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体重三围对照表男:祖傳秘方治虫牙火牙痛口舌生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45:43
祖傳秘方治虫牙火牙痛,並囑如能好轉,可將此方告同病者服治,不可收取費用,作為善舉。此方自我試服以後,不但省錢省時,且果然藥到病除,迄今二十餘年,雖舊日蛀牙碎裂,亦不復有痛,為感激老友仁心相救,文為同病相憐,特將此秘方服法公諸患者一試:「生地二錢、細辛一錢、樟腦一錢。」請中藥店用白紗布分成二包,含咬於痛齒之上,時間愈久愈好,咬時藥汁口水不可吞下,俯頭任其流出嘴外,對所謂蛀牙火牙二帖定會見功。但對小孩長牙或受創者無效。
(汗夫貢方.台灣)治牙痛
临床上牙痛多虚实夹杂.我用此方基本不用加减屡试不爽.
生地15熟地15元参15麦冬15砂仁8牛膝12肉桂4附子8细辛4知母10黄柏5甘草3石膏30
此方是玉女煎和㈢才封髓丹加减而成.银多患者都是经静滴抗菌素无效且痛疼剧烈情况下㈠剂而止痛.
虚火牙痛,口舌生疮用:生地30g茯苓15g泽泻15g山药20g山芋肉15g丹皮10g肉桂5g  蛀牙痛,芦荟白胶香塞蛀孔内。松脂锐如锥者,塞孔中,少顷虫出脂上。温米醋漱出虫,愈。天仙子烧烟,用竹筒抵牙,引烟熏之,虫即死。水瓦片置油拌韭子烧烟,阁在水碗上,以漏斗覆之,熏牙,虫如针者皆落水中。
虫出穴空而痛者,乳香炙软实之。樟脑、川椒各五分,研碎放铜杓内,茶钟盖,稠面封四围,勿令走气,微火升之,少顷觉闻樟脑气取起,地上候冷揭开,药俱升在钟底,入瓷器收贮。每用少许塞痛处,立愈。
 

蟲牙作痛

痛在一處,齒縫有膿或無膿,皆是。明雄末二兩,真小磨麻油四兩,調勻含口漱片時,吐出再漱,數次即愈。有人蟲牙痛不可忍,飲食不進,百治不驗,用此斷根,屢試神驗,此治蟲牙第一方也。

又方︰雄黃末,和棗肉為丸塞牙縫,日換數次,極驗。

又方︰五倍子,煎濃汁,含漱數次,其蟲立死,其患永除。

东汉时期有“医圣”之称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有:“小儿疳虫蚀齿方:雄黄,葶苈,右二味,末之,取腊日豬脂溶,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点药烙之。”此乃有关儿童龋病治疗可查阅的最早记录。现代药理证实雄黄成分为三硫化钾,煅烧后分解氧化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故这被认为是我国在牙齿治疗中应用砷剂之最早报道。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其撰写的《本草纲目》巨著中,亦记有“砒霜半两,醋调如糊,碗内盛,待干刮下,用粟粒大,绵裹安齿缝,来日取出,有虫自死,久患者不过三日即愈”。《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记载表明在两千余年前,儿童牙科起始之足迹已印记在中国的大地上。 隋朝太医巢元方组织撰写的《诸病源候论》中,在“鹅口候”中记有:“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此由在胎时杀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唐朝王焘整理成书《外台秘要》,又涉及有关“鹅口疮”之记载:“礬石、朱砂、二味和研极细、敷儿舌上,日三,以乱发洗舌上垢,频频令净。即差。”“口生疮白漫漫,取桑木汁,先以发拭口,次以桑汁涂之。”“取黍米汁涂之”,等等。宋朝在医学中的小儿科已趋向独立的体系。由王怀隐组编之《太平圣惠方》是一较为完整的医书,在小儿口疮、心热烦闷,小儿口疮肿痛等都列有黄连散方等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