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茅原浆酒53度价格表:晋朝帝系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1:39:49
                                                                                     晋朝帝系表 

 

从266年司马炎篡“魏”建“晋”,到420年刘裕篡“晋”建“宋”,晋共存在155年(西晋亡于316年),历15帝。从篡别人,到被别人篡,司马炎“猜中了前头,可是猜不着这结局”。

公元280年晋统一全国,从而成为我国封建史上第3个统一王朝。但之后政权十分混乱,由于西晋被胡人亡国,使得东晋时我中原全被胡人侵占,百姓遭涂炭。其中经过“五胡乱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后,我汉人损失近半,几近亡族。

晋都洛阳时期(公元266~316年,共51年),历4帝。

因都城相对偏西,故后人将晋朝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西晋”。疆域北到今天的北京,西到今天的敦煌,东到今天的北朝鲜,南到今天的越南北部。
洛阳即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晋朝(西晋)开国皇帝    (武帝)司马炎(字安世。原魏臣司马昭长子)

【年号】泰始(266年2月4日~274年)、咸宁(275年~280年四月)、太康(280年四月~289年)、太熙(290年正月~四月)
【生卒】236年~太熙元年四月(290),终55岁,葬峻阳陵(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偃师市首阳山镇南蔡庄村)。
【在位】266年~终,共25年。

【前传】要提司马炎就不得不先提他的家族。司马炎的父亲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的男主角、野心家司马昭。而司马炎的爷爷正是当年气死蜀相诸葛亮的魏将司马懿

司马炎
出生时值(魏明帝)曹叡曹操孙子)在位。239年,明帝病死前托司马懿曹爽辅佐年幼的曹芳即位。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罢废曹爽等人并杀之,独掌军政大权。从此,本为魏臣的司马氏家族开始大举蚕食曹氏家族的胜利果实,开始向着篡取帝位的目标加速前进。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魏少帝)曹芳李丰张缉夏侯玄等人欲罢之,事败后三人反被司马师灭族。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少帝)曹芳,另立12岁的曹髦为帝,实为傀儡。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相继掌权,专横跋扈、野心勃勃,使朝政黑暗。长大后的曹髦对此非常不满,说出了上述成语中的话并发动政变,但失败被杀。司马昭曹操的孙子曹奂为皇帝,即魏元帝。

司马炎
虽为长子,但司马昭曾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自己晋王位,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魏咸熙二年五月(265)被封为世子(王位继承人)。同年八月司马昭死,司马炎继承老爸的晋王爵位和相国职务。

【为帝】只4个月后,即同年腊月,司马炎便逼(魏元帝)曹奂禅让,自称帝,国号“晋”,“魏”灭亡。由一代枭雄曹操当年打下的江山、曹丕建立的魏帝国就这样被无条件转手了。曹操如地下有知,不知该做何感想。好在退位后的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得以善终。

武帝于泰始四年(268)颁布《泰始律令》,并于咸宁四年(279)命贾充杨济杜预王濬等伐吴。公元280年三月,东吴皇帝孙皓孙权的孙子)投降,“吴”灭亡。这标志着我国“三国时期”全部结束,三分归晋。我国自从东汉黄巾之乱以来的分裂局势暂时获得统一。

武帝在统一中原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

武帝非常好色,曾于泰始九年(273年)禁止国人结婚,以便自己挑选宫女。灭亡东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5000名宫女纳入后宫,使后宫达万人。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转悠,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能与皇帝做爱,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最终司马炎因过度女色而死。

(武帝)司马炎这个色鬼是继承了爷爷司马懿、伯父司马师、老爸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登上帝位的,江山都是由长辈们给打下的,他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盖世之功。在位时,无法处理边境的胡族大量徙居至中原,造成胡族与汉人的冲突。

(武帝)司马炎即位后怕自己也像魏时皇帝一样孤立而被权臣篡政,而将一大堆宗室封为王,并给他们兵权——《晋书 卷三 帝纪第三》“...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几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瑰为太原王,圭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王,睦为中山王,凌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徙扶风王亮为汝南王,东莞王伷为琅邪王,汝阴王骏为扶风王,琅邪王伦为赵王,渤海王辅为太原王,太原王颙为河间王,北海王陵为任城王,陈王斌为西河王,汝南王柬为南阳王,济南王耽为中山王,河间王威为章武王。立皇子玮为始平王,允为濮阳王,该为新都王,遐为清河王...改封南阳王柬为秦王,始平王玮为楚王,濮阳王允为淮南王,并假节之国,各统方州军事。立皇子乂为长沙王,颍为成都王,晏为吴王,炽为豫章王,演为代王,皇孙遹为广陵王。立濮阳王子迪为汉王,始平王子仪为毗陵王...”

(武帝)司马炎天真般的想法就是:“等将来出什么事儿,这些亲戚里肯定会有人帮我”。却忘了我国有个成语叫“六亲不认”。他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为朝廷和他的两个儿子埋下了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种子。他为儿孙们留下的乱摊子,间接导致了之后“西晋”朝的灭亡。所以,也可以说,他本人即是“西晋”朝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亡国之君。

太熙元年(220)四月辛丑,武帝死于含章殿。

【谥号】武皇帝
【传位】次子司马衷

晋朝(西晋)第二位皇帝    (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武帝司马炎次子。母为皇太后杨氏)

【年号】永熙(290年四月~十二月)、永平(291年正月~三月)、元康(291年三月~299年)、永康(300~301年正月)、永宁(301年四月~302年十一月)、太安(302年十二月~303年)、永安(304年正月~七月)、建武(304年七月~十一月)、永兴(304年十二月~306年六月)、光熙(306年六月~十二月)
【生卒】259~306年
【在位】第一次:290~301年,第二次:301~终,(可能是被司马越毒死的)。葬太阳陵。
【生平】9岁时被立为皇太子。惠帝可以说是整个晋朝最多灾多难的皇帝,历经磨难。登基后非常信任他的皇后贾南风。因此贾氏专权,甚至假造惠帝的诏书。291年迫害皇太后杨芷,废其太后位,后又杀太宰司马亮等大臣及皇太后。

公元294、296年,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趁我中原遭受自然灾害之际叛变造反,氐人齐万年称帝,拥兵7万侵我汉土,直到元康九年(299)反叛才被消剿灭。

同年贾后废掉太子司马遹,次年又杀之。这个举动成为许多反对贾后专政的皇族开始行动的起点——(赵王)司马伦假造诏书废杀贾后,杀司空张华等大臣,自领相国位,这是“八王之乱”(8个皇室成员为了争夺中央权力而引发的动乱,实际上不止这8人)的开始。

这“八王”指:
(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jiǒng)、(汝南王)司马亮、(河间王)司马颙(yóng)、(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yì)、(东海王)司马越此外还有:(淮南王)司马允、(东莱王)司马蕤(ruí)、(范阳王)司马虓(xiāo)、(新野王)司马歆(xīn)等人。

当年(武帝)司马炎不动大脑封的这一堆王爷(等于是养虎为患,现在开始发彪了),给儿子(惠帝)司马衷留下了一个乱摊子。之后的历史就开始乱的一塌糊涂,看起来都费劲——

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马允举兵讨伐(赵王)司马伦,但失败被杀。十二月,益州刺史赵廞协同从中原逃到四川的流民在成都造反。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登基,惠帝被尊为太上皇遭软禁,(太子)司马臧被杀。三月,(齐王)司马冏在(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人的支持下起兵击败并俘杀(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引惠帝复辟。六月,(东莱王)司马蕤谋推翻(齐王)司马冏的专权,但事漏被废。十二月,四川氐人李特开始反晋,这是“五胡十六国”中的“(成)汉”的起点。

302年五月,李特在四川击败了前去讨伐的政府军,杀政府高官,自立为大将军。十二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新野王)司马歆和(范阳王)司马虓在洛阳聚会反(齐王)司马冏的专政。(长沙王)司马乂乘机杀(齐王)司马冏,成为朝内的权臣。

303年三月,李特在攻成都时被杀,但四月他的儿子李雄占领了成都,之后又扩大到了整个四川盆地。五月张昌丘沈反,建国“汉”,杀司马歆。八月,(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十月,(河间王)司马颙的军队攻入长安,在此后的洗劫中上万人死亡。此后两军在长安城外对阵,连十三岁的少年都被征军,同时两军都征募匈奴等的军队。最后(长沙王)司马乂兵败被杀。(河间王)司马颙成为晋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304年初,惠帝感到受到(河间王)司马颙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下密诏给刘沈和皇甫重攻(河间王)司马颙,但没有成功。(河间王)司马颙的军队在洛阳大肆抢劫。二月,(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专政。但六月京城又发生政变,(成都王)司马颖被逐。七月,惠帝率军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但被击败,惠帝受重伤被(成都王)司马颖俘虏。八月,(成都王)司马颖被安北将军王浚战败,他挟持惠帝逃亡到洛阳。十一月,惠帝又被(河间王)司马颙的将军张方劫持到长安,张方的军队将皇宫洗劫一空。到年末(河间王)司马颙再次在长安一揽大权,(东海王)司马越成为太傅。

同年李雄在成都称成都王,“五胡十六国”之“(成)汉”建国。匈奴人刘渊自称汉王,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朝皇帝为祖先,建立“五胡十六国”之“(前)汉”,这成为“五胡乱华”的开始,此后各胡人趁机纷纷起兵犯我中原,天下开始大乱,汉人遭亡族之灾,大量人口南迁,北方开始荒凉。从此,我国的经济中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并一直影响到了今天(这就是如今北方经济要落后于南方的起因)。

305年(河间王)司马颙张方的军队、(成都王)司马颖的军队、(东海王)司马越的军队和(范阳王)司马虓的军队在中原混战,此时的晋朝中央政府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中国边缘的地区纷纷独立。年末,(东海王)司马越战胜,(河间王)司马颙张方向(东海王)司马越请和,但无效。

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手下的鲜卑军队攻入长安,大肆抢劫,两万多人被杀。九月,(成都王)司马颖被俘,后被杀。十一月庚午,惠帝于长安去世,可能被杀。

【谥号】孝惠皇帝
【传位】司马炽

晋朝(西晋)第三位皇帝    (怀帝)(字丰度。司马炎二十五子)

【年号】永嘉(307~313年四月)
【生卒】284~313年,终30岁。
【在位】306~终
【生平】他本人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也没什么大志向。即位后由(东海王)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把持政局。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之中的“(前)汉”,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

永嘉五年(311)正月,怀帝密诏荀晞讨“八王之乱”中的最后一王(东海王)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东海王)司马越于同月病死(意味着“王八之乱”的结束),其部下推王衍为元帅。

四月,王衍军队在护送(东海王)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五胡十六国”中的“(前)汉”国的镇东大将军石勒的2万军队遭遇作战被围,将士10多万人互相踩踏,尸体堆积如山,最后全被歼灭,石勒焚烧了(东海王)司马越的灵枢(“八王”里虽然司马越笑到了最后,但死后还是无葬身之地),王衍虽投降但最终被活埋。荀晞军队的被消灭也意味着(西)晋朝最后一支政府军主力被消灭。至此,(西)晋朝已无可战之兵。

(前)赵皇帝刘渊死后,他的儿子刘聪即位。311年六月,前赵军队攻陷洛阳,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并囚禁,太子司马诠被杀,史称“永嘉之祸”。313年正月,司马炽在朝会上被命令像仆人一样为众人斟酒,晋朝旧臣侍中庾珉号哭,结果“刘爷很不高兴,问题很严重”,不久将司马炽用毒酒杀掉,葬处不明。
【谥号】孝怀皇帝
【继任】司马邺

晋朝(西晋)第四位皇帝    (愍帝)司马邺(字彦旗。吴王司马晏子、武帝司马炎孙、怀帝司马炽侄)
关于他的名字: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有“业”和“邺”这两种写法。

【年号】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
【生卒】300~317年12月,终18岁。
【在位】313~316年。

【生平】司马邺小时候被过继给了伯父(秦献王)司马柬,从而世袭了秦王位。永嘉二年(308)被封为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洛阳失陷(怀帝)司马炽被俘后司马邺逃至荥阳密县避难,后在雍州刺史贾疋的护送下逃入长安,永嘉六年(312)九月被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怀帝于平阳遇害,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

即位时,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内迁我中原南侵晋土,动不动一来就几十万人。但朝廷此时已经没有可以作战的兵力了,且长安也没有可用的物资相抵抗。晋朝北方的这些个州郡逐个被石勒领兵的“五胡十六国”中的“(前)赵”击破,敌军距晋都越来越近。

建兴四年(316)八月,“(前)赵”大军围困住了京师长安,并切断了我粮运。晋书<卷五 帝纪第五>》:“冬十月,京师饥甚,米斗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太半。太仓有曲数饼,麹允屑为粥以供帝,至是复尽。”也就是说到了人吃人,连皇帝也没东西吃的地步了。

(愍帝)司马邺在弹尽粮断的情况之下于十一月,嘴里含着玉壁光着膀子坐羊车出城投降。群臣跪地号哭,有人爬上愍帝的车拉着他的手阻止,愍帝痛哭,但为了百姓的性命,只得投降,西晋灭亡。
之后愍帝被送往平阳贬封为怀平侯,在经历若干屈辱后于第二年(317)腊月被“(前)赵”皇帝刘聪所杀。

【谥号】孝愍皇帝

至此,我汉人北方地区大片国土被外族侵占,晋朝政权不得已南迁至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这些外族即“五胡十六国”。其中,“五胡”指:匈奴、鲜卑、羯(匈奴的分支)、羌、氐这五个民族。
“十六国”指由这“五胡”所建立的16个政权(因为有些国名重复,故括号里的字都为后人所加的以区分):
【(成)汉】巴氐(氐的一支)人所建。都成都。
【(前)赵】原国号【(前)汉】,匈奴人所建,都先平阳,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晋就是被其所灭。
【(后)赵】羯族人所建。都先襄国(今河北邢台),后邺。
【(前)凉】汉人所建。都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
【(前)燕】鲜卑人所建。都先龙城,后邺。
【(前)秦】氐人所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后)燕】鲜卑人所建。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
【(后)秦】羌人所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西)秦】鲜卑人所建。都苑川(今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
【(后)凉】氏人所建。
【(南)凉】鲜卑人所建。都乐都(今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
【(西)凉】汉人所建。都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或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
【(北)凉】匈奴人所建。都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
【(南)燕】鲜卑人所建。都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
【(北)燕】鲜卑化汉人所建。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
【(胡)夏】匈奴人所建。

晋都建康时期(公元317~420年,共104年),历11帝。

因都城相对偏东,故后人将晋朝的这一段时期称为“东晋”。领土小得可怜,大部分都在长江以南。建康即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晋朝第五位皇帝、东晋开国皇帝    (元帝)司马睿(字景文。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孙、琅邪恭王司马觐子)

【年号】建武(317年三月~318年三月)、大兴(318年三月~321年)、永昌(322年三月~323年二月)
【生卒】276~322年,终47岁,葬建平陵。
【在位】318~终。
【生平】15岁时(290年)袭封琅邪王。后来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失败,叔叔(东安王)司马繇被杀,司马睿便回到封国。怀帝即位后,他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311年怀帝被俘遇害后,愍帝即位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316年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在317年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称晋王(还不是皇帝,因为愍帝还没死)。建武二年(318)愍帝死后,司马睿称帝,继续延续晋朝政权对我国南方的统治。因“建业”的“业”与愍帝名“邺”同音,为避讳,遂将“建业”改名为“建康”。

但是元帝本身为一个流亡政权,本身并无权力,大权掌握在王导王敦之手。晋元帝听从刁协刘隗的言论并有意削弱琅邪王氏权力,导致王敦于322年反叛,攻入建康,并且杀害重臣戴渊周顗等人。但是王敦无力消灭东晋,最后采取与晋元帝和睦的策略。元帝便在王敦之乱中因忧郁过度而死。

【谥号】元皇帝
【传位】子司马绍

晋朝第六位皇帝、东晋第二位皇帝    (明帝)司马绍(字道畿。元帝司马睿长子。母荀氏)

【年号】太宁(323年三月~326年正月)
【在位】322~终,共4年。
【生卒】301~325年,终27岁,葬武平陵。

【生平】小时候很聪明,常让他爸(元帝)司马睿感到惊奇,“太阳与长安谁远”的故事说的就是他。长大后“性至孝 有文武才略 软贤爱客 雅好文辞”。

【为帝】即位后曾经微服乘马密探王敦营垒,并于太宁二年(324)平定王敦的叛乱,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为安定皇帝的权威全力重用王导,并且与世族保持和谐的态度,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

【谥号】明皇帝
【传位】子司马衍

晋朝第七位皇帝、东晋第三位皇帝    (成帝)司马衍(字世根。明帝司马睿长子。母庾氏)

【年号】咸和(326年二月~334年)、咸康(335~342年)
【生卒】321~342年,终22岁。葬业平陵。
【在位】325~终,即位时6岁。

【生平】即位后由于年幼,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庾亮辅政。儿时的成帝机敏聪明,说出来的话常让大人害怕。

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329年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在位期间曾经令庾亮北伐,但是败于石虎石勒侄)。336年成帝颁布壬辰诏书,禁止士族、官吏将私占山川大泽。341年又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

虽然成帝早逝,但后人评价挺高:“雄武之度 虽有愧于前王 恭俭之德 足追踪于住烈矣”。

【谥号】成皇帝
【传位】胞弟司马岳

晋朝第八位皇帝、东晋第四位皇帝    (康帝)司马岳(字世同。明帝司马绍子,成帝司马衍胞弟)

【年号】建元(343~344年)
【生卒】322~344年,终23岁,葬于崇平陵。
【在位】342~终,共3年。即位时21岁。
【生平】咸和元年(326)被封为吴王,二年被加封为琅琊王,九年为散骑常待,加骠骑将军。咸康五年为侍中、司徒。咸康八年(342)成帝早逝后,由于权臣庾冰庾翼力主之故即位,但不久病故于式乾殿。
【谥号】康皇帝
【传位】子司马聃

晋朝第九位皇帝、东晋第五位皇帝    (穆帝)司马聃(字彭子。康帝司马岳子)

【年号】永和(345~356年)、升平(357~361年)
【生卒】343~361年,终19岁,葬永平陵。
【在位】344~终,即位时1岁多点。

【生平】即位时由于还是个婴儿,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司马昱辅政。

“六年春正月 帝临朝 以褚裒丧故 悬而不乐...十年春正月己酉朔 帝临朝 以五陵未复 悬而不乐...十二年春正月丁卯 帝临朝 以皇太后母丧 悬而不乐”。反正他是一临朝就有不高兴的事,一有不高兴的事就临朝。

穆帝在位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但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大事】一提到穆帝的“永和”这个年号,很多人一定都似曾相识。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时年33年左右的“书圣”王羲之和他的38个各界名流朋友们和自己3个儿子(王微之、王操之、王献之)共42人于会稽山阴县(今浙江县绍兴市境内)的兰亭举行集会(游兰渚),其间有26人赋诗共41首(一说37首),编成了一本类似于游后感的《兰亭集》。由带着几分醉意的王羲之挥毫为其作了一个序,称《兰亭集序》。该序全文兼行兼楷,一气呵成,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无双。

(后)赵青龙二年(350)正月,汉人冉闵篡“赵”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冉闵从某种角度上说是我汉民族英雄,他的以暴制暴屠杀胡人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汉民族于生死存亡关头,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狭隘的民族报复政策。不过如果没有他,今天的汉人可能也只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谥号】穆皇帝
【传位】堂兄司马丕

晋朝第十位皇帝、东晋第六位皇帝    (哀帝)司马丕(字千龄。成帝司马衍长子,穆帝司马聃堂兄)

【年号】隆和(362~363年二月)、兴宁(363年二月~365年)
【生卒】341~365年,终25岁。葬安平陵。
【在位】361~终。
【生平】咸康八年被封为琅邪王,永和元年为散骑常侍,十二年加中军将军,升平三年除骠骑将军。

哀帝本应继(成帝)司马衍之位,但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穆帝)司马聃死后按皇太后的意思即位,但由大将桓温当国,哀帝形同傀儡。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遂由崇德太后(褚太后)再次临朝。哀帝最终因药物中毒而死(所以说不能乱吃保健品)。

【谥号】哀皇帝
【传位】没有后代,由弟司马奕继任。

晋朝第十一位皇帝、东晋第七位皇帝    (废帝)司马奕(字延龄。成帝司马衍子、哀帝司马丕胞弟)

【年号】太和(366~371年十一月)
【生卒】342~太元十一年十月(386),终45岁。
【在位】365~371年。

【生平】咸康八年封为东海王。永和八年拜散骑常侍,寻加镇军将军;升平四年拜车骑将军。五年,改封琅邪王。隆和初,转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亲哥(哀帝)司马丕吃药吃死后,他继承皇位。

即位时桓温掌握朝政,且桓温也有意废掉司马奕自即位为皇帝,但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桓温便指司马奕有性功能障碍不能传宗接代(这个理由确实挺充分的),于太和六年(371)十一月收回帝玺,废掉司马奕的皇位为东海王。咸安二年正月又贬为海西公,迁居吴县。

之后司马奕心灰意冷,无思无虑、苟且偷生,终日沉迷于酒色(他也只能这样了)至死。

【传位】叔司马昱

晋朝第十二位皇帝、东晋第八位皇帝    (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元帝司马睿子、明帝司马绍弟)

【年号】咸安(371年十一月~372年)
【生卒】319年或320年~372年七月己未,终53岁。葬高平陵。
【在位】371~终,共230天,8个月不到。

【生平】小时很聪明,父亲(元帝)司马睿很喜欢。371年十一月被桓温拥立为帝,完全听命于桓温。第二年七月病逝,遗诏桓温辅政。《晋书》对简文帝的评价挺高,称他有风度,即使身处危险中也不慌张,连桓温也佩服他。

【谥号】简文皇帝
【传位】三子司马曜

晋朝第十三位皇帝、东晋第九位皇帝    (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简文帝司马昱三子)

【年号】宁康(373~375年)、太元(376~396年)
【生卒】361~396年,终35岁。葬隆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在位】372~终,继位时11岁。
【生平】他小时候很聪明,即位初期由太后摄政。14岁时(376)开始亲政。当年他改革收税的方法,放弃以田地多少来收税的方法,改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税。此外他在他在位期间试图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孝武帝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是谢安死后司马道子当国,以及孝武帝嗜酒成性,酒醉多过清醒时,优柔寡断,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

太元二十一年(396)九月,孝武帝对宠妃张贵人开玩笑说:“你已经快要三十岁了,按年龄应该要被废弃了”,结果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趁其喝醉将其杀死。皇帝是这种死法,这在我国历史上非常罕见,与众不同。所以男人千万不要和女人说这种话。

【大事】太元八年(383)七月,“五胡十六国”中的“(前)秦”(宣昭帝)苻坚,不听众人劝阻,一意孤行,兵发90万大军南下灭晋。结果区区8万晋军在宰相谢安、其弟谢石、其侄谢玄、及大将谢琰等人的英勇指挥下,成功地利用敌方的作战心态及我方众志成城的决心,在双方边界我方淝水一侧附近(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以少胜多,歼灭敌军十之七八,成功地粉碎了秦军的进攻,并使得(前)秦政权此后迅速瓦解。“淝水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今天的我们真的很难想像一支军队如何能够战胜11倍于自己的敌人。我国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皆出自此战役。

【谥号】孝武皇帝
【传位】长子司马德宗

晋朝第十四位皇帝、东晋第十位皇帝    (安帝)司马德宗(字安德。孝武帝司马曜长子)

【年号】隆安(397~401年)、元兴(402~404年)、大亨(402年三月~十二月)、义熙(405~418年)
【生卒】382~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419年1月28日),死因不详,可能是自然死亡,也可能是被刘裕命安帝左右将其杀死(毒或缢)。终37岁。葬休平陵。
【在位】第一次:397~403年;第二次:404年~终。

【生平】安帝继位时,东晋皇帝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内的权力也往往落在大臣手中。安帝的智力有点问题,说话不太利索,连冬天与夏天的区别都认不出来,因此朝廷的权力实际上完全由当朝大臣掌握。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主持。

398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对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等不满而领兵反,安帝不得不杀王国宝来平息这场风波。399年,王恭庾楷协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再反,叛军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抵御,王恭被杀。与此同时,在浙江、江苏一带孙恩的叛军也非常昌盛。400年孙恩攻会稽,401年攻浃口、临海、广陵,晋军多次战败。402年孙恩封锁建康,城内饥荒。

402年安帝亲征桓玄,但数次战败。桓玄自封为丞相、太尉。同年孙恩为临海太守辛景所败,自杀身亡。403年1月29日(402年十二月庚申),桓玄司马道子,从此成为东晋的主宰者。他于同年秋又自号楚王、大将军。最后于同年12月31日,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贬安帝为平固王。

404年1月19日,安帝被逐出建康赴浔阳。3月24日,大将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杀,安帝复辟为皇帝。但好景不长,6月26日桓玄的将军桓振攻陷江陵,安帝又被俘,第二年正月戍戎(3月2日)安帝成功“越狱”。

桓玄的叛变终于摧毁了东晋的皇权,刘裕成为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为南朝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09年刘裕开始北伐,攻南燕,屡战屡胜,到410年俘虏南燕皇帝慕容超,南燕灭亡,占领山东等地,但同时广州刺史卢循又反,乘刘裕北伐之机,向建康进兵。410年夏,建康再次戒严。刘裕班师南下后才解决了建康的危机。411年,卢循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杀死。

从412年开始,刘裕在朝中独掌大权,排挤和迫害与他不和的大臣,矫安帝诏以令外地刺史。415年,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和雍州刺史鲁宗之以逃犯刘裕为名举兵,但被刘裕战败。417年,刘裕再次北伐,攻入长安。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同年,晋军不得不退出长安。

【大事】隆安四年(400),汉人李暠(hào)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中的“(西)凉”。

413年,高句丽和日本(倭国)使节来到建康。

安帝的皇后王神爱是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女儿,王献之的父亲是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
安帝在位时期,大文学家陶渊明(约365~427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乌托邦式的文学作品——《桃花源记》。

【谥号】安帝
【继任】刘裕立其弟司马德文为帝。

晋朝(东晋)末代皇帝    (恭帝)司马德文(字德文(没写错)。孝武帝司马曜子、安帝司马德宗胞弟)

【年号】元熙(419~420年六月)
【生卒】386~421年,终36岁。葬冲平陵。
【在位】418~420年,共3年。
【生平】最早被封琅邪王,后被封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安帝都居于寻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

桓玄之乱后,大将刘裕当政。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有篡位与杀害(安帝)司马德宗的企图,并且由于安帝本身的智力问题,司马德文便随侍于安帝左右。但是,一次司马德文因病出宫,安帝终被刘裕派人杀害。刘裕本人有意称帝,但由于社会上迷信预言“昌明(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为符合预言,便于418年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即恭帝。

只两年后,公元420年六月,刘裕逼(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与他。恭帝强颜欢笑,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还说如果没有刘裕,晋朝早就灭亡了,是刘裕让晋朝又多延续了十几年,自己让位是心甘情愿的。然后自已按要求抄下诏书,宣布退位,晋朝灭亡。于是刘裕称帝,改国号为“宋”。我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之后,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宋永初二年(421)九月被刘裕派人冲入房内杀死。
【谥号】恭皇帝

晋朝至此灭亡,被刘裕建立的宋朝(刘宋)取代,我国进入了更加分裂混乱的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