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群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MP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42:48
44022次 浏览
70次 收藏
状态:精华资源
摘要: 无
时间: 2005/10/1 发布 | 2005/10/1 更新
分类:音乐 古典音乐

slaughter
精华资源:230
全部资源:233

收藏资源后,一旦有新更新(字幕、文件)我们将会用站内消息和电子邮件通知你。
相关:              
详细内容
相关资源
补充资源
用户评论
电驴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电驴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群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专辑.(MP3).rar详情 78.8MB
全选 78.8MB
专辑中文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艺术家: 群星
资源格式: MP3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专辑介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的诞生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聂耳(1912-1935年)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拿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文革”中,由于田汉被打倒,歌词不让唱了,《国歌》只能由乐队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新词。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歌词。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二.国际歌
1871年,震撼世界的巴黎公社在法国巴黎建立。它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组织,谱写了全世界第一篇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史诗。如今巴黎东区屹立的巴黎公社社员墙,就是当年巴黎公社社员壮烈牺牲的地方。距巴黎公社杜员墙不远处,还有巴黎公社委员、《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墓。墓前有一册用大理石雕成的《国际歌》词谱。
欧仁·鲍狄埃
【下文摘自—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版《辞海》】
鲍狄埃(1816-1887) 法国诗人。生于工人家庭。早年受“贝朗瑞”影响,1830年写作歌颂七月革命的歌曲《自由万岁》。1840年起写了不少战斗诗歌。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当选为公社委员。同年6月创作《国际歌》,表现了无产阶级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大无谓精神。公社失败后,流亡英国和美国。1876年发表长诗《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1884年出版诗集《谁是狂人》,1887年出版重要诗集《革命歌集》。所写歌曲多按照民间曲调创作歌词,在工人群众中广泛传唱。
【下文摘自— —《列宁全集》第2版第22卷 】
欧仁·鲍狄埃(为纪念他逝世25周年而作)
(1913年1月3日[16日])
去年,1912年11月,是法国的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即著名的无产阶级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的作者逝世25周年。
这首歌已经译成欧洲各种文字,而且不仅仅是欧洲文字。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世界各国的工人相继唱起自己的先进战士、无产者诗人的这首歌,并且使这首歌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世界各国的工人现在都在纪念欧仁·鲍狄埃。他的妻子和女儿还活着,但都过着贫困的生活,就象《国际歌》的作者一生所过的一样,他在1816年10月4日生于巴黎。他创作他的第一首歌的时候才14岁,这首歌叫作《自由万岁!》。1848年,他作为一个街垒斗士参加了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伟大战斗。
鲍狄埃出身于贫穷的家庭,他一生中一直是一个穷人、一个无产者,起先靠包装箱子,后来靠绘制印花布图样维持生活。
从1840年起,他就用自己的战斗诗歌对法国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作出反应,唤起落后的人们的觉悟,号召工人团结一致,鞭答法国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府。
在伟大的巴黎公社(1871年)时期,鲍狄埃被选为公社委员。在3600张选票中,他得了3352票。他参与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公社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公社失败后,鲍狄埃被迫逃到了英国和美国。著名的《国际歌》就是他在1871年6月,也可以说,是在流血的五月失败之后的第二天写成的……
公社被镇压了……但是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在今天公社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
1876年,在流亡中,鲍狄埃写了一首长诗《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在这首长诗中,他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工人生活,描绘了他们的贫困,他们的苦役劳动,他们遭受的剥削,以及他们对自己的事业的未来的胜利所抱的坚定信念。
公社失败以后过了9年鲍狄埃才回到法国,回来后立即参加了“工人党”。1884年他的第一卷侍集出版了。1887年出版了第二卷,题名为《革命歌集》。
这位工人诗人的其他一些歌,是在他死后才出版的。
1887年11月8日,巴黎的工人把欧仁·鲍狄埃的遗体送到拉雪兹神父墓地,在那里埋葬着被枪杀的公社战士。警察大打出手,抢走红旗。无数群众参加了这次没有宗教仪式的葬礼。四面八方都在高呼:“鲍狄埃万岁!”
鲍狄埃是在贫困中死去的。但是,他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一个真正非人工所建造的纪念碑。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当他创作他的第一首歌的时候,工人中社会主义者最多不过几十人。而现在知道欧仁·鲍狄埃这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的,却有千百万无产者……
【下文摘自—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二节 鲍狄埃】
欧仁·鲍狄埃(1816—1887)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诗人。“从1840年起,他就用自己的战斗诗歌对法国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巨大事件作出反应,唤起落后的人们的觉悟,号召工人团结一致,鞭笞法国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府。”
鲍狄埃出生于巴黎一个包装工人的家里,13岁当徒工,后来又当绘制印花布图样的技工,一生过着贫困的生活。
1830年巴黎人民起来反对波旁王朝的统治,在斗争中,法国工人阶级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力量;这次斗争也是使鲍狄埃觉醒的“第一声战鼓”。14岁的鲍狄埃,伴随着革命的枪声,写下反映这次斗争的诗篇——《自由万岁》,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他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同法国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1831年,他将《自由万岁》等七月革命时期写的15首政治诗汇成诗集《年轻的诗神》出版。诗集的主要内容是:抨击复辟的封建王朝,欢呼七月革命的胜利,表示对七月王朝的失望与谴责。
1840年,鲍狄埃创作了《是人各一份的时候了》,表现巴贝夫平均共产主义思想。这首诗在法国里昂和南方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工人运动起了巨大鼓舞作用。它像“燃起的火种”在“劳动阶级那里引起了燎原烈火”。这首诗的出现,标志着鲍狄埃的创作开始摆脱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探索工人阶级解放的道路。
1848年二月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鲍狄埃参加了二月革命,并写了《人民》一诗。诗篇描绘了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人形象,表达了他们“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统治使他认清了二月起义后建立的第二共和国,决不是工人所要求的“劳动共和国”或“社会共和国”,而“是重新在政治上加强资产阶级社会的一种改造,——简言之,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于是鲍狄埃创作了《该拆掉的老房子》,撕去了共和国骗人的假面具,揭示出它依然是个充满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它刚刚建立,但已腐朽,虽然外表“华丽”,但却要崩塌。他号召人民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六月,巴黎工人又举行了起义。“这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鲍狄埃“作为一个街垒斗士参加了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伟大战斗”。在资产阶级反革命武装的血腥镇压下,起义失败了。鲍狄埃写了诗歌《一八四八年六月》,表达了劳动群众对资产阶级血腥镇压的愤懑与抗议。这首诗深刻地反映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调子悲愤而低沉,六月革命的失败,使法国工人阶级投入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怀抱,鲍狄埃也受到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致使诗歌的战斗作用有所削弱。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反动政变,埋葬了共和国·建立了法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在政变后的第三天,鲍狄埃写下了《谁将为她复仇?》,对君主制的复辟表示愤慨。
186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1865年初,第一国际在巴黎成立了支部。1869年,鲍狄埃被巴黎工人推选为巴黎工人协会联合会代表,参加领导工作,成为工人运动的活动家。1870年,鲍狄埃组织起五百多名印花布职工成立工会,并推动这个工会参加第一国际。参加第一国际后,鲍狄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迅速形成。
1870年,鲍狄埃和第一国际的战友们坚决反对拿破仑第三挑起的普法战争。他曾在巴黎支部的《告全世界各民族工人书》的反战宣言上签名。而当法军在色当大败,普军深入法国领土,把这场战争变为反对法国人民的战争时,鲍狄埃写了诗歌《自卫吧,巴黎》,号召人民起来抗战自卫,高呼“我们的法兰西要用起义来缔造”。第二帝国崩溃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防政府”。“国防政府”的投降卖国活动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1870年10月31日,布朗基派发动起义,占领了市政厅,准备建立公社,但起义失败了。第二天,鲍狄埃写了《一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号召人民为推翻“国防政府”奋战到底,热情呼唤公社的诞生。
巴黎公社成立后,鲍狄埃当选为公社委员,参与公社的一切决策,并负责工人协会和艺术家协会联合会的领导工作。为了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他同反革命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凡尔赛勾结普鲁士反动派向巴黎疯狂反扑,公社处于危急的时刻,鲍狄埃拿起武器,同公社社员一起战斗。巴黎公社失败后,鲍狄埃转入地下,隐蔽在巴黎近郊一个工人的家里。1871年6月初,写下了雄壮宏伟的《国际歌》。《国际歌》的创作,说明鲍狄埃在公社血与火的斗争中,已锻炼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度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的无产阶级战士与诗人。
《国际歌》原诗正文共有六节,首尾均为复唱: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全诗起句就以激越的情感,呼唤全世界无产者继续公社的事业,奋起进行革命斗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国际歌》是一首格调高昂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是整个无产阶级,是完全觉醒了的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它已经进行过推翻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由无产阶级自己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它已经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诗歌表达了强烈的政治热情,具有鲜明的论战性和气吞山河的雄浑气势。诗人鲍狄埃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高度概括现实生活中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矛盾冲突,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大搏斗,有力地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趋势和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国际歌》展现了日益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立场、愿望和理想,整个诗篇回荡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感情,充溢着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国际歌》是在公社刚刚失败后创作的,但诗人在无产阶级世界观指导下,科学地总结了巴黎公社斗争的历史经验,坚信公社虽然被镇压了,但公社所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无法堵塞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个历史规律是不会改变的,无产阶级必然能最终赢得整个世界。因此全诗充满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豪情和英雄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渗透在字里行间,照耀全篇,成为《国际歌》巨大鼓舞力量的主要源泉。
《国际歌》唤醒饥寒交迫的奴隶和全世界受苦的人。不只是要他们认识自己所处的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地位,而是号召他们起来斗争,打碎旧世界,做天下的主人;已经不是单纯地要他们认识世界,而是要他们变革世界,推动历史前进。所以《国际歌》以昂扬的战斗激情,表现了肩负着伟大历史使命的无产阶级锐不可当的阶级力量和博大的革命胸怀。《国际歌》对剥削阶级的猛烈抨击,已经不限于揭露它是造成工人阶级痛苦和贫困的原因,而是明确地同无产阶级伟大的斗争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定灭亡、社会主义一定胜利的信念融合在一起。前后出现的副歌,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
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音律整齐,结构完整,语言生动,色彩瑰丽,有力地表达了最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国际歌》中的复唱概括了全诗为共产主义而团结斗争的主题。复唱使全诗各段结成一个整体,使诗歌的主题得以回旋反复,更增强了诗歌的战斗性和艺术感染力。
《国际歌》于1887年收入鲍狄埃的《革命歌集》。翌年,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1848—1932)为其谱曲,它的庄严雄伟、激越深沉、惊心动魄的音乐形象,十分准确地传达了它的内容,完整而有力地表现了它的思想。《国际歌》完美的音乐形象,使它发挥出更加巨大的战斗作用。
1871年6月,鲍狄埃离开巴黎流亡英国。在流亡英国期间,他继续用笔参加战斗,写了《难道你一点也不知道?》(1871)等侍篇,控诉凡尔赛反动分子对公社的血腥镇压。同时,他坚信“这是一次诞生,不是一场葬礼”,公社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工人阶级正在孕育着新的斗争。
1873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决定将第一国际总部迁往美国。因此鲍狄埃也跟着流亡到了美国。他在美国积极参力工人运动,参加了1877年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筹建,并创作了《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巴黎公社》(1876)、《巴黎公社走过这条路》等光辉诗篇。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繁荣时期。
1876年写的长诗《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是鲍狄埃后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在长诗里,诗人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工业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下掩盖着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饥饿、贫困与死亡。资本主义的全部上层建筑:官僚机构、武装、教会、报纸、法官、法典、警察,全都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不论在共和国还是君主国,自由都是假面具,“谁要反抗,就把谁投入烈火。”在最后一节里,诗人怀着无限深情呼唤公社,号召各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公社的理想而斗争。
这时期,鲍狄埃进一步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写了大量回忆与纪念巴黎公社的诗篇,如《巴黎公社》等。这些诗篇并不单纯是为了回忆与纪念,而是针对当时工人运动中存在着的合法斗争的思想而创作的。在《巴黎公社》中,鲍狄埃强调指出:公社的错误是“没有夺取银行”,“没有把毒蛇连窝统统都砸烂”,“饶恕了这些豺狼虎豹是多大罪过啊!”并正确指出:“如要敌人投降,那一定要解除敌人武装。”
1880年,法国工人阶级争取大赦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鲍狄埃度过了九年的流亡生活重新回到祖国。鲍狄埃看到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依然是资产阶级的罪恶统治,于是怀着激愤的心情写下了《一切还没有变》,号召工人阶级认清自己肩上的“重任”,继承公社的革命传统,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回国后他立即参加了社会主义工人党,不顾年迈体弱,积极参加各种社会革命活动并继续以诗歌为武器,为反对资本主义、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80年代,在工人党的领导下,法国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鲍狄埃在1884年写了《铁匠的梦》、《起义者》,塑造了80年代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法国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起义者!……他的名字是人,
不再是当牛做马的奴隶。
他永远服从真理,
奋勇前进,坚定不移,
因为科学的红太阳
已经从天边升起。
80年代的中期,法国工人阶级展开了广泛的罢工斗争,鲍狄埃很快就用诗歌作出反应,写了《罢工》(1884)、《请慷慨捐助》(1886)等待,号召人民起来支援矿工的斗争。
在工人党内部盖德派与可能派的斗争中,鲍狄埃倾向于盖德派。他写了许多诗篇,如《烤火吧,这是你自己的木柴》(1885)、《前进吧,工人阶级》,宣传了武装革命夺取政权的思想。同时鲍狄埃还创作了大量有关巴黎公社的诗篇,宣传公社的思想和公社所走过的道路,以自己战斗的诗篇投入反对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1887年,盖德派创办了革命报纸《人民之路》,鲍狄埃写了诗歌《人民之路》欢呼它的诞生,号召觉悟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前进。
1887年11月6日,鲍狄埃病逝于巴黎,终年71岁,成千上万的人举着红旗,高呼“鲍狄埃万岁”参加他的葬礼。他的骨灰埋葬在拉雪兹神甫墓地,同1871年被枪杀的社员葬在一起。鲍狄埃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他作为巴黎公社的“先进战士”和“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而永垂史册,博得革命人民永远的尊敬。
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如下:
(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如下:
(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四)损坏东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俘虏。
注  释:
〔1〕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中国工农红军制订的纪律,其具体内容在不同时候和不同部队略有出入。在红军初创时期,就已提出部队对待群众要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一九二八年春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规定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一九二八年夏提出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一九二九年以后,毛泽东又将三大纪律中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对于六项注意,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从而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些纪律,曾经是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和确立人民军队对待俘虏的正确政策,都起了伟大的作用。
四.检阅进行曲
阅兵式,校运会等等,检阅时候奏的进行曲,相信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了
五.志愿军战歌 麻扶摇词 周巍峙曲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记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这首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不知鼓舞过多少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浴血杀敌;也不知激励过多少人民群众,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那么,这首战歌是谁创作的它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出兵入侵朝鲜,并很快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党中央、毛主席果断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伟大决策。面对侵略者的狂妄野心和罪恶暴行,志愿军将士们群情激昂,义愤填膺,纷纷写下请战书,有的用血书来表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此时,麻扶摇就在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5连任指导员。指战员们出征前昂扬的斗志,使他产生了写作的激情和冲动。部队出征前的一天晚上,他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一首出征诗:
雄赳赳,气昂昂,
横渡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天,麻扶摇把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黑板上,并进行了宣读。在团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师党委的战斗动员令后,麻扶摇代表5连登台宣读了出征誓词。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5连有一位文化教员为这首诗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1950年10月底的一天,他们连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鸭绿江的。
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麻扶摇所在部队采访时,在连队黑板报上发现了这首诗。第一次战役后,陈伯坚把这首诗引用到了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修改: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把“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这篇通讯,将这首诗醒目地排在标题下面。著名音乐家周巍峙,读了这首诗后赞不绝口,半小时就谱出了曲。不久,这首歌以“打败美国野心狼”为歌名,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先后在人民日报和《时事手册》半月刊上发表。后又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记
一支歌,从雄伟的太行山群峰中飞出;一支歌,越过重山峻岭,跨过长江大河;一支歌,刚刚才以稚嫩的童声欢乐地唱出,转瞬便汇成了撼动三山五岳,传扬华夏大地的亿万人民的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这支歌,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值得我们每一位河北人骄傲的是,这样一首具有坚强生命力的不朽之作,正是出自人民音乐家曹火星之手。
曹火星原来不叫火星,为表示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决心,他把自己的名字曹峙改为曹火星,立志要做一颗闪亮的红星,做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每当我们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时,就好像火星仍然活在我们中间一样。”今年76岁的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学新老人忘不了两年前的那个伤感的春天,他和数十位老战友含泪向鲜花丛中的战斗伙伴,向为人民创作了1600多首歌曲的音乐家————曹火星同志的遗体告别,60多年的风风雨雨,60多年的深厚友情一一涌上心头。
“我们都生长在平山县滹沱河畔,我村在河南,他村在河北,相隔不到十里地,1937年我12岁,火星长我两岁。那年暑假前,我俩同时高小毕业,分别考上了保定和石家庄的中学。”不久,“七七事变”爆发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歌声燃起了热血少年的爱国热情,两个青年人怀着“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1938年4月,他们双双加入了平山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的宣传队————铁血剧社(后改名为群众剧社)。“火星原来不叫火星,那时候许多同志根据‘铁血’二字改名,表示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决心,我改名为血星,火星则把曹峙改为火星。”张老告诉我们,血与火都是红色的,表示他们立志要做一颗闪亮的红星,做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与蒋介石“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狂言针锋相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诞生了。写这支歌时,曹火星只有19岁 1943年秋天,群众剧社来到平西根据地。 曹火星所在的小分队翻山越岭来到堂上村————一个地处房山和涞水县交界处霞云岭上,海拔1000多米的小山村。他们一面发动群众减租减息,一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国民党又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小分队利用当地流行的“霸王鞭”的民歌曲调填新词,一连创作了几首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批驳国民党消极抗日的歌曲,最后需要一首明快有力的主题歌,就由火星来写。曹火星回顾抗战以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情满怀,歌词与曲调油然而生。共产党“坚持抗战六年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建设了敌后根据地,实行民主好处多……”这是他的切身感受,也是广大群众的心声。他坐在老乡的土炕上,边写边唱,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修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支歌诞生了。小分队先是教会了村里的儿童团员和群众,很快这支歌就由堂上村传遍平西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和各个抗日根据地。当时,曹火星只有19岁。
曹火星在生前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没有中国共产党怎么会有坚持抗战到胜利的局面?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今天?我讲了真理,说了真话,写了实情,反映人民的心声。这首歌整个水平并不高,但因为说了人民的心里话,才得到人民的喜爱……”
1950年,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这支歌成为歌颂党的经典之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唱红了祖国大江南北,唱出了新中国的曙光。抗战胜利后,歌词“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一句改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人们唱着这支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毛泽东同志又亲自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这支歌,成为歌颂党的经典之作。
今年75岁的天津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肖云翔老人的相册里珍藏着一组照片,那是1994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不朽歌曲诞生51周年,在北京房山堂上村,群众剧社的老同志们参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碑揭幕仪式时拍摄的。
纪念碑就立在曹火星写歌时住过的房舍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十一个红色大字,老远就能看见。那天,村庄旁的河滩上聚集着三百多堂上村和附近村庄的男女老幼,一队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摇彩旗,敲锣鼓,列队欢迎。三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拉住曹火星的手,亲切地问长问短,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根霸王鞭,原来他们是当年学打霸王鞭首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儿童团员。当时已近古稀的曹火星轻轻抚摸着碑文,面对父老乡亲们,动情地说:“……是人民和党养育了我,教育了我,我永远忘不了堂上村的乡亲,忘不了老区人民,我要永远为党为祖国为人民而创作,而歌唱……”由曹火星指挥,几百人齐声高唱:“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雄壮的歌声,带着人民的愿望,人民的理想,一直冲向蓝天,而这感人的一幕一幕画面,则被定格成了永恒。
七.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王莘词曲。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新中国成立后,这不知唱出了多少人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心声。
1949年10月1日,王莘同志到北京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候,王莘同志激动得热泪盈眶,作为一名革命音乐工作者、作曲家,此时此刻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想把心中的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不久,他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写下了一首歌曲,1950年5月,天津市音工团成立,王莘任团长,此后,他为该团演出,又创作了大量作品。
1950年9月上旬的一天,王莘同志再次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这个时候,广场上已经有了准备迎接建国一周年的一些景象:城楼上,工人们正在试挂大红灯笼,广场上,有几支工人和学生队伍在练习走队,准备在国庆那天,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飘扬,见到这些景象,王莘脑中浮想连篇,他决定再写一首歌唱伟大祖国的歌曲,不久,脑海中就形成了《歌唱祖国》第一段的前一部分。
王莘同志写出《歌唱祖国》这首歌之后,并没有急于发表。他一面把它交给天津市音乐工作团,排练演唱,一方面到南开大学、天津炼钢厂、天津纺织厂和天津铁路机务段去教唱,各方面征求意见,群众反映十分强烈,诗人艾青认为好是好,但其中有几句歌词还不十分理想,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即将“五十年文化辉煌灿烂”改为“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将“我们战胜了一切苦难,我们把敌人赶出边疆”,改为“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王莘立即吸收了他的建议,群众和专家的检验之后,王莘同志才把它抄好向《人民日报》投了稿,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歌唱祖国》的曲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邀请中央歌舞团合唱队录音,除广播外,还添制成唱片向全国人民推荐,从那以后,《歌唱祖国》这首歌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王莘(1938年- ):作曲家,原名王莘耕,江苏省无锡县人,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薰陶,喜欢上音乐,并学会吹笛子和拉二胡。1932年,14岁的王莘来到上海,在先施百货公司当一名见习店员,1935年,受到上海民众掀起的抗日救亡爱国运动的影响。结识了左翼进步音乐家冼星海、吕骥、孙慎等人,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到浙江宁波等地积极宣传抗日,1938年,王莘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音乐,当冼星海写出《黄河大合唱》在“鲁艺”排练、演出时,王莘还曾担任过《河边对口曲》中王老七的领唱,1937年,王莘从“鲁艺”毕业后,先在晋察冀根据地开展工作,后调华 联大音乐系任教。从此,他开始了音乐创作生涯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晋察冀》、《日头上山岗》等。1942年,王莘开始担任群众剧社的领导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小歌剧《宝山参军》和大量歌曲,1949年1月,王莘率群众剧社的同志们进入刚解放的天津市。
八.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来源:解放军报社网站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齐唱歌曲。公木词,郑律成曲,1939年秋作于延安。同年冬,由曲作者亲自指挥,鲁迅艺术学院合唱队与乐队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首次演出。1940年夏,刊登于《八路军军政杂志》,随即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深受广大军民的欢迎。
解放战争中,各部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对歌词作了修改,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修订了歌词,刊于由总政文化部编印出版的《部队歌曲选集》第一集。同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命令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的附录二,曾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之名刊登了该曲。1953年5月1日颁布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附录二重新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名刊登了这首歌。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些词书、文章曾将这首歌作为“军歌”加以论述介绍。实际上,这首歌以前未经正式确定为“军歌”。
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同日,总参、总政为正式颁布军歌联合发出《关于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通知》和奏唱的暂行规定。通知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体现了我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反映了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正式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定会激励全军指战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肩负起建设四化、保卫四化的历史重任。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将使广大指战员更加振奋革命精神,激发战斗热情,增强革命军人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决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九. 工农兵联合起来
工农兵联合起来
工农兵联合起来!
向前进,万众一心,
工农兵联合起来,
向前进! 消灭敌人!
我信勇敢,我们奋斗,
我们团结,我们前进,
杀向那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大本营,
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工农兵!
十.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凯丰词,吕骥曲)
黄河之滨,
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我们的传统。
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
十一.八路军军歌
《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进行曲。公木作词、郑律成谱曲,作于1939年秋。同年冬,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油印出版,并由曲作者指挥,首次演出于延安中央大礼堂。1941年8月,获延安五四青年奖金委员会评定的音乐类甲等奖。歌词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于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改编为八路军,投入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英雄气概。曲作以其沉着、坚毅的性格,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鲜明地塑造了人民军队的英雄形象。这首歌深为部队和人民群众所喜爱,广泛流传于各抗日根据地,成为动员和激励广大军民团结抗战、英勇杀敌的精神力量。
十二.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这是一首歌,但它不啻在口头传唱, 更像是从一个民族的胸膛呼啸而出的岩浆,沿着亿万滚烫的喉咙和寒光闪闪的刀背,将日本侵略者的梦想埋葬!公元一九四O年盛夏,遍地流火啊,骄阳如炽。一根一根的瓜蔓,枕着太行山酣然入睡。肥硕的南瓜花,也在知了的催眠曲中释放着黄金般的颜色。笨头笨脑的瓜仔躲在花影里,贪婪地吸吮着母体的琼浆。这片瓜田的主人,是一位双目失明的母亲。昨天她刚把最小的儿子送到分区司令员的身旁。
在村口老槐树的浓荫里,司令员挽住这位母亲,像儿子搀扶着亲娘。“大娘,你舍得把儿送到战场上?”“舍得,舍得!
养儿就是想让他做栋梁!如今,东洋来了鬼子兵,挑了我们的锅台砸了我们的炕,抢了我们的牛羊烧了我们的房,还把大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我儿怎能不扛枪,我儿怎能不扛枪?!”儿把红花戴在娘的胸口,双膝跪倒,眼泪汪汪,心疼地把娘的一双小脚捧手上。“娘啊娘,儿走千里别忧伤,为了让娘吃饭吃得香甜,做梦梦得长,有朝一日住瓦房,儿就是拼尽一腔热血,也要把豺狼杀光!只是儿走后,谁来为娘端饭,谁来为娘铺炕?”“儿啊儿,放心去!有儿拿枪打东洋,娘就夜夜睡得安稳,顿顿饭菜香!”云想见了,翻卷奔腾流散无常。风听见了,哗哗啦啦落在树叶上。鸟看见了,抖擞抖擞羽毛躲向远方。母亲虽然看不见胸前颤动的花色,但她心中始终亮着一轮红太阳!这个山村名叫南寺掌,崇山峻岭,森林苍莽,万丈红仞,绿水悠长。村里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当兵的儿郎。那位双目失明的母亲,是我父亲的亲娘。那位别母参军的男子汉,
后来就成为我的父亲,他太行一样伟岸刚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这岂止是一首歌啊!分明是一个民族讨伐侵略者的战斗檄文,乘着公元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风云雷电,把来犯者送去见阎王!从那时起,在太行山上,每一块沉默的岩石都怒目圆睁,每一条奔腾的河流都发出呐喊,每一根灵动的草木都挺直脊梁,每一个静静的村庄都情绪昂扬。看吧,哪里有八路军的身影,哪里就有日寇的坟场。听吧,哪里有八路军的歌声,哪里就有老百姓的欢畅!从那时起,在太行山上,集合起无数个南寺掌这样的村庄,集合起无数个视死如归的血性儿郎,集合起无数个送儿打东洋的白发亲娘。村庄与村庄汇集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儿郎与儿郎挽起臂膀就是长江的波涛黄河的浪,亲娘与亲娘心连心就是锦绣河山万年长!如今,岁月已平静了一个甲子,但在太行山上,那些血色的岩石,那些潺潺的溪流,那些葱茏的草木,那些宁静的瓜田,那些新颖的村庄,在每一个梦醒时分,仍警觉地竖起耳朵,仍急切地睁开眼睛。
当它们聆听到了鸟鸣,当它们谛视到了花开,当它们等到了鲜红的日出,当它们融进了炊烟,这些钟灵毓秀的太行山的元素啊,才飘扬成一面旗帜,让一群一群的鸽子,在迎风漫卷的旗帜上飞翔,飞翔!
十三.毕业歌
田 汉 词, 聂 耳 曲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身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不是"降"?我们要作主人去拚死在疆场,我们不愿作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不断的增涨!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十四.新四军歌
陈毅词,何士德曲。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十五.游击队进行曲
1937年,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他写出了《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时,只有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旋律轻快,易于传唱。1938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赞扬,从此在全国军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
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我们的艺术家创作出了许多振奋人心、节奏如进行曲、风格超越传统和民族的歌曲,与现在的军事歌曲如《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等很是不同,《游击队歌》就是这样一首。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歌曲给人的印象非常深,游击队员穿行山川森林的形象随着短促的节拍跃然而出。
谨以此帖纪念为国家而奋斗牺牲的将领,战士和伟大的人民!
专辑曲目:
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队)
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合唱)
03.国际歌(乐队)
04.国际歌(合唱)
05.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乐队)
06.检阅进行曲(乐队)
07.志愿军战歌(乐队)
08.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乐队)
09.歌唱祖国(乐队)
10.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乐队)
11.工农兵联合起来(合唱)
12.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合唱)
13.八路军军歌(合唱)
14.在太行山上(合唱)
15.毕业歌(合唱)
16.新四军歌(合唱)
17.游击队进行曲(合唱)
18.解放军进行曲(合唱)
19.志愿军战歌(合唱)
20.歌唱祖国(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