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轴向固定:陈晓“爆料门”难撼卖场模式潜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9:10:58

陈晓“爆料门”难撼卖场模式潜规则

2011年05月16日12:15  来源:千龙网  作者:鲁宁 查看网友评论  字号:

  本周以来国美电器又惹是非,报纸的标题用上了“陈晓大爆国美财务漏洞”的黑体字。

  陈晓虽已从国美离职,但其名下尚有1.38%的国美电器股权,不管陈晓是否真的大爆了国美财务漏洞,仅凭报纸“白纸黑字”所产生的视觉威力,就足以对黄光裕入狱后一直走在下坡路上的国美电器带来新的“杀伤”。

  陈晓本人、国美电器包括家电卖场行业对这篇报道表达了“集体不满和愤怒”实乃情理之中。不满和愤怒迅速聚集所产生的压力,令刊登这篇“独家报道”的报纸和记者均不堪承受。于是,仅相隔一天,该报道的电子版被这家报纸悄然删除,记者郎朗则为报道对陈晓及国美电器造成的困惑与麻烦作公开致歉……

推荐阅读克鲁格曼:是那些愚蠢的政治精英导致了赤字电网暴富致电荒质疑
  • 行长夫人成“股神”玩弄了谁
  • 易宪容:房贷政策变化不可低估
  • 官二代打死交警的戾气从哪来?
  • 高尔夫球场曝出了暴利利益链
  • 克鲁格曼:愚蠢政治精英导致赤字
  • 李长安:物流费用超高的真实原因
  • [报名]听文国庆教你抄底良机

  到本周五已可确认的是,郎朗并未对陈晓作过正式采访,其与陈晓2小时的晤谈纯属私下聊天性质。郎朗违背承诺,把聊天内容整理成文并未经陈晓审阅公开见报,无论从何种角度寻找何种托词,都已触及了新闻从业规矩和做人的底线。

  识者所知,“大爆”、“财务”、“漏洞”之类的词汇,一旦与市场声誉已乏善可陈的国美电器挂钩,会立即让舆论联想到国美的财务运作是否存在骗贷、骗担保、做假账、偷税漏税、拆东墙补西墙、资金链断裂等中国企业常见的财务“漏(黑)洞”。然而,从“漏洞”一文的内容看,报道所指并非如此。

  报道所指的国美财务“漏洞”无非是:第一,对供应商来说,国美收取进场费等费用在卖场行业内最高;第二,国美从总部到柜台,每个环节都向供货商收费,包括大量灰色收费;第三,即使海尔、西门子这类家电巨头,每销售100元也只能从国美拿到55元回款。而处于弱势的小家电企业回款拿得则更少。

  客观言,以上三条是这十数年间国内家电零售“卖场模式”大行其道所形成的三大主要痼疾所在,说其是财务“漏洞”文不对题。第一条能否让国美“对号入座”有待事实佐证。第二条所及的“灰色收入”,其实是该行业普遍存在的、为业内人士所共知的层层“亚腐败”现象。第三条则是尽乎于“空手套白狼”的“卖场模式”得已长期维系——其中的行业大鳄得已包装上市,得已无限度开店扩张而依然能够斩获不菲利润的奥妙所在。

  毫无疑问,所谓“卖场模式”建立于对供货厂家的盘剥和对消费者的“高价零售”之上。对厂家盘剥过甚令中国家电制造业“大而不强”,但厂家同样“无利不起早”,帅康等每百元销售只能回款25元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实还是“羊毛出在消费者身上”——通过拉高零售价格向消费者转嫁“卖场”对其过甚盘剥罢了。

  也许有论者看到了这层内幕而乐观地以为:“不论陈晓和郎朗谁对谁错,其实这个事情的结局应该对普通消费者有利。陈晓所曝光出来的国美种种内幕,能否引起广泛关注,一些行业的潜规则能否被打破,消费者今后能不能得到一个性价比最好的价格,这些都是我们更盼望的结局……”事情真会朝“坏事变好事”的方向发展?笔者不敢轻言乐观。

  1990年代初,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卖场模式”风声水起。至于“卖场模式”最后发展至走火入魔,导致家电零售业弊端丛生、黑幕重叠、潜规则横行,令广大消费者长期充当“冤大头”——究其问题本质,主要还不是政府行业监管不够给力,首先受制于与市场经济形态相适应的、涉及各行业的终端营销,要想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公开透明的营销规则,是个既费力尤费时的“东东”。这个“东东”面临的最大阻力就是现有“利益格局”。在新营销模式强势破土之前,已被固化的既有“利益格局”,很难被一两次所谓的“揭黑”所轻易打破。

  由于各方无心恋战,抑或说各方都害怕再受伤害,因“陈郎聊天”内容遭泄而引发的危机将很快过去。危机过后,“卖场模式”仍是家电、超市、小商品“批零”业务甚至蔬菜批发的主打交易模式。至于这种已呈极不合理的交易模式何时会被新模式取代,目前尚看不到时间表。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