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用怎么用:学者绘蒙古大军路线图 称成吉思汗陵或在川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2:35:15

学者绘蒙古大军路线图 称成吉思汗陵或在川西

2011年05月08日07:48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根秋多吉我要评论(6) 字号:T|T

温玉成猜想的蒙古大军路线图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墓所在地是世界考古史上的超级迷团之一,为探寻这个780多年的秘密,许多专家学者做了不懈的努力。

2009年9月28日,日本共同社报道家在大连的蒙古族女性乌云其其格(80岁,自称是成吉思汗第34代后裔)透露“成吉思汗墓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后,但无论在学界,还是在网络上都没有引发大的动静。

 

 

2010年,中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温玉成教授第一个站出来从学术上解释了成吉思汗陵墓为什么可能在川西。

2011年4月29日至5月1日,温玉成教授和成都考古院研究员张雪芬到甘孜州丹巴县境内考察了成吉思汗陵墓之谜。实地考察后,温教授透露了成吉思汗陵墓为什么可能在甘孜州丹巴县境内的种种迹象和考古成果。

一次机缘

让他关注“成吉思汗陵墓之谜”

据温玉成教授介绍,2010年9月,他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考察嘎仙洞。呼伦贝尔市委统战部部长孟松林前往宾馆探望他。谈话间,孟先生说及成吉思汗陵可能在四川大金川、小金川之间。

“孟先生也是一位蒙古学学者,著有《成吉思汗与蒙古高原》等。为破解成吉思汗陵墓之谜,他先后31次前往蒙古。一次,他从家住大连的一位厨师那儿听说成吉思汗葬在四川——这位厨师收藏的几件蒙古文物作为佐证。孟先生说,关于成吉思汗陵在四川,这位厨师说了很多的东西,他文化程度不高,就是编故事,也不至于说到川西去,不可能编得这么有鼻子有眼的,无懈可击。”温玉成说这番谈话激起他很大的学术兴趣,让他开始关注“成吉思汗陵墓之谜”。

分析文献

成吉思汗生前最后一月行踪存疑

温教授回到北京后,开始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资料,分析成吉思汗的作战路线和作战策略。

《元史》记载:1227年七月己丑日,崩于萨里川哈老徒(哈老图)之行宫,寿六十六,葬起辇谷。《草原帝国》记载:1227年8月18日,在平凉以西地区去世,终年60岁,遗体葬不而罕·合勒敦山。

史书记载一片混乱,温玉成教授感到有些茫然。“萨里川定位南辕北辙,凡此等等,成吉思汗陵墓疑案悬而难决。萨里川倘若在外蒙古,成吉思汗驾崩于此,他的灵车,怎么可能北行而走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即现在的成吉思汗陵?”温玉成先生说。又查阅《宋史》才发现,成吉思汗六月驻军清水后,蒙古军(北兵)左右两军南下激战正酣,成吉思汗难道会在清水“避暑养病”?!温玉成教授说,“从农历六月到公历8月18日,一个多月之间,成吉思汗真的在清水“避暑养病”,真的就没有干些什么吗?查阅有关元史资料,确实到农历六月为止,没有了下一步的信息。

大胆猜测 成吉思汗大军可能去了丹巴

从《宋史》曹友闻、高稼、陈寅等传记中,温玉成教授理出农历六月至公历8月18日蒙古军左、右两军南下作战之路线图——左路军(东路军):清水——凤州——河池——略阳(沔州)——大安军——广元(微博)(利州)——剑门关;右路军(西路军):清水——天水军——西和——武都。

在西和,右路军分军进击略阳,与左路军会合,一路南下作战,声势浩然,与宋军激战酣然;右路军剩余部队自西和南下,《宋史》言及其“逼近武都”之后,这支部队竟然就此悄然消失。左路军激战正酣,右路军为什么悄然蒸发?

对此,温玉成给出了“大胆猜想”中的右路军“消遁”路线图:武都——文县——南坪(九寨沟(微博))——忒刺(松潘(微博))——黑水;黑水分军,一路至马尔康——大金川——丹巴,一路至小金川至丹巴,丹巴合军,也许继续前行了一段路程(见图中虚线部分)。

温教授说,“我在丹巴考察时也得到证实,当地一位活佛透露,曾经听老人们讲,蒙古骑兵路过嘉绒的故事,也给当地流下蒙古后裔的很多故事”。

温玉成推理分析,如果从成吉思汗进驻清水至他驾崩,这段时间以30天计算的话,日行军约为39公里;若以40天计算,日行军约为29.5公里。前面作战,可能慢一些。无论怎么说,蒙古骑兵以这样的速度进发,是不在话下的。

温玉成教授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蒙古军的惯用战略。灭金国,就是沿着伏牛山南下,到今日禹州与金兵展开决定性的三峰山之战,而后拿下都城开封的;灭南宋,也是绕道西边,先进行了具有决定性的襄阳之战的。成吉思汗要到大渡河去,寻找灭南宋、灭大理之前的大本营。松潘在1253年成为忽必烈征伐大理的三军大本营,当有赖于成吉思汗的这次经营”。左路军激战宋军,无非是掩护成吉思汗率领他的大约1000骑精兵,前往大渡河寻求灭南宋、灭大

理的前哨阵地。何况当时的川西,不是南宋与大理的管辖区域,其尚在分裂之中的吐蕃管辖下,他的行军,可谓如入无人之境”。

“成吉思汗的行军路线,对于步兵来说,行军也许是异常困难的,但对于成吉思汗的精锐骑兵来说,是小菜一碟。因为这一线都是游牧区,不能以“行路难”考量军事行动。不可小瞧成吉思汗的军事天才与战略胆识。”

温教授说,“从当时的形势看,西夏已亡,金已求和,灭在旦夕。大理与南宋,成为成吉思汗的战略重点。作为伟大的战略家的成吉思汗,此时南下川西,到大渡河畔寻找战略大本营,乃是当务之急,亦是英明之举。”

温教授认为,从当时的形势看,成吉思汗可能南下川西,到大渡河畔寻找战略大本营。

若成吉思汗病死在大小金川,葬在墨尔多神山周围应是可能的。

如死在金川 只能安葬在丹巴

蒙古人没有祖陵概念,如果那么多蒙古族帝王都归葬在一起,不可能到现在连皇陵的影子都找不到。

温玉成教授说,“若成吉思汗病死在大小金川,葬在墨尔多神山周围应是可能的。蒙古人认为死就是升天,死者不能打扰,否则不能升天,因此迁葬是不可能的。在大小金川,骑兵易行,灵车难动,而运送成吉思汗金体,按照规制必须使用灵车与仪仗。在大小金川,这些条件显然都是不具备的。

如成吉思汗死在大小金川,只能就地安葬。况且时值夏天,运送尸体出川难有防腐措施,当不可行。成吉思汗遗嘱与拖雷临时决定,都应为就地安葬。安葬地方按照蒙古习惯和藏传佛教规矩,应该葬在风水宝地。而墨尔多是藏区四大神山之一,周围有62坐围绕着墨尔多主峰。主峰周围有108个修行迷洞。埋藏在哪个洞里谁知道呢。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人的高明,因为他们埋葬成吉思汗,就是为了不让后人知道。”

温玉成:有一位神秘守山人两年前才去世

温玉成教授分析,依据《元史·祭祀志·国俗旧礼》记载:成吉思汗墓应有如下文物——木棺——整木中间挖成人形、契合为棺,金箍四条固棺;皮帽、貂皮袄、靴袜、金腰带;金壶、金瓶、金盏、金款子;黄金饰鞍辔的马匹(祭祀战马饰黄金鞍辔);墓穴五里之外有“烧饭”处,埋有祭祀马、羊等;温玉成教授说,“如果丹巴境内发现上述特征的古墓,断定是成吉思汗陵墓”。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成吉思汗川西墓地的位置,是乌云其其格从祖辈开始通过口头传承至今的,家人每4年都会拜祭一次;根据她的描述,民间历史学者滕木其乐去年7月赴当地调查,确认了洞窟的入口。温教授也委托丹巴当地公安和旅游部门打听了滕木其乐的消息。但在当地住宿登记簿上还没有查到任何线索,也许他住在了民间客栈和老百姓家里。

此外,温教授在丹巴询问到了一位名叫兰木克的神秘守山人,家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但他两年前去世了,现在他还有一个哑巴徒弟。温教授怀疑:也许那位守山人是守成吉思汗陵墓的当地人。温教授在丹巴考察期间,拜访了许多民间老人和高僧大德,分析了地理位置和地名,同时寻找了考古资料,查阅了地方文献。

丹巴考察结束后,温教授激动地说,“这次丹巴的考察更进一步验证了我的推理和分析,实地考察时发现了墨尔多与鄂尔多有着某种关联、成吉思汗忌日和当地的节日也有很多巧合之处。同时,丹巴和蒙古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领钦寺找到了的巴思八文写的对联是最有说服力的考古证据之一。这考察资料对更进一步确认成吉思汗陵墓在丹巴境内的判断和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我期待丹巴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发生更多的奇迹”。

温玉成:

黑龙江省宾县人,1939年11月生,196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分配到洛阳龙门窟工作,1999年退休。历任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现为龙门石窟研究院顾问;郑州大学特聘教授;敦煌研究院及玄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河南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温玉成在佛教考古、美术史及佛教史领域发表重要论文120多篇及多部学术专著。完成了国家文物局领导的、中日专家合作的《中国石窟——龙门石窟》两卷(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温玉成的专著《中国石窟与文化艺术》,1994年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6年被译成韩文在首尔出版。

专著有:《少林访古》、《追溯遥远的往日》。是资深的佛教文物鉴定专家,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