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心灵旅行-《佛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3:19:52

 

        很喜欢张望老师的作品《佛泽》,尽管我对佛学文化知之甚少。然而我通过张望老师的镜头,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这是一本“影像中国佛学文化”的读本,图文之间,渗透了摄影家张望在佛门中历经九年所参悟的大智大慧,却是用一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式,告诉人们许多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哲理。他在九年中深入灵隐寺、天台山等佛教寺院,与方丈同吃住,与法师共修禅,更与众多佛门弟子朝夕相处,同时通过镜头中的光影变幻,超度了一般人难以逾越的神秘体验,完成了一次从身体到心灵的奇妙旅行。

        这是一双慧眼对佛教文化的张望,是作者张望倾情9年的成果:《佛泽》, 淡黄色的封面,书名下,一个圆形镜头聚焦着一个正俯伏在地虔诚朝拜的僧人。打开《佛泽》,是一篇篇深入佛门的传奇历程;100余幅佛教题材的摄影

作品,一张张都来历不凡。

张望作品集《佛泽》,这些照片曾获得一次次大奖,包括中国摄影个人最高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世界艺术类摄影最高奖——奥地利国际摄影艺术展专题组冠军奖。媒体称张望是“中国佛教题材摄影作品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摄影家”。

日本著名摄影家高桥亚弥子称:“张望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空间、距离、 对比感,因为他站得很高。”

世界权威摄影杂志《德国摄影》、《PHO-TO》、奥地利《皇冠》以及国 内的《人民画报》、《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等都曾辟出大块版面,对他的艺术创作进行介绍。

       《佛的足迹---寻佛》

杭州烟霞洞,洞窟幽暗,壁上雕刻着许多古印度佛教传说人物雕像,
张望在僧人的陪同下前往拍摄。
  当僧人手持蜡烛观赏雕像时,张望怦然心动: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
古代异域的神僧与现代的中国僧人,幽暗的洞窟和柔和的烛光,雕刻静止
的传说与有生命的人物交叠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穿越千年时空隧道、迷离
神奇的画面效果。

《佛的足迹---觉者》


《佛的足迹---梵音》


《佛的足迹---澄境》


《佛的足迹---佛国》


《佛的足迹---梵净》

 

《佛的足迹---凡圣》


《佛的足迹---心尘》


《佛的足迹---过客》
  在灵隐寺藏经楼,他发现了一幅绝妙的图像:佛像端坐

大厅,两侧的玻璃窗将对面景物倒映在地板上,与佛像交相
叠映,景色亦真亦幻。他架好三脚架,手按快门线屏息静候。
这时,藏主法师从门口经过,长衫飘然,他灵感勃发:藏经
楼与佛像是佛的境界,窗外的风景是现实中的大千世界,一
个正在思考的僧人缓缓行走在两者之间,这不正是反映佛教
空灵意韵的作品吗?
  他迅速按下了快门,《佛的足迹——过客》诞生了,后
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佛的足迹---禅静》


佛的足迹---过堂》
  佛门摄影9年,张望的系列作品获得“休闲在杭州”全

国摄影大赛特等大奖;
  他历时3载设计并摄影的画册《灵隐寺》获得国际国内
十大摄影、设计奖;
  他担任总摄影的杭州大型文化丛书《西湖全书》第一分
册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2005年,在由中国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他

的佛像摄影作品被作为大会开幕式主题形象展示于来自全世
界的代表眼前。


《中国寺庙印象之一 -----过堂》

  (获2004年第13届奥地利国际超级摄影巡回展中国专

题组三等奖)

公元2003年12月某日凌晨时分,中国灵隐寺的僧侣们
在早斋过堂仪式结束后依序步出斋堂。该仪式作为僧侣们
每日修持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汉传佛教寺庙中已延续了一
千多年。

  创作体会

  这是我三年来为灵隐寺拍摄作品之其中二幅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其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所蕴含的哲理

启示和人文知识,使古往今来无数人们为之倾倒,历朝各代
艺术家以佛教为创作题材的作品无以计数。我十数年前就读
于中国美院时即对佛教题材的创作非常神往。后夙愿得遂,
在迄今持续六年的佛门艺术创作中,我与僧侣们食住相同,
行卧相偕。

为了从根本上理解佛教从而拍摄出有深度的佛门作品,数年

来我边拍摄边研读经典教义,听高僧讲法,与法师们交流心
得,与苦行僧一起行脚和参禅。

以我粗浅的学识,我感悟到佛教的教义核心是一个“ 空”字

-----即天地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自然界亿万年来山川
江河的不断隆起与下沉,生物的不断进化与灭绝,人类的不
断生长与衰老!

诚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

如电,应作如是观”。然教理是一种思想而非有形物体,如何
用摄影语言表现这种境界,确是我数年来彼费心机思索的课题。

2002年我受邀开始拍摄灵隐寺。灵隐古刹为千百年来中外驰

名的佛教禅宗大丛林,学修戒律十分规范严格,其中的早斋
过堂尤足令人神往。我即住在斋堂邻近处,往往是凌晨过堂
宏亮的念诵声催我起床。

过堂是汉传佛教规定的僧侣每天必修课之一, 该仪式的主旨

是报恩,即用斋前后均须举行经咒念诵仪式,用斋中应心存五
种观想,以报佛恩,报法恩,报众生的供养恩。听着那动人的
梵音,看着那规范划一的仪式,此情此景我的心灵也随之震
憾,神飞天外!

但当我尝试用常规手法着手拍摄时,发现拍出的片子恰如佛

教仪式的资料片。并且由于凌晨时分光线暗,100vs反转片
拍出的人物结像也不清晰。后多次尝试用各种表现手法,皆
未能体现出佛教的意境,充其量只能算作生活的再现,为此
曾经苦闷和失望过。后有见识雅致的摄影朋友自远方来,与
杭州某出版社师友一起对我该场景的拍摄给予了肯定及指点,
激起我从新尝试的决心。

之后有一段时间,逢过堂时我有意不带摄影器材,站在隐蔽

处默默地看着整个进程。在各个有可能的位置反复地观察研
究。

一次在斋堂楼上我意外地发现过堂结束时的场面最合我意,

而用慢速度最为适合。于是有几天我凌晨四时起床,即在斋堂
楼上架好相机,调好速度静候心目中那瞬间的到来-----我想
象中的理想画面是:仪式结束时中间肃穆静立的僧值法师和
二边流动虚化的人及背后整齐划一的碗筷。既表现了诸相虚幻,
空便是色的教理,以虚表 ”空”,又表现了佛教严格的戒律和
庄严的仪表。从艺术上则追求一种动静虚实之美。

经过数次的周折,先后尝试采用了几种不用的曝光速度及方式,

终于在数十张反转片中挑出了这张作品。


《沿着佛陀的足迹---乐园》


《佛的足迹---岁月》

《佛的足迹---轮回》


(创作体会:这幅作品的色调是在冷雨秋叶基础上作了暖调调整,
画面呈现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进行这样的色彩安排的目的是希望
在营造视觉美感的同时,给观者一种哲理上的思考—自然界万物最
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佛的足迹---天外》


《佛的足迹---四季》


《佛的足迹---礼佛》

 《佛的足迹---流年》















 《佛的足迹---洗心》


张望作品《佛的足迹---空门》


张望作品《佛的足迹---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