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位上放什么最招财:《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8:20:24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一、导入: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选材独特、意蕴深远,本篇报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入选《通讯名作100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章艺术魅力。
  二、教师范读。
  三、回顾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
  四、研究课文结构
  1、 找出本篇报道的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
  2、 概括主体部分写到的事件。
  4时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 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 研讨问题:
  1) 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哪些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 作者在叙述中语言显得沉着平静,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但从这些我们又仿佛听到内心的激动和心跳,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这些隐藏作者感情的语句。
  3) 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4) 第8段和第11段的数字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有什么作用?
  5) 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质疑
  六、小结本文主题:
  本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 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如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国旗时说:“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难点分析: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