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整体衣柜厂家:美国是否在狂印美钞(组图)-财富阶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40:41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20114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导航 产品中心 关于我们
  • 财经
  • 国际
  • 国内
  • 资本
  • 专题
  • 评论
  • 人物
  • 股票
  • 大盘
  • 个股
  • 热点
  • 直播
  • 新股
  • 行情
  • 理财
  • 资讯
  • 案例
  • 外汇
  • 保险
  • 银行
  • 债券
  • 研报
  • 晨会
  • 个股
  • 行业
  • 宏观
  • 策略
  • 排行
  • 证劵
  • 公司
  • 公告
  • 传闻
  • 机构
  • 名家
  • 博客
  • 基金
  • 要闻
  • 观察
  • 海外
  • 社保
  • 宝典
  • 课堂
  • 培训
  • 新手
  • 技巧
  • 观点
  • 时评
  • 互动
  • 全球
  • 港股
  • 美股
  • 黄金
  • 期货
  • 股期
  • 产业
  • 房产
  • 汽车
  • 消费
  • 能源
  • 生活
股司令软件 大将军 软件实战 免费试用 操作指南 软件下载 热线:010-57581666   400-898-6933
  • 拨开下跌浮云看清主力阴谋
  • 黄金价格跳级上涨
  • 寻求股司令 开启财富大门
  • 24亿资金再加仓钢铁板块
  • 挖掘新三板 投资新机会
  • 大盘实时在线行情中心
  • 双汇发展涉隐瞒关键承诺
  • 开启“高送转”掘金之旅
  • 沪深涨幅
  • 上证
  • 3,010.517
  • 0.53%
  • 1374.069亿元
  •  
  • 深证
  • 12,708.420
  • 0.71%
  • 140.221亿元
  •  
  • 沪深300
  • 3,299.942
  • 0.53%
  • 835.283亿元
天相财富 > 财经 > 财经评论 > 金融观察 > 正文

美国是否在狂印美钞(组图)

http://www.cf1234567.com/     2011年03月09日11:03      来源:金融界     

《股司令》多智能决策软件——大盘信号!提前1天抄底逃顶!资金流向捕捉盘中个股动向!
随时可以致电免费专线:010-57581666   400-898-6933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晚上21:00,公休日:上午10:00——晚上20:00

  在批评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外界用得最多的一个嘲讽词语,就是“印钞机”。“商品大王”罗杰斯就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懂经济学,只懂印钞票”。按照他的话说,伯南克的学术生涯,“就是在研究印钞机,给他一台印钞机,他就会使劲地开动”。

  更有意思的,则是电视媒体的配合报道,一谈到量化宽松,背景画面十之八九是美国印钞厂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由此,伯南克也有了一个新绰号“直升机·本”(Helicopter Ben,“本”是伯南克的名),意指他的做法,就好比从直升机上向地面狂撒钞票。

  这里有一个问题,美联储真的是在狂印钞票吗?

  如果要准确地说,错!美联储根本没有印钞票。美联储启动了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购买国债)不假,但美国印钞厂并没有因此加班加点。

  伯南克在回应别人攻击时就话锋一转说,人们谈论印钞机,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实质,购债计划不会增加流通货币的数量,不会大幅增加银行存款这一广义货币的数量。

  学者出身的伯南克说得比较含糊和晦涩,要深刻理解他话中的玄妙之处,需要进行一番解释。

  首先,伯南克说得没错,从美国的金融政策中,我们是看不到真有印钞机在运转。因为购债计划,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借贷融资计划。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金融交易过程。从交易开始到成果结果,简单地说有这样三步:第一步,美联储向金融机构“借贷”它们储存在美联储的资产,比如这些银行的准备金之类;第二步,美联储将这些现金转给国债或其他债券卖出方,以此增加政府和相关的开支的能力;第三步,政府将这些钱花出去,以此刺激经济。

  通过这种乾坤大挪移,美联储拥有了债券,市场则拿到了现金。考虑到这些钱本来就冻结在美联储,因此美联储的做法,不过是美联储将这些冻结的钱解冻,让它们真正回归市场。因此,美联储确实没有印制出实打实的美钞来。

  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出,外界批评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实际是高看了美联储,它其实也就轻轻点了一下鼠标,通过电子方式将负债表改一下,6000亿美元就横空出世了。

  但第二点,伯南克极力撇清量化宽松政策和印钞机的关系,真的就对吗?错!真的印钞机确实没有,但隐形的印钞机却不容否认。

  对这个问题,伯南克其实也心知肚明。在以前外界批评不强烈的时候,他就坦陈,美联储的购债计划其实就等同于印钞票。比如,2009年3月,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不是税款,各银行在美联储都设有账户,基本上跟你在商业银行有账户是一样的。给银行放贷时,我们只需用电脑在该银行的美联储账户上标出贷款数额就行,这种做法更像是印钞票,而不是借贷。”

  隐形的印钞机隆隆运转,问题可能比实体印钞机来得更大后者毕竟有产能限制,前者可拥有无限量的可能!

  更何况,事情总未必朝最好的方向发展。按照伯南克的说法,美联储投放新的6000亿美元是增加市场流动性,目的是促使美国经济走出目前的低迷状态,其逻辑问题如下:美联储采取量化宽松→刺激美国经济→美国经济好转→世界经济也受益。

  但所谓“每块硬币都有两面”。量化宽松的另一面则是风险,且是双重的风险。第一重:美联储量化宽松→美元贬值→打击其他国家出口→从而损害这些国家复苏;第二重,美联储量化宽松→ “热钱”外溢→加剧其他国家金融动荡→引发新的通胀危机。

  因此,对于美国的隐形印钞机,国际社会表现出的不是尊敬,不是感恩,而是愤怒。新兴经济体的态度就不必说了,发达国家同样很不以为然。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就嘲讽说:“美国一方面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一方面却借助印钞机人为压低美元汇率,这种做法很不恰当。”按照朔伊布勒的说法,伯南克的政策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愚蠢”。

  社科院发布《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称,我国部分省市经济指标排位已进入中游位置,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3个省份的GDP均进入前20位,分别排在第14、15和第17位,超过了比利时、波兰、瑞典、奥地利等其他19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从消费支出规模来看,各省市区的排位则比较偏后,只有江苏的政府消费支出和广东的居民消费支出排位进入前20位。

  中国整体上的GDP规模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也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手握1.1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还有接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表面上看,中国已经富得流油了,但是老百姓普遍没有富裕的感觉,他们觉得GDP再怎么飙升,和自己似乎也没什么关系。自然而然地,我们会问到一个问题,仅仅从财务报表上看,中国似乎是非常的富裕,那么这些数字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财富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寓言故事。

  话说有两个小岛,一个叫驴岛,一个叫猪岛。

  驴岛的人非常之勤劳,每个人天天都在干活,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有趣的是这些人还非常节俭,这些粮食自己都不舍得吃,反而都存起来,并且运往猪岛,送给猪岛的人吃。

  猪岛的人正相反,他们向来大手大脚,有钱就花,没钱就借钱花。自己生产的东西满足不了自己的消费,那就从驴岛进口。猪岛每个人的储蓄率不仅是零,还是负数。反正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他们可不在乎。

  就这样,驴岛的人用船满载着粮食,运往猪岛,然后空船返回驴岛。猪岛居民收到粮食之后就交一些绿色纸片给驴岛居民,证明自己确实收到了货。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下去,大家都觉得这就是生活,没什么不妥的。

  但这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猪岛遭遇了地震,整个岛都沉下海底,简单地说,猪岛从地球上消失了。此时驴岛的国王慌了,他并不担心驴岛也遭遇地震,他担心的是以往的这套运作模式被打破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驴岛的国王问大臣该怎么办?一个最聪明的大臣说:立刻封锁消息,不要告诉老百姓猪岛已经消失,然后一切都照旧。驴岛还是照常的将空船装满粮食,然后驶出码头,运往猪岛所在海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船员大为震惊,因为船长下令将粮食全部倾倒在大海中。等船员倒完粮食,他们又像往常一样开回驴岛,驴岛的印刷厂印了一点绿纸片发给老百姓。就这样,猪岛已经消失的事实竟然在驴岛被瞒了好多年。

  驴岛的国王忍不住问那位最聪明的大臣,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大臣说:很简单。我们生产的粮食运到猪岛去,这些粮食到底是被人吃掉了,还是倒入了大海,这对我们而言没有任何区别。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获取那些绿色的纸片。既然是这样的话,猪岛是不是存在对我们也没有区别,所以我们将粮食倒入大海是不会被人看出破绽的。

  国王想了想,说:那为什么不把这些粮食送给穷苦的驴岛老百姓呢?

  大臣听完立刻说道:那可不行!如果你将粮食免费送给老百姓,就会让老百姓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一旦他们知道原来不干活少干活也可以活的这么好,谁还会卖力干活呢?如果老百姓都不卖力干活了,那这世道就变了呀。

  上面这个寓言很是荒诞,但是现实的荒诞并不亚于此。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去年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大约是1.4万亿;与此同时,我们目前拥有2847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合18万亿人民币,这是社保支出的12.8倍。如果用驴岛和猪岛的例子来说的话,驴岛送给猪岛的粮食,足够自己人吃上12.8年。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思维体操,中国人将衣服、裤子、箱包、玩具、手机装上集装箱货船运往美国,但是在中途政府下令,将这些货物全部倾倒在太平洋(601099)里,不过这笔坏账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之中,央行再发行相对应的人民币给出口企业。此时你会发现,美国人是不是消费我们的商品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出口企业已经赚到了钱。而你的鞋子是给美国人穿了,还是躺在太平洋底,对你而言没有任何区别。

  你可能会说,区别当然是有的,卖给美国人的话,央行会有一笔美元收入;倒入太平洋的话,央行要记一笔坏账。但我认为你的巨量美元储备,同坏账的区别并不大,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将这笔钱花完。

  我们再来考虑另一种情况,这些商品不再倒入太平洋,而是给中国老百姓使用。你可能会说,中国的老百姓没钱买,那没关系,央行印刷人民币给老百姓来买。此时企业也拿到了钱,老百姓得到商品改善了生活,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多了一笔账,这笔账是针对中国人自己的支出。我想,这样一来人人都会拥护政府的政策好!

  美国人在印钱消费,我们也在印钱,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美国人印钱的结果是换到了全世界的商品,中国人印钱的结果是商品运到了美国。所以美国不会有通胀,通胀都留在了中国。但如果我们印钱给自己人消费,那么形势就完全得到逆转。但是,那些经济学家会告诉你这不可行,因为他们的教科书上没提到可以这么做。所以整个荒诞的故事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节俭的中国工人和农民把钱放在银行。银行把钱借给政府,政府再借给美国财政部和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最终,这些钱被用来支持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廉价抵押贷款,和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政府的巨额财政刺激计划。2008年,全球储蓄中每4美元就有1美元来自中国政府、公司和家庭。(12月15日《青年参考》)

  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的题为《中国不存钱,世界怎么办?》的部分内容。虽然作者命题如此,但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却发现,作者虽说“中国不存钱,世界怎么办?”是假,而说“中国不存钱,美国怎么办”才是真。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是否存钱,存多少钱,为什么美国如此上心?

  要回答这一问题,让我们看两组数据,一是200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有人说,美国和中国实质上是世界经济失衡的两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消费和储蓄严重失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曾说,是中国的储蓄助长了美国的房产泡沫,美国人太爱消费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太爱储蓄了。

  从常年居高不下的储蓄率来看,中国人其实可以为消费做出更多的贡献。之所以如此,也许是中国人更有理性,为了未来的福利,可以牺牲眼前的享受。而美国人却与中国人相反,是少储蓄多消费。美国的过度消费持续了这么久,与美国产业的空心化以及部分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直接有关。产业的空心化涉及很多问题。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2007年之前,美国的制造业占整个GDP的比例在12%至15%之间,与此相对应,美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以金融业为主的虚拟经济。

  美国之所以这么长时间致力于发展金融业,根本原因是它能够通过金融业在全球财富分配中获取最大的份额。再说,刚刚起步、发展速度快的中国经济更需要投资,为什么反而要给增长速度慢得多的美国经济输血?是什么力量维持着两国这种看似反常的经济关系?中国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显示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就毫不掩饰地向中国大肆推销美国国债的原因。

  目前,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20%的产品出口到了美国。要保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刺激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刺激的方式,则是把中国的外汇盈余拿来购买美国国债,这就等于中国借钱给美国买中国自己的货,就像汽车销售商借给消费者零息贷款以推销自己的车一样。

  中国人创造了大量财富,通过与美国货币的交换,截至今年7月,中国购买了8467亿美国国债。美国由于中国人民的劳动,与其交换,让自己印制的美元变成了财富。正所谓:美国人不劳而获,坐享丰厚收获。

  反过来看,如果美国人民象中国人民一样存钱,而不是对外消费,那美元就留在美国国内,并不能因为它是美元就改变了它是一张纸的属性。美元发行越多,美元的价值越低(通货膨胀)。只有美国人用美元购买外国工厂、资源等财富的时候,美元才变成了财富,同时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增加。

  实际上,美国是一种高消费与高负债并存的模式,它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占全球的65%,可为什么美国却总是“不差钱”呢?有人说,中国是穷国,美国是富国,可是中国却在“借钱”给美国,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从常识看,从来是富人借钱给穷人,为什么还不富裕的中国人,愿意把钱借给比自己富裕20多倍的美国人?

  确切地说,中国人存钱让美国人花是很不公平的。正确的做法是,中国人应变储户为消费者,这样才能保持消费和储蓄的均衡。当然,如果中国人这样做,将不再有那么多钱来补贴美国资金短缺,这意味着中国将减少对美国消费者的支持。这也许正是美国人所担心的中国人不存钱,他们可能无钱可用了。

  
  1美元能在美国买什么?

  相信不少人都问过,但是知道答案者寥寥无几。当然这都是没出过国的人遇到的问题。出过国的人肯定知道答案,但是没几个人放在心上。多数人都熟视无睹,只知道在国外购物便宜,还不是一般的便宜。于是,评论员郭光东在11月18日《南方周末》撰文说,10多年前一开放出境游,国人出国游井喷得令世人吃惊,外国人发现,中国人出国,志不在山水,而是在乎购物,满世界都是中国的购物战士。所以,有个段子讲,美国人对国人三句话耳熟能详:“真便宜”“我全要”“还有么”。

  1美元到底能在美国买什么?陕西媒体从业者魏雅华女士大约刚从美国回来,忍不住回答了这个问题。想不到,11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同时刊用,只不过一个用了1000余字,一个用了500余字。基本答案如下:

  1美元在美国能买到的东西,可以是以下选择中的任一项:方便面8包;橙子十来个;一瓶炒菜油;一瓶蚝油;一盒鸡蛋(半打);一瓶牛奶;一包青菜;还有一个微型收音机;三碗桶装速食面,一袋葵花子;一副手套;一个锅铲;一个咖啡杯;一个盘子;一个儿童用带吸管的杯子;厨房里用的手巾一卷;一包核桃仁甜食;1个很精美的工艺品篮子;4卷卫生纸;洗碗剂一瓶;清洁玻璃剂一瓶;一盒室内用固体芳香剂;挺大一瓶可乐饮料(1升);1小罐香肠罐头;一大袋饼干;1包糖;4支中性笔;1包283克的果味胶皮糖;4节5号电池;一包创可贴;一把剪子;1副扑克;一包肉干;一包口香糖。

  这30多种商品肯定不全,但是魏女士就列举了这么多。当然,我们知道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七八块,可要从美国人的人均收入来看,就会知道这一美元所占的比例叫人多么难堪。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年收入为1.1万元,美国人均收入是4.2万美元。一比较,美国人均收入相当于中国人的30倍。人家挣那么多,花1美元竟然买到这么多东西,与我们相比简直天壤之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知道这与我们税负有没有关系。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每年的税收增长都是两位数,远远高于GDP的增幅。而且,有些地方税收增长可以翻番,在一些县区增幅都在百分之三四十以上。税收的高幅增长背后就是企业税负沉重。在一些垄断行业,交了税,为了利益最大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把产品价格定得高高的,出奇的高。电费、水费、油费、话费、路费等等哪一个都是贵得吓人。不能不说,我们把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块铜板的三分之二都捐了出去,做出了巨大牺牲。

  当年,计划经济那阵,“剪刀差”让社会严重分化,城乡“鸿沟”不可逾越,“双轨制”让领导批条价值万金。如今看来,对于那些动辄出国的人来说,这张批条变成了护照,本质上都一样,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请记住一点,即便是那井喷出国者,也永远是国人的极少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一生都要在国内活着消费捐钱。

  感谢魏女士让我开了眼,她也纳闷:我们在美国买中国货,比在中国买中国货还便宜。我们的价格体系到底怎么了?美国人又是如何梳理他们的价格体系的?但愿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忧虑。

  
  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11月12日同意抑制储蓄和开支的“持续严重失衡”,但把如何确认和纠正失衡的棘手决定推迟到明年。这项折衷协议是G20集团领导人两天首尔峰会的结果。奥巴马政府称这一结果是一项成就,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共识:美国消费过多,中国消费过少的长期经济格局再不能持续。(11月15日新华网)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目前得到一定控制,但世界经济仍处于失衡之中。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当美国人储蓄太少消费太多时,中国人却是储蓄太多消费太少。结果是一个不对称的国际贸易成绩。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经常帐盈余达到GDP 的10%,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累积实现2.4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政府又用这笔钱购买了近9000亿美元美国国债,让美国人继续借钱和消费。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人创造的财富却让美国人消费,而中国人却因各种原因消费过少。

  尽管政府决策层多年来鼓励中国人增加消费,但很多人仍更情愿储蓄,而非消费。因而“中国人为什么不消费”被许多国外媒体所质疑,认为中国人忙的只是生产、投资,无法接过消费的大旗,无法为世界生产力提供受纳之地。

  不过,中美消费差异大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有一定关系。中国的人均GDP为3000多美元,而美国人均GDP已接近4万美元,消费水平怎么可以相比?中国人消费水平低是因为可支配收入低。况且,中国消费在总体GDP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当前中国人的消费与GDP之比为36%,这一比重自1990年以来下降了近15%。

  假如仅看GDP增长,那么在全世界面前,中国经济无疑是一个优等生,最突出的成就是,中国今年的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假如以国民消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那么中国经济的问题可能并非变小了,而是变大了。对于普通人而言,人们不敢去奢想自己能够像美国人那样成为一位消费大国的公民。也许中国人的诉求很简单:跑赢CPI。

  “中国制造,世界消费。”几十年来,这个口号一直是中国经济奉行的座右铭。但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当中国家庭把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存起来,消费者和各单位加起来每年储蓄2.5万亿美元。这也使得中国经济比以往更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民经济中造成不平衡现象。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人不是一点都不消费。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过去十年内消费者消费额每年增长8个百分点,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300万辆,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短短几年,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第二消费大国,已经超过美国只落在日本之后。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与中国经济总量比起来,中国人花的就太少了。消费额仅占GDP总量的35%, 仅仅是美国的一半,比大多数亚洲国家也低许多。与此相应,中国的总储蓄率从 1996年的36%上升到2009年的51%。为什么在一个钱越来越多的年代,中国大众的消费能力与信心没有随着GDP同步高速增长?反而,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设想一下,如果13亿中国人都能如美国人一样,不用为基本的生老病死太过费心,还会如现在这样,偶有余钱就想着存银行吗?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医疗、教育对许多人来说是“三座大山”,有这“三座大山”在面前,哪还敢在其他方面多消费呢。

  以住房为例,由于各地的房价太高,透支了普通国民的消费能力,相关的社会保障又不到位,以至于国民普遍不敢消费。现在很多人认为房价上涨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如政府决策层真的想在国民消费上有所作为,最急需做的工作根本不是鼓励消费,而是放宽居民投资渠道,减少行政干预,自我矛盾地干预房价。

  问题是,投资、出口消费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且消费仍被放在末端。然而,消费没有动起来,投资再多又有何用?当前,国内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已耗去大量资金,而中国人消费水平却原地踏步,这无疑是严重的角色错位。因此,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即把过去大部分资金用到了企业和设备的投资上,调整到促进消费上,真正改变中国人“不敢消费”“不敢花钱”的局面。

  作为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直接干预货币市场的分支机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近期宣布将在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这意味着市场上将在半年时间里新增等量的流通货币。

  这是外号“直升机”、宣称必要时会通过“撒钱”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启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不啻于给国际货币市场砸下了一个颗重磅炸弹,令世界舆论哗然。

  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所达成的“避免货币战”的协议墨迹未干,G20首尔峰会召开之前,美国带头食言,使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其经济政策的诚信也瞬间化为乌有。德国、巴西和南非等国纷纷加入对美国声讨的行列中,中国外交部和财政部分管对美事务的副部长也双双进行了立场强硬的公开表态,要求美国切实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

  只见它滥发货币,不见它物价上涨

  在一个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每个国家的政策毋庸置疑都是首先服务于本国的利益。政府所垄断的两项特权:一是施行暴力,二就是发行货币,而这两项权力也最容易被以各种“正当理由”滥用。

  通常而言,政府滥发货币都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借口,但它首先伤害的是本国民众的利益,因为它直接导致普通百姓购买力下降,手中财富缩水。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专门设计了独立的央行制度来防止政府滥发货币,美国严肃的经济学家也都对政府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持高度的警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流行的货币主义学派,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大力鞭挞,将政府滥用货币政策作为罪恶之源。

  但本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增发货币,导致整个世界的流动性过剩,但为何没有在国内招致普通民众的反对呢?在美国这样一个选票高于一切的政治环境中,理解这一点尤为重要。

  市场上货币过量最直接的效应就是物价上涨。但是,多年来,在美国的日用商品市场上,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感受到物价的上涨,政府的货币政策也并不会影响美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会有切身的感受,美元非常经花,去超市进行一趟大规模的日用品采购,花不了多少钱。

  美元诞生100多年来,美分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仍然在市场上流通,美国物价的稳定可见一斑。美国物价能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使得美国的普通民众对货币政策并不敏感。

  相反,美国政府增发的货币以各种社会福利的形式返还到民众手中,这进一步提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如奥巴马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花的增发的美元。不仅如此,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大量的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因此,全球所有的美元持有者都共同分担了美联储增发货币所带来的成本,而增发美元所带来的铸币税却只有美国独自享受。

  在中国,却是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今年以来,虽然政府极力控制国内的物价,但是食品等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普遍上涨,民众抱怨的呼声越来越高,调整货币政策的压力剧增。

  很多学者将美国滥发货币导致世界大宗商品物价上涨作为解释本国通货膨胀的重要理由,中国也不例外,很多学者强调美国因素所导致输入型通胀是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本动力。但这种观点完全不能解释,美国的货币政策何以没有在其国内造成通胀反而在中国造成了通胀。

  中国的现实通胀如何呢?改革开放30年来,“分”作为人民币最基本的货币单位,已经退出了流通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物价上涨速度之快的现实。

  此时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和美国都采取了增发货币的政策来强行推动经济的增长,为何前者导致了立竿见影的通胀压力,并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压力,而后者却能安然无恙、履险如夷?

  中国不能再为美国“打工”

  中美两国构成如此差异的根源在于,两者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十分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关系形态。

  中国不断以解决就业为驱动,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推动对美国的廉价出口,这全面压低了美国的商品价格,特别是日用品价格,同时中国又将挣得的大量美元兑换成各种形式的证券资产,在美国储备了起来。这从供给和消费两个方面抑制了美国物价上涨的空间。

  而美国政府通过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不至于影响国内物价波动,另一方面非常轻松地“勾销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这正是美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始终三心二意,并不真心施压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美国的消费者是廉价人民币的最大受益者,它大大化解了普通美国民众对政府滥发货币的不满情绪。一旦人民币真正大幅升值,出现中国大量“购买”美元的情景,美国将更加无法忍受。

  在中国,大量的廉价出口消耗了国内的资源,推高了国内的物价。当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又有利于促进出口,不利于支持进口,这使得中国难以通过大量进口来平抑国内的物价。因此,政府一增发货币,立刻就反应在国内价格市场上。更加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增发的货币大部分都投向了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直接返还给普通百姓,以形成收入增长。但是,很多投资项目收益并不明显,高铁就是其中一例。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改善民生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这使民众形成了“收入增长缓慢、物价上涨剧烈”的普遍认知。

  中美之间的这种经济关系形态必须加以改变。只要中国经济不摆脱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元储备的依赖,美国政府就会有恃无恐,会不断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盘剥中国的财富。

  在美国看来,它只要保持在高端产业的竞争力,继续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就完全可以通过发行美元来获取财富,它既不会也不可能真心实意地恢复传统制造业。

  对中国而言,要想实现产业升级、摆脱为美国打工的局面,第一步就是破除“出口保就业”的这一理念,打破对出口下降的“恐慌症”,不再将出口当作解决就业的万能之药。其中尤为迫切的是,政府需要真正将政策工具的着力点用于进行国内结构调整,实现国民财富从政府向民众的逐渐转移,增加民众收入、提高民众福利。通过国内的结构性改革同样能够释放大量的就业空间,以此带来的是比廉价出口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岗位,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博士后)(来源:新民周刊)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相财富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盘中直播—在线实时解盘

  • 股指延续震荡格局 低价股有异动表现
  • 沪深股市回调震荡整理 破位三千点可能性增加
  • 股市周评:A股缩量回调 震荡格局或将延续
  • 大盘的风险因素正在累积
  • 对上海市场趋势的考验(图)
  • 深成指有望在12292点之上结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