设计之类的工作,属于全球公认的富足中产阶级一族,有充分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愉快选择的事业中去,再也不会受到来自社会因素的无理阻碍和荒唐而腐败的噩梦般人为干扰了。

  第五个同学先做技术咨询工作,后来到美国读MBA课程,家也安在了被前苏联遗老遗少们————这些稀有人种咬牙切齿嫉妒要死、向往要死、怕的要死、恨得要死的美国。目前在投资银行工作,常驻香港。

  第六个同学当年做过几年的电力系统业务,后来又回北京的清华大学,读了我们母校的MBA,留在北京工作。他先到中国国内的银行工作,接着跳槽到了外资银行,现在该外资银行任高级客户经理。活得都很潇洒、很滋润!

  假如我们每个人20年前在刚进大学校门时,知道后来所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当初我们就不绕那么多弯路了。今天的大多数人何不与我们6人当初一样呢!你们的所学和所干,究竟有多少是与将来的个人命运密切相连呢?遗憾啊遗憾!人生中,因为只是当初缺少了一份个人规划————忽略了进行必要的人生规划,结果就要盲目地无知地为此浪费多少青春年华,白扔掉个人几分之一的宝贵生命啊?规划呀,规划!

  我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我要有能力、有本事对自己的未来有个科学而成功的规划该有多好! (《从清华同学离校16年重聚看人生规划多么重要!》作者:深圳市职业培训师 郝志强〈内蒙人,男,2008年12月37岁,家庭很美满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