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水肿会持续多久:我们到底可以承受多高的油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7:50:37
(2011-05-06 14:09:0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 2008年7月11日,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交易的8月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最高上涨5.22美元,至每桶147.25美元;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交易的8月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最高上涨5.25美元,至每桶146.90美元,都创出了历史的新高,引发了全球性的油价恐慌。那么,我们究竟能够承受多高的油价呢?本文试做探讨。
一、现在的原油价格高吗?
147.25美元/桶的原油价格是否算高,首先我们要有个参照。也就是说,所谓高低,要有个比较的对象。相信很多同志,对每桶的原油价格没有很直观的印象,也不太清楚到底这个“桶”是个什么样的“桶”。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原油买卖的数量单位是桶,并多以美元进行标价。这里的“桶”是一个体积的概念,1桶=0.159立方米=159升。我们平常喝的矿泉水大多为500毫升装。如果每桶的原油价格是147.25美元,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6.82,那么这个价格相当于每矿泉水瓶的原油可以卖3.16元人民币。这也相当于我们在旅游景点购买一瓶矿泉水的价格。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价格确实很高。
但是,如果我们放到历史的长河中,那么这个价格我们还觉得高吗?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钱存到银行是有利息的,我们贷款同样也要付给银行利息,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是说今天的一元钱和未来的一元钱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这个价值就是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之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货币购买力的不同,就在于通货膨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价上涨。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黄瓜的价格,应该说今天的黄瓜和十年前的黄瓜在瓜形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并没有根本性的不同,但是现在的黄瓜价格既使在上市的旺季也不会低于1.5元/斤,而其在十年前,最贵也不过如此。这就是说,物价上涨了,通货膨胀了,钱不值钱了,货币购买力下降了。
原油的价格同样会经历如黄瓜价格般的变化。考虑到研究过程中数据的可收集性和可靠性,我们选择美国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原油品种WTI(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为例进行分析,并同时收集了1970—2008年WTI的价格和美国同期的通货膨胀率数据。我们采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方法,以美国逐年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作为折现率,1970年的1美元,在2008年的价值仅仅为18美分,美元的购买力下降了82%。同样的道理,我们分别以1970年和2008年为基期,按照美国历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水平作为折现因子,对WTI价格折算到同一年度的美元,以等值的美元购买力进行比较、评价,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看到:
1、WTI实际原油价格在1980达到了当时最高点,全年平均为37.38美元/桶,并在2008年时达到了历史最高的99.67美元/桶的全年均价,两个历史最高点对比,2008年比1980年上涨263.68%。从绝对值看,涨幅确实很大,原油价格确实很高。
2、如果我们把WTI的原油价格统一按照2008年的美元价值折算,在图中形成了WTI-2008所代表的折线。从这个折线看,1980年和2008年仍然代表了两个历史的最高点,但是1980年37.38美元/桶的WTI价格却折算成了2008年的97.76美元/桶,这与2008年实际的年均价格非常接近。2008年的WTI原油价格也仅比1980年上涨了1.95%。这也只能说,2008年的原油价格处于历史的同期最高水平。
3、也许有人会怀疑用2008年美元价值计算的真实性。那么,我们以1970年为基期,以各年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为折现因子,逐年将当年的WTI原油价格折算到1970年的美元水平,从而在同一个美元价值体系下进行比较。这样,我们通过观察图中WTI-1970所代表的折线,会发现:WTI原油价格的变化更加平滑,始终处于20美元/桶的区间内运行。但是,仍然出现了1980年和2008年所代表的两个历史高点,以1970年美元价值衡量的2008年99.6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价格为17.95美元/桶,仅仅比1980年上涨了1.94%。这再次说明,2008年的WTI原油价格并没有比1980年的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上涨。
因此,我们认为,放在历史的空间和同一个货币价值的衡量平台下,2008年的原油价格虽然创出了历史新高,但并没有过多的超越历史;原油价格虽处于历史高位运行,但用美元的定期价值衡量,这个价格并不算高。
既使我们用历史最高点的WTI期货价格146.9美元/桶做比较,回到1970年的美元价值,这个价格也仅为26.46美元/桶,比1980年的17.61美元/桶上涨50.25%,而这个涨幅却用了近30年的时间,年均涨幅仅1.79%。这个涨幅大吗?显然,我们并不能说原油价格涨的太快、太高了。
二、原油价格变化是否影响经济增长?
在原油价格变化过程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也就是说供求的变化在主导原油价格的变化。由是,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会导致原油需求的增加,而使原油价格上涨;经济衰退和增长放慢,则被认为会导致原油需求下降,而使原油价格下降。但原油价格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到底是经济增长导致了原油价格的上升,还是原油价格的上涨刺激了通货膨胀,从而导致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这似乎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混沌命题。与此同时,也有些经济界人士提出,原油价格的长期高位运行将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甚至会引发持续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从而伤害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稳步增长。
为研究原油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同样以美国为例,收集了其1970年到2008年的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数据,并用名义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作为真实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同期的WTI原油价格的变化画在同一个坐标系下进行对比分析(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整个跨越39年的数据看,WTI原油价格的变化(粉色线)并没有表现出与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蓝色线)之间稳定的关系。但是,通过细致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的认识:
1、无论WTI原油价格如何变化,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增长。
为进一步分析WTI原油价格变化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对收集的数据按照WTI原油价格上涨或下降年份出现的是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进行了更深入的统计分析,如下表:
WTI原油价格变化与美国真实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项      目
合计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1世纪
原油价格上涨
GDP负增长率
4
2
1
1
GDP正增长率
21
8
2
4
7
原油价格下跌
GDP正增长率
12
6
5
1
GDP负增长率
2
1
1
总     计
39
10
10
10
9
在统计的期间内,原油价格上涨的有25年,其中真实GDP增长率为负增长的有4年,正增长的有21年;原油价格下降的有14年,其中真实GDP增长率为负增长的有2年,正增长的有12年。也就是说,在统计的39年内,无论WTI原油价格上升还是下降,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正的年份达到了33个,这期间尽管不同年份的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不同,甚至有些年份的增长率明显低于上年,但总体上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仍然是经济的主旋律。
2、原油价格的相对稳定,特别是能够保持一个相对长期的趋势,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油价格变化的趋势稳定时,真实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也能保持稳定的趋势。在整个观察期中,存在四个原油价格变化趋势比较明显和稳定的区间:一是1970—1980年,原油价格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上涨趋势(尽管有1974年突然上涨161.39%),在此期间,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4%—6%之间,剔除1974年突变因素后的年度平均增长率为3.58%;二是1981—1988年,原油价格呈现出下降趋势,同期的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4%之间,年度平均增长率3.22%;三是1991—1994年的短暂明显下降期,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4%,年度平均为2.88%;四是1999年开始,特别是2002年以后原油价格进入了快速上升期,年均涨幅23.01%(如剔除2001年下降-14.48%,年均涨幅为27.18%),与之对应的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4%之间,年均增长率为2.66%。
3、WTI原油价格变化剧烈改变原有的运行趋势而出现拐点时,往往对真实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影响巨大,甚至是翻转性的影响。
在原油价格趋势明显、真实国民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图中观察到,当原油价格出现拐点时,也就是一定时期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原油价格上涨或下降趋势后突然出现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或下降而改变原来的价格运行趋势时,这一突然的原油价格变化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影响。比如1974年,原油价格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骤然上升161.39%,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由上年的5.5%变化到了-2.55%;1979年和1980年的原油价格再次从上升趋势中快速上涨50.87%和66.82%,脱离了原来的上升通道,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则由1978年的5.37%迅速下降到1979年的0.48%和1980年的-4.76%。而在紧随其后的1981年,开始改变原来的价格上涨趋势出现了下降,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也由上年的负增长翻转为正增长,并随着原油价格下降趋势的确立,真实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始终保持了正增长。在90年代,原油价格变化频繁,未能形成原油价格变化的长期趋势,但在1991-1994年之间形成了一个短暂的下降趋势,且也在趋势变化拐点处的1991年和1995年出现了较大的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其中1991年由上年的正增长变成了负增长,1995年的增长率则比上年下降49.67%。从1999年开始,直到2008年,原油价格形成了稳定的长期上涨趋势,但在趋势形成过程中,2001原油价格在1999年和2000年的快速大幅度上涨后出现了14.48%的下降,与之对应,2001年的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也从前几年的3%-4%迅速下降到了0.53%。2008年是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的一年,且全年平均上涨37.78%,没有打破原有的价格上升趋势,而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翻转为了负增长,这主要应该是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三、我们到底能够承受多高的油价?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原油价格虽然处于高位运行,但是在同一货币价值尺度下衡量,也仅仅比1980年高出了1.95%,涨幅并不能算大。而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原油价格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这种稳定的价格包括保持稳定的上涨趋势和下降趋势,只有当价格的变化打破原有的价格变化趋势时才能对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明显降低真实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或者使经济翻转而改变经济的运行方向。那么,为什么原油价格在保持一定的变化趋势时,特别是1999年之后出现的原油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没有伤害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是经济发展更加平稳?这背后到底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
首先,我们要明了原油价格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机制。也就是说,我们要先弄清楚原油价格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众所周知,原油既是基础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来源。原油经过加工可以生产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石油液化气等能源产品,而广泛应用于航空和交通运输业。同时,把原油的不同组分通过催化剂和高温的作用可是生产出乙烯、丙烯、丁烯等基础化工原料,然后再以此为原料可以生产出大量的化工产品、化纤产品,而覆盖我们日常的生活。这样,原油价格的上涨,必然增加以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进而促使这些产品价格的升高,从而推高航空和交通运输业的运营成本,也将由于原料成本的增加推高各类化工产品的价格,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现实的生活,包括旅游、出行、服装、食品、家装等各个方面。在成本上升的推动下,企业的利润率和回报率不断降低,当低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触发连锁的价格上升,从而引发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通货膨胀率的高位运行将引发高失业率,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当原油价格持续下降时,则会触发连续的价格下降,甚至会引发通货紧缩,使企业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从而也将伤害到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原油价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实施的。换话句话说,只要能够对通货膨胀实施有效的管理,使之能够保持在可控的区间内运行,就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为此,我们对1979年-2008年期间的WTI原油价格及其变动、通货膨胀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真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展开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如下表:
WTI原油价格和GDP增长率统计分析表
项      目
平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1世纪
平均原油价格(美元/桶)
25.92
9.87
26.51
19.72
49.98
原油价格平均变动幅度
13.04%
27.05%
2.64%
1.56%
21.78%
年均通货膨胀率
4.68%
7.09%
5.56%
3.01%
2.90%
年均名义GDP增长率
7.16%
10.06%
7.93%
5.49%
4.95%
年均真实GDP增长率
2.48%
2.97%
2.36%
2.49%
2.06%
真实GDP增长率的标准差
2.56%
3.23%
3.45%
1.68%
1.47%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WTI原油价格的平均波动幅度在70年代和21世纪均超过了20%,但通货膨胀率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特别是经历了80年代和90年代原油价格的相对稳定期后,新世纪出现的原油价格快速连续上涨并没有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而是通货膨胀率始终保持在了2%—3%之间,2000年以来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为2.9%。与此同时,年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年均通货膨胀率,并使年均真实GDP增长率保持在2%-3%之间,且其增长率的标准差逐步减少。这进一步说明,提高通货膨胀治理能力,保持稳定的通货膨胀水平,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所以,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只要保持一定的趋势运行,经济管理当局就可以通过制定预期通货膨胀率目标而对经济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当原油价格打破原有运行趋势,出现价格拐点时,由于经济运行的惯性,使经济管理当局难以迅速改变既定的政策,或者政策变化后其效果的体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难以改变通货膨胀率的运行趋势,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我们上述分析出现原油价格拐点的年份及其之后的一年,都相应的出现了通货膨胀率的明显变化,如1974、1980和1991年的通货膨胀均出现了当时的高点,分别为11.03%、13.58%和4.75%,2001年之后的2002年通货膨胀率明显下降,为1.59%。这样,对原油价格变化的应变能力,也相应的转变为了经济管理当局对以通货膨胀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治理能力。无论原油价格如何变化,只要能够采取适当、及时的措施,始终保持通货膨胀率在预期目标之内,就可以有效消化和吸收原油价格的变化,而不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在提高经济治理能力,加强通货膨胀目标管理的背后,我们还应当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控制通货膨胀率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经济全球化。这使美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质优价廉的产品,从而能够维持其价格体系的稳定。美国2008年的货物出口额是1970年的30.07倍,而同期的货物进口额则是1970年的53.11倍,货物进口从2000年以来保持了年均8.87%的增长速度。按照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出口的是高技术产品,而进口的则是低端的日常生活用品,这正是消费价格指数构成的主体,也是实施通货膨胀率目标管理紧盯的重要指标。
二是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摊薄了能源在成本中的比重,使整个经济对原油价格显得不再那么敏感。如:美国小轿车的燃料利用效率由1975年的13.5英里/加仑提高到了27.5英里/加仑,轻型货车的燃料利用效率由1975年的11.6英里/加仑提高到了19.5英里/加仑。同时,我们在下图中分析了实现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量(蓝线)和按此能源消耗量,以及当年的原油价格、原油热值折算的消耗原油价值(粉红线),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从1970年到2008年,实现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量逐年变小,而随着原油价格的变化,实现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原油价值则呈现出较大的波动,但自1999以来原油价格快速大幅度上涨,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而2008年实现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原油价值为0.1182美元,大大低于1980年的0.1806美元,降低了1/3。
三是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原油在美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从1970年的43.51%下降到了37.40%,天然气从32.12%下降到了24%,而核能的利用则从0.35%上升到了8.16%。能源结构的变化,降低了经济对原油的依赖程度,从而减低了经济对原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四是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2007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08万亿美元,是1970年1.04万亿美元的13.53倍,而2007年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产出为2731亿元,仅占当年全部工业产出的1.06%,这一比值在1987—2007年的21年中平均为0.73%。这个比值如此之小,以至于由于原油价格所导致的石油工业产值的增减还不足以对整个经济总量造成实质性影响,这也使原油价格的上涨难以撼动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通过对美国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原油价格的变化固然会受到供求关系这一基本经济规律的约束,但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也必然推高原油的名义价格,而以通货膨胀率为折现率把原油价格折算在一个统一的货币价值体系后,则不再显得那么高、那么贵了。原油价格的涨跌并没有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清晰的因果关系,无论价格是涨还是跌,经济始终保持着增长。但是,通过细致观察分析,也不难发现,原油价格沿着稳定的趋势运行时,经济往往能够保持平稳的增长,而当原油价格出现拐点时,经济发展则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有时甚至是翻转性的。当我们把原油价格、通货膨胀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放在一起分析时,会发现这种影响是通过原油作为基础能源产品和化工原料所引发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形成的。原油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能够表现出稳定的趋势,则可以对通货膨胀实施有效的预期管理,从而预先调整经济政策,平滑了原油价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当原油价格在拐点处出现大幅度变化时,通货膨胀管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从而使经济产生大幅度的波动。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对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所导致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石油工业在整个经济的比重等宏观经济层面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管理通货膨胀、提高消化和吸收原油价格变化的能力,制定更加优化的经济治理策略和方法。
这样以来,我们究竟能够承受多高的原油价格这个命题也就相应的转化为了我们对经济治理能力,特别是对治理通货膨胀能力的考验。从整个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也无须关心将来的油价到底会高到何种程度,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致力于提高经济治理能力,并通过提高科技创新发展能力,进而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同时,以消除壁垒为重点,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利用比较优势,通过进出口贸易调节消费的价格结构,维持价格体系的稳定,从而使通货膨胀水平始终保持可控,并处于合理水平,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对中国而言,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在现有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和以美元为标价货币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原油价格及其变化。要想尽可能的消除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甚至突变对经济的影响,就必须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防止汇率突变所导致的折合人民币的原油价格出现突破原有运行趋势发生骤变,从而对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要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加强对通货膨胀的目标管理和控制能力,始终保持合理、可控的通货膨胀水平,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效用有效防止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并通过加快科技进步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维护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注: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网站www.eia.doe.gov和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of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网站www.bea.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