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总结:素质是怎么练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34:54
有一次,和一位网友在QQ上聊天,他曾去过英国。我们谈到了挤公交车的问题,他说英国人不是这样的,他们会排队,上车时依着次序,不会有大家一拥而上情况。从他这样的比较当中,我们都得出了英国人比中国人素质高的结论。但接上来的问题是这样的区别是怎么造成的。我问自己是他们天生比我们的素质高吗?他们生下来就懂得排队上车吗?显然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问他,英国的公交车是时常坐满了人还是经常座位都是空着的。他回答道一般情况下都坐不满人。于是我又问道,如果英国人也象我们这样后上的就要站着,他们还会排队上车吗?他说,我拿不准,他们可能也会挤着上吧。
   
    我依然很清晰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带着我挤公交车的情景。站台上站满了等待着公交车的躁动的人群,远远地看见一辆车向站台驶来,人群就蜂拥而动,那情景是那么壮观和恐怖。幼小的我只能站在车身下,看着我的父母千辛万苦而又紧张刺激地挤上公交车来到车窗旁,然后由车外的人把我举起来递到车窗上,由里面的父母把我接上去。下车也是一样,因为车里全是人,大人要挤到车门口下车都得费很大的力气,更何况那时的我了。于是下车前父母会把我留在车窗那儿,自己先挤下去,然后来到车窗的那一侧,由里边的人把我经过窗口送出去,父母在外面接着我。
   
    那时的人们为什么会拼死拼活地去挤车呢?对于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他们也许不会明白,照他们想的,这一辆人多了我就等下一辆嘛,没什么大不了的。确实,以现在的每几分钟就来一辆公交车的速度来讲,等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那时的公交车比现在少多了,等下一辆不是几分钟的问题,而有可能是半个小时的问题,人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等。另外,因为公交车实在太少,你等的结果是这辆过去了下一辆来的时候,人还是会这次差不多多,你还是挤不上去。
   
    后来,公交车逐渐多了起来,那种挤车时的壮烈场面就不容易看到了,但大多数的情况依然是公交车里坐满了人。虽然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不用再心急火撩地去挤公交车,但大家都巴望不得的是自己上去的时候能有坐位。人们已经不用太急了,就算上去的时候没有坐位,就下车坐下一辆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段里,比如上下班人流高峰时,比如假节日时,依然可以看到人们挤车时惨烈的场面。排队上车依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不允许,除非公交车增加几倍,人们上车时有几辆车排在那儿等人们上,并且上去的人都能找得坐位,否则就不可能指望中国人像英国人那样排队上车。表面看是我们没那个素质,实际上是我们没那个条件。试想下如果连最后一位上车的人都能从容地找到坐位,那么谁也不会去挤着上车的,因为没那个必要了。
   
    说完挤公交车,再说说横穿马路的事。这样的事,我二十年前就这么干,现在也偶尔这么干,我当然承认在这方面我的素质不高,我也非常羡慕外国人在这方面的素质:红灯不亮,他们就在路边等着。
   
    当然如同挤车一样,虽然是素质不高的表现,我却不觉得羞愧。原因嘛,我慢慢说。比如在二十年前,没有什么红绿灯,也没有什么天桥地道,除非你不打算过马路了,你就必须横穿马路。在当时,做这样的事一点危险都没有:那时的车不象现在这样的多,路面也没现在这样宽,车速很慢,横穿马路的危险值基本上为0,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我得承认我有时不敢横穿马路了,这不是因为我的素质提高了,而是因为车太多了,车速太快了,横穿马路的危险值已经大大提高了,我不打算冒着生命危险去节省几分钟等红绿灯或者走天桥的时间再去横穿马路了。可是还有的地方,没有红绿灯,天桥似乎在十公里之外,反正得走上久才看到的它,所以有时不得不去横穿马路。我希望在这样的地方安个红绿灯或者建个天桥,不是因为我为自己横穿马路的行为感到可耻,而是我想尽量避免下风险。
   
    不管怎么说,现在比起过去,横穿马路的人大大减少了,人们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现在人的素质在提高。对这个结论我不反对。但如果离开现实条件的考虑,比如现在的车多了、车速快了、红绿灯多了、天桥地道多了,离开了这些,人们在这方面的素质就不可能提高。人的素质要靠现实的条件来支撑,和挤车事件得出的结论相同:离开了现实的条件,人的素质就不可能提高。

    龙应台告诉过我们这样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具体好久,我记不得了)的北京,她去北京玩,看到两辆车相撞了,司机们下车就指责对方,然后开骂,最后动手。龙应台说如果在台北发生这样的事,那么这两司机就会安静地等待交警来解决问题,决不会发火。但是如果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北京的司机比台北的司机野蛮,也是不对的。
   
    为什么呢?龙应台说,如果这事发生在二十年前的台北,那么场面会和当时的北京一样,两位司机会很可能也会动起手来。为什么二十后的台北人就不动手了呢?不是因为他们一下子变得文明了,素质突然提高了,而是因为保险制度更完善了。如果撞车的损失完全由个人承担,那当然会激动,发生争执。但现在他们没必要这么做,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他们就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了。
   
    这使我想到我们今天时常会说到的一句话:一个好的制度让魔鬼变成人,而一个坏的制度让人变成魔鬼。人性本无多大的不同,但是环境可以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面对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表现得素质高,有的人素表现得素质低。
   
    那么,素质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呢?我想我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了,那就是从改变我们环境,改变我们的现实,改变我们的制度开始,当这些变得更好了,那么人的思想也会跟上,我们的素质也就变得更好。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似乎也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有的人认为只要我们反复向别人灌输一些高尚的思想,比如你要爱人、你要尊重人,或者一些行为准则,比如你不要乱丢垃圾、你不要横穿马路等等,人们的素质就会越来越好。但我认为,这样的作用并不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素质是和实际生活连在一起的,它不可能和实际的生活脱离。没有现实的支撑,想象着素质的提高是一件很美的事,也是一件不可能操作的事。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说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样朴实的道理,这是素质练成的唯一之路,除此之外我认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