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玩官网:社会道德的普遍下降的根源必须实现“两种力量”的分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25:06
社会道德的普遍下降的根源必须实现“两种力量”的分离——谈教育滑坡的根源
作者:松博伊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4-13
本站发布时间:2011-4-13 22:18:16
阅读量:1729次  无论从数不清的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到触目惊心的官员腐败案,还是大学生马家爵、药家鑫行凶案,还是学术造假,科学院预选院士的雇凶伤人案件……,都透出这样不用争辩的事实,即国民素质的下降,我们这里考虑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道德的普遍下降,根源在哪里,谁应当为此负责。  提出这个问题,大家会把眼光放到“教育”身上。不错,教育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提升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下降是教育出了问题。进一步去看,“教育”只是笼统而泛泛而谈的一个概念,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教育作用,等等。再进一步去看,从事教育的主要工作者是“知识分子”,所以国民素质的下降应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是教师的责任。“劳力者”每日辛劳,世上苦活、累活、危险的活、危害健康的活都由他们来完成了,这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无疑都是直接出自他们一双粗壮的手。而在建造这个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供养了一个庞大的养尊处优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中除去一部分“技术”知识分子之外,大量的并不是直接和物质生产有关的,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就是要对提升国民素质负责。而面对中国国民素质的现状,每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应当有一点忏悔精神,认真想一想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接下去的追问是为什么知识分子会放弃自己的责任呢?  一个社会的正常有秩序的运转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是靠两种力量来维持。一种是世俗的政治权力,是比较实在具体的;另一种是靠一种精神上的“道义”,在现实中就是所说的“文化现象”,这里包括了宗教、教育、文学艺术、思想学术研究等等。两种力量虽然互有渗透,但主要的还是泾渭分明:前者是靠强制,有武力的参与;而后者主要是靠“文化的传播”。文明社会的发展就是前者逐渐衰落,而后者变得更加普及和加强的过程。国民素质的降低,所反映的就是后一种力量的停滞,甚至是倒退。出现这种现象是政府对文化重视不够吗?,这绝不是答案,恰恰相反,任何文化现象的退步都是政权强制干涉的结果。我国国民素质的降低,正是政权对文化强制干涉的结果。“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这虽然所说的是政教分离,但我们完全可以看成控制社会的这两种力量必须“分离”,这是文明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或者说世俗权力只能判断社会人员是否违“法”,而不能够判断社会现象的“好、坏”。  历史上的动乱和战争,不少就是两种力量相互纠缠的结果。例如宗教应当是属于文化的范畴,应当以和平的方式传播,而历史上就出现的宗教裁判所和武力传教的事件。而世俗的权力应当围绕“物质利益”的争夺和分配来显示自己的强力,用“法”来强制维护社会秩序;而对于精神层面,对于文化的传播没有直接干预的必要。否则,这个社会产生动乱是很可能的,而且是持续的。中国教科书对欧洲中世纪教会势力比较强大的一段历史认为是“黑暗”的,从“强制”传播宗教上看,这是“文化”对世俗政权的干涉。但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宗教”对世俗生活主要局限“精神”层面上,并没有完全取代世俗政权。欧洲社会存在两种力量,相互制约,均衡发展。远不像有些伊斯兰世界中的“政教合一”现象,也不像中国没有成熟的宗教。欧洲正是在这段时期,孕育了科学、思想学术和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使世界文明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历史的发展没有这样“幸运”,没有强有力的宗教制衡世俗权力,百家争鸣,文化自由发展的时期很快就过去了。先有“焚书坑儒”,对思想自由的直接“消灭”。随后的独尊儒术不过是变相对文化发展的遏制。而在一千多年王朝专制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世俗权力对“文化”的“绑架”,其方法就是“科举制度”的建立。用写文章的好坏来选拔官吏,将“文化”与“权力”缠绕在一起,这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色”。不少人认为中国没有强有力的宗教是中国思想进步的表现,而正是这种局面造成控制社会发展的两种力量一弱一强,而且相互纠葛在一起。这才是造成中国历史动乱不仅数量多,而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所在。数千年中国历史几乎是乱象一个接一个,文化的发展萎靡不振,几乎停滞。上世纪初,不少新思想流传到中国,但被世俗权力绑架的“传统文化”无法正确接纳,一些仅仅是属于学术上的观点被世俗权力争夺者看成了改朝换代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和谐稳定自然无从谈起。但是控制了文化的世俗权力在夺权中显得更有力量,这也是革命胜利的原因,所谓的干革命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应当考虑如何使“文化”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应当认识到没有一个“文化”自由发展的空间,最终将危及到世俗政权的稳定,可惜是历史并没有这样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以运动不断,就是社会上“文化”这支力量“被控制”,而失去了控制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为什么世俗权力不可能促使“文化”的发展呢?因为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力量”。世俗权力是“强制”性的,一元化的,所谓“刚性”的,甚至是“不讲理”的;而文化是宽容的,谦让的,多元的,讨论性的,是所谓“阴柔”的。宋襄公的“诚信”被历来统治者所嘲笑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因为两者的截然不同,所以一个稳定的社会必须是“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不仅要实现“政教分离”,而且必须给教育、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如此,才可能提升国家民众的“素质”,才能使世俗权力交接有序,社会长治久安。  我们经济上的大发展,是建筑在解放劳动者的基础上。使各类“经济人”,工人、农民、商人、技术人员、管理者……,有了各自维护自身“权力”的可能,有了在自己“管辖”范围里有“发言”的机会,在相互交流中有“讨价还价”的环境。正是这种自由的基础才出现了中国三十年经济的突飞猛进。反观文化教育领域,问题多多,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来争去而无结果,最糟糕是教育的落后引发民众素质的降低,再不要说培养出世界级的思想大师和科学家。而这种种文化上落后的现象归根结底是中国知识分子失去“思维”的结果,是没有思想自由的空间。世俗权力对文化的“绑架”表现在管制和“收买”两方面,前者比较容易看清,而后者对文化的发展危害更大,是对知识分子的“腐蚀”和“贿赂”。吸收大量知识分子成为公务员和“准公务员”就是具体的举措,其后果不但造成文化教育的停滞,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而且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几次提出事业单位的改革,但都是没有实际的进展,其深层所反映的是世俗权力与“文化现象”的缠绕不清。《论语》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我们认识不到权力“绑架”文化所带来的危害,自然也不会顺利进行所谓的事业单位的改革。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十分庞大,很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而这庞大的权力机构相当多是为了对“文化”的管制,如果我们实现了“两种力量”的分离,世俗权力机构将实现真正的“精兵简政”,变得更加巩固和有效率。同时又可以实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的政治改革。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应当认清世界潮流的发展,真正实现“解放思想”这一喊了多年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