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跳蚤虱子怎么办:成都一日游之大邑--道源圣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03:38

成都一日游之大邑•道源圣城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5-10 20:50 |只看该作者 |摸Ta一下 .pcb{margin-right:0}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我国一大宗教。

     道教的起源十分久远,作为主要渊源的符箓派产生于远古的民间巫术,但真正形成道教则是在三国归晋之后。大家应该还记得诸葛亮《隆中对》里“……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阜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提到的张鲁,即是以五斗米教控制汉中的。之后,张鲁投降曹操。曹操统一中国之后,即对中原一带的道教进行剿灭,而对张鲁一派则网开一面。这个机会下,张鲁五斗米教教众迅速占领全国各地传教(后来形成不同的道教派系),五斗米教也由此成为道教正宗。

     张鲁的父亲叫张衡,其祖父就是张陵(又名张道陵,大家熟知的张天师)。

     张陵(34~156),一名张道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入太学,通达五经。明帝时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求长生之术,在今鹤鸣山修道,创立道派。初入道的人都要交纳五斗米,因此叫做五斗米道,他用符箓、咒决、神水替人治病;用引气、导引、服食、房术教人长生。他建立二十四治,立祭酒领率道街徒,用《道德经》传播教义,教人悔过奉道,自爱互相。五斗米道朴素的平等观念,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护,因此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东汉流行于民间最广泛的原始道教的流派之一,为东汉末年波澜壮阔的黄巾军大起义奠定了基础。张陵死后,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先后继承道业。活动地区主要在雍、益二州,根据地在汉中。

     鹤鸣山,在大邑县城北15km。其山形如覆瓮,上有石如鹤鸟鸣叫,故名。又称鹄鸣山。相传,东汉顺帝(126~144在位)时,张陵在此修炼,造作道书,自称天师(一说门人尊为天师),创立五斗米道。该道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并以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后来发展成中国道教的主要流派正一道。此山又曾是五斗米道的早期传教点,二十四治中的第三治鹤鸣神山太上治,因此,历来都把鹤鸣山看作是道教的发源地。

     今天这回,我们要去看的就是被视为道教发源地的大邑县鹤鸣山的道源圣城。

2011-5-10 20:47 上传 下载附件 (377.14 KB)

 

老牌坊


2011-5-10 20:47 上传 下载附件 (345.31 KB)

 

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

(正面)

2011-5-10 20:47 上传 下载附件 (187.07 KB)

 

鹤鸣神山太上治

(背面)

 

这才是大门


 

左侧是一个广场,有大邑县城直接到这里的公车


 

右侧,当时我们去的时候还有这个卖蜂蜜的


2011-5-10 21:13 上传 下载附件 (374.26 KB)

 

走进大门


 

观名 延祥观


 

进得观门,看见斗姆阁


 

2011-5-10 21:24 上传 下载附件 (398.73 KB)

 

进观门处


 

 

 

石碑


 

2011-5-10 21:30 上传 下载附件 (272.57 KB)

 

斗姥殿

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道书中说她名紫光夫人,共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分别是: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斗姥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太上玄门日诵晚课仙经》中云“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所以,斗姥也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


 

 

跟着老神仙上斗姥殿。见道教出家人的尊称最好是“神仙”,见道士、道姑不要问年龄,即便问“仙家高寿几何?”也不行。


 

 

斗姥殿正在维修,后面的楼也在维修。


 

 

斗姥殿的屋顶画面十分精美。

2011-5-10 21:38 上传 下载附件 (327.33 KB)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思想的精髓



 

 

2011-5-10 21:38 上传 下载附件 (327.84 KB)

 

2011-5-10 21:44 上传 下载附件 (331.67 KB)

 


 

 


 

 


 

 

这个“福”字是有专利的哦


 

 


 

 

随喜圣城……



 

2011-5-10 22:06 上传 下载附件 (252.57 KB)

 


 

 

道炁常存  “炁”与“气”同音,意义基本和“气”想通,但含有今日“气场”的意思,为道家所独享。   


 

 


 

 


 

 

相传为张三丰祖师手植树,历代都加以保护。


 

 


 

 

随喜圣城

2011-5-10 23:18 上传 下载附件 (374.1 KB)

 

山后小径,国医大师王静安先生(生于1922年4月,仙逝于2007年9月6日)之墓


 

王静安小传

      王静安,主任中医师、国医大师、四川省、成都市名中医。中医儿科专业,执业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并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二批全国500名老中医药师带徒专家。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学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又被成都中医药大学礼聘为客座教授。
   王静安老先生1922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一个书香门第家庭。9岁拜四川名医廖里癸为师,开始了学医生涯。又先后跟随谢铨熔、李辉儒,周秉良、曾文轩等12位名中医,学习了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碾药、熬药都样样精通。 1983年任成都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198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二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王静安先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精于中医儿科,内科的的临床治疗。被誉为“儿童的保护神”,在群众中有“王小儿”之美称。从事临床医疗60余年,已为近百万患者治病救疾,就诊患者遍布全国各地。并经常为经济困难的病人免费看病,为广大百姓解病除疾。
   王静安致力于祖国医学的发展与研究,先后在医学杂志及全国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荣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荣誉证书,成都市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成都市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著有医书《王静安临证精要》、《静安慈幼心书》,为祖国的医学事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王静安老先生生前,不仅医术过人,而且酷爱学习和创新。他曾说过:“我在一生当中把医学上原来没有发掘的东西,自己努力发掘出来。”(全医网整理)

2011-5-10 23:18 上传 下载附件 (439.92 KB)

 

纪念静安先生的碑林之一部分


 

 

纪念静安先生的“静安亭”


 

2011-5-10 23:18 上传 下载附件 (606.28 KB)

 

静安亭、墓地周围


 

2011-5-10 23:18 上传 下载附件 (646.49 KB)

 

静安亭、墓地周围


 

2011-5-10 23:22 上传 下载附件 (1015.23 KB)

 


 

2011-5-10 23:22 上传 下载附件 (1023.27 KB)

 

“道源五斗”,即是指道教(张道陵这派的正宗道教)起源于五斗米教。


 

 

刚才那老神仙进了“大邑县道教协会”


 

2011-5-10 23:23 上传 下载附件 (286.14 KB)

 

《道源》杂志的编辑部就在这里。


 

 

居士在问道……

丹台碧洞宗历代著名道士----张至益

    张至益(1902—1992),又名张信益,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原籍四川资中。他生于成都,幼年父母双亡,依舅父住乐山。16岁患重病,病愈后出家学道。l919年拜王明月为师,随师到重庆水月庵出家。两年后随武林高手去合川大益山修练。1927年到成都二仙庵熊诚斌方丈座下受全真三坛大戒,在青羊宫等处学道经、教仪、武功。旋又师传戒大师、武林高手朱智涵学习道教秘传武功。他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创造了融气功、武术为一体,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武功拳术。五年后隐居大邑鹤鸣山,潜心修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至益受聘在青城山传授道教武功。1987年,鹤鸣山被批准为道教活动点,张至益被迎回鹤鸣山任住持。1989年,全真龙门派在北京白云观传戒,张至益被礼请为传戒法会的演礼大师。1992年冬,张至益在大邑鹤鸣山羽化,享年九十三岁。省市道协和大邑县有关人士参加了悼念仪式,后由弟子集资在鹤鸣山慈航殿后山建墓。



[

2011-5-10 23:28 上传 下载附件 (379.54 KB)

 

至益亭


 

 

至益大师墓碑


 

2011-5-10 23:28 上传 下载附件 (475.88 KB)

 

至益大师略传碑


 

 

至益大师墓

远望道观坐落在葱翠山林之中



远望道观坐落在葱翠山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