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班老师奖罚制度:数字化时代的新生活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06:30

 

  这是一个太过仓促的时代。街头巷尾熙熙攘攘的人群个个行色匆匆,把全副精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数码产品上。在这个心浮气躁的年代,自然科学家开始引导大家找出一条生活的出路——闲适。这是一种几乎被人遗忘殆尽的生活艺术。

 

  手机屏幕又开始持续闪烁红光,我们的大脑自然而然地开始转动、兴奋起来。德国《经济周刊》曾报道过一位因遗失了手机而陷入虚脱的管理者的事例。手机一丢失,好像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也随之丢失了,他全身发冷,最后不得不被送去医院接受镇静剂注射。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考虑将“手机依赖症”列入疾病之列。

 

 

  从一项研究来看,美国60%的手机拥有者早上刚一起床就会查看手机短信,10%的人在晚上睡觉时把手机放在床头,甚至还会在凌晨三四点答复别人发来的消息。我们创造的工具改变了我们自己。我们让自己的生活节奏去适应数码电器的节奏,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手脚越来越慢,反应越来越迟钝。仅在美国每年就因此浪费掉280亿小时的工作时间,合计损失5880亿美元。

 

  要想集中精神好好思考一件事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外面的世界总是不自觉地促使我们去参与其中。谁在等我的电话?这一问题远比人们现在是不是真有打电话的欲望更重要。我们的精力全都用来满足别人的需要。

 

  家长们依然会教育孩子不要在大人谈话时插嘴。可正是这些家长,在孩子们眼前就中断和他人的谈话,仅仅因为他们的手机响了。研究表明:在被打断之后,再想集中精神回到之前的事情上,就要比被打断的时间花费更长时间。被打断的时间加上在那之后人们重新集中精力所需的时间就占到了每天工作时间的28%。

 

  现在,我们可以在上班时间离开办公室而毫不影响工作进程。因为在今天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处在一张巨大的网络之中,几乎能够随时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到。也正因为这样,家长可以在上班时间去幼儿园接送孩子,等晚上回家后再将耽误的工作时间补上。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可真是太棒了!但这同时也是一场灾难:如果能让人随时随地联系到的话,那这个人就不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空余时间,也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闲适生活。

 

  问题并不是出在我们创造的工具上,我们无法放弃给我们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进步科技,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问题是出在我们对待机器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无论是手机、电脑或是其他的数码产品,无一不在透露它们的使用者究竟有多忙。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社会欣赏忙碌的人却对全心享受闲暇的人心存猜疑。著名作家奥根·罗斯就把这一结果用诗句描绘了出来:“他满怀骄傲地说/要把自己完全献身于他所应尽的义务/可是没过多久/他就不再活泼不再开心/他逐渐消失在自己的义务之中。”

 

  今天,我们生活在不断工作的压力之下,已经不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或许,我们反倒应该向动物们学习。和人类基因有98%相同的黑猩猩即使是在饥荒年代也只会每天用7小时去寻找食物,剩下的时间它们都在和同伴互相捉虱子、互相爱抚或者懒洋洋地打瞌睡。按自然科学家的观点,进化论会让那些能很好地处理付出与收获之间关系的动物受益。举例来说,生活在东非热带草原上的鼹鼠每天用来觅食时间非常少,但它们却能活30年左右。而整日忙忙碌碌的家鼠平均生存期限不过短短3年。

 

  闲适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状态,但它更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是一个和无聊、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完全不同的概念。无聊所代表的是对事情提不起任何兴趣,而闲适则意味着在完全平和的心态下不抱任何目的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行为可以给你带来全身心的快乐。从这一点来看,闲适其实和行动这一概念更为接近。也正因为如此,在古希腊语中,闲适才会有多重意思:既意味着安静平和,也代表着进修学习。

 

  美国作家威廉·帕沃斯大多数时间都在家工作。他坐在电脑前,写一些批判性的专栏社论,但他会有规律地感受“无网络生活”。他和妻子、儿子一起安排了“无电脑周末”。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在家中已经无法坐在一起聊天谈心了,每个人只想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做自己的事。帕沃斯承认第一个“无电脑周末”过得很艰难,因为他们觉得空虚无聊,心烦意乱。可是慢慢地,他们的朋友和老板开始习惯只在非周末时间联系他们。“到了周末,我们的房子就像一个远离外部世界的宁静小岛。”帕沃斯说。

 

  50岁的美国作家约翰瑟·弗朗茨坚持用一台异常老旧的电脑写作,那台电脑惟一的功能只是打字。这种生活方式虽然不是闲适,但至少是一个反对分心的决定——那是闲适的前提。仅有少数功能的电脑有可能成为未来电脑的发展模式。以复古为主题的家电制造商“Manufactum”最近就推出了一款这样的电脑并且要价不菲。一些美国酒店会为客人提供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全然不受打扰的度假行程。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慢城”,即追求慢节奏生活的小城市。同时也出现了和“快餐”相对的“慢餐”。那是一种对慢的全新诠释,也是一种与自然的全新结合。慢节奏或许并不等同于闲适,但它可以成为一条通往闲适的道路。

 

  闲适对每个人的意义有所不同。对一些人来说,它可以是弹奏一首钢琴曲,对另一些人来说,它也可以是一段轻松惬意的散步之旅。如果闲适真是一些个性化的事物,那么数码时代的出路也应该个性化。意大利冒险家卡萨诺瓦曾经说过:“生活是无比美妙的。人们只需要具有足够的勇气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我们买下手机时,店员曾叮嘱说,不要经常关机,那样对手机不好,会让蓄电池耗电过快。对手机不好,没关系。我们的心灵比它更需要安慰。现在就关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