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成长过程简笔画: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19个兵团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20:27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1948年11月,中央军委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的决定,发出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指出:野战军以下设兵团,但必要时兵团亦可归军委直接指挥。兵团以统一番号排列,共定20个兵团的番号。其次序是,西北为第一至第二兵团;中原为第三至第六兵团;华东为第七至第十一兵团;东北为第十二至第十七兵团;华北为第十八至第二十兵团。各兵团的正式名称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某某兵团。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达后,1949年各兵团相继组成,全军共编成16个兵团,有4个兵团番号:6,11,16,17,暂时空缺,以待将来组建。
  后来随着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增加,增设了21,22,23兵团,使实际兵团数达到了19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
  第一兵团成立于1949年6月,由第一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七军组成,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孙志远。
  第一军是由原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编而成。1945年10月下旬,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与独一旅及晋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组成第一纵队,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副司令员贺炳炎,参谋长王绍南,政治部主任洗恒汉。1947年9月,晋绥军区独立第七旅编入第一纵队建制。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副军长王尚荣,第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洗恒汉,第二副政委余秋里,参谋长陈外欧,辖第一、第二、第三师。
  第二军由原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编成。1946年11月,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东渡黄河,与在吕梁地区组成的独四旅汇合,组成晋绥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副司令员彭绍辉,副政委罗贵波,参谋长唐健伯,政治部主任王恩茂。1949年2月,二纵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军长兼政委王震,副军长郭鹏、顿星云,副政委王恩茂,参谋长张希钦,辖第四、第五、第六师。1949年6月兵团成立后,王震调任兵团司令员,第二军军长为郭鹏,政委王恩茂,副军长顿星云,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左齐。
  第七军是由原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编成。1948年7月,晋绥军区独立第十、第十二旅合编组成第七纵队,司令员彭绍辉,代政委孙志远(政委洗恒汉),参谋长陈刚。1949年2月正式改为第七军,辖第十九、第二十师。同年6月成立兵团时,第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参谋长何辉燕,政治部主任侯维煜,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师。
  第一兵团组成后,在野战军司令部指挥下,积极进行了解放西北地区的作战,参加了扶郿战役、陇东追击战、陇青战役;河西战役等。1949年10月,向新疆进军(9月,第一军进军青海,担负建设青海的任务),新疆和平解放后,担负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和生产建设任务。1950年5月,第一兵团番号奉命撤销,所属部队归西北军区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兵团
  第二兵团于1949年6月由第一野战军第三、第四、第六军组成,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
  所辖第三军由原晋绥军区第三纵队改编,1946年12月1日,晋绥军区以独立第二、第三、第五旅编成第三纵队,司令员许光达,政委孙志远,副司令员贺炳炎,参谋长李夫克,政治部主任杨尚高。1947年8月拨归西北野战军建制。1949年2月,第三纵队改称第三军,军长许光达,政委孙志,副政委朱明,参谋长李文清,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师。同年6月,第二兵团成立,许光达、孙志远调兵团工作,第三军军长为黄新廷,政委朱明,副军长唐金龙,副政委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
  第四军由原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编成。1947年9月,西北野战军以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三旅和骑兵第六师编成第四纵队,司令员王世泰,政委张仲良,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阎揆要,政治部主任李宗贵。1949年1月警备第四旅编人该纵。同年2月,第四纵队改称第四军,军长王世泰,政委张仲良,副军长孙超群,副政委朱辉照,参谋长张文舟,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6月兵团成立,王世泰调兵团工作,张达志继任第四军军长。
  第六军系由原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编成。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以新编第四旅和教导旅合编为第六纵队,司令员罗元发,政委徐立清,副司令员张贤约,参谋长王政柱。1949年2月,第六纵队改称第六军,军长兼政委罗元发,参谋长唐子奇,辖第十六、第十七师。5月,由晋南武装编成第十八师,纳入第六军序列。6月兵团成立时,第六军军长仍为罗元发,政委张贤约(7月任命),参谋长唐子奇,政治部主任黄振棠。
  第二兵团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编成内进行了扶郿、兰州等战。1949年9月向甘肃进军。年底,甘肃全境解放。第二兵团兼甘肃省军区,担负清剿残匪与戌边任务。1950年5月,该兵团奉命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
  第三兵团于1949年2月编成,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副司令员王近山、杜义德,政治部主任阎红彦,副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副主任钟汉华,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
  第十军由原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编。1948年5月,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成立,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纲,副司令员范朝利,副政委钟汉华,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许梦侠。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第军,军长杜义德(兼),政委王维纲,副军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许梦侠,参谋长高厚良,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师。
  第十一军由原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改编而成。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副司令员郑国仲、曾绍出、刘昌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阎红彦。1949年2月第三纵队改称第十二军,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副军长郑国仲,参谋长杨国宇,政治部主任刘华清,下辖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师。
  第十二军由原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称。1948年5月,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参谋长姚继鸣。1949年2月,第六纵队改称第十二军,军长兼政委王近山,副政委李震,副军长兼参谋长肖永银,政治部主任李开湘,下辐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师。第三兵团编成后,任总前委领导下参加了着名的渡江战役。1949年10月,第三兵团在第二野战军编成内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作战。成都解放后,兵团兼川东、川南军区,负责改造起义部队与剿匪等任务。
  1950年5,兵团完成其历史使命,奉命撤销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
  第四兵团由原中原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及豫西地方部队一部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廖运周师编组而成。
  第四纵队成立于1945年10月,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副司令员韩钧,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杨奇清,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三旅,后又编人军区独立旅,改称第十二旅,共辖4个旅。第九纵队成立于1947年8月,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黄镇,副司令员黄新友,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谷景生,下辖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旅。
  1949年2月,遵照军委命令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成立,陈赓任司令员兼政委,郭天民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刘志坚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胡荣责任副主任,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
  第十三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副军长陈康,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冠贤,下辖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
  第十四军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副军长兼参谋长王启明,政治主任朱佩瑄,下辖第四十、第四十一、第四十二师。
  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政治部主任余洪远,下辖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师。
  第四兵团组成后,在第二野战军编成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同年5月28日,第四兵团奉命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对白崇禧集团的作战(同时五兵团之第十八军划归第四兵团指挥),先后举行了两广战役和粤桂边围歼战。12月11日,第四兵团奉命归还第二野战军建制。之后,该兵团并指挥第三十八军一部挺进云南,参加了镇南战役。1950年2月,西南军区成立,第四兵团隶属其下担负守卫祖国西南边疆的任务。5月,第四兵团番号奉命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
  第五兵团1949年2月编成,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副政委张霖芝,政治部主任甘渭汉,副参谋长潘焱,副主任石新安,下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第十六军,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副政委戴润生,参谋长杨俊生,政治部主任吴实,辖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师。该军于1949年2月19日由原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之第一、第二旅及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成。1947年6月,第一纵队在刘邓野战军编成内转入外线作战。1948年5月,中原军区成立后,第一纵队隶属其下。
  第十七军,军长王秉璋,政委赵健民,副政委肖元礼,参谋长刘星,政治部主任裴志耕,辖第四十九、第五十、第五十—师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主力组成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芝,参谋长刘星,政治部主任裴志耕。中原军区成立后,第十一纵队隶属其下。1949年3月1日,第十一纵队与冀鲁豫军区部队编为十七军。
  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山,副军长昌炳桂,副政委王幼平,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郭影秋。豫皖苏军区1946年12月12日,辖3个分区,1个独立旅。1948年5月后,豫皖苏军区隶属军区。1949年2月,豫皖苏军区主力与第一纵队之第二十旅合编成第十八军,下辖第五十二、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师。
  第五兵团成立后,在党的总前委领导下,参加了渡江战径,1949年10月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解放了贵阳、重庆、成都等地。西南军区成立后,第五兵团隶属其下,担负贵州地区起义部队的改造及剿灭土匪的任务。所辖十八军担任进军西藏的任务。1950年5月,兵团完成历史使命,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
  第七兵团前身是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1947年夏秋之际,华东野战军主力转人外线作战,留在山东境内的华东野战军第二、第七、第九纵队及新成立的第十三纵队,奉命组成内线兵团(亦称东线兵团),担负内线歼敌,解放山东的任务,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兼)。
  1948年2月下旬,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内线兵团改称山东兵团,辖第七、第九、第十三纵队及渤海纵队,担负山东战场作战任务(此时第二纵队已南下苏北,担任苏北作战任务)。
  自3月起,山东兵团先后进行了潍县、兖州等战役,解放了山东大部分地区。同年7月,鲁中南军区部分基干武装组成鲁中南纵队,隶属于山东兵团。9月,该兵团参加了济南战役,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2月,山东兵团改为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姬鹏飞(吉洛),参谋长李迎希,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三十五军。
  第二十一军由原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编成,军长滕海清,政委康志强,副军长高志荣,参谋长吴咏湘,政治部主任邓逸凡,辖第六十一、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师。
  第二十二军由原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编成,军长孙继先,政委丁秋生,副军长彭德清,参谋长来光祖,政治部主任刘春,辖第六十四、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师。
  第二十三军由原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编成,军长陶勇,政委卢胜,副军长兼参谋长梅嘉生,副政委刘文学,政治部主任谢云晖。辖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第六十九师。
  第三十五军由原华东野战军鲁中纵队和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九十六军合编而成,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副军长杨友柏、胡大荣,副政委张雄,政治部主任孔繁彬。
  1949年第七兵团参加了渡江战役(战役中,第七兵团所属部队有所改变,战后恢复原建制)。之后,进军浙江,并渡海作战解放了舟山群岛。1949年6月,遵中共中央华东局命令,第七兵团军、政机构兼浙江省军区军、政机构。7月,第二十三军划归第九兵团建制。1950年4月,遵中共中央命令,第七兵团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
  第八兵团成立于1949年2月,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参谋长何以祥,辖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三十四军。
  第二十四军由原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编成。1946年5月,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与苏中军区独立旅合编成华中野战军第六师,1947年1月,第六师改为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1949年3月,全军统一整编,第六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军长王必成,政委廖海光、副军长皮定钧,参谋长赵俊,政治部主任兰荣玉,辖第七十、第七十一、第七十二师。
  第二十五军由原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编成。1946年,11月,以原山东第七师之第十九旅、华中第五旅及淮南独五团组成山东野战军第七师,1947年1月,第七师改为第七纵队。1949年2月,第七纵队改编为第二十五军,辖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师,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副军长詹化雨,副政委邓少东,参谋长熊应堂。
  第二十六军由原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编成。1947年3月,鲁中军区以第四、九师及山东军区警备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1947年8月,第八纵队转入外线,挺进豫皖苏,参加开辟中原解放区的斗争。1949年2月,第八纵队正式编为第二十六军,军长张仁初,政委王一平,副军长钟国楚,参谋长陈宏,政治部主任李耀文,下辖第七十六、第七十七、第七十八师。
  第三十四军是淮海战役后由江准军区部队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何基汗所部合编而成,军长何基沣,政委赵启民,第一副军长饶子健,第二副军长过家芳,副政委吴究,参谋长张秀龙,政治部主任王德贵,下辖第—0O、第一O一、第一O二师。
  第八兵团成立后,在总前委领导下参加了渡江战役(战役中,第八兵团指挥之部队有所改变。战役后恢复原建制),解放了南京。1949年7月,第八兵团奉命撤销,兵团部与原华东军政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华东军政大学。所辖第二十六军拨归第九兵团建制;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三十四军隶属于南京警备司令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
  第九兵团成立于1949年2月,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下辖第二十、第二十七、第三十、第三十三军。
  第二十军由原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编。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及中原突围部队第十三旅(后改为独立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编为第二十军,军长刘飞,政委陈时夫,副军长张翼翔,参谋长廖政国,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汤光恢,辖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师。
  第二十七军于1949年2月由原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编成,军长聂风智,政委刘浩天,副军长兼参谋长贺敏学,政治部主任仲曦东,辖第七十九、第八十、第八十一师。
  第三十军由原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改编。1947年5月,苏北军区主力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下辖第三十四、第三十五旅。以后,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第三十旅转隶第十二纵队建制,改称第三十六旅。1949年2月,第十二纵队正式改编为第三十军,军长谢振华,政委李干辉,副军长饶守坤,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刘仲华,下辖第八十八、第八十九、第九十师。
  第三十三军是1949年2月以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947年10月,以渤海军区之第七、第十一师编成)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五十九军合编而成,军长张克侠,政委韩念龙,副军长张震球、孟绍濂,政治委员欧阳平。
  第九兵团成立后,在总前委领导下参加了渡江战役(战役中九兵团指挥之部队有变化,战后恢复建制)。1949年7月,第七兵团之二十三军和第八兵团之二十六军,划归第九兵团建制;第九兵团的第三十、三十三军转隶淞沪警备司令部。1950年8月,第九兵团番号奉命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
  第十兵团其前身是苏北兵团。1948年3月,为配合外线部队的进攻,便利苏北的内线反攻,华东野战军决定原属山东兵团的第二纵队自山东地区南下,与原在华中敌后坚持斗争的第十一、第十二纵队会合。4月初,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纵队于苏中集中,正式成立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政委陈显,副政委姬鹏飞,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张凯,副参谋长陈玉声。苏北兵团成立后,指挥第二纵队、第十二纵队参加了济南、淮海等战役。
  1949年2月,苏北兵团奉命改编为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副参谋长陈玉声,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后由二十八军政委刘培善继任),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军。
  第二十八军(原第十纵队改称)军长朱绍清,政委陈美藻,副军长肖峰,参谋长吴肃,政治部主任吴嘉民,下辖第八十二、第八十三、第八十四师。
  第二十九军(原第十一纵队改称)军长胡炳云,政治部主任张藩,副军长段焕竞,参谋长梁灵光,政治部主任惠浴宇,下辖第八十五、第八十六、第八十七师。
  第三十一军(原第十三纵队改称),军长周志坚,政委陈华堂,副军长姚运良,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方中锋,下辖第九十一第九十二,第九十三师。此后该兵团参加了渡江战役(战役中、二十三军归第十兵团指挥)、福州战役、漳厦战役、金门战役等,并兼福建军区。1950年5月,第十兵团第三十一军在海军配合下攻占东山岛。1950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野战军、兵团两级建制,第十兵团随第三野战军于8月正式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
  1948年12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改编而成,隶属于第四野战军建制。其前身是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前方指挥所。
  1947年秋,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成立军区前方指挥所,指挥民主联军第三、第四两个纵队及辽东3个独立师与地方部队。1948年4月,辽东军区前方指挥所奉命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前方指挥所。同年6月,第一前方指挥所指挥第十二纵队及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6个独立师及野司直属炮兵纵队一部围困长春。1948月9月辽沈战役前,第一前方指挥所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辽沈战役中,该兵团指挥东北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师及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二师等12个师继续围困长春,直至长春和平解放。辽沈战役后,第一兵团奉命人关,在第四野战军编成内参加了平津战役。1948年1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第一副司令员陈伯钧,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参谋长解沛然,副参谋长潘朔端,辖第四十、第四十五、第四十六3个军。
  第四十军原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三纵队。
  1945年12月,山东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率军区第三师和警三旅进人东北,1946年春与冀热辽军区曾克林部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三纵队。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政委罗舜初,副军长沙克,副政委刘西元, 政治部主任卓雄,辖第一一八、第——九、第一二O、第一五三4个师。
  第四十五军原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1947年8月,冀察热辽军区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军长段苏权,政委邱会作,副军长张天云,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段德章。辖第一三二、第一三四、第一三五、第—五八4个师。
  第四十六军原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九纵队。1947年8月,以冀东军区独立旅为主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九纵队。同年11月改称第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参谋长袁渊,政治部主任王逸群,辖第一三六、第一三七、第一三八、第一五九4个师。
  第十二兵团编成后,奉命人关在野战军编成内参加了平津战役。1949年5月,在总前委统一领导下,参加了渡江战役,之后,又参加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1949年8月,湖南军区成立,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1950年4月14日,第十二兵团奉命撤销,兵团领导机构改为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
  第十三兵团隶属于第四野战军建制,1948年12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二兵团改编而成。第二兵团的前身是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二前方指挥所。
  1947年秋,东北夏季攻势后,冀察热辽军区成立前方指挥。1948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二前方指挥所。同年9月初,第二前方指挥所改称第二兵团,指挥冀察热辽独立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师及骑兵师和炮兵旅参加了辽沈战役。随后由该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参谋长黄志勇率领第四、第十一纵队及3个独立师和骑兵师组成先遣兵团,奉命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948年12月第二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肖华,第一副司令员李天佑,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彭明治,政治部主任刘道生。1949年3月第四野战军整编后,第十三兵团辖第三十八、第四十七、第四十九军。
  第三十八军军长李天佑(1949年6月后为梁兴初),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梁必业,副军长兼参谋长曹里怀(1949年5月后由贺东生继任),辖第一一二、第一一三、第一一四、第一五一师。第三十八军原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下辖第一师(由原山东第一师编成)、第二师(由原山东第二师编成)、第三师(由第七纵队第十九旅编成)。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
  第四十七军原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纵队。1947年9月,以东满独立师和民主联军直属第一、第三师在东满敦化正式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纵队。同年11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周赤萍,参谋长黄伟华,政治部主任孔石泉,辖第一三九、第一四O、第一四一师,以后又增编第一六O师,共4个步兵师。
  第四十九军原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二纵队。1948年3月,以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二、第四、第五师编成第十二纵队,司令员钟伟,政委袁升平,副司令员熊伯涛,参谋长王亢,政治部主任陈志芳,辖第三十四、第三十五、第三十六3个师。9月,参加辽沈战役,11月,第十二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领导成员基本未变,辖第一四五、第一四六、第一四七第一六二4个步兵师。
  平津战役后,起义的国民党军第四兵团部被编人第十三兵团。1949年7月,十三兵团参加宜沙战役(8月,第三十九军拨归第十三兵团指挥),9月参加衡宝战役,lO月参加广西战役。同年12月9月,广西省军区成立,第十三兵团部兼军区机构。
  1950年4月,第十三兵团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兵团
  第十四兵团于1949年3月正式编成。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第一副司令员黄永胜,第二副司令员刘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下辖第三十九、第四十一、第四十二3个军。
  第三十九军原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1946年9月,新四军第三师之第八、第十旅和独立旅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1948年1月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二纵队。同年11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军长刘震,政委吴法宪,副军长吴信泉,政治主任李雪三,辖第一一五、第一一六、第一一七、第一五二4个步兵师。
  第四十一军由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改编而成,1946年1月以山东解放军第六师及第五师一部为基干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同年11月辽沈战役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副军长胡奇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欧阳文,参谋长李福泽,辖第一二一、第一二二、第一二三师,同时将独立二师改为第一五四师,编人第四十一军序列,共4个步兵师。
  第四十二军由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五纵队改编。1948年3月,以东北人民解放军独一师、独二师、独三师编为第五纵队。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军长万毅,政委刘兴元,副军长吴瑞林,副政委唐凯,辖第一二四、第一二五、第一二六、第一五五师,共4个步兵师。
  兵团组成后不久,1949年7月,第十四兵团领导机关奉军委命令,调往北京组建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所属第四十二军留河南剿匪;第三十九军拨归第十三兵团建制;第四十一军拨归第十二兵团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
  第十五兵团组成于1949年3月,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第二副司令员贺晋年,政治部主任肖向荣,辖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八军。
  第四十三军由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1946年4月,山东解放军第七师等部与冀东出关部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同年10月,第七师与原华中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合并,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1948年1月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11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军长黄永胜,政委赖传珠,副军长杨国夫、李作鹏,副政委刘其人,参谋长黄一平,政治部主任邓飞,辖第一二七、第一二八、第一二九、第一五六师。
  第四十四军是由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改编。1947年8月,以西满军区独立师、辽吉军区保安第一旅、保安第二旅正式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11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军长邓华,政委吴富善,副军长曾克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辅仁,参谋长高体乾,辖第一三O、第一三一、第一三二、第一五七师。
  第四十八军由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改编。1948年3月,冀热辽军区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组成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麟,副司令员周仁杰,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杨春圃。同年11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辖第一四二、第一四三、第一四四、第一六一师。
  第十五兵团编成后,于1949年4月底由平津地区南下作战。兵团除指挥所辖三个军外,两广纵队也拨归其指挥。第十五兵团南下后,先后参加了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1949年11月9日,广东省军区成立,第个五兵团部兼军区机构。195O年3月5日至5月l日,第十五兵团指挥第四十、第四十三军在琼崖纵队配合下解放海南岛。
  1950年5月,兵团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
  第十八兵团直属军委指挥,它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一兵团。1948年5月,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军区。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内线之第八、第十三、第十四纵队组成第一兵团,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周士第,参谋长陈漫远。
  第八纵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转入外线后,1947年8月由太岳军区部队组成,司令员兼政委王新亭,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祖谅,副政委周仲英,政治部主任桂绍彬,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旅。
  第十三纵队是1948年2月以太行军区独一旅、独二旅及由华东归建之独立师组成,司令员曾绍山,政委徐子荣,副司令员鲁瑞林,副政委袁子钦,参谋长白天,政治部主任郭林祥,辖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旅。
  第十四纵队于1948年春由冀南军区两个旅和太行军区基干武装一部组成,辖第四十一、第四十二旅,纵队司令员韦杰,政委甘渭汉,副司令员石志本,副政委甘思和,参谋长高厚良。
  1948年8月15日,华北军区以太岳军区部队为基础组建了第十五纵队,归第一兵团建制。原第一兵团之第十四纵队直属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司令员刘忠,政委袁子钦,副司令员方升普,参谋长熊奎,下辖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3个旅。
  1948年6月,兵团之第八、第十三两个纵队及军区部队进行了晋中战役。lO月,第一兵团包围太原。1949年2月,第一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辖第六十(由第八纵队编成)、第六十一(由第十三纵队编成)、六十二(由第十五纵队编成)3个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周土第,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第六十军军长兼政委王新亭,副军长兼参谋长张祖谅,副政委周仲英,政治部主任桂绍彬,辖第一七八、第一七九、第一八0。
  第六十一军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副军长鲁瑞林,参谋长白天,政治部主郭林祥,辖第一八一、第一八二、第一八三师。
  第六十二军军长刘忠,政委袁子钦,副军长方升普,参谋长熊奎,政治部主任高德西,下辖第一八四、第—八五、第一八六师。
  华北全境解放后,第十八兵团于1949年4月25日即奉中央军委命令编人第一野战军序列,配合第一野战军主力解放了西安,5月16日,徐向前调离,以周土第继任兵团令员兼政委,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王新亭,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陈漫远。其后兵团又进行了咸阳阻击战,扶战眉战役、秦岭战役等。8月,除第六十二军归第一兵团手指挥、参加兰州战役外,兵团主力入川作战,参加了成都战役。成都解放后,第十八兵团进驻成都及其周围地区,担任川西、川北、西康防务。1950年1月正式成立川西、川北西康军区,直属西南军区领导。第十八兵团部兼川西军区;第六十军军部兼成都警备司令部,第六十一军军部兼川北军区,第六十二军军部兼西康军区。
  1950年4月,第十八兵团机构奉命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
  年2月2日改称第十九兵团,直属中共中央军委指挥,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潘自力,辖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军。
  第六十三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副军长兼参谋长易耀采,政治部主任陆平。辖第一八七、第一八八、第一八九师。
  第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政委王昭,参谋长唐子安,政治部主任袁佩爵,辖第一九O、第一九一、第一九二师。
  第六十五军军长邱蔚,政委王道邦,副军长兼参谋长肖应棠,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蔡顺礼,辖第一九三、第一九四、第一九五师。
  年3月,第十九兵团奉命参加太原战役。6月,该兵团向西北进军,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加入一野序列后,该兵团参加了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1949年底,第十九兵团兼陕西军区。次年5月,第十九兵团番号奉命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
  第二十兵团直属军委指挥,它的前身是华北第三兵团,1948年7月,华北第三兵团正式成立,辖第一、第二(欠第四旅)、第六纵队。
  第一纵队是1947年11月石家庄战役后,以北岳军区独一、独二、独四旅编组而成,亦称北岳纵队,归北岳军区指挥,1948年7月编人第三兵团。
  第二、第六纵队原属第二兵团,1948年7月编人第三兵团序列。
  第三兵团成立后,军委赋予其解放与经营全绥远的任务。1948月9月初,该兵团从河北易县出发进军绥远并包围了归绥。为配合东北人民解放军人关作战,11月15日,第三兵团奉命撤围归绥,东返参加平津战役,12月24日解放张家口。
  1949年3月,华北第三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井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辖第六十六、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
  第六十六军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连奎,辖第一九六、第一九七、第一九八师。
  第六十七军军长韩伟,政委旷伏兆,副军长马龙,参谋长赵冠英,政治部主任刘国梁,辖第一九九、第二OO师。
  第六十八军军长文年生,政委向仲华,副军长徐德操,辖第二O二、第二O三、第二O四师,独立第二十五师。
  1949年3月,第二十兵团参加太原战役。5月,遵照军委命令,第二十兵团留驻华北,担任海防。在此期间,原华北军区1个师及3个独立师、山西和察哈尔、平原等8个警备团分别编人第二十兵团的3个军。1949年10月底,第二十兵团奉命撤销,所辖各军归华北军区直接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
  1949年11月1日,在长沙起义的陈明仁所属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陈明仁,政委唐天际,辖第五十二、第五十三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
  1949年12月29日,新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政委王震,下辖第九军和骑兵第七、第八师。该兵团改编后担负建设新疆的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次年12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董其武,政委高克林,下辖第三十六、三十七两个军和骑兵第四师。该兵团整编后调山东德县地区整训,1951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1月回国,随后兵团番号奉命撤销。