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井秀一x安室透漫画:中国内地总人口已达13.39亿 城乡人口接近持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23:11

中国内地总人口已达13.39亿 城乡人口接近持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9日03:15  京华时报 中国内地总人口达13.39亿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本报记者 胡雪柏 摄

  1339724852,这是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内地)总人口数字,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之间,人口净增长7000余万人,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根据昨天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数量

  全国人口达13.7亿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覆盖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计入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全国总人口13.7亿人。

  31个省区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10年前的3.44人减少0.34人,主要受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

  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抽查,结果显示人口漏登率为0.12%。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透露,普查显示全国有1370万人没有户口,包括因超生未落户,以及工作调动等原因尚未落户。他透露,预计2032年前后中国人口能实现零增长。

  >>分布

  广东人口超河南排第一

  按常住人口计算,广东已超过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山东、河南、四川和江苏紧随其后。而在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山东、广东、四川、江苏。过去10年,东部人口占比从35.57%升至37.98%。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下降1.1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

  >>性别

  出生人口性别比仍偏高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

  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正常范围。

  >>结构

  中国城乡人口接近持平

  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3.46个百分点,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速度最快的10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2010年全国常住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已非常接近,城镇人口为6.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亿余人,乡村人口减少1.3亿余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马建堂指出,2010年同2000年相比,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而2000年比1990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9.8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1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数说

  13.26%

  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相比,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7亿,占总人口13.26%,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亿,占总人口8.87%,上升1.91个百分点。

  91.51%

  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相比,汉族人口占91.51%,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上升0.08个百分点。

  2.64%

  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升至8930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现有文盲5000余万人,减少3000万。

  新华社发

  人口过快增长势头获有效控制 计划生育政策将逐步完善

  动员了上千万普查人员、克服了重重难题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终于出炉。从耗费了巨大心血和资金的一系列人口普查数据中,人们究竟能够得到些什么?政策会做哪些相应调整?

  “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我国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大量的基础数据,是一笔极为宝贵的信息财富,对制定‘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

  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次人口普查数据首先反映的是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遏制。2000年到2010年期间人口净增长7389万人,年均增长0.57%;1990年到2000年期间,人口净增长1.3亿,年均增长1.07%。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约5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马建堂表示。

  沿海发达地区老龄化更突出

  按国际通行标准,10年前,中国已差不多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在过去的10年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因此也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国需警惕“未富先老”问题。

  据马建堂介绍,10年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总量都在增加,也都面临着老龄化加快的问题。沿海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这个问题可能更加突出。沿海发达地区在一些时段和地区出现了局部缺工现象,这也可能是这个问题的另外一种形式的体现。

  人口增长模式过渡到“三低”

  马建堂说,近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多一点,死亡率7‰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稍微多一点。中国人口增长模式从过去高生育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高、低、高”的模式,很快过渡到目前的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低、低、低”的模式。

  他指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从“高、低、高”转到“低、低、低”是自然的、长时间的过程。中国转换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某种程度的调控性,二是时间更短。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出生率低,缘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

  马建堂说,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是两句话:一是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二是要重视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适度低生育的水平,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科学研究、认真评估,慎重地、逐步地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

  流动人口增1亿反映经济活力

  人口迁移数据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亿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亿人,同2000年相比增加1亿人,增长81.03%。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占比下降,更多人口从内陆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马建堂介绍,这反映了人口流动和经济格局的协调一致。人口迁移既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条件。因为人口流出后工资还要汇回来,这是双赢,所以流动人口的增加、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占比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中国经济活力在增强,既促进了城乡更均衡发展,也促进了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