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然眼前 近义词:面对讥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4:26
  面对讥毁         佛门中有一则故事:宋朝苏东坡居士做了一首诗偈,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这则故事的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读后莞尔一笑的同时又让人深思。作为一代大学士,苏东坡自认是修养已高,不会再被世间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种境界风吹动身心了,谁知却经不起佛印禅师的讥毁,心不平气不和,即刻怒火中烧,过江前往佛印处兴师问罪。试问我们这些红尘中人,是不是逢到顺境的时候,就欢喜快乐;遇到逆缘的时候,就苦恼愁怅?原来我们也都是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的吹拂啊!尤其是当我们面对来自外界的讥毁之时,那一颗心还能保持如如不动吗?
  《优婆塞戒经》中云:“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嗔?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嗔?”其大意是说:世间的骂,也有二种。一种骂的内容是属实的,另一种骂的内容是虚假的。如果这骂的属实,那还有什么要生气的?如果这骂的是虚假的,那挨骂的就不是我,更不关我的事了,我又因何生气呢?
  佛以其智慧教导我们,在面对讥毁的时候,应当冷静地认识到对治这一烦恼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持一颗不动心。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你的错,遭到讥毁那就是你应当付出的代价;而假的就是假的,既然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也就无需去理会,更不必放在心上,生气、难过、发怒……这些只能让那些讥毁你的人高兴,而你却是要因此受到伤害,如此还是不要理会比较明智。而在这一方面,唐代的狄仁杰可谓深得其旨。
  狄仁杰是武则天当政时的一名宰相。他在当豫州刺史时,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人民的称赞。于是,武则天把他调回京城,任为宰相。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政绩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说道:“人家说我的不好,如果确实是我的过错,我愿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经弄清楚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是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这样大家可以相处的更好些。”
  武则天听后,觉得狄仁杰气量大,胸襟宽,很有政治家风度,更加赏识他,敬重他,尊称他为“国老”,还赠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袍上绣了12个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绩。后来,狄仁杰因病去世,武则天流着泪说:“上天过早地夺去了我的国老,使我朝堂里没有像他那样的人才了。”
  做为个人而言,没有谁这一生不会遭到他人的讥毁的,而我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来看的:一般而言,如果有人批评我,或甚至对我出言不逊,只要他的动机纯正,我都很欢迎。这就如同我们看到有人犯了错,但是大家都一直跟他说没有问题,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对他一点帮助也没有。如果我们跟他说,他的所作所为不是太严重,同时又在他背后一直诽谤他,这样也是不对的。所以,我觉得应当辨别是非曲直,必要的时候要当面把我们心里想的说出来,该澄清的就要澄清。如果有什么不确定的地方,也要指出来。就算我们的话也许有点刺耳,但还是要说出来。这样事情就可以很清楚,闲言闲语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了。如果我们只会甜言蜜语地维持礼貌,这样那些骗人的谣言就永远有生存的空间。
  面对一些无中生有的讥毁,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心生怨气,不妨把度量放大一些,要知道我们这短暂的一生,并不是为了生气而活着的。活着,首先要看得到自己,要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我们自身只要没做亏心事,别人说长道短那是别人的事,与我何干?何必为了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事而心生烦恼呢?
  宋朝的白云禅师,在方会老禅师身边学禅多年未悟,方会老禅师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点化他。一天饭后,白云禅师陪着方会老禅师在寺前广场散步,老禅师问他:“听说你师父一次路过一座桥,雨天路滑,跌了一跤而开悟,吟出的开悟偈甚奇,你记得吗?”
  白云禅师回答:“记得。师父那天开悟后说了这样一首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方会老禅师听后,发出一阵神秘的嘲笑便径自离去。
  白云禅师愣在广场那里。心想,我到底是哪里说错了呢?我没有哪里说错的呀!老禅师为什么嘲笑我呢?
  白云禅师因放不下方会老禅师这一神秘的嘲笑声而寝食不安,心里总是想,我哪里说错了呢?老禅师为什么嘲笑我呢?连睡梦中都会被老禅师那神秘的笑声惊醒。他实在忍不住了,第二天清早,便前往方丈室请求老禅师明示:“师父!昨天在广场我是哪里说错了呢?”
  “你没有哪里说错啊!”方会老禅师回答。
  “那么,师父为什么嘲笑我呢?”白云禅师又问。
  方会老禅师说:“你既然没有说错做错,为什么要在乎别人是笑是骂呢?你看过寺前广场上专门耍把戏的小丑吗?众人对他评评点点戏笑嘲讽,他依然能心安理得每天耍戏自如。而你被人一笑便弄得寝食不安,对外境如此地执著,如何参禅悟道呢?实在是连耍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啊!”
  相比之下,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这样一些人,自己没有说错话做错事,本应心安理得,但他们却非常在乎别人的评论,听到别人说他好他就沾沾自喜,听到别人说他不好,冷嘲热讽污蔑诽谤,他就整天烦恼,痛苦不堪。其实,何必在别人的情绪中悲欢呢?
  我们生活在尘世间,就要与人相处,而大家在相互沟通交流时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和言论,甚至有时遭受一些风言风语的诋毁,这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正如《法句经》所说,过去,不曾有人只遭诋毁,亦不会有人只受赞叹;未来,也不会有这种人;现在,同样没有这种人。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沉默者如是,雄辩者如是,卑微者如是,高贵者如是,凡庸者如是,超群者如是。即便是人格已经纯洁无污的圣者佛陀,也免不了遭受种种诽谤。
  因此,面对别人对我们或是赞叹,或是指出我们的不足,或是说长道短流言风语的诋毁,我们内心应自了了分明,要懂得放下对外境的执著,不要让自己的心动来动去被人家的说三道四所左右,没有了清净。如果我们不去理会,那些风言风语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只要我们每天临睡之前,回顾一下当天的言行,自信没有过错,那就安然地入睡;如果有过失,则应合掌持咒或念佛、礼佛忏悔。忏悔即清净,清净即心安。
  很喜欢这样的一句古话:“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这是明人冯梦龙在其作品《警世通言》中的一句话。这句古话中的“毁誉从来不可听”,就是要我们守住自己的一颗自然纯朴之心,不为来自外界的讥毁动心动念,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谁是谁非总会水落石出的。正是这样的一句古话,让我每每面对人生的闲言与毁谤之时,能够不去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不卑不亢,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