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年审如何办理:国民党将领子女还原父辈形象 为尊者讳的并不多(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12:20

国民党将领子女还原父辈形象 为尊者讳的并不多

2011年05月13日 10:16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卢欢

字号:T|T
143人参与6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周海滨:国民党名将之后“为尊者讳”的现象不多,他们很坦诚地讲述父亲的故事。举个例子吧,黄维突然出现在上高二的女儿黄慧南面前,那是在1965年。35年后,黄慧南回忆起“父亲”的到来时,感觉“这个人与我是不搭界的,我一点都不想去见”,“甚至觉得爸爸的形象很狰狞,是放毒气的杀人魔王”。

本文来源:《长江商报》2011年4月15日C23版,作者:卢欢,原题:《两岸对他们的评价分歧正在缩小

“一个人要爱国家,爱百姓,要不爱财,不怕死。”爱国将领郝梦龄最喜爱的大女儿郝慧英今年已经89岁了,但在她的记忆中,父亲的这句话虽历尽70余载,依然字字清晰。从年少时随父奔波到青春年华时父亲张自忠殉国,张廉云女士在此后的70年人生里,无时无刻不把父亲记在心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父亲说得最多的是“良心”,原话是“凭我的良心”、“求得良心的安慰”。而在山东老家,这些是表明心迹、分量很重的常用语。随着时间的流逝,杨虎城、张自忠、李济深、黄维、郝梦龄等这些曾经或奋战沙场或为国捐躯或为民请命的国民党将领,面目已不再清晰,甚至被误解、被遮蔽,但他们的言行早已成为了孩子们之后人生道路上不可忽略的人生信条。口述历史作家周海滨走访了近十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大陆的子女,近日推出了新作《我们的父亲》,让我们得以从亲历者口中还原这些“父亲们”的形象,感受名将们的气节、精神以及那个风云激荡年代的家国命运。作者周海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当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站在每一个历史拐点的交会处,去凝神细看1911、1937、1945、1949时,原本以为被历史铭刻的这一代人,需要还原与重新认识的还有很多。他们的言行也应该成为这个民族的信条。”

100年前的“80后”、“90后”

人们对国民党将领有两种极端态度

长江商报:过去几十年,“国民党将领”真实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所陌生的,你认同这种说法么?

周海滨:有被遮蔽吧。对于国民党将领,有两种相反的表述视角。一种是在深深的责备甚至嘲弄下,讲述一群国民党反动派的将领带着士兵一溃千里,最终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终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在我阅读的一些书籍和观看的影视剧、纪录片中,只要触笔到这样的人群时,一切冰冷都呈现于纸上和屏幕上,把杀戮当做一个胜利的故事来描写。

而另外一种视角则是在采访报道和写作中贯穿着强烈的恻隐之心。对国民党将领或者国民党的历史进行过于倾向性的夸大功绩。比如,现在的一些著作,对张自忠之死越来越演义化,这让张廉云老人无可奈何:“有个人写了个故事叫‘二斩孙二勇’,其实,孙二勇这个人物完全是杜撰的。”

长江商报:你自己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去认识他们的?

周海滨:我一直对有强烈偏好的写作有抵触心理,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抛弃了在采访中的热情,尽量做到写作的冷静和内敛。我想告诉读者:在那里,有父辈的战场;在那个时刻,有后人在亲历,而目的是要铭记,在那个年代,有为了国家的他们。

1 2 3

相关新闻:

·咋和未婚“老公”争孩子·绿卡子女小升初还算“京籍”·北京:绿卡子女小升初仍属“京籍”·郑浩:罗淑蕾言行一定程度上帮助国民党·形象工程到底是什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