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招聘会2016时间表:《世界著名器乐曲》- 钢琴变奏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5:10
',1)">
《世界著名器乐曲》- 钢琴变奏曲——巴赫的键盘曲《哥德堡变奏曲》,BWV988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包括一首咏叹调及其变奏的键盘练习曲,
为有两个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1742年出版,此作是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而作。
《世界著名器乐曲》- 钢琴变奏曲曲目:
01. 咏叹调  |17. 变奏 16-法国式序曲
02. 变奏 1  |18. 变奏 17
03. 变奏 2  |19. 变奏 18-六度卡农
04. 变奏 3-同度卡农  |20. 变奏 19
05. 变奏 4-帕斯皮耶舞曲 |21. 变奏 20
06. 变奏 5  |22. 变奏 21-七度卡农
07. 变奏 6-二度卡农  |23. 变奏 22-二二拍子
08. 变奏 7-吉格舞曲  |24. 变奏 23
09. 变奏 8  |25. 变奏 24-八度卡农
10. 变奏 9-三度卡农  |26. 变奏 25-柔板
11. 变奏 10-赋格 |27. 变奏 26
12. 变奏 11  |28. 变奏 27-九度卡农
13. 变奏 12-四度卡农  |29. 变奏 28
14. 变奏 13  |30. 变奏 29
15. 变奏 14  |31. 变奏 30
16. 变奏 15-五度卡农  |32. 咏叹调再现
哥德堡变奏曲
根据最早的巴赫传记《天才巴赫的一生及其作品》(弗克尔1802年出版)中的说法,《哥德堡变奏曲》是为身患失眠症的凯瑟林伯爵(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所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他消磨漫漫长夜,减轻失眠的痛苦。哥德堡(Goldberg)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伯爵的年轻演奏家。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的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当时年仅14岁的学生哥德堡自然是这部作品的首演者,巴赫极富灵性的旋律加上哥德堡优秀流畅的演奏技巧,让凯瑟琳伯爵被这部优美的变奏曲深深打动,送给巴赫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这相当于巴赫一年的工资)。后来才华横溢的演奏家哥德堡在自己29岁时英年早逝,而他的名字却因为巴赫的这部作品而被人们所牢记。
这首变奏曲由一个主题及其30个变奏组成,在30个变奏之后,主题再现,圆满地完成一个循环。《哥德堡变奏曲》这个曲名并不是巴赫起的,而是传记作者弗克尔在巴赫死后起的。巴赫自己称它为“包括一首咏叹调及其变奏的键盘练习曲,为有两个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现在一般都用钢琴演奏)。
这部作品共分32段,作为主题的咏叹调是一首萨拉邦德舞曲(Sarabande),曾经在巴赫献给自己的妻子安娜.玛德琳娜(Anna Magdalena Bach,1701-1760)的曲集中出现过。后面的30次变奏并不是对主题的直接演绎,而是针对主题的“低音线”(Bass line)上,32个音符的变奏。
所谓“低音线”是指主题中的低音和声部分。由于当时常见的羽管键琴有上下两排琴键,上一排琴键是高音区,主要由右手演奏,负责弹奏主要旋律;下一排是低音区,主要由左手演奏,负责弹一些低音和声,以便和高音部分相呼应。当时的作曲家写乐谱时会将左右手负责的音符分开写,所以左手负责的低音部分就叫“低音线”。
这首作品看似平常的变奏曲,实际上却是精心安排的。它的变奏都建筑在主题(咏叹调)的32个小节的低音线上,主题低音线上的音符数也是32个!这个数字正好是作品的段落总数(30段变奏加上首尾两段主题)。更奇妙的是,在30个变奏中,大多数变奏的长度是30小节。第3、9、21、30变奏是其一半(16小节)。唯一的例外是第16变奏。这是一首47小节的法国式序曲。
以第16变奏为分界,30个变奏可分为两组。第二组明显比第一组复杂。也就是说音乐的进行渐趋复杂,直到最后骤然回到平静朴素的主题,给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奇妙感受。更奇妙的是,第3、第6、第9、第12变奏直到第27变奏,每3首中就出现一首卡农(严格的对位模仿,合唱中常见的轮唱即为一例)。这些卡农的音程渐渐扩大,从同度卡农(第3变奏)直到9度卡农(第27变奏)。象这样精心构思的作品是极为少见的。穿插在这些卡农曲间的是一些较为自由的变奏,有的是技巧难度很大的双键盘曲,有的近似托卡塔,有的犹如小赋格曲(第10变奏),有的是舞曲风格(第4变奏是帕斯皮耶舞曲,第7变奏是吉格舞曲),有的是古协奏曲形式。第30变奏特别引人注目,它活象一个音乐玩笑,将两首民歌(“我好久没和你在一起”和“卷心菜和萝卜把我赶走”)的旋律和咏叹调主题交织在一起。
该变奏曲是巴赫为失眠者所创作,用于打发漫漫长夜,所以听了可能会感到昏昏欲睡,但是已故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把这首乐曲变成了感人至深的杰作。
巴伦博伊姆简介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年11月15日-),是阿根廷-以色列的钢琴家、指挥家。1942年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为第三代俄裔犹太移民。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时有世界第三的犹太人口。1952年,他随父母移居建国不久的以色列-特拉维夫。
巴伦博伊姆熟练掌握七门语言(希伯来、德、英、法、意、俄、西班牙),持阿根廷,以色列和西班牙护照。
他5岁从父习琴,1949年他时7岁作为钢琴家首次登台。1954年夏,柏林爱乐指挥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ngler)邀请其与柏林爱乐合作,出于对战争阴影的顾虑,这一邀请为其父所拒绝。
1975年接替乔治.索尔蒂成为巴黎管弦乐团首席指挥。从1991年起成为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从1992年开始成为柏林德意志国家歌剧院的艺术指导和总监。
从1981年到1999年巴伦博伊姆在拜鲁伊特音乐节上指挥,曲目有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帕西法尔和尼伯龙根的指环。
2009年,巴伦博伊姆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新年音乐会。
巴伦博伊姆因对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平进程的贡献于2002年获阿斯图里王子奖。
1967年,与英国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成婚。两人曾频繁地联袂演出。1987年,杜普蕾辞世。现任妻子为艾琳娜.巴什基洛娃(Elena Bashkir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