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蒙酒店:与顶尖的文化大师对话是我一生的幸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22:53
 杨绛先生今年百年华诞。这位出生于无锡的江南女性,身上蕴含了中国传统女性所有理想化的特征。世人皆知的杨绛,大多是作为“钱钟书夫人”面貌呈现的。而杨先生自己也非常中意这个称呼,并未因为自己的文学和翻译成就而要求别人称她“翻译家、散文家杨绛”。《百年风华:杨绛传》自 3月起在本报连载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资深传记作家、独立学者、《百年风华:杨绛传》作者罗银胜先生。

  杨绛最打动人的是她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

  记者:《杨绛传》以大量真实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为背景,叙述了杨绛幼年时期的家庭生活到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以及成年后与钱钟书结合到之后随社会变迁所经历的历次风浪和运动,让我们了解了这位杰出女性的传奇人生。杨绛的哪些经历和成就打动了您,促使您为她立传?

  罗银胜:杨绛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1980年代初,我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杨先生的《干校六记》风靡校园,很多学生从其作品中认识“文革”。她从衣食住行、同事之谊、夫妻之情等琐事中反映知识分子于“文化大革命”中在干校的劳动生活。文笔淡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当时就对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我在写《顾准传》时,赴北京搜集资料,接触了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吴先生曾与钱钟书、杨绛等人一起下放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也曾与杨绛一起随中国社科院代表团访欧,深入的交往让吴先生对杨绛赞不绝口。吴敬琏第一次出国是1978年去希腊参加经济学国际会议,颇有“洞中数日,世上千年”之感。听不懂国外经济学家的学术语言,这使他大受刺激。第二次出访是1979年6月,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去法国。多亏同行中有杨绛,见多识广,语言功力高强,令吴敬琏大喜:“杨先生是我们的骄傲!”

  在对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一片喝彩声中,唯独听到夏公(衍)发出的“你们捧钱钟书,我捧杨绛”的声音,这是对杨绛先生的莫大肯定。本书的写作,权当是对夏公呼吁的一声微弱的呼应。

  记者:您在采写本书时,遇到很多不同寻常的事件。能在这里略举一二,并与读者分享您的感悟吗?

  罗银胜:我认为杨绛先生一生最打动人的是她所具备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还有她的甘做“灶下婢”的奉献精神。从她的本意上,她并不希望我们小辈去写她。当时,我采访她时,她很谦虚地说,不要写她,不值得写。但又很能提携后辈,对寄去的书稿,她仔细修改后,又给寄回。

  钱钟书写《围城》之前,杨绛已经写了两部话剧《弄真成假》、《称心如意》,公演后好评如潮,影响颇大。钱钟书深受触动,说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钱钟书开始写《围城》后,为了使丈夫能专心写作,杨绛放下自己的创作将家务事全包揽下来,甘当“灶下婢”,促成了《围城》这本传世之作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