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师范类中专:金港热线-新闻频道-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0日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1:57:41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0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2011-01-18 14:03:23   出处: 张家港日报

——2011年1月10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姚林荣

 姚林荣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严子洋 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开坚实步伐,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扎实推进主导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升级、人文素质升级,“协调张家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071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861亿元和456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32%。新增上市企业11家,销售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沙钢集团入围世界500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新增高效农业10万亩。到账外资3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6%。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西新区基本建成,暨阳湖生态园、梁丰生态园建成开放,文化中心、第一人民医院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公共设施投入使用,市、镇建成区面积扩大1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63%,现代城市形态初步显现。新建、改造等级道路170公里,公共交通出行率达15.5%。新增各类绿地、林地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5%,COD和二氧化硫削减率分别达到25.7%和23.7%。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首个荣膺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38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批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考评验收,普通高考、职校对口单招本科录取率连年位居苏州首位。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千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增加6.5张,达到19.5张。人口保持零自然增长。全市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八个一”工程实现全覆盖,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取得重大突破,长江文化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2.8平方米。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民主法制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和11.4%,达到3.04万元和1.4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城镇职工社保参保人数增加20.14万,参保率达99.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50元和170元。新增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投入住房公积金5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9%,每百户拥有私家车31辆。累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42.6亿元,建办实事工程95项。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比学赶超、创新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同比增长14.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06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9亿元,增长22.7%;工业总产值4700.9亿元,增长17.5%;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650.2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4%和11%。

  一年来,主要强化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推进落实,经济实现稳定增长。把决胜“三大硬仗”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加大引导、协调和保障力度,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规模企业加快发展。新增销售超10亿元企业18家,总数达到47家。百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50亿元、利税20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5.6%和72.5%。沙钢集团继续位居中国民营企业之首,世界500强位次前移29位,列第415位。重点项目有力推进。道康宁有机硅、沙钢宽厚板二期、东华能源化工仓储二期等23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银河锂业碳酸锂、爱康太阳能、圣汇气体船用装备等2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翰普高分子等15个点供项目完成报批。全市完成工业投入275.6亿元,增长23%。载体建设初见成效。全年完成投入52亿元。张家港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作,被评为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保税区的环保新材料、经济开发区的高世代玻璃基板、塘桥的新能源等产业基地获批省级产业园。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到账外资10亿美元,增长13.8%。完成进出口总额250亿美元,其中出口98亿美元,分别增长32.9%和50.5%。境外投资额1.6亿美元,连续七年领先全省县(市)。完成口岸货物吞吐量2亿吨,集装箱运量112.4万标箱,分别增长33.4%和29.2%。张家港港区总体规划通过国家评审。服务企业力度加大。加强对经济发展、企业运行的动态监测,全力统筹电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锦丰50万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完成投资额10.2亿元的电网建设工程14项。新增上市企业3家,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3家、创投风投公司5家,新增银行贷款206.9亿元。为企业办理出口免抵退税64.6亿元,兑付各类扶持资金6.4亿元,减免78项涉企收费1.22亿元。

  

  (二)强化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兴产业投入140亿元,新建超5000万元新兴产业项目45个,彩虹玻璃基板、阿波罗光伏、力天新能源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1.8%。传统产业有力提升。鼓励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完成技改投入199亿元,设备投入占项目投入的比重超过60%。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完成服务业投入170亿元,增长22.3%;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38%。实施国家、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7个。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增3A级以上物流企业4家;专业市场成交额1650亿元,其中3家成交额超100亿元。完成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50家。软件(动漫)产业园成为苏州市服务业发展重点集聚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亿元,增长18.5%。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15%。科技创业园二期竣工投用,智能电力研究院启动建设,华东国际技术创新园成功落户。新增省“双创”人才和姑苏人才8名,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团队)36个、紧缺型高层次人才213名,培养高技能人才1500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3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0项。新建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服务平台48个,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49项。参与制订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8项,发明专利授权95件。注册商标数列苏州各市(区)第一,“凤凰水蜜桃”成为我市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节能减排全面完成。35个重点节能项目完成年度任务,4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稳定下降率达70%。深入实施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和环保“三三三”工程,完成COD和二氧化硫减排项目33个,削减率分别达5.05%和5.3%。首批30辆LNG清洁能源公交车投运。关停化工企业34家。保税区暨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我市成为唯一荣获首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的县级市。

  

  (三)强化功能配套,城市建设整体提升。规划布局更趋合理。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西新区拓展区、黄泗浦文化生态园区等重点区域的概念规划,以及人民中路等区域的城市设计。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暨阳湖生态湿地基本建成、人工运河完成开挖,购物公园建成营业,城北沙洲湖启动建设。重点工程按期推进。锡张高速顺利通车,张杨公路改造如期完工,苏虞张快速通道工程正式启动,沪通、沿江城际、通苏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抓紧进行,复线船闸跨闸大桥竣工投用,泗杨路、港城大道等11项新建和改造工程按时完成。环城河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小城河综合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城北经济适用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张家港大剧院、梁丰初中等工程交付使用。加大拆迁安置力度,新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238万平方米,竣工116万平方米。防洪排涝年度工程按时完成,实现安全度汛。城市环境不断优化。新增绿地、林地1.51万亩,建成省级生态村10个、生态文明示范工程项目20个、绿化示范村50个。镇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26公里;市区雨、污水分流工程全面完成,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5%。完成老住宅区综合整治45万平方米。街景立面改造、夜景灯光美化工程全面竣工,完成锡张高速、张杨公路和纪澄河沿线大环境整治。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一期全面运行。高标准通过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考评。被评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

  

  (四)强化城乡统筹,“三农”工作取得实效。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推开。明确城乡一体化建设三年任务,出台推进集中居住、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市财政拨付启动资金2.7亿元。确定“9+11+X”的农民集中居住模式,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完成,基本农田专项规划通过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上报待批,完成45个集中居住区修建性详规编制。现代农业加速发展。新增高效农业2.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26万亩,优质稻米、苗木花卉、蔬菜瓜果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新建高标准农田1.9万亩,新建国家、省级粮食高产万亩示范区3个,“三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面积达87%。添置各类农机具9000多台(套),农业机械化率达91%,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5.6%。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新增土地规模经营4.2万亩,累计30万亩,占全市耕地的71.8%。着力深化以村为经营主体的土地股份合作改革,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入股土地4.03万亩、资金2.25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7家,累计207家。社区股份合作社分红总额增长10%。惠农举措扎实有效。发放惠农补贴1.11亿元。完成第七轮经济薄弱村帮扶,年内建成标准型厂房4.92万平方米、设施农业515亩,34个市级薄弱村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总额4391万元,增长13.9%,村级年可支配收入均超过100万元。新建为农服务社18家,累计132家。

  

  (五)强化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事工程有序推进。十一大类28项实事工程总体进展顺利,卫生数字化一期、养老服务工程、治安防控体系一期、老年大学等一批年度项目如期完成,城东学校、行政服务中心等跨年度项目按计划推进,全年共投入资金13.85亿元。社会保障全面强化。发放社会保险、就业创业补贴9282万元,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本市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5%,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2.21%。新增城保参保人员6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50元/月和370元/月,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加137元/月。老年事业加快发展,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70个,再次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及时出台稳定物价措施,向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发放临时物价补贴265万元。免费为户籍居民和房屋购买自然灾害民生保险。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投入住房公积金12.4亿元。教育文体事业加快发展。新教师招聘首次对市外硕士研究生开放,普通高考和职校对口单招本科录取率分别达82.3%和30.2%,继续领先苏州各市(区),职校技能大赛金牌数列全省第一,优质学校创建实现全覆盖。“村村演”、千场电影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锡剧小戏《喜搬家》荣获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金奖。东山村遗址入选“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黄泗浦遗址入选“2009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首届中国农业论坛和鉴真大师公祭等活动。凤凰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市档案馆、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评审。成功举办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和9项国家级体育赛事,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市”称号。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加强。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九大类22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实际补偿率提高4.5个百分点,达48%。完善企业退休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长效机制,实施孕妇优生优育疾病保险,新建科学育儿基地7家,顺利通过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考核验收。市、镇、村(社区)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成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倡导绿色出行”项目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优秀实践奖。文明创建力度明显加大。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文明创建长效管理机制,高分通过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爱满港城”等慈善募捐活动募集善款7204.3万元,市镇两级发放慈善资金4676.2万元。沙钢集团向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新建工程捐款8000万元。全面完成绵竹市东北镇对口援建任务。荣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违法犯罪警情和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执法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公用信息平台投入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逐步加强。安全隐患整治、社会矛盾调处、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结案率达98%。与此同时,民族宗教、统计、粮食、科协、兵役、气象、地方志和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六)强化效能建设,政务环境持续优化。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83件、政协提案245件,人大议案办理按计划推进。实施行政指导,落实政府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发布规范性文件21件,废止规范性文件5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8件。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对25人实施行政问责。行政效率有效提升。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清理、归并各类机构18个,机构编制更加规范。出台市创新行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审批联办协调机制,联办项目一次通过率达98.3%。完善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承诺办结时限缩短10.2个工作日。全年受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7.2万件,满意率99.8%。严格落实“七大类民生问题挂牌督办”制度,建立联合会办、结果跟踪等工作机制。畅通便民服务渠道, “12345”热线全年办理市民求助、咨询、投诉29.6万件。廉政建设不断强化。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增强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建立公务车辆购置会审和公物仓制度,严格出国经费审批和办公用品标配制度,行政费用下降5%。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督,完成审计项目81项。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强烈冲击,战胜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巩固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垂直条线和涉外单位,驻军指战员、武警和消防官兵,以及关心和参与张家港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照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区域竞争的逼人态势,不足尤为明显。突出表现在:一是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增速放缓,重大项目、高端人才、产业载体、土地空间和环境容量等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瓶颈亟待破解,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二是中心城区功能还不够完善,人口结构中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集聚度不高,创新活力、个性彰显还不够,镇区面貌与中心城区落差明显,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艰巨,城市的内涵和品质有待加快提升。三是人民群众收入增长不快,物价上涨带来生活成本增加,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改善不够,各种社会诉求更趋复杂,社会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社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四是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创新能力不够,对照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服务效能存在差距,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主要目标和2011年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创张家港新辉煌的关键五年。张家港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的困难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进入调整重组阶段,产业革命加快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央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放在新一年经济工作任务的首位;江苏“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推进力度越来越大,推进速度越来越快。创新发展是历史的大机遇,时代的大主题,我们必须认清这个大势,把握机遇、敢于争先,加快我市的创新转型发展。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面对纷繁复杂的困难挑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消除,全球经济复苏的复杂性、曲折性进一步显现;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还会增多,特别是新一轮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周边先进县市迅猛的发展态势,对我市“经济地位不下降”形成严峻挑战;同时,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不断增多,情况更为复杂。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率先科学发展的志气、引领创新发展的锐气,顺时应势,攻坚克难,团结拼搏,奋力开创“十二五”发展新辉煌。

  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市政府编制了《张家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会议审议。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以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港城联动、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包容性增长,努力把张家港建设成为“富有独特精神、临港产业发达、长江文化汇聚、生态优美宜居、各种文明形态高度协调”的现代化港城。

  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围绕打造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产业强市,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32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6%,2015年突破25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3%,2015年力争达到1万亿元。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5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5%,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围绕打造富有生机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品牌,全面提升创新支撑力。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9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团队)260个以上,引进和培养紧缺高层次人才1200名以上,培养高技能人才8000名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

  ——城乡一体基本构建。围绕打造全国最优美的宜居城市,丰富城市内涵,彰显城市个性,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在“一城五区”的总体框架下,依托轨道交通新优势,进一步拓展中心城区,优化功能,提升品位,不断增强辐射、集聚和带动能力。加快中心镇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与中心城区保持整体协调。加快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民集中居住度达60%以上。

  ——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围绕打造统筹发展的样板城市,加快推进“协调张家港”建设。各类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在苏州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接轨,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2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长江文化品牌更加响亮。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升。高水平、均等化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围绕打造人民生活最美好的城市,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确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1以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向“高水平、全覆盖”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差别基本消除,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35张,养老服务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市政府将按照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加大有效投入、推进城乡一体、增创特色亮点“三条主线”,贯彻转型与增长、克难与补短、科技与人才、建设与管理、惠民与育民“五个并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均增长1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5%;万元GDP能耗下降、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率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市政府将认真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大力度发展现代经济

  把上项目、抓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深入实施“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和规模企业培育“五个一工程”,大力推进新兴产业振兴、传统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提速,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年销售超10亿元企业23家,总数达到70家。

  做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新兴产业三年振兴计划,加快做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现代装备、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规模,年内完成投入23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5%以上。加快在建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盛隆光电太阳能、天威五洲输变电、张化机重型装备、海陆重工二期等39个单体投资超亿元的在建项目建设,逐个排出时序进度,保障各类要素,加强督办会办,确保早竣工、早投产。抓好项目前期准备。重点抓好协鑫光电LED、彩虹光伏玻璃、盛康太阳能、飞翔精细化工等48个单体投资超5亿元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逐个会商项目评估、报批、供地等节点问题,强化推进措施,力争早落地、早开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和激励考核,细化专业招商,充分发挥“两区一园”和各镇不同的产业、功能、区位优势,大力引进新兴产业项目,特别要以跨国公司、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为主攻对象,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实现基地型、龙头型项目的更大突破。

  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大企业集团转型发展。鼓励大企业集团运用高新技术做强主业,加快向产品高端提升,重点抓好沙钢冷轧、永钢大型锻件、华尔润光伏玻璃等大项目建设。引导大企业集团发挥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拓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做强总部经济,培育更多地标型大企业集团。全力支持沙钢集团实施以钢铁大物流为主导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大转型、大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技术改造。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改造,重点抓好骏马钢帘线四期、国泰华荣电解液、宏宝大型精密铸锻件等60个重点技改项目,年内确保完成技改投入250亿元。积极扶持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强化与大企业集团的配套协作,向“专、精、特、新”领域发展,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钢铁行业脱硫治理,加大对化工、电镀、印染等行业的整治力度,关停企业50家以上,实施节能减排重点项目60个,淘汰落后高能耗设备500台(套)以上,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0家。

  提速现代服务业。实施第二轮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完成服务业投资23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投资80亿元。做大做强现代物流。全力推进总投资300亿元的沙钢玖隆钢铁物流项目,启动商务交易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剪切加工中心、水陆联运中心等一期工程建设,加快规划仓储中转、综合服务等配套功能区,打造国际一流的钢铁物流园。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积极引进第三、第四方物流企业,做大化工、纺织、木材、粮油等专业物流,保税港区货运总量突破1000万吨。大力发展口岸物流,加快段山、东沙公共码头和港口公共支持系统基地建设,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口岸货物吞吐量达2.2亿吨,集装箱运量超130万标箱。继续推进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新建生产性服务企业40家。提升发展专业市场。加快保税区石化交易所建设,围绕区域定价中心目标,做大化工品现货电子交易规模。按照现代化市场的要求,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纺织、钢铁、木材、粮油等专业市场,全年专业市场成交额超2000亿元。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快发展软件开发、动漫创意、医药研发和资源性物资供应链管理等产业,提高国际直接接包能力。加快发展商贸旅游和文化产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完善市、镇、村三级商业网点规划,积极引进新型商贸业态。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推进双山、香山、凤凰山、常阴沙生态休闲区等景区建设,重点推介“鉴真东渡”旅游品牌,凤凰山风景区建成4A级景区,江南农耕文化园建成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新闻传媒等文化产业。

  推进载体建设。加快资源有效整合,促进要素集聚集约,年内完成载体建设投资100亿元。保税区依托保税港区政策功能优势,加快推进环保新材料产业园育成基地二期工程和段山重装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汽车拆解及零部件再制造基地和科技商务中心建设。经济开发区依托区位优势,高起点推进光电产业园、中丹生态科技园、电子装备产业园、再制造产业园等国家级载体建设,加快高世代玻璃基板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软件(动漫)产业园等省级载体建设。年内,力争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电子装备、再制造产业园建成国家级产业基地。冶金工业园重点依托钢铁产业优势,围绕钢铁大物流配送,启动板材剪切配送加工区建设,加快钢贸中心二期、物流区建设。各镇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加快资源整合,拓展发展空间,集中力量做好1~2个新兴产业载体。

  强化要素支撑。全面开展企业土地利用调查和闲置土地清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移低端产能,大力推进产业用地向产业园区集中,力争腾出可实际用于产业项目土地5000亩左右。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发展,引导上市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道,加快发展步伐;充实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积极培育上市企业梯队,帮助企业拓宽上市渠道,年内新增上报首发材料4家、进入辅导期5家,实现上市企业“保四争五”目标,打造资本市场“张家港板块”。加强现代金融业态培育,努力引进银行机构和创投风投机构,年内新增投融资机构10家以上。做好能源协调保供,推进沙洲电力二期工程,以及总投资10.3亿元的晨港等17个输变电工程建设。

  

  (二)更大力度实施科技创新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建设的核心动力,强化激励引导,营造氛围环境,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制定落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细化完善激励政策,着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科研、融资、生活等高效服务,加快形成适应发展的人才政策体系和高端人才智库。精心组织科技节、创业周、海外推介招聘、人才项目评审等活动,年内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团队)50个以上,列入省“双创”人才和姑苏人才各10名以上,进入国家 “千人计划” 人才1~2名。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充分开发利用本市人才资源,分期分批组织企业高管赴国外培训;依托沙工、职教中心等教育资源,培养各类实用技能人才3万人次。

  纵深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计划,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0项。充分发挥“三站三团”作用,拓展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年内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60项。突出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学研合作实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4%。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扩建科技创业园,推进华东国际技术创新园等重点科技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加快智能电力研究院、碳材料研究院、沙钢钢铁研究院二期、华汇玻璃研究院、飞翔新材料研究中心、科技创业园生物医药平台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抓紧建设国家火炬计划特种容器和锂电池产业基地。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服务平台50家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超过85%。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年内参与制订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0项以上,采用国际先进标准40项以上。加强检测能力建设,筹建国家石化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五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材种鉴定与木材检疫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加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培育力度,建成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3个,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加大专利申报力度,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20件。争创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三)更大力度提升城市功能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优化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打造创新、创业、宜居的现代城市。

  科学完善各项规划。围绕建设现代城市目标,抢抓轨道交通带来的发展机遇,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产业发展等各类要素,加速功能升级,彰显城市个性。科学编制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凤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城市慢行系统等专项规划,以及谷渎港等重要节点规划,尽快形成“层次分明、有效衔接、完整统一”的城市规划体系。

  全力推进重点工程。暨阳湖生态园区加快建设运河商贸街和儿童世界,城西新区加快推进北延区域、拓展区域的拆迁安置,城北新区加快沙洲湖、道路绿化、公建设施等建设进度,拉开框架、展现形态。做好沪通、沿江城际、通苏嘉城际铁路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及早开工核心港区集疏运高速公路项目,推进苏虞张快速通道、晨丰公路等工程建设。加快走马塘、朝东圩港等水利工程建设,抓紧启动通洲沙西水道综合整治工程。加速小城河综合改造二期工程建设,启动谷渎港及步行街东首改造工程,实施小城河区域周边建筑立面整治,确保年内小城河区域展现全新面貌。继续加大市政道路、公交场站建设和运力结构更新力度,优化公交站点布局。完成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城东学校等结转工程,启动港城大厦、儿童福利院改扩建、实验小学改造等新建工程。

  着力提升环境质量。抓好城镇绿化工作,力争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老住宅区整治、夜景亮化,以及城北路街区景观、背街小巷、城中村改造工程,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断优化城市形象,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推进环保“三三三”工程,抓好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新增LNG清洁能源公交车60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加快镇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塘桥、锦丰等5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竣工投运。继续抓好骨干河网水系沟通整治,完成河道疏浚和拆坝建桥年度目标任务。

  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推进数字化城管向区镇延伸覆盖,保税区、南丰镇全面建成数字化城管。加快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抓紧启动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全面取缔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老住宅区物业管理,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控制违章搭建。完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二期建设,新增75个服务网点。

  全面加强区镇建设。修编区镇总体规划,加快中心镇新镇区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品位和形象。全力支持各区镇实施老住宅区综合整治、街景灯光和重要节点整治工程,完善集镇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城镇产业环境、消费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增强现代新型城镇的辐射力、集聚力和带动力。

  

  (四)更大力度推进城乡一体

  按照“科学、快速、可持续”的原则,务实创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加快推进集中居住。按照“融入城市化、就地城镇化、农村社区化”要求,加快新市镇、新街道、新社区“三新”工程建设。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修建性详规,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切实抓好农业用地拆旧区复垦工作。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市政府将千方百计加快安置房建设,确保过渡期超过两年的拆迁户年内全部安置到位,今后要确保拆迁户在两年内得到安置,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通过优先安置、过渡房居住等方式,尽快尽早得到妥善安排。年内,全市将开工建设安置房50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200万平方米以上。

  深化“三大合作”改革。强化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全面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准入制,力争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80%。加快以村为经营主体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规范提升专业合作社,累计达217家。净资产超300万元的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资产量化率达90%。创新探索村级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发展物业经济和劳务经济,村级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生态畜禽、果蔬园艺等特色产业。高效农业中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的比重达55%。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苗基地、锦丰现代农业产业园、凤凰水蜜桃科技园和永联现代粮食生产基地等20个现代农业特色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农药集中配送,新建标准化农田2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三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面积超过90%。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岛“万顷良田工程”建设项目。抓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建达标圩区15个。

  

  (五)更大力度发展社会事业

  强化惠民利民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导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更加深入做好各项社会事业。

  推进高位均衡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实施“基础管理创新、课程质量创优、学校文化创名”工程,高标准通过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试评估。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办学的学前教育体系,争创江苏省学前教育先进县(市)。重视高等教育,按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要求,谋划办好高等教育。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教师选聘、流动机制,扩大教师培训规模,推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20%。

  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善群众用药结构,提供优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监测分析,抓好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防治。培育医学重点专科,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卫生数字化工程建设,发挥居民健康管理、卫生应急指挥、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等作用,实现城乡医疗资源与信息共享,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争创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奖。探索总额预付、定额预付、按病种结算等举措,切实降低群众看病费用。健全流动人口计生均等化服务机制,开展“幸福家庭健康促进”行动。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试点,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精心承办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优化整合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推进东山村遗址、黄泗浦遗址考古发掘和恬庄古镇保护,做好东山村遗址公园等规划论证工作,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争创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进一步创新形式和机制,办好第八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培育特色文化镇、村(社区),积极发展群众性文化社团,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发挥市文化中心作用,组织各类展览、演出、论坛等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化素养。

  持续深化文明创建。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为总目标,进一步完善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突出“尊重、奉献、互助、进步”主题,大力开展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加大网吧管理力度,净化文化环境。广泛宣传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尊重老师、医生等直接服务市民人群的良好氛围。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切实关爱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深入做好“双拥”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认真做好西藏、新疆等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南北挂钩工作。

  

  (六)更大力度改善人民生活

  强化以人为本理念,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出发,加大投入,攻坚克难,致力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促进群众就业。健全市、镇、村(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形成“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镇级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企业工资支付执法检查活动,确保职工工资稳定增长、足额及时发放。加强特殊人群就业服务,通过政府大力推动、就业者自身努力、社会各方热情帮助,努力实现本市籍应届大学毕业生99%以上就业,特困家庭劳动力99%以上就业,被征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完成农保转城保扫尾工作,实现农保与城保全面并轨。加快城乡一体社保体系建设,推进被征地农民、私营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确保社保参保率和征缴率稳定在99.5%以上。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并轨,实施少年儿童大病医疗救助,落实残疾人康复项目进医保政策,切实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和水平。推进城镇和农村低保政策并轨,加大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优先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新增养老床位800张以上。积极探索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依托,以信息平台为支撑,以专业服务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6000套,年内建成2500套。强化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确保全年新增缴存人数超2万。

  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强农副产品生产、调运和应急储备,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农副产品基地和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推进“放心粮油”工程,提高本地农副产品供给水平。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收费)采集公布制度,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落实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努力保障价格基本稳定。落实财政补贴机制,继续对困难家庭实施价格调节补贴。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重点食品品种监测处置力度,强化集贸市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强化社会管理。社区是市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必须加强社区管理、创新社区服务、丰富社区生活,全力打造安居、宜居、乐居的幸福家园。加快集中安置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及时将新建住宅区纳入社区管理,健全完善社区行政、文化、医疗、警务等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平安张家港、法治张家港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和“人民调解规范年”活动,完善社会帮扶制度,抓好社会治安,构建大防控体系。高度重视群众诉求,积极营造理性合法解决问题的氛围,全力化解涉及拆迁安置、环境污染、医疗纠纷、劳资纠纷等方面的社会矛盾。抓好安全生产,加大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娱乐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部位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不稳定因素排查预警机制,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继续办好实事工程。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要出发,确定实事工程。今年确定的公共租赁房、镇区及办事处老住宅区改造、卫生数字化二期、沙洲中心粮库等七大类25项实事工程,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按时保质完成。

  

  (七)更大力度加强自身建设

  服务发展、服务人民是人民政府的根本职责。面对发展重任和竞争压力,必须强化责任感和危机感,着力提升创新力、执行力、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管理社会事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机关、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社会群团的意见,认真听取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严格执行政府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实行重大决策公示听证制度,落实政策风险评估和跟踪评估。加强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查、备案、清理工作,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强化高效行政。围绕“样样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时序化”的要求,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人要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敢于担当,履职尽责,不给自己留退路,勇于立下军令状,咬定目标任务,只争朝夕、集中精力抓重点、攻难点,深入一线,真抓实干。市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确立“政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理念,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投身作风效能建设“绩效比拼年”活动,全力提升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狠抓廉洁行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廉政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惩防体系。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加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各级各类专项资金、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方面的审计力度。加强对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督治理,开展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倡导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作风,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接待、会议和出国(境)等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引领我们奋勇前进,新一年的目标任务激励我们加倍努力。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惧困难,事业的追求上我们不居人后。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把全部心思倾注到干事业上,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全部功夫投入到抓落实上,为全面推进“协调张家港”建设,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创张家港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注 释

  

  1.公共交通出行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用于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

  2.三大硬仗:即载体建设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规模企业培育。

  3.环保“三三三”工程: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第二轮环保“三三三”工程,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整治、化工企业专项整治”三个三年行动计划。

  4.“9+11+X”集中居住模式:“9”即以全市八镇一区为主,形成9个市镇型集中居住区;“11”即以全市11个相对独立的镇辖办事处为主,形成11个组团型集中居住区;“X”即以已具有一定居住规模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和古村保护型村庄为基础,形成X个精致型农村集中居住点。

  5.“三品”农产品:是指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

  6.“七大类民生问题挂牌督办”制度:由市效能办、作风办联合对小区物业管理、镇村道路管护、城区饭店排污、油烟噪音扰民、城区违章建筑、楼内违章搭建、小区车库管理等七项民生问题,通过公开“目标承诺、责任部门、主要措施和工作动态”,采取“我有话要说”互动模式,进行挂牌督办,接受群众监督。

  7.公物仓制度:是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举办大型活动(会议)、组建临时机构所需物资设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制度。

  8.包容性增长:基本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核心是追求机会公平和权力公平,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9.一城五区:一城,是指将张家港市域作为一个整体城市进行规划。五区分别为杨舍-塘桥主城区、金港副城区、锦丰区、乐余区和凤凰区。

  10.第三、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与货物有关的发货人和收货人之外的专业企业,即第三方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状态。第四方物流是专门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

  11.三站三团:科技镇长团、科技顾问团、专家咨询团、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2.城市慢行系统: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13.数字化城管:是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

  14. “三大合作”改革:包括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15.基本药物制度:是围绕基本药物的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环节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就医用药负担。

金港热线-新闻频道-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0日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实录(2011年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 1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人民网 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新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2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马平昌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实录)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实录)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实录)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实录)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 2011年1月21日在徐州市第十四届四次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李学勇在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1.2 2011年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