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丹宁军:探秘古印度民间男女反常的性爱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5:03:59

探秘古印度民间男女反常的性爱观念(组图)




性爱主要发生在异性之间,这是一种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如果性爱产生在同性之间,则被视为是异常的。达维达特·夏斯德里说,犊子氏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注意到性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生活是五花八门的,各色各样的人也具有各色各样的性的需求,反常的性行为一方面可能与某些人的天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某些人在特殊的生活环境逐步形成的特殊爱好,也可能与一时一地的风俗人情有关。

 

不过,在古代印度,反常的性行为与现代同性恋的观念还是有些不同的,它指的主要是某种非典型性的性行为。梵语kliba一词传统上常常被译成“阉人”或是宦官,但实际上它指代的并非如此,其意主要是“不像一个男人应该的那样去行事”,它包括的意义较为广泛,可指失去性能力的男人或进行口交等等的男人。

 

男性之间的口交被认为是同性之间发生的性行为,在印度是自古有之,并被印度正统的文献如《达磨经》认为是邪恶的。《欲经》在这方面的观念与此不同,犊子氏认为,同性口交或是其他形式的性行为牵涉到人在性爱方面的正常欲望,如果它是某人的特殊爱好,那么,这种行为无可厚非,因为这种特殊的爱好反映出某些人在生理方面的特殊性需求。

 

在一般人看来是异常的行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可能是正当的要求。再者,某些特殊的性行为也与某些人的生活习性或环境有关,不可简单而厌恶地斥之为“鸡奸”。总的来看,犊子氏对同性恋行为既不赞同,也不妄加否定或谴责;而且他对不男不女的第三性男人在私下里的口交等身体行为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可谓津津有味。《欲经》中女性对男性的极度赞美中也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他如此地令人爱恋,即使是男人也渴望得到他。”

 

《欲经》中也写到女子同性恋,这主要出现在类似于后宫一类的地方。犊子氏讨论了那些在性欲无法得到满足之人各种各样正常和非正常的满足方式,他虽然反对女人之间的口交或是其他相似形式的性行为,不过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女人所处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她们在性行为方面的异常,是异常环境中的正常现象。

 

在犊子氏看来,异性之间也存在着反常的性行为现象,他在这方面的分析特别注重男女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和需求。比如,他反对女人在上、男人在下的性爱方式,他认为这也是一种反常的性行为,它使男女性别发生了颠倒。

 

印度传统观念认为,女人代表的是苦难、消极、被动、忍受折磨、软弱、自我否定等意义,而男人则代表积极、主动、勇猛、粗暴和力量等等,而男人如果絮絮叨叨、腼腆羞涩、情感缠绵、行为优雅、心理纤细的话,他便会成为一个不像男人的第三性人,只有在与表现出第三性生理倾向的男人做爱时,女人才会在上面。

 

这时她会违背她的天性,显示出自己的主动性或攻击性,犊子氏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非正常的、扭曲女人天性的性爱方式,是女人忘记了她自己的女人之身、失却了女人的羞涩和谦逊本性的行为,或是一个女人在与她所不爱的男人做爱时所采取的方式,而一旦女人恢复了她的本性、重新回到她的女人之身时,她就会放弃性别倒错的做法,并进而瞧不起甚至厌恶阴柔化的男人。

 

在反常的性行为中,《欲经》也谈到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或多个女人之间的性爱,在这种性爱方式中,男人同时或是一个接着一个地与女人进行性爱,反映的是一种性狂想或是一种异常的性行为和性心理。

 

而在女人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地方如巴利加,则有一个女人与多个男人进行性爱的习俗,或是多个男人一起侍候一个女人,有些高等歌舞伎有时也会同时享用多个男人。

 

《欲经》也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口交的各种方式:“唇吻”“用嘴唇轻咬”“舌尖接触”“内舌擦揉”“亲吻”“舔”“吸吮”“吞”等等,一步步深入。

 

从异性之间的性行为上说,口交多表现为正常性行为的花样翻新;若是同性之间,口交则是主要的性爱方式,但无论如何,口交与正常的性行为和社会道德是相违的,《欲经》并不提倡,只是加以考察,而《摩奴法论》对此是严加禁止。

 

在犊子氏之前和犊子氏生活的时代,印度南方社会中存在着肛交现象,这也是一种反常的性行为,对此,《欲经》只是从社会习俗的角度进行了谨慎的考察。

 

在犊子氏看来,人从动物发展而来,在本质上具有动物的天性,有些人会从反常的性行为中获得快感,对这些反常的性行为,不宜掩饰或是粗暴地加以谴责或禁止,而要对它们进行合理的考察和分析,有些现象需要我们理解,有些则需要我们加以疏导。

 

古代印度,艳情生活基本上维持在异性之间,对同性恋多是谴责,《欲经》虽然涉及到同性恋,但笔墨之间极为谨慎、冷淡。(文/石海军)

 

 



 

印度总有些神奇的东西让人惊叹,令人神往,或使人费解。在众多的雕像中的确能看到一些男女交欢的场面,但绝不是有些文章所描写的“寺庙的墙上到处都雕刻着以各种姿势性交的男女,”而是间隔地不均匀地分布着一些这样的塑像。

 

 



 

据了解,男女交欢的雕塑在印度仅占全部人物雕塑的8%左右。不少西方人成群结队地到这里参观,以为卡久拉霍的群庙雕像就是印度著名的《爱经》的图解和直观诠释,是雕刻在石头上的《爱经》,但看到绝大多数的雕像描绘的只是日常生活而非做爱动作,于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纯粹抱着看石刻春宫画的想法到这里,的确会失望。但如果想欣赏印度的雕塑艺术,这里却是最理想的地方。人们在密密麻麻的人物和动物雕塑中能看到浪漫优雅,能想像出古代印度人的日常生活,能欣赏到印度古代雕刻家的智慧成果和艺术结晶。

 

 





 

即便是大胆表达性爱的雕塑,也是在揭示性爱是一种艺术,而不是表现赤裸的肉欲。除了人物和动物雕塑外,这些神庙本身也建造得很有气势且各有特色,有的门前有长廊,有的顶部雕刻着繁缛细密的花纹,其造型和结构都具有很高的建筑研究价值。

 

尽管男女交欢场面的雕塑只占所有石刻的很小一部分,但卡久拉霍庙宇却的确因这些大胆和奇特的雕塑而闻名于世。大概涉及到性爱的内容总是很吸引人的吧。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性爱现象。人类的性爱与动物的不同在于,它是基于性欲的两个异性之间的审美活动,它伴随着丰富强烈的情感精神因素。

 

人类的性审美能力是历史地逐渐地发展起来的。最初,性审美带有直观实用的性质。原始人重视与欣赏能给他们带来肉体欢悦与后代生育的第一性征。东西方旧石器时代丰乳肥臀的孕妇陶佣(当时的维纳斯神像),对女性生殖器是夸张和欣赏的;后来,随着男子在生殖中作用的发现,对男性阳具的祟拜渐成风气,这也带有明显的审美的性质。

 

自从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有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并分化为对立的阶级以来,生活对人们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人们产生了精神憩息与感情慰藉的强烈需要,性爱与家庭就成了最好的憩息慰藉的港湾,两性间的依恋被强化了。

 

互相吸引的男女之间,对方的形体、容貌、社会才能固然可以引起美感,但光有这些已感到不够,他们还需要志趣的相投,精神的默契,乃至共同的理想,甚至各种各样的性的趋向、要求或同性恋,以便相互能得到慰藉和支持,并从中感受到一种更高境界的美。这也标志着人类的性审美的进一步成熟!编辑整理/潘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