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扯不清孟古番外4:李皖:为什么纪念“糖衣炮弹”邓丽君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5:43
[转贴]李皖:为什么纪念“糖衣炮弹”邓丽君1652 次点击12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剑门碧玉 于 2010/6/1 2:32:4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李皖:为什么纪念“糖衣炮弹”邓丽君

  1949年,动荡百年战尘初定。在中国历史被遽然改写的同时,120万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官兵的命运也被改写了。河北籍中尉邓枢带着山东籍妻子赵素桂和两个孩子,跟随着部队在台湾各处辗转,变成人地两疏、生活清苦的外省“眷村家庭”。1953年1月29日清晨,已经生有三个男丁的邓家在云林县一间农舍里迎来了第四个小生命,一个女孩,父亲给她取名“丽筠(yún)”,寓意“美丽的竹子”。许多人把这个“筠”字念成“均”,因此而有了日后红遍大江南北的名字——“邓丽君”。1


  糖衣炮弹

  1967年,14岁的邓丽君加盟宇宙唱片公司,灌录第一张唱片《凤阳花鼓》;1969年,她为台湾首部电视连续剧《晶晶》主唱同名主题曲,引起哄动,邓丽君的闪亮星途从此开始。2

  邓丽君这个名字传到大陆,已经是1970年代的尾声。最早听到邓丽君歌曲的内地人,大都不是什么正经人。大陆人“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捂着棉被听邓丽君”,如此情景显然被夸张了。当时大陆闭关锁国,两岸军事敌对,大陆人要听邓丽君,只能从收音机的短波里听闻,痴迷邓丽君者显然属于极少数。在那个阶级专政极为严酷的时代,有多少人愿意甘冒坐牢的危险赴“敌台”幽会邓丽君,只为了几首好听的歌曲?

  这是2008年对当年这段情景的描述:

  邓丽君柔美清丽的歌声夜夜通过短波,像夜来香一样,静静地绽放在无数人焦渴的心中。她就像一个人们夜夜幽会的心灵情人。当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3

  以一个过来人的亲身经历,我敢肯定,如此说法只能是敌对时期台湾方面的夸张,其实景从未在历史上出现过。比“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更邪乎的,据说还有一个口头禅,叫作“不爱老邓,只爱小邓”。显然,这都并非什么大陆流行的口头禅,而是海峡对岸捏造出来的政治宣传用语。但随着日后政治形势的松弛和时尚风气的变化,人们把这些事当真了。

  在海峡两岸冰冷对峙的年代,大陆人能听到邓丽君,电台是唯一的途径。真实的历史样貌是这样的:1979年,一直对大陆进行“心战”的台湾广播系统,开始推崇所谓“软性宣传”,台湾“国防部”委托负责对大陆心战广播的光华电台(后并入“中央广播电台”),特别制作“邓丽君时间”栏目,从周一到周六每晚8点播出,每期25分钟,内容是邓丽君的相关新闻以及她演唱的歌曲,稿件由情报局负责撰写、提供。4

  当时的节目每天这样开头:“中共空军官兵弟兄们,你们好,我是播音员陈晓萍……”与之相对,大陆也有基于政治和军事目的的对台广播。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双方强大的宣传攻势下,飞行员驾机投奔对方的事件时有发生。“邓丽君时间”的广播中时常会强调:如果驾机、驾舰,或者携带什么文件投诚,会有多少多少奖励。条件甚至细致到驾驶米格什么机型,就会相应获得多少黄金。

  因为“邓丽君时间”的攻心效果,邓丽君常常受到“国防部”表彰,有“爱国歌手”、“军中情人”、“台湾之宝”等各种荣誉称号。

  一个有证可考的大陆叛逃者是空军飞行员吴荣根。1982年10月间,吴荣根驾机先飞韩国,再转台湾。在保存至今的影像资料中还可以看到,他到达台湾后即与邓丽君见面,接受了邓丽君赠送的两张唱片。在二人一同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上,吴荣根“痛陈”大陆的“不自由”,说:“在我们单位,大家都非常喜欢邓小姐的歌曲,但不允许听,磁带都要拿去消磁。”5

  “邓丽君时间”通过“央广”的短波频率向大陆播放,直至1995年邓丽君去世后才停播。作为一个宣传工具,邓丽君经常参加各种劳军演出,其中,特别具有标志意义的是到金门去,慰问那里的“前线弟兄们”。直到1991年,已渐渐淡出歌坛的邓丽君,仍然前往前线慰问官兵。

  邓丽君在金门前线马山观测所慰问时,曾向大陆喊话,喊话全文是:

  亲爱的大陆同胞们,你们好,我是邓丽君。我现在来到金门广播站向大陆沿海的同胞们广播,我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我很高兴地能够站在自由祖国的第一前线——金门,我感觉到非常地快乐、非常的幸福。我希望大陆的同胞也可以跟我们享受到一样的民主跟自由,唯有在自由、民主、富庶的生活环境下,才能拥有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也唯有全体青年都能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国家的未来才能充满光明和希望。我希望很快地能够再回到金门,跟金门的弟兄们见面;当然,还有跟沿海的大陆同胞们通话。在这里祝大家身体健康,民主万岁!谢谢!6

  后来,邓丽君还说过这样的话:“我回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那一天”,“在中国大陆实现民主之前,将永不踏入大陆…”她还说,她期望的演出地点是天安门广场,不收门票,免费观看。

  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不说《梅花》、《中华民国颂》是赤裸裸的歌颂台湾“美好政治”之作,就连《小城故事》这样的歌曲,也被赋予了别样的涵义。80年代初,大陆有一种舆论认为,所谓“小城”就是台湾,那是个充满眼泪和苦难的地方,可歌里说“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真是颠倒黑白!台湾充满假恶丑,可歌里唱“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歌曲最后还唱:“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作客",摆明了是引诱大家叛党投敌!所以,这也是赤裸裸的反动歌曲。

  别以为对《小城故事》的解读,纯粹是官方捕风捉影的虚构。海峡两岸森严敌对的形势,政治和军事彼此“心战”的现实,确实暗埋下政治暗喻的隐秘逻辑。总之,它确实存在,在许多人的心里,不需要官方的提示和强迫,就会有此联想。


  靡靡之音

  1979年是大陆的转折之年,随着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步打开,世俗生活的面貌也随之一变。进入80年代,邓丽君的歌声不再仅随着电波传来,经由沿海城市、海关出入境,以磁带和录音机为主要媒介,邓丽君歌曲迅速地蔓延开来。这是邓丽君真正在大陆流行的开始。

  此时,邓丽君依然是思想斗争的对象。所不同的是,她的歌曲不再被冠以“反动”、“敌特”的帽子,而是被称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精神污染”的运动中,成为文艺领域的一个黑靶子。官方禁止,民间流传——这一状况从1980年12月开始,到1986年渐至尾声。

  “文革”结束后,文学界以“伤痕文学”,思想界以“人道主义”,反省极左思潮对人性的戕害。具有感情复苏先声意义的刘心武小说《爱情的位置》(1979),最早点燃了关于爱情位置的大讨论,并很快以广播小说或广播剧的形式传遍全国。感情世界一旦醒来,便再也不可能沉睡。此时政治的大棒移去,大一统的政治愿景中出现了个人的生活愿景,在阶级斗争和集体主义思想下不正常的个人感情,渐渐变得正常了。在邓丽君歌曲流行的表象下,涌动着意识形态坚冰化破的春潮。

  在思想解放的系列故事中,邓丽君的流行决非原因,而是结果。它并不是促成大陆思想解放的支配力量。但在思想界的勇士奋力凿破第一层坚冰之后,邓丽君的意义随之而来。勇士所取得的艰难成果从意识形态上层向下层扩散,但是进境极为缓慢,是邓丽君把其中的一部分能量普及开来。邓丽君歌曲复苏了芸芸众生的爱情向往,恢复了人们心中情爱世界的版图,在“靡靡之音”的吹拂下,你侬我侬再不是羞于启齿的道德私处,我们终于变成我,社会的螺丝钉终于变成人。

  此时,大陆流行音乐的重要演变,直接或间接,背后都有邓丽君歌曲的魔力操纵。在时代歌曲从庙堂音乐向世俗音乐转化的大潮中,邓丽君是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手,李谷一、苏小明、朱明瑛、程琳……越来越多的歌手采用感性的、轻柔的唱法,但远还不至于性感,80年代出现在歌曲艺术上的整体美学转向,莫不与邓丽君有关。

  但邓丽君是性感。在大陆人人性觉醒的开端上,邓丽君占据了极为特殊的地位。当几代人回望着这条幽幽来路,邓丽君的歌声给了他们最初的感情回忆,情形一如初恋的情人。今天人们纪念邓丽君,一如纪念初恋情人给他带来的爱情的觉醒。

  听邓丽君的歌,成为重新学习自由情感的一门课程。经历三十年政治教化和十年“文革”的摧残,大陆人已经不怎么会谈情说爱了,男女性征的差异,在“男女都一样”的革命要求下已经变得模糊,几乎被填平。在如此感情贫瘠之年,邓丽君决不只是几乎歌曲,还近乎于爱情本身,甚至她的个人形象、言语口吻,恢复了女性的生理性征和女性美的特质。她的歌声轻柔娇媚,她的笑容温润甜美,她的眼波流动如水,她的情话让你耳热心跳。面对着仍近在眼前的工农兵文艺如钢铁般的冷酷美学,邓丽君如吐气如兰,如软语温香,如女人温暖的肉体和芬芳本身。柔情万种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大的意义,对那个年代普遍压抑的人性来说,这种本质上属于小情小调的东西,竟成为一股启蒙的力量。

  差不多基于以上原因,虽然主流媒体用“靡靡之音”、“流氓歌曲”、“精神流毒”的大帽子批判、围攻、封杀邓丽君歌曲,却丝毫无损于这些歌曲继续在民众世界传播。完全是在半地下的状态中,邓丽君先是给人震惊、接着让人恶心、最后却形成如春风般的抚慰,成为亿万人的心灵汤药,成为一代人心中永远的经典。

  就这样,邓丽君用一个人的歌声,神奇地完成了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流行音乐启蒙。显然,邓丽君唱过不只一种题材,但深印在人们脑海中的,只是那个对爱情无限渴望、乞求和依恋的形象。邓丽君本是小家碧玉式的外表,但在歌曲的世界里,她常常吐露的,是天涯沦落人、有时就快要变成弃妇的哀伤。

  1987年, 《邓丽君歌曲精选》一二三四在中国唱片公司出版,这是解禁的标志,此后,即使在官方舆论中,邓丽君亦不再将视为“毒草”。

  80年代是一个思想活跃、自由开放尺度飞速跃进的年代。90年代,全民思想的风气转向轻意识形态,追随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方向。1992年,刘忠德上任文化部长,他作出努力:想让邓丽君来大陆开演唱会。14年之后他回忆说:“邓丽君一直想到大陆开演唱会,我们也准备让她来。可刚决定没几天,报纸上登了则消息,说她参加了国民党特务组织。这下就得等调查完了才行。调查清楚了,而邓却在1995年5月8日,猝死于泰国。”7


  凄凄长路

  一位理想爱情的歌咏者,却不曾拥有自己的理想爱情。遍观邓丽君的情史,好像就没几天真正的浪漫日子。最后5年,她离群隐居,将身心托负给“不必结婚”但“相爱的专属男友”——法国人保罗,怎么看这段情事都不像是两情缱绻,而近似于心灵上的流亡。

  在邓丽君一生中,唯一相爱到谈婚论嫁程度的“真命天子”,是香格里拉集团董事长郭孔丞。郭比邓丽君大6岁,两人相识后很快陷入热恋。1981年,邓丽君举办订婚发布会。友人回忆说:“那是邓丽君最甜蜜幸福的一段日子,她对这段感情非常认真。”

  邓、郭原定于1982年3月17日举行婚宴会。就在喜帖和婚纱都已准备完妥时,发生了变故。婚前,郭孔丞带邓丽君至新加坡家中拜见长辈。祖母向邓丽君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拿出详细的身家资料;二、终止一切演艺活动,专心做家庭主妇;三、与演艺界断绝来往,与所有男性友人划清界线。

  据邓丽君的弟弟邓长禧说,此前,邓丽君实际上已作出婚后退出演艺圈的打算。但当她听到郭孔丞转述祖母的要求时,感到十分屈辱。邓丽君抚摸着左手中指的订婚戒指,泪流满面,最终决定退婚,与郭孔丞分道扬镳。8

  2010年5月8日,是邓丽君去世15周年的日子。照例,两岸同时掀起纪念邓丽君的活动。大陆这边,连篇累牍的是邓丽君唤醒人们感情世界的回忆故事;对岸海岛上,整台整台的节目则聚焦于邓丽君捐钱为前线弟兄加菜、绝不错过劳军晚会、在前线向大陆喊话、穿军服敬礼等历史镜头,最后一幕,则浓墨重彩地渲染她棺木上覆盖“国旗”的哀荣。

  那个曾经存在过的生命,那个活得温婉又寂寞的女性,她真实的一生究竟是如何?无从追忆。

  作家平路注意到了这些视角相同、主旨相同、绝对和谐、千台一面的纪念奇景,欲言又止地在一篇文章9中发问:“只依(邓丽君的)弟弟说的,家人是她最大支柱,爱国是她人生的志业”,那么如何解释她一次次的远走,如何解释她选择异国恋人,选择异地他乡,东京、香港、巴黎,终于远至清迈?

  纪念邓丽君的人,没有一个真的了解她。平路只差把这句话直接抖擞出来:所谓“军中情人”、爱国爱家,未必是真实的邓丽君。这都些家与国的合谋,是生前套在她身上的锁链。斯人已逝15年,这锁链竟是一丝一毫也没有打开!

  从平路提供的只言片语,我们已或可窥见那个我们决难以想象的真实邓丽君。一方面,在戒严的大背景中,她受着党国“训育”,谨言慎行;另一方面,为着小小的越轨言行(在广播里和主持人随口说了一句“想到对岸为青年朋友们办演唱会”),她要屡屡澄清,屡屡公开表态,以求政治上过关;而与此同时,海峡对岸正把她作为敌对势力、作为资产阶级的“精神污染”,掀起一轮轮声势浩大的批判。

  一个娇弱女子,在大时代的巨轮中,好似被翻卷、挤压在各种不同力量形成的漩涡中。但令人诧异的是,这女子或许柔弱,却决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唯唯诺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这样的镜头足堪玩味:在终于能够远离台湾之后,她选择在戛纳的海滩畅快裸泳;明知身患哮喘,或有生命之危,但她宁可在泰国清迈的旅馆度日,也不选择归回家乡;生命的最后时刻,艰于呼吸的她,嘴里艰难而痛切的呼喊的是——“妈妈”……

  难道,她一次次的远行,真的是为了让家人找不到她、让世人终于放过她?卸下现实的重负之后,她选择了隐居,选择与一个好似边缘人的法国男子厮守,莫非真的是祈望自己在这个让她喘不过气来的人世间脱身?

  这么看,以童星起家,一路上星光熠熠的邓丽君,其一生不仅谈不上幸福,简直可说是历尽了波劫,尝尽了苦难和孤独。时代变迁的巨力尽数压在她身上,直到筋骨尽被扭弯,但她仍然不失宁静、柔美、悠扬、端庄的风度。也许正好是这个事实,可以解释那温润婉约的女性柔情中,何以竟有难以化解的凄美和沧桑。


  何以纪念

  这是一段堪称传奇的历史。传奇之谓,对邓丽君是如此,对与邓丽君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我们,也是如此。

  曾在“央广”主持《你我好时光》、屡屡为大陆听众送上邓丽君歌声的吴瑞文曾说:“毫无疑问,邓丽君是海峡两岸‘从敌对到沟通再到了解’嬗变历程中最早、也是作用最大的润滑剂。”一个敌对势力精心制造的“糖衣炮弹”,本为政治的攻心术,最终却化为敌对一方人性健康和社会进步的助力,何其怪哉。

  诚如我们所见,邓丽君的歌声确曾负载诸多的政治讯息,也确实产生了心战的部分战果。但值得深思的是,在政治的攻心战中,最终载体为什么不是政治,而是这种温情脉脉的东西?无独有偶,当时大陆也有对台广播。其中最受欢迎的一档节目叫“听众服务台”,主持人吴燕亲切和气的播讲、自然动听的嗓音,其情其景近似“邓丽君时间”的主持人陈晓萍。当时,台湾部分听众在广播中对西北民歌手冯健雪一度痴迷,冯健雪的歌声里,最感人的部分竟与邓丽君神似,一样是悦耳的歌喉、优美的民族旋律,一样是歌声下面无法掩饰的真挚、柔情与甜美。

  最感染人的,永远是人的真挚情怀。人们最终追求的,永远是和平的世界,美好的生活,优美的艺术,可爱的人情、人性,而无论政治,无论主义,无论观念。今天,两岸从不同视角回顾邓丽君对政治开明、对思想解放的作用。以人的至情至性说话,我想说,这歌声,原本该与这一切无关。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邓丽君的一生,就像对这句话的注解。她的个人生活是个悲剧,一生如浮萍飘荡,被各种力量裹挟,终至魂魄无家。她生命中的悲哀、曲折、沉痛,再过多少年可以解开?

  这悲剧其实也是我们的悲剧,我们也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包括今天的纪念。难忘的,总是历史,而美好的,总会是人的自由魂魄,是艺术美本身。在人世的诸般生活中,艺术的生活是最美的;在人世的万般享受中,艺术的享受,最值得人们珍惜。

  但是,何以珍惜?邓丽君的悲剧,其实是不可避免的呀。遇不良政治、可悲时代,每个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如浮萍不能自主,被时局任意摆布?只是艺人生涯中的纽结,程度更甚。在社会矛盾尖锐、山河破碎、国家关系紧张的战争年代,名伶的一生就像风筝,牵系她的是各种政治力量。我们观赏艺人的生平影像,每每有说不出来的苦味,只依稀觉得难过,实在是因为:那迷人笑靥背后有多少泪水;傲绝人寰的美,不管如何珍贵,终究要向这世间的各种力量低头,终究要化成灰。

  2000年某日,从一张旧上海三四十年代的杂锦唱片10中,我有幸第一次听到了李香兰,那个在历史政治中扮演的角色比邓丽君更要复杂的名伶。纯从艺术的角度看,李香兰的那个声音,美妙呀。半个多世纪前,一堆卓异艳色,李香兰的声音竟轻易越众而出,是所有艺人中最优异的。

  遥想香兰当年,同样摆脱不了成为政治工具的命运。慰问日本关东军,参演扬日辱华的电影,小鬼子们靠她激励士气,部分中国人被她迷魂,骨气为之消磨。在那样的年代,把李香兰当艺术欣赏,即便不说是汉奸,也实在是犯昏。

  政治绑架了艺术,时代绑架了我们每个人。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能去除那些人世间的纠缠,把所有的美都当作圣物,把倾慕的眼光只献给艺术、只享受美丽?我知道,这永无可能。只要这个世间还有对立,还有矛盾,还有不平等,艺术就不可能摆脱其社会的属性,美的世界就不可能是真空中洁净的存在。但邓丽君时代的这段奇特历史已差不多让我们明白,人生最美的是什么,人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我们值得如此前望,前望一个愈加宽阔的时代。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注释

  1、见《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中文版),第二章 再次的,(日本)有田芳生著,2005年出版。

  2、见《邓丽君私家相册》,第二卷 二月黄鹂飞上林:歌迷小姐,师永刚、楼河编著,作家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见《1980,从“敌台”中幽会邓丽君——改革三十年系列评论之三》,叶匡政著,2008年11月19日发表于“博客中国”。

  4、 见《令人怀念的“邓丽君时间”》,(台湾)许芗君著,转贴自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5、见《两岸心战60年:"台湾之音"见证两岸关系变迁》,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10月20日,本专题报道由该报与凤凰卫视《皇牌大放送》联合策划。

  6、见维基百科,“邓丽君”词条,http://zh.wikipedia.org/zh-cn,该来源提供了相关视频。

  7、见《对话文化部前部长:没让邓丽君来大陆是个遗憾》,南方周末,赵蕾报道,2006年08月03日。

  8、见《为什么怀念邓丽君》之《舞台下的完美》,何相宇、张雷、戴平报道,《环球人物》杂志,2010年5月6日。

  9、见《寻找邓丽君原貌》,平路著,中国时报2010年5月10日。

  10、指《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三、四十年代歌坛名人2》,收录有白虹、白光、姚莉、姚敏、李香兰、陈娟娟、屈云云、路明、金溢、欧阳飞莺、黄飞然的歌曲计18首。


  本文纸媒版本,部分删节本载《中国经营报》,部分删节本载《上城》杂志
李皖:为什么纪念“糖衣炮弹”邓丽君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没有户籍的美国为什么没有天下大乱?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香港人为什么不疯狂买车?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6731869#6731869#... [原创]孔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为什么却不被重用-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为什么美国没有儿童乞讨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6835827#6835827 [原创]我为什么要拒绝“激情广场”?-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马思聪:我为什么逃离中国-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权谋术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为什么德国出不了大贪官?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为什么没有人制止陈光标的丑陋行径?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为什么我们不赶快联合起其他国家,搞垮美国-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当代中国为什么没有了贵族?-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丁咚:“中国式反腐”为什么这么难[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转贴]温晓东:中国为什么没有洛克菲勒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7376054#73760... [原创]天仙下凡邓丽君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笑蜀:为什么说把外地穷人赶出北京是贵人馊主意-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李尚平墓碑铭——纪念李尚平遇难七周年-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广场孔子像,二桃杀三士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灌水]匆 匆。集贝-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乐青案与常识-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阿富汗游记——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女司机被强奸之后---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原创]青天白日一百年-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殇 高 潮-猫眼看人-凯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