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爱小说 在线:“考神”的故事透出官场之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32:38

“考神”的故事透出官场之疡

   2011年03月31日 15:37:50   

              42岁的侯远东是吉林省梅河口市水利局团委书记,被人们称为“考神”。6年5次高考,39岁考上研究生,成功考进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又毅然放弃“金饭碗”,现在已经参加了博士考试。在他看来,学历是走仕途最廉价的方式,考研是为了接触高层面的人好办事。(据2011年3月31日《新文化报》)

             侯远东一心巴火地想通过不断的考试获取更高的学历来敲开他心中理想的仕途之门,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功利化和“唯文凭论”、“唯学历论”的宽广市场与神奇,也再一次应验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当然,侯远东的奋斗精神无可厚非。

             “考神”现象不是孤立的。如今,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往往过分地看重应聘者的校门和学历文凭,要名校重点校的不要普通高校的,要“985”“211”工程学校的不要一般学校的,要博士不要硕士,要硕士不要本科,要本科生不要专科生。比如,某市招聘公务员时就规定,必须“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才能报考。招考县级干部,必须“全日制本科学历”才能报考。有了博士学位立即安排实职副县,硕士学位的,马上给个实职正科岗位,这种十足的“唯文凭论”、“唯学历论”,仍然是一种强劲的用人引向,并为教育功利化推波助澜。

              事实上,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承认,但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一个人向上位攀升的原始积累离不开两种东西:一种是个人的能力水平,另一种是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而社会支持系统又分为先赋性和获得性两大类。比如,贫困山区里的农民子女与城里的高干子弟相比,不同的先赋性社会支持系统决定了他们一出生就会面对社会竞争的不公平。尽管两个人的能力都很强,但是高干子弟的社会支持系统很高,他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就比较高,获得成功的机率也就大,而付出的成本却较小。

              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社会支持系统更多发挥效用的,是获得性支持系统。也就是说,其成才成功是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后天所获得的支持。马克思说:“社会究其本质来说,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生活在在关系网中,这个关系网给人提供一种支持。所以,一些人才疲于“退而结网”,精心培植“人脉”,广结人际关系,诚所谓“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走各的道儿。”

               而在侯远东看来,“现在很多地方的省委党校都在招聘老师,要有博士学位,如果我考上了,就能去应聘这类工作。这个地方能结交的人层次更高一些。”侯远东说,要想创造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是走仕途之路,而能走上这条路的最便捷方法就是读书考学历,学历是走仕途最廉价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侯远东考研和接触高层面的人,就是为了“好办事”,可以说,这种“事”决不是为民众而办的,而是为自己牟取更多更大的私利。其如意算盘是何等的精明,这种现象不能不该警惕啊。

          “考神”侯远东的奋斗轨迹,倒映出官场之疡——当官掌权就是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私利,而不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一些官员看来,当官谋利才是唯一目的。领导提拔我,是因为我能给他带来利益;下属服从我,是因为我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周围的同僚朋友关照我,是因为我能给他们带来利益。攫取利益这个目的一旦模糊,我的权力就没价值了。也正是源于此,才有了河南省交通厅四任厅长“前腐后继”,才有了“一人落网,官场地震”的“拔起萝卜带出泥”现象。

            俗话说:“有德有才是合格品,有德无才是残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用人要看能力水平。想通过考试来走仕途之路是一条邪路,甚至是不归之路。如果侯远东真的想走仕途之路的话,这里,我也有必要劝你一句,必须首先弄清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当官为什么、掌权干什么、人生哲学是什么?”否则,还是远离这条道为好。毕竟,权力不自由。

    作者:徐云鹏

稿源: 天山网作者来稿 责编: 王树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