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真的很脏吗:家庭教育的灵魂是人文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6:44

 

人文教育万万忽视不得

文 陆 震

人文教育是一种高素质的教育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有关“人文”的词汇,人们用得越来越多,比如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等。大家都觉得“人文”和与“人文”搭界的这些词汇,是一种层次、品位较高的东西。但什么是人文呢?简单地说,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而人文教育是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不断健全的教育,是叫人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按北京大学季羡林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教育。人文主义起源、发端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人们从神的统治下逐渐解放出来,重新成为社会和生活的中心,有了思想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有了人的尊严和对平等、民主的认同和追求。在英文中,这些内容用“Humanism”这个词来表示,译成中文,通常译为“人文主义”,也有人译为“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从那时起,600多年过去了,人文主义的含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和丰富。

 

人文教育首先要科学地认识人

所谓科学地认识人和对待人,有三个要点和一个结论。第一,人既是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万物之灵,又没有彻底达到完美境界。就是说,人性是由两个部分融合而成的,一个部分是美好的、光明的、积极的;另一部分是丑恶的、阴暗的、消极的。第二,人性的这种状况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就是说,人身上好的那一部分和坏的那一部分都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一个人,不论是谁,只要心还活着,就总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第三,人身上好的东西、坏的东西虽然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却是可以调节控制的,我们可以把人身上好的东西激发出来,展示出来,表现出来;把人身上坏的东西管束起来,抑制下去,不让它表现出来,不让它起不好的作用。这个工作叫做“调控人性”。教育的本质就是启发引导,帮助人们明白这件事,学会调控人性,从而自觉地调控自己身上的人性、别人身上的人性和整个社会的人性。把上面三点合起来,我们就有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人总是人,也只不过是人。说人总是人,是要我们看到人美好光明的一面,我们应该尊重人,热爱人,相信人,理解人,宽容人,爱护人,鼓励人,帮助人,要体谅人的艰辛、人的无奈、人的弱点、人的缺陷;说人不过是人,是要我们看到人也有丑恶、阴暗的一面,认识到人有可能做坏事,因此我们需要警惕人,防范人,约束人,监督人,就是老话所说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对自己,对别人都应该这样。明白了以上这些道理,我们就把握住了科学地认识人、对待人当中最重要的东西。

 

人文教育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在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求我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人的生命与生活、人的权利与利益、人的个性与人格、人的尊严与自由、人的思想与精神、人的健康与情感、人的发展与幸福、人的劳动与创造。其次要求我们确认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人的需要是衡量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标准和尺度。没有什么东西也不应该有什么东西、不允许有什么东西凌驾于人类之上,让人屈从和膜拜。第三,要求我们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当作工具、手段。人永远是人类社会中唯一的目的和最终目的,人以外的东西都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和手段,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所有的人真正成为人,真正能全面发展,享有人的待遇,过人的日子,得到人的幸福。第四,人是社会活动、发展的主体,人的幸福应该由人自己动手去创造、去实现,不应由别人包办恩赐和强加。

一个人,其精神中如果包含、体现、实践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就具备了人文精神,或者说,就具有了人文素养、人文素质。如果人们对个人、对组织、对社会的人文精神及人文素质状况比较重视,就叫做“人文关怀”。如果人们进行人文主义理论、信念和历史的传授、实践,那就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能帮助人们学会自觉地调控自己身上的人性,把自己身上好的、光明的东西发扬出来,控制住自己身上那些丑恶、阴暗的东西。这个工作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做人”、“学会做人”,但它在理念上、内容上和深度上已明显地前进、提高了一大步。可以说,它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条件下,照耀家庭教育的一座灯塔,开启了家庭教育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开始懂得人文主义是什么,人性调控是什么,以人为本是什么,并认同这些道理,在家庭教育中认真去做的时候,家庭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就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起步了,它将点燃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的希望和我们整个民族的希望。

 

做好了人,才能做人才

 

文 徐 岱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而又极易被家长们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家庭中的人文教育。人们似乎天天都能听到重视人文教育有如何如何的重要。但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家长则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也难怪家长,如今,应试教育还是社会的主流,它紧紧揪住了家长的心,一切向分数看齐,成了家庭教育的唯一。这其中的弊端也时时显现出来。仅以体育活动而言,有数据表明,在中小学生中,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眼增多,小学生戴眼镜的大有人在,正常的体育活动,如跑步锻炼,短短百多米,就有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因为体力不支,中途退场,更有甚者竟晕倒在跑道上……这样的身体素质,即使考上大学,参加工作,近乎羸弱的身体,能承担起社会赋予他们的工作重担吗?忽视人文教育是短视的教育,一二十年后,其严重后果就会显现出来,给个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剖析抓分数、重成绩的现象不难发现,一些家庭中人文教育被忽视,除家长的轻视外,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高考、求职,哪一项能离得开考试!就算从小学生说起,学校的教学计划绝对不会没有考试这一项,更不用说考初中要看学习成绩,进名校要看学习成绩,考大学也要看学习成绩,甚至大学毕业时,进工作单位,也要看考试成绩。考!考!考!一切围绕考试,作业多,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少,那些可供自由阅读、自由思考的时间,那些可以锻炼身体、跑跑跳跳的时间就要少。在这样的条件下,孩子精神中对人类的关心,对社会的关注,对事物的分析与判断,哪能不欠缺呢!何况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家长一直是缺少对人的教育,缺少对人的素质教育。在历史上,中国的家庭不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那是一种什么教育?那是成龙成凤的教育,是对孩子成名成家、做人上人的教育,功利目的极强,缺少做人、做好人的教育。古代也有仁义道德教育,都是为融入社会做准备,没有注重对人的个性教育,谈不上对孩子的内省教育。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教育,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做人才。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人文教育,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使孩子努力成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的人。

家长要转换观念,从一切为了分数,转变到一切为了人,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也要重视孩子做人。做人第一,功课第二。从孩童时期就重视做人的教育尤其重要。比如,人的技能可以慢慢学习,而一旦人们错过了人的品质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再对人们进行诸如品质、思想等教育,则是很困难的事情。

培养训练孩子的各种生存技能无疑是重要的,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必须的,但这一切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其身体作基础,这样的孩子即使成为高学历的人才,也是勉强支撑,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