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振动器:喜看环球“汉语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7:35

喜看环球“汉语热”

□ 汪琳 张帆/文

“友谊桥梁,心灵交响”。
2011年4月8日,由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承办的第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华盛顿赛区预赛在马里兰大学( University of Maryland)成功举办。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杨百翰大学、肯塔基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南卡洛琳娜大学、乔治城等大学的学生参加了比赛。突出“友谊桥梁,心灵交响”的主题演讲,博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选手与观众一直沉浸在中美人民互尊互重友好相处的心灵交响之中。
与此同时,“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相继在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赛区拉开帷幕,新一轮“汉语热”再次升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近40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以传递中国文化为主旨的“孔子学院”业已遍地开花,古老而不再神秘的东方语言焕发出勃勃生机,正以她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
放眼四海,孔子学院方兴未艾
2004年3月,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被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英文为Confucius Institute)。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2007年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揭牌,标志着孔子学院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来自孔子学院总部的消息报道,自从2004年11月,世界上第一家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正式挂牌开张以来,短短6年时间,全球已经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具体分布,亚洲30国(地区)81所,非洲16国21所,欧洲31国105所,美洲12国103所,大洋洲2国12所。孔子课堂,亚洲11国31个,非洲5国5个,欧洲10国82个,美洲6国240个,大洋洲2国11个。孔子学院的发展,平均每年达54所,差不多每7天世界上就会多一所孔子学院。
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孔子学院的建设始终是世界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华尔街日报》发表《汉语推广热全球》一文评论说:“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国家的了解,是扩大一国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而让他们理解你的语言却能使大家成为朋友。”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孔子学院的推广,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题为《中国的又一热门“出口产品”:汉语》评论说:“中国正在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社会形象。”
历史上溯至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浮于海”(坐着木筏出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的山东、河南两省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进了东盟,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心间。
欧美国家,汉语政策悄然改变
汉语虽然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汉语只是美国华人家庭的家用语言,而在美国社会得不到重视。二战结束后,美国明确将西欧语言如法、西、德等语文列为第二外语项目,而中文竟告阙如。
如今,这种状况正在悄然改变:早在2003年12月,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设立 “AP汉语项目”,把汉语列为可供高中生选修的大学预修课程。这是美国汉语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汉语正式进入美国的国民教育体系。来自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消息报道,现在中文在美国已经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外语了,学习中文正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时尚。
欧洲“汉语热”的显著特点是政府参与其中,成为“汉语热”的重要推手。英国教育部已支持制定了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而法国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中学中法双语教育实验计划。在德国,几年间,学汉语的人数增长了5倍以上,中文已经是德国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曾经门可罗雀的大学汉学系也已成为热门科系,大公司专门从外面聘请老师,开设“中文速成班”。德国西门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如果你还停留在‘英文走天下’的心态,那就大错特错了,要跟中国做生意,一定要聘请会中文的人才。”
近年来举行的中法文化年活动使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大为改观,法国已成为继韩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汉语托福”考试的国家。
亚洲各国,汉文化圈正在复苏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强盛期,汉语曾经流行于周边各国,韩国、日本等国都曾长期使用汉字,以汉字和儒家文化为纽带,亚洲形成了一个广泛的汉文化圈。但是,受冷战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汉语在很长时间里被一些国家打入冷宫,有些国家甚至颁布禁令,禁止开办华文学校,禁止教授中文。而近些年来,亚洲的汉语教学在经过多年沉寂、徘徊不前和缓慢发展后,已然出现井喷之势。
在日本,“汉语热”直追“英语热”,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学习汉语的人多达200万左右。在韩国,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已经成为许多大企业用人、升职的标准之一。韩国大学大多开设了汉语专业,同时在中小学推行1800个常用汉字的必修教育。
禁止华文教育长达30多年的印尼,自1998年之后,政府逐渐放开了对汉语的禁锢,压抑多年的学习欲望和印尼华人认祖归宗的心态逐渐复苏。如今,华校复开、华文报纸复办,媒体开播华语新闻,开办汉语课程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新加坡学习华语的人数与日俱增,并举行政府组织的推广华语的活动。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已发展成为从幼儿至高等教育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在一些人口密集地区,许多华文小学常常爆满。新学年开学前,华人家长甚至连夜排队为孩子争取进入华小的名额。
在泰国,原有华文学校约150多所,近年来又创办了一批华文学校。缅甸开设的华文学校超过100所,学生达5万名。柬埔寨的华文教育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新生。在越南,政府有关部门成立了“汉语教学指导小组”,20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专业,汉语已成为越南的第二大语言。
汉语热潮,大势所趋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先生曾说过:“一种语言是否受到世人的青睐,最根本的是要看以该语言为母语的国家实力如何,看她对异文化的人群吸引力的大小。”“汉语热”为许先生的话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汉语热”源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热力和潜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美国《新闻周刊》曾以“未来是否属于中国?”为题,用了20个版面进行密集报道。该组报道所要阐述的是:中国大陆的崛起已不再是预测,而是事实,一个新的力量正在东方兴起。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步伐逐渐加快,在中国迫切了解世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在渴望了解中国。如同曾经热衷于学英语一样,许多海外人士开始学汉语。较高的汉语水平,正成为跨国公司职场竞争的一大优势。
“汉语热”源于东方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文化大国。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神奇瑰丽、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展示了各自不同寻常而又血脉相连的精神历程,共同汇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日益向世人展示出独有的魅力。俄罗斯总理普京曾说,他全家人对汉语、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的两个女儿都在学习中国武术,其中一个女儿已经学汉语了;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他最爱中国的美食和宋词;备受泰国人敬重的泰国公主诗琳通坚持不懈学习汉语,精研中国文化,走遍神州大地,成为泰国“汉语热”的直接推动者和泰国人学习汉语的楷模。
“汉语热”源于中国政府为推广中国文化所作出的努力。
面对“汉语热”的方兴未艾,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推广。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推广作出重要指示,并利用出访机会视察孔子学院,出席相关合作协议签字或揭牌仪式。1987年,我国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国务院11个部门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1989年5月,中国政府提出“发展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并相继在邦交国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上述举措,对推进中外文化交流,让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语走向世界任重道远
语言的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古罗马帝国的强盛,造就了拉丁语在古代西方的“超级语言”地位;17世纪法兰西的崛起,法语取而代之,成为欧洲外交用语;“日不落帝国”英国和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给了英语称雄于世的资格。特别是二战后,由于美国的超强地位,英语成为当今世界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的第一大语言,时至今日,几乎成了通用“世界语”。
汉语的书面语言任凭口语的差异流变,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追溯历史,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圈”。汉字构筑的东亚文化共同体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语言的强弱是国家强弱盛衰的象征,是“软国力”的核心,同时也是构成“硬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语言在推动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文化的形成、科学的发展、教育的延续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工具性作用。
“汉语热”现象,是汉语开始腾飞与“走出去”的良好开端,中国文化的推广却是一项长期且浩大的系统工程。综观世界,英国文化委员会用了70多年时间,建立了200多个国外分支机构;德国歌德学院用了50多年,在全球发展了144个分支机构;中国的文化推广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文化品种的精耕细作、推广机构的充实,到硬件设置与人员配备,都需要查漏补缺、循序渐进地加以完善。可喜的是,迈入“十二五”门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已经为我们展示了新的蓝图和美好前景。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作为底蕴深厚且具现代魅力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