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雅:英报谈中国经济超美可能及前景,称美臆断中国野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44:11



【英国《卫报》4月27日文章】题:2016:当中国超过美国(作者马克·韦斯布罗特)

许多观察家本周指出,中国经济将于2016年超过美国。这话的始作俑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做的最新预测,而这个预测的根据是4月份出版的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既然2016年很快就要来到,而且这将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第一次不再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所以这个最新情况需要我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一些讨论。

中国经济自主发展

首先,我们从经济角度来考虑。30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从1980年以来实际(即扣除了通胀因素)增长了17倍。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实现这种从未有过的高增长的大部分时间里(1980年至2000年),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改革时做得很糟糕——不加选择地对贸易和资本流入开放、越来越独立的央行、越来越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对过去成功的发展战略的摒弃。

中国显然并没有接受来自华盛顿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后来的世贸组织等机构所推行的这些政策改革。的确,中国的加速发展也涵盖了贸易和外国投资的迅速发展。但是这些都是受国家严格控制的,以确保它们符合政府的发展目标——与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恰好相反。中国的目标包括为出口市场生产、提高技术水平(为了让外国工厂把技术转让给国内企业)、雇用本国居民参与管理和技术工作以及不允许外国投资参与国内特定行业的竞争。

中国的经济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主导的,政府控制着大部分金融系统、汇率以及主要工业企业约44%的资产。所以中国才能够以9.8%的GDP增速走出世界经济衰退。

美国臆断中国野心

接下来我们讨论政治和国际影响。首先,对中国崛起的大部分讨论文章都出自华盛顿的角度。根据这个角度,中国崛起是一个“威胁”。由于这种观点认为华盛顿及其盟友形成的霸权对于世界来说是好事,所以中国的崛起也就被看成是对世界的威胁。这种观点臆断中国也将成为一个像美国的帝国,但是未必能像美国那样“友善”。

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定位在确保能够推动其发展的原材料和贸易的安全。它是通过商业交易来实现的。当然,中国的公司——和富国的公司一样——在很多国家都受到批评。但是中国并不试图告诉其他国家它们的对外政策或者它们总的经济政策应该是什么——而美国恰恰经常这么做。这是一个追求自身国家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国家和一个谋求在世界上推行自己的秩序的帝国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中国一旦成为一个富国也完全有可能会萌生帝国的野心。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领导人似乎把中国看做是一个追求更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谋求建立一个帝国。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曾说过韬光养晦。

两种评估GDP方法

几个月以前,新闻报道根据汇率GDP的数据,宣布中国今年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依据购买力平价的方法——即根据中美许多物价的差距进行调整,中国几年前就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了。这里有个技术问题:如果我们以目前的汇率来衡量中国以美元为单位的经济总量,2010年中国已达5.9万亿美元,而美国为14.7万亿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中国的经济2010年已达10.1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是根据这个方法预测中国 2016年将增长到18.98万亿美元,美国第二为18.81万亿美元。

不过,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方法也可能低估了中国的 GDP:经济学家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估计,2010年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已经与美国差不多相当。《金融时报》本周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位发言人的话这样评述这场争论:

“我们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GDP并不是对比各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最恰当的方法,因为购买力平价受到非交易的服务产品的影响,因为这种服务更多的是在国内而不是全球进行。”

“我们认为按照以市场汇率来计算 GDP的方法更加符合情况。按照这种方法,美国目前的总量规模要比中国大130%,到2016年仍大70%。”

的确,“市场汇率”方法对于某些方面的对比更恰当一些。但是对于军事开支来说,购买力平价方法则更恰当一些。在中国,制造一架军机和培训一名飞行员的成本要比美国低得多。

幸好,现在我们并不打算与中国开始新的冷战。但是中国经济的规模也再次印证了我们一定要确保不会爆发冷战。

(来源:新华国际 1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