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协会级位证书:中国当前所有的问题就一个 人民币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44:31
中国的财政缺口大的惊人,钱就要不够用了。
  多数的经济学家,不论来自国内官派、西方的投资银行、或国际机构如IMF、世银、联合国,在公开文件上都认为中国现在的问题是钱太多,而不是钱不够。他们的说法有点像“小李的薪水刚由年薪1百万跳到年薪5百万,房子一套只需要300万,名车只需要1百万,钻戒只需要2百万,娶妻只需要1百万,环游世界只需要2百万,这些小李都负担得起”。
  
  财政缺口大 钱不够用
  然而,一个街边的老头儿都可以告诉你,如果小李在加薪的头一年就同时买房、买名车、买钻戒娶妻,环球蜜月旅行,小李将破产或刷爆信用卡。
  中国现在高铁、军备、航母并进,同时提升人民医疗教育、搞农村城市化、农田补贴、降低个人所得税,此外,官员腐败越演越烈,社会控制成本超过军费。钱,怎么可能够用?
  官派经济学者中有人说,中国有3万亿美元外汇存底,再大的窟窿也补得起。
  这种说法有点脑子进水。外汇存底就是境内人民币负债,中国居民手中的人民币储蓄总额是外汇存底的1.5倍,若人民对经济失去了信心,开始改存美元,一夜之间政府的外汇存底就会消失。
  其实,这也是中国政府现在不敢让人民币一次升足的关键原因。外人不了解,以为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外贸经常帐盈余”而阻挡人民币升值,殊不知人民币升值是个百分百的内部政治问题,一旦升足了,中国百姓的资金、储蓄外逃,将如排山倒海而来,一夕之间将通货紧缩、经济停摆。
  这个困局,在2005年前后还可用开放政策进行市场机制调节,但是在中国政府选择了“国进民退”路线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压迫下,现在“市场机制”的黄金关口已经过去了,即使现在做也来不及了。
  大陆当年选择了透过房地产、股市来回收百姓手中的人民币,但正如饮鸩止渴,如今这两件政府操作的工具都已经用过头了。
  
  只有出重手 才能收场
  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发现传统经济理论失灵了,通货膨胀与百业萧条竟然同时存在,于是发明了“滞胀”(stagflation)的新词。今天中国面临的房价、物价、汇率“升不得、降不得”,“治不得、拖不得”,也应该有一个新词来描述。
  人民币已经得了重病,而且已经过了缓治期;只有重手,才有可能收得了场。
  重手政策,可以是几个方向。
    其一,如同陈志武、张维迎等学者所倡议,通过释放大量国企股权于民,或透过农民土地市场化,让百姓手中的巨量人民币储蓄加入经济生产力循环,让人民币在国内市场化。然而,这方案等同于中共经济权力下放,令“一党专政”成为虚文,当年已经被推翻,今日更难。
  其二,让人民币一次升足,同时佐以严格的国内外汇兑换控制。当前,中国人民可以5万美元的额度兑换美元,理论上,13亿张身份证就是65万亿美元的兑换权,相当于当前外汇存底的20倍。
  人民币升足后,大量老百姓将选择持有美元,而中国政府不可能坐视其发生,因此必然调低或撤销人民的外币兑换权利。然而,这做法的民怨难测。
  其三,继续创新“泡沫资产化”工具,继续收刮百姓手中的人民币以为官用。
  例如,发行市政债券以填补土地财政空缺,放宽上市资格以刺激股市投机,甚至,在这些还算“周转性”的工具无效之后,再度放松房地产管控,重返老套路:以地养官、以楼吸金,一举两得。
  
  钱为己所用 富人移民
当前官方走的是第三种方向。但是,中国百姓不傻,经过几次折腾他们已经知道,“钱为官所用”才是经济政策的主旋律。先知先觉的富人群已经不再把房地产作为资产避风港,70%已经决定脱产移民;市井小民也已察觉,人民币增值的同时,它在国内的购买力却急速下降,显然官方并无意向民间转移人民币增值的好处。
  百姓希望“钱为己所用”,但屯房魅力已不如前、股市伎俩业已看透,剩下的出路只有3条:囤积物资,改存那虽然贬值但比较可爱的美元,以及脱产移民、投资孩子的未来于国外。
  中国或许面临千百种政治、社会、经济问题,但是,当前所有的问题都投射到一个具体问题上:人民币怎么办?
  中国当前的经济就是人民币的问题,人民币问题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盯紧人民币,就等于盯紧了中国的命运。

我理解的货币为什么会贬值

一、什么是创造的“价值”?
     要讨论经济问题,一定不能离开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活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向人们提供各种消费品和服务,生产就是创造 “价值”,人们的生活就是在不停地使用消费品和服务,就是消耗“价值”。  
    一个国家是由许多的企业构成的,企业运转的结果就生产“价值”,企业的产品和劳务收入中扣除购买物(原材料、机器磨损、动力等)的花费剩下的部份就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国家把全国的企业一年创造的“价值”加总就是国家一年的总价值,作为工人的工资,投资者的利润,国家税收予以分配了。而工人、投资者和政府得到这笔钱总要花出去,就构成了这年国家的总消耗和总投资。  

二、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央行发行的,央行发行货币的依据是什么?就如早期的银行一样,收到多少银子,就发出多少银行卷。现在的央行收到多少“价值”就发行出多少“货币”,建立起了“价值”同“货币”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货币成了交换的媒介,价值的尺度。央行收到的“价值”称为“铸币税”,具体表现成黄金外汇储备、债权等形态;发行出的货币的表现形式就是央行发出的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央行的“铸币税”实际是一笔负债,就是对现金持有者和商业银行的负债。一般央行就有一个稳定的的铸币税收入供央行经营使用。央行获得的盈利作为财政收入,亏损由财政弥补。央行发行的货币称为“基础货币”,

三、货币同价值间的关系
      如前面所述,国家一年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都以工人的工资、投资者的利润、政府的税收分掉了。在转帐结算条件下,职工的工资由企业直接划到职工个人帐户,投资者分红也划到投资者个人帐户,比如买股票的分红,直接由企业上到股民帐户上,税收由企业直接转帐交税务部门帐户。他们在没有消费或作为其它投资之前都是存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这存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如要从银行取出来,就减少了储蓄存款变成了现金,这是基础货币的形态转换。就是现在称的广义货币量M2=现金+储蓄存款。
      当人们要将自己的储蓄从商业银行中取出时,央行就要将现金从央行的发行库送商业银行的业务库,供人们取出,称为“货币发行”,这时商业银行就减少了在央行的存款。当人们将现金存入商业银行时,商业银行又会从业务库移交央行的发行库,称为“货币回笼”。央行又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这里所指的货币一般就是指“现金”,即狭义货币(M1)。
    在转帐同现金结算并存的年代,货币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不仅指的“现金”,还包括“储蓄存款”,实际指的是M2=现金+储蓄存款。
    这些货币不停地从一个人的手上转到另一个人的手上,交换着他们的财富。

四、货币价值的稳定条件。
      一个国家创造的总“价值”以工人的工资、投资者的利润、国家的税收分配后他们都要花掉,就变成了总消耗和总投资。
     货币价值的稳定条件,就是创造的“价值”同耗用的“价值”相等。打破这一平衡就是货币价值波动的原因。发行货币中存在的漏洞,都可能造成虚增“价值”,使耗用的价值多于创造的价值,从而使货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
     能多发行货币的源头只能在国家财政和央行,民间印假币是犯罪行为。

四、信用货币时代为什么常出现通货膨胀
      信用货币时代,货币不同任何实物挂钩,称为无锚货币。当然货币与任何实物挂钩都不合适。因此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价值”就是人头脑中的一个观念。当货币贬值后,人们自然会调整这个观念,政府存在的危机只是老百姓的不满,不存在支付的实物代价。政府往往以国家的权力多发行货币,从而改变了前面所述的“价值”分配关系,造成了货币贬值。比如美国财政赤字高筑,就是美元贬值的原因。
     这就是为什么在信用货币时代通货膨胀总是相伴的一个原因了。信用货币时代要使货币的价值稳定,如何调节基础货币的发行量非常关键,特别要杜绝增发货币造成的分配问题。就要靠国家的“诚信”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了,这是社会公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