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尔号神麒麟图片:[未解之谜]林彪座机飞行航线为什么会偏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0:38
  

 

众所周知,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是在蒙古肯特省会温都尔汗东北70公里的草原上坠毁的。按常理而论,坠毁地点应该在山海关到蒙古乌兰巴托或前苏联伊尔库茨克的航线上,但实际上这一点离林彪叛逃航线的垂直距离还有160公里,远远偏在了航线的东边。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作为未蹬机的五名机组成员之一,事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广辛

 

   出境前的航线情况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座机三叉戟256号飞机不顾海军场调度人员的阻拦及尾追林彪座车到机场的8341部队警卫人员的警告,在跑道及滑行道灯光都没有打开的情况下,拖着嘶哑的吼叫声强行起飞了。几分钟前那一团混乱的机场停机坪随着飞机的消失,顿时显得十分安静。

山海关机场的地面雷达立即对256号飞机进行跟踪监视。由于飞机上机组四人预先不知道林彪等人的叛逃阴谋,起飞后林立果等人再也无法掩饰叛逃真相并挟持飞行员改变航向的时候,他们反映在操纵动作上是极端被动与迟缓的。雷达显示,开始一转弯的动作不但延迟了4分钟,而且以后的转弯动作所用的时间竟是平时的10倍。零点46分,也就是飞机起飞后的14分钟,雷达显示:航向:310度,高度:3000米,速度:500公里/小时,位置:55公里。

以上雷达测出256号飞机的每一个数据都很重要,都是林彪在叛逃飞行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虽然,在找到256号飞机的语音“黑匣子”之前还没有办法真正弄清飞机上所发生劫持与被劫持的情况,但是,完全可以根据雷达监测飞机飞行活动留下的各种不正常的痕迹,用运输机飞行专业的特有规律及逻辑关系对这种不正常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得出尽可能接近实际的推断。

以上4项飞行数据中,对飞行航线有着直接关系的是飞行的航向和飞机的位置。310度虽然正是由山海关直飞乌兰巴托的航向,但事后得知,飞机并没有稳定在叛逃的航线上,而是在310度后又减小了航向,朝西偏北的方向上又继续飞行10几分钟之后,最终在唐山以北的迁安县上空加入北逃航线。

零点46分,因256号飞机飞行高度低,只有3000米,55公里之后在山海关雷达屏幕上消失。最后,飞机的实际航行轨迹是:山海关起飞后,经河北省迁安、承德、内蒙古自治区的多伦及贝尔庙附近上空,1时55分从中蒙边境414号界桩进入蒙古国境。

国内段的航行林立果是有准备的。

林立果及其死党周宇驰为林彪乘机叛逃曾提前做过技术准备,在学习驾驶直升机的过程中,学了一些航行知识。从1971年5月份开始,周宇驰秘密住进沙河机场2号楼,学习驾驶由法国引进的“云雀”直升机。3个多月的时间内,飞了66个飞行日,75场次,184小时。除个别陪他训练的人外,大多数人不认识他,也不准打听他的情况,“2号楼”便成了他的代号。有人甚至把周宇驰当成林立果,可见林立果的行踪就更加诡秘。周和刘沛丰是林立果在空军的“教师爷”,“小舰队”的核心人物。叛逃前的技术准备在他们中间加紧进行着。

林立果、周宇驰之所以没有在三叉戟等大飞机上学习驾驶技术,一来是因为大飞机操纵技术复杂,没有在其他飞机上驾驶基础,短时间是学不出来的;二来不利于保密。大飞机的驾驶员都是从本部队其他机种上调过来的,彼此早已认识,突然增加陌生人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大飞机的飞行员中,认识周宇驰和林立果的人较多,如果他们在飞行员的队伍中出现,岂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周宇驰已提前搞到叛逃需要的航线资料。9月8日上午,周宇驰把空军航行局局长叫到办公室说:“国庆节快到了,要加强战备。林副主席69年视察空军时,特别提到防止苏联搞突然袭击。现在是核战争时代,要注意苏联用航班飞机搞突然袭击。请你搞一份苏联航班地图,了解一下他们的飞行情况,我和林副部长还要向林副主席汇报。”周宇驰还说:“你别说是给我的。”为此,航行局长还专门找到民航局的一位领航员,绘制一份二百万分之一的北京—乌兰巴托—伊尔库茨克的航线图并填写了有关的航行资料后交给周宇驰。其实,这些国际民用航空使用的航线资料并不是什么机密的文件,至今也是公开的。问题是周宇驰完全可以根据这份航线图加上自己学到的飞行知识,绘制一份由山海关直飞乌兰巴托的地图。

按256号飞机飞经的地点延长下去,基本上是飞往乌兰巴托的航线,但1000多公里长的航线中段若没有导航点对飞机的航迹进行检查,准确地飞下去是很困难的。潘景寅在空中一边驾驶飞机一边不可能腾出手来测量航线的数据,这个决定飞机命运的航向肯定是林立果、刘沛丰经过预先准备并强制飞行员执行的航向。按这个航向留下的航迹又基本上是怀北京到乌兰巴托的国际航线相平行的。虽然示意图中划出的航迹是直的,但实际上并不如此规范,一来,因为这是一次很不正常的飞行;二来,在空中风的影响下,飞机的航向与航迹并不完全一致。

三、预先了解我国三北地区雷达分布情况,企图避开雷达的跟踪监视。

9月9日,周宇驰在办公室对空军司令部雷达兵技术处副处长说:“林副部长要你给他搞一份雷达探测图和开关时间表。”副处长问:“要全国的,还是要哪个地区的?”周说:“只要三北地区的。”10日上午,副处长报告了雷达兵部部长,拿了一份三北地区雷达探测部署图,交给了周宇驰。关于开关机的时间表,由于雷达站很多,比较复杂,只是把开关的原则告诉了周宇驰。星罗棋布的地面雷达完全可以消灭对空监视死角,叛逃飞机企图避开地面雷达跟踪是不可能的,所以林立果选择了低空3000米的航线高度。这个高度虽然不能避开雷达群的接替跟踪,但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面对空武器瞄准与击中的准确程度,也可以有效地躲开高空歼击机夜间从高空向低空的搜索与攻击。“聪明反被聪明误”,毛泽东当时根本没有想击落它的意思。3000米的低空飞行,完全违背了三叉戟飞机高空飞行既快又省油的特性,使飞机上本来就不多的油量过多地在低空飞行中消耗掉了,致使燃油的不足造成了林彪等人折戟沉沙于蒙古荒原的最终下场。

 

为什么会飞到温都尔汗?

 

从林彪座机256号飞机留下的飞行痕迹看,出境前与出境后的航向比较是基本相同的,前后连接基本是一条直线。飞机出境后,虽然国内雷达失去目标,但根据飞机坠毁地点到国境线只有约360公里的航程判断,在如此短的距离内,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是不会做机动飞行的。从以下几点可以证实:

其一,飞机离境后没有再上升高度。

3000米是以海平面为基准计算的高度,实际256号飞机离地面的高度只有2400米左右,因为当地的海拔标高也有600米左右。这样的飞行高度,飞机在边境雷达屏幕上的监视范围只有几十公里。虽然,高空飞行可以省油,但当时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燃油不会用来在爬高中过多的消耗。根据机上的剩油与可以继续飞行的距离,没有必要再上升高度。

其二,414号界桩附近的插队知青曾看到飞机越境,也听到了飞机的声音。

9月12日是星期日,当地知青们的周末活动结束得很晚,看到了飞机飞越国境时的情况。而且,视察坠机现场的我使馆人员之一孙一先同志的回忆文章见报后,有位知青还特意找到他,反映了看到飞机越境的情况。因为,414号界桩附近不是国际航班应该经过的地方,平时看不到来往的飞机,更看不到飞行高度如此低的运输飞机从头顶经过,三叉戟256号飞机突然光临,一定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三,蒙古退休副外长透露,飞机从越境到坠毁之前蒙方没有发现目标。

1998年初,71岁的原蒙古供销部门外交部副部长云登向日本记者首次透露林彪坠机事件时说,飞机是以超低空越境的,蒙军雷达没有能够发现目标。这一信息表明,256号飞机在坠毁前的飞行中,没有因来自蒙方的任何干扰而做航线与高度的机动飞机。

最后,飞机坠毁在温都尔汗,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上油量不够是256号飞机放弃飞往乌兰巴托的原因。

由于林彪等人属仓皇出逃,没有给机械师留下为飞机加油的时间。当潘景寅加满油门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的时候,飞机上可装8吨油之多的中央油箱已经空空如也,仅有的12吨半油颁布在机翼两边的四个内外组油箱中。此时,256号飞机的三台发动机以平均每12分钟消耗1000公斤燃油的速度吞食着油箱中那点“生命之源”。

1时55分,当256号飞机从边境飞越的时候,机上的测量只剩下5吨了。但此时大约还有510公里才能到达乌兰巴托,若按当时3000米的高度,550公里/小时的速度继续飞下去,也许刚到目的地,油量也就耗完了,其中连在跑道上空建立航线进行落地余地都没有。世界上没有哪一个飞行员敢这样做,因为飞机油箱里还有部分油量是不能使用的。况且256号飞机还是在后半夜,是在没有任何准备和没有任何通讯联系情况下的贸然行动,面对如此极端困难的局面,飞行员决不敢轻举妄动。

二、出境前后,飞行员不知道飞机的精确位置。

1时55分的准确越境时间是地面雷达提供的,飞机上的人不可能计算的如此准确。飞行员也只能根据飞行速度和距离,计算出飞机接近国境线的大致时间。但是,他不可能知道飞机在国境线的精确位置。从地图上测量,如果从山海关直飞乌兰巴托,其航向约为315度,由于飞行员包括林立果在内对偏航心中无数,无法计算出一个准确的航向,这样,就没有可能回到那个航线上来,而是保持与北京到乌兰巴托航线远达180多公里的垂直距离向前盲目飞去。

三、叶群、林立果对叛逃的技术准备仓促。

除周宇驰为叶群要到一份北京到乌兰巴托的航线图及三北地区雷达分布图外,9月7日晚,叶群把专门为她讲课的总参某部的一位参谋叫到身边,按计划这一天应该讲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或美国电影《巴顿将军》。可是,叶群突然拿着《世界地图集》问:蒙古有哪些大城市?回答:有乌兰巴托、沙音山达、苏赫巴托尔、科布多等。叶群又问:这些城市有没有北戴河大?回答:听去过的同志讲,比不上我国的中小城市,房都是我们帮助盖的。又问:蒙古哪些地方有苏联军队?中苏、中蒙边境地区有多少苏联军队?这位参谋一一作了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叶群没有问蒙古机场的情况,也没有提到蒙古地面防空设施的情况。叶群肯定是想到了,但没有问,因为那样就直接暴露了外逃的意图。

9月9日晚,周宇驰对空军司令部情报部技侦处副处长说:你叫情报部给我搞一份我国周围各国电台的频率表,明天交给我。副处长把任务交给技术处副处长,最后到中央广播事业局借了一些资料,综合成一份我国周围各国对华广播频率表交给周宇驰。

从以上的各种准备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其一、对于乘飞机叛逃至关重要的机场资料没有搞到,尤其是军用机场的资料更没有问津。他们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自信靠那个副统帅的头衔能骗到一切,把乘飞机出逃的行为看得太简单、太容易了。据说,在坠机位置北面仅60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个军用机场,利用飞机的两吨半油飞到那个机场安全降落是完全有把握的。但是,飞机上的人员没有掌握这个信息。否则,即使冒着被击落的危险,也要飞到那里降落。

机场资料包括机场的位置、跑道方向、跑道两端导航台离跑道的距离、电台的呼号、频率及其有关通讯联络的方法及导航设施等。尤其军用机场的资料属军队的绝密,不是与飞行有关的人员是无法知道的。

叶群通过讲课的参谋即使问到蒙古机场的分布情况,也不能作为夜间叛逃降落的依据。机场必须具体而准确地标在航行地图上,对飞行员才有使用价值。凭嘴说脑子记是不行的。对于不懂飞行业务的叶群,更不可能把劲儿用在点子上。

其二,周宇驰提供给林立果蒙古对外广播电台频率,除了有别的用途外,在叛逃飞行中却不能奏效。

从周宇驰提前掌握蒙古对外广播电台频率这一行为,说明他在学习驾驶直升机技术的过程中,确实学到一些航空知识。只要掌握广播电台的具体地理位置,飞行中航行罗盘接收机一旦收到广播信号,罗盘指针就会自动指向电台的方向,飞行员就会轻而易举地飞到电台的上空。

周宇驰的准备虽然在点子上,但没有奏效。256号飞机按国内的飞行航迹飞出国境后,没有明显地改变航向,只是照直飞了下去,不像是朝着某一个既定的地点飞行。飞机上只有特设师邰起良会使用领航员的罗盘接收设备,但林立果等人决不会允许三个年轻力壮的机械师中的任何一个到前驾驶仓的,因为那样会在他们的叛逃行为面前,又增加一个对立面。而潘景寅又不能离开座位半步。再说,夜间在没有确定广播电台所在地是否真有机场的情况下,使用这种办法也是徒劳的。

林立果、周宇驰为叛逃所做的飞行准备中,最有效最实用的只有从航行局要来的那份北京直飞乌兰巴托的航线图——一条只有起点而飞不到终点的航线图。

其三,为什么不沿着北京到乌兰巴托的铁路线飞行呢?

熟悉地图的人都知道,北京到乌兰巴托的空中航线基本上是沿着北京到乌兰巴托的国际铁路线行进的,两者基本重合,不同的是飞行航线是一条直线,铁路是一条变化不大的曲线。尤其是在我国边境城市二连浩特之后铁路线同航线基本一致。既然如此,256号飞机为什么不沿铁路线飞行呢?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256号飞机在叛逃飞行的过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精确位置,所以不能保证准确地飞到二连浩特上空。飞机起飞后,一直拒绝与地面的任何联系,凭潘景寅一个人在缺乏地面导航设施帮助的条件下是飞不到预定目标的。夜间,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明显灯光地标进行确认,盲目向铁路飞去是没有把握的,甚至飞过去了还没有发现。

另一方面,256号飞机岌岌可危的油量已不允许做机动飞行,既然没有任何把握飞到乌兰巴托,沿铁路寻找乌兰巴托的意义已悄存在。

四、256号飞机不是特意飞向温都尔汗的。

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256号飞机出境后不是特意朝着温都尔汗飞行的,而是沿原来航向飞行的过程中经过温都尔汗。

其一,零晨1时55分,256号飞机从中蒙414边境号界桩离境之后,其航迹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没有什么新的目标引导飞机向这个目标飞去,也不是像正常飞行中的改变航向义无反顾地向着新的目的地飞去。进一步说明林立果等人强迫飞行员离境后,明知道飞机的油量不够,也没有其他办法摆脱面临的困境。所以,最后的结局只能是硬着头皮往前飞,飞到哪里算哪里。可想而知,尤其是对执行过多年专机任务的飞行员潘景寅来说,遇到如此悲惨的局面,心中一定是万分恐慌和悲痛的。

其二,温都尔汗当晚停电,夜间从空中观察,没有什么灯光地标。当时,我驻蒙使馆人员孙一先视察林彪坠机现场时曾在温都尔汗停留过夜,亲眼看到那是一个不大的城市,就连住的招待所也不过是个一般的二层楼房。他们同时注意到城市用电是由温都尔汗自己发电供给的,后半夜停电的现象经常发生。所以,飞行员即使大致估计到飞机的位置要经过温都尔汗,他也无法从灯光的情况来进行辨认。

但是,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温都尔汗的东北即坠机现场附近,有一个叫贝尔赫的莹石矿区,这个矿区没有停电,飞行员把这个灯光集中的地方当做温都尔汗或者蒙古的一个城市,利用飞机上不多的油量,在灯光区以南约10公里的地方对地面、地形情况进行了观察、寻找。按一般规律,一个国家的大中城市都有飞机场,而且机场都位于城市郊区灯光较暗的地方。温都尔汗也有一个草地机场,一个只能提供小型客机例如当时的苏制伊尔14、里—2飞机等降落的机场。这种机场没有固定的水泥跑道,只是一片被压实的草地,没有灯光设备,不能夜间降落。当然,要把这样的机场当做迫降场的话,要比大草原上的自然地面好上许多倍。再说,选择靠近灯光点不远的地方迫降,会很快被人们发现,如遇不测,会有人救护。

2356号飞机最后把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800米的苏布拉嘎盆地的中央作为迫降场进行夜间的目测降落。由于飞机上还带着至少两吨半的燃油,尽管迫降时落地动作都是基本正常的,那2500公斤燃油被飞机高速擦地时的高温点燃后形成的剧烈爆炸,足已将钢铁之躯的机身撕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