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2米小孩跳绳长度:佛教寓言故事第一集 - 日志 - shihanhu2003 - 我的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20:25

旧屋闹鬼


村中有一间古老的旧屋,听说那旧屋常常有恶鬼出现,所以没有人敢在那儿过夜。

有一天,一个自认胆大的人,夸下海口说:「管他什么恶鬼,我才不怕呢!今晚我就进去瞧瞧!」

不一会儿,另外有一个人也不甘示弱,他拍拍胸脯,大声地说:「我的胆量和勇气没有人比得上,那小子算什么?他进鬼屋,我也敢进去。」

当天晚上,他们先后住进鬼屋。那先进屋的才躺下,忽然听到后来的推门声音,吓得连忙从床上跳下来,用全力把门关上,不敢再睡觉。

那后来的,听见里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关门声,也怕得全身发抖,不敢进去。

两个人都把对方当成恶鬼,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就这样僵持著,直到天亮,才知道白白受惊了一夜。


智慧小语:鬼屋里有声音,一定是鬼所为吗?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使我们不能认清事情的真相。


水的智慧


有一个叫波利的商人,他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到海上寻宝。

他们在大海上碰到海神,海神捧著淡水问波利说:「你说是海水多,还是这捧淡水多呢?」

波利回答:「我认为是这捧淡水多,因为海水虽然辽阔,却不能饮用,无法救饥渴的人;这捧淡水虽少,饥渴的人却可以因此得救。」

智慧小语:一捧淡水虽平凡无奇,但在深广的大海中可以救自己一命;智慧之语虽然平淡无奇,却能在人困厄之时,助人突破逆境。


米缸中的老鼠


一只老鼠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老鼠岂能放过?一顿饱食后倒头便睡。

不知不觉中老鼠在米缸里已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去算了,可是眼瞅著这么多的白米,嘴里便直痒痒的,真舍不得离开。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老鼠才惊觉缸底到缸口的高度无论如何已是难以企及;更要命的是,此时它已胖得如一只笨拙的肥猫,几乎没有什么弹跳力了。

它面临的只有两种不幸的结局:成为主人的棒下鬼,或是饿死在米缸中。

智慧小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米」的诱惑呢?如果我们不能看清名利背后的可怕陷阱,或是看清了却无法按捺一时的欲望,结果就同那只老鼠一样——每满足欲望一次,毁灭就临近一步,直至陷入绝境。


偷瓜贼


那先比丘说:「有个人偷了别人的瓜果,被主人抓到,送到国王那边,主人禀告国王说:『这人偷了我的瓜。』小偷说:『我没有偷他的瓜,他种的是小小的瓜苗,又不是瓜,我拿的是瓜,不是瓜苗,我不应该有罪呀!』」

那先比丘问王说:「如此该如何处理?」

王说:「小偷有罪,如果瓜苗没有种下,那来的瓜呀!所以当然有罪。」

注:梵文称象为那先,据说那先和一头大象同日出生,他的父母便替他取名为那先,当他成为佛教徒之后,有人说他是象王转世。那先和国王的一些辩论集结而成为《那先比丘经》。

智慧小语:人要懂得远离五欲「贪、镇、痴、慢、疑」,一般人皆因财物利欲而苦患无穷,贪念心越重而烦恼越多。


拉胡琴的方法


当释迦牟尼佛还在人间宣扬佛法时,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父母死了,又没有兄弟姐妹,感到人生十分无常,所以就请求佛陀让他出家。

他每天不吃不喝,也不睡觉休息,拼命用功修行,可是却不见自己的道行有所增进,因此觉得十分失望。

释迦牟尼佛知道了,就问他说:「你没出家以前是做什么工作呢?」

「拉胡琴。」

「如果琴的弦太松,会怎么样?」

「会拉不出声音来。」

「如果太紧了呢?」

「太紧弦会断,根本没法子拉了。」

「如果把弦调得恰到好处呢?」

「那就可以拉出美妙的音乐了。」

智慧小语:做事要讲求方法,过与不及都不能让我们获得成功。如果找出正确的方向,持续努力,必能事半功倍。


戴粪的呆子


有个养猪的人,见到一个荒废的村子里有乾粪,便想:「将这些乾粪用草捆起来,带回去可以喂饱小猪啊!」于是他用草裹著乾粪,顶在头上就回家了。不料路上下起倾盆大雨,乾粪都化成粪水,从他的头顶一直流到脚踝,众人碰到都说:

「你这个笨蛋!粪便那么臭,没下雨时都不能顶在头上,你居然还在大雨中顶著走?」

那人听了之后反而骂:「你们才是笨蛋!不知道我家的小猪们正饿著呢!如果你们知道,就不会骂我笨了。」

智慧小语:不懂得随机应变,将粪戴在头上,下雨天也不知拿下来,结果弄得满身臭味,社会上像这样固执的人不知有多少。


夫妻争饼


从前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三块饼,两人各吃一块,剩下的就彼此约定说:「要是谁先说话,就不能吃剩下的饼。」约定之后,为了这块饼,均不再说话。

不久,有小偷闯进家中,屋中值钱的东西都被偷光,但因夫妻俩约定在先,所以见小偷偷东西,也都默默不语。

小偷见两人默然无语,就开始大胆在丈夫前戏弄他的妻子,愚笨的丈夫看到这样的情形竟也不出声,妻子终於受不了了,一面大喊抓贼,一面怒声斥骂她的丈夫说:「你这个笨蛋!就为了一块饼,看见小偷也不喊抓贼!」

丈夫忽然拍手笑道:「嘿嘿,好极了!这下子饼归我了吧!你不能吃这饼了!」

智慧小语:为了小小的饼,这个家庭损失大量的财物,这正是因小失大的警惕!


水底真金


有个人在水池中见到黄金,心里直呼:「有金子!有金子!」于是立刻进入水池中找金子,找了老半天,十分疲累却一无所获,只好离开池子,坐在旁边休息。

一会儿,水逐渐清澈,金子的影像又浮现出来,他又赶紧踏入水池中,搅和泥水,依旧一无所获。

他的父亲来找他,问说:「你在做什么,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疲累?」

「我是看见水中有金子,在水池中搅和了半天却一无所得,因此十分疲累。」这人跟父亲说。

父亲一见池中金子的倒影,知道这金子是在树上,才会将影子倒映在水中,父亲跟他说:

「一定是飞鸟将金子衔上树头。」

于是他听从父亲的话,爬到树上,果然找到金子。

智慧小语:混浊的池子,见不到真金,纷杂的人世,见不着自己。我们应该放慢脚步,细心观察、体会,因为生活中万物静观皆自得。


戏服吓人


印度的乾陀卫国,有一队杂技团,当收成好的年岁,来看戏的人很多,他们的生活才能够维持。有一年,几个月都不下雨、久旱成灾,村民三餐都成了问题,那有钱和心情去看戏呢?可怜这些表演的人,在没有人看戏的情况下,只好辗转到别的地方去了。

他们走过婆家新山,大家都很害怕,因为传说中这座山有很多会吃人的鬼怪。当晚整团的人打算睡在山中,山上的气温很低,大家分头去捡些木柴,然后升起火来取暖。

半夜里,有一个团员突然患了伤寒,全身冷得发抖,就把平常扮演鬼怪的戏服披在身上。

不久另一位团员醒来,睡眼惺忪的,忽然看见那穿鬼怪戏服的同伴,以为真的鬼怪出现了,吓得拔腿就跑。

这一跑,惊动了其他的团员,结果一个跟着一个,所有的人都相继奔逃。这个穿鬼怪衣服的人,眼看同伴一个个跑了,他心里害怕,也跟在众人后面急奔。

那些跑在前面的人,回头看见鬼怪穷追不舍,心里更加紧张,跑得更快。大家为了逃命,也顾不得横在前面的溪谷,个个跌得头破血流,还是拼命地往前跑。直到天亮,才看清楚这鬼怪,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同伴。

智慧小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时,是否常常不经思考,不做判断,就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走,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如果是的话,我们就会像那群乱跑的杂耍人一样,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来。


有天眼的法师


一个相貌、才情出众的少年,摆出美味佳肴来宴请客人。一个道人入坐不久,突然笑了起来,少年问他:「请问法师在笑什么?」

他回答:「我看到五万里外的山,山下有条河,有只顽皮的猴子掉入水中,所以忍不住笑了。」

少年知道他在吹嘘,也不说破,只让人在其他客人的碗上盛满各种好菜,却将饭盖在菜上端给他,因而他的碗中,只见饭不见菜。

这位道人看了,发脾气索性不吃了,少年问他为何不吃呢?他发怒瞪眼说:「碗里没菜,怎么吃?」

少年反问:「你看得见五万里外的猴子,怎不见眼前饭底下有菜呢?」

这位道人又羞又怒,赶紧跑了。

智慧小语:见远不见近,是一般人的通病。但是为了炫耀自己外在的能力,反而给别人知道自己内心的肤浅。爱炫耀的人实在应该好好反省!


衣服与食物


罽宾的三藏和尚,奉行阿兰若处修苦行。有天遇到寺庙中举行盛大的斋会,守门人见他穿得破烂,不肯让他进去,三藏和尚试了好几次都不得其门而入。于是他向别人借了好衣服穿,这才进去。

当他坐下之后,人们供养他各种美食,可是都被他倒在衣服上。众人看了觉得奇怪,就问三藏和尚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三藏和尚回答说:「我之前来了好几回,都不肯让我进来,只因我换了好衣服,才能够进来。我能得到众人美味的供养,都是这衣服的缘故,所以,让它先吃吧!」

智慧小语:我们轻易相信的外表的样子,就会常常忽略内在的真实。不知自己被自己蒙蔽,等到发现时,才怪他人欺骗自己。


胆小的士兵


有一次,国王派遣军队去抵御入侵的敌人,行列中有一个胆小鬼,骑著一匹黑马去杀敌。

由於在战场上不前进不行,但是他又怕被敌兵打死,就就心生一计:把死亡战士的血涂个满脸全身,躺在死人堆中,假装死去的样子。

胆小鬼就这样保住了生命,但是他骑的那匹黑马也跑走了。

战争结束,胆小鬼恐怕别人笑他打仗不勇敢,于是就用刀取下一匹死去白马的尾巴,把它带回家去。

回到家,有人问他:「你骑的那匹马怎么啦?为什么不见你骑回来?」

胆小鬼大吹特吹地叙述,在战场上,他是多么地英勇,而那匹黑马更是矫健非常。

最后他才说:「不幸这匹马被人杀死了,为了纪念这匹黑马,我把它的尾巴割下,带回来了。」他装出很悲伤的样子,举起了白尾巴给别人看。

其中有个人就问:「你骑去的马,不是黑色的吗?为什么这尾巴是白色的?」

胆小鬼听了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智慧小语:喜爱虚张声势、赢得掌声的人,往往也是最没有自信的人。


驴入牛群


牛的天性是温顺驯良的,它们在草原上一会儿找嫩草吃,一会儿喝著清凉的河水,显得相当悠闲自在。驴子看到了,十分羡慕,心里想著:「看这些悠然自得的牛群,个性是那么温驯,又可以吃著嫩草、喝著清凉的河水,我应该学它们的样子,一同享受才对。」

于是驴子就跑进牛群中学著牛的样子,但却改不了驴子的本性,用前蹄拼命铲土,惹得那些牛只不高兴。驴子不但没感觉到牛不高兴,还用驴的嗓门学著牛的声音乱叫:「我也是牛,我也是牛。」一阵乱叫的声音把牛群惹火了,它们一起用牛角将驴子抵杀,最后驴子被牛群抵死。

智慧小语:不具其特质而胡乱模仿一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物各有天性,按照自身天分去发展,才是万物本性。


大鱼与小鱼


一处湖泊,里面有许多鱼儿,水里的大鱼常常告诫小鱼说:「你们千万不要到处乱跑,免得被渔人抓去。」可是,小鱼还是不听大鱼的话,到处乱游,正巧碰到渔人撒网捕鱼和放长线的鱼饵,小鱼见了,赶紧游回大鱼身旁。

大鱼见小鱼回来便问:「你们是不是离开这里到其他地方去了?」

小鱼回答说:「我们刚刚的确到别的地方了。」

「你们到处乱跑,难道不怕被抓去吗?」

「我们没有被抓走呀!只不过有一条长长的线紧跟在我们后面。」

大鱼对小鱼说:「但是实际上你们已经被害了,因为这条线已经紧紧跟在你们后面。我的祖先、父母,都是被这条线所害的,你们不听劝告,迟早会死在这条线上,你们不配做我的孩子。」

一会儿,小鱼都被渔线拉上去,许多鱼儿因此牺牲了。

智慧小语:年轻人用豪情闯荡江湖,却常身陷危险而不自知。因而对长者之言,我们要多看、多听、多学习。


猫儿问食


一只渐渐长大的小猫问母亲:「我们可以吃的食物是哪些?」

母猫说:「人类自然会教你。」

夜里小猫潜入一户人家,藏在瓦盘碗盘间,有人看见了猫便说:

「奶酥、乳酪和肉等物品要严密收藏,小鸡的笼子也要挂在高处,以免被猫儿吃掉。」

小猫听到之后,就知道原来鸡、肉、奶酥、乳酪,都是自己的食物。

智慧小语:猫见人的动作而知晓食物,人却常将财物珠宝示现於他人。像穿着火辣的槟榔西施,不也如同引狼入室吗?为人处事,不可不慎!


马的对话


大月氏国用奶油炒麦子来饲养猪只,当时公家的马儿对母亲说:

「我们替国家卖力,不论远近、困难,都勇往直前,但是我们吃的却是乱糟糟的干草,喝著路上的脏水,实在是不公平。」

母马告诉它说:「你们不要有这样的念头,羡慕那些吃奶油炒麦子的猪,时候一到,你们就会知道了。」

到了岁末过年时节,家家都将猪只绑起来,丢入滚烫的水中,猪只发出垂死挣扎的叫声。这时母马问马儿说:「你还想念奶油炒麦子吗?」

智慧小语:艰苦环境中培养人们积极奋发的态度,安逸环境中免不了遭受灭亡。


秃鹰唱歌


有只秃鹰飞到宫中,看见鹦鹉特别受到宠爱,就问鹦鹉说:

「为什么你特别受到宠爱与照顾呢?」

鹦鹉回答:「我来到宫中之后,因为我的叫声悦耳动听,国王特别喜欢我,常把我放在身旁,还用五彩缤纷的珠宝打扮我。」

秃鹰听了十分妒忌,心想:「我的叫声也不比鹦鹉差,国王一定也会赏赐我的。」

正好国王在睡觉,秃鹰叫了起来,国王立刻被惊醒,觉得毛骨悚然,令人畏惧。于是问左右说:

「这是什么声音,如此令人害怕?」

侍者回答:「这是一只秃鹰发出来的怪声。」

「马上派人去把这怪鸟抓起来!」国王生气地说。

不久?鹰就被抓到国王面前,国王下令说:「把这怪鸟的羽毛都给我拔掉!」

不一会儿秃鹰被拔得全身精光,全身也痛得要命。它走到野外,其它鸟类看见了就问:

「你怎么变成这样呢?」

秃鹰不反省自己,还恼羞成怒地说:「这都是鹦鹉惹的祸!」

智慧小语:不要总是将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应该反省自己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况且没有具备真正的才能,盲目效法,只会令人发笑而已。


两只鸽子


从前有一只公鸽和一只母鸽,同住在一个巢上。水果成熟时,二只鸽子合力衔满了一巢的果子。

过了一个月,公鸽发现果子只剩下半巢,于是生气地对母鸽说:「我们非常辛苦,合力将水果衔到巢里,你却自个儿享用,你看!现在只剩下半巢了!」

母鸽回答说:「我不曾偷吃过呀!果子的水分乾了,自然减少一半了。」

公鸽不相信,大发脾气说:「明明你吃了,还不承认。」说完就用嘴把母鸽啄死了。

过了几天,下了一场大雨,乾了的果子,得到水分的滋润,又变成满满的一巢。公鸽看到果子并没有减少,懊悔不已,伤心地呼叫母鸽:「亲爱的,你到哪里去了呢?都是我一时糊涂,冤枉杀了你,你真的没有吃掉果子呀!」

智慧小语:人若不能究明事理,就会依照心里面的情绪把真实的现象给颠倒了。在严重伤害他人之后,才生悔恨,是毫无用处而徒留悲哀,犹如那只不懂道理的雄鸽。


鱼群的话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鱼饵沉到水中,旁边有几只鱼儿在那儿谈论。

一只小金鱼说:「这个人真有耐心,我们老半天不理睬他,他还是不想走,可见他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另外一只花鳗也说:「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喜欢山水的人,一定是个慈祥的人。」

这时有一条老泥鳅不同意它们的话,就说:「你们说这个钓鱼的人是个有修养的人,又说他是个慈祥的人,我看不见得罢?钓鱼是一种残忍的、欺骗的行为,用鱼饵来骗我们上当,使尖尖的鱼?贯穿我们的嘴巴,这不是残忍的事吗?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心,想吃我们的肉,把痛苦带给我们,这样的人怎能算是有修养的人?又怎么能算是慈祥的人?」

黑姑娘鲫鱼听了,感慨地说:「走罢!兄弟们!天地间最可怕的,就是损人利己的伪君子呀!」

智慧小语:的确,世间最可怕的,就是损人利已的伪君子。面对笑里藏刀的人,我们应该提高警觉、保持距离,以免自身受到伤害。


五主之婢


有五个人共同买了一个婢女,其中一人对婢女说:「来替我洗衣服。」

又有一人对她说:「来替我洗衣服。」

婢女便说:「我得先帮第一个洗衣服。」

后面那一位就生气地说:「我跟他合买了你,为何要先洗他的?」

于是便鞭打她十下,一人打十鞭,女婢共挨了五十鞭。

智慧小语:多头马车的指使,只会让事情更加混乱,无法达成任务罢了。


抢不走的福报


从前波斯匿王听到两个侍从在对话,一个说:「今天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因国王所赐。」另一个说:「我什么都不依靠,只凭自己的命运来获得。」

国王一听很喜欢前者,便先遣人去皇后那里交待一些赏赐的事,接着便叫那侍者端著国王喝过的半杯酒,送去给皇后。

但天不从人愿,侍者流起鼻血来,只好由那位凭自己命运做事的侍者送去给皇后,皇后因而给他很多赏赐。

得到赏赐的侍者回报给国王,国王觉得讶异,立刻叫之前的侍者来问原因,侍者说:「我刚走出门就流鼻血了,所以才请他代送国王的酒给皇后。」

国王叹气说:「我现在终於了解佛说的『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业力是谁也无法更改的。」

智慧小语:「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该得的福报,怎么都强求不来;是自己的福报,别人也抢不走。


为子请医


从前,罗悦只城里有个富翁的儿子得了相当严重的病,恰好这城中有个医术精湛的名医,能够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富翁便请名医来替他的儿子治病,说:「只要你医好我儿子的病,我会给你一大笔钱。」医生很快就将病医治好,但富翁并没有给医生该得的报酬。

过了不久,富翁的儿子又生病了,又请医生来医治,医治好仍然没有给他报酬,一连如此三次,等到第四次时,医生说:「我那么辛苦为你儿子治病,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富翁回答:「从前是我来不及答谢,这次医好了,一定连同前几次一起报答。」

医生心想:「都骗了我三次,这次一定也是骗我的,这回替他医治,让他命丧黄泉好了。」于是医生给了有毒的药,富翁儿子的病变得更加严重,最后就死了。

智慧小语:财富与生命哪个重要?这是很明了的事。故事里的富翁因为对身外之物的不舍,反而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富者为兄


从前有个人,生得容貌端庄又有智慧,而且非常富有,没有人不羡慕他。

有一个呆子十分羡慕他,便向众人说:「他是我哥哥。」突然这人因生意失败,负债累累,呆子又向众人说:「他不是我的兄弟。」

「向他拿钱时你称他为哥哥,为何现在欠了债却矢口否认呢?」

呆子回答:「我是因为想得到他的钱财,所以叫他哥哥。现在他没钱了,我当然不承认他是我哥哥。」

智慧小语:见风转舵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人格。当然以后就再也没有人会相信他,甚至是帮助他了。这样的人可真是呆子!



穷人烧衣


一个贫穷的人十分困苦,靠著替别人打零工过活。

他得到一件粗糙的毛衣,并把它披在身上,一个人看见了跟他说:

「你的外表端正,是属於富贵人家,怎么披这种毛衣呢?我现在教你一个方法,可以让你得到更好的衣服,我绝不骗你,但你一定要听我的话。」

穷人相当高兴,对那人毕恭毕敬,于是那人在他面前燃起一堆火对他说:

「脱下你粗糙的毛衣,把它丢入火中,并在这里等候,你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衣服。」

穷人赶紧将毛衣丢入火中,烧完之后,在灰烬处,却怎么也找不到更好的毛衣。

智慧小语:人心一贪,就什么都看不清,管不了!之前所投下大笔的财力,却什么也得不到。



得不偿失


从前有两个商人,一个卖金子,另一个卖布,他们的摊子正好在隔壁。

一天,有人想买金子,为了证明是真金,便用火来烤金子。卖布的商人趁卖金子的商人不注意时,偷了被火烤过的金子,用自己的布包著藏起来,没想到却因金子的温度高,布太热烧了起来,不但使得偷金子的事被发现,连自己卖的布也化为灰烬。

智慧小语:心怀不轨,往往蒙蔽我们的眼睛,做出背信忘义的坏事,所得的报偿当然是现世的罪业苦果。


会说不会做


一个喜欢吹牛的人,和几个商人一起入海去采珠宝。

出海以前,他很有自信地说:「我已向舵手学会了掌舵的口诀,不但背得一字不差,而且还能倒背如流呢!所以万一有什么危险发生,我一定可以应付得了,请各位放心!」

商人们听了都信以为真,大家满怀著希望,安心地出发了。

船行到大海中,舵手突然生病,没几个小时就死了。那爱吹牛的人,立刻自告奋勇接替舵手。

不一会儿,船被卷入了漩涡,他虽然一遍又一遍念著掌舵的口诀,但是笨拙的双手却不知如何操作,船身就随著水流回旋,三两转后,一个急流终於吞噬了整艘船,船上的人也都葬身海底。会说不会做,又有什么用处呢?

智慧小语:以假乱真,妄称自己懂得很多,最后也会像这位愚人,缺乏自知之明,而葬身海底。


偷米的人


一对穷困的夫妻,过著清苦的生活,三餐都是吃甘薯度日,很少吃到米饭。有一天,太太回娘家,几天都没有回来,先生很是着急,就跑到岳父家,想把太太接回来。

一进岳父家大门,看见几个工人正捣米,他就顺手偷了一把米含在嘴里,准备回去煮了吃。

太太听说丈夫来了,满心欢喜地跑出来迎接。可是先生满嘴的米,开不得口,任凭太太问他什么,只摇头、点头作答。

太太见先生一句话也不说,两腮又鼓得胀胀的,觉得十分奇怪,忍不住伸手去摸,摸到两腮硬硬的,以为他的嘴肿了,急得赶紧跑到屋里告诉爸爸:「不得了啦!您的女婿嘴巴肿得好大喔!半句话都不能讲,爸爸快请医生来吧!」

老丈人也不问个清楚,即刻就派人请来一位江湖郎中。郎中只用手摸一摸,就说:「这个病,必须马上开刀,否则有生命的危险!」

说完就动刀割破两腮,先生嘴里的米随著鲜血流了出来,偷米的事就这样传开来了。

智慧小语:有些人做了恶行,又不肯悔过自新,只想遮遮掩掩,为自己开脱,这反而加重自己的罪业。就像这位愚人,因为害怕事情被揭发,不肯吐出口中米粒,白白挨了一刀,而后悔莫及。


妇人诈死


从前有个妇人长得非常漂亮,先生对她既温柔又体贴,但是这妇人还是不满足,总认为先生对她不够好。

有一天,她竟想离开丈夫,到外头去流浪,于是偷偷地告诉一个老妇人说:「我走后,请你买一具棺材,放在我的卧房里面,等我丈夫回来的时候,就告诉他我死了。」

这老妇人真的依计行事。那先生回到家来,一听说心爱的太太死了,即刻赶到卧房,果然看见一具棺材,就放声大哭,然后伤心地派人把棺材火化了。

不久,这个装死的太太,非常想念她的先生,又跑回家去,告诉她丈夫说:「我是你的太太。」丈夫以为遇见了鬼,害怕地说:「我太太已经死了,你是谁啊?请你不要来吓我!」虽然他太太再三哀求、解释,他始终不相信。

智慧小语:不经大脑思考,轻易相信别人,其愚蠢就如同这位做丈夫的;只想到自己快乐,不顾他人感受,其愚蠢就如同这位做妻子的。


一妻一妾


有个人娶了两位妻子,这两个妻子都非常喜欢吃醋,如果丈夫比较接近其中一位妻子,另一位一定大发脾气。这丈夫无可奈何,所以晚上睡觉时只好睡在两个人中间,丝毫不敢靠近任何一位妻子,以免其中一人生气。

有天下了大雨,屋里漏水,水和泥沙刚好都滴落在丈夫眼睛上,丈夫因为怕妻子生气,不敢转身避雨,结果眼睛就这样被弄瞎了。

智慧小语:夫妻相处,理应和谐共处,互相照顾。彼此妒忌,反而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不肯认错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有三、五位朋友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当中有一个说到王田这个人:「他样样都好,只可惜容易生气,做事鲁莽。」

很不巧,这话正好被路过此处的王田听到,不由得心里动了肝火,快步走到屋内,一把抓起那人的衣领,狠狠地揍了他两拳。

其他的人就问王田:「你为什么动手打人?」

王田理直气壮地说:「我脾气好得很,什么时候做事鲁莽?这个人冤枉我,所以我给他一个教训。」

旁人就告诉王田:「你冲进屋来就揍人,这不是喜欢生气、做事鲁?的最好证明吗?难道这不是你的缺点吗?只是你不肯承认罢了。」

智慧小语:不会反省的人,一旦有人给予指责、批评,他们就强词夺理,自我狡辩,生出怨恨之心。就像这位愚人,实在难以成为有德行的人,更不用说会受到大家尊敬、喜爱。


兄弟分鱼


有三个兄弟一起经商,他们都非常吝啬,凡事只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从不肯为别人著想。

有一天他们雇了脚夫来挑运一批货物,赶著到邻村去卖。

晚上他们投宿在一家旅馆,舍不得叫饭菜,就自己起火做饭,由三弟到市场去买一条烂鲤鱼回来。经过了一番煎炸,又撒下了糖、?、味精,一条烂鱼倒也闻不出臭味,看起来还满好吃的。

大哥先开口说:「中间一段我吃。」

二哥接着:「鱼头和尾巴留给我。」

三弟没有办法,只好说:「一条鱼被你们分光了,我只好喝汤了。」

这时旁边的脚夫火大了,他不高兴地说:「鱼你们抢了,汤你们也分了,我吃什么呢?明天的货你们自个儿挑,我不干了,再见!」

智慧小语:有舍才有得,只为自己利益打算的人,就别奢望获得别人的帮助。


烧银纸钱


本省每一年都要举行大拜拜,除了杀鸡宰羊不说,还要烧许多的银纸钱,送给死去的亲友花用。

有一天,小华的家里又在拜拜,照例又烧了一大堆银纸钱。这时来了一个和尚,和蔼地问小华的妈说:「夫人!你们烧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

「送给小华死去的爸爸用呀!」

「你的意思是说这些都是钱吗?」

「当然是钱罗!」

「好!」和尚就拿了一张银纸钱,对小华说:「你拿去买包糖果吃罢!」

「师父!这是银纸,又不是真钞票,怎么可以用来买东西呢?」

「喔!既不是真钞票,烧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和尚说。

智慧小语:有些事情看似很有道理,大家也习以为常,但真正深入了解,就会发现矛盾之处。拜拜的仪式重在尊敬与虔诚,千万别为痴愚所误,白白浪费金钱或制造杀业啊!


平分遗产


有一位富翁在快死的时候,一再告诫两个儿子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要相亲相爱,不要为了争遗产而伤了和气,否则我死也不安心。」

不久,富翁死了,两个儿子竟不顾父亲的遗言,为了分财产而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

这时附近的一个长者就说:「我教你们一个方法绝对公平,保证谁都不吃亏。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从中间割开,平分为二。譬如衣服剪成两半、瓶子割成两半、钱也撕成两半,这样你们可以各持一半,谁也占不了便宜,这方法不是很好吗?」富翁的两个儿子听了,简直哭笑不得。

智慧小语:长者分配财物,将所有财物都割裂成两半,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玩笑话。同样,当我们与人共事时,斤斤计较工作分担是否公平、平均,是不是也是愚不可及的事呢?


害人反害己


阿土和阿水是一对好邻居。有一天,为了孩子的事发生口角,破坏了多年的感情,而彼此怨恨在心,闷闷不乐。

有人看到阿土近来常愁眉不展,面容也日渐憔悴,很关心地问:「阿土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看你没精打采的样子,真叫人担心!」

阿土生气地说:「那个阿水真不是东西,只为了点芝?小事,居然和我大吵大闹,叫我怎么不生气?我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好法子,来出这口怨气!」

那人就小声地说:「办法是有,只是付出的代价太大,怕你不肯!」

还没等他说完,阿土就急忙地说:「什么办法?赶快告诉我,我一定照办。」

「念咒语可以伤害对方。但是咒语的法力太强,还没念完之前,你自己会先受到伤害。」

阿土报仇心切,也不多加考虑,就在心中念念有辞:「天灵灵,地灵灵,呼呼呼呼……!」他咬牙切齿地念咒,结果阿水还没倒下,阿土自己却一病不起,躺在床上好几个月。

智慧小语:凡是伤害别人之前时,一定先是伤害自己的心。每每想使对方受恼受害,结果却适得其反,损害自己、给自己增添烦恼。


暴虐的国王


古时印度有一个国王,他听信了左右小人的话,竟然将一位忠心的贤臣抓来施以严刑,活活从贤臣的背上,割下一百两的肉来。

后来另一位臣子上书劝谏,说明这贤臣是被冤枉,被人设计陷害的,国王才后悔不已。于是以高价买了一千两的人肉,派人送给那受害的贤臣,以补偿他损失的一百两肉。

但是这贤臣还是日夜呻吟哀号,疼得难以入眠。国王听了,很不高兴地问他:「你还苦恼些什么?我以十倍的肉补偿了你的损失,莫非你还嫌不够是吗?」

贤臣流著泪、痛苦地回答:「国王您这样做,就好比砍掉了一个小孩的头,然后又还给他父母十个人头,有用吗?虽然您还了我十倍的肉,但这并不能减轻我的痛苦呀!」

智慧小语:将自己不正确的价值观套在别人身上,还自认为仁至义尽,实在荒谬至极!为人处事多为他人著想、慎思熟虑,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粉笔与黑板


粉笔指著自己那些五颜六色的伙伴们,嘲笑黑板道:「瞧你浑身漆黑!跟我们在一起,不感到难为情吗?」

黑板平静地回答:「请不要忘了,你们只有和我在一起,才能创造美的世界。」

智慧小语:在拥有自由挥洒的舞台的同时,要记得感谢幕后默默付出的人。


压力与弹力


有一天,弹簧冲著压力大声叫道:「人们喜欢的是我,又不是你!你干嘛老是来找我的麻烦?」

压力淡然一笑,平静地说道:「你难道不知道,如果你一旦失去了我,也就没有弹力可言了,谁还会来喜欢你呢?」

智慧小语:没有挣扎就没有进步,不要抗拒压力的来临,只有敢面对压力的挑战,才能从压力中锻炼弹性,获得成长。

真话与假话


假话劝真话道:「老兄,你说话为什么不学著婉转一点呢?你没看到有些人似乎不那么喜欢你啊?」

真话不客气地答道:「是啊!我的话有时的确没有你动听,可不管怎么样,我总是比你长寿吧!」

智慧小语:真话也许并不顺耳,但却往往能够直捣问题核心。有了真话的提点,反省的酵素才能在你心中滋长,让你的品格变得更好。

佛教寓言故事第二集

佛教寓言故事第三集

 

 

          

         人死只有业随身

 


 

 


 

 


 






从前有位最富有的人,他一生最欢喜珠宝和金银,可以说‘珠宝满仓库,金银堆成山。’成为世界第一大富翁。因为他最欢喜金银珠宝,所以他的大儿子,名叫钻石,二儿子名叫金子,三儿子名叫银子,小儿子则名叫业障,不知为什么缘故。
他一生爱钱如命,吝啬成性,不肯布施去救济穷人。自己享受,天天美食,大鱼大肉填肚子。可是吃来吃去,脑满肠肥,成为大肚子,于是乎便患了高血压,不久就中风(脑溢血),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卧床不起。可是他舍不得花钱请护士照顾,所以想叫自己四个儿子轮班侍候。这样既省钱又得天伦之乐,不料大儿子、二儿子以及三儿子皆反对,只有小儿子细心照料。不久,小儿子也罢工,不管他了。转自c
这位最富有的人,就这么一气之下,病势就加重了,到奄奄一息的时候。他又想,我自己到阴间去,无人作伴,这太寂寞了。于是想叫大儿子陪他去,乃唤大儿子到病床前,说:‘钻石!我快要死了,感觉一个人太寂寞,你能不能陪爸爸一起去死呢?’大儿子一听,便皱眉头地说:‘爸爸您老糊涂了,我怎能陪您去死呢?’说完扬长而去。
他又唤二儿子到病床前,便说:‘金子!爸爸对你很好,很疼爱你,我现在快要死了,你可不可以陪伴我死呢?’二儿子一听,把眼睛一瞪的说:‘岂有此理!要死就快点死,不要发神经!’乃怒气冲冲的走了。
他又唤三儿子到病床前,便说:‘银子!我对你不错,你所要求的事,爸爸皆满你的愿。今天爸爸要死了,希望你陪爸爸一起去死。’三儿子一听,大发雷霆的吼叫:‘你这个老东西!我应该把你打死,免得作怪。’说完之后,转身就走,还狠狠地说:‘你真应该死!’转自
这时,无有余策,这个富有的人,便很悲哀地痛哭流涕向小儿子说:‘业障!我虽然不爱你,可是你是我的小儿子,你愿不愿意跟著我去死?’小儿子不加考虑,很慷慨地说:‘我愿意陪爸爸一起去死,您到什么地方去?我跟您到什么地方去,免得爸爸一个人太寂寞。’富人一听,心里很舒服,两眼一闭,两腿一伸,到阎王殿去报到,结束一生。
这个公案,警惕世人,不要贪恋红尘,无常转瞬即至。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弱病老。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人生在世,莫待老来方学道,试看那些孤坟,尽是少年人。不要留恋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乐。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好像这个富有的人临死时,金银珠宝带不去,只有业障陪他去,这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要赶快觉悟,发菩提心,修无上道,才能了生脱死,没有白来这世界一趟,不要再糊涂一辈子。切记这两句话,把它作为座右铭:转自
见事省事出世间,
见事迷事堕沉沦。
有首偈颂,说的道理很正确,今天不妨说出来作为参考,仔细的研究,有一番哲理在其中。是这样说的:
鱼在水里跃,人在世上闹;
不知为善德,亏心把孽造。
金银堆成山,闭眼全都撂;
空手见阎王,愧心把泪掉。
业和情
六道轮回,就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按照业的轻重和情的深浅来判断。所谓‘业重情迷’,这种人死后堕地狱。所谓‘业深情痴’,这种人死后作饿鬼。所谓‘业重情浓’,这种人死后转畜生。业越轻,情越浅,便往生于三善道。到‘业尽情空’的时候,便是圣人。
业重,就是时时刻刻存著邪知邪见,不怕因果,见利忘义,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迷,就是遇到感情,没有智慧,便著迷了。所谓‘理智控制不住感情’,任其发展,便铸成大错。这类众生,将堕落在地狱里。这种业太重的人,就是佛菩萨来耳提面命,来教化劝说,他也不会听的。真理他不听,只信邪理,这一类的众生,虽然做人,可是无药可救。
业深情痴的众生,他的业障虽然很深,但是没有那样的重。遇到感情便糊涂了,分别不出是道、不是道?是法、不是法?境界一来,便随著境界转了,转到什么地方去呢?转到饿鬼道去,到那时候,悔已晚矣!
业重情浓,业障虽重,犹比入饿鬼道者较轻点;情感虽浓,还比入饿鬼道者较浅一点;这种人,将来转为畜生,受各种不同的痛苦,其苦不堪设想。
‘业’是一种最公平的惩罚,堕落不堕落,乃由感情来分别。只知有情,不知有智这种人,将来一定堕落在三恶道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存什么心,就到什么道中去。修道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明眼善知识一看便知,将来他会堕落在哪一道中受生。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业障。障碍你不能上升,乃至障碍你出不了三界。凡是对著境界而生出执著,就是情感。见到境界,便生执著,这皆是情感的作用。诸位要深自警惕,不要被情感所牵而不能出离,当知‘一失足便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盼共勉之!

 

 

 

昌义法师佛七开示讲的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


 

 


 



昌义法师佛七开示讲的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


山西大同广灵极乐寺昌义法师在佛七开示中讲的一个真实故事和大家分享

解放前,有一个师父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那时候他三,四岁,由母亲带,过去的妇女干活不行,没力量,没办法就带着孩子去讨饭.后来住到一个农村,邻居是杀猪的,这个孩子每天在那里看,他一看过了回去就学,看杀猪怎么个杀法,有一天,他就弄了一块泥巴,作了一个小猪,拿了一根小木棒当作刀,放在板凳上,去杀这个猪的头。他母亲一看,“哎呀,你这是跟谁学得,”他说:“我看邻居家每天这么干,就学。我长大了也去杀猪,”他母亲一听,这可不得了了!一个家庭里的儿女,成器不成器,上不上正道,与父母有直接关系。这是一个好母亲,见孩子干这种事情,马上就学会了,才三,四岁,心里想,假如我们这次要是与土匪作了邻居,看到土匪去抢人,他长大了也会学.这杀生害命不是一件好事.干脆搬家吧!搬到什么地方能使孩子学好呢?一想干脆搬到寺院附近去住吧,寺庙是修善的又有好师父,他见到师父修善肯定要学,学修善将来就有出息了。


这样她就把孩子带到了一个寺庙旁住下了。这个寺庙里师父只有三两个,庙也不太大,每天早晚上殿,这个小孩习惯了也天天跟着学,每天也学打坐。后来就帮忙烧香,换供水,打扫殿堂,很是勤快,一干就是二,三年。这其间念经也学了不少东西,打坐也像回事。母亲见孩子从善很是高兴。有一天,这个小孩跟师父说:“师父我想跟您老人家出家,在这里当个小和尚来伺候您,您看行不行?”老和尚一听,很高兴,说“行,但你得跟你母亲说一下,你母亲如果同意了,我没意见,愿意收你。”小孩说“行,我和母亲说。”这小孩跟他母亲一提这个要求,就有得了,母亲哭着说“你父亲去逝又早,就你这一个孩子,你要是出家了,谁继承我们这家门,再说了,我这养老的事情怎么办,不能出,无论如何我是不同意。”他一听这完了,不愿意让出家。老和尚知道了这事说“这样吧,你母亲不愿意让你出家,你就当个居士修行也成”小孩说“不行,我一定要当个师父修行。”结果这小孩子跑到伙房里拿一把菜刀站到母亲面前说:“你要答应我在这里出家就不死,你要不答应,我就一刀把自己砍死。”他母亲一看心想:这孩子不过是吓唬我罢了,他才几岁,“那不行,你就是死了我也不答应你。”这个小孩真厉害,一刀就砍到自己头顶上去了,血冒得到处都是。母亲慌了,急忙去找师父:“师父您赶快救命,说那个吧,您把他救好了就让他出家给您做个小徒弟吧。”老师父很慈悲,上前把刀取下来,抓了把香灰往头上一按就不冒血了。就这样,小孩出家了。他的母亲就不能在这里住了,自己去讨饭去了。

从此,这个小和尚跟老和尚在庙里修行确实勇猛精进。有时候,因为小庙里生活不太富裕,给人家念念佛,做做法事,搞一些生活门路。也可以很好地弘扬佛法。有一次做法事,把法器丢在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师父回来才想起来:“哎呀,明天还有一堂佛事,这法器取不回明天如何去做。”着急了,一个师叔,一个师兄两个人在那里商量。小和尚在一边听了就跟师父说:“师父您不是取法器吗,我有办法,决定不耽误明天做法事,但是,有一件事情您得答应我。”他师叔一听,小孩子顽皮啊,“你有什么办法跟我说说,有什么事情我答应你”小和尚说“你看我现在连个长衫也没有,上殿拜佛,好像对佛也不恭敬。我没有别的要求,只给我做个大褂就行了”他的师父就说了“你能把法器取回来,我就答应你”小和尚说“师父空口无凭”后来老和尚取了一定银子交给了他师叔“你给做保管,他能取回来,就拿这个钱给他做个大褂”小和尚很欢喜,跑到了佛堂里,点了蜡,上了香,搬了一个蒲团,一个人把门一关就打坐了。就这么一打坐,一枝香才着了一半,几种法器自动就回来了。师父一看徒弟这不是一般的人了,已经是超凡入圣了。就恭恭敬敬地把这个住持的位子让给他。因为他这是开了大智慧了,有神通,别看人小,他担当得起。这一当住持,经常开坛讲经,招来了十方信众,小庙很快就发扬光大,里边的师父,居士就住得很多了。

几年后,他母亲年纪大了,讨饭自己也走不了路了。在很远的地方她就知道儿子现在当了庙里的方丈。这个庙也很有钱,自己想,这么多人居住,也不缺我一口吃的,回去找儿子吧,他是慈悲的。老太太这就回来了,一看这庙和以前不一样了,庙也大了,庙门开着,却有师父把门,想进去,这个师父就问,老施主您从哪来?做什么事?老太太说“找我儿子,他在里面当方丈,”并叫他儿子的乳名。这把门的小师父也不知方丈过去的小名叫什么,和老太太说“您稍等,我去请示一下方丈”小师父给方丈一顶礼,把经过一说,方丈一听赶紧叫了进来。老太太一进就叫他的乳名说“儿子,你现在很好了,可你的母亲现在没饭吃了,我实在是没办法了,讨饭连道也走不了。我来这里没别的要求,你每天能给我口饭吃,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方丈一听就说了“我是你儿子,你是我母亲,这是实实在在的。你知道,现在我住的这个地方是庙,是寺院,是十方大众修行的道场。我现在吃的饭不是我自己的,我也不种地,也不做买卖,这个饭是大众的供养。这供养我能吃,为什么我能吃?我每天念经念佛,给一切众生消灾,祈福,为弘扬佛法来普度众生,做这些工作才可以吃众生的这碗饭。你说你在这里吃住,又不会念佛,又不会弘扬佛法,又不会念经给人家消灾。我可不敢留你,这可是错因果的事。”老太太一听,这儿子太绝情了,太不像话了,这庙这么大住了几百号人,哪天的剩饭我也吃不了,怎么说这话,莫名其秒。生气地说“不管怎么样,我生你一场,也抚养到你好几岁,在以前讨饭的时候,你走不动路我背着你抱着你,好饭尽你吃。你现在行了,当了方丈了,我现在讨饭不行了,跟你要一口饭吃你都不愿意”老太太骂了一阵,生了一阵气。


方丈如如不动,还是如此“母亲,你不知道,儿子是不孝,怕你造业。实在没办法,你这一生穷,是你前生没有修福,所以你讨了一生的饭。这个因果关系是丝毫不差,希望母亲能谅解”母亲一看儿子一直是这样说。她对这里的因果关系不是十分明了。世界的老百姓,只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她不懂得这细节上的道理,哪里有儿子不给母亲吃饭的。后来母亲又跟儿子慢慢商量说“那你说怎么办,我走不动路,总不能让我冻死,饿死,累死吧!你总得给我想个办法呀”!她这么一说,儿子就开话了“办法不是没有,但就有那么一线小路,我怕你不同意,如果你同意了,就能办成,不同意就不行”母亲说“你说吧,只要能给我口饭吃,叫我怎么办,能办得到我就办”儿子说“决定能办到,就看你办不办,你每天坚持念阿弥陀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这就行了。你念一句阿弥陀佛,我给你一粒米,你一天只念了这一句,行了,你就吃这一粒米。你念一万句给你一万粒,你说同意不?”他妈一听叫念佛,这行,念一句给一粒,念一天说不定就够吃,就答应了。


结果方丈派了一个小和尚在那发米,监督她。念一句给一粒,刚开始不习惯,因为她没有这个信心,累得不得了,没过几天,瘦得皮包骨头。几天一过,风声传遍了寺院,老少的师父,居士都骂大和尚:这个方丈太不像话了,一点点人情味也没有,怎么能这样对你母亲,你这是害她,是让她死的快一些,这样不等她解脱就死了。监督老太太念佛的小和尚也觉得大和尚不像话,一点善心,慈悲心也没有。心想,这我不能不管,我得照顾老太太。偷偷抓了一把米,放在了老太太的碗里,这刚刚放下去,好了,那边大和尚派了侍者来叫这个小和尚。“你刚才做了什么”“师父我什么也没做”“你有没有抓一把米放在老太太的碗里”他一看瞒不住了,老实交待“是,我看老太太太可怜了,就抓了一把米偷偷放到碗里,希望大和尚慈悲”“好,我是人慈悲,那个吧,你现在就离开这个寺院”小和尚被迁单了“你不守我的清规,我指定你的工作你不去完成,结果来个假慈悲,坏了我的道法。”这么把小和尚一迁单,全寺的人就公开的骂大和尚。大和尚也知道,但他是悟道的人啊!他又派了一个小和尚去监督他的母亲。


每天就这么念,时间长了,也顺了,这一年就是三年,有一天,老太太和监督她的小和尚说“小师父,你去叫大和尚来,我有话要和他说”这时她也不叫儿子小名了。小师父一看老太太今天精神饱满,和往常不一样,跑到大和尚那一顶礼“师父,老太太有话和您说”大和尚一听,就过去了,老太太恭恭敬敬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感谢大和尚度了我,感谢法师慈悲,彻底地度了我,我今天是跟大和尚辞行了,阿弥陀佛已经通知我,今天就走,去西方”大和尚面带笑容说“我知道了”这么一说一答,小和尚还在床边发愣,老太太把腿一盘,掌一合,念了两声阿弥陀佛,就走了。老太太一走,全寺的人就传开了,好多的人跑到大和尚这里来求忏悔。“我们这几年一直在骂您,说您不是个方丈,不是个人。这一下我们才真正的了解到,我们的方丈是大慈悲,不是一般的小慈悲,是真正的慈悲”方丈微微一笑“难怪呀,只要你们以后能如发的修行,就行了,我怎么能会计较你们呢,只要你们能认真地修行,在这一生定能解脱”在解放前,这个和尚不知去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个公案一直流传到现在。这就告诫我们学佛人,要以真正的慈悲心来弘扬佛法,来对待佛法,依照佛法去修行!

 

 

                                最棒的玉米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


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获的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可老婆婆依然没有来。


一天又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它准备和玉米杆一起烂在地里了。


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也许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不要拂拭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有忍耐的拭去,默默的承受!’

 

禅师说:‘嗳!何必呢,就让唾涎自干吧,不要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与它打架或者骂它,虽受吐沫,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的接笑吧!’禅师说。
    
‘如果对方不是吐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时,那怎么办?’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禅师说的太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办?’禅师非常关切的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世间上无论什么事,说很容易,做很困难,说不发脾气,但境界一来,自我就不能把持。禅者曰:‘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就是这种写照。

 
                                                                              瞎子点灯

 


 从前有一个小巷子又黑又窄,路灯也没有一个,每到晚上在里面走路非常不方便。

 

 一天晚上一个僧人穿过这个巷子,想赶回山上的寺院。但巷子里面伸手不见五指。僧人经常和迎面而来的行人撞在一块,非常狼狈。

 

 这时候一个人打着灯笼慢慢地走进这条巷子,巷子里一下子明亮了许多。

 

 “哈哈,那个点灯的瞎子又来给我们照路了。”几个巷子里的居民高兴地说,“这下子不用再怕撞到墙了。”

 

 僧人觉得这个瞎子挺有趣的,既然什么都看不见,还提着个灯笼干吗?不是白白浪费油钱嘛!于是他走上前去跟瞎子聊了起来。

 

 “施主,请恕小僧多事,你既然什么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出行呢?”

 

 “为了保护我自己啊。我听人们说一到晚上他们就像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了,我点盏灯,他们看见了光,就会躲开我,不会撞到我身上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真是慧根不浅啊。”

 

 “没什么啦,只是像你那样被人多撞了几次,吃了亏,长了心眼,后来偶然间想出这么个主意,没想到还真行,从此再也没被撞到过啦。”

 

 大多数人认为瞎子点灯是白费蜡的愚蠢行为,是比画蛇添足更可笑的笑话。但在今天,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瞎子是绝顶聪明的人。

 



 

                                            

 

                                                佛门高僧舍利



圆因法师舍利及舍利花
玄境法师舍利
达缘法师舍利通孝长老舍利静清 
静清法师舍利                 身心放下 百事不管

 



 


         清朝有一位百不管老太婆,不知道她姓什么,只晓得她是杭州人。


  她曾经请教“孝慈庵”的道源和尚:“修什么法门,一生决定脱离苦海?”


  道源和尚回答:“没有比得上念佛了!然而,念佛不难,而难在持久;持久不难,而难在一心。你如果能够不管一切俗事,专心持名念佛,以至诚心发愿往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就查以脱离苦海了!”


  老婆婆欣然拜谢。她回家后,马上将家事委托媳妇,开辟了一间净室供奉佛像,并在里面修持。


  过了一年多,她以来问道源和尚:“自从接受您的开示后,我舍弃家务,专心念佛。弟子认为已可以持久而不懈怠,但是却苦于无法一心,我想要一心太难了,请您再教导我!”


  道源和尚说:“你虽然抛却家务,可是对于儿孙和眷属,却仍然还有挂念。这个爱根不拔,怎么成就一心呢?你现在先拔去爱根,放下一切,然后才能得到一心!”


  老婆婆感叹地说:“师父所说的话很有道理!我虽然不管身,却不能不管心。从此以后,我当真要做一个百不管的人了!”


  于是,她更加精进,爱心一动,她就立即默念“百不管”这三个字,爱念自然消除。有人问她家事,她也是以“百不管”这三个字来拒绝他们。因此“百不管”的大名就传播在亲友和乡里间。


  这样又经过了一年之久,有一天,她来到“孝慈庵”,拜谢道源和尚说:“师父没有欺骗我,弟子过不了几天就要去西方了!”


  数日后,她无疾而终。这时候正是清仁宗嘉庆初年。(染香集)

 

 

你是别人的一棵树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前,他嚎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


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吗?”


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终年营养不足,形貌丑陋,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生不如死呀。”


人不禁与树同病相怜,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苟活于世,不如随我一同赴死吧!”


树说:“我死倒是极其容易,但这崖边便再无其他的树了。你看到我头上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它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


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


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再渺小、卑贱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


说来也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谬论却一直是很多人的准则。但大家不妨想想周边的人和事,或许会看到:只为自己活着的人,越是富贵加身,生活的困惑与烦恼越大!而为了别人活着的人,即使穷困潦倒,仍感到生活的兴趣与快乐。


什么才是你认为的幸福人生呢?

 

 

            

               说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的弟子忽然对佛陀说:“佛陀!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老师。”


佛陀听了这话,丝毫没有露出喜悦之色,反而问弟子:“你见过世界上所有的伟大老师吗?”


“当然没有。”弟子回答。

“那么你认识现在活在世界上所有的老师,或未来将出生的老师吗?”

“我不认识。”弟子再次回答。

“那么,你说我是所有老师中最伟大的,这句话毫无意义,因为你没有办法知道你所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

“我只想称赞您,因为您的教示这么高明。”弟子辩白道。

佛陀说:“假如你认为我的教示对你有帮助,那么实行我的教示,遵循我的教示,这比谄媚更能使我高兴。”

佛陀接着问身边的另一位弟子:“如果你要买贵重的黄金,没有试验之前,你会付钱吗?”

“当然不付,因为万一是假的,那不就白花了冤枉钱。”弟子如此回答。

“这就与我所教的事情完全一样。”

佛陀继续说道:“你们不要认为我所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真实的,你们应该自己去试验我的教示,看看是否真实不欺人;如果你发现它是真实而有用,那么就去实行,不要只是因为尊敬我,才实践我的教示。此外,不要批评别人所教的,说别人的教示不好,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教师,他们自己都有帮助别人的办法。因此,对他们任何一个都不可心存轻慢,他们教得好不好,这不是你的事,你的事只在使自己离苦得乐,同时帮助别人离苦得乐。”

弟子们听了佛陀的教示,从此更能以理性、客观的尊重态度看待任何的人和事。

 

 

 

                 四人过桥


 

文/吕好良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世洪暴发,洪水紧帖着独木桥流过,不时有浪花溅到桥面上。有好心人在两岸连起一条绳索,横空挂在独木桥上方。

    四个人来到岸边:一个盲人,一个聋哑人和两个健康人。他们都有急速要到对岸去。聋哑人不言不语,迈步上桥,摇摇晃晃中到了对岸。一个健康人引导着盲人,小心翼翼地安全过了桥。剩下一个健康人松了一口气,面对狂涌的河水,踏上了独木桥,却不幸中途滑落水中。

    人们感到奇怪:为什么盲人和聋哑人都能顺利过桥,而那个耳聪目明的健康人却落水了呢?

    聋哑人比画着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听不见河水汹涌的涛声,无形中少了许多顾虑,只要看准落脚点就行了。

    盲人说:我根本就不知道河水有多大。在这位好心大哥的指引下,一步也没有走错。

    活着的健康人说:我走在盲人的前面,既要看好脚下的路,又要不时提醒身后的盲人,全身十二分的精神都在独木桥和绳索上,哪里还有精力去考虑浪高涛急?

    人生之路,坎坷莫测,一步走错,后悔莫及。有些事情的成败并不在于身处环境的复杂与否,而只是自己内心的魔障在做怪。

 

 

 

                                跳下悬崖找活路

 


 



有个听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处一根横出树干,人吊在半空,但崖壁光秃且高,爬不回去,而下面是崖谷。樵夫正不知何是好,一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


    既然能上,既然惟一能够想象活命的可能途径已经证实没可能,半天吊着肯定只能等死。那就只有往下跳了——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
    也许可以顺着山势而下,缓和一点冲下去的重力。也许半途能够有另一棵树,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也许没有,也许真的得死,但还有一个可能性,也许不会死。


    这故事最大启发,是人们对未知的态度。
    做人常有进退两难的场面,与其夹在中间等死,倒不如别浪费支撑的精力,将全副精神付诸一博,跌下去会死,但已经无法爬上去了,就算博个万分之一希望,毕竟还是一线生机。
    很多时候,犹豫不决真要比堕落还要消极。我亲眼见过不少人就在犹豫不决的边缘,唉声叹气,半死不活,人格恒常处于分裂状态之下耕牛了一生。这些“惯于凌空”的人,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自己一脸无奈的表情,和那些多余的自我解释,但生命总有个期限,谁能跟生命玩角力?


    教人跳下悬崖找活路,是不是疯了?
    假如每一回你都当那一次决定的行动是你最后的一线生机,那你可以做到许多他人无法做也无法想象的事。你的生命有自己一套专属的价值观,你会有另一个思维足以自由闯荡的空间。你有自己的精神认知。这也许不能改善你饭菜的味道,但对生命来说,这个精神认知,至为重要。


    凌空摆荡,浪费时间而仍然不会有结果。最后谁都不能在半空中撑上多久,既然使劲保持半天吊,倒不如趁自己头脑还清醒,体力还能赌多一次的时候,好好控制自己的命运。
    跳下去,不一定就活不了。

 

 

                  放下就是快乐


 

文/韩 杰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


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时下,人们成天名缰利索缠身,何有快乐?成天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从何而言?成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快乐又在哪里?成天小鸡肝肠,心胸如豆,无法开豁,快乐又何处去寻?

因此,“放下就是快乐”是一味开心果,是一味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