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k5剪刀门:近代灵性导师简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2:05:04
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近代灵性导师简传作者:未知 中国其他 道爷爷--李真果 汉传法王--虚云和尚 学贯三教--南怀谨 蜀中净土--清定上师 科学神仙--陈撄宁 莲宗十三祖--印光 蕙兰瑜伽--张蕙兰 净土宗师--释净空 诗僧--八指头陀       中国其他 道爷爷--李真果    李真果,1877年4月27日生于安岳县李家区观音场响坛子(今李家区护建乡内。父亲李永超,母亲陈氏(即李陈氏),排行第二,上有大哥,后有小妹李学文。出生时,父母靠祖上留下的20余亩薄土地,辛勤耕耘,维持生计。五岁时,李真果进入私塾学习。六岁,父亲李永超因病去世,家境日趋破落。邻近的某恶霸,强行霸占了李家世代相传的田产。李家母子被迫流落他乡,靠行乞度日。

    母子三人流浪到今安岳县云丰场时,得到当地一位叫彭子渝的人的同情,在彭子渝的帮助下,争回祖传的田产。后来,李母发现恩人没有儿女,于是把李真果过续给彭子渝,希望其能跟彭子渝学习,并报恩。从此,李真果告别了母亲、小妹,留住彭家,作为彭子渝夫妇的儿子。他改姓彭,名雷风,号廷龙。后来又改名为泽风,或泽丰。李真果在彭子渝家中,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学习文化。彭子渝家境虽然稍好,但疏于理财,故不久又将李真果过继给他的兄长彭子祥抚养。几年时间,养父彭子祥一有空,便教他读书习字,李真果也不负养父的苦心;凡读过的书基本上过目不忘,牢记心中。养父见他确有一些天赋,便千方百计挤出钱粮,供他上私塾读书。所以,李真果在彭家生活虽然清苦,却学到了不少的书本知识。

    李真果15岁时,养父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女方知书识礼,且长得十分漂亮。时逢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突然来了一名清廷团练,因其满险麻子,人们叫他"麻团长",带领十余名散兵游勇驻扎在云丰场上。不巧。李真果的未婚妻被"麻团长",看见,纠缠不休,并将其强行奸污,后来,未婚妻觉得无地自容,便含恨自杀身亡。

    起初,李真果主要在川中一带活动。他四处拜师学艺,非常刻苦地操练武术。三年时间,武术功夫己经十分纯熟,他长成了身强力壮的青年。于是,返回云丰场。恶棍麻团长仍在当地横行霸道,继续危害乡民,李真果满腔怒火,聚三年武功于一刃,手起刀落,立时杀死了麻团长,为受辱致死的末婚妻及乡民们报了仇,除掉了这名恶霸。

    深仇虽报,故居难留,为了逃避官府发兵追捕,李真果又连夜外逃,隐姓埋名,四处漂荡,从此开始了离井背乡30余年的生涯。

    李真果的青少年时代,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其四川地区出现了许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会道门),如哥老会、洪门、义和团、保国团、红灯教等。这些民间秘密会党,高举"灭清剿洋兴汉"的义旗,在四川地区非常活跃;他们配合孙中山的革命运动,打击清朝官府,反对外国侵略者。从l901年开始,形成了四川义和团运动,而且持续10年之久。团众们使用原始的武器,起资阳,战金堂,袭三台,破太和,围成都,进而击健为,攻剑阁,打开县,闹川南,声势浩大,中外震惊,给帝国主义在川的侵略势力及清王朝在四川的反动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安岳川中地区,正是义和团活动的中心。1902年5月31日,资阳县义和团在首领李南山率领下攻打资阳城,"意欲打毁教堂"。同时,由资阳习拳归乡的安岳县杨祖平奉命在安岳杨家坝率众响应起义。8月底资阳县的另一支义和团在刘精忠领导下,转战到安岳周礼场,与乐至开来的义和团首领陈联三会合,随即向安岳县城进军。

    李真果曾经正式加入了义和团一类的会道门,并得封以坛号,授予《弥勒救劫经》一部,亲身参加了这场反对清王朝与外国侵略者的起义斗争。对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起义,清王朝的四川总督岑春煊采取毒辣的手段,进行了疯狂的镇压。他命令清兵大肆屠杀习拳百姓,使义和团受到严重挫折,团众先后共牺牲数千人,被株连而倾家荡产者竟达数万户。

    残酷的社会现实,又一次逼得李真果走投无路。此时,他已无依无靠,只有满腔的浩然正气,伴随着他修道求真的艰辛之途。他从安岳逃到了遂宁,在遂宁县内的一座道教宫观,出家当了道士。他在遂宁的道观中隐秘生活,学习道教的各种规仪,先后约一年时间。其后,为了开阔眼界,广求高真,他只身一人,身披道袍,随缘云游,来到四川渠县。在渠县云阳道观中,李真果遇见高道王复阳,并被王接纳,收为入门弟子。王复阳亲自向他传授道家秘术、内练要旨,授与《老子道德经》、《黄帝阴符经》、《万法归宗》、《推背图》、《吕纯阳祖师太极生生神数》等道家要籍,并且为他一一详加讲解,引领他身体力行。

    后来,王复阳又把李真果带到成都二仙庵,让他挂单庵中,一边劳动,一边研修。李真果非常珍惜这段难得的时机。他白天任劳任怨地管理二仙庵茶园,晚上或空闲时便潜心攻读道教经典。对二仙庵所藏的《道藏》、《续道藏》、《道藏辑要》等典籍,他反复学习,精心研讨。尤其重视《老子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张三丰无根树丹词》等道教经典,奉为修道之瑰宝。他也重视道家的丹道法术,认为道无法不显,法无道则邪,道法双修,方为正途。他把《万法归宗》一书珍藏身内,敬奉修持达10余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前人留下的教训。它表明生活实践与书本知识不可偏废。李真果于是辞别了恩师王复阳,离开成都二仙庵,又继续云游四方。他遍历四川各地的名山寺观,先后到过都江堰市的青城山、新津老君山、大邑鹤鸣山、药师岩、梓潼文昌宫、江油金光洞、窦山、绵竹武都山、三台云台观以及峨眉山、乐山。所到之处,他总是虔诚参拜,虚心地向高道大师们学习,即求玄机奥旨,并广结善缘,联络道友。其后,又沿着长江,途经重庆、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万县、云阳、奉节、巫山……如同一条青龙,跨过了夔门,走出巴蜀,游历南方。

    他先来到武汉,登临武昌城内的蛇山(一名黄鹤山,,进香参拜。这里为道教重要的道场,有黄鹤楼、白云楼、八极楼、静春台、奇章台、斗老阁、留云阁、仙枣亭、岳飞亭、长春观。长春观内,三清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端坐大殿,神气肃然。斗姥阁中,南北星辰之神,左右拥戴,侍卫紫光夫人、大梵先天斗母。黄鹤楼上,供祭吕祖法像,三头六臂,身披道袍,盘坐黄鹤身上。三头者,上为鹤顶,中为狮首,下为本像;六臂者,左边两臂,一提飞龙剑,一掐"五雷诀";右边两臂,一执珊瑚尺,一结"剑诀";中央两手,合结"无遮印"。面容慈祥,神色飘逸,一幅大慈大智的德像。仙枣亭中,有吕祖诗碑云,"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萍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李真果挂单留住,一晃就是数月。他求得观内秘藏吕祖著作,精心持诵,刻志修持。他熟读《吕祖百句章》:"养气志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自云朝上阙,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李真果日夜揣摩,潜心研习,对道家要旨,逐步达到了心领神会的境地。

    他夜读《吕祖全书》,读到吕祖《怀火龙真人及云房先生》、《献施胡郑火龙两先生》诗时,只觉得情透肺腑,灵台通明。诗云:"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天地山河周结撰,星辰日月任停轮。须知本性绵多劫,空想留形历万春。昨夜钟离传一语,六天宫殿欲成尘。"万劫千生到此生,此生身始觉非轻,抛家别国云山外,炼魄全魂日月精。此见至人论九鼎,欲穷大药访三清。如今获遇真仙面,紫府仙扉得姓名。

    李真果暗下决心,要效法剑仙吕洞宾,劝善救世,宏扬道家精神。于是,他又告别留住数月的黄鹤古观,沿着吕洞宾当年走过的路程,前往火龙真人隐修的圣地——武当山。

    他沿途参访了通山县九宫山、江陵县玄妙观、开元观、太晖观,终于来到了均县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为大巴山北脉。地处华中,绵亘起伏,延伸八百余里,中有七十二山峰,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九井,九台,十池,十石等奇境胜迹,为道教著名的洞天福地,历代羽客仙真栖息修炼的仙山。如汉代的阴长生、马明生,晋代的谢允,唐代的孙思邈、郑思远(火龙真人)、吕洞宾,宋代的陈抟、谢天地、孙寂然、邓道安、元代的吉通志、汪贞常,明代的张三丰、李孤云,清代的王常月、陈清觉、张清夜等,都曾在这里修道养性。道教典籍又说真武大帝也曾在此山中修炼,四十二年功成飞升。这样一来,武当山又以真武大帝的道场闻名于世,在道教徒心中的地位更加祟高。

    进入这片神奇的土地,李真果凡念顿消,归真返朴。他参祖拜师,揽胜觅玄,造访历代祖师高道的脚迹踪影。在华阳岩下,他盘足入定,静憩养性,凝元神于泥丸九宫之中。五龙宫旁,他掐诀结印,口诵真言,心存诸真,修持五雷天心正法。白云洞内,他依陈抟秘传先天胎息睡功,辟谷入定,不饮不食。桃源洞中,玉虚岩下,他祭仙人之蜕形,觅藏剑之古茔。雷岩洞旁,炼丹池边,他采撷丹砂灵芝,尝药辨性,升鼎飞汞,烧炼外用内服之仙丹。遇真宫外,试剑石旁,他划拳挥掌,时而舞剑,时而扬棍,深得三丰心法。北斗岩下,参斗泉边。他又足踏天罡,步作禹步,神朝北斗,修习道教祈福解危之术。磨针涧中,他苦苦思索,终于寻到了真武大帝得道成真的秘诀,那就是铁棒磨针,"功到自然成"。

    一天,李真果信步山中,遇见一位老道,道人风骨清峻,神态满洒自如,谈吐隐含玄机,李真果叩头求教,道人见他骨相清灵,神气脱俗,便接纳他为徒,并带入山洞,秘授李真果以先天五龙睡功、天遁剑法及内外金丹之道。并嘱其仍当隐修山中,待炼至丹凝神化,方可离山云游,归乡布道。这位身怀绝技的老道长,就是古仙"火龙真人"。

    李真果在武当山中,潜心修炼,功夫己达到神凝丹结的境界。遵从师命,李真果告别师尊,离开武当,返回武汉。由此乘船,沿长江而下,参访各地道教宫观。他曾出入南京,留迹上海,由上海而去普陀山,专程朝拜南海观世音。在南方参访20年后,李真果返回故乡。

    1927年(民国16年),李真果回到成都二仙庵。恰逢庵中举办道教经典、戒律学习班,李真果得以参加,历时120天。他严守戒律,刻苦修持,平时少言寡语,有闲便披卷自省,深得道友们的好评与方丈的器重。腊月初一,又得传受天仙大戒,以作三坛圆满功德。

    至此李真果受戒已满,律师阎永和赐其法名,恢复本姓,名真果,号不虚子,其衣钵为"信"宇辈,为全真教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弟子,龙门派二十一代传人。并将三戒书籍,净戒碟一一发给,嘱其谨严修持,明白义理。真果一一应允,牢记心中。从此,李真果便成为正式受过戒律的道门弟子。

    与李真果同时受戒的,有安岳人彭海风,两人情投意合,结为道侣。又有大邑张至益,德行亦与李真果相近,故又拜为好友。他们相互学习,切磋武术丹法,研修道经医典。李真果仍留住二仙庵中,常去中江,学艺于朱玉才。1932年,李真果决定返回故乡,定居安岳云丰场,在此地修建"皇经楼"诵经布道,劝善济世。此后的47年间,李真果大多数时间都居住云丰。他曾三建皇经楼,云游贵州、云南,参加成渝铁路的建设,广泛治病救人、劝人学好。

    李真果云游云贵高原,去过昆明黑龙潭,大理鸡足山和贵州老君洞。黑龙潭,在昆明北效14公里的龙泉山麓黑龙潭公园内。传为汉代益州郡的黑水祠,元代为道教的龙泉观,因山下有一碧潭,故名。李真果在黑龙潭时,正值当地遭遇大早,三年不雨,百姓生活十分困难。当地驻军将领龙云到黑龙潭观赏风光,无意间得知四川高道李真果在此隐居。于是虔叩,希望李真果施行道,为民祈雨。李真果回答说:"只要你想得到老百姓就好,天是有眼晴的"。果然,当晚就普降喜雨,万民欢欣。

    龙云非常高兴,怀着敬佩的心情专程再次去黑龙潭,准备答谢李真果。然而,找遍庙里山中,也见不到这位四川道爷。原来,李真果早已悄然离开了黑龙潭。龙云遗憾地摇摇头,为了表示谢意,只好派人专程前往成都二仙庵,送了几十担大米,以示嘉奖。此事,流传颇广。

    李真果离开黑龙潭后,又往大理宾川县鸡足山。鸡足山亦名鸡瓜山,本为佛教名山。自明清以来,又成为道教全真龙门派西竺心宗的重要道场,先后有金怀怀、白马李、李蓬头、闵小君、鸡足道者等于此修炼。李真果既为同门道人,千里参拜圣地,亦隐修山中多时,修炼大梵先天斗法。

    四川解放后,李真果便安居云丰,不再四处云游。1950年12月,年已70高龄的李真果,为了建设新中国,毅然报名参加了修建成渝铁路的建设大军。在资中县王儿溪人工滩一带,施工劳动。

    据说,招工组工作人员陈某见他年高须白,不愿接收。李真果请他扳试手劲。陈某年轻强壮,虽然使足气力扳手劲,李真果还是面带笑容,纹丝不动。李真果又让他再用两只手一齐来扳,结果陈某十指交叉,挽住李真果的手腕使劲往下扳,最后蹲下身,整个身子都伏在手上往下压,仍然不行。这时只见李真果喊声"起",随之站起身,将体重用70余公斤的陈某轻轻提起,然后他伸直胳膊,像吊车一样,一转身把陈某提着旋转了一周,脸不红气不喘。陈某连连夸奖"好手劲,好手劲。

    在修路期间,李真果有空就独立盘坐,闭目练功。有时熟人想悄悄抽掉他头上的簪子,同他开个玩笑。谁知不管你怎样动作,是前是后,或左或右,李其果都能眼不睁头不回,举手一拨便能挡开。据说,当他深夜入坐练功之际,解开发鬃,运动发气,头发可以慢慢抬起,笔直的耸立头顶。直到1952年10月,成渝铁路完工后,由铁路局出据证明,介绍给地方政府,将李真果定为"五保户",每月发给生活救济金6元,按城镇居民每月配给口粮25斤。于是李真果又退居云丰乡,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坚持修道、劝救,运用医药俭方,为民众治病,收到显著的成效。

    一次,时值冬月,天寒地冻,李真果跌进了蓄水的深坑之中,水深灭顶,很久未见露头。旁人认为他已被淹死,正准备打捞尸体。忽然看见李真果连衣带水慢慢地爬上河岸,摇摇晃晃,走回家中。他关门便睡,一睡半月,不吃不喝,把全身湿透的衣服都睡干了。邻居们都说老道冻死饿死了,有人去敲门打听结果,李真果躺在床上,并说:"我没有死,死也死不了。"水淹未死,寒冻未死,饥饿未死,为此李真果总结说:"人只要还有一点火,一口气,都可以得活。"显然,他的这种超常旺盛的生命力,是与他深厚的内功修持分不开的。

    李真果不吃荤吃肉,不吃鱼、鸡、鸭等,喜素食。他说:"凡有血之物,有性有命,不能伤害。故应该吃素。凡无血之物,无性有气,禀天地之灵也,故益寿耳。他的生活非常俭朴,常年吃玉米、红苔、粗面、粗米等,从不择食,从不浪费。他从不卧床睡觉,都是盘腿端坐床上或凳子上。只要天不下雨,他每晚一点至七点,总是在山坡上面南而坐。

    据许多亲近者介绍,年逾古稀的李真果;手膀浑圆,肌肉发达,四肢十分灵活,皮肤细腻红润,脸上无丝毫皱纹,时及至寿考,他的脸上也无寿斑土印。尤其是一双大眼睛,眼眶略陷,眼光外射逼人,炯炯有神。每天仍坚持练内功,喝道歌,写毛字。他曾喝道:"天仙,地仙;微服上官。是功曹,执符旨,奏表言。人归天地,福寿无边。"

    李真果治病的手法十分奇怪。病人去到他面前时,他首先对人满口脏话,大骂一通,然后开出看起来很简单的药方,病人服后很快就会痊愈,非常灵验。在越南战争期间,李正果常常连续好几天不吃不喝,一个人独自入定,暗中保护在越南参战的解放军。一次,一个脖子上长着大瘤的人来到李真果面前,真人吩咐徒弟用棍子把这人打走,结果此人回家睡了一晚,第二天瘤子居然消逝了。

    几十年间。附近的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赞颂李真果的人品、言行,不少人认为他具有各种各样的神通,如分身化形、遥测遥感、意念远物、入地通行等等;但是,李真果本人却并不崇尚神通变化。无论人们怎样恳求劝诱,他也从不炫耀显示。他坚持的是道家深奥广博的精义要义,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不是魔术杂耍似的把戏。他多次严肃地指出:我们道家的事,是大学问,是讲自然大道,不是耍把戏,表演魔术。老子说'国之厉器,不可以示人,,就是告诚我们,不要滥耍神通。搬这变那,化东为西,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有啥作甩?没有好处。反而容易招人误解,引起毁谤,招来祸害。要教人学好,知道我们道家的正道旨意,劝人为善施仁,才算大法,才算大神通。"

    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其侄孙女彭端淑等人。专车去驯龙区敬老院,接出了年迈体弱的老人。附近的百姓得知这一消息;自发地拥在车旁,为老人有了一个良好合适的去处而欢呼。专车把老人接到了中梁山煤矿田坝双村居住。在侄孙女的家中,老人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李其果过得非常榆快。他或谈笑风生,或写字题诗,或讲论道德,爱吃豆浆、油条。

    1984年,10月23日,李真果开始不饮食,躺坐床上,时而甩拳撞墙,并说:"造孽,造孽。"连续十天卧床,不进饮食,至30日,李真果没有任何疾病离开人世。中国其他 汉传法王--虚云和尚    虚云老和尚俗姓萧,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古严,字德清。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堂老先

    生在泉州做官。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十多岁的萧夫

    人,还没有生过孩子。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回来后两个人竟做

    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著老虎冲进萧夫人的怀中。不久后,萧

    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

    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胖胖的

    小男孩。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而这个生下来就没有了娘的

    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的地

    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当他十三岁那年,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见

    佛像及听到念佛声,心里就很喜悦,而在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要出家的念头。

    〖少年出尘志〗

    17岁那年,虚云几度悄悄离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已

    连著离家二、三次,却令萧老爷担心。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萧老爷给他娶了二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但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和两位妻子说法,日

    子久了,竟由情侣变成净侣。

    咸丰八年,大师十九岁了。他看时机已到,决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皈

    依妙莲法师。由于家人追得很紧,大师便带了简便衣物,躲到深山的岩洞里,不

    畏虎豹,饥食野果-渴饮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经苦修。

    过了三年,听说父亲告老还乡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为尼。从

    此大师心中毫无牵挂,下山后听高僧指点,参禅听《法华经》,渡海到普陀山求

    法。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便决定拜

    山报恩,发愿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在拜山的途中,历经不少艰辛,过黄河时遇大

    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后来又腹泻不止,

    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最后历经三年,

    达成拜山报恩的心愿。

    拜五台山后,大师开始身行万里,访名山古寺,向高僧请益。后来更经西藏

    入印度,经不丹到锡兰,到处弘法救世人。五十六岁时在江苏高寺连打十二个

    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到虚云大师的手,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

    悟了。

    后来大师远至南洋弘化,经马六甲、吉隆坡,过台湾,所到之处求戒皈依信

    众常以千计,所得乐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场上,从来不改变自己的生

    活态度。

    〖云门事件、护法护教〗

    抗日战争时,为普度众生到重庆主建护国息灾大会,在回程时过云门,见荆

    棘中有残存古寺,内有文偃祖师的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大师决心重复旧

    观,花费不少心血,但也为虚云老和尚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也就是「云门事件」。不法之徒围庙,殴打老和尚几至丧命。大师虽遭毒打,九天多没有气息,

    大师不但未死,并在趺坐中听弥勒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

    等训语,实为一奇异之事。

    虚云老和尚一百十五岁时,因为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厌制,拒绝出任佛教会会

    长,自京到江西永修云居寺。因抗日战争古寺遭到破坏,大师下定决心,毅然恢

    复唐代旧观。

    但经过云门事件后,老和尚的身体常常不好,他说:「人家是三天命有两天

    病,我却是三天命有六天病。」老和尚日夜无法安眠,但一切都顺应自然,并不以为苦。

    1959年,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大师劝

    阻了。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著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塔才建到一半。

    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饭。大师告诉信众,

    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四月,大师在曾经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

    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十月,病渐渐重了,

    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十二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

    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

    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

    嗔痴。」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世。大家辛苦

    了,早早去休息吧!」

    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离开了

    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死后安葬在云居山的海会寺。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老和尚

    的一生正像他常说的:「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迹可寻?况学

    道人耶?」虽然老和尚这样说,但他的一生留给人间的,不只是他兴建的那些看

    得见的寺院道场,还有永远让人难忘的救人救世、护法护教的精神。

    我们根据相关文史资料,整理出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的传奇经历,通过这些点滴,希望大家能够对虚云老和尚能够有所了解!(光亮整理)

    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

    一难生为肉球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门内,那时他的父亲在泉州府做官。他堕地后为一肉球,母大骇恸,以为今后没有生儿子的希望,遂一气壅死。家里的人束手无策,问了许多饱经世变的老者,也都莫明其妙。大家认为这个怪胎,是不祥之兆。第二天准备把这个肉球丢弃了去。正在这个当儿,来了一个卖药的老头子,把肉球一刀破开来,是一个肥胖的男孩。大家哀痛之余,不禁喜出望外,由庶母王氏抚育,然而生母命归黄泉,一去不能覆返了。假如当年不是菩萨化身为卖药的老头儿,那有今日旋干转坤兴亡继绝的老和尚呢?这是老和尚的第一难。

    二难饥寒雪掩老和尚是在清咸丰八年(岁次戊午十九岁)离家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光阴过得真快,老和尚割爱辞亲,不觉转瞬就是二十多年。自忖道业没有成就,终日随风飘荡,心生惭愧,于是发心礼五台,以报父母劬劳之恩。清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四十三岁)七月初一日由浙江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当时附香者,有遍真、秋凝、山遐、觉乘四位禅人。渡海后,每日行路不多,中间曾停湖州、苏州、常州等处,四人都中途退转,老和尚独自向前拜去,至南京礼牛头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狮子山寺过年。次年由狮子山起香,从苏北入河南省,经凤阳、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阳白马寺,晓行夜宿,风雨晦明,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萨圣号,苦乐饥饱,毫不萦念。十二月至黄河铁卸渡,过光武陵,初一住店,初二渡河,泊岸,天已晚,不敢行,四无人烟,仅路旁有一摆小摊的茅棚,也没有人居住。老和尚就此歇足,趺坐而坐。夜来大雪漫漫,寒气袭人。次晨举目一望,已化为琉璃世界,雪深数尺,无路可行,过往无人,更不知去向。茅棚没有遮栏,老和尚初则枯坐念佛,饥寒交迫,继则蜷伏一角。雪愈大,寒愈甚,腹愈饥,奄奄一息,而正念不忘。一日、二日、三日,如是雪,如是寒,如是饥,渐渐入到昏迷状态。初六午后雪止,稍微看见太阳影子,但已病倒不能兴起。初七日来一乞丐,见老和尚病卧在雪堆中,不会说话,知道是冻伤了,将雪拨开,用围棚的草烤火煮黄米粥,老和尚吃后,暖气复生,不然,就会冻死雪中。这是老和尚的第二难。

    三难痢疾待毙清光绪十年(岁次甲申四十五岁)正月初二日老和尚由洪福寺起拜香,抵怀庆府,城内小南海不许挂单留宿,不得已出城外宿路边。是夜腹痛极剧烈,初四早继续拜行,晚发冷病。初五起痢疾,每日仍勉强拜行。到十三日抵黄沙岭,山顶只一破庙,没有遮蔽,至此已不能行,歇下,不进饮食,日夜泻数十次,起动无力,又无过往行人,祗有暝目待毙而已。十五深夜见西边墙下有人燃火,初疑心是匪徒,仔细一看,原来是文吉,心中大喜,呼文先生,文吉执火来照,对老和尚说:‘大师父你怎么还在这里?’老和尚将经过情形一一告诉文吉。当晚文吉坐在老和尚身边,又拿来一杯水给他吃,十六日文吉又将老和尚身上污秽衣服予以换洗,并给药一杯。十七日病退,食黄米粥二碗,大汗,内外轻快,十八日病势减轻不少。老和尚谢谢文吉说:‘两次危险,都蒙先生救济,感恩不尽。’文吉说:‘这是小事,不必挂齿!我看你从去腊到今,拜路不多,不知那年可拜到。你的身体又不好,决难进行,不必定拜,朝礼也是一样。’老和尚答:‘你的美意可感,但我出世不见母亲,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辞官,而短命,昊天罔极,耿耿此心,已经数十年了。特此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我父母脱苦,早生净土。任凭百难当前,非到圣境,死也不敢退愿。’文吉说:‘你诚孝心坚固,也算难得,我今回五台,也没有甚么急事,我愿代你负行李,伴送行程,你只管前拜,轻累许多,心不二念。’老和尚说:‘倘能这样,你的功德无量,等我拜到五台,愿以此功德,一半回向父母,早证菩提。一半奉送给你,以酬报救助之恩,好不好?’文吉说:‘不敢当,你是孝思,我是顺便,不必表谢。’文吉照应四日,病已大退。这是文殊菩萨第二次显现,探视老和尚的心和救护老和尚的难。

    四难口流鲜血清光绪十年正月十九日老和尚扶病由黄沙岭破庙中起香,一路荷物作食,都由文吉负担,老和尚妄想顿息,外无物累,内无妄念,病一天好一天,体一天强一天,自晨至暮,可拜行四十五里,毫不感觉痛苦。三月底到太谷县离相寺,见知客礼毕。那知客看见文吉就问老和尚说:‘这位是你什么人?’老和尚据实以告。知客厉声说:‘出门行脚,不达时务,这几年北地饥荒,朝什么山?甚么大老官要人服侍?要想享福,何必出门?你见有什么寺门,留俗人挂单?’老和尚当下听其呵责,不敢回声,只好认错告辞。知客说:‘岂有此理!由你自便,谁叫你来?’老和尚听到话头不对,就转过话说:‘这位文先生请到客店住,我在这里打扰一单何如?’知客说:‘那是可以的。’文吉说:‘这里距离五台山不远,我先回去,你慢慢来,你的行李不久有人代你送上山的。’老和尚苦留不得。文吉去后,知客改颜悦色,和气送单,到灶房热坑上泡茶,亲自做面,陪吃。老和尚看见这种前倨后恭举动,心中颇为奇怪,又顾左右无人,乃问知客:‘此间常住多少众?’知客答:‘我在外江多年,回来住持,连年岁荒,仅留得我一个人,食粮也尽于此。刚才举动,是游戏耳,幸勿见怪。’当时老和尚十分难过,啼笑皆非,勉强吃了半碗面,就告辞到街上旅店里找文吉,遍找无着。时四月十八,月明如昼,老和尚想追上文吉,于是星夜向太原府拜香前进,心急如火。次日脑热,鼻孔流血不止。二十日到黄土沟白云寺,知客见老和尚口流鲜血,不准挂单,在外勉强过一夜,廿一早进太原城,到极乐寺,饱受责骂,不挂单,二十二早出城礼拜,北门外遇见一位青年僧,名文贤,见老和尚近前招呼,接过拜橙行李,休息十日,病渐痊愈,身体康复,继续拜香。这是老和尚的第四难。

    五难失足堕水清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老和尚在九华山翠峰茅蓬,研究经教。二十一年(岁次乙未五十六岁)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法师到九华,说高旻寺有朱施主法事,连旧日四七,共打十二个七,希望老和尚赴高旻参加。老和尚应允,下山后至大通荻港,沿江行,遇水涨,过渡,舟子索钱六枚,老和尚身无半文,舟子径鼓棹去。老和尚不得已行行复行行,忽失足堕水,浮沈一昼夜,流至采石矶附近,被打渔的人网起来,唤宝积寺的僧人认领,那位僧人是老和尚在赤山同住过的,一见大惊,急招进寺救苏,时为六月二十八日。这是老和尚的第五难。

    六难大病顿发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五十八岁)十一月间大病顿发,不能拜佛,渐渐沉重,只能卧,不能坐,服药也没有效。那时大众都以为他不会好,乃把他迁进如意寮,承阿育王寺首座显亲,监院宗亮,与卢姑娘等多方施救,费财费力,病还是不得减退。老和尚自以为世缘将尽,听其自然,但燃指不成,心生焦急。过数日有八个人入寮告知十七日为燃指日期,老和尚坚请参加,首座等都不赞许,恐生命危险。老和尚不觉泪如泉涌,说:‘生死谁能免?我想报母恩,发愿燃指,倘因病中止,生又何益?’宗亮监院时年才廿一岁,听到老和尚悲声,感到老和尚的孝心,不禁也流泪说:‘你不要烦恼,我助你成就,明日斋归我请,我先为你布置,好不好?’老和尚感谢不已。十七日早宗亮请他的师弟宗信帮老和尚燃指,由好几个人轮流扶上大殿,礼佛,经过种种仪节礼诵,以及大众念忏悔文。老和尚一心念佛,超度慈母,初尚觉痛苦,继而心渐清定,终则智觉朗然。念至‘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竖起。那时,指已燃毕,老和尚自己起立礼佛,不用人扶,也不知道自己有病,于是步行酬谢大众,回寮,众都惊叹希有。

    七难索断浸水清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六十三岁)老和尚抵峨嵋山,登金顶,观佛光,与鸡足山的佛光相同,夜看万盏明灯,与在五台山拜智慧灯无异。至锡瓦殿,礼真应老和尚,他是全山的领袖,宗门的大匠,时年七十多岁,相聚数日,畅叙极欢。下山后循洗象池,大峨寺,长老坪,毗卢殿,峨嵋县,峡江县抵银村,过流沙河。适逢水涨,从早到午候船来,老和尚让戒尘法师先上船,递上行李,老和尚正想登船,绳索忽断,水流又急。老和尚以右手攀船弦,船小人多,稍侧就会倾覆,老和尚不敢动,从流而下,浸在水中,至暮,船泊岸,众才把老和尚牵上,衣裤尽湿,两足都被小石割破。八难险遭剖腹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六十六岁)老和尚到仰光,游大金塔,参观各圣境,取道槟榔屿返国,船到埠,因船中有患疫病而死的旅客,于是悬旗‘打限’,就是要全船的人,在远处山上受检验后才准登岸。全船旅客约一千余人,上山后,一任日晒夜雨,毫无遮盖,每日发米一小碗,萝卜两个,自己煮食,医生每日来看二次,一星期后人去一半,十日人都去尽,独留老和尚一人,那时老和尚心极焦急,病益加重,形容凄苦,渐渐不能进饮食,到第十八日医生来,令移一净室,无人居,当下老和尚心甚欢喜,一会儿有一位老人来巡视。老和尚问他的籍贯,知道是泉州人。他叹气说:‘这个屋子是住将要死的病人,以为剖腹的准备。’老和尚说明要去极乐寺,那老人动念说:‘我拿药给你吃。’煎来神浀茶一碗,吃了两天好些。老人又说:‘医生来,你听我咳声,就起来振作精神,医生拿药给你,你不要吃。’医生来,果如所言,迫令吃药开水,不吃不行。医生走了,老人来问是否吃了药,老和尚如实以告,老人惊说:‘难活了,明天就有人来剖腹,我给药你吃,望佛祖保佑你。’第二天早上,老人又来,见老和尚坐在地上,睁眼不能见人,老人把他抱起,见满地是血,老人又拿药来吃下,急为老和尚换衣,将地洗净。叹气说:‘别人吃了昨天的药水,不等断气就开刀了,你不该死,佛祖有灵。九点钟,医生来剖你的腹,我作咳声,你装神气些。’九时医生果来,见到老和尚用手指一指,笑笑而去。老人说:‘他笑你不该死。’老和尚拜托老人送些钱给医生,放他出去。于是把在仰光高居士给他的供养取得四十元给医生,二十元给老人,以谢照顾之恩。老人说:‘我不要你的钱,今天的医生是红毛人,不可以说,明日是吉冷人,可以讲。’是晚,老人来说,已经和番人讲好送二十四元,明天就可放行。次早医生来,看毕,唤船过海,老人扶老和尚上船,雇小车送至广福宫。一场灾难,始告度过。

    九难全身枯木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六十八岁)在曼谷入定九日,出定后双脚麻痹,初只行动有碍,后来全身好像枯木一样,不能执箸,食要人喂,护法聘中西医诊治,针灸服药都没有效果,口不能言,目不能见,群医束手,但老和尚身心清净,并不感觉痛苦,一切事都放下了,只有一事老和尚放不下,什么事呢?就是请购藏经及修建鸡足山殿阁的捐款汇票缝在衣领内,没有人知道:老和尚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万一化身时,一火烧去,这事因果如何能负?思深泪下,默祈迦叶尊者加被。那时有一位妙圆师,是从前在终南山同住的,见老和尚下泪,口微动,即近前凑耳倾听。老和尚请妙圆师取茶祷迦叶,服下心内清凉,即入梦。见一老僧好像迦叶一样,坐在老和尚身边,用手摩老和尚的头。说:‘比丘!衣钵诫不离身,汝不须忧,只要用衣钵作枕头就好了。’老和尚听毕,即自取衣钵作枕,回头已不见尊者,通身汗下,当下说不出的无限悦乐。等到舌根渐渐圆转,请妙圆师到华陀前求药方,只开了木栉夜明砂二味,服后眼能看见,口也能说。再求一方,仅赤小豆一味,用豆煮粥充饮食,不准吃杂物,吃了两天头略能动,再求还是赤小豆。从此以豆为食,大小便通,污秽好像黑漆一样,渐渐知道痛痒能够起来行走。先后二十余日,这次的灾难,才算脱身。

    十难遭匪毒打老和尚自六十八岁那年灾难脱离后,一直到一九五一年(岁次庚寅)一百十一岁,都很平安地弘法利生建寺。不幸民国四十年春,在云门开戒期间,忽来百余人,除搜检全寺外,又将老和尚禁闭一室,绝饮食,大小便不许外出,日夜一灯黯然。好像坐在地狱里一样。过三日有大汉十人入室,逼老和尚交出黄金白银枪械。老和尚说没有,竟被毒打,先用木棒,继用铁棍,打至头面血流,肋骨折断,随打随问,老和尚已趺坐入定,金木交下,扑扑有声。是日连打四次,掷之蹼地,众以为老和尚死了,呼啸而去。深夜侍者又将老和尚扶坐于榻上。又过一日,众听说老和尚没有死,又复入室,见老和尚端坐入定如故,益怒,拖下地,用大木棍毒打,十余众以皮鞋蹴踏,五窍流血,倒卧地上。以为必死无疑,又呼啸而去。侍者复抱老和尚安坐榻上,过五日老和尚渐渐作吉祥卧下(如佛涅盘像)经一昼夜,全无静动,侍者用草试鼻孔,也不动摇,但体温尚存,容颜如生,经过二十四小时始微微呻吟,扶他起坐,侍者告以入定及卧睡时间,老和尚告知侍者神游兜率听法事。经过这几日,众看见老和尚行动奇特,疑畏渐生,互相耳语,有一名好像是头目问左右的僧人说:‘那老家伙为什么打不死的?’僧人答:‘老和尚为众生受苦,为你们消灾,打不死的,久后你们自然知道。’那头目听到这个话,非常害怕,从此不敢复向老和尚施楚毒。这是老和尚度他时期最大的一场灾难。

    四十八奇

    一奇观音送子老和尚俗姓萧,梁武帝的后裔,世代居住在湖南湘乡,父亲名叫玉堂,母亲姓颜。清道光初年,父亲是科举出身,分发到永春,佐治州事,父母年逾四十,常以无子为虑。读书人总以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母亲信仰观音菩萨,一天赴城外观音寺祈子,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回家后夫妻同梦一长须着青袍的老人,头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醒后互相惊告,遂有娠,次年父调佐泉州府,母怀胎十月,生下一肉球,剖出即今日的老和尚。

    二奇物大如山清咸丰元年(岁次辛亥十二岁)二月,老和尚的父亲因事赴台湾,携带老和尚行,初乘小洋船,由厦门出发,忽于茫茫大海中,现出一怪物,体大如山,高出海面数尺,全船的人都合掌念观世音菩萨,船行约半小时,始见这个大怪物现出鱼尾形,其长不知若干里,而全船的人安然无恙。

    三奇欢喜法器清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十三岁)老和尚跟随乃父送祖母生母的灵柩,回湘乡安葬,请僧人到家里做佛事,老和尚看见三宝的法器,生欢喜心。家中藏有佛经,初看香山传,观音菩萨成道等书,熏染根深。八月又跟随乃叔进香南岳,遍游各寺院,流连不愿回家,好像有夙缘一样。

    四奇结婚无染清咸丰六年(岁次丙辰十七岁)老和尚在家读道书三年,深感道家的学说,不是究竟,终日如坐针毡。于是假装安心助理家务,以博叔父的欢心,而松懈叔父的防范。一日乘叔父外出,乃打包向南岳逃去,歧路多,半路被截回,并送至泉州。乃父加以禁锢,并和两位未婚妻田谭二氏举行婚礼。老和尚结婚后,虽属同房,不但没有和田谭二位新娘发生肉体上关系,而且天天向二位新娘说佛法,二氏也能领悟,不觉竟成了闺中净侣。

    五奇岩洞生活清咸丰九年(岁次己未二十岁)老和尚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法名演彻,又名古岩,字德清,他的父亲常常派人四出寻找,他不敢露面,隐山后岩洞中,礼万佛忏,有时遇见虎狼,也不畏惧。如是三年,他的父亲因独生儿子失踪,心灰意冷,乃告老还乡,鼓山职事来山洞告知其事,并说:‘苦行固是好事,但必须福慧双修,你的父亲既然回去了,可不必匿避,还是出来回山任职,给大众服一点务吧!’因此老和尚就出洞回山,任职四年,自水头,园头,行堂,典坐等苦行事,寺中常住时有单衬,也不领受,每日只吃粥一碗,而体力强健。山中有古月禅师,在众中算是苦行第一,老和尚常常请教他。后来想想,以为任职多年,对于修持不无少碍,又想从前玄奘法师赴印度求学,十年前先习印度方言,日行百里,又复试验绝食,先由一日起竟能绝食若干日,以防沙漠荒碛,连水草都会绝迹。古德苦行可以效法。于是辞去鼓山职事,尽散衣物,仅携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复向后山中作岩洞生活。如是又过三年,吃的是松毛和青草,喝的是岩泉涧水,日子久了,裤子鞋子都已破敝,祗有一件衲衣蔽体,头上束金刚圈,须发长盈尺,双目炯炯有神光,人见了以为是妖怪,恐怖不敢近前,老和尚也不同人谈话。初一二年常常看见胜境,老和尚毫不动心,不以为异,一心观照及念佛,处在深山大泽中虎狼不侵,蛇虫不损,不受人怜,不食人间烟火。真有‘幕天席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老和尚心中欢悦,自以为是四禅天的人。古人说:‘一钵轻万钟。’老和尚并一钵都没有。无挂无碍,自自在在。因此胸境洒脱,体力一天比一天强壮,耳聪目明,健步如飞,自问也不知其所以然。到了第三年更进一步随心所欲,随意所之,有山可住,有草可食。是年老和尚才三十岁,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巳)。

    六奇剃发沐浴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三十一岁)老和尚一日行至温州某山,栖息岩中,有一位禅人来洞岩访问,说:‘久闻高行,特求开示。’老和尚被那禅人一问,深深地感觉惭惶,很谦虚回答他说:‘智识愚昧,又少参学,望上座慈悲指示。’禅人问:‘你如是行径,究竟有多少年?’老和尚详细告诉几年来的经过。禅人说:‘我也少有参学,说不出什么来,你可到天台华顶龙泉庵,请问融镜老法师,他是天台山第一个有道德的和尚,必能饶益你。’老和尚听到这句指示,即直上华顶,到茅庵外,见一僧,即问老法师在家没有?那僧人答:‘补衣的就是。’老和尚向前顶礼,法师全不顾视。老和尚说:‘学人特来亲近老法师,望慈悲开示。’法师顾视良久开口问:‘你是僧呢?是道呢?还是在家人呢?’答:‘僧’。问:‘受戒没有?’答:‘已受具戒’。问:‘你这般行径,有多少时候?’老和尚略说经过。问:‘谁教你这样做的?’答:‘因见古人每多苦行成道,因此想学。’问:‘你知道古人持身,还知道古人持心么?看你所作所为,近似外道,不是正路,枉用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饮,寿命纵有万年,也不过是如楞严经上所讲的十种仙之一,去道尚远。即进一步证到初果,也不过是一个自了汉而已。若菩萨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不离世间法,你勉强绝人间烟火,连裤子都不穿,未免标奇立异,又何怪工夫不能成片呢?’老和尚被法师痛处一锥,直透到底,复顶礼求开示。法师说:‘我教你,若听,就在这里住。不听,任你他去。’答:‘特来亲近,怎敢不听?’法师即赠以衫裤衣履,令剃发沐浴,作事,并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头。老和尚一一听从,并试吃粥吃饭,学天台教观,从此老和尚又是一个新生命。

    七奇裸女相就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三十八岁)老和尚自宁波至杭州途中,那时正逢三伏天气,船小人多,与青年妇女卧铺相连。夜闲人静,大家都睡得很熟,有一女子抚摩老和尚的下体,惊醒,见那女子卸衣裸体相就,老和尚不敢作声,急起趺坐,持咒,该女也不敢动。假若当时失了觉照,那就没有今日的老和尚了。

    八奇代送行李清光绪十年(岁次甲申四十五岁)五月初在途中拜香,后面来一辆马车,缓行不越前,老和尚察觉后让路,车中官人下车问:‘大师在路拜什么?’老和尚告知朝五台,报亲恩。官人也是湖南人,畅谈很欢喜。官人说:‘我现在住峨口白云寺,是你朝台必经之地,你的行李,我代你送去。’老和尚深为感谢,又落得每日轻松拜香,别无负累。五月甲旬拜到白云寺,代送行李的人就是该营营官。见老和尚到,欢迎至营部,休息三日,告辞,继续起香,五月底到显通寺,兵弁已将行李送来。

    九奇忽见光明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五十六岁)老和尚自六月二十八日堕水得救后,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在宝积寺住了几天径赴高旻,知事僧见他容颜憔瘁,问有病没有?答:‘没有。’晋谒月朗和尚要求在堂中打七,但月朗和尚要给他的职务。高旻家风严峻,如请职事拒不就,就视为慢众,要表堂,打香板,老和尚既不允就职事,只好顺受表堂,打香板,一声不响,也不说明堕水事,于是病益加剧,流血不止,小便滴精。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这样经过二十多天,一切病不觉顿愈。过几日采石矶住持德岸送衣物来供,见老和尚容光焕发,非常高兴,乃将老和尚堕水的事告知大众,无不钦叹,禅堂内职务不派老和尚轮值,以便修行。从此老和尚万念顿息,工天‘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天,夜放晚香时,开眼一看,忽见大光明好像白昼一样,内外洞澈,隔墙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形形色色,都能了见,那时才打三板。次日询问香灯师和西单师,果然不错,但老和尚不以为异。至腊月第八个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将水溅在老和尚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大梦初醒。老和尚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在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什么?假若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什么话可说?这次倘不堕水大病,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那就会错过一生,怎能有今朝?老和尚自念至此,即说一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偈曰: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十奇金龙现形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五十八岁)老和尚往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每日从三板起,至晚间开大静,除殿堂外不用蒲团,展大具,定三千拜。忽一夜在禅坐中,似梦非梦,见空中金龙一条。飞落舍利殿前天池内,长数丈,金光晃耀,老和尚骑上龙脊,即腾空至一处、山水秀丽,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看见亲母在楼阁上瞻眺。老和尚即大叫母亲,请你骑龙上来到西方去,龙下降,梦也惊醒,觉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老和尚平生梦见母亲,就只此一次。

    十一奇夜半棺动清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六十二岁)老和尚自从五十一岁到宜兴,礼仁智和尚,修显亲寺(密祖出家处)在江浙一带住了十年,又想再朝五台,先到镇江杨州朝云台山,入山东朝东岳泰山,东趋牢山,访那罗延窟(憨山老人海印寺)到曲阜,礼孔庙孔陵。在西行路上,夜宿一破庙,空无一物,只有一口破棺材,棺盖是向上仰起来的,知道棺内没有死尸,于是就睡在棺盖上。到了半夜,棺内大动几次,忽有人说话,‘我要出来。’老和尚问他是人还是鬼?答:‘是人。’问:‘是什么人?’答:‘是讨饭的。’老和尚乃笑起,让他出,状丑如鬼。问老和尚是什么人?答:‘是和尚。’讨饭的大怒,说和尚压在他头上,几至用武。老和尚说:‘我坐在棺盖上,你动都不能动,还讲打么?’那讨饭的不敢再说,自往小便后还回棺内睡。

    十二奇途遇洋兵老和尚行年六十一岁,正逢庚子义和团之乱,义和团在山东各县时常作乱。老和尚再度朝五台。路经山东遇一洋兵,以枪相向,问:‘怕死不?’老和尚答:‘倘该死汝手,任便。’洋兵见老和尚神色不动,说:‘好的,你去。’老和尚遂赶赴五台,乡人都啧啧称奇。

    十三奇祈雨息灾庚子年五月,义和团的乱,一天厉害一天,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杀日本使馆书记及德国公使,皇太后暗中纵容,至五月十七日竟下诏向各国宣战,京中大乱。六月天津失守,七月,八国联军陷北京,皇太后和光绪帝向西逃难,时王公大臣有的住在龙泉寺,请老和尚一并西行护驾,在兵荒马乱中,日夜赶程,艰苦万状,行抵达阜平县,才听到甘肃巡抚岑春暄出兵勤王,帝后大喜,出长城,进山西雁门关,那里有一所云门寺,寺内住一老僧年已一百二十四岁,帝赐黄绫及建牌坊。又西行到平阳,遍地饥荒,当地老百姓煮芋叶薯叶给帝后吃,帝后认为味很美。到西安,岑春暄请老和尚在卧龙寺祈祷雨雪息灾,佛事圆满后,雨雪交加,饥馑之灾渐息。老和尚以帝后驻西安,嚣烦日甚,乃秘密潜至终南山结茅,改号‘虚云’以避熟人的耳目。

    十四奇煮芋入定清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六十二岁)隆冬,万山积雪,严寒彻骨,老和尚独居茅蓬中,身心清净,一天煮芋锅中,跏趺坐等待芋熟,不觉入定,到第二年正月,山中邻棚复成师等久不见老和尚的面,乃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进茅蓬见老和尚入定,乃以磬开静。问:‘老和尚已吃饭没有?’答:‘没有,正在煮芋,大概已经熟了。’打开锅盖一看,霉高寸许。复成师惊讶说:‘你一定就是半月了。’相与烹雪煮芋饱食大笑而去。

    十五奇雄鸡皈戒清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六十四岁)老和尚在昆明府福兴寺闭关,有一迎祥寺僧人叩关,说寺中有放生雄鸡一只,体肥硕,极凶恶好斗,群鸡都被伤冠羽。老和尚闻言即取鸡来说三皈五戒,且教令念佛。不久,鸡性转变,不复好斗,时作‘佛佛佛’的声音,独栖树上,不伤虫,不给不食,一闻钟磬即随众上殿,课毕,仍栖树上。如此经过二年,一日晚课后,站立举首,张翅三扇,作念佛状、立化,数日不变,老和尚令人用龛埋葬,并作了一篇铭文:好斗成性此鸡雄,伤冠拔羽血流红。知畏奉戒狂心歇,素食孤栖不害虫。两目瞻仰黄金相,念佛喔喔何从容?旋绕三扑奄然化,众生与佛将毋同。

    十六奇力移巨石清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六十五岁)老和尚出关后,住鸡足山钵盂庵,以便挽救滇中僧众,恢复迦叶道场。那钵盂庵自清嘉庆后就没有人敢住,因为大门外右边有一巨石,白虎不祥。老和尚拟就白虎巨石处凿一放生池,雇工斫之不碎,挖开土方察看,找不到石根。石高九尺四寸,宽七尺六寸,顶平可跏趺坐。招包工议定向左边移远二十八丈,来工人百余名,拼力三天,无法动,工人不顾都散去。老和尚祈祷伽蓝,讽诵佛咒,率领僧人十余,不费吹灰之力,即将该石移向所指定的左方。哄动观众,惊为神助,众称该石为‘云移石’,士大夫题咏该石者颇多,老和尚也有诗纪此事。其一

    嵯峨怪石挺奇踪,苔藓犹存太古封。

    天未补完留待我,云看变化欲从龙。

    移山敢笑愚公拙,听法疑曾虎阜逢。

    自此八风吹不动,凌霄长伴两三松。

    其二:

    钵盂峰拥梵王宫,金色头陀旧有淙。

    访道敢辞来万里,入山今已度千重。

    年深岭石痕留藓,月朗池鱼影戏松。

    俯瞰九州岛尘外物,天风吹送数声钟。

    十七奇路逢知己老和尚自力移钵盂庵门前巨石后,己博得大众的信仰,于是展开修寺的工作,独往腾冲募化,留戒尘师在寺料理内务。由下关至永昌,过和木树,这条路有数百里长,粗荦难行,官民从来不曾修理过。据当地土人说:‘有一位外省来的僧人,自己发心苦行修路,不捐募,任来往的人助火食。数十年来,没有退变。因此这条路已修通了十分之九。蒲漂人感念他的德行,想修孔雀明王寺供养他,他不愿意,只顾修路。’老和尚听到这句话,认为奇怪,循路前进,将近黄昏,那僧人荷锄携畚将归。上前问讯,那僧人瞠目不理睬,老和尚也不顾,跟随到寺,见他放下锄头,上蒲团结跏趺坐,老和尚参礼,他不看,不语。老和尚也向他对坐。第二天早晨,那僧人做饭,老和尚给他烧火,饭熟,也不招呼,各自取钵盛食,吃完了,那僧人荷锄,老和尚负箕,共同搬石挖泥铺沙,共同起止。如是十余日,彼此未曾开口说话。有一天晚上月明如昼,老和尚在寺外大石上趺坐,夜深未进寺,那僧人轻步至老和尚后背,大喝说:‘在这里做什么?’老和尚微开两眼缓声合应,‘看月’。那僧人说:‘月在何处?’老和尚答:‘大好霞光’。那僧人说:‘徒多鱼目真难辨,休认虹霓是彩霞。’老和尚说:‘光含万象无今古,不属阴阳绝障遮。’那僧人握着老和尚的手大笑说:‘深夜请回休息。’第二天畅叙甚欢,那僧人自说是湘潭人,名禅修,少出家,二十四岁在金山禅堂得个休歇处,后朝山到西藏,由缅甸回国,见这条路崎岖,人马可怜,因感持地藏王菩萨往行,发心独修这条路。数十年来,不曾遇见知己,现年八十三岁了。今日有缘,才倾吐这一段因缘。老和尚也把自己出家的因缘告知那僧人,第二天早饭后彼此大笑而别。

    十八奇祭品旋空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六十八岁)春正月老和尚由北京运龙藏返鸡足山,先至沪,经厦门,忽接鼓山来电,说妙莲老人正月在龟山圆寂,厦门诸山长老僧众都到鼓山参加老人荼毗礼,灵塔移设鼓山下院,筹备善后一切事宜。妙老是老和尚的剃度师,老和尚自从披剃后,就流荡四方,从未奉侍,而且数十年来未通音讯。今遇这最后因缘,自然要兼程上山,料理龛塔,分光舍利。当龛塔工竣后,大雨滂沱,半月不停,大众都以为忧。老和尚虔心祈祷菩萨加被,妙老显圣。四月初八菩萨戒毕,天放晴,初九大晴,是日官绅士庶来山者络绎不绝。初十入塔时天坪祭斋百桌,大众诵经,上供毕,念变食真言时,忽一阵旋风,将祭品,旋于空中,灵龛顶一道霞光,直贯塔顶,大众齐心赞叹。礼毕,又大雨如注。妙老灵骨以一半入塔,一半运南洋极乐寺供养,当妙老骨灰南行至槟榔屿时,观音亭及大众迎灵者数千人,当念经毕,念变食真言时,又忽起旋风,将万花吹散,灵翕顶涌白光,直透二里外的塔顶。这就是老和尚报师恩而妙老显圣的奇事。经云:‘密行难思议’。的确不错。

    十九奇哄动暹京清光绪三十三年老和尚料理妙老身后事毕,转船赴暹罗,住龙泉寺,一日趺坐,一定九日,哄动暹京,自国王大臣以及男女善信,都来罗拜。出定后,国王请至宫中诵经,百般供养,肃诚皈依,官绅士庶皈依数者千人。

    二十奇老龙迎经清宣统元年(岁次己酉七十岁)老和尚起运藏经,经腾冲,下关各镇,多承地方迎接,在路上数十日人马平安,独由下关进大理时,忽雷电交作,洱海波腾,云气变幻,景色万千,又不下雨。到寺门,行迎经大典,安妥,乃大雨滂沱,次日天仍大放晴,大众都说,这是洱海老龙来迎经藏。

    二十一奇黄牛皈依老和尚运经到腾冲寓万寿寺时,正在与提督张松林坐谈的时候,忽一黄牛奔至座前,跪下,双目流泪,随后牛主杨胜昌率领多人到寺,要将牛牵回屠杀。老和尚向牛说:‘汝想逃生须皈依三宝。’牛点头,老和尚即说三皈依,令牛起立,驯服好像人一样。老和尚拿钱给牛主抵牛命,牛主不受,大为感动,发心皈依,誓改行业,并吃长素。

    二十二奇片言息兵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七十二岁)云南宾川县知县张某,长沙人,精明强干。宾川县盗贼很多,张知县加以穷治,杀戮甚众,愈杀而盗焰愈炽,且结成会党,士绅为保家起见,也挂名会籍求免,张知县不顾一切,加以严惩。鸡足山僧人也有加入会党的,遭张知县捕去数十人,独对老和尚恭敬备至。辛亥革命事起,宾川县会党首先回应,攻县署,张知县虽无外援,明知必死,然仍坚守。老和尚看见这种情况,乃下山赴县府。众见老和尚来,说:‘张知县罪大恶极,请诱他出来杀之,以平众愤。’老和尚答:‘好好。’复向群众的魁首说:‘杀张某是极容易的事,但边地谣传,大事未定,你们围城杀官,倘有一枝救兵来,怎么得了?’大家以为老和尚的话是对的,围遂解。张去县,而滇省已独立,蔡锷任滇省都督,张知县的儿子任外交司长。事后,张知县以函告老和尚说:‘公非独救吾生,且造福宾川。不然,杀父之仇,吾子能不报吗?’又民国成立,西藏王公活佛,恃险远不肯易帜,中央命滇省出兵两师加以讨伐,以殷叔桓为总司令,前锋已达宾川。老和尚以边衅一启,祸无宁日,于是前赴大理,拜访殷总司令,说:‘藏人素来信佛法,何不派一位明佛理的人去游说,岂不是不战而胜吗?’殷以为然,乃请老和尚为宣慰法师。老和尚说:‘我是汉人,往恐无功,丽川有一位喇嘛东保,腊高有德,藏人敬信,曾授四宝法王,请他去,事必有成。’殷遂备文派员陪老和尚晋谒东保。保以衰老辞。老和尚说:‘赵尔丰用兵之祸,藏人至今寒心。公宁惜三寸舌而残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吗?’保立起谢说:‘我去我去。’保受命,以老僧法悟副之,入藏,要约而还,滇遂罢兵。

    二十三奇说服根源辛亥革命,清帝逊位,各省逐僧毁寺,风动一时,那时滇省掌握新军兵柄者是协统李根源,痛恨各方僧徒不守戒律,将亲督兵赴诸山逐僧拆寺,又忖老和尚是一个穷和尚,怎么这样得民心?其中必有怪事,于是指名递捕。各寺僧人逃避一空,鸡足山中老和尚所住持之寺内有僧百余人,个个惶恐,有劝老和尚暂避者。老和尚说:‘你们想离开就离开,如属业报,避也避不了,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过数日,李根源果率兵入山,驻军悉檀寺,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及佛殿,诸天殿,老和尚以事急至此,乃独自下山,到军门,持名剌见李根源,守兵及阍者认识老和尚,叫他赶快逃走,不肯通报。老和尚不顾一切,径入,见李根源正和前四川布政使赵藩坐在殿内,老和尚向前敬礼,李不顾。赵藩与老和尚是旧交,问老和尚到这里来有什么事?老和尚敬礼详述一切。时根源怒形于色,厉声问曰:‘佛教何用有何益?’老和尚答:‘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语其初机,则为善去恶。从古政教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宁,而天下太平。’根源面色稍改,又问曰:‘要这泥塑木雕作么?空费钱财。’答:‘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无敬畏,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以成。即以世俗说,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亦不过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说到究竟,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根源面略现笑容,叫左右拿茶点来。又问:‘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许多怪事,实在是国家的废物。’答:‘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不能因见少数不肖僧,而遂罪及全僧,岂因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就是你今天统领兵弁,虽然军纪严明,但你能保证一一如你的正直么?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秉佛化,护持三宝,潜移默化,其用弥张,不一定全是废物。’根源听了这一段话,更觉欢喜,再谈一会儿笑逐颜开,一会儿俯首向老和尚致敬。于是同进晚斋、秉烛深谈,由因果分明,说到业网交织。由业果因缘,说到世界相续,众生相续,言愈畅而理愈深。根源有时用温言接应老和尚,有时以容貌礼敬老和尚,不觉喟然太息说:‘佛法广大如此,我已杀僧毁寺,罪业深重,奈何?奈何?’老和尚说:‘这是一时的风气,不是你一个人的过,只要以后极力保护,那就功德莫大。’根源极为欢喜,即移住祝圣寺,跟随老和尚杂处众僧中,蔬食数日,到八月四日山中忽大现金光,自山顶到山麓,草木都成黄金色。相传山中有三种光。一是佛光二是银光三是金光。佛光连年都有,银光和金光,自开山以来只见过几次。根源更为感动,执弟子礼,请老和尚为鸡足山总主持,乃引兵去。

    二十四奇八哥念佛一九一二年(岁次壬子七十三岁)老和尚在云南组织佛教分会,是年在佛教会中有乡人送来一个八哥鸟放生,该鸟已能说话,老和尚说皈依后教他念佛,即不吃荤,非常驯良,自知出入,日常念佛及观音菩萨圣号,从未间断。一日忽被老鹰掠去,飞在空中还是念佛。八哥鸟虽是异类,但能尽此报身,生死之际,不舍念佛,为什么我们人还不如鸟呢?

    二十五奇冤鬼受戒一九一五年(岁次乙卯七十六岁)举行春戒,期满后,邓川县有一位姓丁的绅士,是清朝的孝廉,只生一女,年十八,尚未出阁。一日,忽然不省人事,全家仓惶,不知怎样才好。醒来后即变作男子声,指父大骂:‘你丁某,恃势诬我是土匪,以致丧失了我的生命。我是大理西川人,名字叫作董占彪。你还记得吗?今在阎王前告准,要报八年之仇。’说毕,持刀逐父,丁大骇,避匿他处,不敢归家。鬼每日必来,鬼来时女就变形态,闹得全家不安。时鸡足山派素琴素值二僧往邓川办事,过丁家,看见鬼附女身,凶恶可怕,就对鬼说:‘劝你不要这样,令地方不安。’鬼说:‘你们出家人不要多事。’僧说:‘本来不与我们相干,但我们的师父常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愈结愈深,何时得了?’鬼稍稍想了一想,问:‘你们的师父是谁?’僧答:‘祝圣寺虚云老和尚。’鬼说:‘我也闻名,但没有见过,肯与我受戒吗?’僧答:‘大慈大悲,度一切苦危,怎么不肯呢?’二僧劝鬼,令丁姓出钱超度,可以么?鬼答:‘丁某伤天害命,我不要他的钱。’僧说:‘今地方送你些钱,可以吗?’鬼又作恨声说:‘此仇不报,我恨难平,待我去问过大王,你们明日在这里等我。’鬼去,女子起立,含羞入室。第二天早上鬼先来,僧后到,鬼责僧失信,僧告知因公耽误。鬼说:‘我问过大王,说祝圣寺是个好道场,准我去,但要你们亲自护送。’于是地方绅士十余人随同二僧到祝圣寺,向老和尚谈说是事,次日设坛为之念经说戒,从此安静。

    二十六奇举石离地一九一七年(岁次丁巳七十八岁)春由观音亭起运玉佛,雇用工人八名,说明送到鸡足山,酬费若干。所经山岭崎岖,走了几十天到野人山,八名工人疑心玉佛中藏有金珠钞票,乃置佛地上不肯抬走,声言要加价数倍。老和尚温言劝勉,工人更声势汹汹,强蛮不可理喻。老和尚瞥见道旁有一巨石,重约数百斤,笑问工人说:‘这个巨石和玉佛那一种重些?’工人答:‘那石重,大约比玉佛重两三倍。’工人说毕,老和尚用两手举石离地尺许,工人咋舌,不敢多说,并婉谢曰:‘老和尚是活佛。’工人抬玉佛至山,老和尚厚厚赏赐。老和尚本无此举巨石之力,这次似有神助。

    二十七奇招安滇匪一九一八年(岁次戊午七十九岁)滇督唐继尧备书令宾川县知事入山迎请老和尚赴昆明,是时四境不安,道途艰险,县知事请老和尚乘舆并派兵护送,老和尚谢却,率徒修圆同行,一笠一蒲一铲一藤架步行而往。经楚雄遇匪,搜出唐继尧的信,威吓拷打。老和尚说:‘不必打,请见你的总司令。’匪徒即拿见其首领杨天福吴学显。一见面大喝说:‘你是什么人?’答:‘鸡足山和尚。’问:‘什么名字?’答:‘虚云。’问:‘进省做什么?’答:‘做佛事。’问:‘做佛事为什么?’答:‘为人民祈消灾难。’问:‘唐继尧是个土匪,你为什么去帮忙他?他是坏人,你和他往来,也是坏人。’答:‘你说坏人,也是难说。’问:‘何以难说?’答:‘往好处说,人人都是好人。往坏处说,个个都是坏人。’问:‘这话是怎样讲?’答:‘假使你和唐两位,都是为国为民,福国福民,乃至你们部下,个个都如此,岂不是个个都是好人?从坏处说,你说唐是坏人,唐说你是坏人,各有成见,如同水火,兵连祸结,害尽人民,岂不是个个都坏?老百姓从左是盗,从右是匪,你们想想可怜不可怜?’杨吴两首领听了老和尚一番话,不觉大笑。吴说:‘你说的话不错,但是怎么样才好?’答:‘依我说,你们不要打,请你们招安。’吴说:‘难道叫我投降吗?’答:‘不是这样说,我说招安者,因为你们都是贤才,是招国家之贤士以安地方也。只要你们不存私见,安民救国,岂不是好?’吴问:‘招安的手续向什么地方办理?’答:‘当然向唐办理。’吴说:‘向唐就不干,他杀了我许多人,关禁我许多人,现正要向他报复,怎么可向他投降?岂有此理?’老和尚说:‘你不要误会,我说向唐办理是有理由的。因为唐是现在中央委派的官吏,事权在手,将来你是中央委派的官吏,事权也在手。唐杀了你许多人,我这回去做佛事,就是超度士兵亡魂。至于关起你的人,我要请他大赦的。假如你不听我劝,古今战争,胜败难说,你与唐各有各的力量,究竟你比唐总要差些,他有人有财有补充,有中央力量。我今日不是向你招安,路过此地,总算有缘,为国息争,为民安乐,方外人不惜饶舌。听与不听,还是你们自己斟酌。’杨吴等听了这一番话,大为感动,反托老和尚做代表。老和尚说:‘代表不敢当,请你们提出条件,我有机会,当向唐说。’杨吴审议再三,提出六条:一、在招安前先放回我们的人。二、不得把我们的兵解散。三、不得将我们的职权取消。四、我们队伍归我们管。五、过去两家战争事不得追究。六、招安后彼此兵丁不得有两样待遇。老和尚说:‘这样的条件,想不成问题。等到和唐商量后当有公事给你们,和派员和你们接洽。’吴说:‘烦劳老师父,事若办好,我们感谢!’老和尚说:‘不必言谢,我是顺便经过的’。第二天出营盘,约半里,忽见数人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连呼请菩萨恕我们。老和尚一看,才知道是昨天殴打他的兵弁,老和尚不但不生气,反多方慰劳,并劝他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些兵弁都感激涕零而去。老和尚到了昆明后,将路上遇见杨吴的经过,详细告诉唐,并请唐做三件事:(一)于道场起经之日,全市禁屠。(二)大赦牢狱。(三)赈济难民。唐听说,当下大喜,即日办理招安及其它各事,于是地方免遭兵祸,杨吴二人被委为大队长,始终不变。

    二十八奇烛开莲花老和尚在昆明法会开始时,唐继尧遵照老和尚的意见,禁屠及大赦,是日全堂各坛蜡烛尽开灯花,如莲花状,霞彩夺目。随缘的善男信女,都来围聚观看。法会经四十九日圆满,送圣时,空中现出幢幡宝盖,飘漾云中,全城民众,罗拜于地。唐大生信心,合府皈依。

    二十九奇双鹅绕佛1920年(岁次庚申八十二岁)张拙仙居士以雌雄二鹅送至昆明云栖寺放生,请说皈依,二鹅俯首静听,至说戒毕,举首作欢喜状,从是日起,二鹅常随人上殿。人念诵,鹅即视听。人绕佛,鹅随绕佛,经久不变,人人都欢喜这一对鹅。经过三年,一日,雌鹅在大殿门前旋绕三转,举首望佛蜕去,毛形不萎,葬以木盒。其雄鹅鸣声不止,意如恋慕,过数日不洗澡,不食饭,也在殿前站立观佛,张翅一扇化去,也葬以小棺,双鹅共造一冢。

    三十奇途拾金玉1921年(岁次辛酉八十二岁)春,因唐继尧听老和尚之劝告,将滇督职位让给顾品珍。自二月起天雨不止,城内可行舟,顾品珍命士兵每日在城楼放大炮轰天,意思是想藉火力以去天上阴霾,可是毫无效果。至七月后,又大旱数月,河内扬尘。这种水旱情形,向为滇省所未见。秋间热毒蒸腾,喉疫大作,死人数千。时老和尚住华亭寺(后改云栖寺)遭这样的凶岁,修建道场事暂缓进行。一日早老和尚进城,午后回山,中途在树底下歇凉,拾一包裹,打开一看,内有金玉钏金玉环表等物,滇币八千元,法国币万余元。老和尚复将各物包好,坐在树下等失主来取,将近黄昏,而离寺尚远,乃将物带走,等明日再来,将到山下,渡海时忽见一女子跳下海,老和尚见义勇为,即下水救护,女不肯,力牵之上岸,女寻死,强伴之到寺,拿衣给她换,拿饭给她吃,劝慰颇久,女方说:‘我姓朱,长沙人,生长云南,年十八,父在城内福春街开药行,只生我一人,因孙师长到家求婚,自称没有太太,父母信以为真。过门后,方知道有元配,受骗,而元室凶恶,屡遭毒打,翁姑调解不开,父母又怕孙师长的权势,至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因此带了些金银首饰逃出,想赴鸡足山投奔虚云老和尚出家,因为不认识路,走了两天,在路上又怕有人来追,不知不觉将包裹遗失,今非死不可。’老和尚问她遗失了什么对象,所答和老和尚所拾得者相同,于是令法师为该女说皈依,并通知朱孙两家翁姑亲戚等数十人来寺和解,说皈依,其夫及大妇跪在佛前,立誓忏悔前非,相抱大哭,在寺数日,男女老少都皈依三宝受戒而去。

    三十一奇设坛求雪1922年(岁次壬戌八十三岁)滇省自顾品珍接掌督军后,连年灾荒,人民病苦,死亡无算,自将领以至士民,无不思念唐继尧的恩德,大家议定迎唐回任。唐接受众意返任后即亲到云栖寺,请老和尚祷雨,设坛三日雨大降,但喉疫还是不能止息。唐又说:‘闻雪能止喉病,现在是暮春,怎么能得雪呢?’老和尚说:‘我来设坛,你竭诚求之。’唐应允,斋戒,过一日雪下盈尺,喉疫顿止,大家都说佛法不可思议。

    三十二奇火生莲花1923年(岁次癸亥八十四岁)修七众海会塔,当挖土建筑的时候,去土一丈多深,发现一棺,上面写了嘉靖四年沈阳李太夫人,开棺取出尸体,面目如生,老和尚颇以为异,用火焚化,火中烧出莲花形,化毕,将骨灰送入女居士塔。

    三十三奇禅人自化1924年(岁次甲子八十五岁)修理云栖寺全山祖塔及七佛塔,共十六座,修全寺佛像,五百罗汉,胜因寺大殿,铸大铜佛三尊,修西方殿,塑三圣像等事,春戒期间老和尚请具行禅人尊证,比丘戒过,禅人即告假住下院,至三月廿九日午餐后,往胜因寺大殿后晒坪内,自取禾秆数把,披袈娑跏趺坐,左手执引磬,右手敲木鱼,面向西念佛,自放火,寺中数十人,没有一人知道,墙外人见内放大火光,进看不见禅人,至殿后见趺坐灰上不动,衣物如故,只有木鱼磬柄烧成灰。老和尚请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料理禅人后事,张王见这样奇怪的事,即报告唐继尧,唐率全家观看,巍然近前,至身取引磬,忽尔禅人全身倒下,成一堆骨灰。

    三十四奇枯梅开花1926年(岁次丙寅八十七岁)春,老和尚在云栖寺传戒,十方缁素云集,大德阿阇黎正登千花台,代佛宣扬菩萨心地戒本,殿前老梅枯枝忽生白莲花数十朵,大如盂,微妙香洁,须如张宝盖,大家正在惊奇,更看前后菜园,所有青菜尽放青莲花,每花中心好像立一佛像。事属稀有,张拙仙居士曾有诗记其事:华亭千岁劫如灰,云瑞重逢五色开。苦菜遍呈青玉佛,枯梅欣涌白莲台。法筵优钵诸天雨,道树菩提自性栽。正听阇黎宣戒本,一花复现一如来。

    三十五奇铁树开花1930年(岁次庚午九十一岁)老和尚已在福建鼓山任住持一年,诸事整理,略为就绪,春戒期,请文质和尚为羯磨,正为众讲梵网经时,方丈丹墀旧有凤尾铁树二株,古德相传,一为闽王所植,一为圣箭祖师手植,都是唐代物,已过千年了。这种植物最难长大,极耐久,每年生长二片叶而已。现在这两株树都有一丈多高,从来没有开过花。在戒期中忽花开满树,远近的民众都来观看,络绎于途,老和尚曾作一偈以志奇:优昙钵罗非凡品,随佛示应现金花。世间彩凤称祥瑞,现则吉祥喜可嘉。兹山丈室两铁树,人言此卉向无葩。定是主林神拥护,故将仁寿放流霞。按老和尚于民国十七年为募云栖寺圣像款,至香港,时陈铭枢主粤,派员接至广州,仕颐养院,同游白云山能仁寺。陈拟请老和尚住曹溪南华,未允,转福州,回鼓山讲经,圆满后赴宁波阿育王寺拜舍利,再朝普陀,至沪住香山庵龙光寺。十八年正月由沪回鼓山,海军部长兼福建省主席杨树庄和前主席方声涛率官绅留老和尚住持鼓山。老和尚以鼓山系他剃染初地,缅怀祖德,义不容辞,遂就任。十九年秋九月回滇,将云栖寺交给定安和尚,自己仍返鼓山。

    三十六奇龙王求戒1932年(岁次壬申九十三岁)春,老和尚在鼓山传戒,忽来一老者,须发皓白,容貌清奇,一直进入方丈室,跪在老和尚面前求戒,问其姓名,答:‘姓杨,闽南台桥人。’有一位新戒子法名妙宗,也是南台人,从来就没有看过这位老头儿。到菩萨戒毕,给牒后那老人不见踪迹。等到妙宗回南台,至龙王庵见坐像,俨然就是同戒的老人,且戒牒还握在神像手中。当时哄动南台,都说是龙王向老和尚求戒。

    三十七奇雄鹅立化1933年(岁次癸酉九十四岁)春,日军占领山海关,人心思动,十九路军在福建举事,全省寺庙一律禁止留单,以免匪徒匿迹。只有鼓山还准留海单,于是各方云水僧人涌集至鼓山约一千五百人之多,斋粮极形困难,幸尚能维持一粥一饭。六月放生园落成,郑琴樵居士送鹅一群来,其中有一只雄鹅特别奇怪,体重十六斤多,一听到木鱼声即张翅引吭,抱入佛堂,则镇日视佛。如是经过一个多月,乃立化于佛前。郑居士认为奇怪,请用僧例付荼毗,火化时没有异味,因筑一万牲坑葬鹅骨灰。这里有一件奇事要附带说明的,就是这放生园为异牛祠故址。怎样叫做异牛祠呢?只要看陈宝琛太傅做的记文就可明白。放生园记虚云方丈,建放生园成:予曰:‘此异牛祠故址也。’忆左文襄公(宗棠)督闽时,有奔牛入署,跪堂下不起,召寺僧奇量,令善畜之。越十八年,督师至闽,遣沈道应奎往视之,已毙矣。追述其皈依后异迹,寺僧就其瘗处,立异牛祠焉。今又将五十年,此鼓山放生一故实也。予所亲见者,故及之。癸酉夏闰五月听水居士陈宝琛记。时年八十有六。此外又书一联如下:诵莲池大师文,与世同修净土忏。感湘阴相国事,鼓山曾见异牛祠。

    三十八奇梦见六祖1934年(岁次甲戌九十五岁)二月,有一天晚上老和尚于趺坐中,似梦非梦之际,见六祖大师到,对老和尚说:‘时候到了,你应当回去。’第二天早晨告诉弟子观本说:‘我的世缘恐不久了,昨晚梦见六祖召我回去。’观本师以语相慰。至四月间,一夕三梦,都是六祖催老和尚回去,不久,广东官绅护法礼请电至,老和尚以六祖道场也有继憨山重修的必要,于是决计赴岭南,重兴六祖道场曹溪南华寺。

    三十九奇虎伏阶下1934年老和尚到曹溪,冬,诸护法坚请传戒,见殿宇倒塌,房屋破坏,只得盖搭葵蓬竹屋以住众,各方来客达数百人,粤韶官绅眷属多来随喜,皈依老和尚者甚众,冬月十七日结坛正殿,入夜说菩萨戒时,江孔殷之子叔颖站立在藏经楼上,首先发见曹溪门外有两道电光,近前一看,是一头大虎,大众哗然,兵弁正拟发枪射击,老和尚骤至喝止,大虎即驯伏阶下,老和尚给他说三皈依,嘱他隐深山,不可随便外出,更不要伤人,虎颇有领悟,三叩首而去,回视犹恋恋不舍。以后每年必出巡一二次,山猪野兽绝迹。偶闻虎啸声,老和尚即出庙,好好安慰他,遣他去。老和尚说三皈后并说一偈:虎识皈依佛,正性无两样。人心与畜心,同一光明藏。

    四十奇枯柏生枝1935年(岁次乙亥九十六岁)春,老和尚应香港东华三院请,建水陆道场,坛设东莲觉苑,法会圆满后转鼓山,辞职,由圆瑛法师继任住持。辞职后回南华,先培修祖殿,建观音堂,及寮房等工程。冬月戒期,四方来者数百人,自明代憨山清公而后,冷落数百年的祖庭,忽欣欣有朝气,而寺后伏虎亭之北,卓锡泉之南,九龙泉畔,有参天老柏三株,都是宋代古树,其中一株上端已枯折,其余二株杈枝摇落。在戒期中忽发生新枝嫩叶,次第向荣。从前唐玄奘赴印度取经,灵岩石的古松,枝枝西向。等玄奘回来的时候,枝枝又东回。门弟子欢欣鼓舞说:‘教主快回国了。’大家都往西迎接,玄奘果归。遂叫这株松为摩顶松。这枯柏生枝的瑞应,也和摩顶松相仿佛。

    四十一奇野狐解脱1936年(岁次丙子九十七岁)老和尚在南华放春期戒坛毕,曹溪驻防军第十团团长林国赓送来毛泽光润白狐一头,对老和尚说:‘这狐来历颇奇,初于广州白云山被打猎的人所捕获,后来广州拆城,开马路,该狐从城垣逃出,又被捕,友人以四十元买得,本想煮食充补品,因见那狐双目炯炯有光,且解人意,不忍杀,送至广州动物园中。后友人因事系狱,案久不决,会有扶鸾的人,友人的妻即叩问吉凶,临坛还没开口而乩动,所示恰中其隐,判是囚该狐的报应。并示知南华寺现有高僧主化,宜速将狐送往放生,讼事才可解。友人的妻阅示甚骇,急设法赎狐,请我带来寺中,皈依三宝。’老和尚听到这一段话,就为狐说三皈五戒法,纵之后山林丛中,该狐自受戒后即不吃肉,肚子饿了就回寺求食。一日修寺工匠,戏以肉块掺在花饵中,狐怒目睨工匠,好像怪他们相欺,遂逃去,数日不来庙。一天被乡人所逐,猱升十余丈高的树岭,抱枝长叫,老和尚出而探视,一见老和尚即急趋下树,跃揽衣袂。老和尚带狐回寺,置一木柙以安狐居,间或出柙盘桓寺中,不再栖林中。又一日蒋介石到寺,卫士十余人随行,至曹溪山门口,见白狐,卫士拟开枪,蒋制止,狐摇首掉尾导蒋前行,至大殿中即飞跑至方丈室,衔老和尚衣下楼,与蒋会晤,具说因缘,彼此大笑。狐每见老和尚趺坐,即伏在禅榻上,见老和尚闭目坐久,有时以前足捋老和尚的须为戏。老和尚打开眼睛一看,每说:‘你有灵性,不要太野,更不可出山门外与店家小儿女嬉。’又一天不知怎样被车辙轹至重伤,匍匐不能起,老和尚来探视,还勉强挣扎,以伤示老人。老和尚知道狐伤不可治,因怜悯它的痛苦,乃开示说。‘这个皮袋,无足留恋,汝须放下,忏悔过去的宿业。一念之差,堕于异类,复遭恶报,遭此痛苦,现在宿业报满,愿汝一心念佛,速得解脱。’狐似会意,点首者再,呃逆三声而逝。

    四十二奇神改河流1936年春,老和尚修理各殿宇,陆续有成。当时的国府主席林森,司法院长居正,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先后到南华,林居二人愿助重建大殿,蒋愿助重凿新河。因曹溪河流距离寺前计一百四十丈,年久失修,砂石冲积,水路改向北流。直射寺门,在地理上叫做反弓格。老和尚乃勘定水线,改筑新河,填平旧河,全程计八百四十多丈,需用工人三千名,所费甚巨,蒋公既慷慨布施,当即动工。不料七月二十夜,雷雨大作,终霄如万马奔腾。第二天清早,水涨堤平,冲开新河,一如所定界线,旧河已为砂石淤塞,且涌起数尺,反成寺前一字案,这是神改河流的奇迹。

    四十三奇树神求戒1942年(岁次壬午一百有三岁)春戒期间,忽有行者来求授比丘戒。问他姓什么?答姓张。问他什么地方的人,答曲江人。问他多少岁,答现年三十四岁。问他有没有剃度,答没有。问他有没有三衣钵具,答也没有。老和尚鉴其诚心,乃赐法名曰常辱。没有进戒堂以前,服役甚勤,每日打扫全寺院道廊庑不少懈,而性缄默,不与众言笑。进了戒堂以后,学戒也事事如律。等到三坛戒满,梵网戒毕,那人忽然不见,袈裟戒具统统留在戒堂。第二年春戒期将到,那人忽来入梦,索领去年戒牒。老和尚责问他到什么地方去了。答没有去什么地方。问现在住在什么地方?答与土地同居。老和尚梦醒后记其事,知追老樟树神来求戒,于是在头山门樟树下土地坛设供一堂,将原戒牒焚而归之。真是至诚感神,不可思议。观本法师曾有颂记其事:是鬼神村,是破窥堕。道无古今,只是这个。胎卵湿化,地水风火。弱肉强食,因因果果。放下屠刀,无尔无我。各遂其生,有何不可。大道无朕,螟蛉蜾嬴。大同不同,一场摩罗。按明万历庚子年憨山清公入住曹溪,当时尚有不法僧招集四方亡命,盘据山中,屠沽淫赌,到后来憨山圆寂,即不可收拾。民国甲戌李汉魂迎请老和尚重兴南华,老和尚看见这般情况,狼藉荤秽,发誓要加以廓清。于是准古规,荤酒不许入山门之例,严申告诫,派方外人以纠绳。请地方官以厉禁,并在樟树下建土地祠加以镇压,如是数年,群情始戢,恶风乃革。

    四十四奇山蜂倾巢1944年(岁次甲申一百有五岁)夏,南华建水陆道场,请老和尚由云门回寺主持佛事。前一月,山蜂倾巢而来,大如拇指,先在法堂左右廊各营一巢,形状好像大殿的灯笼,其组织工致,又好像图案水波纹,万千重迭,无丝毫出入,且具四色,极其美观。后又在曹溪门外大树上结一巢,更大。那一群蜂不螫人,纪律严明。那时,四众云集,都说是神蜂来朝。老和尚由云门到南华后亲往巡视,首座观本,知客惟因,居士岑学吕林远凡李执中等随行。老和尚看了很久,对大众说:‘这是人头蜂,平时栖止在深山石岩中,都市里是不易见到的。现在到这里来,恐怕有什么不吉之事发生。’是夜老和尚告知岑居士说:‘四方蜂动,这里将被兵祸,不过没有什么大碍。假如有事的话,我会派人来接你,不必担忧。’道场圆满后,老和尚回云门,至腊月十二日日寇陷曲江,十八日土匪劫南华,匪徒运财物出寺后不及半小时,由云门派来接岑居士的僧人已接踵而至。老和尚有先见之明,于此可见一斑。

    四十五奇黑龙附身1944年春戒期间有黑龙怪乞求授幽冥戒。故事是这样的,初,江西南昌氏女,深闰待字,清江县有一位医生名叫谢双湖,年五十余岁,无子,想娶氏女为妻,该女听说双湖信奉佛教,就愿意嫁他,结婚的晚上,该女被怪物缠绕,不能与新郎同床。因为该女年方及笄时,忽有怪物附身,向女求爱,女坚决拒绝,怪物紧缠女身,以鼻出水,嬲女几至死,自是时来时去,双湖并不知情。结婚后女将这种情形告知双湖,也无可如何。民国三十一年该女投清江县清净庵,削发为尼,法名演慧,而怪物往来如故,她的师父常开师告诉她说:‘听说虚云老和尚主化岭南,是当代的一位大德,你何不去求他?’该女遂于三十三年春,由双湖伴来南华乞戒。一日过堂绕佛,该女忽晕倒于地,久久方苏,既得戒,怪物告女说:‘汝今得戒,我已不能奈何汝,自今以后,只有天天追随汝以等待你犯戒。否则,汝当代我一同乞戒。’女答:‘乞戒须姓名容像,汝来去无踪,又无姓氏,怎么能得戒?’怪物说:‘我名黑龙江,容像请你代我画一张。’女答:‘我不识字,也不会画,怎么办呢?’怪物说:‘那很容易,你只要拿起笔就可画。’女依照怪物的话去做,垂首好像睡觉一样,一会儿画成,龙头人身,鳞角齐备,由女抱之跪在老和尚面前说幽冥戒,患始绝。后将该像供南华供德堂,日寇至,始被焚去。

    四十六奇巨掌伸入1945年(岁次乙酉一百有六岁)春,老和尚又往南华传戒,云门寺住有二僧,一名古根,一名传真,同居一寮房,古根因小病,不赴夜堂念佛,传真也懒去。一会儿房门开,一巨掌伸入,几塞户,有一黑影执传真掷去,责他说:‘菩萨开道场,成就你们,汝今懒惰不出坡,不上课,不知惭愧,该打’,击其臀部十数回,古根惊醒,见一黑影瞥然而去。大众集合起来看传真被打处,黑瘀浮肿,医治月余才康复,皮肉尽脱。当鬼打传真后之第二晚,有一僧系军籍出身,善技击,携一铁棒,卧传真床上,片刻黑影又来,僧想起来搏斗,但全身如被缚不能动,只听到黑影说:‘你存心不良,既出家为佛弟子,当去军人习气,我今不打汝,让汝自己忏悔。如果再不改过自新,以后要重重惩罚你。’黑影去后,该僧飞遁,不敢做声。四月间,老和尚自南华回云门,夜深趺坐间,见一青袍白须老翁致敬说:‘弟子住在山后,已经数百年了,师往南华,弟子也恰好外出,孙辈不肖,扰及清众,已责诫他们了,今天特来向师谢罪。’老和尚答:‘你们既然形成异类,就要彼此相安不必多现。’老翁谢去,后不敢扰。

    四十七奇绯桃璀璨1946年(岁次丙戌一百有七岁)七月七日为抗战一周年纪念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寺院诵经,追荐阵亡将士及死难人民。粤省佛教会推派代表赴云门迎接老和尚莅临主法,省主席罗卓英也派员赍函劝驾。老和尚慨然随顺,冒暑前往。九月十七日在净慧寺建水陆道场七昼夜,结坛时绯桃一株,忽然花开满枝,璀璨耀目,十多天都不谢,观者塞途。胡毅生居士有诗记其事:法会俨未散,绯桃花满枝。如何黄落后,倏变艳阳时。卉木尚灵感,幽冥从可知。该林久芜秽,何日与加持。

    四十八奇死而复苏1951年(岁次辛卯一百十二岁)春戒期中,有人扰劫云门,老和尚被毒打,三月初三日病重时,趺坐入定,闭目不视,不言,不食,不饮水,只有侍者法云、宽纯,日夜看护,端坐九日,十一日渐倒下,作吉祥卧,侍者以灯草试鼻官,气已绝,诊左右手脉也已停止,但颜色如常,体尚温。十二日早微闻呻吟,旋开目,侍者告诉所经过的时间。老和尚说:‘我觉才数分钟而已。’即命侍者法云快快为我执笔记事,但不可轻对人说,致启疑谤。老和尚吩咐毕,即从容说其经过。说:‘我刚才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讲的人很多,其中有十多人是认识的,例如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都在座,我合掌致敬,他们指示我坐在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我坐在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没有听完,弥勒指我说:“你回去。”我说:“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一偈:

    识智何分,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幻无所著。

    知幻则离,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善恶安乐。

    悲愿度生,梦境斯作。

    劫业当头,警惕普觉。

    苦海慈航,毋生退却。

    莲开泥水,端坐佛陀。

    以下选有很多句,记不清了。此外还有开示,现在不说。’老和尚死而复苏后,不久即被迎赴北京。

    (根据云门弟子江右囤圃苏芬宽囤讲述)中国其他 学贯三教--南怀谨    南怀瑾(1918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

    国立艺术院第二期毕业;

    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

    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

    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期间在峨眉山中锋大坪闭关两年。(为了修学)

    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1947年返回故乡乐清,不久,归隐于杭州三天竺之间。后又在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1949年春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讲学。

    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后创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和“十方丛林书院”。

    1971年创办《人文世界》杂志

    1976年到1979年闭关于闹市三年

    1985年旅居美国,成立弗吉尼亚“东西学院”。

    1988年到香港居住。

    1993年应妙湛长老之邀到厦门南普陀寺主持“南禅七日——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

    近年来居住在大陆上海等地。

    [编辑本段]影响

    南怀瑾的著述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个重要引导,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可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的作用功不可没。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在中国大陆有多数的民众由西方哲学转入东方文化,代表作品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其中刊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

    在台湾则多由佛道入门(大多数为佛教众),佛教学方面如‘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南怀瑾可说是密教准提法在台湾香港的重要推动力。

    道家方面,南怀瑾的书籍在命理及中医学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阶,如‘老子他说’、‘庄子諵哗’、‘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等

    [编辑本段]太极拳与道功——南怀瑾先生讲述

    缘起

    太极拳协会会长“立法委员”韩振声先生,曾经以「太极拳与道功」这个问题来问我,所以就我个人年轻时学拳的经验提出来与他砌磋研究,我们一致以为学太极拳到最后阶段,应该走入修道的途径较为圆满。由于那次相谈得很投契,后来又应他的邀请于“民国”五十五年(一九六六)十一月十一日,假立法院第二会议室做了此次讲演。当天报纸刊出的新闻,误以我为国术家相称,实在不是事实,只是觉得国内的武术精神,与日俱衰,令人忧心,正如今日中国文化之亟亟待兴一样,而返观太极拳在欧美各国则日益流行,每回看到国外寄来的拳姿照片,却又不免有「橘逾淮而枳」的感慨,因而藉此次讲演的机缘,贡献个人一得之见,以就教高明,并以阐述我中华文化中武艺精神内涵之一般。

    一、习武经过

    童年

    我自幼个性就好动,并嗜读武侠小说,刚在十二岁时即开始习练种种武艺。此前在六至十余岁时期则因体弱多病而日与药物为伍,且目患近视、常私自贪阅武侠小说而躲在楼上书房按图瞎练,父母固不知情。因心慕飞檐走壁,自亦练学跳梁倒挂,有一天,不慎从梁上跌落到地,声震一室,家父听到巨大声响上楼察看,才知道我在偷偷习武,当时他老人家并没有对我责怪,反而聘延武师到家教我武艺,这时起我才正式开始习武。

    启蒙

    当时在家乡浙江乐清一带盛行所谓的「硬拳」,与今日一般练拳情形相差不多。起初,随师习练时,固然不知道以我衰弱之躯而学此刚猛之拳是否适当?又不能分辨拳艺的优劣,每回习拳之后却有头脑昏昏之感,莫知其所以然?但以从小志慕侠客义行,所以也就勉强自己而照练如仪。

    访师

    其后负笈四方,人事接触渐广,以心喜武术道功,乃不计耗资,不论宗派,凡遇有一技之长的人,或具神通,或有道,或有武功,即顶礼叩拜为师。因此到二十岁前,所拜的师父,各门各派,积加起来亦多达八十余人。所学范围包括南宗、北派,长拳、短打,乃至十八般武器,至少亦习弄过十四件左右,外加蒙古摔跤、西洋扑击等,真可谓:「样样统摸,般般皆弄。」

    比赛

    有一次,中央国术馆张清江先生,于杭州国术舘主办全省性国术比赛,我亦参与其盛,以姿势优异而获冠军。抗战前,各县市普设国术馆,都有专人负责,武风维扬,盛极一时。然我私自反省所习武艺实未精到,各路各派,亦不过略窥其门径而已,乃决心继续寻师访道,亲近高明。

    二、访道经过

    剑仙

    当时听到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传说系满清王室公子出家者,这位老道须眉皓白,童颜鹤发,神采奕奕,据传已成剑仙;得此消息,心中万分兴奋,即行前往拜谒数次,都未得见面。(想起当时访师求道之诚恳,见面即跪,而今日朋辈相访,谈玄说道等,甚或有人还以此过访谈道为对主人的—种施惠,算是看得起对方,今非昔比,想来颇多感慨)。听说这位道长当时逢人来求皆推称不会剑术,若欲习画他则教人画梅。几番周折后,我终于见到了他,即向他再三恳求学剑,只学此项,不求其他。因为我意诚心坚,终于获得进一步约谈。

    他见面一开头就问:「曾习何剑?」我答:「学过青萍、奇门等等。」于是道长即命我当场试练所习。我练了一阵以后,他批评说:「这真的只是儿戏,不可再练,徒费光阴,还是以读书为好」,又接着说:「你所听说一些小说书上说的白光一道,口吐飞剑,这类的话,在世界上并无其事。剑仙虽有,但并非如同小说上所描述的那样;今天你暂且试练一下,每天晚上把门窗紧闭,房间内不点灯,使内室漆黑,仅点香一枝,尝试用剑劈开香头,手腕着力,而臂膀不动,等练到一剑迅下,香成两半时,才进入第一阶段。第二步再把豆子掷向空中,用剑劈在空中成两半,功夫能练到这里,再来见我,再为你解说剑路。」

    当时听了以后,心想这实在太难了,虽然心知天下无难事,这样练剑,也不是不可为,但因当时立志学文兼学武,俾能经世济时,而诸事分心,惟恐心不专一则反而一事无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遂作罢。放弃作剑仙,然而对于学拳仍旧勤劳,每日凌晨三时,必起床练拳,两三小时后,再沐浴更衣。当年杭州西湖一带,武师甚多,我亦朝夕浸润其间,跃马佩剑,臂缚铁环,腿绑铁砖,也相近于那时的「太保学生」了。一笑!以后访遇僧道甚多,皆各有专长,然所说与城隍山老道大抵相同。总之,我在那段学拳时期,练习武功,可以说从来没有间断过一天。

    入川

    抗战前二、三月,我即只身入川,其后一些朋友也随政府辗转来到了陪都四川,相遇时都说,我有先见之明,固不知道我想到峨嵋学剑的心愿。记得那时一路访道,到汉口时,曾遇到两位异人,一道一俗,道者红光满面,俗者跛其一足。手中均捻弄铁弹,笑容霭然,我竟不觉尾随其后,自黄鹤楼前绕到后山,他两人一直走亦不稍回头。翻山越岭,直到下坡时,才回头问我:「奇怪!年轻人你跟我们到这里干什么?」我本想把访师求道的心意告诉他,忽然感觉到天下骗子甚多,倘若在湖北只身遇骗,那就麻烦了,于是说是游山。他们又问我将往何处去,我说打算到四川,道人仔细看了我一回,然后说:「好的!你应该入川,我们后会有期,但是今天你不要再跟著我们了。」他并留了以后见面的地址给我,就此分别。至今回忆起来,该二人神态举止都很奇异,令人回味无穷。后入川,遍访青城、峨嵋仙佛观寺,一路亦未有些时中断过。

    遇异

    四川名胜鹄鸣山,为东汉期间道教祖师张道陵隐居之地,山上住有一位名号王青风的道士,是四川境内传说的剑仙,我曾经上山寻访他,多次以后,终于见到面,他亦是一位奇人异士。他说:并无飞剑这种事,但剑仙却是有的。然而他的说法又与杭州城隍山老道所说稍有不同。他说剑为一种「气功」,所谓以神御气,以气御剑,百步之外可以御敌。又说剑有五类,大别之为有形、无形。

    南怀谨先生著述目录:

    1.禅海蠢测(1955)

    2.楞严大义今释(1960)

    3.楞伽大义今释(1965)

    4.禅与道概论(1968)

    5.维摩精舍丛书袁焕仙南怀瑾合著(1970)

    6.禅话(1973)

    7.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1973)

    8.论语别裁(1976)

    9.习禅录影(1976)

    10.新旧的一代(1977)

    11.参禅日记(初集,原名:外婆禅)金满慈著南怀谨批(1980)

    12.参祥日记(续集)金满慈著南怀谨批(1983)

    13.定慧初修袁焕仙南怀瑾合著(1983)

    14.孟子旁通(一)(1984)

    15.净名庵诗词拾零·佛门楹联廿一副·金粟轩诗话八讲(1984)

    16.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1985)

    17.历史的经验(一)(1985)

    18.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1985)

    19.中国文化泛言(原名:序集)(1986)

    20.历史的经验(二)(1986)

    21.禅观正脉(上)(1986)

    22.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1986)

    23.老子他说(上)(1987)

    24.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1987)

    25.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1987)

    26.易经杂说——易经哲学之研究(1987)

    27.金粟轩纪年诗初集(1987)

    28.如何修证佛法(1989)

    29.易经系传别讲(1991)

    30.圆觉经略说(1992)

    31.金刚经说什么(1992)

    32.药师经的济世观(1995)

    [编辑本段]观点

    南怀瑾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因此反对五四运动认为其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能历数朝甚至外来统治仍不亡,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故近几年来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往下扎根,以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识的大断层。惟其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材,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

    杏坛春意暖教化满人间

    ——记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时至今日,在海峡两岸,在日本、韩国,在东南亚,在北美、欧洲,甚至在世界上其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南怀瑾先生依然是一位颇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且名播遐迩,声誉日隆……

    早在五十余年前,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即在台湾倾全力讲述、印行传统文化经典,从学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间大众,先生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其后,先生又奔走于美国、香港、欧洲等地,虽偶于经贸领域度化,然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数十年来,南先生虽旅居海外,然心怀故土乡梓,深切关怀着祖国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晚年尤甚,谆谆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率先在大陆投资1286万美元修建金温铁路,筹集巨额善款在大陆南北十余所高校设立“光华教育奖学金”,为希望工程捐助拳拳爱心……凡此种种,令人深为感佩。南怀瑾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呢?

    长忆峨嵋路绳床月满天

    1918年,一代奇才南怀瑾先生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十七岁时,先生除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中国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历史、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每得其精髓而以为乐焉。这位孜孜以求的好学青年,为深入探究宇宙人生的奥秘,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访求多位岩穴高隐之士,虚心求教,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和秘学。

    抗战军兴,年轻的南先生毅然辞亲远游,入川任教于中央军校,报效国家。在川时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院,专研社会福利以便服务社会大众。当时报载:“有一南姓青年,以甫弱冠之龄,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不避蛮烟瘴雨之苦,跃马西南边陲,部勒戎卒,殚力垦殖,组训地方,以巩固国防。迄任务达成,遂悄然单骑返蜀,执教于中央军校。只以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尽高僧奇士。复又辞去教职,弃隐青城灵岩寺,再遁迹峨眉山中峰绝顶之大坪寺,学仙修道云云。”

    离成都不远的灌县青城山,有一家著名的灵岩禅寺,南先生至交传西法师在此住持。当时不少知名学者如冯友兰、钱穆等均住在寺内闭关静修,大居士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也在寺里闭关。袁老先生乃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德,他散尽亿万家财,行脚遍天下,求法忘躯,大彻大悟,潜心内典,栖志心宗,亦睹明星以悟道,见拈花而破颜者矣。先生悲大道之沉沦,众生之颠沛,乃以如来家业、孔老薪传,立己立人而及国家天下,与虚云大法师并世弘法,法镜高悬,宗风耀烁,一时影从之名流学者不惜千里跋涉而就教于先生。

    南先生于休假闲暇亦时常往来于青城山,在寺里小住,有缘结识了袁焕仙老先生,晤谈之下,遂为忘年之交。袁先生闭关期满,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先生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多有会心之处,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而师生情谊甚笃,有如父子焉。南先生其时正值二十五岁华年,已深得袁老先生真传,并随袁老先生赴重庆参访虚云大法师,亲聆教诲,随老师到潼南玉溪口过冬,更得老师亲炙,心得更非同一般。其后,南先生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离开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为普贤菩萨道场。中峰的大坪寺由明末避世的得道高僧松月法师开山,地处悬崖陡峭的孤峰之上,只有猴子坡、蛇倒退两条崎岖的山路可通,山上无水,所用仅靠雨水和冬季的冰雪,故人迹罕至,确为闭关静修的好去处。由于大坪寺藏有全部大藏经,又有挚友印华法师的提议及普钦大法师的首肯,南先生便选定此处闭关了。

    三年闭关阅藏,南先生穿上僧衣,于青灯古佛旁斋戒素食,日夜苦读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佛家经典,以经为法,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致终生受益无穷。其间,袁焕仙先生特地上山看望这位心心相印的弟子,并在大坪寺为僧众举行了一次禅七,又欣然题笔为大坪寺作了一幅禅意隽永的对联——“此地即普贤道场,来天末雁,看岭外云,数遍色色尘尘,都是晴空一亘;何处见秀头和尚,饮赵州茶,读慈明榜,历画山山水水,依然秋月半轮。”

    对于这一段生活,南先生留有深深的记忆,“长忆峨嵋金顶路,万山冰雪月临扉。”对提议他到此处闭关的印华法师,南先生心中更是时时感念。印华法师为当时川西尼众翘楚,南先生闭关期间,她是虔诚发心供养的外护之一。南先生在一首忆印华法师的诗中写道;“印心促膝记当年,定起绳床月满天。几点腊梅花欲蕊,经窗相对两无言。”对当年的修持生活作了精细的描述,亦对同道至交表露了深挚的友情。

    后来,南先生从峨眉山又来到乐山竹根滩五通桥多宝寺闭关静修,由于闻讯而来访者日见其多,遂移至弟子张怀恕家书楼之上安居,禅修打坐外,便埋头于书丛之中,披阅了全套《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经史典籍,所获甚丰。

    1945年,南先生在神通俱足的风了和尚陪同下,远走西康、西藏,参访密宗各宗各派。风了和尚为其护法并安排行程,满空法师担任藏语翻译,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谢子厚大居士则供养他红教、白教、黄教、花教等多种秘藏法本。许是由于南先生拥有当时西康行辕公署少将参议的头衔,因此他能在康藏一带得到顺利的安排,并有得以参透密宗各派奥秘的方便。在此期间,南先生参访了贡噶活佛、根桑活佛等,得到多位上师印证,承认南先生为合格的密宗上师。后来,贡噶活佛还在成都古刹大慈寺,特地为南先生传授了显秘大小戒律,并亲手书写了藏文传法传戒的证书交付南先生。

    在川九年,南先生虽历尽艰险曲折,然终于修得大成,岂非前世因缘?南先生有词云:“云水萍飘岂偶然,九年足迹遍西川。管他鬓到秋边白,落得人间月似烟。肠空转,事难全,又入阎浮欲界天。樽前酒醒荒唐梦,君向潼南我向滇。”是即将离川的惘怅,还是哀民生之多艰,抑或是若明若暗的禅语,或许是三者兼而有之吧!

    人生知何似景德传灯时

    南先生取道重庆,离川赴滇,讲学于春城云南大学,其间又短期回到蓉城,讲学于四川大学。1947年,先生返回浙江乐清故里,旋即归隐杭州天竺,细细披阅了浙江省立图书馆所藏文渊阁《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继而避乱世于江西庐山天池寺结茅棚清修。1949年春,先生经波历险,始来台湾。

    南先生初莅台湾,受朋友怂恿,一时兴起,与友人合作经商,然适逢时变,加之友人经营失误,竟至本利无归,陷于困顿。然先生未加责怪,反于友人多方抚慰,并备酒肴款待,闻者无不感佩。斯时,先生栖身基隆海滨一陋巷中,阖家六口挤在一小屋内,瓦可漏月,门不闭风,子女尚在髫龄或襁褓,生活甚为清苦。先生自己形容当时之境况:“运厄阳九,窜伏海疆,矮屋风檐,尘生釜甑。”然先生素来超然物外,坦荡洒脱,故穷而不愁,潦而不倒,依旧满面春风,并在此困厄之中完成了他在台的第一部巨著《禅海蠡测》,就禅宗要旨、公案、机锋、证悟、神通及与丹道、密宗、净土诸法之关系,钩玄剔要,精微阐述,为求证无上菩提大道者,架设一条登堂入室之梯。

    不久,先生迁居台北龙泉街,寓于一处菜市场中,环境喧闹,污秽堆积,虽身居五浊陋室,仍每每右手执笔疾书,左手抱着幼子,双脚还要不停地蹬着摇篮,以防其中的孩子哭闹,又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两部传世之作。“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前者探寻人生宇宙真理之本原,乃步入佛门、悟证真空妙有的一部奇书,更是抱本修行、闭关悟道、直至证果均须臾不可离身的修持指南。后者解析唯心、唯物之矛盾,列有一百零八个人生思想哲学问题,堪称佛门唯识学宝典。“楞伽印心”,禅宗五祖宏忍,即以此验证学人是否开悟。

    在此困顿坎坷境遇,南先生不得不“著书多为稻粱谋”以“煮字疗饥”,但先生自奉甚俭,恬淡为乐,虽有在陈之厄,仍安贫乐道,收詹阿仁等弟子悉心指导,以弘扬大法。先生虽三餐不继,见邻居无米为炊,却“人饥己饥”,趁邻居夜半入睡之时,悄悄将偶得之米袋放在这户人家门口,令人有米为炊,免于饥馑,如此嘉言善行,亦不胜枚举云。

    几年后,先生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且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舌耕笔耕收入渐丰。其间,先生焚膏继晷,笔耕不辍,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面对当时学术界对禅学与道家的诸多误解和歧见,先生挥如椽巨笔,写出《禅宗与道家》一书,正本清源,全面阐释禅宗宗旨与宗派源流,深刻剖析了禅宗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深远影响。该书亦以翔实史料纵论正统道家及隐士、方士、内丹、外丹各派源流变迁及其修炼要旨,使学术界耳目为之一新。该书一经问世,各界读者若久旱之望云霓,迅即畅销岛内外,南师之名遂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1969年,南先生以“熟读经书徒论议,实行道义太伶仃”,不忍中华传统文化日趋式微,发愿“欲为天心唤梦醒”,巍然自拔,振臂而起,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意欲为台港工商社会注入中华文化之清泉,并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取精用宏,俾服务于社会与大众。

    东西精华协会坐落于台北市青田街,虽为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却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厅中悬挂着南先生亲笔题写的两幅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海纳百川,龙奋风雷开宇宙;天容万象,鹏飞窅冥启东西。”其气势自是非凡。难怪莘莘学子、各界贤达深深为之感奋,捐资出力,共襄胜举。

    协会会务繁忙,先生讲学范围又极广,除深入浅出讲述儒、释、道三家之学外,尚有中国文化大系、历代谋略学、中华医药、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企业管理,以及诗词、书画、星相、堪舆、卜易之学……前往听讲者极为踊跃,名流学子,贩夫走卒,靡不俱备,讲堂内外,均人满为患。南先生或青衫布鞋,或西装革履,风趣幽默,侃侃而谈,听众每有所得,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东西精华协会会务发展,影响日大,三迁其址于台北信义路二段之复青大厦。其间,南先生不殚劳苦又创办了《人文世界》月刊,每期撰写文稿四、五篇,皆为通宵达旦之作。杂志一期期面世,其中连载的长文《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引起众多读者的热列反响。先生此文融合儒、释、道三家静坐原理,参以中西医学学术成果,对数千年来各家修道者的修持经验,予以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解答,揭示了几千年来修持的秘中之秘。不久,《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和先生对历代禅门祖师公案予以新解的《禅话》相继刊印了单行本,以解学人之渴。

    接着,先生创立了“老古出版社”,后更名为“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创立了“大乘学舍”,后更名为“十方丛林书院”,并出版发行《知见》杂志。虽日见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夜以继日,挥毫写下系列传世之作,《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历史的经验》、《新旧的一代》、《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国道教发展史》、《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习禅录影》、《禅观正脉研究》、《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原本大学微言》……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学生整理的先生讲学记录。与此同时,南先生整理出版了与袁焕仙老师合著之《维摩精舍丛书》、《定慧初修》,出版《金粟轩纪年诗初集》和《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合编》……真是著作等身,蔚为奇观。南先生将毕生心血结晶尽数贡献给了社会大众,如先生者,今世能有几人?

    杏坛春意暖教化满人间

    1986年11月14日,台北《中央日报》有一则新闻称,澎湖马公市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叫张建胜,女的叫陈淑子,他们以骑马迎亲,按古礼仪式举行婚礼。当双方互赠信物时,新郎以《论语别裁》赠予新娘,新娘则以《孟子旁通》回赠。两书均为南先生著述,先生于台湾青年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台北一家刊物将南先生赫然列入在台湾最且影响力的十位人物排行榜。

    南先生的讲演录《论语别裁》,长达67万言,系先生以渊博学识,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而成,对《论语》原文作了翔实、准确、生动的讲述,并以经解经,阐发原文意旨及所涉人文掌故,且对原文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实为解读古圣的上乘佳作。尽管先生自谦为“个人一得之见,不入学术预流”,然自《人文世界》杂志和《青年战士报》慈湖版连载及台北中央广播电台连播后,引起极大轰动。1976年5月,该书由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面世,迄今已印行数十版之多,香港、新加坡等地亦争相翻印,“洛阳纸贵”,信不谬也。

    南先生以其等身著作,空中授受,教化人间,受益者启迪心智、增广学识、修养身心、博大襟怀,从东到西又何止千万?而那些追随南师左右,耳提面命,亲聆教诲者,更是殊胜有加,何其幸运!

    东西精华协会与十方丛林书院在南怀瑾先生主持下,会员学员无分老幼尊卑,无分在家出家,皆为同窗道友,如兄弟,似手足,俨然一个和睦兴隆的大家庭,而南先生便是大家共同尊崇的家长。在众多的学生心目中,身材不高,率常总是身穿一袭青衫、脚踏一双布鞋的南老师,既是骨格清奇、神采飘逸、眉宇间隐现着智慧之光的仙佛中人,又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大精深的学界泰斗,还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永远宁静超脱且情意醇厚的仁慈长者,但更是永远微笑、呵护备至、较亲生父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严师慈母。

    宅心仁厚的南先生,素来轻财好义,慈悲为怀,每每舍已为人。协会会员的会费始终是新台币20元,虽然会员们一再提议增加,但总被先生否决。协会经费尽管十分拮据,但每年仍要捐出不少资助清寒学子的奖学金、救济金,鼎力赞助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有时还要供养一些出家人的零用金,所须经费便全靠先生历年在各大学研究所任教的薪金及讲学、著述的收入来维持。至于先生以密宗上师身份为弟子们灌顶所收受的供养红包,从不打开看,遇有来访的小朋友,随手打开抽屉便拿出来送人。先生之博爱襟怀,素以天下父母为自己父母,以天下儿女为自己儿女,然对亲生子女庭训甚严,其子女可孟、圣茵、一鹏、国熙均天真活泼,聪慧过人,大学毕业后,即训练他们自立。如今,他们在海外自我奋斗,均已卓然有成。

    “友天下士,读世间书”的南先生颇具古侠义之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凡来访宾客,无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均留下就餐,就是送货的伙计、来收账的先生,南师也要让他们吃完饭再走。凡好酒好菜统统用来招待客人,常常席开四、五桌,先生自己则几十年如一日,午、晚两餐各吃一小碗红薯稀饭,各色菜肴仅浅尝而已,酒几乎是点滴不沾。而南师每日的工作却异常繁忙,讲学、会客、教拳、礼佛、诵经、参禅、打坐、处理会务及往来信函,夜晚还要巡视全楼,待夜深人静时,方能坐拥书城,阅读写作,常常是“未眠人在书斋里,寂寞银灯晓色临”,匆匆中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先生嗜书成癖,藏书之富、读书之多,世人难以企及。所藏之书,上自先秦,下至民国,经史子集、诗词曲赋、佛道经典、名人传记、世界经济、外国史地、哲学论著、各国政论、中西医药、当代科技,甚至中外美术、音乐、武侠小说……堪称收藏宏富的图书馆。先生读书既多且快,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随口引证,令人叹为观止,诚天纵之资,非常人所能及也。

    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南先生,其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引起各国人士瞩目。美、英、法、德、日、韩、加拿大、比利时、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一些名牌大学的专家、学者和男女学生,仰慕中国文化,崇敬南师的人品学问,纷纷登门拜访、学习。南先生总是以诚、以礼相待,倾心传授,不讲求代价,更不要求回报,因而不少从南师学习或交往的西方人士,受中国文化薰陶,逐渐进入东方文化的人生境界,与南师有若家人父子。一位德国来的学生学成归国时,更向南师行中国的跪拜大礼辞行,起来时仍泪眼婆娑,依依不舍。加拿大学子文颢儒从师先生门下,不到一年,竟比不少中国人还中国化,他谦恭有礼,敬业乐群,好学不倦,文质彬彬,堪称西方儒者,受中国孝道影响,求学期间他还设法将寡母接到台湾观光。学成归国后,文颢儒出任加国文化部专员,公余之暇,将《论语别裁》译为法文,以广教化。委内瑞拉学者达易理擅长禅意书画,对易学兴趣尤深,他专程来台从师研习易经,经先生亲炙及严格考试后,获先生亲自签署之适任海外易学教授证书一纸。达易理欣然返国,执教于委内瑞拉国立大学,专任中国周易课程。

    出身纽约时报名记者的美国禅宗巨子卡普勒,法号大心净圆,其弟子遍及五大洲,为寻禅宗之根,卡普勒率弟子贝克先生及般森女士特来参访禅宗大德南怀瑾教授。两夕彻夜长谈,卡氏心悦诚服,受益良多,临行紧紧拥抱南师,激动地一再说“我不能不再来”。回国后,卡普勒极口称赞南师是一位现代难得的开悟者,一位了不起的当代禅宗大师,并常介绍他在欧美等地的禅门弟子,不断到南师处访谈求教。

    以一部《中国科技文明史》而闻名于世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对道家学术极为推崇,在写这部巨著时,曾专程赴台访求有关道家学术方面的学识和资料。陈立夫先生陪同他来南怀瑾教授处访谈,相见之下,晤谈甚欢,谈了三个多小时仍兴致盎然,庆幸自己如入宝山,迭获宝藏,终不虚此万里迢迢之行。

    1985年盛夏时节,南先生应邀乘上赴美班机,抵达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弘扬中华固有之学术凡三载。旅美期间,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来访,其中有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藉华人、旅美侨胞……多数为学者、教授,也有将军、议员、政要及工商钜子,他们不但来请教中国文化和佛学方面的知识,话题亦时常涉及经济、哲学、宗教及国际关系等等,来时虔诚、尊敬,走时喜悦、满足,倾心于先生的学识、修养和无穷的魅力。

    来看南先生的还有一些小职员,小餐馆的老板、做临时工的黑人等等,南师与他们欢坐一堂,妙语迭出,笑声不断,他们说:“听老师讲话真开心,我们在听笑话中便懂得了许多道理。”

    春风化雨,百草沾恩,南师教化凡五十余载,其著作惠及当世,亦将泽被后人,有幸衔法乳之惠者,又岂可以数量计?

    龙天齐问讯回首照中原

    旅美三载,南先生未尝一日不思念中华故土,岁在丙寅,中秋月圆,先生夜不能寐,口占一绝以慰思乡之情;“江山今古一轮浑,海外中秋月在门。百万龙天齐问讯,何时回首照中原?”

    其实又何止是旅美期间,先生旅台三十六年,因“书剑飘零,不见慈颜”,常常是“几回好梦到家乡”,每逢生日从不言寿,而遵佛陀教诲,将生日称为“母难日”,每届此日,均有诗感怀,如“丁巳母难日并闻旱象”诗云:“思亲飞梦到家山,手自焚香泪自潸。化作慈云功德水,春雷普覆护重关。”思亲恋乡之情发于五内,感人肺腑。就先生而言,对父母的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是统一和谐而不可离分的,久而弥深,老而弥笃。

    在美期间,南先生在台门生络绎于途,而留美的大陆学子亦纷纷拜于门下,先生关怀爱护青年,使其无不如沐春风。浙江温州市领导人知悉先生在美情况,遂专程拜访这位乡贤前辈,并欢迎先生返乡贡献心力。先生对大陆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早有认同,对邓小平先生重视农业之举尤感欣慰,并认为改革开放须避免“向钱看”等弊病,而应实实在在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科技,确实达到淑世济民之目的。

    1988年,南先生移居香港,中共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等来访,亟盼先生倡导、推动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以利浙西一千四百万百姓。金温铁路自1915年浙江省长公署向北洋政府提出建议起,到1984年浙江省向全国人大提案修建该路,并获邓小平先生批示,七十年间几次“胎死腹中”,却因山高水急,投资过巨而搁浅。先生以苍生为念,为造福桑梓,振兴中华,不避艰险,竟发大愿心,慨然应允,挺身作了金温铁路的催生者,旋与弟子成立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并撰《对金温铁路的浅见》一文交浙江省及温州市负责人参阅。不久,经大陆多层机构审批,中外合资之金温铁道开发公司正式注册登记,联盈公司1286万美元亦分期提前注入。

    1992年12月18日,金温铁路举行开工典礼,十万民众自动涌来参加,人人额手称庆,大陆、港台传媒亦纷纷报道。铁路施工建设中,虽困难重重,然先生矢志不移,迭献良策,鼎力支撑。1997年8月8日上午7时零5分,金温铁路全线铺通,1400万浙西南人民企盼了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真。在万民欢腾的喜庆中,国务院发来贺电以示热烈祝贺。

    此刻,无限欣喜的南先生立即决定功成身退,还路于民,将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地方,并赋诗一首,诗曰:“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此刻,南先生想得更多的是北宋大儒张横渠先生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要在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现代工商社会重振中华传统人文精神,为世道人心铺设一条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坦途。

    几乎与催生金温铁路同时,南先生的著作在大陆不胫而走,热潮迭起。继北京团结出版社率先于1989年推出南先生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之后,1990年,在出版界享有盛誉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不甘人后,隆重推出先生的三部权威著作《论语别裁》、《禅与道概论》与《历史的经验》。后者亦为先生讲演录,该书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经》精华,参以历史兴亡成败之实例,精辟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并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逐句串讲,辅以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供读者经史合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处世之真谛。此数部著作出版后,迅即引起轰动,几经印刷,仍供不应求。

    1991年冬,上海佛学书局恢复伊始,便推出国内信众早就向望的南先生五部佛学专著《如何修证佛法》、《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一个学佛者的信念》、《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书局负责人周家俊先生在序言中介绍出版缘起时敬称:“南教授对佛学书局素有好感,有深缘。闻悉今夏上海佛学书局恢复,生大欢喜心,即委托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向上海佛学书局联系出版事宜,以大法施供养有缘,以示对书局的庆贺和支持。上海佛学书局为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为著弘扬正法,利益人生,亦努力促成此举。正是因缘殊胜,功德圆满,谨录数言,聊以为序,共沾法益。”

    南先生《如何修证佛法》等重要的佛学著述在大陆印行后,深受僧俗大众及佛学界人士欢迎,多次加印而仍难购求,往往一书在手尚未读完,而亲朋好友已有十数人等待于后。有鉴于此,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93年再授权有影响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简体字印行《如何修证佛法》,出版后不到一年,又发行三万余册。

    《如何修证佛法》原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为避免与其他经论混淆,才改为现在较为浅显的书名。本书系南先生于1978年春在台北闭关静修期间,抽暇为海内外弟子们所作的系列讲座,共二十八讲,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讲解和具体指引,是绝对的过来人语。尤为难得的是,本书对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都一一点破,并将楞严经所讲五十种阴魔境界所蕴藏的修行解脱的大秘密和盘托出,对学佛者确是弥足珍贵。

    该书于1989年在台正式出版,迄今已印行十余版之多。1990年,该书即引起美国学术界关注,美国翻译界有名的两兄弟之一杰西·克里瑞立即著手将其译成英文在美出版。杰西·克里瑞的弟弟汤玛斯·克里瑞则翻译了南先生的《禅与道概论》,并已付梓。汤玛斯在给南师门生、《如何修证佛法》英译本序言的作者包卓立的信中,谈及他们兄弟从1980年便开始阅读南怀瑾教授的著作,认为南氏学术博大精深,融通各家,既有理论,又有实证,为当代所罕见。

    在大陆“南怀瑾热”中,北京燕山出版社印行了《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则出版了南先生的《孟子旁通》与《老子他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更隆重推出了南先生系列著述,将大陆“南怀瑾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慈云杨枝露化雨作春风

    南先生移居香港后,居处顿成热点,在台、美时的门生故旧往来如梭,大陆政商界重量级人物亦不时来访,世界各地的参禅修道者更是函电交驰,时时请教。先生一如往昔,不辞辛劳,热诚相待,有函必复,其情其景,甚为感人。虽然在台时,蒋经国先生曾向先生有所请益,台北政要如王升、马纪壮、肖政之、崔之道、刘安祺、廖祖述等都曾拜于先生门下,然先生绝口不谈政治,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已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1993年农历正月初三,厦门南普陀寺的节日气氛比往常更浓烈,许多大陆人士从各地纷纷赶来,还有不少人士从美国、加拿大、法国、台湾和香港等地专程前往,参加这里举办的一次别开生面的禅修实践活动。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此次禅修活动的主持人南怀瑾先生,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师的再三邀请下,首次回到了阔别四十余年的故土。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之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如何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始终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南先生已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此次禅修活动,即是南先生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古代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对于此次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自致函祝贺,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为此举办了大型欢迎宴会。

    在世纪之交,由南先生任理事长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鉴于台港等地相继开展的“儿童读经”活动已使百万儿童受益,为中华民族“百年树人”计,遂将“儿童中华文化导读”活动向祖国大陆及华人世界全面推广,以传承中华文脉,开发儿童潜能,陶冶高雅情操。基金会将精心编纂的中国古诗文经典教材、英文文化导读教材及儿童“珠心算”教材免费提供给读经儿童,并派专家辅导,收效颇佳。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海内外已有数以千万计的儿童从小便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必将终生受益。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活动亦有效促进了全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回归,厥功至伟。

    与此同时,南先生将他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直接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2004年10月中旬,清华大学在上海举办高层经理人研讨会,特邀南先生前往演讲。一连四个小时,南先生以古喻今,妙语连珠,对中国当代社会走向及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略,南先生的真知灼见令全场与会嘉宾叹为观止。

    2005年9月28日,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56周年的纪念日,这天,南先生应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商界成功人士发表了精彩演讲,话题仍是中华传统文化。演讲中,先生口若悬河,诙谐幽默,既深入浅出,又引人深思。先生精辟地指出,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叫“事业”,其中,“事业”的定义在《易经系传》里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那就是“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他解释说,“一个人一生里做一件事情,对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有利益给大家,这个才叫事业。像大禹治水,这叫事业,因此他为万世所崇仰,其功永不可没。上面最高到皇帝,下面最倒霉到讨饭的,都不是事业,那是职业。在座的工商界老板生意做的很好,赚钱很多,要讲事业那还差得很远。”对先生鞭辟入里的论述,与会工商巨子赞不绝口,都说到今天才真正懂得什么叫“事业”。一位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感慨道:“我是负责光彩事业的,查过《辞海》,竟然找不到‘事业’这个词。今天听南先生讲中国文化,才幡然大悟。”

    2006年8月4日,南先生为《文汇报》、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的讲座又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主题演讲,对当今新闻与出版业面临的种种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文化人首先要建立一个人生目标,要为社会负起责任来,新闻出版不应称为媒体,而应是文化先驱。他强调出版应有精品意识,“但得流传不在多”,而教育的目的是教做人,人做不好,再好的理想目标也没办法做到,因为事情是人做的。在演讲中,先生鼓励现代人要读历史,要独具慧眼,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要对社会多些善意的建议,他指出,恶意的批评很容易,善意的建议很难,可行的建议就更不容易。先生长达四个小时的讲演,令与会二百余位海峡两岸新闻、出版界人士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人人皆感如饮醍醐。

    先生以88岁高龄犹尽全部心力度化众生,不避风霜劳苦,唯以天下苍生为念,正是:高山苍苍,河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而世人也将永远记得——

    “在当今这个时代环境里,还有这样一位众所景仰的国学大师,奉献自己的全部心力,继续着孔圣、释迦文佛以来的伟大教化,薪火相传,永不止息……”(《海内与海外》)中国其他 蜀中净土--清定上师    清定上师,俗名郑全山,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高村人,生于光绪廿八年冬月十七日,生前为成都昭觉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暨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委员会常务委员。

    清定上师出身于世代信仰佛教的家庭,素受佛门薰陶。1920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因品学兼优而留校。甫半年,出于爱国热情,投笔从戒,考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就读,旋又考取南京国民党政训研究班,毕业后被派往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政训处工作,初任少校秘书,继调南京,历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交通研究所中校处长,中华民族复兴社上海分社助理书记,先后两次主办上海大中学生集中军训,任上校政训主任,后调两广,任第四战区党政军干训团上校训育处长,第四战区政治部上校主任。在重庆,任中央高级党政军干部训练团少将政训主任等职务。宦海浮沉,不忘民间疾苦,1941年5月3日(农历辛已年四月初八)基于不满政治腐化的现实,发愿弘扬佛教庄严国土,利国利民,萌出尘志,主动到重庆南岸狮子山慈云寺,依澄一法师座下出家,并于同年冬月十七日,到成都昭觉寺依慧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清定上师得戒后,静住经楼,博闻强识,编习经律论三藏。1942年,能海上师从西藏学法归来,经宝光寺方丈贯一大和尚介绍,清定上师往文殊院听能海上师讲《菩提道次第》,发起深信,决定依止老上师学修密法,听经圆满,随侍能海上师去宝光寺听讲比丘戒。四月,随能海上师往近慈寺结夏安居。一次在听完老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及比丘戒后,郑重在老上师面前发愿云:

    “皈依上师三宝尊,正法久住我发心,世世出家修净戒,自他佛道稳速成。广建三宝转法轮,众生罪苦我代受,善根利乐施有情,一一令发菩提心。”

    听其发愿后,能海老上师一句一句为上师印可,并嘱每日诵念此愿,行愿无尽,即身成佛。

    近慈寺为能海上师于汉地开建的藏密金刚道场,向以学修精严著称。僧人学法,以资历分住各堂,次第森严。法师初住学戒堂兼沙弥堂堂主,次年,因行持勇猛,资量具足,即进住加行堂,1945年进入金刚院,随侍能海上师往彭县龙兴寺安居,听讲授文殊大威德本尊,修行成就《生圆次第》。1946年即代能海上师应请往武汉、上海一带宏法讲经,组建上海金刚道场。在沪期间,上师广弘密法,依止学法者甚多,曾主持和平息灾法会,并主修藏密,同时,亦得能海老上师正式传法,负责上海金刚道场。讲经圆满后,就地住藏经楼阅藏,读完六百卷《般若经》。返川后,遵能海上师嘱主持重庆金刚道场。1948年,奉能海上师命往南京、上海宏法,应赵补初、倪正和等大居士所请,住上海觉园主持班禅纪念堂,成立上海金刚道场。

    因清定上师解放前有着不寻常的经历,1955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以佛门比丘宽大胸怀,违缘顺缘,随遇而安,以代众生受苦的精神,二十年如一日悉心行持,终得大自在。1976年初获平反昭雪后,不忘济世救人,甘愿回家乡行医。1980年由中国佛协介绍往天台山国清寺弘法。1984年应成都石经寺僧人殷请回寺任首座。1986年移住昭觉寺,不辞八十四岁高龄,发深宏大愿,承担提振道风,培植僧材,重辉祖庭的历史重任,几年来普修殿堂,塑刻佛像,重建昭觉寺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清净庄严,为世人所瞩目。

    由于印契了该寺古德[明代]道魁祖师之预偈:“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清定上师回昭觉,悬空之柱头落地,檐瓢早已不翼而飞,菩提树飞速猛长,将石碑包得丝毫不现)。故世人称之道魁祖师再来,法威顿长,贯横海外。

    清定上师戒行高洁,修法行持不舍昼夜,长年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九十高龄依然精神,受到四众弟子钦仰。几年来,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有数四十万皈依受戒,灌顶传法。

    清定上师爱国爱教,融为一体。根据佛陀教诲,力倡“三个统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与爱教;爱国主义情感与爱国主义行为),已成为新时期佛门弟子共应遵循的准则。他每行持不忘祈祷世界和平,祝愿祖国昌盛,热切期待祖国统一。1989年8月,应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禅宗四十[五代]祖师)之邀请,随中国佛教协会赴美弘法团到美国,因德高望重,被礼请为羯磨阿阇黎,为来自欧美各国的一百六十余名僧俗弟子授戒(上师美国之行,请看左边目录中的第14、15、16照片),并以佛门真实不虚介绍祖国稳定、团结、进步形势,谢绝当地僧众殷切的恳留,返回祖国,重兴祖庭。法师颇受高僧大德敬仰,赵补初说:“清定上师是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高僧”。

    昭觉寺的全体僧人在清定上师率领下,使寺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誉。清定上师依然历尽辛劳,继往开来,在大雄宝殿落成开光后,继续修建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圆通宝殿及为传戒修禅的大禅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以不负美好的时代。

    上师一生戒行高洁,修法行持不舍昼夜,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依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笔者有幸曾于95年冬一日凌辰二点多钟,亲见上师,以90高龄,仍领众上殿读诵密宗早课,深受感动,上师之慈悲音容笑貌,至今回味,令人难忘。

    密法修持注重师徒相契,心心相应,学修方可成就,上师与自己根本上师便具此种相应关系,对能海老上师之教,上师能心领神会,并如法行持,对依止善士,听闻正法,法随法行,悉皆依教奉行,深得老上师之欢心。特别是上师违缘即将现前时,能海老上师多次为上师开示,嘱师要发大愿,以菩提大悲拔苦与乐,以欢喜忍受之心情看待一切,不起任何畏惧之心。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无常无我,能如此想,则十方三世诸佛所供护念。上师铭证师教,再三顶受,永志不忘,且在危难示现时,亦如此应用,如如不动,无所畏惧,度过一切难关。上师能与能海老上师师徒相契,堪为修行者学习的典范。

    一代高僧清定上师已于99年圆寂,自在往生。缅怀上师一生弘法利生之功绩,以激励后来者继续上师弘法之事业,为佛法的振兴而努力,同时亦祈盼上师早日倒驾慈航,重回娑婆,化度有情,令成正觉。中国其他 科学神仙--陈撄宁    陈撄宁(1880年-1969年5月25日),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后改名撄宁。道号圆顿子、撄宁子,安徽安庆怀宁县人,近代道教学者。按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系谱,他是第十九代居士。

    “撄宁”二字出自《庄子·大宗师》(“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撄宁是虽受干扰而依然保持宁静自如的境界。南宋庄学家林希逸说:“‘撄’者,拂也。即撄扰汩乱之中而其定者常在。‘宁’,定也。撄扰而后见其宁定,故曰撄宁。”

    陈撄宁少年时学儒学,受到严格的私塾教育,熟读儒典。十岁读《神仙传》,对神仙思想非常感兴趣,家人却非常反对。15岁时,由于患病从其叔父学习中医。其间根据医书上的仙学修养法修习,身体好转,使他对中医、道教炼养方法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后考入就读洋务大臣左宗棠在安庆开办的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在这里曾受业于严复。1908年开始四处游学,遍历佛教、道教名山,曾游访九华山、茅山、武当山、崂山、怀远涂山、苏州穹窿山、湖州金盖山等,寻师访友,并钻研西方医疗科学。1912年-1914年间在上海住在姊丈乔种珊家,日往上海白云观通读《道藏》。为了有所比较,他又去杭州海潮寺阅读佛经。感到佛教修养法偏重心性,而忽略于形体,未必能达到法病长寿的功效。于是开始深研、实践道教丹道养生法,主张宣扬此术以济世。1916年陈撄宁先生偕夫人吴彝珠(西医医生,曾留学美国)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陈撄宁一边行中医,一边继续研习仙道修养法并从事著述。1922年开始,与他人一起从事外丹的烧炼。1932年以后,转为内修。30年代初,他在上海先后创办了《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及仙学院,向社会倡导仙学,得到了社会各界名流、特别是道教界的广泛拥护。所谓仙学,是研究人的卫生、养生、摄生和精神境界的净化,乃至身与意的统一、升华,直至再生、长生的学问。1933年以后,开始为《扬善半月刊》大量撰稿。被称为“我国当代理学大师”的马一浮教授曾多次向陈撄宁请教《周易参同契》中的疑难问题,非常佩服陈的学识,称陈为“科学神仙家”。

    抗战期间,陈撄宁在沪行医,并积极救治伤员和难民。1945年夫人吴彝珠去世。

    1953年,被聘请为浙江文史馆馆员。并被聘请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授静功疗养法,时年已73岁。

    1956年参加发起筹建中国道教协会工作,翌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论著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最上一乘性命双修廿四首丹诀串述》、《论性命》、《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静功总说》、《道教知识汇编》、《中国道教史提纲》等。陈撄宁在道教衰微的困难条件下,弘扬了道教文化的精华。

    [编辑]思想

    陈撄宁认为道教的学术研究随着时代的变化,将会逐渐发展、自新,并长远流传。陈撄宁还提出了仙学的观念,认为仙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有方法可实验,有系统可以研究,有历史可以考证。《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仙学”的现实意义是“益寿延年”,其最高境界是“长生久视”。认为内丹养生是道教的精华。陈撄宁提倡科学仙学:“宗教这个东西,在以后的世界上,若不改头换面,他本身就立不住。无论道教、佛教、耶教、天主教,以及其他的鬼神教坛教。一概都要被科学打倒。岂但宗教如此,连空谈的哲学也无存在之价值。”“仙道门中只讲功夫不讲福报,讲福报是门外汉。报之一字,尚不欲闻,报尽之说,更无着落矣。”

    陈撄宁先生的仙学思想的大纲是:“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后;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脱不在皈依。”中国其他 莲宗十三祖--印光    自民国初年以来,在佛教的缁素两众间,提起印光法师的大名,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一部《印光法师文钞》风行天下,教化亦几编及於全国。在他入寂五十年后的今日,印老的《文钞》,仍是台湾印行最多、流传最广的一部佛门宝典。这固然是由於法师的文字言言见谛,字字归宗,深入显出,妙契时机:但主要还是他身体力行、老实念佛的功力所感召。

    印光法师,俗姓赵,名绍伊,出家后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他是陕西省合阳县人,出生於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十二月十二日,父名秉纲,有三子,长名从龙,次名攀龙,法师居幼。他自小从长兄读儒书,也犯着许多读书人的毛病,即“以圣学自任,和韩欧辟佛之说。”后来病目,几至失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到了目疾渐痊,披阅释典,研究有悟,乃发心出家。光绪七年(时二十一岁),他由西安到终南山,在南五台的莲花洞寺出家,道纯和尚为他剃度。

    据他自己写给邵慧圆居士的信中说,他出家未及三个月,他的长兄曾找到寺中,假说母亲病重,要他回家看看。回家后就逼他换下僧襞,不准他外出。后来他再度逃家,回到莲花洞寺,对他师父说:“弟子在这里住不得了。”他师父给了他一块龙洋,让他离寺去行脚叁访。初到湖北竹溪莲花寺挂单,为寺中打煤炭烧水。光绪八年四月,到陕西兴安县的双溪寺,从印海定律师受贝足戒。之后就到终南山太乙峰结茅潜修。在终南山一住五年,於光绪十二年十月,听说红螺山资福寺是修净士的道场,於是他就到北京西北怀柔县红螺山资一福寺挂单念佛。翌年,向资福寺告假朝五台山,然后仍回到资福寺。他在寺三年,曾充任上客堂杏灯、寮元等职,工作之馀,研读大乘经典。到了光绪十六年,他又到北京龙泉寺,任行堂职,翌年又住北京圆广寺。

    光绪十九年,普陀山法雨寺的化闻老和尚到北京请藏经,请得《龙藏》,要运回普陀山,需人相助,圆广寺的人以印光作事精慎,就推荐他给化闻帮忙,因此随化闻到了南普陀,是年三十四岁。到了法雨寺,就安单在藏经楼。

    陕西人的性格,刚劲坚毅,木呐质朴,而不自我表现。法师就是这种性格格的代表人物。他在法雨寺励志精修,唯念弥陀。一住数年,后来由於寺众一再坚请他讲经,他推辞不掉,乃开讲《弥陀便蒙钞》,听众钦佩不己,这是光绪二十二年的事。

    讲经毕,他在珠宝殿侧闭关,一闭两期六年,而学行倍进。出关后,法雨寺的僧侣了馀与真达等,特建了一座慧莲蓬供养他居住,过了两年,众僧侣又迎请他回住法雨寺。

    光绪三十年,谛闲法师要为温州头陀寺请藏,请他协助,他陪着谛老去了一趟北京,事毕仍回到法雨寺的藏经楼。宣统元年,年方二十一岁的太虚法师在只洹精舍就学,下半年只洹精舍停办,一位华山法师推荐他到普陀山法雨寺的法雨小学任教员,学生都是山中的小沙弥,太虚在山中住了半年,认识了法雨寺的了馀和尚,也亲近过年已五十岁的印老。宣统三年,太雪广州回到上海,转往普陀山度夏,再度和印老见面,印老阅太虚的诗文,深为赞许,曾和太虚唱和,也常一谈数小时不肯分手,这一老一少,於此时建立下了较深的感情。十馀年后,太虚推动“整顿僧伽制度”,印老不以为然,曾当面对太虚的弟子大醒说:整顿僧伽制度是“新花样”。民国二十九年,印老圆寂,太虚在重庆长安寺领导缁素数百人开追荐会,并作诗悼念。

    那时有一位天涯行脚的高鹤年居士,光绪二十四年到法雨寺吊化闻老和尚之丧,和印老由此相识,以后就常到普陀山去探视印老。民国元年上海的狄楚青居士创办《佛学丛报》,高鹤年向印老要了几篇文稿,交给《佛学邋报》刊登,报上署名“常惭”,世人还不知道印光之名。后来在北京政府任职的蔚如居士,读到《佛学丛报》上的文章,向人打听常惭是谁?最后问出来是普陀山的印光法师。民国三年、五年,他两度亲到普陀山求见印老,要到了印老几件信稿,带到北京印行,题名曰《印光法师信稿》。到了民国七年,蔚如搜集二十多篇信稿,重为印行,题曰《印光法师文钞》。这以后一再增益,在商务印书馆印出了铅印版,在扬州藏经院印出了木刻版,后来又在中华书局、上海佛学书局、苏州弘化社,一印再印心,这部《印光法师文钞》就风行天下了。蔚如为文钞作跋云:

    ***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

    又云:

    师之文,盖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良药,可谓善识法癸,竭忱倾仰者矣!

    民国八年以前,印老在普陀山,从不收皈依弟子。民国五年,蔚如陪着母亲上山求皈依,印老介绍他母子去皈依谛闲法师。民国六年,北京天津大水为灾,上海的居士名流狄楚青、王一亭、程雪楼等,委托高鹤年北占察灾情。鹤年回到上海,当地居士随组成“佛教慈悲义赈会”,并推请鹤年到各地劝设分会,鹤年以此到了普陀山。这时,法雨寺的方丈是了清和尚。印老关怀灾情,他认为“救灾即是普度众生”,他与了清出面,召集诸山长老,在普陀山也设了赈灾分会,大家随缘乐助。印老把他仅有的银洋拾元也捐了出来。

    第二天,印老以陕西的小米粥和油饼招待高鹤年,吃着饭他说:“某某先生等到山上来皈依我,我决不准!并送香金,也分文不收。”

    高鹤年恳切的劝他说:“如果是真正发心请求的,说方便皈依,普度众生,也是释尊的遗制:如果说这样作有违常住的规矩,我去向法雨寺的老当家和方文请求通过。”

    印老这时才点头说可以考虑。这样到了民国八年,蔚如的朋友周孟由兄弟陪着他们的庶祖母到普陀山,再三恳求印老为那位老太太及周氏兄弟受三皈依,各赐法名。这是他受人皈依之始。以后二十馀年,他的皈依弟子遍天下,多到不可以数计。

    印老於光绪十九年到普陀山,一住二十五年,直到民国七年,他五十八岁的时候,才出山活动。原来他想到扬州刻经处去印经,以人地生疏,约高鹤年陪他去。到扬州办完事,回到上海,高鹤年要带他到海潮寺或玉佛寺挂单,印老不讶,他说:“你的熟人太多,你陪我去,人家一定要客气办斋。你我都是苦人,何必苦中作乐,既花钱,又耗时。”高鹤年只得带他找了一所最冷落的小庙,住了下来。

    这一次到上海,高鹤年为他介绍了沪上名流狄楚青、程雪楼、王一亭、陈子修、邓心安诸居士。印老与他们广谈孔盂学理、净土因果等。分别时,这些人欲送香仪礼物,印老一一谢却。

    民国八年,他为印经事,又约高鹤年陪他到上海。这一次高鹤年陪他到“南园”,和佛教护法居士简照南、简玉阶兄弟等见了面,为他们说净土法门。简氏兄弟供养他千元,其他居士也有供养,这怡够他印经之需。这以后,到普陀山去求皈依的人,如山阴道上,接应不暇。皈依者供养之款,他一概拿萍印书赠人之用。

    民国十一年,定淘县的县知事陶在东,和会稽道的道尹黄涵之,以印师教化一方,汇师道行,请北京政府的总统世昌,颁给印老“悟彻圆明”匾额一方,铜鼓暄夫的送到法雨寺,香花供养,极盛一时。这在世人认为是难得的殊荣,而印老淡然置之,有如罔闻。后来有一位德森法师,侍印老座下,为印老校对所印的经书,偶然读到马契西居士为印老撰写的传记,才知道有大总统赠匾这件事,他就叩问印老。印老板下脸说:“悟尚未能,遑论圆明?瞎造谣言,增我惭愧。”德森后沫在大属高处发现了这块匾,盖因殿高匾小,平常未注意到也!

    自民国七年以后,印老常到上海印经书,而苦於没有落脚的处所。后来法雨寺的真达法师,住持三圣堂,三圣堂有下院太平寺,民国十一年翻修过真达特开了一间净室,这以后印老到上海,始有了安居之所。日子久了,上海佛教人士都知道他住在太平寺,这一来,居士名流去间道的,善男信女求皈依的,以至於各方的函件,都愈来愈多,太平兰若出了名,也增加了他人事繁杂的困扰。到了民国十七、八年,他急欲找个清净的地方归隐,后来真达与沪上居士关絅之、沈惺叔、赵云韶等商议,找到了苏州的报国寺,真达花费了几千元的现祥予以修缮,到民国十九年二月,他戴还到苏州报国寺去闭关了。

    印老到苏州后,创办了一所“苏州弘化社”,专印佛僧赠人,自浮土经论、《安士全书》、他自己的文钞,以至於各种初机佛书,前后多年印送的书籍,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亦百万馀帧。这种工作,全是代佛宣化,以期挽救世道人心而已。

    印老自奉极薄,食则唯求充饥,不求适口:衣则唯求御寒,厌弃华丽。如果有人供养他珍美的衣食,他却而不亨不得已受下,就拿来转赠别人。如果是普通物品,就交到库房,由大众共享。有一次,关絅之居士请他到家应供,他声买需高装馒头、炒豆腐渣两样即可。关居士无奈,只得在素斋席上另备这两样东西。他驻锡太平寺时,关居士去拜托,楼上楼下找不到他,最后在天井中找到了,原泳他蹲在地上洗衣服。

    他虽薄以待己,却厚以待人,凡善男信女供养的香敬,他都拿来印佛书流通,为人种福田。他对於赈灾济贫的事,权衡轻重,先其所急。如民国十五年,刘镇华兵围西安,饿死数万人。解围之后,印老立即以印书之款,汇去去三千圆办赈济。二十四年陕西大旱,得到王幼农居士的函告,立刻拿出存折,令人提款一千圆汇去,而提汇之后,存摺馀额剩下了百元,而报国寺的一切费用全赖存褶款维持,他认为先赈灾再说。

    他由上海迁到苏州后,一直闭关潜修,但请求皈依的不断,各界的书信也如雪片飞来,这就增了他不少精神负担。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佛教界修建护国息灾法会,推代表到苏州,请他出关说法,他推却不掉,出关到上海,在佛教净业社社址的觉园——就是早年简照南、王阶兄弟的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