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墙纸怎么样:赫鲁晓夫搞玉米运动成笑谈(图)_-1史海回眸_环球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22:16

赫鲁晓夫搞玉米运动成笑谈(图)

金点强

http://www.huanqiu.com  来源:环球时报  网友评论2条进入论坛  2008-04-13 00:50

    赫鲁晓夫举着玉米高呼口号的形象成为当时的经典


      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一把手后,大力进行农业改革,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


      亲自实验成功萌发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


      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战后初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1946年,苏联在农业顾问李森科的建议下,曾经极力推广春小麦的种植。而当时作为乌克兰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却提倡种植冬小麦。由于斯大林支持李森科,在这场论争中,赫鲁晓夫败下阵来。


      赫鲁晓夫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既然在麦子上无所发展,他就“绕过麦田来到了玉米地”。1949年,赫鲁晓夫根据乌克兰农民传统玉米种植经验,采用“方形穴播法”,让当地农民一次性扩种了200万公顷玉米,结果大获丰收。在当年苏联其他农业区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乌克兰的玉米丰产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让赫鲁晓夫振奋不已,从此对玉米刮目相看。同年底,赫鲁晓夫调任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兼莫斯科第一书记。一上任,他便打算推广种植玉米。为此,他首先在自家菜园进行了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1953年,他在自家周边的农庄播种玉米,使该农庄一下由“过去搞得很糟”成了“全国最先进和最赢利的农庄之一。”这些成功经历冲昏了赫鲁晓夫的头脑,使他萌发了在苏联全国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


      访问美国坚定信心


      这一想法终于找到了实现的机会。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9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当月,赫鲁晓夫就正式提出了应该大面积播种玉米的倡议。以后,只要逮到机会,赫鲁晓夫都会为推广玉米种植鼓吹一番。在赫鲁晓夫看来,解决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而“畜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玉米的奇迹效应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良药。


      赫鲁晓夫对于玉米同畜牧业的联系主要得益于美国的经验。玉米是美国的主要饲料,美国的畜牧业正是由于玉米的高产而兴旺起来的。赫鲁晓夫清楚地认识到这点。于是,他当政以后,在驻美大使馆中设立农业随员,专门收集农业生产的情报,尤其是有关美国杂交玉米的情报。赫鲁晓夫还不断派出农业代表团,访问美国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考察玉米种植的先进经验。为引进美国杂交玉米种,苏联农业部还创办了一份名为《玉米》的科学杂志。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邀请访美。在访问期间,他特地参观了以种植玉米而驰名于世的加斯特农场,获得了有关用玉米的青秸秆及未成熟的棒穗喂养牲口的常识。目睹了北美洲辽阔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玉米丰收景象,赫鲁晓夫啧啧称赞。这次美国之行更加坚定了赫鲁晓夫在苏联大力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他认为,“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